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28883U - 电芯组件及纽扣电池 - Google Patents
电芯组件及纽扣电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928883U CN216928883U CN202123092611.8U CN202123092611U CN216928883U CN 216928883 U CN216928883 U CN 216928883U CN 202123092611 U CN202123092611 U CN 202123092611U CN 216928883 U CN216928883 U CN 21692888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ab
- pole piece
- electrically connected
- tabs
- she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芯组件及纽扣电池,该电芯组件包括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绝缘设置并卷绕形成卷芯结构;第一极片引出至少两个第一极耳,第一极耳用于与第一壳体电性连接,第二极片引出第二极耳,第二极耳用于与第二壳体电性连接;该纽扣电池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前述的电芯组件,电芯组件设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形成的电芯腔内。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卷绕配合形成卷芯结构,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之间绝缘设置,以避免短路,第一极片引出至少两个第一极耳,相比只有一个极耳的情况,使得由第一极耳到达第一壳体的过电流能力得到了提高,导流能力更好,保证了电池的性能发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纽扣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芯组件及纽扣电池。
背景技术
纽扣电池(Button Cell)通常也称扣式电池,是指外形类似纽扣的一类电池。纽扣电池的直径通常相对更大,而厚度相对更薄,纽扣电池包括壳体和设在壳体内的电芯组件。
电芯组件和壳体之间需要经过电流。然而,传统电芯组件的过电流能力较差,制约了电池性能的发挥。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电芯组件及纽扣电池;该电芯组件的导流能力更高,以保证电池性能的发挥;该纽扣电池包括前述的电芯组件,电池的性能能够得到更好发挥。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芯组件,包括:
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绝缘设置并卷绕形成卷芯结构;
所述第一极片引出至少两个第一极耳,所述第一极耳用于与第一壳体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极片引出第二极耳,所述第二极耳用于与第二壳体电性连接。
上述电芯组件,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卷绕配合形成卷芯结构,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之间绝缘设置,以避免短路,第一极片引出至少两个第一极耳,相比只有一个极耳的情况,使得由第一极耳到达第一壳体的过电流能力得到了提高,导流能力更好,保证了电池的性能发挥。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有的所述第一极耳电性连接在一起形成极耳连接体,所述极耳连接体与所述第一壳体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极耳在所述第一极片上的引出位置对应,以使引出位置对应的所述第一极耳能够叠层设置并电性连接在一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引出位置位于卷绕后所述第一极耳的外层的所述第一极耳的长度大于引出位置位于卷绕后所述第一极耳的内层的所述第一极耳的长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极片引出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极耳,所述第二极耳的引出位置与所述第一极耳的引出位置分别位于所述卷芯结构的相对两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芯组件还包括集流片,所述集流片位于所述卷芯结构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所述集流片与所述第二壳体电性连接,所有的所述第二极耳均与所述集流片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流片设有至少一个配合孔,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极耳的引出位置与所述配合孔一一对应,所述第二极耳通过对应的所述配合孔与所述集流片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极耳具有引出端和延伸端,所述第二极耳通过引出端与所述第二极片电性连接;
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极耳的延伸端位于所述卷芯结构的侧部,以与所述第二壳体的侧壁电性连接;
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极耳的延伸端位于所述卷芯结构的端部,以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底壁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一个所述第二极耳具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相对两端分别为引出端和延伸端,所述第二极耳通过引出端与所述第二极片电性连接,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卷芯结构的端部,所述第二极耳的延伸端位于所述卷芯结构的侧部,以与所述第二壳体的侧壁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极耳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底壁电性连接;另一个所述第二极耳位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卷芯结构的端部和之间且与所述连接部电性连接。
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纽扣电池,包括:
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绝缘配合形成电芯腔;
如上述任一个技术方案所述的电芯组件,所述电芯组件设在所述电芯腔内。
上述纽扣电池,电芯组件设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形成的电芯腔内,电芯组件的导流能力更好,从而保证纽扣电池的性能发挥。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此外,附图并不是以1:1的比例绘制,并且各个元件的相对尺寸在附图中仅示例地绘制,而不一定按照真实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纽扣电池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电芯组件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实施例中电芯组件的第一极耳弯折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实施例中电芯组件的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均弯折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电芯组件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实施例中电芯组件的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均弯折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例的电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种实施例的电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注说明:
100、卷芯结构;110、第一极耳;120、第二极耳;121、引出端;122、连接部;123、延伸端;130、集流片;131、配合孔;210、第一壳体;220、第二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请参照图1、图2和图5,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芯组件,包括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其中: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绝缘设置并卷绕形成卷芯结构100。
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中的一者为正极片,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中的另一者为负极片,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绝缘设置,且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卷绕形成卷芯结构100。
可选地,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之间设有隔离件,隔离件用于隔离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以避免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之间短路。
可选地,隔离件可以是设在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之间的隔膜,隔膜夹设在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之间并随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进行卷绕设置。
如图2和图5所示,所述第一极片引出至少两个第一极耳110,所述第一极耳110用于与第一壳体210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极片引出第二极耳120,所述第二极耳120用于与第二壳体220电性连接。
如图2所示,第一极耳110由第一极片朝卷芯结构100的上方引出,且第一极耳110具有两个,两个第一极耳110均用于与第一壳体210进行电性连接。
可选地,第一壳体210为正极壳体,第二壳体220为负极壳体,正极壳体盖设在负极壳体上并绝缘设置。
该电芯组件,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卷绕配合形成卷芯结构100,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之间绝缘设置,以避免短路,第一极片引出至少两个第一极耳110,相比只有一个极耳的情况,使得由第一极耳110到达第一壳体210的过电流能力得到了提高,导流能力更好,保证了电池的性能发挥。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图3、图5至图7,所有的所述第一极耳110电性连接在一起形成极耳连接体,所述极耳连接体与所述第一壳体210电性连接。
如图3所示,两个第一极耳110焊接在一起形成极耳连接体,极耳连接体与第一壳体210电性连接,从而实现第一极片与第一壳体210的电性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和图5,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极耳110在所述第一极片上的引出位置对应,以使引出位置对应的所述第一极耳110能够叠层设置并电性连接在一起。
如图2和图5所示,两个第一极耳110的引出位置大致相当,以使两个第一极耳110能够叠层设置,从而通过焊接连接为一体。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引出位置位于卷绕后所述第一极耳110的外层的所述第一极耳110的长度大于引出位置位于卷绕后所述第一极耳110的内层的所述第一极耳110的长度。
如图2所示的视角下,第一极片卷绕后具有多个圈层,第一极耳110在圈层的上端引出。第一极耳110设有两个,右侧的第一极耳110大致由卷绕后的第一极片的最外层引出,左侧的第一极耳110大致位于卷绕后的第一极片的最外层再进入一两个圈层的位置引出,且两个第一极耳110均朝上端引出,由于两个第一极耳110的引出位置相当,且左侧的第一极耳110的长度较小,因此,如图3所示,在两个第一极耳110弯折后,右侧的第一极耳110折叠在左侧第一极耳110的上方,且两个第一极耳110能够叠层焊接,且位于上方的第一极耳110(也即右侧的第一极耳110)与第一壳体210焊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图3和图5,所述第二极片引出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极耳120,所述第二极耳120的引出位置与所述第一极耳110的引出位置分别位于所述卷芯结构100的相对两侧。
如图2所示的视角,第一极耳110有两个,且均由第一极片朝上方引出;第二极耳120有两个,且均由第二极片朝下方引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5和图6,所述电芯组件还包括集流片130,所述集流片130位于所述卷芯结构100和所述第二壳体220之间,所述集流片130与所述第二壳体220电性连接,所有的所述第二极耳120均与所述集流片130电性连接。
如图5和图6所示,第二极耳120具有三个,三个第二极耳120分布在卷芯结构100的下端的不同位置,三个第二极耳120均与集流片130电性连接,并通过集流片130与第二壳体220的电性连接实现第二极片与第二壳体220的电性连接。
第二极耳120至少有两个并通过集流片130与第二壳体220电性连接,提高了第二极片与第二壳体220之间的导流能力。
可选地,集流片130可以是集流焊盘。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5和图6,所述集流片130设有至少一个配合孔131,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极耳120的引出位置与所述配合孔131一一对应,所述第二极耳120通过对应的所述配合孔131与所述集流片130电性连接。
如图5和图6所示,集流片130设有两个配合孔131,而第二极耳120设有三个,其中两个第二极耳120与两个配合孔131一一对应,该两个第二极耳120伸入对应的配合孔131并弯折后与集流片130叠层设置并焊接,而另外一个第二极耳120从第二极片的卷绕后的最外层引出并直接弯折后与集流片130电性连接,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7,所述第二极耳120具有引出端121和延伸端123,所述第二极耳120通过引出端121与所述第二极片电性连接。
如图7所示,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极耳120的延伸端123位于所述卷芯结构100的侧部,以与所述第二壳体220的侧壁电性连接。
如图7所示,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极耳120的延伸端123位于所述卷芯结构100的端部,以与所述第二壳体220的底壁电性连接。
如图7所示,第二极耳120具有两个,其中一个第二极耳120由卷绕后的第二极片的中部位置引出,以直接与第二壳体220的底壁电性连接;另一个第二极耳120由卷绕后的第二极片的最外侧或次外层引出并朝卷芯结构100的侧部(如图7视角下的左侧)延伸,以与第二壳体220的侧壁电性连接。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一个所述第二极耳120具有连接部122,所述连接部122的相对两端分别为引出端121和延伸端123,所述第二极耳120通过引出端121与所述第二极片电性连接,所述连接部122位于所述卷芯结构100的端部,所述第二极耳120的延伸端123位于所述卷芯结构100的侧部,以与所述第二壳体220的侧壁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极耳120通过所述连接部122与所述第二壳体220的底壁电性连接;另一个所述第二极耳120位于所述连接部122和所述卷芯结构100的端部和之间且与所述连接部122电性连接。
如图8所示的视角下,第二极耳120具有两个,其中一个第二极耳120具有连接部122,连接部122的两端分别为引出端121和延伸端123,如图8中的连接部122大致跨越了卷芯结构100的端部(如底部),引出端121位于连接部122的右侧并与第二极片的最外层或次外层电性连接或一体连接,延伸端123位于连接部122的左侧并朝卷芯结构100的侧部延伸,以与第二壳体220的侧壁焊接。而另一个第二极耳120由卷绕后的第二极片的中部引出并弯折后直接与横跨的连接部122电性连接,而连接部122还与第二壳体220的底壁电性连接,从而使两个第二极耳120均与第二壳体220电性连接。
请参照图1,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纽扣电池,包括:
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所述第一壳体210和所述第二壳体220绝缘配合形成电芯腔;
如上述任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电芯组件,所述电芯组件设在所述电芯腔内。
该纽扣电池,电芯组件设在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形成的电芯腔内,电芯组件的导流能力更好,从而保证纽扣电池的性能发挥。
如图1所示,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均为圆形壳体,第一壳体210呈盖体结构设置,第二壳体220呈桶状结构设置,因此,第二壳体220具有底壁和侧壁,以与第一壳体210绝缘配合后形成电芯腔。
可选地,第一壳体210为正极壳体,第二壳体220为负极壳体,第一壳体210盖设在第二壳体220上形成电芯腔,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之间夹设有密封圈,以起到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之间的密封和绝缘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绝缘设置并卷绕形成卷芯结构;
所述第一极片引出至少两个第一极耳,所述第一极耳用于与第一壳体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极片引出第二极耳,所述第二极耳用于与第二壳体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有的所述第一极耳电性连接在一起形成极耳连接体,所述极耳连接体与所述第一壳体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极耳在所述第一极片上的引出位置对应,以使引出位置对应的所述第一极耳能够叠层设置并电性连接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引出位置位于卷绕后所述第一极耳的外层的所述第一极耳的长度大于引出位置位于卷绕后所述第一极耳的内层的所述第一极耳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极片引出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极耳,所述第二极耳的引出位置与所述第一极耳的引出位置分别位于所述卷芯结构的相对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组件还包括集流片,所述集流片位于所述卷芯结构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所述集流片与所述第二壳体电性连接,所有的所述第二极耳均与所述集流片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片设有至少一个配合孔,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极耳的引出位置与所述配合孔一一对应,所述第二极耳通过对应的所述配合孔与所述集流片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极耳具有引出端和延伸端,所述第二极耳通过引出端与所述第二极片电性连接;
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极耳的延伸端位于所述卷芯结构的侧部,以与所述第二壳体的侧壁电性连接;
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极耳的延伸端位于所述卷芯结构的端部,以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底壁电性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第二极耳具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相对两端分别为引出端和延伸端,所述第二极耳通过引出端与所述第二极片电性连接,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卷芯结构的端部,所述第二极耳的延伸端位于所述卷芯结构的侧部,以与所述第二壳体的侧壁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极耳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底壁电性连接;另一个所述第二极耳位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卷芯结构的端部和之间且与所述连接部电性连接。
10.一种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绝缘配合形成电芯腔;
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芯组件,所述电芯组件设在所述电芯腔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092611.8U CN216928883U (zh) | 2021-12-09 | 2021-12-09 | 电芯组件及纽扣电池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092611.8U CN216928883U (zh) | 2021-12-09 | 2021-12-09 | 电芯组件及纽扣电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928883U true CN216928883U (zh) | 2022-07-08 |
Family
ID=822530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3092611.8U Active CN216928883U (zh) | 2021-12-09 | 2021-12-09 | 电芯组件及纽扣电池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92888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377568A (zh) * | 2022-07-13 | 2022-11-22 | 江西微电新能源有限公司 | 扣式电池以及扣式电池的制备方法 |
-
2021
- 2021-12-09 CN CN202123092611.8U patent/CN21692888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377568A (zh) * | 2022-07-13 | 2022-11-22 | 江西微电新能源有限公司 | 扣式电池以及扣式电池的制备方法 |
CN115377568B (zh) * | 2022-07-13 | 2023-06-30 | 江西微电新能源有限公司 | 扣式电池以及扣式电池的制备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5578675U (zh) | 正极柱和正极集流盘的装配结构、电池、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 |
CN215578674U (zh) | 正极柱和正极集流盘的组装结构、电池 | |
CN209401759U (zh) | 二次电池 | |
CN111370618B (zh) | 可充电纽扣电池 | |
CN210744083U (zh) | 圆柱锂电池及其并联卷芯 | |
CN216928883U (zh) | 电芯组件及纽扣电池 | |
CN111640994A (zh) | 一种电池卷芯及使用该卷芯的锂电池的制造方法 | |
CN115693041A (zh) | 圆柱电池 | |
CN218039722U (zh) | 电池 | |
CN217239531U (zh) | 电池及电池组 | |
CN116505207A (zh) | 电池单体、电池单体的装配方法及电池包 | |
CN216928724U (zh) | 纽扣电池 | |
CN216793941U (zh) | 一种电池、电池组、电池极片及电芯 | |
CN216958422U (zh) | 电芯和电池包 | |
CN214706177U (zh) | 极芯和具有其的电池、设备 | |
CN212907874U (zh) | 一种无极耳的电池 | |
CN113594613B (zh) | 电池模组、电池模组加工工艺及车辆 | |
CN216928726U (zh) | 电芯组件及纽扣电池 | |
CN216928725U (zh) | 电芯组件及纽扣电池 | |
CN210668579U (zh) | 一种可降低极化作用的电池 | |
CN221708905U (zh) | 电池及车辆 | |
CN219476934U (zh) | 电池及电池组 | |
CN219086204U (zh) | 圆柱电池 | |
CN220934339U (zh) | 一种圆柱电池 | |
CN218975514U (zh) | 电池及电池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