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43066U - 一种风机组件和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风机组件和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43066U
CN216943066U CN202123303493.0U CN202123303493U CN216943066U CN 216943066 U CN216943066 U CN 216943066U CN 202123303493 U CN202123303493 U CN 202123303493U CN 216943066 U CN216943066 U CN 2169430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blade
axial
assembly
fan
h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30349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宗伟
刘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12330349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430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430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430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30/00Transportation of goods or passengers via railways, e.g. energy recovery or reducing air resistance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机组件和空调系统,风机组件包括:转轴、导流风叶组件和轴流风叶组件,所述导流风叶组件套设于所述转轴上,所述导流风叶组件能够被外部气流驱动转动而带动所述转轴转动,所述轴流风叶组件也套设于所述转轴上以能被所述转轴驱动转动,从而通过所述轴流风叶组件朝室内或车内吹风、或对室内或车内吸风。通过本实用新型利用空气源吹动导风风叶使轴转动,从而带动同轴的风叶转动,达到冷凝风机的开启效果,无需使用自身所带的电机,节省能源。

Description

一种风机组件和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风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机组件和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列车空调系统可以为乘客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已经逐渐成为快速、高速列车的必备设备。空调由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蒸发器构成回路,对车内空气进行热量交换,向车内乘客提供舒适的环境。
空调机组中,风机作为一个重要的元器件,通过叶片旋转带动空气与换热器强制对流换热,在空调机组使用过程中,风机需要一直在开启状态。现在高速列车时速达到350km/h,因此空调机组会面对很强的外界气流。
由于现有技术中的列车空调机组存在长时间运行下,冷凝风机(电机)一直处于开启状态,比较费电等技术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研究设计出一种风机组件和空调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列车空调机组存在功耗大,导致耗电大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风机组件和空调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机组件,其包括:
转轴、导流风叶组件和轴流风叶组件,所述导流风叶组件套设于所述转轴上,所述导流风叶组件能够被外部气流驱动转动而带动所述转轴转动,所述轴流风叶组件也套设于所述转轴上以能被所述转轴驱动转动,从而通过所述轴流风叶组件朝室内或车内吹风、或对室内或车内吸风。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流风叶组件包括导流风叶和第一轮毂,所述导流风叶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轮毂上、另一端朝径向外侧延伸,所述导流风叶为多个,多个所述导流风叶沿周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轮毂上,所述第一轮毂具有第一轴孔,所述第一轴孔套设在所述转轴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轴流风叶组件包括轴流风叶和第二轮毂,所述轴流风叶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轮毂上、另一端朝径向外侧延伸,所述轴流风叶为多个,多个所述轴流风叶沿周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轮毂上,所述第二轮毂具有第二轴孔,所述第二轴孔套设在所述转轴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流风叶具有第一凹面和第一凸面,所述第一凹面与所述第一凸面相背,所述轴流风叶具有第二凹面和第二凸面,所述第二凹面与所述第二凸面相背,并且所述第一凹面朝向所述转轴的第一周向方向,所述第二凹面朝向所述转轴的第二周向方向,所述第一周向方向与所述第二周向方向相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从所述导流风叶朝着所述轴流风叶的轴向方向看,所述第一周向方向为顺时针方向,所述第二周向方向为逆时针方向。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导流圈,所述导流圈具有圆柱形的内部空间,所述轴流风叶组件位于所述圆柱形的内部空间的内部,沿着轴向方向上所述轴流风叶组件的轴向一端没有超出所述导流圈的轴向一侧端面,所述轴流风叶组件的轴向另一端没有超出所述导流圈的轴向另一侧端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流风叶组件超出所述导流圈的轴向一侧端面,所述导流风叶的最低高度高于所述导流圈的最高平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流风叶的端面形状为弧形形状,所述弧形形状的凹陷一面为所述第一凹面,所述弧形形状的凸出一面为所述第一凸面,所述第一凸面上还连接设置有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一种空调系统,其包括前任一项所述风机组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系统为列车空调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风机组件和空调系统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导流风叶组件的设置,使其套设于转轴上,能够通过导流风叶被外部的气流驱动转动,进而带动转轴转动,转轴转动进而带动轴流风叶组件转动,能够有效利用空气源作为动力,以驱动导流风叶进而带动轴流风叶产生吸风或吹风,能够无需开启电机,便能产生吸风或吹风的效果,节省能源,减小整机的功耗,减小耗电,通过在风机风叶上沿增加导风风叶,利用空气源吹动导风风叶使轴转动,从而带动同轴的风叶转动,达到冷凝风机的开启效果,无需使用自身所带的电机,节省能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列车空调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风机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风机组件的纵向内部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风机组件的导流风叶组件的结构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1、转轴;2、导流风叶组件;21、导流风叶;21a、第一凹面;21b、第一凸面;22、第一轮毂;3、轴流风叶组件;31、轴流风叶;31a、第二凹面;31b、第二凸面;32、第二轮毂;4、导流圈;5、加强筋;6、轴套;7、电机;100、风机组件;200、室内侧蒸发腔;300、冷凝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机组件(空气动力源冷凝风机),其包括:
转轴1、导流风叶组件2和轴流风叶组件3,所述导流风叶组件2套设于所述转轴1上,所述导流风叶组件2能够被外部气流驱动转动而带动所述转轴 1转动,所述轴流风叶组件3也套设于所述转轴1上以能被所述转轴1驱动转动,从而通过所述轴流风叶组件3朝室内或车内吹风、或对室内或车内吸风。
本实用新型通过导流风叶组件的设置,使其套设于转轴上,能够通过导流风叶被外部的气流驱动转动,进而带动转轴转动,转轴转动进而带动轴流风叶组件转动,能够有效利用空气源作为动力,以驱动导流风叶进而带动轴流风叶产生吸风或吹风,能够无需开启电机,便能产生吸风或吹风的效果,节省能源,减小整机的功耗,减小耗电;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风机风叶上沿增加导风风叶,利用空气源吹动导风风叶使轴转动,从而带动同轴的风叶转动,达到冷凝风机的开启效果,无需使用自身所带的电机,节省能源。
本实用新型针对列车高速行驶条件下,具有较强的迎面气流的特点,通过改进风机形式,使风机可以利用空气源作为动力旋转做工,无需开启电机,节省能源。本实用新型就是在列车运行过程中,利用较强的迎面气流作为动力源,来使室外侧冷凝器风叶旋转做功,无需开启电机,极大地节省了电能。
高速列车基本运行速度在300km/h以上,甚至达到350~400km/h,上面的列车空调表面会有高流速的气流通过。本实用新型就是在列车高速行驶过程中,利用轴流风机顶部的导风叶片带动风叶转动,从而省却电机做工,节省电能。
1、本实用新型的轴流风机在常规风机的基础上,向上加长轴端,轴端设置有导风叶组件。当列车运行时,具有较大的迎面气流,气流吹动导风叶组件的风叶,使风叶旋转;导风叶组件与风机叶片同轴,因此也带动风机叶片转动,从而达到吸风作用,省却电机做工(图3)。通过导叶凹面与风叶凹面相反,这样才能保证风吹过时,电机轴正向旋转,风机风叶不会反转导致吸风量衰减(如图2)。避免轴流风叶反转而造成做功效果很低。
2、当列车静止或刚刚起步运行阶段,未形成较高的迎面气流,这时依旧依靠电机做功,使风叶旋转吸风。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流风叶组件2包括导流风叶21和第一轮毂22,所述导流风叶21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轮毂22上、另一端朝径向外侧延伸,所述导流风叶21为多个,多个所述导流风叶21沿周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轮毂22上,所述第一轮毂22具有第一轴孔,所述第一轴孔套设在所述转轴1上。这是本实用新型的导流风叶组件的优选结构形式,即包括导流风叶和第一轮毂的结构形式,导流风叶转动能够卷风以实现驱动风做功,或者导流风叶被风驱动转动进而推动转子转动,多个导流风叶的设置能够增大扫风量,进而增大利用空气流动而产生的做功。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轴流风叶组件3包括轴流风叶31和第二轮毂32,所述轴流风叶31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轮毂32上、另一端朝径向外侧延伸,所述轴流风叶31为多个,多个所述轴流风叶31沿周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轮毂32上,所述第二轮毂32具有第二轴孔,所述第二轴孔套设在所述转轴1上。这是本实用新型的轴流风叶组件的优选结构形式,即包括轴流风叶和第二轮毂的结构形式,轴流风叶转动能够卷风以实现驱动风做功,或者轴流风叶被风驱动转动进而推动转子转动(本实用新型为前者),即通过转轴的转动带动轴流风叶转动而将室内或车内的风吸出并吹出至外部,多个轴流风叶的设置能够增大扫风量,进而增大出风量或吸风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流风叶21具有第一凹面21a和第一凸面21b,所述第一凹面21a与所述第一凸面21b相背,所述轴流风叶31具有第二凹面 31a和第二凸面31b,所述第二凹面31a与所述第二凸面31b相背,并且所述第一凹面21a朝向所述转轴1的第一周向方向,所述第二凹面31a朝向所述转轴1的第二周向方向,所述第一周向方向与所述第二周向方向相反。这是本实用新型的导流风叶的进一步优选结构形式,即第一凹面能够对气流产生卷吸的作用以产生扫风,或者气流的流动作用于第一凹面能够实现驱动导流风叶转动的效果;轴流风叶的第二凹面也能够作用于气流而产生卷吸风的作用,使得驱动吸出室内或车内的风并吹出的作用,提高对冷凝器风机的换热效率;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凹面的方向与第二凹面的方向相反,例如如图2所示,能够在外部气流驱动导流风叶转动的情况下,轴流风叶的转动能够将室内或车内的气流抽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从所述导流风叶21朝着所述轴流风叶31的轴向方向看,所述第一周向方向为顺时针方向,所述第二周向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如图 2所示,例如导流风叶为如图所示的其第一凹面朝着顺时针方向,气流水平经过导流风叶时会驱动其逆时针方向旋转,从而使得轴流风叶沿着逆时针方向,从而根据第二凹面能够将其下方的车内或室内的气流朝上吸出和卷出,提高风机组件的能效,降低能耗。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导流圈4,所述导流圈4具有圆柱形的内部空间,所述轴流风叶组件3位于所述圆柱形的内部空间的内部,沿着轴向方向上所述轴流风叶组件3的轴向一端没有超出所述导流圈4的轴向一侧端面,所述轴流风叶组件3的轴向另一端没有超出所述导流圈4的轴向另一侧端面。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导流圈的设置能够对轴流风叶的气流流向进行导流作用,并且轴流风叶组件设置为其两端均未超出导流圈的轴向端面能够使得轴流风叶能够在导流圈内部进行良好的驱动气流流动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流风叶组件2超出所述导流圈4的轴向一侧端面,所述导流风叶21的最低高度高于所述导流圈4的最高平面。本实用新型的导流风叶组件超出导流圈的轴向一侧端面设置,导流风叶的最低高度高于导流圈的最高平面,这样能够使得导流风叶朝上伸出导流圈而设置,从而能够被导流圈上方的气流作用而驱动其旋转,进而不用利用电机,依靠外部的气流动力便能驱动轴流风叶转动以完成换热作用,提高了能效。
导风叶为圆弧形,其圆弧外侧顶点焊接在旋转横轴上,与横轴相切,初始方向为弧面开口朝水平向。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流风叶21的端面形状为弧形形状,所述弧形形状的凹陷一面为所述第一凹面21a,所述弧形形状的凸出一面为所述第一凸面21b,所述第一凸面21b上还连接设置有加强筋5。本实用新型的导流风叶的优选形状为弧形形状,能够形成第一凹面和第一凸面,通过第一凸面上设置的加强筋能够增强导流风叶的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其包括前任一项所述风机组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系统为列车空调系统。
1.本实用新型的轴流风机包括电机、轴流风叶、导风叶组件、导流圈等;其中轴流风叶、导风叶组件与电机同轴,其均通过键或者销钉固定在电机转轴上;
导流圈与电机轴同心,其高度位置根据风场的仿真或实际测试确定,通过电机上的支架固定。
2.导风叶组件包括导流风叶、横轴(即加强筋5)、加强板(图示中间的圆盘,即第一轮毂)、导风叶轴套(轴套6)。其中导叶轴套套在电机轴的顶端,通过键或者销钉固定;导风叶为长条圆弧形,其圆弧外侧顶点焊接在旋转横轴上,与横轴相切,初始方向为弧面开口朝水平向,且反向于轴流风叶的凹面(如图3的方向);横轴固定在导风叶轴套上,加强板焊接在横轴和导风叶轴套上,保证横轴强度,防止根部开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轴(1)、导流风叶组件(2)和轴流风叶组件(3),所述导流风叶组件(2)套设于所述转轴(1)上,所述导流风叶组件(2)能够被外部气流驱动转动而带动所述转轴(1)转动,所述轴流风叶组件(3)也套设于所述转轴(1)上以能被所述转轴(1)驱动转动,从而通过所述轴流风叶组件(3)朝室内或车内吹风、或对室内或车内吸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风叶组件(2)包括导流风叶(21)和第一轮毂(22),所述导流风叶(21)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轮毂(22)上、另一端朝径向外侧延伸,所述导流风叶(21)为多个,多个所述导流风叶(21)沿周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轮毂(22)上,所述第一轮毂(22)具有第一轴孔,所述第一轴孔套设在所述转轴(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流风叶组件(3)包括轴流风叶(31)和第二轮毂(32),所述轴流风叶(31)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轮毂(32)上、另一端朝径向外侧延伸,所述轴流风叶(31)为多个,多个所述轴流风叶(31)沿周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轮毂(32)上,所述第二轮毂(32)具有第二轴孔,所述第二轴孔套设在所述转轴(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风叶(21)具有第一凹面(21a)和第一凸面(21b),所述第一凹面(21a)与所述第一凸面(21b)相背,所述轴流风叶(31)具有第二凹面(31a)和第二凸面(31b),所述第二凹面(31a)与所述第二凸面(31b)相背,并且所述第一凹面(21a)朝向所述转轴(1)的第一周向方向,所述第二凹面(31a)朝向所述转轴(1)的第二周向方向,所述第一周向方向与所述第二周向方向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导流风叶(21)朝着所述轴流风叶(31)的轴向方向看,所述第一周向方向为顺时针方向,所述第二周向方向为逆时针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导流圈(4),所述导流圈(4)具有圆柱形的内部空间,所述轴流风叶组件(3)位于所述圆柱形的内部空间的内部,沿着轴向方向上所述轴流风叶组件(3)的轴向一端没有超出所述导流圈(4)的轴向一侧端面,所述轴流风叶组件(3)的轴向另一端没有超出所述导流圈(4)的轴向另一侧端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风叶组件(2)超出所述导流圈(4)的轴向一侧端面,所述导流风叶(21)的最低高度高于所述导流圈(4)的最高平面。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风叶(21)的端面形状为弧形形状,所述弧形形状的凹陷一面为所述第一凹面(21a),所述弧形形状的凸出一面为所述第一凸面(21b),所述第一凸面(21b)上还连接设置有加强筋(5)。
9.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风机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系统为列车空调系统。
CN202123303493.0U 2021-12-24 2021-12-24 一种风机组件和空调系统 Active CN2169430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03493.0U CN216943066U (zh) 2021-12-24 2021-12-24 一种风机组件和空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03493.0U CN216943066U (zh) 2021-12-24 2021-12-24 一种风机组件和空调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43066U true CN216943066U (zh) 2022-07-12

Family

ID=823129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303493.0U Active CN216943066U (zh) 2021-12-24 2021-12-24 一种风机组件和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430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03198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CN100374732C (zh) 鼓风机叶轮
US10052931B2 (en) Outdoor cooling unit in vehicle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CN101737918B (zh) 导流装置
KR20090108407A (ko) 차량용 냉각팬 조립체
CN216943066U (zh) 一种风机组件和空调系统
JP2008202869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KR101379542B1 (ko) 차량용 축류팬
CN200996390Y (zh) 对旋式轴流通风机叶轮组合
CN114228764A (zh) 一种风机组件和空调系统
CN202883468U (zh) 落地式空调器及其斜流风扇
CN102852854A (zh) 落地式空调器及其斜流风扇
CN214674768U (zh) 一种具有散热性能的节能电机
CN112096655B (zh) 一种散热轮毂结构及其所构成的散热风扇
JP4802694B2 (ja) 送風機羽根車及び空気調和機
JP2008096020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CN211039120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重卡空调用离心机
KR100648088B1 (ko) 축류팬
CN215486702U (zh) 一种列车空调用冷凝轴流风机
CN101726057A (zh) 窗式空调机室外侧风扇的布置结构
CN1789728A (zh) 轴流风机旋转后导叶
CN110821886A (zh) 轴流风扇及空调室外机
CN218953639U (zh) 一种风机、导流装置、空调器室外机及空调系统
CN110701923A (zh) 低转速离心风轮冷却塔
CN201170211Y (zh) 涡轮叶片和涡轮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