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04456U - 一种马达 - Google Patents

一种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04456U
CN216904456U CN202123326210.4U CN202123326210U CN216904456U CN 216904456 U CN216904456 U CN 216904456U CN 202123326210 U CN202123326210 U CN 202123326210U CN 216904456 U CN216904456 U CN 2169044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e
rotor
output shaft
iron core
wi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32621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朝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nzhou Fulte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nzhou Fulte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nzhou Fulte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nzhou Fulte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32621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044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044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044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ermanent Magnet Type Synchronous Machine (AREA)
  •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马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马达。所述马达包括:输出轴;转子构件,与所述输出轴固定连接,适于带动所述输出轴转动;所述转子构件所在平面与所述输出轴的轴线相垂直,所述转子构件沿其长度方向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磁极组件,第二端设置有第二磁极组件;定子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磁极组件对应设置的第一铁芯,以及与所述第二磁极组件对应设置的第二铁芯;所述第一铁芯外侧缠绕有第一线圈,所述第二铁芯外侧缠绕有第二线圈,所述第一线圈与所述第二线圈串联连接,并适于与外部电源电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马达,通过磁极组件驱动,增大了输出轴的输出扭矩;减少了输出轴摆动过程中的扭矩消耗,从而提供一种大扭矩的马达。

Description

一种马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马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马达。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升级,电动牙刷、按摩仪、洗脸仪等个人护理类产品需求越来越高,同时,人们对此类产品的用户体验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对此类产品的马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有马达主要由马达外壳、输出轴、线圈、转子组件、定子组件、永磁体、马达盖以及复位簧组成。马达在工作过程中,电磁场只是利用到S 极或N极单一磁极驱动输出轴;马达通过复位簧进行复位。
利用单边磁极驱动,输出轴扭矩较小,输出功率难以满足产品工作需求;利用复位簧的弹性回复力复位,输出轴工作过程中的大部分扭矩被复位簧吸收,使输出轴的输出功率减弱。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马达扭矩不足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大扭矩的马达。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马达,包括:
输出轴;
转子构件,与所述输出轴固定连接,适于带动所述输出轴转动;所述转子构件所在平面与所述输出轴的轴线相垂直,所述转子构件沿其长度方向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磁极组件,第二端设置有第二磁极组件;
定子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磁极组件对应设置的第一铁芯,以及与所述第二磁极组件对应设置的第二铁芯;所述第一铁芯外侧缠绕有第一绕组,所述第二铁芯外侧缠绕有第二绕组,所述第一绕组与所述第二绕组串联连接,并适于与外部电源电连接;
所述第一磁极组件包括极性相反的第一磁体与第二磁体,所述第二磁极组件包括极性相反的第三磁体与第四磁体。
可选的,所述定子构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磁极组件对应设置的第三铁芯,以及与所述第二磁极组件对应设置的第四铁芯;所述第三铁芯外侧缠绕有第三绕组,所述第四铁芯外侧缠绕有第四绕组,所述第三绕组与所述第四绕组串联连接;
所述第一铁芯与所述第二铁芯设置于所述转子构件沿所述输出轴的轴线方向的第一侧;所述第三铁芯与所述第四铁芯设置于所述转子构件沿所述输出轴的轴线方向的第二侧。
可选的,所述第一绕组、所述第二绕组、所述第三绕组与所述第四绕组串联连接;在线圈通电状态下,所述第一铁芯与所述第三铁芯的磁场方向相同,所述第二铁芯与所述第四铁芯的磁场方向相同。
可选的,所述第一铁芯、第二铁芯、第三铁芯与所述第四铁芯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铁芯凹槽,所述铁芯凹槽设置于铁芯靠近磁极组件的一端,且所述铁芯凹槽将所述铁芯分隔为第一磁吸端和第二磁吸端;
在线圈未通电状态下,所述第一磁吸端和所述第二磁吸端适于分别与极性相反的两个磁体对应吸合连接。
可选的,所述铁芯凹槽以轴线L3为对称轴对称分布。
可选的,所述转子构件包括转子架,所述转子架沿长度方向以对称轴 L1为分界线,所述第一磁极组件与所述第二磁极组件对称设置于对称轴L1 的两端;
所述转子架沿宽度方向以对称轴L2为分界线,所述第一磁体与所述第二磁体对称设置于对称轴L2的两端,同时,所述第三磁体与所述第四磁体对称设置于对称轴L2的两端;
所述对称轴L1与所述对称轴L2均平行于所述转子构件所在平面设置且相互垂直,所述输出轴的轴线穿过所述对称轴L1与所述对称轴L2的交点。
可选的,所述铁芯与第一磁极组件或所述第二磁极组件间隔设置。
可选的,所述输出轴输出端连接于受其驱动的部件,所述输出轴的另一端固定在转子架的轴孔内。
可选的,所述定子构件外围设置有支柱,支柱上具有限位槽,转子架两侧具有与限位槽对应的一定高度的凸台,适于限制转子架的摆动行程。
可选的,所述转子架的安装槽内壁设置有凸起,适于卡抱磁体。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所述定子构件上半部分的线圈通电时产生磁场,磁力线集中于铁芯并从铁芯流通,所述第一铁芯与第一磁极组件的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的磁场相互作用,由于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的极性相反,根据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第一铁芯对转子构件的第一磁极组件同时产生排斥力和吸引力,产生的排斥力和吸引力在转子构件上的扭矩方向相同(即同为顺时针或逆时针),从而增大输出轴的扭矩;
所述第二铁芯与第二磁极组件的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的磁场相互作用,由于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的极性相反,根据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第二铁芯对转子上的第二磁极组件同时产生排斥力和吸引力,产生的排斥力和吸引力在转子上的扭矩方向相同(即同为顺时针或逆时针),从而增大输出轴的扭矩;
所述定子构件下半部分的线圈通电时产生磁场,磁力线集中于铁芯并从铁芯流通,第三铁芯与第一磁极组件的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的磁场相互作用,由于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的极性相反,根据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第三铁芯对转子上的第一磁极组件同时产生排斥力和吸引力,产生的排斥力和吸引力在转子上的扭矩方向相同(即同为顺时针或逆时针),从而增大输出轴的扭矩;
同理,所述第四铁芯与第二磁极组件的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的磁场相互作用,由于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的极性相反,根据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第四铁芯对转子上的第二磁极组件同时产生排斥力和吸引力,产生的排斥力和吸引力在转子上的扭矩方向相同(即同为顺时针或逆时针),从而增大输出轴的扭矩;
综上所述,所述四组铁芯及绕组对转子上的磁极组件通过磁场作用产生的扭矩方向一致,从而进一步增大输出轴的扭矩。
2.所述第一铁芯、第二铁芯、第三铁芯与所述第四铁芯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铁芯凹槽,所述铁芯凹槽设置于铁芯靠近磁极组件的一端,且所述铁芯凹槽将所述铁芯分隔为第一磁吸端和第二磁吸端;
在线圈未通电状态下,所述第一磁吸端和所述第二磁吸端适于分别与极性相反的两个磁体对应吸合连接。
在线圈断电后,磁极组件对铁芯上的两磁吸端通过磁场作用,磁极组件的两磁体对铁芯的两磁吸端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可使得转子带动摆动轴回复到初始平衡位置,无需再利用复位簧复位,在增大摆动轴扭矩的同时,减少了摆动轴摆动过程中的扭矩消耗。
3.所述转子架沿长度方向以对称轴L1为分界线,所述第一磁极组件与所述第二磁极组件对称设置于对称轴L1的两端,可使得转子架带动输出轴回转时处于动平衡状态;
所述对称轴L1与所述对称轴L2均平行于所述转子构件所在平面设置且相互垂直,所述输出轴的轴线穿过所述对称轴L1与所述对称轴L2的交点,以减少离心惯性力引起振动,降低噪音,减缓轴承磨损,延长马达使用寿命。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马达,所述定子构件的支柱上设置有限位槽,转子架两侧设置与限位槽对应的一定高度的凸台,来限制转子的摆角范围,从而将转子的磁体组件摆动行程限定在定子磁场的作用范围内,进而确保输出扭矩大小满足工作需求以及转子和输出轴在断电情况下保持在初始平衡位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马达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所提供的马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外壳和底座已隐藏以显示其内部结构;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马达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磁体和铁芯未通电条件下处于平衡状态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转子构件、磁体和铁芯在未通电条件下处于平衡状态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转子构件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马达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马达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基板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铁芯对转子构件的作用力生成的扭矩方向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定子构件、转子构件在线圈的供电电压为 3.7V、0V以及-3.7V时的磁场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外壳;
2、底座;
3、输出轴;
4、定子构件;411、第一基板;4111、基板卡槽;4112、基板轴孔; 4113、基板槽口;412、第二基板;421、第一线圈架;422、第二线圈架;423、第三线圈架;424、第四线圈架;431、第一铁芯;4311、铁芯凸台; 4312、铁芯凹槽;4313、第一磁吸端;4314、第二磁吸端;432、第二铁芯; 433、第三铁芯;434、第四铁芯;44、支柱;441、第一支柱;442、第二支柱;443、第三支柱;444、第四支柱;4441、限位槽;451、第一绕组; 452、第二绕组;453、第三绕组;454、第四绕组;
5、转子构件;51、转子架;511、转子凸台;512、安装槽;5121、凸起;521、第一磁体;522、第二磁体;523、第三磁体;524、第四磁体; 531、第一磁极组件;532、第二磁极组件;
61、前轴承套;62、后轴承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垂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结合图1-图1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马达,包括:
输出轴3;
转子构件5,与所述输出轴3固定连接,适于带动所述输出轴3转动;
所述转子构件5所在平面与所述输出轴3的轴线相垂直,所述转子构件5沿其长度方向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磁极组件531,第二端设置有第二磁极组件532;
定子构件4,包括与所述第一磁极组件531对应设置的第一铁芯431,以及与所述第二磁极组件532对应设置的第二铁芯432;所述第一铁芯431 外侧缠绕有第一绕组451,所述第二铁芯432外侧缠绕有第二绕组452,所述第一绕组451与所述第二绕组452串联连接,并适于与外部电源电连接;
所述第一磁极组件531包括极性相反的第一磁体521与第二磁体522,所述第二磁极组件532包括极性相反的第三磁体523与第四磁体524。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2、图8所示,所述输出轴3的轴线与转子架 51的轴孔的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输出轴3的一端穿过转子架51的轴孔,并且输出轴3与转子架51的轴孔固定连接,从而实现转子架51带动输出轴3转动。
优选的,所述转子构件5所在平面与所述输出轴3的轴线相垂直,结合图5所示,所述转子构件5沿其长度方向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磁极组件531,第二端设置有第二磁极组件532,第一磁极组件531和第二磁极组件 532与转子架5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磁极组件531和第二磁极组件532在磁场作用下带动转子架51转动,进而带动输出轴3转动。
优选的,所述第一磁极组件531包括极性相反的第一磁体521与第二磁体522,所述第二磁极组件532包括极性相反的第三磁体523与第四磁体 524。所述磁极组件中的磁体的结构、大小、材料及磁场强度完全相同。
具体地,所述定子构件4还包括:
与所述第一磁极组件531对应设置的第三铁芯433,以及与所述第二磁极组件532对应设置的第四铁芯434;所述第三铁芯433外侧缠绕有第三绕组453,所述第四铁芯434外侧缠绕有第四绕组454,所述第三绕组453与所述第四绕组454串联连接;
所述第一铁芯431与所述第二铁芯432设置于所述转子构件5沿所述输出轴3的轴线方向的第一侧;所述第三铁芯433与所述第四铁芯434设置于所述转子构件5沿所述输出轴3的轴线方向的第二侧。
优选的,结合图2、图3和图8所示,所述第一铁芯431和第二铁芯432侧面分别穿过并固结于第一线圈架421和第二线圈架422的内壁,并且第一铁芯431的铁芯凸台4311、第二铁芯432的铁芯凸台4311穿过并固结于第一基板411上的两个基板槽口4113内,构成整个定子构件4的上半部分;
结合图5和图11所示,所述定子构件4上半部分的线圈通电时产生磁场,磁力线集中于铁芯并从铁芯流通,所述第一铁芯431与第一磁极组件 531的第一磁体521和第二磁体522的磁场相互作用,由于第一磁体521和第二磁体522的极性相反,根据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第一铁芯431 对转子构件5的第一磁极组件531同时产生排斥力和吸引力,产生的排斥力和吸引力在转子构件5上的扭矩方向相同(即同为顺时针或逆时针);
同理,所述第二铁芯432与第二磁极组件532的第一磁体521和第二磁体522的磁场相互作用,由于第一磁体521和第二磁体522的极性相反,根据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第二铁芯432对转子上的第二磁极组件 532同时产生排斥力和吸引力,产生的排斥力和吸引力在转子上的扭矩方向相同(即同为顺时针或逆时针),从而增大输出轴的扭矩;
优选的,结合图2、图3和图8所示,所述第三铁芯433和第四铁芯 434侧面分别穿过并固结于第三线圈架423和第四线圈架424的内壁,并且第三铁芯433和第四铁芯434的凸台部分穿过并固结于第二基板412上的两个基板槽口4113内,构成整个定子构件4的下半部分;
优选的,所述定子构件4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呈对称分布;
结合图5和图11所示,所述定子构件4下半部分的线圈通电时产生磁场,磁力线集中于铁芯并从铁芯流通,第三铁芯433与第一磁极组件531 的第一磁体521和第二磁体522的磁场相互作用,由于第一磁体521和第二磁体522的极性相反,根据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第三铁芯433 对转子上的第一磁极组件531同时产生排斥力和吸引力,产生的排斥力和吸引力在转子上的扭矩方向相同(即同为顺时针或逆时针);
同理,所述第四铁芯434与第二磁极组件532的第一磁体521和第二磁体522的磁场相互作用,由于第一磁体521和第二磁体522的极性相反,根据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第四铁芯434对转子上的第二磁极组件 532同时产生排斥力和吸引力,产生的排斥力和吸引力在转子上的扭矩方向相同(即同为顺时针或逆时针),从而增大输出轴3的扭矩;
综上所述,所述四组铁芯及绕组对转子上的磁极组件通过磁场作用产生的扭矩方向一致,从而进一步增大输出轴的扭矩。
可选的,所述铁芯包括第一铁芯431、第二铁芯432、第三铁芯433与第四铁芯434中的至少其中一个。
可选的,所述绕组包括第一绕组451、第二绕组452、第三绕组453与第四绕组454中的至少其中一个。
具体地,所述第一绕组451、所述第二绕组452、所述第三绕组453与所述第四绕组454串联连接;在线圈通电状态下,所述第一铁芯431与所述第三铁芯433的磁场方向相同,所述第二铁芯432与所述第四铁芯434 的磁场方向相同。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4和图10所示,所述第一铁芯431与第一磁极组件531的第一磁体521和第二磁体522的磁场相互作用,由于第一磁体521 和第二磁体522的极性相反,根据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第一铁芯431对转子上的第一磁极组件531同时产生排斥力和吸引力,产生的排斥力和吸引力在转子上的扭矩方向相同,从而合成第一扭矩L1;
所述第三铁芯433与第一磁极组件531的第一磁体521和第二磁体522 的磁场相互作用,由于第一磁体521和第二磁体522的极性相反,根据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第三铁芯433对转子上的第一磁极组件531同时产生排斥力和吸引力,产生的排斥力和吸引力在转子上的扭矩方向相同,从而合成第三扭矩L3;
结合图10所示,在线圈通电状态下,由于所述第一铁芯431与所述第三铁芯433的磁场方向相同,所述第一磁体521和第二磁体522的极性相反,从而使得合成的第一扭矩L1和第三扭矩L3的方向一致;
同理,在线圈通电状态下,由于所述第二铁芯432与所述第四铁芯434 的磁场方向相同,所述第三磁体523和第四磁体524的极性相反,从而使得合成的第二扭矩L2和第四扭矩L4的方向一致;
且第一扭矩L1和第三扭矩L3的方向与第二扭矩L2和第四扭矩L4的方向一致,从而合成转子扭矩L,进而增大输出轴的输出扭矩。
具体地,所述第一铁芯431、第二铁芯432、第三铁芯433与所述第四铁芯434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铁芯凹槽4312,所述铁芯凹槽4312设置于铁芯靠近磁极组件的一端,且所述铁芯凹槽4312将所述铁芯分隔为第一磁吸端4313和第二磁吸端4314;
在线圈未通电状态下,所述第一磁吸端4313和所述第二磁吸端4314 适于分别与极性相反的两个磁体对应吸合连接。
具体地,所述铁芯凹槽4312以轴线L3为对称轴对称分布。
优选的,所述定子构件4通过在铁芯一端中间以轴线L3为对称轴设置凹槽,将这一端均分为两个磁吸端,在线圈断电后,磁极组件对铁芯上的两磁吸端通过磁场作用,磁极组件的两磁体对铁芯的两磁吸端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可使得转子带动摆动轴回复到初始平衡位置,无需再利用复位簧复位,在增大摆动轴扭矩的同时,减少了摆动轴摆动过程中的扭矩消耗。
具体地,所述转子构件5包括转子架51,所述转子架51沿长度方向以对称轴L1为分界线,所述第一磁极组件531与所述第二磁极组件532对称设置于对称轴L1的两端;
所述转子架51沿宽度方向以对称轴L2为分界线,所述第一磁体521 与所述第二磁体522对称设置于对称轴L2的两端,同时,所述第三磁体523 与所述第四磁体524对称设置于对称轴L2的两端;
所述对称轴L1与所述对称轴L2均平行于所述转子构件5所在平面设置且相互垂直,所述输出轴3的轴线穿过所述对称轴L1与所述对称轴L2 的交点。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5所示,所述转子架51沿长度方向以对称轴L1 为分界线,所述第一磁极组件531与所述第二磁极组件532对称设置于对称轴L1的两端,可使得转子架51带动输出轴3回转时处于动平衡状态;
所述对称轴L1与所述对称轴L2均平行于所述转子构件5所在平面设置且相互垂直,所述输出轴3的轴线穿过所述对称轴L1与所述对称轴L2 的交点,以减少离心惯性力引起振动,降低噪音,减缓轴承磨损,延长马达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所述定子构件4和所述转子构件5在马达内部空间具有极高的对称性,从而使得产生的机械振动幅度在正常工作允许的范围内。
作为变形,在输出轴3的轴线上增设至少一组转子构件5,从而在输出轴3的轴线上形成至少两组转子构件5,再配置对应的至少6个铁芯及对应的绕组,至少两组转子构件在磁场的作用下带动输出轴3摆动,进而增大输出轴的扭矩。
具体地,所述铁芯与第一磁极组件531或所述第二磁极组件532间隔设置。
优选的,所述铁芯与第一磁极组件531或所述第二磁极组件532间隔设置,在线圈断电后,铁芯上的两磁吸端和磁极组件之间的磁场作用为非接触式的,铁芯的两磁吸端对磁极组件的两磁体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可使得转子带动摆动轴回复到初始平衡位置,减少了部件间的磨损,延长了马达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所述输出轴3的输出端连接于受其驱动的部件,所述输出轴3 的另一端固定在转子架51的轴孔内。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3、图8所示,沿所述输出轴3的轴线上,所述输出轴3与转子架51固定连接,且所述输出轴3穿过并固结于转子架51的轴孔内,所述转子架51的轴孔的外径大于所述输出轴3的轴径,形成定位轴肩;所述输出轴3的输出端依次穿过前轴承套61,第一基板411的基板轴孔4112和外壳1的通孔;所述前轴承套61与所述输出轴3通过定位轴肩轴向定位,所述第一基板411一侧和外壳1设置有通孔一侧的内壁贴合;
沿所述输出轴3的轴线上,所述输出轴3的另一端依次设置有后轴承套62,第二基板412和底座2;所述输出轴3的另一端从所述转子架51的轴孔伸出,所述输出轴3与后轴承套62通过通过定位轴肩轴向定位;所述第二基板412一侧和底座2内侧贴合;所述外壳1与底座2固定连接。
具体地,所述定子构件4外围设置有支柱44,所述支柱44上具有限位槽4441,转子架51的两侧具有与限位槽4441对应的转子凸台511,适于限制转子架51的摆动行程。
优选的,通过在所述定子构件4的支柱44上设置限位槽,转子架51 两侧设置与限位槽对应的凸台,来限制转子架51的摆角范围,从而将转子的磁体组件摆动行程限定在定子磁场的作用范围内,进而确保输出扭矩大小满足工作需求以及转子和输出轴在断电情况下保持在初始平衡位置。
可选的,所述定子构件4的支柱44包括第一支柱441、第二支柱442、第三支柱443和第四支柱444中的至少其中一个。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柱441和第二支柱442固结于第一基板411的基板卡槽4111;所述第三支柱443和第四支柱444固结于第二基板412的基板卡槽4111。
具体地,所述转子架51的安装槽512内壁设置有凸起5121,适于卡抱磁体。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子的安装槽512内壁设置有凸起5121,且安装槽512内壁与所述磁体之间以胶接的形式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马达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线圈通电情况下,所述第一铁芯431与第一磁极组件531的第一磁体521和第二磁体522的磁场相互作用,由于第一磁体521和第二磁体522 的极性相反,根据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第一铁芯431对转子上的第一磁极组件531同时产生排斥力和吸引力,产生的排斥力和吸引力在转子上的扭矩方向相同,从而合成第一扭矩L1;
所述第二铁芯432与第二磁极组件532的第一磁体521和第二磁体522 的磁场相互作用,由于第一磁体521和第二磁体522的极性相反,根据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第二铁芯432对转子上的第二磁极组件532同时产生排斥力和吸引力,产生的排斥力和吸引力在转子上的扭矩方向相同,从而合成第二扭矩L2;
第一扭矩L1和第二扭矩L2同向叠加,从而增大输出轴3的扭矩;
所述第三铁芯433与第一磁极组件531的第一磁体521和第二磁体522 的磁场相互作用,由于第一磁体521和第二磁体522的极性相反,根据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第三铁芯433对转子上的第一磁极组件531同时产生排斥力和吸引力,产生的排斥力和吸引力在转子上的扭矩方向相同,从而合成第三扭矩L3;
所述第四铁芯434与第二磁极组件532的第一磁体521和第二磁体522 的磁场相互作用,由于第一磁体521和第二磁体522的极性相反,根据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第四铁芯434对转子上的第二磁极组件532同时产生排斥力和吸引力,产生的排斥力和吸引力在转子上的扭矩方向相同,从而合成第三扭矩L4;
第三扭矩L3和第四扭矩L4同向叠加,从而增大输出轴3的扭矩;
第一扭矩L1、第二扭矩L2、第三扭矩L3和第四扭矩L4同向叠加,从而进一步增大输出轴3的扭矩。
所述第一铁芯431、第二铁芯432、第三铁芯433与所述第四铁芯434 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铁芯凹槽4312,所述铁芯凹槽4312设置于铁芯靠近磁极组件的一端,且所述铁芯凹槽4312将所述铁芯分隔为第一磁吸端4313 和第二磁吸端4314,在线圈断电后,磁极组件的两磁体对铁芯的两磁吸端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可使得转子带动摆动轴回复到初始平衡位置。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出轴(3);
转子构件(5),与所述输出轴(3)固定连接,适于带动所述输出轴(3)转动;所述转子构件(5)所在平面与所述输出轴(3)的轴线相垂直,所述转子构件(5)沿其长度方向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磁极组件(531),第二端设置有第二磁极组件(532);
定子构件(4),包括与所述第一磁极组件(531)对应设置的第一铁芯(431),以及与所述第二磁极组件(532)对应设置的第二铁芯(432);所述第一铁芯(431)外侧缠绕有第一绕组(451),所述第二铁芯(432)外侧缠绕有第二绕组(452),所述第一绕组(451)与所述第二绕组(452)串联连接,并适于与外部电源电连接;
所述第一磁极组件(531)包括极性相反的第一磁体(521)与第二磁体(522),所述第二磁极组件(532)包括极性相反的第三磁体(523)与第四磁体(5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构件(4)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磁极组件(531)对应设置的第三铁芯(433),以及与所述第二磁极组件对应设置的第四铁芯(434);所述第三铁芯(433)外侧缠绕有第三绕组(453),所述第四铁芯(434)外侧缠绕有第四绕组(454),所述第三绕组(453)与所述第四绕组(454)串联连接;
所述第一铁芯(431)与所述第二铁芯(432)设置于所述转子构件(5)沿所述输出轴(3)的轴线方向的第一侧;所述第三铁芯(433)与所述第四铁芯(434)设置于所述转子构件(5)沿所述输出轴(3)的轴线方向的第二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绕组(451)、所述第二绕组(452)、所述第三绕组(453)与所述第四绕组(454)串联连接;在线圈通电状态下,所述第一铁芯(431)与所述第三铁芯(433)的磁场方向相同,所述第二铁芯(432)与所述第四铁芯(434)的磁场方向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铁芯(431)、第二铁芯(432)、第三铁芯(433)与所述第四铁芯(434)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铁芯凹槽(4312),所述铁芯凹槽(4312)设置于铁芯靠近磁极组件的一端,且所述铁芯凹槽(4312)将所述铁芯分隔为第一磁吸端(4313)和第二磁吸端(4314);
在线圈未通电状态下,所述第一磁吸端(4313)和所述第二磁吸端(4314)适于分别与极性相反的两个磁体对应吸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铁芯凹槽(4312)以轴线L3为对称轴对称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构件(5)包括转子架(51),所述转子架(51)沿长度方向以对称轴L1为分界线,所述第一磁极组件(531)与所述第二磁极组件(532)对称设置于对称轴L1的两端;
所述转子架(51)沿宽度方向以对称轴L2为分界线,所述第一磁体(521)与所述第二磁体(522)对称设置于对称轴L2的两端,同时,所述第三磁体(523)与所述第四磁体(524)对称设置于对称轴L2的两端;
所述对称轴L1与所述对称轴L2均平行于所述转子构件(5)所在平面设置且相互垂直,所述输出轴(3)的轴线穿过所述对称轴L1与所述对称轴L2的交点。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铁芯与第一磁极组件(531)或所述第二磁极组件(532)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3)输出端连接于受其驱动的部件,所述输出轴(3)的另一端固定在转子架(51)的轴孔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构件(4)外围设置有支柱(44),支柱(44)上具有限位槽(4441),转子架(51)两侧具有与限位槽(4441)对应的一定高度的转子凸台(511),适于限制转子架(51)的摆动行程。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转子架(51)的安装槽(512)内壁设置有凸起(5121),适于卡抱磁体。
CN202123326210.4U 2021-12-27 2021-12-27 一种马达 Active CN2169044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26210.4U CN216904456U (zh) 2021-12-27 2021-12-27 一种马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26210.4U CN216904456U (zh) 2021-12-27 2021-12-27 一种马达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04456U true CN216904456U (zh) 2022-07-05

Family

ID=822093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326210.4U Active CN216904456U (zh) 2021-12-27 2021-12-27 一种马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044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45814B2 (ja) リニアアクチュエータ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口腔衛生装置
US11646650B2 (en) Swing motor with two movable members having elastic support members and torsion elastic members
CN107070308B (zh) 一种磁悬浮振动电机
CN102545526B (zh) 致动器
CN216904456U (zh) 一种马达
JP4679902B2 (ja) 振動運動を生成するための駆動機構を備えた小型電気器具
CN114123570A (zh) 一种马达
CN108173404B (zh) 超声振动电机
CN209170063U (zh) 小型高频振动装置
CN108039782B (zh) 磁悬浮电机
US8018116B2 (en) Electric motor of parallel cycles
CN204349756U (zh) 小型高频振动装置
CN107852078A (zh) 致动器及电动理美容器具
CN214959229U (zh) 外转子电机
CN206564530U (zh) 一种横向磁通直线振荡的电机结构
CN212518678U (zh) 分体式磁悬浮马达和电动牙刷
CN211296523U (zh) 一种永磁式摆动电机
CN108524041B (zh) 一种往复旋转机构及采用该种机构的电动牙用护理器具
CN108306552B (zh) 一种磁悬浮电机
CN107070074B (zh) 直流振动电机
CN215420041U (zh) 一种三极交流振动微电机
CN212012276U (zh) 定子铁芯及其电机
CN218514265U (zh) 一种动磁式小角度往复转动马达
CN219960373U (zh) 直线电机装置
CN221283017U (zh) 电机及电动牙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