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27273U - 平视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平视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927273U CN216927273U CN202220771002.0U CN202220771002U CN216927273U CN 216927273 U CN216927273 U CN 216927273U CN 202220771002 U CN202220771002 U CN 202220771002U CN 216927273 U CN216927273 U CN 21692727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ll portion
- housing
- reflection
- suppression
- hea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trument Panels (AREA)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壁部与反射部相碰的平视显示(HUD)装置。HUD装置,具备:形成有朝向上方的开口(H)的框体(40);和容纳于框体(40),使显示图像的显示光朝向所述开口(H)反射的反射部(30)。框体(40)具有第一壳体(41),和位于第一壳体(41)的上方,且形成有开口(H)的第二壳体42。第二壳体(42)具有从开口(H)的端部下垂并且朝向反射部(30)的侧面(30a)的壁部(420)。HUD装置进一步具备通过向壁部(420)施加从侧面(30a)分离的方向的力,而抑制壁部(420)与反射部(30)接触的抑制部(50)。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平视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平视显示(HUD:平视显示)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将由凹面镜等构成的反射部反射的显示光从形成于上壳体的开口向外部反射的结构。该上壳体具有一边垂下地形成且朝向反射部的侧面的壁部(参照同文献的图7的附图标记11)。
现有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21/059953号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壁部下端为自由端,因此当受热等的影响而变形时,可能与反射部相碰。当壁部与反射部相碰时,反射部的位置偏移,有可能妨碍反射部的驱动,因此不优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鉴于上述情况,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壁部与反射部相碰的平视显示装置。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平视显示装置,具备:
框体,所述框体形成有朝向上方的开口;和
反射部,所述反射部容纳于所述框体,并且使显示图像的显示光朝向所述开口反射;
所述框体具有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上方,并且形成有所述开口,
所述第二壳体具有壁部,所述壁部从所述开口的端部垂下并且朝向所述反射部的侧面,
所述平视显示装置进一步具备抑制部,所述抑制部通过向所述壁部施加从所述侧面分离方向的力,抑制所述壁部与所述反射部接触。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抑制壁部与反射部相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平视显示(HUD)装置的概略侧视图。
图2是同上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反射部以及框体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3是同上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反射部、壁部以及抑制部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同上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抑制部的结构的图。
图5表示变形例所涉及的抑制部的结构的图。
符号说明
1 平视显示(HUD)装置
L 显示光
10 显示部
20 光路变更镜
30 反射部
30a 侧面
31 凹面镜
32 保持件
AX 轴线
40 框体
41 第一壳体
410 台部
42 第二壳体
H 开口
420 壁部
421 主面
422 肋条
50 抑制部
51 倾斜面
52 上表面
53 相向面
60 对应部
61 被按压面
62 覆盖面
D 分离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所示的平视显示(HUD)装置1例如设置在车辆的仪表板上,向车辆的挡风玻璃放射显示光L。由挡风玻璃反射的显示光L使用户视觉辨认显示光L所显示的图像的虚像。虚像表示与车辆相关的各种信息,经由挡风玻璃显示在车辆的前方。
HUD装置1具备:显示部10、光路变更镜20、反射部30、和框体40。
显示部10通过显示图像而反射显示该图像的显示光L。显示部10例如构成为包含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面板)、和从背后照明LCD的背光源。LCD例如为TFT(Light Emitting Diode:薄膜晶体管)型。背光源例如由LED(Thin Film Transistor:发光二极管)、导光部件等构成。
光路变更镜20变更从显示部10放射的显示光L的光路。具体而言,由光路变更镜20反射的显示光L朝向反射部30。光路变更镜20由平面镜或者曲面镜形成,经由未图示的部件固定于后述的第二壳体42。
反射部30为使来自光路变更镜20的显示光L朝向形成于框体40的开口反射的结构。更详细地,反射部30具有凹面镜31、和图2所示的保持件32。
凹面镜31使来自光路变更镜20的显示光L朝向开口反射。通过凹面镜31的功能,虚像以放大了显示部10所显示的图像的尺寸被用户视觉辨认。
保持件32从背后保持凹面镜31。保持件32以图2所示的轴线AX为中心可旋转,且经由未图示的轴承部件支撑于框体40。因此,反射部30以轴线AX为中心可旋转地加以设置。
HUD装置1旋转驱动反射部30,且具备未图示的镜驱动部。镜驱动部由电机、驱动电机的驱动电路、将电动机的旋转传递给保持件32的齿轮机构等构成。
框体40容纳上述的各种结构,且具有:第一壳体41、和位于第一壳体41的上方的第二壳体42。此外,在各图中,将框体40的一部分抽出显示,框体40当然也可以进一步具有第一壳体41以及第二壳体42以外的结构。例如,框体40也可以进一步具有从下方覆盖第二壳体42的罩体。
第一壳体41例如由金属形成,如图1所示,位于反射部30的背后。
第二壳体42例如由合成树脂形成,第一壳体41通过螺合、卡合、嵌合等的公知手段结合。第二壳体42形成有朝向上方(在该实施方式中为朝向车辆的挡风玻璃)的开口H。在第二壳体42上安装有封闭开口H的未图示的透光板。从显示部10发出的,按照光路变更镜20、凹面镜31的顺序反射的显示光L透过该透光板,朝向挡风玻璃放射。此外,HUD装置1具备由计算机形成的未图示的控制部。控制部控制显示部10以及前述的镜驱动部的各种动作。
如图2所示,第二壳体42具有从开口H的端部垂下的壁部420。壁部420朝向反射部30的侧面30a。在此,反射部30a的侧面只要是凹面31或者保持件32的侧面即可,但是该实施方式中,将表示反射部30的侧面30a的附图标记施加给更接近壁部420的保持件32的侧面。壁部420在框体40的内部的显示光L所通过的空间内,以不露出多余的部件的方式设置。这是因为当在该空间内露出多余的部件时,其成像会被用户视觉辨认。
壁部420以不妨碍反射部30的旋转动作的方式与侧面30a隔开间隔地设置。然而,当壁部420由于热等因素而变形,且朝向反射部30弯曲时,有可能与反射部30接触。为了抑制该情况,HUD装置1进一步具有抑制部50,该抑制部50通过向离开侧面30a的方向(以下称为分离方向D)按压壁部420,来抑制壁部420与反射部30接触。此外,抑制部50也可以在至少产生朝向壁部420的侧面30a的挠曲的情况下进行按压。即,通常状态下,抑制部50可以仅与壁部420接触,也可以不接触。在本公开中,作为一例,表示了总是由抑制部50按压壁部420的方式。
在该实施方式中,抑制部50与第一壳体41一体地形成。如图3所示,第一壳体41具有位于壁部420的下方的台部410。台部410的上表面位于与壁部420的下端隔开间隔的位置。抑制部50从台部410向上方突起而形成。
如图3或者图4所示,抑制部50为朝向上方的凸状,具体而言,形成为朝向上方尖细的台形状。抑制部50具有:下端比上端更远离反射部30的侧面30a的倾斜面51、上表面52、和位于倾斜面51的背面且与侧面30a相向的相向面53。
在壁部420的下端部形成有与抑制部50对应的对应部60。对应部60为抑制部50所插入的凹状的部分,如图4所示,具有按压于具有与倾斜面51同样的倾斜度的倾斜面51的被按压面61、和覆盖上表面52的覆盖面62。
通过使设置于第一壳体41的抑制部50插入壁部420的对应部60,对应部60的被按压面61成为由抑制部50的倾斜面51按压的状态。由此,向壁部420施加分离方向的力,能够抑制壁部420与反射部30(在本例中为保持件32)接触。特别是,在该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壳体41一体地形成的抑制部50由刚性比由树脂形成的第二壳体42高的金属形成。由此,能够良好地抑制壁部420朝向反射部30热变形。
另外,抑制部50的上表面52被设置于壁部420的对应部60的覆盖面62覆盖。即,抑制部50的上表面52被壁部420覆盖。由此,抑制部50的上表面52在框体40的内部的显示光L所通过的空间内不露出,能够防止作为多余的成像而被用户视觉辨认。
另外,如图4所示,壁部420的朝向反射部30的侧面30a的主面421与抑制部50的相向面53共面。由此,在壁部420与抑制部50之间不产生台阶(落差),因此能够防止该台阶作为多余的成像而被用户视觉辨认。
此外,壁部420的主面421的背面上设有图1所示的肋条422。肋条422连结包围第二壳体42的开口H的边框部42a和壁部420,从而加强壁部420。通过该肋条422,能够抑制壁部420在接近反射部30的方向变形。以上是本实施方式的说明。
此外,本公开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和附图。在不改变本公开的要点的范围内,能够对实施例进行适当的变更(包含删除结构要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通过将壁部420的一部分挖成凹状而形成对应部60的例子。然而,如图5所示的变形例那样,也可以通过在壁部420的下端部设置朝向台部410突出的凸部413而形成对应部60。此外,如图5所示的对应部60的功能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即,不限于将凸状的抑制部50插入设置于壁部420的凹状部分的结构,也可以采用由凸状的抑制部50向分离方向D按压设置于壁部420的凸状部分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提到了反射部30的一方的侧面附近的结构,当然未图示的另一方的侧面附近的结构也可以是相同的。即,抑制部50以及由抑制部50按压的壁部420的组合也可以是一对。
抑制部50也可以不与第一壳体41一体地形成,也可以由直接或者间接地固定于第一壳体41而相对于第一壳体41不移动的部件构成。另外,以上示出了抑制部50将壁部420向分离方向D按压的例子,但是只要是能够向壁部420施加分离方向D的力,抑制部50的结构能够任意地变更。例如,也可以通过在位于壁部420的背侧(主面421的背侧)的部件和壁部420之间设置粘着剂或者粘接剂而向壁部420施加分离方向D的力。在这种情况下,粘着剂或者粘接剂作为抑制部50发挥功能。位于壁部420的背侧的部件例如可以是未图示的轴承部件。另外,抑制部50也可以由将壁部420向分离方向D拉伸的弹性部件,线材等构成。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以壁部420不会偏离分离方向D而变形的方式调整拉伸力。
以上示出了第一壳体41以及抑制部50由金属形成,第二壳体42由树脂形成的例子,但是第一壳体41以及抑制部50也可以是树脂。在此,具有壁部420的第二壳体42位于比第一壳体41更靠上方的位置,因此容易因太阳光的影响而变形。因此,即使第一壳体41具有与第二壳体42相同程度的刚性,也能够通过与第一壳体41一体或者相对于第一壳体41不移动的抑制部50,来抑制壁部420与反射部30接触。
在连结显示部10和凹面镜31的显示光L的光路中,使用几面镜子,如何折返显示光L的光路等能够根据设计适当地变更。
以上示出了反射部30相对于框体40可旋转地设置的例子,但是,反射部30也可以可平行移动地设置。例如,反射部30可以沿着壁部420可平行移动。
显示部10不限于使用LCD,也可以使用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另外,显示部10例如可以使用DMD(Digital Micro mirror Device:数字微镜装置)、LCOS(Liquid Crystal On Silicon:硅基液晶)等的反射型显示装置。
显示光L的透射对象不限定于车辆的挡风玻璃,也可以是由板状的半反射镜、全息原件等构成的组合件。
HUD装置1所搭载的车辆的种类没有限定,HUD装置1能够搭载于机动四轮车、机动二轮车等各种车辆。另外,HUD装置1也可以搭载于飞机、船舶、机动雪橇等车辆以外的交通工具。
在以上的说明中,为了容易理解本公开,适当地省略了公知的技术事项的说明。
Claims (5)
1.一种平视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框体,所述框体形成有朝向上方的开口;和
反射部,所述反射部容纳于所述框体,并且使显示图像的显示光朝向所述开口反射;
所述框体具有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上方,并且形成有所述开口,
所述第二壳体具有壁部,所述壁部从所述开口的端部垂下并且朝向所述反射部的侧面,
所述平视显装置进一步具备抑制部,所述抑制部通过向所述壁部施加从所述侧面分离方向的力,抑制所述壁部与所述反射部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视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抑制部具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与所述第一壳体一体形成,或者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不移动且向上方形成突起而形成,并且将所述壁部向从所述侧面分离的方向按压,
所述壁部具有被所述倾斜面按压的被按压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视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抑制部的上表面被所述壁部覆盖。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视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抑制部的上表面被所述壁部覆盖。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平视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壁部的朝向所述侧面的主面和所述抑制部的朝向所述侧面的面共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1-105459 | 2021-06-25 | ||
JP2021105459A JP2023004007A (ja) | 2021-06-25 | 2021-06-25 |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927273U true CN216927273U (zh) | 2022-07-08 |
Family
ID=822390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771002.0U Active CN216927273U (zh) | 2021-06-25 | 2022-04-02 | 平视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23004007A (zh) |
CN (1) | CN216927273U (zh) |
-
2021
- 2021-06-25 JP JP2021105459A patent/JP2023004007A/ja active Pending
-
2022
- 2022-04-02 CN CN202220771002.0U patent/CN216927273U/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23004007A (ja) | 2023-01-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755075B1 (en) | Display device for vehicle | |
JP6941816B2 (ja) | 回転装置および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 |
US8885260B2 (en) | Head-up display device | |
JP4336245B2 (ja) |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 |
US8867137B2 (en) | Head-up display device | |
JP5888003B2 (ja) |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 |
US10345586B2 (en) | Head-up display device | |
EP3015903A1 (en) | Head-up display device | |
JP2006062501A (ja) |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 | |
JP2006069473A (ja) |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 | |
CN216927273U (zh) | 平视显示装置 | |
JP7400733B2 (ja) | 凹面鏡支持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 |
CN117806000A (zh) | 车辆用显示装置 | |
JP2019051825A (ja) | 駆動装置 | |
JP2009222882A (ja) |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 |
JP2006065092A (ja) |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 | |
WO2017013819A1 (ja) |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 |
JP6046368B2 (ja) | 車両用表示装置 | |
JP2006065091A (ja) |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 | |
CN216848344U (zh) | 平视显示器 | |
JPH115457A (ja) | インストゥルメントパネル部における表示装置 | |
CN220232108U (zh) | 平视显示装置 | |
CN115202049B (zh) | 车辆用显示装置 | |
WO2023127354A1 (ja) | 表示装置 | |
WO2021241494A1 (ja) |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