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20678U - 大型假山山体的支撑结构 - Google Patents

大型假山山体的支撑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20678U
CN216920678U CN202123130513.9U CN202123130513U CN216920678U CN 216920678 U CN216920678 U CN 216920678U CN 202123130513 U CN202123130513 U CN 202123130513U CN 216920678 U CN216920678 U CN 2169206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supporting layer
transition
connecting rod
rock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13051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General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General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General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General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13051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206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206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206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大型假山山体的支撑结构。针对假山山体与主体建筑之间的找型钢架结构复杂,不利于工厂的标准化生产的问题。它包括主体框架和找型钢架,主体框架包括与假山山体坡度相适应且由下至上依次连接的N个支撑层,支撑层横杆的一端垂直连接于立柱顶端构成一架体,多个架体平行且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架体直角端通过第一连杆连接,第二连杆平行于第一连杆并连接于相邻两个横杆之间,立柱底端连接于框架柱,横杆另一端连接于主梁,第二支撑层的立柱连接于第一支撑层的横杆,第二支撑层的横杆连接于框架柱侧面,依次类推,直至第N个支撑层连接于框架柱,找型钢架设置于主体框架和假山山体之间并分别与两者连接。

Description

大型假山山体的支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大型假山山体的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大型主题乐园文旅建设项目日益增多,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与精神需求。其中,由水泥塑石制成大型假山类外包装山体(文中简称假山山体)尺寸较大,造型复杂,其与主体建筑之间的连接结构是施工的技术难点之一,现有的连接结构施工方法如下:在拟施工假山山体腔体底部设置一层底框架,拟施工假山山体与主体建筑之间通过找型钢架连接,且找型钢架从底框架一直支设到拟施工假山山体腔体顶部,由于找型钢架结构存在大量的梁柱转换,内部杆件杂乱无序,传力路径复杂,导致节点设计及加工的难度增加,不利于工厂的标准化生产,而且使得找型钢架各构件截面尺寸增大,提高了施工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假山山体与主体建筑之间的找型钢架结构复杂,导致节点设计及加工的难度增加,不利于工厂的标准化生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型假山山体的支撑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型假山山体的支撑结构,它包括:主体框架和找型钢架,主体框架包括与假山山体坡度相适应且由下至上依次连接的N个支撑层,每个支撑层均包括立柱、横杆、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横杆的一端垂直连接于立柱的顶端构成一架体,多个架体平行且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架体的直角端通过第一连杆连接为一体,第二连杆平行于第一连杆并连接于相邻两个横杆之间;位于底部的第一支撑层的立柱底端分别连接于建筑主体结构地下一层的框架柱,横杆的另一端连接于建筑主体结构地上一层的主梁,位于第一支撑层顶部的第二支撑层的立柱连接于第一支撑层的横杆,并与第一支撑层的第二连杆共同构成一矩形框架,第二支撑层的横杆连接于建筑主体结构地上二层的框架柱侧面,依次类推,直至第N个支撑层连接于建筑主体结构顶层的框架柱,找型钢架设置于主体框架和假山山体之间并分别与两者连接,其中,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本实用新型的大型假山山体的支撑结构,包括主体框架和找型钢架,主体框架包括与假山山体坡度相适应并由下至上依次连接的N个支撑层,第一支撑层的立柱底端分别连接于建筑主体结构地下一层的框架柱,横杆的一端连接于建筑主体结构地上一层的主梁,立柱顶端与横杆的另一端垂直固接,且相邻两个第一支撑层的直角端通过第一连杆连接为一体,第二连杆平行于第一连杆并连接于相邻两个横杆之间,第二支撑层的立柱连接于第一支撑层的横杆,并与第一支撑层的第二连杆共同构成一矩形框架,第二支撑层的横杆连接于建筑主体结构地上二层的框架柱侧面,依次类推,直至第N个支撑层连接于建筑主体结构顶层的框架柱,找型钢架架设于主体框架上,并分别与主体框架、假山山体固接,共同支撑假山山体,由于主体框架底部支撑层的立柱固接于建筑主体结构的框架柱,主体框架的横杆连接于建筑主体结构楼层标高处的主梁,使得主体框架成为假山山体的主要受力支撑结构,从而将假山山体的荷载有效地传递给建筑主体结构,结构传力明确,使建模计算标准化,提高了运算效率,而且,构造清晰简捷,钢构件数量少,节点设计方便,有利于钢结构的标准化生产,提高了施工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框架还包括过渡梁和过渡柱,多根过渡梁平行且间隔设置于相邻两根横杆之间,每根过渡梁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连接,多根过渡柱平行且间隔设置于相邻两根立柱之间,且过渡柱与过渡梁的位置相对应,过渡柱与过渡梁位于同一平面,第一支撑层的每根过渡柱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杆、建筑主体结构地下一层的次梁连接,第二支撑层的每根过渡柱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支撑层的第一连杆和第一支撑层的第二连杆连接。
进一步的,相邻两根过渡梁和过渡柱的间距不大于2米。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框架还包括多个预埋件,预埋件由预埋钢板及连接于其一侧的预埋钢筋组成,预埋件的预埋钢筋固接于建筑主体结构的框架柱侧面,主体框架的横杆端部焊接连接于预埋钢板。
进一步的,所述找型钢架包括水平支杆、竖向支杆及连系杆,水平支杆的一端垂直固接于竖向支杆的顶端构成一支架,相邻两个支架的直角端通过连系杆连接为一体,水平支杆的另一端连接于主体框架的立柱或过渡柱,竖向支杆的底端连接于主体框架的横杆或过渡梁。
进一步的,当支撑层的标高大于2米时,将支撑层立柱或过渡柱标高等分,找型钢架的多根水平支杆分别连接于立柱或过渡柱的等分点,且沿主体框架横杆、过渡梁与第一连杆或第二连杆的连接点不大于2米处设置找型钢架的竖向支杆。
进一步的,水平支杆还设有贯穿拟施工假山山体所在位置并延伸于其外侧的延伸端。
进一步的,还包括多个混凝土柱墩,且混凝土柱墩内预埋有连接筋,混凝土柱墩底部分别固接于建筑主体结构地下一层的框架柱、主梁和次梁,第一支撑层的立柱和找型钢架竖向支杆的底端均与混凝土柱墩内的连接筋固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主体框架连接于建筑主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主体框架上过渡梁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找型钢架的过渡梁柱连接于主体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找型钢架的过渡梁柱通过连系杆连接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找型钢架水平支杆延伸端作为假山山体施工马道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假山山体的支撑结构完成后的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柱墩及预埋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如下:
框架柱1;主梁2;次梁3;主体框架10;立柱11;横杆12;第一连杆14;第二连杆15;过渡梁16;过渡柱17;找型钢架20;水平支杆21;竖向支杆22;连系杆23;延伸端24;假山山体30;预埋件41;混凝土柱墩4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为叙述方便,下文中所述的“上”、“下”与附图的上、下的方向一致,但这不能成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结合图1至图8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大型假山山体的支撑结构,它包括:主体框架10和找型钢架20,主体框架10包括与假山山体30坡度相适应且由下至上依次连接的N个支撑层,依次为第一支撑层、第二支撑层,…,第N支撑层,每个支撑层均包括立柱11、横杆12、第一连杆14及第二连杆15,横杆12的一端垂直连接于立柱11的顶端构成一架体,多个架体平行且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架体的直角端通过第一连杆14连接为一体,第二连杆15平行于第一连杆14并连接于相邻两个横杆12之间;位于底部的第一支撑层的立柱11底端分别连接于建筑主体结构地下一层的框架柱1,横杆12的另一端连接于建筑主体结构地上一层的主梁2,位于第一支撑层顶部的第二支撑层的立柱11连接于第一支撑层的横杆12,并与第一支撑层的第二连杆15共同构成一矩形框架,第二支撑层的横杆12连接于建筑主体结构地上二层的框架柱1侧面,依次类推,直至第N个支撑层连接于建筑主体结构顶层的框架柱1,找型钢架20设置于主体框架10和假山山体30之间并分别与两者连接,其中,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本实用新型的大型假山山体的支撑结构,包括主体框架10和找型钢架20,主体框架10包括与假山山体30坡度相适应并由下至上依次连接的N个支撑层,第一支撑层的立柱11底端分别连接于建筑主体结构地下一层的框架柱1,横杆12的一端连接于建筑主体结构地上一层的主梁2,立柱11顶端与横杆12的另一端垂直固接,且相邻两个第一支撑层的直角端通过第一连杆14连接为一体,第二连杆15平行于第一连杆14并连接于相邻两个横杆12之间,第二支撑层的立柱11连接于第一支撑层的横杆12,并与第一支撑层的第二连杆15共同构成一矩形框架,第二支撑层的横杆12连接于建筑主体结构地上二层的框架柱1侧面,依次类推,直至第N个支撑层连接于建筑主体结构顶层的框架柱1,找型钢架20架设于主体框架10上,并分别与主体框架10、假山山体30固接,共同支撑假山山体30,由于主体框架10底部支撑层的立柱11固接于建筑主体结构的框架柱1,主体框架10的横杆12连接于建筑主体结构楼层标高处的主梁2,使得主体框架10成为假山山体30的主要受力支撑结构,从而将假山山体30的荷载有效地传递给建筑主体结构,结构传力明确,使建模计算标准化,提高了运算效率,而且,构造清晰简捷,钢构件数量少,节点设计方便,有利于钢结构的标准化生产,提高了施工效率。
如图2所示,主体框架10还包括过渡梁16和过渡柱,多根过渡梁16平行且间隔设置于相邻两根横杆12之间,每根过渡梁16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杆14和第二连杆15连接,多根过渡柱平行且间隔设置于相邻两根立柱11之间,且过渡柱与过渡梁16的位置相对应,过渡柱与过渡梁16位于同一平面,第一支撑层的每根过渡柱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杆14、建筑主体结构地下一层的次梁3连接,第二支撑层的每根过渡柱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支撑层的第一连杆14和第一支撑层的第二连杆15连接,第二支撑层以上各层的过渡梁16和过渡柱的连接关系与第二支撑层相同,此处不再赘述。由于在主体框架10内增设了过渡梁16和过渡柱,提高了主体框架10整体的结构强度。上述过渡梁16和过渡柱的截面尺寸及材质需经过结构分析计算确定。
更进一步,相邻两根过渡梁16和过渡柱的间距不大于2米,为找型钢架20提供稳定的支撑。
如图8所示,主体框架10还包括多个预埋件41,预埋件41由预埋钢板及连接于其一侧的预埋钢筋组成,预埋件41的预埋钢筋固接于建筑主体结构的框架柱1侧面,主体框架10的横杆12端部焊接连接于预埋钢板,使得主体框架10的横杆12能够稳定连接于建筑主体结构。上述预埋件41的预埋钢板厚度、尺寸及材质及其预埋钢筋的长度、数量及材质需经过结构计算分析确定。
如图3所示,找型钢架20包括水平支杆21、竖向支杆22及连系杆23,水平支杆21的一端垂直固接于竖向支杆22的顶端构成一支架,相邻两个支架的直角端通过连系杆23连接为一体,以确保找型钢架20的整体稳定性,水平支杆21的另一端连接于主体框架10的立柱11或过渡柱,竖向支杆22的底端连接于主体框架10的横杆12或过渡梁16,找型钢架20的纵横支杆分别生根于主体框架10的梁柱,保证了找型钢架20结构的稳定性。上述找型钢架20的水平支杆21、竖向支杆22及连系杆23的截面及材质由结构分析计算确定。
当支撑层的标高大于2米时,将支撑层立柱11或过渡柱标高等分,找型钢架20的多根水平支杆21分别连接于立柱11或过渡柱的等分点,使得相邻两根水平支杆21的间距不大于2米,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支撑层的找型钢架20的三根水平支杆21分别连接于主体框架10立柱11或过渡柱的三个等分点;类似的,沿主体框架10横杆12、过渡梁16与第一连杆14或第二连杆15的连接点不大于2米处设置找型钢架20的竖向支杆22,使得找型钢架20的水平支杆21和竖向支杆22共同构成一长宽均小于2米的支撑网,使得假山体受力更为均衡,稳定。
如图6所示,水平支杆21还设有贯穿拟施工假山山体30所在位置并延伸于其外侧1.5m的延伸端24,用于辅助铺设施工脚手架,作为假山山体30的施工马道。
请继续参考图8,本实用新型的大型假山山体的支撑结构还包括多个混凝土柱墩42,且混凝土柱墩42内预埋有连接筋,混凝土柱墩42标高为建筑主体完成面标高以上500mm,混凝土柱墩42的尺寸及配筋根据计算分析取值,混凝土柱墩42底部分别固接于建筑主体结构地下一层的框架柱1、主梁2和次梁3,第一支撑层的立柱11和找型钢架20竖向支杆22的底端均与混凝土柱墩42内的连接筋固接,混凝土柱墩42的设置增强了主体框架10和找型钢架20与建筑主体结构之间的连接强度。
结合图1至图7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大型假山山体的支撑结构的施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根据假山山体30的坡度计算出主体框架10的支撑层层数及各杆件尺寸,由下至上依次搭设N个支撑层,依次为第一支撑层、第二支撑层,…,第N支撑层,第一支撑层的横杆12一端垂直连接于立柱11的顶端构成一架体,多个架体平行且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架体的直角端通过第一连杆14连接为一体,第二连杆15平行于第一连杆14并连接于相邻两个横杆12之间,立柱11底端分别连接于建筑主体结构地下一层的框架柱1,横杆12的另一端连接于建筑主体结构地上一层的主梁2,在第一支撑层上方搭设第二支撑层,第二支撑层的横杆12连接于建筑主体结构地上二层的框架柱1侧面,第二支撑层的立柱11连接于第一支撑层的横杆12,并与第一支撑层的第二连杆15共同构成一矩形框架,如此反复,由下至上逐层搭设至第N层支撑层,第N层支撑层连接于建筑主体结构顶层的框架柱1,在假山山体30和主体框架10之间搭设找型钢架20,找型钢架20分别与主体框架10和假山山体30连接。
综上,先搭设第一支撑架,第一支撑层的横杆12一端垂直连接于立柱11的顶端构成一架体,相邻两个架体的直角端通过第一连杆14连接为一体,第二连杆15平行于第一连杆14并连接于相邻两个横杆12之间,立柱11底端分别连接于建筑主体结构地下一层的框架柱1,横杆12的另一端连接于建筑主体结构地上一层的主梁2,在第一支撑层上方搭设第二支撑层,第二支撑层的横杆12连接于建筑主体结构地上二层的框架柱1侧面,第二支撑层的立柱11连接于第一支撑层的横杆12,并与第一支撑层的第二连杆15共同构成一矩形框架,如此反复,由下至上依次搭设N个支撑层,在假山山体30和主体框架10之间搭设找型钢架20,并分别与主体框架10、假山山体30固接,共同支撑假山山体30,由于主体框架10底部支撑层的立柱11固接于建筑主体结构的框架柱1,主体框架10的横杆12连接于建筑主体结构楼层标高处的主梁2,使得主体框架10成为假山山体30的主要受力支撑结构,从而将假山山体30的荷载有效地传递给建筑主体结构,结构传力明确,构造清晰简捷,钢构件数量少,有利于钢结构的标准化生产及组装,从而提高了施工效率。
上述步骤还包括:在假山山体30和主体框架10之间搭设找型钢架20,找型钢架20包括水平支杆21、竖向支杆22及连系杆23,水平支杆21的一端垂直固接于竖向支杆22的顶端构成一支架,相邻两个支架的直角端通过连系杆23连接为一体,水平支杆21的另一端连接于主体框架10的立柱11及过渡柱,竖向支杆22的底端连接于主体框架10的横杆12及过渡梁16,且水平支杆21还设有贯穿拟施工假山山体30并延伸于其外侧的延伸端24,作为假山山体30的施工马道,假山山体30浇筑、塑形、上色等工序完成后,将假山山体30连接于找型钢架20,切除延伸端24外露于假山山体30外的部分。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范围。

Claims (8)

1.一种大型假山山体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框架和找型钢架,主体框架包括与假山山体坡度相适应且由下至上依次连接的N个支撑层,每个支撑层均包括立柱、横杆、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横杆的一端垂直连接于立柱的顶端构成一架体,多个架体平行且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架体的直角端通过第一连杆连接为一体,第二连杆平行于第一连杆并连接于相邻两个横杆之间;位于底部的第一支撑层的立柱底端分别连接于建筑主体结构地下一层的框架柱,横杆的另一端连接于建筑主体结构地上一层的主梁,位于第一支撑层顶部的第二支撑层的立柱连接于第一支撑层的横杆,并与第一支撑层的第二连杆共同构成一矩形框架,第二支撑层的横杆连接于建筑主体结构地上二层的框架柱侧面,依次类推,直至第N个支撑层连接于建筑主体结构顶层的框架柱,找型钢架设置于主体框架和假山山体之间并分别与两者连接,其中,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假山山体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框架还包括过渡梁和过渡柱,多根过渡梁平行且间隔设置于相邻两根横杆之间,每根过渡梁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连接,多根过渡柱平行且间隔设置于相邻两根立柱之间,且过渡柱与过渡梁的位置相对应,过渡柱与过渡梁位于同一平面,第一支撑层的每根过渡柱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杆、建筑主体结构地下一层的次梁连接,第二支撑层的每根过渡柱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支撑层的第一连杆和第一支撑层的第二连杆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型假山山体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根过渡梁和过渡柱的间距不大于2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假山山体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框架还包括多个预埋件,预埋件由预埋钢板及连接于其一侧的预埋钢筋组成,预埋件的预埋钢筋固接于建筑主体结构的框架柱侧面,主体框架的横杆端部焊接连接于预埋钢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假山山体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找型钢架包括水平支杆、竖向支杆及连系杆,水平支杆的一端垂直固接于竖向支杆的顶端构成一支架,相邻两个支架的直角端通过连系杆连接为一体,水平支杆的另一端连接于主体框架的立柱或过渡柱,竖向支杆的底端连接于主体框架的横杆或过渡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型假山山体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支撑层的标高大于2米时,将支撑层立柱或过渡柱标高等分,找型钢架的多根水平支杆分别连接于立柱或过渡柱的等分点,且沿主体框架横杆、过渡梁与第一连杆或第二连杆的连接点不大于2米处设置找型钢架的竖向支杆。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型假山山体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支杆还设有贯穿拟施工假山山体所在位置并延伸于其外侧的延伸端。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型假山山体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混凝土柱墩,且混凝土柱墩内预埋有连接筋,混凝土柱墩底部分别固接于建筑主体结构地下一层的框架柱、主梁和次梁,第一支撑层的立柱和找型钢架竖向支杆的底端均与混凝土柱墩内的连接筋固接。
CN202123130513.9U 2021-12-13 2021-12-13 大型假山山体的支撑结构 Active CN2169206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30513.9U CN216920678U (zh) 2021-12-13 2021-12-13 大型假山山体的支撑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30513.9U CN216920678U (zh) 2021-12-13 2021-12-13 大型假山山体的支撑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20678U true CN216920678U (zh) 2022-07-08

Family

ID=822535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130513.9U Active CN216920678U (zh) 2021-12-13 2021-12-13 大型假山山体的支撑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206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428239Y (zh) 组合槽钢悬挑支架模板支撑系统
CN107893500A (zh) 一种大跨度混凝土棱柱面拱网壳屋盖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N112360009A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墙体、楼板连接节点及方法
CN104372967A (zh) 一种自然通风冷却塔用斜支柱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2505849A (zh) 膜壳密肋楼盖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方法
CN212897482U (zh) 一种高层建筑悬挑结构层的施工平台
CN216920678U (zh) 大型假山山体的支撑结构
CN212129839U (zh) 钢管加强柱结构
CN216920677U (zh) 大型假山类外包装首层支撑结构
CN114382176A (zh) 大型假山山体的支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6276132U (zh) 一种低多层装配式轻钢轻混凝土结构体系
CN212919870U (zh) 一种用于绑扎预制箱梁底板腹板钢筋骨架的台架
CN107476200B (zh) 一种满堂支架错位套搭结构及方法
CN114837090A (zh) 一种高塔横梁施工用组合支架体系及施工方法
CN114232795B (zh) 大型假山类外包装首层支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1890549A (zh) 一种用于绑扎预制箱梁底板腹板钢筋骨架的台架
CN212336300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预制钢筋砼支座体
CN216129988U (zh) 一种用于跨线桥钢箱梁顶推的拼装顶推落梁支架
CN210596969U (zh) 一种上承式钢桁架混凝土组合箱拱的主拱结构
CN211229452U (zh) 一种贝雷梁满堂复合脚手架
CN210481996U (zh) 一种合拢段超静定结构箱梁
CN216092207U (zh) 一种钢结构组合式玻璃漂流水滑道
CN217174391U (zh) 用于现浇预应力连续梁桥的混凝土泵管上桥装置
CN215947912U (zh) 山区地形现浇箱梁反拉反压支架
CN111576623B (zh) 一种装配式框架混凝土建筑连接节点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