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29739U - 双电机结构 - Google Patents

双电机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29739U
CN216929739U CN202123358916.9U CN202123358916U CN216929739U CN 216929739 U CN216929739 U CN 216929739U CN 202123358916 U CN202123358916 U CN 202123358916U CN 216929739 U CN216929739 U CN 2169297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cooling
oil
shaft
stator wi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35891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兴林
姜旭义
司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etec Vehicle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etec Vehicle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etec Vehicle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Getec Vehicle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35891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297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297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297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4Electric machine technologies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双电机结构,包括相互拼接的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电机轴Ⅰ内部中空,内设有轴润滑油管;所述第二电机的电机轴Ⅱ内部设有通油管路,所述轴润滑油管与所述通油管路连通,所述外壳内还设有定子绕组冷却组件。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采用双电机配合结构,使变速系统的整体成本大大降低;可同时使用两个电机的高效区,扩大了高效区的适用范围,实现更大程度的节能减排。优化的冷却结构使电机冷却效果更好,效率提高。

Description

双电机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动力控制领域,尤其是一种双电机结构。
背景技术
我国新能源汽车中混合动力汽车发展最为迅速。混合动力汽车是一种使用多种能量来源的车辆,混合动力汽车具备使用包括电能在内的两种或多种车载能源的动力总成。采用传统内燃机和电池作为动力系统的混合动力轿车以其低能耗、低排放和价格相对较低等优点,已成为当前汽车动力系统技术研究的热点。
当然,目前纯电动汽车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在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变速系统中会有一个不可或缺的设备就是电机。在变速系统追求高功率输出的道路上,高扭矩高功率电机的选择也是势在必行。但是相应的,选择高扭矩高功率电机就会使整个变速系统的成本大大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双电机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双电机结构,包括相互拼接的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外壳之间相互密封卡接且电机轴之间通过花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电机轴Ⅰ内部中空,内设有轴润滑油管;所述第二电机的电机轴Ⅱ内部设有通油管路,所述轴润滑油管与电机轴Ⅱ之间通过轴承配接,且所述轴润滑油管与所述通油管路连通,所述电机轴Ⅰ、电机轴Ⅱ外周分别固定有电机转子Ⅰ、电机转子Ⅱ,相对于电机转子Ⅰ、电机转子Ⅱ的所述外壳上固设有电机定子绕组Ⅰ、电机定子绕组Ⅱ,所述外壳内还设有定子绕组冷却组件。
优选的,所述定子绕组冷却组件包括冷却直管和设置在其两端的冷却弯管,所述冷却直管和冷却弯管内部导通且两者之上均等距设有冷却孔,所述冷却直管为一端开口,一端封闭。
优选的,所述冷却弯管的弧度为180°。
优选的,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第一冷却油入口,与所述冷却直管的开口连通。
优选的,所述冷却直管的冷却孔直射于所述电机定子绕组Ⅰ、电机定子绕组Ⅱ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电机转子Ⅰ、电机转子Ⅱ上设置有润滑冷却油通道,所述润滑冷却油通道与所述冷却弯管的冷却孔的出油通道连通。
优选的,所述润滑冷却油通道正向直射于所述电机定子绕组Ⅰ、电机定子绕组Ⅱ的内侧。
优选的,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第二冷却油入口,与所述轴润滑油管的连通,并将冷却油输送至所述通油管路。
优选的,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冷却油出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1、采用双电机配合结构,使变速系统的整体成本大大降低;可同时使用两个电机的高效区,扩大了高效区的适用范围,实现更大程度的节能减排。
2、优化的冷却结构使电机冷却效果更好,效率提高。
3、两个电机协同工作,可组合形成多种工作模式。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双电机结构的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图1的左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双电机结构的定子绕组冷却管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仅是应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典型范例,凡采取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双电机结构,包括相互拼接的第一电机1和第二电机2,所述第一电机1和第二电机2的外壳之间相互密封卡接,即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21之间通过机械密封连接;且第一电机1和第二电机2的电机轴之间通过花键固定连接。采用双电机配合结构,使变速系统的整体成本大大降低;且本实用新型揭示的技术方案可同时使用两个电机的高效区,扩大了高效区的适用范围,实现更大程度的节能减排。此外,两个电机可单独或同时组合协同工作,形成多种工作模式以适应不同的使用需求。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电机的电机轴Ⅰ10内部中空,内设有轴润滑油管101;所述第二电机的电机轴Ⅱ20内部设有通油管路201,所述轴润滑油管101与电机轴Ⅱ20之间通过轴承配接,且所述轴润滑油管101与所述通油管路201连通。所述电机轴Ⅰ10、电机轴Ⅱ20外周分别固定有电机转子Ⅰ12和电机转子Ⅱ22,相对于电机转子Ⅰ12、电机转子Ⅱ20的所述外壳上固设有电机定子绕组Ⅰ13、电机定子绕组Ⅱ23。第一壳体11内同心设置有电机轴Ⅰ10,电机转子Ⅰ12和电机定子绕组Ⅰ13;且所述电机轴Ⅰ10内设置有轴润滑油管101;第二壳体12内同心设置有电机轴Ⅱ20,电机转子Ⅱ22和电机定子绕组Ⅱ23;且所述电机轴Ⅱ20内设置有通油管路201。
结合图1和图3所示,所述外壳(包括所述第一外壳11和所述第二外壳21)内还设有定子绕组冷却组件3,所述定子绕组冷却组件3至少包括冷却直管31。所述冷却直管31为一端开口,一端封闭;其开口处与所述外壳上设置的第一冷却油入口100连通。所述冷却直管31上均布有一组冷却孔30,且所述冷却直管31上的所述冷却孔30直射于所述电机定子绕组Ⅰ13和电机定子绕组Ⅱ23的外侧。由此可见,第一电机1和第二电机2上均设置有所述第一冷却油入口100,冷却油经过所述第一冷却油入口100进入所述冷却直管31内,并对所述电机定子绕组Ⅰ13和电机定子绕组Ⅱ23的外表面进行降温处理。
如图3所示,所述定子绕组冷却组件3还包括设置在其两端的冷却弯管32,所述冷却弯管的弧度为180°。所述冷却直管31和冷却弯管32内部导通,且所述冷却弯管32上亦等距设有冷却孔30。如图1所示,所述电机转子Ⅰ12和电机转子Ⅱ22上设置有润滑冷却油通道120,所述润滑冷却油通道120与所述冷却弯管的冷却孔30的出油通道连通;且所述润滑冷却油通道120正向直射于所述电机定子绕组Ⅰ13及电机定子绕组Ⅱ23的内侧,即冷却油进入所述冷却直管31后,会流入所述冷却弯管32内,并由所述冷却弯管32的冷却孔30流至所述润滑冷却油通道120中,对所述电机转子Ⅰ12和电机转子Ⅱ22进行降温处理。
如图1所示,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第二冷却油入口200和冷却油出口300。所述第二冷却油入口200与所述轴润滑油管101的连通,冷却油经过所述第二冷却油入口200进入所述轴润滑油管道101内,并将冷却油输送至所述通油管路201;进入所述轴润滑油管道101和所述通油管道201的冷却油对所述电机轴Ⅰ10和电机轴Ⅱ20进行冷却。进入所述第一壳体11和所述第二壳体21内的冷却油(包括进入润滑冷却油通道120、轴润滑油管道101和通油管道201中的冷却油)最终有所述冷却油出口300流出。本实用新型中在电机轴、电机转子和电机定子绕组上均设置有冷却管道,实现对电机进行全方位均匀降温处理,有效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尚有多种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所有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双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拼接的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外壳之间相互密封卡接且电机轴之间通过花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电机轴Ⅰ内部中空,内设有轴润滑油管;所述第二电机的电机轴Ⅱ内部设有通油管路,所述轴润滑油管与电机轴Ⅱ之间通过轴承配接,且所述轴润滑油管与所述通油管路连通,所述电机轴Ⅰ、电机轴Ⅱ外周分别固定有电机转子Ⅰ、电机转子Ⅱ,相对于电机转子Ⅰ、电机转子Ⅱ的所述外壳上固设有电机定子绕组Ⅰ、电机定子绕组Ⅱ,所述外壳内还设有定子绕组冷却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绕组冷却组件包括冷却直管和设置在其两端的冷却弯管,所述冷却直管和冷却弯管内部导通且两者之上均等距设有冷却孔,所述冷却直管为一端开口,一端封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弯管的弧度为18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第一冷却油入口,与所述冷却直管的开口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直管的冷却孔直射于所述电机定子绕组Ⅰ、电机定子绕组Ⅱ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转子Ⅰ、电机转子Ⅱ上设置有润滑冷却油通道,所述润滑冷却油通道与所述冷却弯管的冷却孔的出油通道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冷却油通道正向直射于所述电机定子绕组Ⅰ、电机定子绕组Ⅱ的内侧。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第二冷却油入口,与所述轴润滑油管的连通,并将冷却油输送至所述通油管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冷却油出口。
CN202123358916.9U 2021-12-29 2021-12-29 双电机结构 Active CN2169297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58916.9U CN216929739U (zh) 2021-12-29 2021-12-29 双电机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58916.9U CN216929739U (zh) 2021-12-29 2021-12-29 双电机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29739U true CN216929739U (zh) 2022-07-08

Family

ID=822545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358916.9U Active CN216929739U (zh) 2021-12-29 2021-12-29 双电机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2973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55332A (zh) * 2022-08-26 2022-11-01 江苏锐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低压铸造双电机一体式机壳模具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55332A (zh) * 2022-08-26 2022-11-01 江苏锐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低压铸造双电机一体式机壳模具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70310189A1 (en) Stator Cooling For Electric Machines
CN216929739U (zh) 双电机结构
CN106515406A (zh) 同轴多电机驱动系统和设置有同轴多电机驱动系统的车辆
CN110091700A (zh) 减速器、驱动装置和电动汽车
KR20170121812A (ko) 하이브리드 차량용 동력전달장치
CN105291812A (zh) 集成式双离合双转子电机的混合动力汽车动力驱动系统
US10744874B2 (en) Hybrid vehicle and vehicle
CN113348103A (zh) 周边液冷电机和集成功率逆变器
CN102522866A (zh) 一种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电动变速器双转子电机
KR20200142292A (ko) 모터냉각구조
CN111409440A (zh) 一种双电机嵌套式电动无极变速机电一体化系统
CN111391645A (zh) 一种带行星减速机构的双盘式电机新型混联机电一体化系统
CN111391646A (zh) 一种带行星减速器的双电机嵌套式行星混联机电一体化系统
KR101684548B1 (ko) 하이브리드 자동차의 동력전달장치
CN216231660U (zh) 一种四轮独立驱动电动汽车轮毂电机余热发电再利用系统
US20230302886A1 (en) Coaxial asynchronous electric drive system
CN212447094U (zh) 一种双电机嵌套式电动无级变速机电一体化系统
US11799361B2 (en) End covers configured to direct fluid for thermal management of electric machine for electrified vehicle
CN109203968A (zh) 一种混合动力变速系统
CN114050681A (zh) 一种同轴式电驱动桥的新能源电机
CN113733889A (zh) 一种混合动力车辆驱动装置
CN209786884U (zh) 共用定子壳体串联双电机结构
CN114132118A (zh) 一种低速双轴电驱动桥
CN202475196U (zh) 一种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电动变速器双转子电机
CN111376698A (zh) 一种双盘式电机电动无极变速机电一体化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