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85149U - 空气净化器 - Google Patents

空气净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85149U
CN212585149U CN202020830674.5U CN202020830674U CN212585149U CN 212585149 U CN212585149 U CN 212585149U CN 202020830674 U CN202020830674 U CN 202020830674U CN 212585149 U CN212585149 U CN 2125851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ssembly
fan
accommodating cavity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83067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antexin 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antexin 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antexin 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antexin 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83067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85149U/zh
Priority to US17/160,644 priority patent/US11781765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851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851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空气净化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壳体组件,壳体组件于其后侧开设有进风口,并于其前侧开设有出风口;空气净化器还包括从后往前依次设置的过滤组件、进风引流组件、风机和扩压出风组件,过滤组件能够对从进风口进入且流经的空气进行净化处理,进风引流组件于过滤组件和风机之间形成有引流通道,风机在容置腔内产生从进风口流入且依次流经过滤组件、引流通道、风机以及扩压出风组件的气流,扩压出风组件能够旋转且用于将流经的气流引向出风口,并使气流朝外周扩散且流速降低。该空气净化器为后侧进风、前侧出风,且还通过扩压出风组件使得净化空气朝外扩展且流速降低,可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其净化范围,提高其净化效果。

Description

空气净化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空气净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空气净化器能够去除空气中的粉尘、有机挥发物、微生物及异味,实现空气净化。传统地,空气净化器多为后侧进风、两侧出风,或为两侧进风、上侧出风,其易导致空气净化器所输出的净化空气在尚未向周侧辐射的情况下即又被进风口吸进空气净化器重复净化内,从而导致空气净化器的净化范围较窄,空气净化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净化器,以解决现有空气净化器存在的净化范围较窄、空气净化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开设有容置腔,所述壳体组件于其后侧开设有多个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进风口,并于其前侧开设有多个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出风口;所述空气净化器还包括均设于所述容置腔内且从后往前依次设置的过滤组件、进风引流组件、风机和扩压出风组件,其中,所述过滤组件能够对从所述进风口进入且流经的空气进行净化处理,所述进风引流组件于所述过滤组件和所述风机之间形成有引流通道,所述风机在所述容置腔内产生从所述进风口流入且依次流经所述过滤组件、所述引流通道、所述风机以及所述扩压出风组件的气流,所述扩压出风组件能够旋转且用于将流经的气流引向所述出风口,并使气流朝外周扩散且流速降低。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扩压出风组件包括与所述风机连接的扩压件以及连接于所述扩压件后侧的扩展件,所述扩压件于其后侧面开设有多个贯通设置且呈圆周阵列排布的扩压口,所述扩压口的截面尺寸从后往前渐扩设置,所述扩压口能够改变气流的流向,并使气流的流速降低、压力增大,所述扩展件于其后侧面开设有贯通设置且与各所述扩压口对接的扩展口,所述扩展口的截面尺寸从后往前渐扩设置,所述扩展口用于引导气流朝外扩展并流向各所述扩压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引流组件包括集风结构以及连接于所述集风结构前侧的引流结构,所述集风结构于其前侧面开设有通向所述过滤组件的集风口,所述集风口的截面尺寸从前往后渐缩设置,所述引流结构于其前侧面开设有与所述集风口连通设置的引流口,所述引流口的截面尺寸从后往前渐扩设置,所述集风口和所述引流口共同形成引流通道。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流口的最大截面尺寸与所述风机的尺寸相对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净化器还包括与所述壳体组件连接且用于检测空气质量的空气检测组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气检测组件包括粉尘传感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甲醛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和/或臭氧传感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组件于其左侧和/或右侧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空气检测组件的检测容纳腔,所述检测容纳腔具有与外部相通设置的检修口,所述空气净化器还包括与所述壳体组件连接且用于开启或关闭所述检修口的检修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净化器还包括与所述进风引流组件连接且用于对所述风机进行杀菌的紫外线杀菌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净化器还包括与所述扩压出风组件连接的负离子发生器和/或等离子发生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壳本体以及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壳本体后侧的后壳,所述壳本体具有后敞口设置的第一容纳腔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前侧的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用于容纳所述过滤组件,所述第二容纳腔用于容纳所述进风引流组件、所述风机和所述扩压出风组件,所述第二容纳腔通过所述进风引流组件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设置,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容纳腔共同形成所述容置腔。
本申请提供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净化器在作业时,可通过风机使外部的空气从其后侧的进风口进入容置腔内部,并通过过滤组件对空气进行净化,随后净化空气将在进风引流组件的汇集引导作用下流向风机,并在风机的切风作用下流向扩压出风组件,随后扩压出风组件可通过旋转扩压的方式改变气流的流动方向、流速和压力,使得令人舒缓的净化空气能够相对向外扩展并能够通过前侧的出风口输出。因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净化器为后侧进风、前侧出风,如此,从前侧输出的空气至少需要绕过整个空气净化器才可被进风口重新吸入空气净化器内,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化空气净化器的净化范围,保障并提高了空气净化器的净化效果,此外,该空气净化器还通过扩压出风组件使得净化空气朝外扩展,从而可进一步扩大空气净化器所输出的净化空气的辐射范围,从而可进一步提高空气净化器的净化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净化器的立体示意图一;
图2为图1提供的空气净化器的立体示意图二;
图3为图1提供的空气净化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1提供的空气净化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提供的A区域的放大图;
图6为图4提供的进风引流组件和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4提供的扩压出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机和扩压出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0-壳体组件,101-容置腔,102-进风口,103-出风口,104-检测容纳腔,110-壳本体,111-第一容纳腔,112-第二容纳腔,120-后壳,200-过滤组件,300-进风引流组件,310-集风结构,311-集风口,320-引流结构,321-引流口,400-风机,410-驱动器,420-扇叶,500-扩压出风组件,510-扩压件,511-扩压口,520-扩展件,521-扩展口,530-导流件,531-导流口,600-空气检测组件,700-检修门,800-紫外线杀菌件,900-负离子发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按照图1中所建立的XYZ直角坐标系定义:位于X轴正方向的一侧定义为前方,位于X轴负方向的一侧定义为后方;位于Y轴正方向的一侧定义为左方,位于Y轴负方向的一侧定义为右方;位于Z轴正方向的一侧定义为上方,位于Z轴负方向的一侧定义为下方。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具体实现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
请参阅图1、图2、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气净化器,空气净化器包括壳体组件100,壳体组件100开设有容置腔101,壳体组件100于其后侧开设有多个与容置腔101连通的进风口102,并于其前侧开设有多个与容置腔101连通的出风口103;空气净化器还包括均设于容置腔101内且从后往前依次设置的过滤组件200、进风引流组件300、风机400和扩压出风组件500,其中,过滤组件200能够对从进风口102进入且流经的空气进行净化处理,进风引流组件300于过滤组件200和风机400之间形成有引流通道,风机400在容置腔101内产生从进风口102流入且依次流经过滤组件200、引流通道、风机400以及扩压出风组件500的气流,扩压出风组件500能够旋转且用于将流经的气流引向出风口103,并使气流朝外周扩散且流速降低。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进风口102和出风口103分别都设有若干个,各进风口102均用于供外部的空气通过其进入容置腔101内,各出风口103均用于供净化后的空气通过其释放至外部环境中。请一并参阅图5,进风口102的尺寸以及出风口103的尺寸应小于孩童的手指尺寸,以防止人们的手指误卡入或深入进风口102和出风口103,以保障并提高空气净化器的安全性能;且,各进风口102和各出风口103的数量应尽可能地增加,以在保障安全性能的基础上有效扩大单位时间内进出容置腔101的空气的含量,保障并提高空气净化器的净化效率。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风机400包括驱动器410以及多个均与驱动器410连接且呈圆周阵列排布的扇叶420,风机400在运转时,驱动器410可驱动各扇叶420同步且同向转动,从而能够将进风口102外侧的空气吸入至容置腔101内,并使空气从后往前流动,以形成从后往前流动的气流,并促使气流依次经过过滤组件200、进风引流组件300、风机400和扩压出风组件500,直至将净化后的空气经出风口103释放回外部环境中。基于此,如图3所示,空气净化器将从其后侧进风,并从其前侧出风,而从前侧所出的空气至少需要绕过空气净化器的左侧、右侧或上侧,才可抵达后侧并被进风口102重新吸入空气净化器内部,因而,该空气净化器净化范围相对较大,室内净化效果相对较佳。此外,除上述作用外,风机400的扇叶420还可对经过其的空气进行切风,以初步改变气流的流向。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气流经过过滤组件200时,过滤组件200能够对空气进行过滤以达到净化效果。示例地,过滤组件200可包括过滤网和活性炭,以通过过滤网去除空气中的粉尘及微生物等杂质,并通过活性炭去除空气中的甲醛等杂质,以实现空气净化;过滤组件200也可包括过滤网和喷有零离子的海绵,以通过过滤网去除空气中的粉尘及微生物等杂质,并通过海绵对空气进行杀菌,以实现空气净化。以上仅作为过滤组件200的示例,不能理解为对本实施例的限制。
在经过滤组件200净化后的气流经过进风引流组件300时,进风引流组件300所围合形成的引流通道可将过滤后的空气聚集并引导至风机400处,以保障所有空气都能够通过风机400切风,并流向扩压出风组件500。
与风机400的驱动器410连接的扩压出风组件500可在驱动器410的作用下做旋转运动,在由风机400切出的高速的、净化后的气流经过扩压出风组件500时,扩压出风组件500能够通过将空气的动能转化为压力能,以使经过其的气流的流速逐渐下降,且压力逐渐增大,在压力的作业下,空气将被从出风口103挤出,并可使得从出风口103输出的气流的流速较小,从而能够给人们带来更舒适的体验感。扩压出风组件500还能够在空气抵达出风口103前逐渐引导气流向外周扩展,从而可扩大化从各出风口103输出的净化空气的辐射范围,从而可优化空气净化器的净化效果。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净化器在作业时,可通过风机400使外部的空气从其后侧的进风口102进入容置腔101内部,并通过过滤组件200对空气进行净化,随后净化空气将在进风引流组件300的汇集引导作用下流向风机400,并在风机400的切风作用下流向扩压出风组件500,随后扩压出风组件500可通过旋转扩压的方式改变气流的流动方向、流速和压力,使得令人舒缓的净化空气能够相对向外扩展并能够通过前侧的出风口103输出。因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净化器为后侧进风、前侧出风,如此,从前侧输出的空气至少需要绕过整个空气净化器才可被进风口102重新吸入空气净化器内,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化空气净化器的净化范围,保障并提高了空气净化器的净化效果,此外,该空气净化器还通过扩压出风组件500使得净化空气朝外扩展且流速降低,从而可进一步扩大空气净化器所输出的净化空气的辐射范围,从而可进一步提高空气净化器的净化效果。
请参阅图4、图7、图8,在本实施例中,扩压出风组件500包括与风机400连接的扩压件510以及连接于扩压件510后侧的扩展件520,扩压件510于其后侧面开设有多个贯通设置且呈圆周阵列排布的扩压口511,扩压口511的截面尺寸从后往前渐扩设置,扩压口511能够改变气流的流向,并使气流的流速降低、压力增大,扩展件520于其后侧面开设有贯通设置且与各扩压口511对接的扩展口521,扩展口521的截面尺寸从后往前渐扩设置,扩展口521用于引导气流朝外扩展并流向各扩压口511。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在风机400的带动下,扩压件510可带动扩展件520随风机400同步转动。在风机400将气流切至扩压出风组件500时,首先通过罩于风机400外侧且设于风机400前侧的扩展件520与风机对接气流,并可基于扩展口521逐渐扩大的截面尺寸,使得气流能够沿其内表面逐渐外扩。扩展口521的前侧与扩压件510对接,经扩展口521扩展后的净化空气将进入各扩压口511,而在净化空气沿扩压口511朝前流动的过程中,由于扩压口511的截面尺寸的逐渐扩大,相对位于前侧的净化空气的流速将小于相对位于后侧的净化空气的流速,前侧的净化空气流速降低,而后侧的净化空气不断涌上前,将使得空气的压力增大,从而可将空气的动能转化为压力能,并通过压力不断地将净化空气挤向出风口103,最终使得从扩压口511出来的气流的流速降低、压力增大,基于此,不仅可保障并提高从出风口103输出的净化空气的舒缓度,保障并提高空气净化器的使用性能,还能够使得经出风口103输出的净化空气的辐射范围较广,从而可扩大化空气净化器的净化范围,进一步提高空气净化器的净化效果。
请参阅图4、图7、图8,在本实施例中,扩压出风组件500还包括连接于扩压件510前侧的导流件530,导流件530于其前侧开设有贯通设置的导流口531,导流口531的前侧与各出风口103对接,导流口531的后侧与各扩压口511的前侧对接。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通过导流件530引导经扩压口511增压、减速后的净化空气尽数、精准地经各出风口103输出,利于净化空气的过渡输送,能够有效避免净化空气从扩压出风组件500周侧漏出并堆积于容置腔101内,从而有效保障了空气净化器的使用性能。
请参阅图3、图4、图6,在本实施例中,进风引流组件300包括集风结构310以及连接于集风结构310前侧的引流结构320,集风结构310于其前侧面开设有通向过滤组件200的集风口311,集风口311的截面尺寸从前往后渐缩设置,引流结构320于其前侧面开设有与集风口311连通设置的引流口321,引流口321的截面尺寸从后往前渐扩设置,集风口311和引流口321共同形成引流通道。在此需要说明的是,集风口311靠近过滤组件200一侧的截面尺寸相对较小,如此,可相应缩小单位时间内从过滤组件200进入集风口311的流量,即缩小了气流在从过滤组件200至集风口311之间的流速,利于保障空气在进入集风口311前能够先经过过滤组件200对其进行充分的过滤和净化,从而利于进一步保障空气净化器的净化效果;而通过将集风口311的截面尺寸从后往前渐扩设置,可利于通过集风口311过渡集结空气,并将气流引导、对接至引流口321。随后,即可通过截面尺寸从后往前渐扩设置的引流口321将气流引流至风机400处。因而,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能够有效地对气流在从过滤组件200至风机400之间的流动路径进行限制,对气流的流动方向进行引导,还能够对气流的流动速率进行初步调整,从而可保障并提高空气净化器的使用性能。
请参阅图3、图4、图6,在本实施例中,引流口321的最大截面尺寸与风机400的尺寸相对应。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能够有效保障经引流口321引导而至的空气能够尽数被风机400切至扩压出风组件500,能够有效避免空气从引流口321和风机400之间朝周侧漏出并堆积于容置腔101内,从而可进一步保障并提高空气净化器的使用性能,保障并提高空气净化器的净化效果。
请参阅图4,在本实施例中,空气净化器还包括与壳体组件100连接且用于检测空气质量的空气检测组件600。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能够通过空气检测组件600实时对室内空间的空气的质量进行检测,以利于使用人员获知相应信息,更甚于能够利于空气净化器的控制系统根据相应的数据施行相应的指令。
请参阅图4,在本实施例中,空气检测组件600包括粉尘传感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甲醛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和/或臭氧传感器。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可根据需要,于空气净化器中采用一种或多种上述传感器作为空气检测组件600,以使空气净化器具有相应的空气质量检测功能。其中,粉尘传感器能够对空气中的粉尘含量进行检测,一般为PM2.5可入肺颗粒物检测。VOC(volatileorganic compound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传感器能够对空气中的VOC物质进行检测,有效避免因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达到一定浓度而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的情况发生,有较佳的警示作用,类似地,甲醛传感器也能够对室内的甲醛含量进行检测,能够起到较佳的警示作用。温度传感器能够对室内空间的当前稳定进行检测,湿度传感器能够对室内空间的当前湿度进行检测,一氧化碳传感器能够对室内空间的一氧化碳含量进行检测,二氧化碳传感器能够对室内空间的二氧化碳含量进行检测,臭氧传感器能够对室内空间的臭碳含量进行检测。
请参阅图1、图4,在本实施例中,壳体组件100于其左侧和/或右侧设有用于容纳空气检测组件600的检测容纳腔104,检测容纳腔104具有与外部相通设置的检修口,空气净化器还包括与壳体组件100连接且用于开启或关闭检修口的检修门700。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将空气检测组件600容纳于检测容纳腔104内,并通过检修门700开启或关闭检测容纳腔104的检修口,基于此,一方面,可利于空气检测组件600与室内空间的空气进行接触,以实现精准的检测,另一方面,可在空气检测组件600达到使用寿命时,利于使用人员通过开启检修门700,对检测容纳腔104内的空气检测组件600进行维修或更换,维修便利性较高。
请参阅图3、图4,在本实施例中,空气净化器还包括与进风引流组件300连接且用于对风机400进行杀菌的紫外线杀菌件800。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通过连接于进风引流组件300的紫外线杀菌件800(如UV杀菌灯等等)对风机400的扇叶420进行杀菌消毒,避免因无法拆装清洗风机400而造成风机400上微生物堆积,避免经过滤组件200过滤后的空气在经过风机400时附上更多的微生物,因而,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进一步保障并提高空气净化器对空气的净化效果。
请参阅图4,在本实施例中,空气净化器还包括与扩压出风组件500连接的负离子发生器900和/或等离子发生器。在此需要说明的是,负离子发生器900和/或等离子发生器设于扩压出风组件500处。其中,负离子发生器900和等离子发生器均能够高压电离空气,并产生大量的负离子,从而可通过负离子与漂浮在空气中带正电荷的烟雾粉尘进行电极中和,使烟雾粉尘自然沉积,达到消烟、除尘、消除异味、改善空气品质的效果,因而,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进一步保障并提高空气净化器对空气的净化效果。
请参阅图1、图3、图4,在本实施例中,壳体组件100包括壳本体110以及可拆卸连接于壳本体110后侧的后壳120,壳本体110具有后敞口设置的第一容纳腔111以及位于第一容纳腔111前侧的第二容纳腔112,第一容纳腔111用于容纳过滤组件200,第二容纳腔112用于容纳进风引流组件300、风机400和扩压出风组件500,第二容纳腔112通过进风引流组件300与第一容纳腔111连通设置,第一容纳腔111和第二容纳腔112共同形成容置腔101。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将容置腔101分为第一容纳腔111和第二容纳腔112,以通过第一容纳腔111容纳过滤组件200,且通过第二容纳腔112容纳进风引流组件300、风机400和扩压出风组件500,基于此,不仅可通过相对闭合的第二容纳腔112对进风引流组件300、风机400和扩压出风组件500进行防护,还可提高后盖与壳本体110拆装便利性,以利于在过滤组件200使用一段时间后(空气净化器可对过滤组件200的使用时长进行监控,并在需更换过滤组件200时做出相应的提示),使用人员可通过解除后盖与壳本体110的连接关系实现后盖的拆卸,轻松、便利、及时地实现过滤组件200的更换作业,从而能够保障并提高过滤组件200对空气的净化效果。可选地,后盖与壳本体110可通过但不限于通过磁吸配合的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以进一步提高后盖和过滤组件200的可拆装便利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开设有容置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于其后侧开设有多个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进风口,并于其前侧开设有多个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出风口;所述空气净化器还包括均设于所述容置腔内且从后往前依次设置的过滤组件、进风引流组件、风机和扩压出风组件,其中,所述过滤组件能够对从所述进风口进入且流经的空气进行净化处理,所述进风引流组件于所述过滤组件和所述风机之间形成有引流通道,所述风机在所述容置腔内产生从所述进风口流入且依次流经所述过滤组件、所述引流通道、所述风机以及所述扩压出风组件的气流,所述扩压出风组件能够旋转且用于将流经的气流引向所述出风口,并使气流朝外周扩散且流速降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压出风组件包括与所述风机连接的扩压件以及连接于所述扩压件后侧的扩展件,所述扩压件于其后侧面开设有多个贯通设置且呈圆周阵列排布的扩压口,所述扩压口的截面尺寸从后往前渐扩设置,所述扩压口能够改变气流的流向,并使气流的流速降低、压力增大,所述扩展件于其后侧面开设有贯通设置且与各所述扩压口对接的扩展口,所述扩展口的截面尺寸从后往前渐扩设置,所述扩展口用于引导气流朝外扩展并流向各所述扩压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引流组件包括集风结构以及连接于所述集风结构前侧的引流结构,所述集风结构于其前侧面开设有通向所述过滤组件的集风口,所述集风口的截面尺寸从前往后渐缩设置,所述引流结构于其前侧面开设有与所述集风口连通设置的引流口,所述引流口的截面尺寸从后往前渐扩设置,所述集风口和所述引流口共同形成引流通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口的最大截面尺寸与所述风机的尺寸相对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净化器还包括与所述壳体组件连接且用于检测空气质量的空气检测组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检测组件包括粉尘传感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甲醛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和/或臭氧传感器。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于其左侧和/或右侧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空气检测组件的检测容纳腔,所述检测容纳腔具有与外部相通设置的检修口,所述空气净化器还包括与所述壳体组件连接且用于开启或关闭所述检修口的检修门。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净化器还包括与所述进风引流组件连接且用于对所述风机进行杀菌的紫外线杀菌件。
9.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净化器还包括与所述扩压出风组件连接的负离子发生器和/或等离子发生器。
10.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壳本体以及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壳本体后侧的后壳,所述壳本体具有后敞口设置的第一容纳腔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前侧的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用于容纳所述过滤组件,所述第二容纳腔用于容纳所述进风引流组件、所述风机和所述扩压出风组件,所述第二容纳腔通过所述进风引流组件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设置,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容纳腔共同形成所述容置腔。
CN202020830674.5U 2020-05-18 2020-05-18 空气净化器 Active CN2125851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30674.5U CN212585149U (zh) 2020-05-18 2020-05-18 空气净化器
US17/160,644 US11781765B2 (en) 2020-05-18 2021-01-28 Air purifie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30674.5U CN212585149U (zh) 2020-05-18 2020-05-18 空气净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85149U true CN212585149U (zh) 2021-02-23

Family

ID=746420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830674.5U Active CN212585149U (zh) 2020-05-18 2020-05-18 空气净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8514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24253A (zh) * 2021-10-08 2021-12-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导风装置、电机风道结构和磁悬浮电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24253A (zh) * 2021-10-08 2021-12-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导风装置、电机风道结构和磁悬浮电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457444B1 (ko) 플라즈마 공기 청정장치
CN209341504U (zh) 一种家用新风净化一体机
CN214249972U (zh) 空调新风结构及空调器
CN212585149U (zh) 空气净化器
CN113701324A (zh) 空气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空气处理装置及空调器
JP2002059028A (ja) 空気浄化装置
CN217952584U (zh) 一种室内空气净化消毒装置
CN216878574U (zh) 一种甲醛治理用内置气体循环流通通道的空气净化器
CN215723959U (zh) 空气质量自动检测和控制装置
CN206648190U (zh) 一种具有有毒气体报警功能的空气净化器
CN216011155U (zh) 一种空调主机用空气净化装置
CN110410894A (zh) 一种吸顶式室内空气净化器
CN215295288U (zh) 桌面式空气消毒净化器
CN214581658U (zh) 一种空气净湿器
CN212987548U (zh) 一种空气净化器
CN208871752U (zh) 具有自清扫功能的制氧机
CN208504598U (zh) 一种挂壁式负离子空气净化器
CN217082858U (zh) 空气消毒净化装置
CN111140941A (zh) 独立式双流道空气清净机
CN216953411U (zh) 一种室内空气净化装置
CN205174741U (zh) 空气净化器
CN212108698U (zh) 空调换气用净化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CN215983113U (zh) 循环消毒隔离风帘系统机体结构
CN213090052U (zh) 空气净化器
CN216922648U (zh) 风扇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