CN216944365U - 车身卸载和装载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身卸载和装载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44365U
CN216944365U CN202122797053.9U CN202122797053U CN216944365U CN 216944365 U CN216944365 U CN 216944365U CN 202122797053 U CN202122797053 U CN 202122797053U CN 216944365 U CN216944365 U CN 2169443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body
unloading
cross
bracket
load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79705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MW Brilliance Automotive Ltd
Original Assignee
BMW Brilliance Automotiv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MW Brilliance Automotive Ltd filed Critical BMW Brilliance Automotive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79705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443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443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443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klifts And Lifting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车身卸载和装载装置,用于使车身在车身安置支架与车身移动轮之间来回挪动,所述车身包括车身横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卸载和装载装置包括:在卸载或装载车身时便于车身挪动装置对车身进行操作的车身托架;和将车身支撑在便于安装或移除车身移动轮的高度处的车身横杆托架,其中,所述车身横杆托架能够与车身横杆可拆卸地连接,所述车身托架能够与车身底部可拆卸地连接。

Description

车身卸载和装载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身卸载和装载装置。
背景技术
在车身再加工过程中,需要将具有车身安置支架的车身卸载到轮子上,以方便移动,进行再加工。在现有技术中,采用手动提升架来卸载车身,需要至少三位操作人员手动操作提升架,进行在固定的位置抬起车身、取走车身安置支架、安装四个轮子以支撑车身、将车身向下放到地面上等一系列操作,以将车身从车身安置支架卸载到轮子上。在卸载过程中,存在车身损坏的风险、车身不受控下降风险、操作比较耗时等很多问题。
同样,在将车身从轮子装载到车身安置支架的过程中,也存在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身卸载和装载装置,用于使车身在车身安置支架与车身移动轮之间来回挪动,所述车身包括车身横杆,所述车身卸载和装载装置包括:在卸载或装载车身时便于车身挪动装置对车身进行操作的车身托架;和将车身支撑在便于安装或移除车身移动轮的高度处的车身横杆托架,其中,所述车身横杆托架能够与车身横杆可拆卸地连接,所述车身托架能够与车身底部可拆卸地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车身横杆托架至少包括沿横向方向延伸并平行布置的至少两根横梁、沿纵向方向延伸并相对于所述横梁垂直布置的至少两根纵梁、以及在所述横梁与所述纵梁相交的角部处沿相对于所述横向方向和所述纵向方向垂直的竖向方向延伸的至少四根立柱,其中,在所述立柱的、用于与车身横杆接触的末端设置有车身横杆支撑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立柱的、用于与车身横杆接触的末端还设置有从所述车身横杆支撑板的边缘沿所述竖向方向延伸的限位护板以及用于与所述车身横杆固定连接的螺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车身横杆托架还包括相对于所述纵梁平行设置并且在所述横梁上方固定到所述横梁的至少两根方管,所述方管用于与所述车身挪动装置相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横梁、所述纵梁和所述立柱相交的角部处设置有角支撑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车身托架至少包括沿横向方向延伸并平行布置的至少三根横梁、沿纵向方向延伸并相对于所述横梁垂直布置的至少三根纵梁、在所述横梁与所述纵梁相交的角部处沿相对于所述横向方向和所述纵向方向垂直的竖向方向延伸的至少四根立柱、以及相对于所述纵梁平行设置并且在所述横梁和纵梁下方固定到所述横梁和纵梁的至少两根方管,所述方管用于与所述车身挪动装置相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车身托架还包括与所述横梁平行设置的边横梁以及从所述纵梁的一端沿纵向方向向外延伸并与所述边横梁垂直相交的边纵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立柱的、与车身相接触的末端设置有堵板以及设置在堵板外部的保护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立柱中的至少两个立柱的、与车身相接触的末端还居中设置有用于插入到所述车身的相应孔中的定位销轴,以使所述车身托架相对于所述车身定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立柱的末端均设置有螺钉,以将所述车身托架固定到所述车身的相应螺纹孔中。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车身卸载和装载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和维护,并且节约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降低了车身由于不当操作损坏的风险。
附图说明
参考以下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非限制性和非穷尽性实施例,这些附图不一定按比例绘制,除非另有说明,各个视图中的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部件。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车身横杆托架的立体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车身托架的立体图;
图3示出了图2所示的车身托架的侧视图;
图4示出了图3所示的车身托架的B部的局部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各种实施例。本说明书中阐述的任何示例都不旨在对权利要求进行限制,而是仅仅阐述了所附权利要求的许多可能实施例中的一些实施例。
在汽车制造厂对车身进行加工的过程中,例如,在对车身进行喷涂前,有时需要对车身进行修补等返工操作,需要将车身从车身安置支架挪动到能够使车身移动的轮子上,这时就需要一种操作简单方便的车身卸载装置。反过来,当对车身修补结束时,需要将车身从轮子装载到车身安置支架上,同样也需要一种操作简单方便的车身装载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车身卸载和装载装置用于使车身在车身安置支架与车身移动轮之间来回挪动。该车身卸载和装载装置包括在卸载或装载车身时便于车身挪动装置对车身进行操作的车身托架和将车身支撑在便于安装或移除车身移动轮的高度处的车身横杆托架。在车身卸载和装载过程中,车身托架与车身横杆托架共同配合,实现车身的卸载或装载。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车身横杆托架的立体图。在卸载或装载车身时,图1所示的车身横杆托架与车身的横杆可拆卸地连接,在安装轮子时,车身横杆托架将车身支撑在一定高度处,便于操作人员安装轮子。
如图1所示,车身横杆托架包括沿横向方向延伸并平行布置的两根横梁1和沿纵向方向延伸并相对于所述横梁垂直布置的两根纵梁2。横梁1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成比纵梁长,并与纵梁相交形成封闭的矩形。车身横杆托架还包括在横梁1与纵梁2相交的角部处沿相对于横向方向和纵向方向垂直的竖向方向延伸的四根立柱3,在立柱3的、用来与车身的横杆相接触的末端设置有车身横杆支撑板5、从车身横杆支撑板5的边缘沿竖向方向延伸的限位护板6以及用于与车身的横杆固定连接的螺钉8。车身横杆支撑板5与限位护板6一起形成容纳车身的横杆的端部的一端开放的凹部。护板6可以由聚氨酯材料制成,螺钉8可以为内六角圆柱头螺钉。如图1所示,在横梁1、纵梁2和立柱3相交的角部处设置有角支撑板7。
为了便于用来挪动车身的车身挪动装置(例如叉车)的插入,该车身横杆托架还设置有相对于纵梁2平行设置并且在横梁1上方固定焊接到横梁1的两根方管4,以便于与车身挪动装置相接触。
车身横杆托架的长度和宽度尺寸设计为与车身的横杆相匹配,以便于车身横杆托架与车身的横杆的连接。车身横杆托架的高度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例如车身横杆托架的高度设置为850mm,以方便操作人员安装使车身移动的轮子。
横梁1、纵梁2、立柱3和方管4的数量可以按需设置,例如横梁1、纵梁2和方管4可以设置为三根或更多根,立柱3的数量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以满足用于支撑不同车身时的刚度需求。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身托架的立体图。图 2所示的车身托架能够在卸载或装载时与车身可拆卸地连接,实现对车身的支撑,从而便于卸载或装载车身时车身挪动装置(例如叉车)的操作。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车身托架包括沿横向方向延伸并平行布置的三根横梁9和沿纵向方向延伸并相对于横梁9垂直布置的四根纵梁 10(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三个纵梁)。横梁9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成比纵梁10长,并与纵梁10相交形成封闭的矩形。车身托架还包括在横梁9 与纵梁10相交的角部处沿相对于横向方向和纵向方向垂直的竖向方向延伸的四根立柱11,立柱11的、用于与车身相接触的末端还设置有堵板12和设置在堵板12的外部以包封堵板12的保护板13,保护板13 可以由聚氨酯材料制成。
如图2所示,立柱11中的两个立柱的用于与车身相接触的末端还居中设置有用于插入到车身的相应孔中的定位销轴14,以使车身托架相对于车身定位。定位销轴14的外周还可以由聚氨酯护套包覆。每个立柱 11的用于与车身相接触的末端还设置有螺钉21,以用于拧入车身的相应螺纹孔中,从而使车身托架相对于车身固定连接。该螺钉21可以为内六角圆柱头螺钉。
为了便于用来挪动车身的叉车的插入,该车身托架还设置有相对于纵梁10平行设置并且在横梁9和纵梁10下方固定焊接到横梁和纵梁的两根方管15,以便与车身挪动装置相接触。
车身托架的长度和宽度尺寸设计为与不同车型的车身尺寸相匹配,以便于车身托架对车身的支撑。车身托架的高度可以根据需要设计,例如车身托架高度设计为大约150mm。横梁9、纵梁10、立柱11和方管 15的数量可以按需设置,例如横梁9、纵梁10和方管15可以设置为三根或更多根,立柱11的数量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以满足用于支撑不同车身时的刚度需求。
如图2所示,车身托架还包括与横梁9平行设置的边横梁16以及从纵梁10的一端沿纵向方向向外延伸并与边横梁16垂直相交的边纵梁 17,用来防止叉车触碰到车身,有效的保护车身外观。车身托架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加强纵梁、加强横梁以及加强边梁。
根据需要,可以对车身托架和车身横杆托架的表面进行喷塑,以减小摩擦。并且可以在车身托架上喷涂不同颜色的标识,以便于对不同车身类型的车身托架进行区分。
在车身卸载过程中,首先将具有车身安置支架的车身运送到自由空间,并且将车身横杆托架准备好放到车身附近。利用叉车抬起具有车身安置支架的车身并将车身缓慢下降到车身横杆托架上,使车身的横杆搭接到车身横杆托架的立柱上,并将预先准备好的四个轮子手动安装到车身的横杆的合适置处。采用叉车与位于车身底部的车身托架的方管接触而将车身抬起并放置到合适位置处。采用上述卸载过程,实现了车身从车身安置支架到车身支撑轮子的卸载,便于后续对车身的修补操作。
在车身装载过程中,首先将车身安置支架放置于车身横杆托架上,然后抬起具有车身托架的车身缓慢下降到车身横杆托架中。从车身移除车身托架并从横杆移除四个轮子。采用叉车抬起车身安置支架以与车身相接合,从而将车身放置到自由空间。
以上详细描述了车身横杆托架与车身横杆以及车身托架与车身的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采用其它连接方式,只要能够实现车身横杆托架与车身横杆以及车身托架与车身的可拆卸连接即可。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车身卸载和装载装置实现了以下优点:
与现有技术的提升架(至少需要三个人)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手动装载/卸载过程只需要一个人操作,从而实现了节省人力。
为了确保车身安全,现有技术的提升架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大约需要三十分钟)学习装载/卸载操作,而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卸载和装载装置仅需大约需要十分钟即可学会熟练操作,从而实现了节约时间。
由于现有技术的提升架只能在一个位置操作,任何操作都必须在该位置进行。而本实用新型的卸载和装载装置对操作位置没有任何限制,其可以移动到任何地方,从而操作空间更灵活。
如果发生损坏,现有的提升架由于结构复杂,维护起来很困难。本实用新型的卸载和装载装置结构简单,易于维护。
在现有技术中,操作时操作人员处于提升架下方,例如在提升架的整个操作期间安装或移除轮子时,如果车身意外下降会引起人身安全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车身卸载和装载装置采用车身横杆托架固定支撑,不会产生车身意外下降的问题,操作起来更安全。
在现有技术中,如果操作人员的手未处于正确位置,还会有造成车身损坏的潜在风险。本实用新型的车身卸载和装载装置操作人员不与车身表面及侧部直接接触,不存在车身损坏的潜在风险。
上面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作为说明性的,不应该被解释为对所附权利要求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真实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

Claims (10)

1.一种车身卸载和装载装置,用于使车身在车身安置支架与车身移动轮之间来回挪动,所述车身包括车身横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卸载和装载装置包括:在卸载或装载车身时便于车身挪动装置对车身进行操作的车身托架;和将车身支撑在便于安装或移除车身移动轮的高度处的车身横杆托架,其中,所述车身横杆托架能够与车身横杆可拆卸地连接,所述车身托架能够与车身底部可拆卸地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卸载和装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横杆托架至少包括沿横向方向延伸并平行布置的至少两根横梁、沿纵向方向延伸并相对于所述横梁垂直布置的至少两根纵梁、以及在所述横梁与所述纵梁相交的角部处沿相对于所述横向方向和所述纵向方向垂直的竖向方向延伸的至少四根立柱,其中,在所述立柱的、用于与车身横杆接触的末端设置有车身横杆支撑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卸载和装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的、用于与车身横杆接触的末端还设置有从所述车身横杆支撑板的边缘沿所述竖向方向延伸的限位护板以及用于与所述车身横杆固定连接的螺钉。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卸载和装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横杆托架还包括相对于所述纵梁平行设置并且在所述横梁上方固定到所述横梁的至少两根方管,所述方管用于与所述车身挪动装置相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卸载和装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横梁、所述纵梁和所述立柱相交的角部处设置有角支撑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卸载和装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托架至少包括沿横向方向延伸并平行布置的至少三根横梁、沿纵向方向延伸并相对于所述横梁垂直布置的至少三根纵梁、在所述横梁与所述纵梁相交的角部处沿相对于所述横向方向和所述纵向方向垂直的竖向方向延伸的至少四根立柱、以及相对于所述纵梁平行设置并且在所述横梁和纵梁下方固定到所述横梁和纵梁的至少两根方管,所述方管用于与所述车身挪动装置相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身卸载和装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托架还包括与所述横梁平行设置的边横梁以及从所述纵梁的一端沿纵向方向向外延伸并与所述边横梁垂直相交的边纵梁。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身卸载和装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的、用于与车身相接触的末端设置有堵板以及设置在堵板外部的保护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身卸载和装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中的至少两个立柱的所述末端还居中设置有用于插入到所述车身的相应孔中的定位销轴,以使所述车身托架相对于所述车身定位。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身卸载和装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的所述末端均设置有螺钉,以将所述车身托架固定到所述车身的相应螺纹孔中。
CN202122797053.9U 2021-11-16 2021-11-16 车身卸载和装载装置 Active CN2169443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97053.9U CN216944365U (zh) 2021-11-16 2021-11-16 车身卸载和装载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97053.9U CN216944365U (zh) 2021-11-16 2021-11-16 车身卸载和装载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44365U true CN216944365U (zh) 2022-07-12

Family

ID=823047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797053.9U Active CN216944365U (zh) 2021-11-16 2021-11-16 车身卸载和装载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443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096358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moving a disabled automatic guided vehicle from an elevator
EP0690764A1 (en) Vehicle and vehicle parts transportation system
EP2361217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handling a nacelle of a wind turbine
CN216944365U (zh) 车身卸载和装载装置
US7080600B2 (en) Pallet system and method
US5356262A (en) High efficiency material handling and transportation system
CA2407571A1 (en) Automobile body correction device
CN213623177U (zh) 一种便于运输的升降台
RU195011U1 (ru) Корзина для погрузки и транспортировки автомобильных полуприцепов на вагоне-платформе
US5374155A (en) Stowable load stabilizer for forklift mast
CN219987474U (zh) 一种均质器拆装用移动式支撑装置
CN209874429U (zh) 一种玻璃周转人工站架
JP4100798B2 (ja) 車体フレーム修正機
CN212583314U (zh) 一种移动安全网装置
RU2743864C1 (ru) Способ установки сменного кузова
JP4231609B2 (ja) 表面処理装置
KR200188433Y1 (ko) 타이어용 걸대
CN217148460U (zh) 一种机电设备安装用移动辅助装置
CN218371555U (zh) 一种升降平台
CN215710295U (zh) 一种用于集卡车前端卸货的移动式装卸平台装置
CN210882201U (zh) 一种机架底座运输车
US20230382562A1 (en) Cradle for an aircraft landing gear assembly
JPS6114007B2 (zh)
JP2009127338A (ja) 壁面パネル地組装置及び壁面パネルの地組方法
CN107600132B (zh) 拆解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