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06295U - 一种用于鱼菜共生系统的蔬菜种植槽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鱼菜共生系统的蔬菜种植槽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06295U
CN216906295U CN202121374572.8U CN202121374572U CN216906295U CN 216906295 U CN216906295 U CN 216906295U CN 202121374572 U CN202121374572 U CN 202121374572U CN 216906295 U CN216906295 U CN 2169062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nting
planting groove
vegetable
groove body
fi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7457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Yugeng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Yugeng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Yugeng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Yugeng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7457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062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062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062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2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 e.g. CO2
    • Y02P60/21Dinitrogen oxide [N2O], e.g. using aquaponics, hydroponics or efficiency measures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鱼菜共生系统的蔬菜种植槽,包括种植槽体,一端设置有进水管,另一端设置有溢流管,种植槽体内壁上靠近顶部位置处设置有限位凸台;支撑框架,用于设置在种植槽体内且置于限位凸台上;驱动组件,设置在种植槽体上并与所述支撑框架连接,用于驱动支撑框架上下移动;增氧组件,设置在种植槽体内,用于向种植槽体增氧;若干种植浮板,设置在种植槽体内且位于支撑框架的上方,种植浮板用于种植农作物;其中,种植槽的底部截面成呈“V”型结构,且种植槽体底部左端高右端低,种植槽体右端设置有排污管,排污管上设置有排污阀门。本实用新型在实际的使用中能够减少出现烂根的情况,且能够实现种植槽中腐烂物质的快速清理。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鱼菜共生系统的蔬菜种植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鱼菜共生系统的蔬菜种植槽。
背景技术
鱼菜共生循环水养殖是一种新型的复合耕作养殖体系,它把循环水养殖与蔬菜无土栽培这两种原本完全不同的农耕技术,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达到科学的协同共生,从而实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的生态共生效应,属于节能零排放养殖模式。
种植槽是鱼菜共生循环水养殖中非常关键的一个设备上,其主要用于种植农作物,现有技术中的种植槽存在下述技术问题:
1.农作物在生产过程中会长出来大量的根系来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但是,根系长时间泡在水中,容易出现烂根的情况,现有技术中一般是通过增氧的方式来解决,但是其效果不佳;
2.种植槽底部容易堆积腐烂物质,主要是鱼粪的沉积物,不易清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鱼菜共生系统的蔬菜种植槽,其在实际的使用中能够减少出现烂根的情况,且能够实现种植槽中腐烂物质的快速清理。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思如下:
由于种植槽内通过增氧的方式来防止出现烂根的情况,其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在考虑到进一步减少农作物烂根的情况,在种植槽中设置一个支撑框架,然后将种植浮板放置在支撑框架的上端,支撑框架连接驱动组件上,通过驱动组件来驱动支撑框架上升或者下降,使得种植浮板离开种植槽,进而使得农作物的根系暴露在空气中,大面积的接收氧气,待根系微干的时候,种植浮板重新下降,这样,与增氧技术结合,能够有效的避免出现烂根的情况。
同时,为了清理种植槽的时候更加便捷,对种植槽的底部进行改进,使其呈V型结构,且一端高一端低,并在低处设置排污管,在种植后期或者种植时期能实现内部腐烂物质的快速清理。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鱼菜共生系统的蔬菜种植槽,包括:
种植槽体,一端设置有进水管,另一端设置有溢流管,种植槽体内壁上靠近顶部位置处设置有限位凸台;
支撑框架,用于设置在种植槽体内且置于限位凸台上;
驱动组件,设置在种植槽体上并与所述支撑框架连接,用于驱动支撑框架上下移动;
增氧组件,设置在种植槽体内,用于向种植槽体增氧;
若干种植浮板,设置在种植槽体内且位于支撑框架的上方,种植浮板用于种植农作物;
其中,种植槽的底部截面成呈“V”型结构,且种植槽体底部左端高右端低,种植槽体右端设置有排污管,排污管上设置有排污阀门。
其中,驱动组件包括驱动机构、连接架和导向组件,驱动机构设置在种植槽体上,连接架一端与支撑框架连接,一端与驱动机构连接,连接架通过所述导向组件与种植槽体连接。
进一步限定,驱动机构为液压驱动机构或者气压驱动机构。
其中,导向组件包括导杆和安装座,安装座上设置有导孔且固定设置在种植槽体上,驱动机构设置在安装座上,导杆安装在连接架上且与所述导孔相互配合。
进一步优化,导孔内设置有滑套或直线轴承,导杆通过滑套或者而直线轴承与所述导孔相互配合。
其中,增氧组件包括增氧泵、主管和若干支管,支管设置在种植槽体内,支管通过所述主管与所述增氧泵连接,支管上设置有若干出气孔。
进一步优化,种植槽内设置有水质检测装置,水质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种植槽内水体中的微量元素含量,水质检测装置连接有报警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种植槽体、支撑框架、驱动组及增氧组件组成,这样,在实际的种植过程中通过设置的增氧组件对种植槽体内进行增氧,能够避免水体发臭,同时避免出现农作物烂根;同时,通过设置的支撑框架及驱动组件能够将种植浮板进行举升,进而使得农作物的根系能够离开水体,此时,增氧组件灌入水体的空气将会吹向根系,使得农作物的根系直接暴露在空气中,能够大面积的接收氧气,使得根系能够实现风的目的,待根系微干后,驱动组件驱动种植浮板复位,这样,通过直接增氧以及根系暴露的方式,能够有效的避免根系发臭、出现烂根的情况;
同时,种植槽的底部截面成呈“V”型结构,且种植槽体底部左端高右端低,种植槽体右端设置有排污管,排污管上设置有排污阀门,这样能够使得种植槽体底部呈一端高一端低的状态,绝大数腐烂物质在重力及流动的水流作用下能够向排污管处靠近;在种植过程中,可以定期将排污阀门打开,将靠近排污管的腐烂物质排出,减少种植槽中腐烂物质的量;同时,在后期清洗种植槽体的时候也更加便捷,清洗更加方便,便于将内部的污水全部排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种植槽体,2-进水管,3-溢流管,4-限位凸台,5-支撑框架,6-驱动组件,7-增氧组件,8-种植浮板,9-农作物,10-排污管,11-排污阀门,12-驱动机构,13-连接架,14-导向组件,15-液压缸,16-导杆,17-安装座,18-导孔,19-滑套,20-增氧泵,21-主管,22-支管,23-水质检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参看图1和图2,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鱼菜共生系统的蔬菜种植槽,包括:
种植槽体1,一端设置有进水管2,另一端设置有溢流管3,种植槽体1内壁上靠近顶部位置处设置有限位凸台4;
支撑框架5,用于设置在种植槽体1内且置于限位凸台4上;
驱动组件6,设置在种植槽体1上并与所述支撑框架5连接,用于驱动支撑框架5上下移动;
增氧组件7,设置在种植槽体1内,用于向种植槽体1增氧;
若干种植浮板8,设置在种植槽体1内且位于支撑框架5的上方,种植浮板8用于种植农作物9;
其中,种植槽的底部截面成呈“V”型结构,且种植槽体底部左端高右端低,种植槽体右端设置有排污管10,排污管10上设置有排污阀门11。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种植槽体1、支撑框架5、驱动组及增氧组件7组成,这样,在实际的种植过程中通过设置的增氧组件7对种植槽体1内进行增氧,能够避免水体发臭,同时避免出现农作物9烂根;同时,通过设置的支撑框架5及驱动组件6能够将种植浮板8进行举升,进而使得农作物9的根系能够离开水体,此时,增氧组件7灌入水体的空气将会吹向根系,使得农作物9的根系直接暴露在空气中,能够大面积的接收氧气,使得根系能够实现风的目的,待根系微干后,驱动组件6驱动种植浮板复位,这样,通过直接增氧以及根系暴露的方式,能够有效的避免根系发臭、出现烂根的情况;
同时,种植槽的底部截面成呈“V”型结构,且种植槽体1底部左端高右端低,种植槽体1右端设置有排污管10,排污管10上设置有排污阀门11,这样能够使得种植槽体1底部呈一端高一端低的状态,绝大数腐烂物质在重力及流动的水流作用下能够向排污管10处靠近;在种植过程中,可以定期将排污阀门11打开,将靠近排污管10的腐烂物质排出,减少种植槽中腐烂物质的量;同时,在后期清洗种植槽体1的时候也更加便捷,清洗更加方便,便于将内部的污水全部排出。
其中,驱动组件6包括驱动机构12、连接架13和导向组件14,驱动机构12设置在种植槽体1上,连接架13一端与支撑框架5连接,一端与驱动机构12连接,连接架13通过所述导向组件14与种植槽体1连接。
使用时,通过设置的驱动机构12来驱动连接架13移动,进而使得支撑框架5带着种植浮板8移动。
其中,驱动机构12为液压驱动机构或者气压驱动机构。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12为液压驱动机构,液压驱动机构包括液压缸15和与液压缸15连接的液压泵,液压缸15设置在种植槽体1上,且其活动端与连接架13连接。
其中,导向组件14包括导杆16和安装座17,安装座17上设置有导孔18且固定设置在种植槽体1上,驱动机构12设置在安装座17上,导杆16安装在连接架13上且与所述导孔18相互配合。
这样,在实际的使用中,设置的导杆16及导孔18能够使得连接架13在上升或者下降的过程中更加稳定。
进一步优化,导孔18内设置有滑套19或直线轴承,导杆16通过滑套19或者而直线轴承与所述导孔18相互配合。
通过设置的滑套19或者直线轴承,能够使得导杆16在移动的时候摩擦力更小,移动更加顺畅。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增氧组件7包括增氧泵20、主管21和若干支管22,支管22设置在种植槽体1内,支管22通过所述主管21与所述增氧泵20连接,支管22上设置有若干出气孔。
这样,通过设置的增氧泵20将氧气鼓入种植槽体1内,对种植槽体1进行增氧操作;设置的若干支管22及出气孔,能够将空气均匀的分布在种植槽体1内,提高曝气面积。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在本实施例中,种植槽内设置有水质检测装置23,水质检测装置23用于检测种植槽内水体中的微量元素含量,水质检测装置23连接有报警装置。
通过设置的水质检测装置23对种植槽中水体微量元素进行检测,若微量元素低于预设值时,报警装置将发生警报,提供工作人员采取相应措施,以保证农作物9的正常生长。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用于鱼菜共生系统的蔬菜种植槽,其特征在于,包括:
种植槽体,一端设置有进水管,另一端设置有溢流管,种植槽体内壁上靠近顶部位置处设置有限位凸台;
支撑框架,用于设置在种植槽体内且置于限位凸台上;
驱动组件,设置在种植槽体上并与所述支撑框架连接,用于驱动支撑框架上下移动;
增氧组件,设置在种植槽体内,用于向种植槽体增氧;
若干种植浮板,设置在种植槽体内且位于支撑框架的上方,种植浮板用于种植农作物;
其中,种植槽的底部截面成呈“V”型结构,且种植槽体底部左端高右端低,种植槽体右端设置有排污管,排污管上设置有排污阀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鱼菜共生系统的蔬菜种植槽,其特征在于:驱动组件包括驱动机构、连接架和导向组件,驱动机构设置在种植槽体上,连接架一端与支撑框架连接,一端与驱动机构连接,连接架通过所述导向组件与种植槽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鱼菜共生系统的蔬菜种植槽,其特征在于:驱动机构为液压驱动机构或者气压驱动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鱼菜共生系统的蔬菜种植槽,其特征在于:导向组件包括导杆和安装座,安装座上设置有导孔且固定设置在种植槽体上,驱动机构设置在安装座上,导杆安装在连接架上且与所述导孔相互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鱼菜共生系统的蔬菜种植槽,其特征在于:导孔内设置有滑套或直线轴承,导杆通过滑套或者而直线轴承与所述导孔相互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鱼菜共生系统的蔬菜种植槽,其特征在于:增氧组件包括增氧泵、主管和若干支管,支管设置在种植槽体内,支管通过所述主管与所述增氧泵连接,支管上设置有若干出气孔。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鱼菜共生系统的蔬菜种植槽,其特征在于:种植槽内设置有水质检测装置,水质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种植槽内水体中的微量元素含量,水质检测装置连接有报警装置。
CN202121374572.8U 2021-06-21 2021-06-21 一种用于鱼菜共生系统的蔬菜种植槽 Active CN2169062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74572.8U CN216906295U (zh) 2021-06-21 2021-06-21 一种用于鱼菜共生系统的蔬菜种植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74572.8U CN216906295U (zh) 2021-06-21 2021-06-21 一种用于鱼菜共生系统的蔬菜种植槽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06295U true CN216906295U (zh) 2022-07-08

Family

ID=822238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74572.8U Active CN216906295U (zh) 2021-06-21 2021-06-21 一种用于鱼菜共生系统的蔬菜种植槽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062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73020B (zh) 一种浮动水培种植箱
US20130023043A1 (en) Gravity flow tubular photobioreactor and photobioreactor farm
CN101891304A (zh) 强复氧潮汐流人工湿地
CN216906295U (zh) 一种用于鱼菜共生系统的蔬菜种植槽
CN103262823A (zh) 工业化分层取水清水循环的养殖系统和方法
CN211932067U (zh) 一种沉性鱼卵孵化装置
CN209861888U (zh) 一种新型的玉米苗培养装置
CN209234570U (zh) 一种无土栽培花卉装置
CN211322440U (zh) 一种白及无土种植架
CN115771949A (zh) 一种碳减排的河道湖泊净水系统
CN209872440U (zh) 一种太阳能水体净化装置
CN209861987U (zh) 一种循环水养殖容器及养殖系统
CN108496874B (zh) 一种鱼菜共生系统
CN2333179Y (zh) 养殖池排水装置
CN209120896U (zh) 无土栽培用培养箱
CN218371774U (zh) 一种应用于环境治理的污水回收利用装置
CN112586224A (zh) 一种节能环保的植物培育装置
CN206744144U (zh) 智能蔬菜种植机
CN2269717Y (zh) 多功能高氧水鱼苗孵化和育苗设备
CN110881338A (zh) 一种农业种植水循环利用装置
CN212013958U (zh) 一种无土栽培装置
CN209039160U (zh)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CN209923133U (zh) 一种一体化污水生化处理装置
CN211580661U (zh) 一种水利驱动施肥器
CN219914816U (zh) 一种模拟城市河湖水体流动的试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