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17437U - 一种用于流利架的货物自动转运装置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流利架的货物自动转运装置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17437U
CN216917437U CN202220009195.6U CN202220009195U CN216917437U CN 216917437 U CN216917437 U CN 216917437U CN 202220009195 U CN202220009195 U CN 202220009195U CN 216917437 U CN216917437 U CN 2169174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limiting
adjusting
units
carg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0919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晓明
马云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nlink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nlink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nlink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nlink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00919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174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174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174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流利架的货物自动转运装置和系统,货物自动转运装置包括移动单元、框架单元、两驱动单元、两载货单元、限位单元、若干第一检测单元以及控制单元;移动单元设置于对应的限位滑槽内;框架单元安装于移动单元的上方;两驱动单元的第一端设置于对应的框架单元内;载货单元设置于框架单元内,且其两端对应套设于驱动单元的第二端和第三端;限位单元与对应的载货单元相对应设置。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合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工人需要手动将流利架上的货物搬运到四向车或叉车易对工人造成危险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流利架的货物自动转运装置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货物转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流利架的货物自动转运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流利架等同于流利式货架,其通常由中型横梁式货架演变而成,通过滚道将货物从配货端输送到取货端,货物借助重力自动下滑,可实现先进先出作业,使用成本低,存储速度快且货物存储密度大。
在现有技术中,工人获取流利货架上的货物通常是手动将货物从流利货架上的货物搬运到叉车上,然后由叉车将货物转运到四向车上,以使四向车将货物转运到指定位置,或者工人手动将货物从流利架上搬运到四向车上,以使四向车将货物转运到指定位置,工人手动搬运流利架上的货物无疑会增加工人的工作强度和工作难度;此外,在工人需要搬运流利架的第二层或第三层的货物的情况下,若工人使用梯子或其他爬高装置搬运货物,更加会对工人产生潜在的危险,因此需要一种用于流利架的货物自动转运装置和系统,以使四向车能够自动获取流利架上的货物。
目前,针对现有技术中工人需要手动将流利架上的货物搬运到四向车或叉车易对工人造成危险的问题,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流利架的货物自动转运装置和系统,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工人需要手动将流利架上的货物搬运到四向车或叉车易对工人造成危险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流利架的货物自动转运装置,该用于流利架的货物自动转运装置安装于地面预设的两限位滑槽内,并架设于四向车铺地轨道的上方,且位于流利架的出货侧,其包括:
移动单元,所述移动单元为四个,并两两设置于对应的所述限位滑槽内;
框架单元,所述框架单元安装于所述移动单元的顶部,其两上横梁的内部分别开设有第一安装槽,其四立柱的侧壁沿竖直方向分别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安装槽的第二安装槽、调节槽以及若干连通所述调节槽的第三安装槽;
两驱动单元,两所述驱动单元的第一端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安装槽内,第二端和第三端转动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二安装槽内;
两载货单元,两所述载货单元横设于对应的两所述立柱之间,其两端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二安装槽内,且其两端螺纹套设于对应所述驱动单元的第二端和第三端,用于在所述驱动单元的驱动下沿竖直方向做往复运动;
限位单元,所述限位单元为四个,其设置于对应的所述调节槽和对应的若干所述第三安装槽内,并与对应的所述载货单元相对应设置,用于将所述载货单元限位于不同的高度;
若干第一检测单元,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相对设置于靠近所述流利架的两所述立柱的侧壁,用于检测货物是否完全进入所述载货单元;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设置于所述框架单元的侧壁,并分别与所述移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所述限位单元、所述第一检测单元以及四向车控制系统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货物自动转运装置中,所述驱动单元包括:
第二电机元件,所述第二电机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并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
两第一涡轮,两所述第一涡轮同轴套设于所述第二电机元件的两输出端;
两第二涡轮,两所述第二涡轮转动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二安装槽的顶端,并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涡轮啮合连接;
两第一螺杆元件,两所述第一螺杆元件的第一端套设于对应的所述第二涡轮内,第二端转动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二安装槽内,且螺纹套设于对应的所述载货单元两端的第一螺纹孔内。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货物自动转运装置中,所述载货单元包括:
支架元件,所述支架元件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螺纹孔、调节孔以及第四安装槽,且所述支架元件的中端开设有连通所述第四安装槽的第五安装槽;
两第二螺杆元件,所述第二螺杆元件依次穿过对应的所述调节孔、所述第五安装槽以及所述第四安装槽设置,所述第二螺杆元件的顶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对应的所述限位单元的限位槽对应设置;
两第一轴承元件,两所述第一轴承元件对应设置于两所述第四安装槽内,并套设对应的所述第二螺杆元件;
两齿轮元件,两所述齿轮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五安装槽的两端,并螺纹套设对应的所述第二螺杆元件;
承载板元件,所述承载板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五安装槽内,且其第一端开设有齿轮槽,所述齿轮槽套设一所述齿轮元件;
两齿条元件,两所述齿条元件对应设置于所述承载板元件的第二端和所述齿轮槽的侧壁,并均与对应的所述齿轮元件啮合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货物自动转运装置中,所述限位单元包括:
驱动元件,所述驱动元件设置于所述调节槽的底端,并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
调节杆元件,所述调节杆元件设置于所述调节槽内,并与所述驱动元件的输出轴连接;
若干调节元件,若干所述调节元件沿所述调节杆元件的长度方向间隔套设于所述调节杆元件,每一所述调节元件与一所述第三安装槽相对应,且若干所述调节元件的顶端到对应的所述第三安装槽的顶端的距离自下而上逐渐减小;
若干限位元件,若干所述限位元件转动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三安装槽内,并套设所述调节杆元件,用于在调节元件的带动下进行翻转;
若干第一复位元件,若干所述第一复位元件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三安装槽内,其第一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三安装槽的侧壁连接,第二端与对应的所述限位元件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货物自动转运装置中,所述限位元件包括:
两第二轴承元件,两所述第二轴承元件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三安装槽的上下两侧,并套设所述调节杆元件设置,且其外环与所述第三安装槽的侧壁固定连接;
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设置于两所述第二轴承元件之间,并与两所述第二轴承元件的内环固定连接,且所述限位杆的第一端开设有连通两所述第二轴承元件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套设所述调节杆元件;
限位柱,所述限位柱设置于所述限位杆的第二端,且其下方开设有与限位块相配合的限位槽,用于对所述载货单元进行限位。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货物自动转运装置中,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包括:
固定元件,所述固定元件呈L形,且其下端设置于所述立柱的侧壁;
检测杆元件,所述检测杆元件转动套设于所述固定元件的上端,其第一端位于对应的两所述立柱之间;
第二复位元件,所述第二复位元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立柱固定连接,第二端与检测杆元件的第二端连接;
检测元件,所述检测元件设置于所述检测杆元件的第一端的远离所述立柱的一侧。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货物自动转运装置中,所述控制单元包括:
控制元件,所述控制元件设置于所述框架单元的侧壁,并分别与所述移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所述限位单元、所述第一检测单元连接;
无线通信元件,所述无线通信元件设置于所述控制元件内,并分别与所述控制元件、所述四向车控制系统通信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流利架的货物自动转运系统,包括:
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用于流利架的货物自动转运装置;
若干挤压装置,若干所述挤压装置对应设置于所述货物自动转运装置的所述限位单元上,用于随所述限位单元进行翻转;
若干拦截装置,若干所述拦截装置对应设置于所述流利架的若干出货口,用于对所述流利架上的货物进行拦截;
其中,所述挤压装置在向所述拦截装置翻转以挤压所述拦截装置的情况下,所述挤压装置能够挤压对应的拦截装置向下滑动,以释放货物。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货物自动转运系统中,所述拦截装置包括:
若干弹性单元,若干所述弹性单元设置于所述流利架的出货口开设的第六安装槽内;
拦截单元,所述拦截单元滑动设置于所述第六安装槽内,并与若干所述弹性单元的顶端连接;
两调节单元,两所述调节单元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拦截单元的两端端部固定连接;
第二检测单元,所述第二检测单元设置于所述调节单元的侧壁,并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货物自动转运系统中,所述调节单元3300第二端的顶端端面为斜面,并与所述挤压装置对应设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流利架的货物自动转运装置,能够通过移动单元带动框架单元沿限位槽进行移动,从而能够获取流利架不同位置的货物;
(2)通过驱动单元驱动载货单元进行上下移动,并通过限位单元对载货单元进行限位,从而载货单元能够获取流利架上不同高度的货物;
(3)通过第一检测单元检测货物是否已经完全进入到载货单元,从而能够避免在货物未完全移动到载货单元的情况下,载货单元沿框架单元上下移动;
(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流利架的货物自动转运装置和系统,结构合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工人需要手动将流利架上的货物搬运到四向车或叉车易对工人造成危险的问题,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和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货物自动转运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货物自动转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货物自动转运装置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货物自动转运装置中控制单元的结构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货物自动转运装置中移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货物自动转运装置中框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货物自动转运装置中框架单元的局部剖面图(一);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货物自动转运装置中框架单元的局部剖面图(二);
图9为图8中A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货物自动转运装置中驱动单元的安装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货物自动转运装置中驱动单元的装配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货物自动转运装置中载货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货物自动转运装置中载货单元的横剖面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货物自动转运装置中载货单元的竖剖面图;
图15为图14中B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货物自动转运装置中限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6中C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的货物自动转运装置中限位元件的爆炸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的货物自动转运装置中限位元件的仰视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的货物自动转运装置中第一检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的货物自动转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图21中D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的货物自动转运系统中拦截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图24为图23中E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各附图标记为:
1000、货物自动转运装置;
1100、移动单元;1110、支撑元件;1120、滚轮元件;1130、第一电机元件;
1200、框架单元;1210、上横梁;1211、第一安装槽;1220、立柱;1221、第二安装槽;1222、调节槽;1223、第三安装槽;1230、下横梁;
1300、驱动单元;1310、第二电机元件;1320、第一涡轮;1330、第二涡轮;1340、第一螺杆元件;
1400、载货单元;1410、支架元件;1411、第一螺纹孔;1412、调节孔;1413、第四安装槽;1414、第五安装槽;1420、第二螺杆元件;1421、限位块;1430、第一轴承元件;1440、齿轮元件;1450、承载板元件;1451、齿轮槽;1460、齿条元件;
1500、限位单元;1510、驱动元件;1520、调节杆元件;1530、调节元件;1540、限位元件;1541、第二轴承元件;1542、限位杆;1543、连接槽;1544、限位柱;1545、限位槽;1550、第一复位元件;
1600、第一检测单元;1610、固定元件;1620、检测杆元件;1630、第二复位元件;1640、检测元件;
1700、控制单元;1710、控制元件;1720、无线通信元件;
2000、挤压装置;
3000、拦截装置;
3100、弹性单元;3200、拦截单元;3300、调节单元;3400、第二检测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内”、“外”、“垂直的”、“水平的”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如图1~4、6~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流利架的货物自动转运装置,该用于流利架的货物自动转运装置1000安装于地面预设的两限位滑槽内,并架设于四向车铺地轨道的上方,且位于流利架的出货侧,用于自动获取流利架上不同位置以及不同高度的货物,并将货物转移到四向车上,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工人手动搬运货物或需要爬高搬运货物易产生危险的问题。
该货物自动转运装置1000包括移动单元1100、框架单元1200、两驱动单元1300、两载货单元1400、限位单元1500、若干第一检测单元1600以及控制单元1700。其中,移动单元1100为四个,并两两设置于对应的限位滑槽内,且能够沿限位滑槽的延伸方向进行移动,用于驱动框架单元1200进行移动;框架单元1200安装于移动单元1100的上端,其两上横梁1210的内部分别开设有第一安装槽1211,其四立柱1220的侧壁沿竖直方向分别开设有连通第一安装槽1211的第二安装槽1221、调节槽1222以及若干连通调节槽1222的第三安装槽1223,用于随移动单元1100进行移动,以获取流利架上不同位置的货物;两驱动单元1300的第一端设置于对应的第一安装槽1211内,第二端和第三端转动设置于对应的第二安装槽1221内;载货单元1400横设于两立柱1220之间,其两端设置于对应的第二安装槽1221内,且其两端螺纹套设于驱动单元1300的第二端和第三端,载货单元1400用于在驱动单元1300的驱动下沿第二安装槽1221做往复运动;限位单元1500为四个,其设置于对应的调节槽1222和对应的若干第三安装槽1223内,并与载货单元1400相对应设置,用于将载货单元1400限位于不同的高度;第一检测单元1600相对设置于框架单元1200的两立柱1220的侧壁,用于检测货物是否已经完全进入到载货单元1400上;控制单元1700设置于框架单元1200的侧壁,并分别与移动单元1100、驱动单元1300、限位单元1500、第一检测单元1600以及四向车控制系统连接,用于控制移动单元1100、驱动单元1300、限位单元1500、第一检测单元1600进行工作,并与四向车控制系统进行数据传输,以使四向车控制系统控制四向车进入框架单元1200的下方,以运送货物。
其中,第一安装槽1211的纵截面设置为圆形,第二安装槽1221的横截面设置为凸字形。
具体地,控制单元1700能够控制移动单元1100带动框架单元1200移动到指定位置以获取流利架上的货物,然后控制单元1700通过驱动单元1300带动载货单元1400上下移动,以获取流利架上的不同高度的货物,并通过限位单元1500使载货单元1400进行延伸,以使载货单元1400承接货物,然后在控制单元1700通过第一检测单元1600检测到货物已经滑动到载货单元1400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700通过四向车控制系统,使四向车移动到载货单元1400的下方,以准备承接货物,最后控制单元1700通过驱动单元1300控制载货单元1400向下移动,以将货物放置到四向车上,然后控制单元1700通过驱动单元1300控制载货单元1400向上移动以继续获取货物,并使四向车能够驶离。
如图5所示,移动单元1100包括支撑元件1110、滚轮元件1120。其中,支撑元件1110的上端与框架单元1200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滚轮元件1120转动设置于支撑元件1110的下端,并位于对应的限位滑槽内,用于带动支撑元件1110进行移动。
其中,支撑元件1110的上端与对应的下横梁1230的下端面连接。
其中,滚轮元件1120为滚轮。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滚轮元件1120分别与第一电机元件1130传动连接,且第一电机元件1130与控制单元1700连接,用于在控制单元1700的控制下,驱动滚轮元件1120转动,继而滚轮元件1120带动支撑元件1110和框架单元1200沿限位滑槽进行移动。
其中,第一电机元件1130可以设置于框架单元1200,也可以设置于载货单元1400的底端。
其中,第一电机元件1130为正反转电机。
其中,框架单元1200包括两上横梁1210、四立柱1220以及两下横梁1230。其中,下横梁1230的下端与移动单元1100的顶端固定连接;四立柱1220竖直设置于下横梁1230的上端面的四角位置;上横梁1210架设与对应的两立柱1220的上端,并横设于两限位滑槽的上方。
如图10~11所示,驱动单元1300包括第二电机元件1310、两第一涡轮1320、两第二涡轮1330以及两第一螺杆元件1340。其中,第二电机元件1310设置于第一安装槽1211内,并与控制单元1700连接,用于在控制单元1700的驱动下进行工作;两第一涡轮1320同轴套设于第二电机元件1310的两输出端,用于在第二电机元件1310的驱动下转动;两第二涡轮1330转动设置于对应的第二安装槽1221的顶端,并与对应的第一涡轮1320啮合连接,用于在对应的第一涡轮1320的带动下进行转动;两第一螺杆元件1340的第一端套设于对应的第二涡轮1330内,第二端转动设置于对应的第二安装槽1221内,且螺纹套设于对应的载货单元1400的两端的第一螺纹孔1411内,第一螺杆元件1340用于在对应的第二涡轮1330的带动下进行转动,以驱动载货单元1400上下移动。
其中,第二电机元件1310为正反转电机,并与控制单元1700电性连接。
其中,两第一涡轮1320位于第一安装槽1211内,且两第一涡轮1320的朝向相同,以带动对应的两第二涡轮1330同向转动。
其中,两第二涡轮1330转动设置于对应的第二安装槽1221的顶端。
具体地,第二涡轮1330的下端套设于一旋转轴承的内部,旋转轴承嵌设于第二安装槽1221的顶端,从而使第二涡轮1330转动设置于第二安装槽1221内。
其中,第一螺杆元件1340为螺纹杆,第一螺杆元件1340的第一端固定且同轴套设于对应的第二涡轮1330的内部,第二端的端部套设有转动轴承,转动轴承嵌设于第二安装槽1221的底侧壁,从而第一螺杆元件1340能够在对应的第二涡轮1330的带动下在第二安装槽1221的内部进行转动。
如图12~15所示,载货单元1400包括支架元件1410、两第二螺杆元件1420、两第一轴承元件1430、两齿轮元件1440、承载板元件1450以及两齿条元件1460。其中,支架元件1410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螺纹孔1411、调节孔1412以及第四安装槽1413,且支架元件1410的中端开设有连通第四安装槽1413的第五安装槽1414;第二螺杆元件1420依次穿过对应的调节孔1412、第五安装槽1414以及第四安装槽1413设置,第二螺杆元件1420的顶端设置有限位块1421,限位块1421与对应的限位单元1500的限位槽1545对应设置;两第一轴承元件1430对应设置于两第四安装槽1413内,并套设对应的第二螺杆元件1420;两齿轮元件1440设置于第五安装槽1414的两端,并螺纹套设对应的第二螺杆元件1420,用于在第二螺杆元件1420的驱动下进行转动;承载板元件1450设置于第五安装槽1414内,且承载板元件1450的第一端开设有齿轮槽1451,且齿轮槽1451套设对应的齿轮元件1440;两齿条元件1460设置于承载板元件1450的第二端和齿轮槽1451的侧壁,并与对应的齿轮元件1440啮合连接,齿条元件1460用于在齿轮元件1440的驱动下进行移动,继而带动承载板元件1450进行移动。
其中,第一螺纹孔1411套设于对应的第一螺杆元件1340,以使支架元件1410能够横设于两立柱1220之间,并横设于两限位滑槽的上方。
其中,在第一螺杆元件1340转动的情况下,支架元件1410的两端被第二安装槽1221所限位,所以支架元件1410无法随第一螺杆元件1340转动,继而支架元件1410能够沿第一螺杆元件1340进行上下移动。
其中,支架元件1410的两端设置为凸字形。
其中,第二螺杆元件1420为螺纹杆,限位块1421的横截面设置为多边形,限位块1421用于与限位单元1500配合连接,以使限位单元1500对第二螺杆元件1420进行限位,以使第二螺杆元件1420无法转动。
其中,齿轮元件1440为齿轮,且齿轮元件1440上同轴开设有与第二螺杆元件1420相啮合的第二螺纹孔,从而在第二螺杆元件1420向上或向下移动的情况下,第二螺杆元件1420能够带动齿轮元件1440进行转动。
其中,齿条元件1460为齿条。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承载板元件1450的靠近框架单元1200内部的一端设置为斜面,以在承载板元件1450向第五安装槽1414内移动的情况下,使货物逐渐靠近四向车的上端面,避免在承载板元件1450收缩的情况下,货物直接掉落到四向车的上端面。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承载板元件1450上设置有若干滚轮,以便于使承接的货物完全进入承载板元件1450的上端面。
例如,在货物从流利架上滑动到承载板元件1450的上端面的情况下,货物可以通过滚轮向承载板元件1450上滑动,以完全进入到承载板元件1450的上端面。
具体地,在支架元件1410获取货物的情况下,第二螺杆元件1420向下移动,以使齿轮元件1440相对于第二螺杆元件1420旋转向上移动,继而齿轮元件1440通过齿条元件1460带动承载板元件1450向框架单元1200的内部伸出以承接货物,在支架元件1410获取货物之后,第二电机元件1310带动第一涡轮1320进行转动,第一涡轮1320带动第二涡轮1330和第一螺杆元件1340进行转动,继而支架元件1410带动支架元件1410向下移动,在第二螺杆元件1420的底端与地面接触的情况下,第二螺杆元件1420的下端被地面所限位,以使第二螺杆元件1420无法转动且无法继续向下移动,此时由于支架元件1410继续向下移动且齿轮元件1440和第二螺杆元件1420进行啮合连接,从而齿轮元件1440会相对于第二螺杆元件1420旋转向下移动,继而齿轮元件1440通过齿条元件1460带动承载板元件1450向框架单元1200的外部移动,以使货物能够落到四向车上,并在支架元件1410和齿轮元件1440随第一螺杆元件1340移动至最低端的情况下,货物刚好从承载板元件1450上掉落到四向车上。
如图16~17所示,限位单元1500包括驱动元件1510、调节杆元件1520、若干调节元件1530、若干限位元件1540以及若干第一复位元件1550。其中,驱动元件1510设置于调节槽1222的底端,并与控制单元1700连接;调节杆元件1520设置于调节槽1222内,并与驱动元件1510的输出轴同轴连接,用于在驱动元件1510的驱动下在调节槽1222内上下移动或转动;若干调节元件1530沿调节杆元件1520的长度方向套设于调节杆元件1520,每一调节元件1530与一第三安装槽1223相对应,且若干调节元件1530的顶端到对应的第三安装槽1223的顶端的距离自下而上逐渐减小,若干调节元件1530用于随调节杆元件1520在调节槽1222内上下移动或转动;限位元件1540转动设置于对应的第三安装槽1223内,并套设调节杆元件1520,用于在调节元件1530的带动下进行翻转,以对载货单元1400进行限位;若干第一复位元件1550设置于对应的第三安装槽1223内,其第一端与对应的第三安装槽1223的侧壁连接,第二端与对应的限位元件1540连接,用于在调节元件1530离开对应的限位元件1540的情况下,对限位元件1540进行复位,避免限位元件1540阻碍载货单元1400上下移动。
其中,驱动元件1510为可伸缩旋转气缸。
其中,可伸缩旋转气缸的伸缩轴可以先进行伸缩,在进行旋转,该可伸缩旋转气缸的伸缩轴在中国的公开专利CN206682074U一种可旋转的伸缩气缸中被完全披露,因此,可伸缩旋转气缸的工作原理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调节杆元件1520的下端与驱动元件1510的输出轴进行连接,从而驱动元件1510能够驱动调节杆元件1520向上移动、向下移动或进行转动。
其中,由于调节元件1530的顶端到对应的第三安装槽1223的顶端的距离自下而上逐渐减小,所以能够使驱动元件1510能够驱动调节元件1530向上移动不同的距离,就能够控制不同的限位元件1540进行转动。
例如,在调节元件1530为三个的情况下,且第一调节元件、第二调节元件以及第三调节元件自下而上依次设置于调节杆元件1520上,且第一调节元件的顶端到对应的第三安装槽1223的顶端距离为15cm,第二调节元件的顶端到对应的第三安装槽1223的顶端的距离为10cm,第三调节元件的顶端到对应的第三安装槽1223的顶端的距离为5cm,从而在调节杆元件1520向上移动5cm的情况下,第三调节元件进入到对应的第三安装槽1223内,并进入到对应的限位元件1540的内部,以带动对应的限位元件1540进行翻转;在调节杆元件1520向上移动10cm的情况下,此时第二调节元件进入到对应的第三安装槽1223内,并进入到对应的限位元件1540的内部,以带动对应的限位元件1540进行翻转;在调节元件1530向上移动15cm的情况下,此时第一调节元件进入到对应的第三安装槽1223内,以带动对应的限位元件1540进行翻转。
其中,在调节元件1530带动对应的限位元件1540进行翻转的情况下,限位元件1540能够对第二螺杆元件1420进行限位,以阻止第二螺杆元件1420向上移动和阻止第二螺杆元件1420进行转动。
具体地,在调节元件1530带动对应的限位元件1540进行翻转的情况下,若支架元件1410带动第二螺杆元件1420向上移动与限位元件1540配合连接,此时支架元件1410在第一螺杆元件1340的驱动下继续向上移动,但是此时第二螺杆元件1420在限位元件1540的限位下,无法继续移动和转动,从而齿轮元件1440相对于第二螺杆元件1420旋转向上移动,继而齿轮元件1440通过齿条元件1460带动承载板元件1450向框架单元1200的内部移动,以承接货物。
其中,第一复位元件1550为复位弹簧,用于在调节元件1530与限位元件1540分离的情况下,驱动限位元件1540复位,避免限位元件1540阻碍载货单元1400上下移动。
如图18~19所示,限位元件1540包括两第二轴承元件1541、限位杆1542以及限位柱1544。其中,两第二轴承元件1541设置于对应的第三安装槽1223的上下两侧,并套设调节杆元件1520设置,且其外环与第三安装槽1223的侧壁固定连接;两第二轴承元件1541设置于对应的第三安装槽1223的上下两侧,并套设调节杆元件1520设置,且其外环与第三安装槽1223的侧壁固定连接;限位杆1542的第一端设置于两第二轴承元件1541之间,并与两第二轴承元件1541的内环固定连接,且限位杆1542的第一端开设有连通两第二轴承元件1541的内环的连接槽1543,且连接槽1543套设调节杆元件1520,限位杆1542能够通过两第二轴承元件1541在对应的第三安装槽1223的内部进行翻转、转动;限位柱1544设置于限位杆1542的第二端,且其下方开设有与限位块1421相配合的限位槽1545,限位柱1544用于对载货单元1400进行限位。
其中,调节元件1530在向上移动的情况下,能够穿过对应的第二轴承元件1541进入到连接槽1543内,从而调节元件1530能够带动限位杆1542和限位柱1544进行翻转;在限位杆1542和限位柱1544旋转之后,若第二螺杆元件1420上的限位块1421与限位槽1545配合连接,此时限位杆1542和限位柱1544能够对第二螺杆元件1420进行限位,阻止第二螺杆元件1420向上移动,并阻止第二螺杆元件1420进行旋转。
如图20所示,第一检测单元1600包括固定元件1610、检测杆元件1620、第二复位元件1630以及检测元件1640。其中,固定元件1610呈L形,且其下端设置于框架单元1200的立柱1220的侧壁;检测杆元件1620转动套设于固定元件1610的上端,其第一端位于框架单元1200的两立柱1220之间,第二端靠近框架单元1200的立柱1220设置;第二复位元件1630的第一端与框架单元1200的立柱1220的侧壁固定连接,第二复位元件1630的第二端与检测杆元件1620的第二端连接;检测元件1640设置于检测杆元件1620的第一端的远离第二复位元件1630的一侧。
具体地,在货物未进入到框架单元1200的内部的情况下,检测杆元件1620横设于框架单元1200的内部,在货物进入到框架单元1200的内部的情况下,货物挤压检测杆元件1620,以使检测杆元件1620旋转90°,此时检测元件1640检测到货物,并向控制单元1700发送信号,在货物完全进入到承载板元件1450的情况下,检测元件1640无法检测到货物,此时控制单元1700可以控制驱动单元1300工作,以带动载货单元1400向下移动,以将货物放置到四向车上。
其中,检测元件1640包括但不限于接近传感器、距离传感器。
如图4所示,控制单元1700包括控制元件1710和无线通信元件1720。其中,控制元件1710设置于框架单元1200的侧壁,并分别与移动单元1100、驱动单元1300、限位单元1500以及第一检测单元1600连接,用于控制移动单元1100、驱动单元1300以及限位单元1500进行工作,并获取第一检测单元1600发送的检测信号;无线通信元件1720集成于控制元件1710内,并分别与控制元件1710、四向车控制系统通信连接,用于使控制元件1710和四向车控制系统进行数据传输。
其中,控制元件1710能够通过无线通信元件1720向四向车控制系统发送四向车移动指令,以使四向车控制系统控制四向车移动到指定位置以获取货物。
其中,控制元件1710为PLC可编程控制器,且分别与第一电机元件1130、第二电机元件1310、驱动元件1510以及检测元件1640电性连接。
其中,无线通信元件1720包括但不限于3G通信模组、4G通信模组以及5G通信模组。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需要获取流利架指定层的货物的情况下,控制元件1710控制第一电机元件1130工作,以使第一电机元件1130驱动滚轮元件1120进行转动,继而滚轮元件1120带动框架元件移动到指定位置;
控制元件1710控制驱动元件1510进行工作,以使驱动元件1510控制调节杆元件1520向上移动,并带动指定层对应的限位元件1540进行转动,以对载货单元1400进行限位;
控制元件1710控制第二电机元件1310工作,第二电机元件1310带动第一涡轮1320转动,第一涡轮1320带动对应的第二涡轮1330和对应的第一螺杆元件1340进行转动,第一螺杆元件1340带动支架元件1410向上移动,继而支架元件1410带动第二螺杆元件1420向上移动;
在第二螺杆元件1420与限位元件1540配合连接的情况下,第二螺杆元件1420无法向上移动和转动,此时齿轮元件1440随支架元件1410继续向上移动,又由于齿轮元件1440和第二螺杆元件1420螺纹连接,从而齿轮元件1440能够沿第二螺杆元件1420旋转上升,继而齿轮元件1440通过齿条元件1460使承载板元件1450向框架单元1200的内部伸出,以承接货物;
在货物挤压检测杆元件1620移动到框架单元1200的内部的情况下,若检测元件1640检测到货物已经完全移动到承载板元件1450的上端面的情况下,控制元件1710控制第二电机元件1310转动,以使第一螺杆元件1340带动支架元件1410向下移动;
在第二螺杆元件1420的底端与地面抵接限位的情况下,此时支架元件1410继续向下移动,齿轮元件1440旋转向下移动,继而齿轮元件1440通过齿条元件1460带动承载板元件1450向框架单元1200的外部伸出,以将货物放置到四向车上;
最后,控制元件1710控制第二电机转动,使第一螺杆元件1340带动支架元件1410向上移动,以继续获取货物,并避免支架元件1410阻挡货物和四向车,导致货物和四向车无法离开。
实施例2
如图21~2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流利架的货物自动转运系统,包括如实施例1所述的用于流利架的货物自动转运装置1000、若干挤压装置2000以及若干拦截装置3000。其中,若干挤压装置2000对应设置于货物自动转运装置1000的限位单元1500上,用于随限位单元1500进行翻转;若干拦截装置3000对应设置于流利架的若干出货口,用于对流利架上的货物进行拦截;其中,挤压装置2000在随限位单元1500向拦截装置3000翻转的情况下,挤压装置2000能够挤压对应的拦截装置3000向下滑动,以释放货物。
如图23~24所示,拦截装置3000包括若干弹性单元3100、拦截单元3200、两调节单元3300以及第二检测单元3400。其中,若干弹性单元3100设置于流利架的出货口开设的第六安装槽内;拦截单元3200滑动设置于第六安装槽内,并与若干弹性单元3100的顶端连接,用于使拦截单元3200进行复位;两调节单元3300的第一端分别与拦截单元3200的两端端部固定连接,且调节单元3300的第二端的顶端端面设置为斜面,并与挤压装置2000对应设置,用于在挤压装置2000的挤压下带动拦截单元3200进入到第六安装槽内,以使拦截单元3200不再对货物进行拦截;第二检测单元3400设置于调节单元3300的侧壁,并与控制单元1700电性连接,用于检测货物是否完全通过拦截单元3200。
其中,第二检测单元3400包括但不限于接近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
具体地,在第二检测单元3400检测到货物的时间达到时间阈值的情况下,第二检测单元3400向控制单元1700发送指令,此时控制单元1700控制驱动元件1510工作,以翻转挤压装置2000,使挤压装置2000不再挤压调节单元3300,从而使拦截单元3200向上移动以对后续货物进行拦截,其中,时间阈值用于指示在此时间段内,货物即将完全通过拦截单元3200。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支架元件1410和承载板元件1450移动到指定位置以获取货物的情况下,控制元件1710控制驱动元件1510带动对应的限位单元1500和挤压装置2000翻转;
挤压装置2000挤压两调节单元3300的第二端的斜面,以使调节单元3300向下移动,继而调节单元3300带动拦截单元3200向下移动,以使拦截单元3200进入到第六安装槽内;
在第二检测单元3400检测到货物即将通过拦截单元3200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700控制驱动元件1510转动,以释放调节单元3300,此时调节单元3300和拦截单元3200在弹性单元3100的作用下继续对后续的货物进行拦截。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流利架的货物自动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用于流利架的货物自动转运装置(1000)安装于地面预设的两限位滑槽内,并架设于四向车铺地轨道的上方,且位于流利架的出货侧,其包括:
移动单元(1100),所述移动单元(1100)为四个,并两两设置于对应的所述限位滑槽内;
框架单元(1200),所述框架单元(1200)安装于所述移动单元(1100)的顶部,其两上横梁(1210)的内部分别开设有第一安装槽(1211),其四立柱(1220)的侧壁沿竖直方向分别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安装槽(1211)的第二安装槽(1221)、调节槽(1222)以及若干连通所述调节槽(1222)的第三安装槽(1223);
两驱动单元(1300),两所述驱动单元(1300)的第一端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安装槽(1211)内,第二端和第三端转动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二安装槽(1221)内;
两载货单元(1400),两所述载货单元(1400)横设于对应的两所述立柱(1220)之间,其两端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二安装槽(1221)内,且其两端螺纹套设于对应所述驱动单元(1300)的第二端和第三端,用于在所述驱动单元(1300)的驱动下沿竖直方向做往复运动;
限位单元(1500),所述限位单元(1500)为四个,其设置于对应的所述调节槽(1222)和对应的若干所述第三安装槽(1223)内,并与对应的所述载货单元(1400)相对应设置,用于将所述载货单元(1400)限位于不同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货物自动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干第一检测单元(1600),所述第一检测单元(1600)相对设置于靠近所述流利架的两所述立柱(1220)的侧壁,用于检测货物是否完全进入所述载货单元(1400);
控制单元(1700),所述控制单元(1700)设置于所述框架单元(1200)的侧壁,并分别与所述移动单元(1100)、所述驱动单元(1300)、所述限位单元(1500)、所述第一检测单元(1600)以及四向车控制系统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货物自动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1300)包括:
第二电机元件(1310),所述第二电机元件(1310)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槽(1211)内,并与控制单元(1700)连接;
两第一涡轮(1320),两所述第一涡轮(1320)同轴套设于所述第二电机元件(1310)的两输出端;
两第二涡轮(1330),两所述第二涡轮(1330)转动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二安装槽(1221)的顶端,并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涡轮(1320)啮合连接;
两第一螺杆元件(1340),两所述第一螺杆元件(1340)的第一端套设于对应的所述第二涡轮(1330)内,第二端转动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二安装槽(1221)内,且螺纹套设于对应的所述载货单元(1400)两端的第一螺纹孔(1411)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货物自动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货单元(1400)包括:
支架元件(1410),所述支架元件(1410)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螺纹孔(1411)、调节孔(1412)以及第四安装槽(1413),且所述支架元件(1410)的中端开设有连通所述第四安装槽(1413)的第五安装槽(1414);
两第二螺杆元件(1420),所述第二螺杆元件(1420)依次穿过对应的所述调节孔(1412)、所述第五安装槽(1414)以及所述第四安装槽(1413)设置,所述第二螺杆元件(1420)的顶端设置有限位块(1421),所述限位块(1421)与对应的所述限位单元(1500)的限位槽(1545)对应设置;
两第一轴承元件(1430),两所述第一轴承元件(1430)对应设置于两所述第四安装槽(1413)内,并套设对应的所述第二螺杆元件(1420);
两齿轮元件(1440),两所述齿轮元件(1440)设置于所述第五安装槽(1414)的两端,并螺纹套设对应的所述第二螺杆元件(1420);
承载板元件(1450),所述承载板元件(1450)设置于所述第五安装槽(1414)内,且其第一端开设有齿轮槽(1451),所述齿轮槽(1451)套设一所述齿轮元件(1440);
两齿条元件(1460),两所述齿条元件(1460)对应设置于所述承载板元件(1450)的第二端和所述齿轮槽(1451)的侧壁,并均与对应的所述齿轮元件(1440)啮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货物自动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单元(1500)包括:
驱动元件(1510),所述驱动元件(1510)设置于所述调节槽(1222)的底端,并与控制单元(1700)连接;
调节杆元件(1520),所述调节杆元件(1520)设置于所述调节槽(1222)内,并与所述驱动元件(1510)的输出轴连接;
若干调节元件(1530),若干所述调节元件(1530)沿所述调节杆元件(1520)的长度方向间隔套设于所述调节杆元件(1520),每一所述调节元件(1530)与一所述第三安装槽(1223)相对应,且若干所述调节元件(1530)的顶端到对应的所述第三安装槽(1223)的顶端的距离自下而上逐渐减小;
若干限位元件(1540),若干所述限位元件(1540)转动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三安装槽(1223) 内,并套设所述调节杆元件(1520),用于在调节元件(1530)的带动下进行翻转;
若干第一复位元件(1550),若干所述第一复位元件(1550)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三安装槽(1223)内,其第一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三安装槽(1223)的侧壁连接,第二端与对应的所述限位元件(1540)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货物自动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元件(1540)包括:
两第二轴承元件(1541),两所述第二轴承元件(1541)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三安装槽(1223)的上下两侧,并套设所述调节杆元件(1520)设置,且其外环与所述第三安装槽(1223)的侧壁固定连接;
限位杆(1542),所述限位杆(1542)设置于两所述第二轴承元件(1541)之间,并与两所述第二轴承元件(1541)的内环固定连接,且所述限位杆(1542)的第一端开设有连通两所述第二轴承元件(1541)的连接槽(1543),所述连接槽(1543)套设所述调节杆元件(1520);
限位柱(1544),所述限位柱(1544)设置于所述限位杆(1542)的第二端,且其下方开设有与限位块(1421)相配合的限位槽(1545),用于对所述载货单元(1400)进行限位。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货物自动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单元(1600)包括:
固定元件(1610),所述固定元件(1610)呈L形,且其下端设置于所述立柱(1220)的侧壁;
检测杆元件(1620),所述检测杆元件(1620)转动套设于所述固定元件(1610)的上端,其第一端位于对应的两所述立柱(1220)之间;
第二复位元件(1630),所述第二复位元件(1630)的第一端与所述立柱(1220)固定连接,第二端与检测杆元件(1620)的第二端连接;
检测元件(1640),所述检测元件(1640)设置于所述检测杆元件(1620)的第一端的远离所述立柱(1220)的一侧。
8.一种用于流利架的货物自动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用于流利架的货物自动转运装置(1000);
若干挤压装置(2000),若干所述挤压装置(2000)对应设置于所述货物自动转运装置(1000)的所述限位单元(1500)上,用于随所述限位单元(1500)进行翻转;
若干拦截装置(3000),若干所述拦截装置(3000)对应设置于所述流利架的若干出货口,用于对所述流利架上的货物进行拦截;
其中,所述挤压装置(2000)在向所述拦截装置(3000)翻转以挤压所述拦截装置(3000)的情况下,所述挤压装置(2000)能够挤压对应的拦截装置(3000)向下滑动,以释放货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货物自动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截装置(3000)包括:
若干弹性单元(3100),若干所述弹性单元(3100)设置于所述流利架的出货口开设的第六安装槽内;
拦截单元(3200),所述拦截单元(3200)滑动设置于所述第六安装槽内,并与若干所述弹性单元(3100)的顶端连接;
两调节单元(3300),两所述调节单元(3300)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拦截单元(3200)的两端端部固定连接;
第二检测单元(3400),所述第二检测单元(3400)设置于所述调节单元(3300)的侧壁,并与控制单元(1700)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货物自动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单元(3300)第二端的顶端端面为斜面,并与所述挤压装置(2000)对应设置。
CN202220009195.6U 2022-01-05 2022-01-05 一种用于流利架的货物自动转运装置和系统 Active CN2169174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09195.6U CN216917437U (zh) 2022-01-05 2022-01-05 一种用于流利架的货物自动转运装置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09195.6U CN216917437U (zh) 2022-01-05 2022-01-05 一种用于流利架的货物自动转运装置和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17437U true CN216917437U (zh) 2022-07-08

Family

ID=822564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09195.6U Active CN216917437U (zh) 2022-01-05 2022-01-05 一种用于流利架的货物自动转运装置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1743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94390A (zh) * 2022-01-05 2022-04-26 隆链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流利架的四向车自动接货装置和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94390A (zh) * 2022-01-05 2022-04-26 隆链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流利架的四向车自动接货装置和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858765B1 (en) Self-service parcel cabinet
AU2013289841B2 (en) Load carrying platform shuttle
KR101684406B1 (ko) 셔틀과 스태커 크레인 및 이를 구비한 자동창고시스템
CN216917437U (zh) 一种用于流利架的货物自动转运装置和系统
CN113525984B (zh) 一种可用于叉车平稳行驶的四向车铺地轨道转角调节结构
CN209618827U (zh) 一种便于飞机机翼快速检修的升降平台
CN102040070A (zh) 航空集装箱自动化储存设备、储存系统和出入库控制方法
CN113479539A (zh) 一种可用于叉车平稳行驶的可调节四向车铺地轨道
CN114394390A (zh) 一种用于流利架的四向车自动接货装置和系统
CN106865092A (zh) 堆垛机
CN217296458U (zh) 一种货物转运装置
CN115520646A (zh) 一种光伏组件辅助安装结构
JP2008231898A (ja) 地下駐車設備
CN109941922B (zh) 一种上翻装置
CN114772216A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物流仓储用记录系统
KR20180119116A (ko) 주차타워의 승하강장치
CN210366812U (zh) 一种用于飞机装卸货物的平台
CN217895035U (zh) 一种适用于铺地轨道的载车提升机
CN115339804A (zh) 一种适用于铺地轨道的提升机转运系统
JP2005325606A (ja) 荷物格納装置
CN115583472B (zh) 一种可多方向工作的垂直货物输送结构
CN216918495U (zh) 一种具有双伺服电机的载货台和载货系统
CN114715811A (zh) 一种四向车联合叉车货物转运平台
CN218751116U (zh) 一种可翻越障碍的电动货物运输装置
CN215206721U (zh) 一种便于智能控制的四向车铺地轨道转角调节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