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22648U - 风扇结构 - Google Patents

风扇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22648U
CN216922648U CN202220733741.0U CN202220733741U CN216922648U CN 216922648 U CN216922648 U CN 216922648U CN 202220733741 U CN202220733741 U CN 202220733741U CN 216922648 U CN216922648 U CN 2169226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cover body
cover
module
fil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73374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哲源
程志喜
朱雪媛
何新华
左祥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73374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226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226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226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扇结构,包括:罩体,罩体的两端分别形成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罩体内设有风扇本体;过滤模块,设于进风口处,且过滤模块与罩体可拆卸连接;其中,风扇本体运行,空气经过滤模块流入罩体。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在空气流入罩体时,先经过过滤模块进行过滤,从而将灰尘隔绝在罩体外,无法对风扇本体造成污染,在需要清洗时只需要将过滤模块从罩体上拆下即可,无需将风扇整个拆除下来清洗扇叶,操作更为便捷,同时过滤模块还可作为耗材进行更换,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风扇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风扇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家用风扇在长时间使用后,不可避免的会在扇叶以及出风网上累积大量灰尘,在持续使用时,极易将残留在风扇上的灰尘吹向室内,从而可能引发用户的呼吸道疾病,对用户的健康造成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扇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风扇结构,包括:罩体,罩体的两端分别形成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罩体内设有风扇本体;过滤模块,设于进风口处,且过滤模块与罩体可拆卸连接;其中,风扇本体运行,空气经过滤模块流入罩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扇结构的实施例,主要包括罩体以及设置在罩体一侧的过滤模块,通过将过滤模块独立设置在罩体的进风口处,可在空气流入罩体时,先经过过滤模块进行过滤,从而将灰尘隔绝在罩体外,无法对风扇本体造成污染,在需要清洗时只需要将过滤模块从罩体上拆下即可,无需将风扇整个拆除下来清洗扇叶,操作更为便捷,同时过滤模块还可作为耗材进行更换,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具体地,罩体的两端分别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在风扇本体运行时,空气是沿进风口至出风口的方向流动,在进风口处通过设置可拆卸的过滤模块,使得外部空气在流入罩体前就被过滤模块进行了过滤,将其中的毛发、灰尘等杂质过滤开,阻止其流入罩体内部,在风扇结构长时间运行后,用户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对过滤模块进行清洗,或直接更换,在整个使用过程中,灰尘并不会对罩体内部的风扇本体造成污染,也不会残留在罩体内部,可极大的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保障用户的健康。
更进一步地,还可对过滤模块额外增加传感和电控结构,在灰尘较多时可发出提醒用户更换或清洗过滤模块的提示。
需要说明的,风扇结构在运行时,空气的流动方向可以为轴向,即风扇本体为轴流风机,空气的流动方向还可以存在错位,例如风扇本体选为离心风机或是贯流风机等。
其中,过滤模块中的过滤件可以设置多个,可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灵活设置,由于过滤模块自身可更换,且设置在罩体的进风口侧,故而过滤模块并不会对罩体内部的结构产生干涉,从而对尺寸的要求并不高,例如用户希望过滤效果好一点,则可以利用多层过滤网叠加的形式进行过滤,在安装后,轴向尺寸会较长,若用户希望整体尺寸较小,可利用单层过滤网的形式进行过滤。
上述技术方案中,罩体的周向封闭,过滤模块设于罩体的轴向的一端。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罩体的周向进行封闭处理,并将过滤模块设置在罩体的一端,可使得空气仅能通过过滤模块流入进风口,减少从其他空间流入的带有杂质的空气对风扇本体造成的影响。
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出风模块,设于出风口处,出风模块包括多个出风孔。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出风口处设置有出风模块,以便于将空气打散处理,其中出风模块包括有多个出风孔,出风孔可以设置在出风模块的端面上,还可以设置在出风模块的侧壁面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过滤模块具体包括:过滤罩,与罩体设有进风口的一端相连,过滤罩的周向方向上设有取放口;盖板,与过滤罩活动连接,盖板用于开闭取放口;其中,过滤罩内设有过滤件。
在该技术方案中,过滤模块主要包括与罩体相连的过滤罩,以及放置于过滤罩内部的过滤件,可以理解,过滤件为起到主要过滤作用的零部件。需要强调的是,为了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在本方案中,将过滤罩的周向侧壁开设有取放口,通过额外设置与过滤罩活动连接的盖板,可开闭取放口,以便于将过滤件从过滤罩内取出或放入过滤罩,进而利于对过滤件进行清洗或更换。
其中,盖板和过滤罩之间的活动连接包括但不限于卡接、磁性连接、转动连接、滑动连接等。
上述技术方案中,取放口的周向开口角度为180°,盖板的一端与过滤罩转动连接,盖板的另一端与过滤罩卡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限制取放口的开口角度为180°,也即对于过滤罩而言,取放口为对半设计,一半设有侧壁,另一半则被挖空形成取放口,通过将盖板的两端分别与过滤罩转动连接以及卡接,可在卡接的一端将盖板打开,绕转动连接的一端转动,从而打开取放口。此时,由于取放口为对半设计,过滤件的取放具有较大空间,可极大的利用过滤罩的内部空间,即可以选用尺寸合适的过滤件进行放入,最大化的提高净化效果。
上述技术方案中,罩体设有进风口的一端设有配合部:风扇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磁性件,设于配合部上;过滤件,设于过滤模块内,过滤件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磁性件;其中,过滤模块处于配合部,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之间相对设置以产生吸力。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罩体的进风侧,也即设有进风口的一端设置配合部,在配合部上可以设置有第一磁性件,此时可在过滤模块内设置过滤件以及设置在过滤件上的第二磁性件,在两个磁性件的作用下,当过滤模块位于配合部内时,两个磁性件的磁力是相吸的,从而可将过滤模块连接到配合部上,在拆卸时,仅需将过滤模块向外拽出即可。
上述技术方案中,过滤模块套设于配合部外,且过滤模块的内壁与配合部的外壁相抵;其中,在罩体的轴向截面上,配合部与至少部分过滤模块相重叠。
在该技术方案中,过滤模块的位置位于配合部外,以便于用户手动对过滤模块施加外力使其与配合部分离开,需要强调的,通过对配合部和过滤模块的部分进行轴向重叠设置,以便于利用配合部内部的空间,对整个风扇结构的轴向尺寸进行缩减,提高空间利用率,同时缩小空气流动路径,也便于减少空气流动损耗。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磁性件的数量为一个,第一磁性件呈环状;或第一磁性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磁性件沿配合部的周向间隔设置;第二磁性件的数量为一个,第二磁性件呈环状;或第二磁性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磁性件沿配合部的周向间隔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磁性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为了保证其与第二磁性件之间的磁性连接,同时也兼顾罩体的形状,可将第一磁性件沿周向设置,若选用单个第一磁性件,则可直接选用环状的结构,保证周向处处均有磁性,若是选用多个第一磁性件,则可将其周向间隔设置,更进一步地可以阵列设置。
同样地,对于第二磁性件而言,第二磁性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若选用单个第二磁性件,则可直接选用环状的结构,保证周向处处均有磁性,若是选用多个第二磁性件,则可将其周向间隔设置,更进一步地可以阵列设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杀菌装置,设于过滤模块内;和/或香氛装置,设于罩体内;和/或驱蚊装置,设于罩体内;和/或加湿装置,设于罩体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为了提高风扇结构整体的功能性,还可根据实际需求在风扇结构内设置杀菌装置、香氛装置、驱蚊装置和加湿装置中的一个或多个。其中,在过滤模块中设置杀菌装置,可对流入过滤模块的空气进行杀菌处理,提高空气质量;在罩体内设置香氛装置,用于对空气味道进行覆盖,为用户提供更为沉浸式的环境,驱蚊装置则是对蚊虫进行驱散处理,加湿装置则是对空气湿度进行调节,防止空气过于干燥,导致用户的不良体验。
其中,杀菌装置可以为负离子杀菌、紫外线杀菌等。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风扇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风扇结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风扇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风扇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风扇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风扇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增压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7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风扇结构;102:罩体;1022:风扇本体;1024:配合部;1026:第一磁性件;104:过滤模块;1042:过滤罩;1043:取放口;1044:盖板;105:过滤件;1052:第二磁性件;106:增压风道;1062:收口段;1064:扩口段;108:出风模块;1082:出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风扇结构100,主要包括罩体102以及设置在罩体102一侧的过滤模块104,通过将过滤模块104独立设置在罩体102的进风口处,可在空气流入罩体102时,先经过过滤模块104进行过滤,从而将灰尘隔绝在罩体102外,无法对风扇本体1022造成污染,在需要清洗时只需要将过滤模块104从罩体102上拆下即可,无需将风扇整个拆除下来清洗扇叶,操作更为便捷,同时过滤模块104还可作为耗材进行更换,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具体地,罩体102的两端分别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在风扇本体1022运行时,空气是沿进风口至出风口的方向流动,在进风口处通过设置可拆卸的过滤模块104,使得外部空气在流入罩体102前就被过滤模块104进行了过滤,将其中的毛发、灰尘等杂质过滤开,阻止其流入罩体102内部,在风扇结构100长时间运行后,用户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对过滤模块104进行清洗,或直接更换,在整个使用过程中,灰尘并不会对罩体102内部的风扇本体1022造成污染,也不会残留在罩体102内部,可极大的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保障用户的健康。
更进一步地,还可对过滤模块104额外增加传感和电控结构,在灰尘较多时可发出提醒用户更换或清洗过滤模块104的提示。
需要说明的,风扇结构100在运行时,空气的流动方向可以为轴向,即风扇本体1022为轴流风机,空气的流动方向还可以存在错位,例如风扇本体1022选为离心风机或是贯流风机等。
其中,过滤模块104中的过滤件105可以设置多个,可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灵活设置,由于过滤模块104自身可更换,且设置在罩体102的进风口侧,故而过滤模块104并不会对罩体102内部的结构产生干涉,从而对尺寸的要求并不高,例如用户希望过滤效果好一点,则可以利用多层过滤网叠加的形式进行过滤,在安装后,轴向尺寸会较长,若用户希望整体尺寸较小,可利用单层过滤网的形式进行过滤。
实施例二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出的风扇结构100,主要包括罩体102以及设置在罩体102一侧的过滤模块104,通过将过滤模块104独立设置在罩体102的进风口处,可在空气流入罩体102时,先经过过滤模块104进行过滤,从而将灰尘隔绝在罩体102外,无法对风扇本体1022造成污染,在需要清洗时只需要将过滤模块104从罩体102上拆下即可,无需将风扇整个拆除下来清洗扇叶,操作更为便捷,同时过滤模块104还可作为耗材进行更换,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具体地,罩体102的两端分别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在风扇本体1022运行时,空气是沿进风口至出风口的方向流动,在进风口处通过设置可拆卸的过滤模块104,使得外部空气在流入罩体102前就被过滤模块104进行了过滤,将其中的毛发、灰尘等杂质过滤开,阻止其流入罩体102内部,在风扇结构100长时间运行后,用户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对过滤模块104进行清洗,或直接更换,在整个使用过程中,灰尘并不会对罩体102内部的风扇本体1022造成污染,也不会残留在罩体102内部,可极大的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保障用户的健康。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罩体102内设置增压风道106,可极大的缓解由于在进风口处设置过滤模块104后增加的进风阻力,在增压风道106的作用下,可对削减的负压损失进行补偿,保证正常的进风量。
需要强调的,风扇本体1022设置在增压风道106内,以便于更好的实现增压效果。
对于增压风道106而言,如图7所示,主要包括两个管段,即收口段1062和扩口段1064,其中,收口段1062靠近进风口设置,扩口段1064靠近出风口设置,通过对收口段1062和扩口段1064两端的开口进行尺寸限制,使得增压风道106整体呈大-小-大的截面趋势。
可以理解,由于截面的变化趋势为大-小-大,根据流体力学原理可知,空气在增压风道106内的风速为小-大-小,风速先增大,后减小,可形成射流,增大气流的喷射距离。
其中,开口的尺寸可以为开口面积,还可以为开口内径。
可以理解,增压原理如下:其截面呈现出这样一种趋势:沿着轴线,从进风端到出风端,截面呈现由大到小再到大的趋势,从流体的角度来讲,因为v1×s1×t=v2×s2×t,因此,得出v1×s1=v2×s2,(式中,v代表速度,s代表截面积,t代表时间)也即,流速和截面成反比,这样一来从截面的变化趋势我们就能得出,速度的变化趋势为:先增大再减小,这样就能将气流喷射得更远,形成射流,进而起到聚风增压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风扇结构100在运行时,空气的流动方向可以为轴向,即风扇本体1022为轴流风机,空气的流动方向还可以存在错位,例如风扇本体1022选为离心风机或是贯流风机等。
实施例三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出的风扇结构100,主要包括罩体102以及设置在罩体102一侧的过滤模块104,通过将过滤模块104独立设置在罩体102的进风口处,可在空气流入罩体102时,先经过过滤模块104进行过滤,从而将灰尘隔绝在罩体102外,无法对风扇本体1022造成污染,在需要清洗时只需要将过滤模块104从罩体102上拆下即可,无需将风扇整个拆除下来清洗扇叶,操作更为便捷,同时过滤模块104还可作为耗材进行更换,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过滤模块104主要包括与罩体102相连的过滤罩1042,以及放置于过滤罩1042内部的过滤件105,可以理解,过滤件105为起到主要过滤作用的零部件。需要强调的是,为了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在本方案中,将过滤罩1042的周向侧壁开设有取放口1043,通过额外设置与过滤罩1042活动连接的盖板1044,可开闭取放口1043,以便于将过滤件105从过滤罩1042内取出或放入过滤罩1042,进而利于对过滤件105进行清洗或更换。
其中,盖板1044和过滤罩1042之间的活动连接包括但不限于卡接、磁性连接、转动连接、滑动连接等。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取放口1043的开口角度为180°,也即对于过滤罩1042而言,取放口1043为对半设计,一半设有侧壁,另一半则被挖空形成取放口1043,通过将盖板1044的两端分别与过滤罩1042转动连接以及卡接,可在卡接的一端将盖板1044打开,绕转动连接的一端转动,从而打开取放口1043。此时,由于取放口1043为对半设计,过滤件105的取放具有较大空间,可极大的利用过滤罩1042的内部空间,即可以选用尺寸合适的过滤件105进行放入,最大化的提高净化效果。
具体地,罩体102的两端分别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在风扇本体1022运行时,空气是沿进风口至出风口的方向流动,在进风口处通过设置可拆卸的过滤模块104,使得外部空气在流入罩体102前就被过滤模块104进行了过滤,将其中的毛发、灰尘等杂质过滤开,阻止其流入罩体102内部,在风扇结构100长时间运行后,用户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对过滤模块104进行清洗,或直接更换,在整个使用过程中,灰尘并不会对罩体102内部的风扇本体1022造成污染,也不会残留在罩体102内部,可极大的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保障用户的健康。
更进一步地,还可对过滤模块104额外增加传感和电控结构,在灰尘较多时可发出提醒用户更换或清洗过滤模块104的提示。
需要说明的,风扇结构100在运行时,空气的流动方向可以为轴向,即风扇本体1022为轴流风机,空气的流动方向还可以存在错位,例如风扇本体1022选为离心风机或是贯流风机等。
其中,过滤模块104中的过滤件105可以设置多个,可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灵活设置,由于过滤模块104自身可更换,且设置在罩体102的进风口侧,故而过滤模块104并不会对罩体102内部的结构产生干涉,从而对尺寸的要求并不高,例如用户希望过滤效果好一点,则可以利用多层过滤网叠加的形式进行过滤,在安装后,轴向尺寸会较长,若用户希望整体尺寸较小,可利用单层过滤网的形式进行过滤。
实施例四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出的风扇结构100,主要包括罩体102以及设置在罩体102一侧的过滤模块104,通过将过滤模块104独立设置在罩体102的进风口处,可在空气流入罩体102时,先经过过滤模块104进行过滤,从而将灰尘隔绝在罩体102外,无法对风扇本体1022造成污染,在需要清洗时只需要将过滤模块104从罩体102上拆下即可,无需将风扇整个拆除下来清洗扇叶,操作更为便捷,同时过滤模块104还可作为耗材进行更换,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具体地,罩体102的两端分别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在风扇本体1022运行时,空气是沿进风口至出风口的方向流动,在进风口处通过设置可拆卸的过滤模块104,使得外部空气在流入罩体102前就被过滤模块104进行了过滤,将其中的毛发、灰尘等杂质过滤开,阻止其流入罩体102内部,在风扇结构100长时间运行后,用户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对过滤模块104进行清洗,或直接更换,在整个使用过程中,灰尘并不会对罩体102内部的风扇本体1022造成污染,也不会残留在罩体102内部,可极大的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保障用户的健康。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在罩体102的进风侧,也即设有进风口的一端设置配合部1024,在配合部1024上可以设置有第一磁性件1026,此时可在过滤模块104内设置过滤件105以及设置在过滤件105上的第二磁性件1052,在两个磁性件的作用下,当过滤模块104位于配合部1024内时,两个磁性件的磁力是相吸的,从而可将过滤模块104连接到配合部1024上,在拆卸时,仅需将过滤模块104向外拽出即可。
需要补充的,过滤模块104的位置位于配合部1024外,以便于用户手动对过滤模块104施加外力使其与配合部1024分离开,需要强调的,通过对配合部1024和过滤模块104的部分进行轴向重叠设置,以便于利用配合部1024内部的空间,对整个风扇结构100的轴向尺寸进行缩减,提高空间利用率,同时缩小空气流动路径,也便于减少空气流动损耗。
此外,对于第一磁性件1026和第二磁性件1052而言,第一磁性件1026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为了保证其与第二磁性件1052之间的磁性连接,同时也兼顾罩体102的形状,可将第一磁性件1026沿周向设置,若选用单个第一磁性件1026,则可直接选用环状的结构,保证周向处处均有磁性,若是选用多个第一磁性件1026,则可将其周向间隔设置,更进一步地可以阵列设置。
同样地,对于第二磁性件1052而言,第二磁性件105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若选用单个第二磁性件1052,则可直接选用环状的结构,保证周向处处均有磁性,若是选用多个第二磁性件1052,则可将其周向间隔设置,更进一步地可以阵列设置。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将罩体102的周向进行封闭处理,并将过滤模块104设置在罩体102的一端,可使得空气仅能通过过滤模块104流入进风口,减少从其他空间流入的带有杂质的空气对风扇本体1022造成的影响。
当然,为了提高风扇结构100整体的功能性,还可根据实际需求在风扇结构100内设置杀菌装置、香氛装置、驱蚊装置和加湿装置中的一个或多个。其中,在过滤模块104中设置杀菌装置,可对流入过滤模块104的空气进行杀菌处理,提高空气质量;在罩体102内设置香氛装置,用于对空气味道进行覆盖,为用户提供更为沉浸式的环境,驱蚊装置则是对蚊虫进行驱散处理,加湿装置则是对空气湿度进行调节,防止空气过于干燥,导致用户的不良体验。
其中,杀菌装置可以为负离子杀菌、紫外线杀菌等。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风扇,主要包括三个模块,从后至前依次为:过滤网模块(即过滤模块104),聚风增压模块(即增压风道106),出风模块108;过滤网模块为易拆洗设计,如图1所示,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拆洗步骤为:用户打开滤网盖板1044,向上提即可抽出对应的过滤网模块,清洗完毕后,放回过滤网并盖上滤网盖板1044即可。根据本具体实施例,有了净化模块的设计后,用户不需要再去拆洗扇叶等部分了,因为脏的灰尘、毛发等已经被过滤网拦截,不会吸附到扇叶等位置处了,用户由原先的拆装风扇变成了简单洗洗过滤网就可以了,简单、易行,不需要专业人员操作,不会产生额外费用,帮用户降低了使用成本,提升了用户体验。
其中,如图3所示,出风模块108包括有多个出风孔1082,出风孔1082可以设置在出风模块的端面上。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出风孔1082还可以设置在出风模块108的侧壁面上。
需要补充的是,由于风机在增加了滤网之后,进风阻力必然增加,这里设计了聚风增压通道,用以补偿风机相对于无滤网时的负压损失。增压的原理详见附图及说明。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扇结构在空气流入罩体时,先经过过滤模块进行过滤,从而将灰尘隔绝在罩体外,无法对风扇本体造成污染,在需要清洗时只需要将过滤模块从罩体上拆下即可,无需将风扇整个拆除下来清洗扇叶,操作更为便捷,同时过滤模块还可作为耗材进行更换,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风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罩体,所述罩体的两端分别形成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罩体内设有风扇本体;
过滤模块,设于所述进风口处,且至少部分所述过滤模块与所述罩体可拆卸连接;
其中,所述风扇本体运行,空气经所述过滤模块流入所述罩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的周向封闭,所述过滤模块设于所述罩体的轴向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出风模块,设于所述出风口处,所述出风模块包括多个出风孔。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模块具体包括:
过滤罩,与所述罩体设有进风口的一端相连,所述过滤罩的周向方向上设有取放口;
盖板,与所述过滤罩活动连接,所述盖板用于开闭所述取放口;
其中,所述过滤罩内设有过滤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放口的周向开口角度为180°,所述盖板的一端与所述过滤罩转动连接,所述盖板的另一端与所述过滤罩卡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设有所述进风口的一端设有配合部:所述风扇结构还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磁性件,设于所述配合部上;
过滤件,设于所述过滤模块内,所述过滤件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磁性件;
其中,所述过滤模块处于所述配合部,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之间相对设置以产生吸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模块套设于所述配合部外,且所述过滤模块的内壁与所述配合部的外壁相抵;
其中,在所述罩体的轴向截面上,所述配合部与至少部分所述过滤模块相重叠。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扇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磁性件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第一磁性件呈环状;或
所述第一磁性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磁性件沿所述配合部的周向间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扇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磁性件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第二磁性件呈环状;或
所述第二磁性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磁性件沿所述配合部的周向间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杀菌装置,设于所述过滤模块内;和/或
香氛装置,设于所述罩体内;和/或
驱蚊装置,设于所述罩体内;和/或
加湿装置,设于所述罩体内。
CN202220733741.0U 2022-03-31 2022-03-31 风扇结构 Active CN2169226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33741.0U CN216922648U (zh) 2022-03-31 2022-03-31 风扇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33741.0U CN216922648U (zh) 2022-03-31 2022-03-31 风扇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22648U true CN216922648U (zh) 2022-07-08

Family

ID=822281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733741.0U Active CN216922648U (zh) 2022-03-31 2022-03-31 风扇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226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96593B (zh) 能够调节风向的空气净化器
CN205717436U (zh) 一种整体式厨房结构
CN207604526U (zh) 电动口罩反冲洗一体机
CN210057700U (zh) 一种便于清洁的空气净化器
CN205897261U (zh) 厨房空气净化系统
CN205747062U (zh) 一种防止油烟逃逸的风幕系统
CN107435964A (zh) 一种防止油烟逃逸的风幕系统
CN208659155U (zh) 清洁机器
CN204411916U (zh) 一种氧气机的空气过滤装置
CN204963012U (zh) 一种具有加湿功能的空气净化器
CN210949213U (zh) 净化空气的无叶风扇
CN216922648U (zh) 风扇结构
CN206001608U (zh) 一种厨房空气净化装置
CN204182243U (zh) 一种窗式空气过滤机
CN213101196U (zh) 一种营养食品加工用空气净化设备
CN206786923U (zh) 一种洁净室内的空调送风装置
CN110302602A (zh) 一种二手烟收集和环保净化装置
CN215113141U (zh) 一种空气净化器
CN109764424A (zh) 一种可更换滤网滤芯的空气净化器
CN210949212U (zh) 净化空气的无叶风扇
CN209181109U (zh) 新风模块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室内机
CN209978283U (zh) 一种新风机
CN208302376U (zh) 空气净化装置
CN212585149U (zh) 空气净化器
CN205939476U (zh) 一种超滤膜新风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