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03314U - 天线抱杆 - Google Patents

天线抱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03314U
CN216903314U CN202220658676.XU CN202220658676U CN216903314U CN 216903314 U CN216903314 U CN 216903314U CN 202220658676 U CN202220658676 U CN 202220658676U CN 216903314 U CN216903314 U CN 2169033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e body
clamping plate
mounting hole
clamp
holding p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5867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世辉
陈劭
连楚植
莫琪健
陈文娟
张雄斌
饶蔚
冯子煦
梁雅岑
张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65867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033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033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033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属于天线抱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天线抱杆。本申请实施例旨在解决相关技术中爬钉限制通信天线的位置,导致通信天线的方向角调节较为困难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抱杆包括抱杆本体,以及设置于抱杆本体外周的夹具,夹具背离抱杆本体的壁面上设置有垂直于抱杆本体的爬钉;夹具包括夹持部和调节件,调节件用于使夹持部夹持或释放抱杆本体。夹具释放抱杆本体时通过旋转夹具以更改爬钉的安装位置和安装方向,避免爬钉限制通信天线的位置,实现通信天线方向角的灵活调节。

Description

天线抱杆
技术领域
本申请的实施例涉及天线抱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天线抱杆。
背景技术
通信塔是从高耸钢结构、电力铁塔延伸出来的满足无线通信天馈系统安装的一种特殊钢结构建筑物,用于架设通信天线和安装通信设备,通信塔分为以下三种类型:自立塔、三角升高架、以及抱杆。抱杆由杆身和多个爬钉组成,多个爬钉间隔设置且垂直焊接在杆身上,爬钉作为攀爬部件供施工人员攀爬时使用,为施工人员提供良好的支撑;通信天线设置在杆身上,以接收和发送通信信号。
然而,爬钉焊接在杆身上,从而限制了通信天线的位置,导致通信天线的方向角调节较为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抱杆,用以解决爬钉限制通信天线的位置,导致通信天线的方向角调节较为困难的问题。
一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抱杆,包括:抱杆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抱杆本体外周的夹具,所述夹具背离所述抱杆本体的壁面上设置有垂直于所述抱杆本体的爬钉;所述夹具包括夹持部和调节件,所述调节件用于使所述夹具夹持或释放所述抱杆本体。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持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所述第一夹持板和所述第二夹持板夹持在所述抱杆本体上;所述调节件包括第一调节螺栓,所述第一夹持板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夹持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正对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调节螺栓穿设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内。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节件还包括第二调节螺栓,所述第一夹持板上设置有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二夹持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安装孔正对的第四安装孔,所述第二调节螺栓穿设在所述第三安装孔和所述第四安装孔内;且所述抱杆本体位于所述第一调节螺栓和所述第二调节螺栓之间。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装孔和所述第四安装孔均为螺纹孔。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板朝向所述第二夹持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配合槽,部分所述抱杆本体容置在所述第一配合槽内;所述第二夹持板朝向所述第一夹持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配合槽,部分所述抱杆本体容置在所述第二配合槽内。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抱杆本体呈圆柱状,在垂直于所述抱杆本体的截面中,所述第一配合槽的槽壁和所述第二配合槽的槽壁均呈弧形,且所述第一配合槽的槽壁和所述第二配合槽的槽壁与所述抱杆本体完全贴合。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爬钉与所述第一夹持板连接,所述爬钉靠近所述第一夹持板的一端,且位于所述爬钉的下部设置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与所述爬钉和所述第一夹持板均焊接。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爬钉远离所述第一夹持板的一端具有向上弯曲的弯折部。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抱杆本体的外壁上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抵顶在所述夹具的底端。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凸起包括套设在所述抱杆本体上的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与所述抱杆本体焊接。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天线抱杆,包括抱杆本体,抱杆本体的外周设置有夹具,夹具背离抱杆本体的壁面上设置有垂直于抱杆本体的爬钉,用于支撑技术人员向上攀爬;夹具的夹持部夹持在抱杆本体的外周,夹具的调节件用于使夹具夹持或释放抱杆本体,夹具释放抱杆本体时通过旋转夹具以更改爬钉的安装位置和安装方向,避免爬钉限制通信天线的位置,实现通信天线方向角的灵活调节。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抱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抱杆的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抱杆的定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抱杆本体;
20:夹具;
30:爬钉;
40:限位凸起;
201:夹持部;
202:调节件;
301:支撑件;
302:弯折部;
2011:第一夹持板;
2012:第二夹持板;
2013:第二安装孔;
2014:第四安装孔;
2015:第一配合槽;
2016:第二配合槽;
2021:第一调节螺栓;
2022:第二调节螺栓。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申请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申请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相关技术中,天线抱杆竖直设置,天线抱杆的抱杆本体外周焊接有多个与抱杆本体垂直的爬钉,爬钉的直径为2-3厘米,多个爬钉自上而下间隔设置,且对应分布在抱杆本体的两侧,技术人员以爬钉作为脚踏支撑件向上攀爬,完成通信天线的架设作业。
当预设区域的信号覆盖不理想时,需要对通信天线的方向角进行调节,然而,爬钉的位置和方向一旦安装完成则无法更改,在调节通信天线的方向角时爬钉将限制通信天线的调节,很可能需要将爬钉截掉部分爬钉,使得通信天线的调节难度增大,甚至难以调节至合理的方向位置,影响预设区域的信号覆盖。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线抱杆,天线抱杆的抱杆本体外周设置有能够环绕抱杆本体旋转的夹具,夹具上设置有垂直于抱杆本体的爬钉;夹具能够夹持抱杆本体或释放抱杆本体,当夹具夹持抱杆本体时,夹具和爬钉均固定不动,技术人员借助爬钉向上攀爬;当夹具释放抱杆本体时,夹具能够环绕抱杆本体旋转,此时爬钉将跟随夹具的旋转而改变安装方向和安装位置,从而解决爬钉限制通信天线的位置,导致通信天线的方向角调节较为困难的问题。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照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抱杆包括:抱杆本体10,抱杆本体10竖直设置,抱杆本体10用于架设通信天线;抱杆本体10的外周设置有夹具20,夹具20背离抱杆本体10的壁面上设置有垂直于抱杆本体10中心线的爬钉30,技术人员通过脚踏爬钉向上攀爬;其中,夹具20可以包括多个,多个夹具20自上而下地间隔设置在抱杆本体10的外周,且每个夹具20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爬钉30。
夹具20包括夹持部201和调节件202,夹持部201夹持在抱杆本体10的外周,调节件202用于使夹持部201夹持抱杆本体10或释放抱杆本体10。其中,调节件202使夹持部201夹持抱杆本体10包括:调节件202缩短夹持部201与抱杆本体10外周之间的距离,使夹持部201与抱杆本体10的外周紧密贴合,夹持部201固定在抱杆本体10上,与此同时,爬钉30的安装位置和安装方向均固定,技术人员借助爬钉30向上攀爬。调节件202使夹持部201释放抱杆本体10包括:调节件202增大夹持部201与抱杆本体10外周之间的距离,使夹持部201与抱杆本体10的外周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夹持部201能够围绕抱杆本体10的外周旋转,也就是夹具20能够围绕抱杆本体10的外周旋转;与此同时,爬钉30随着夹具20的旋转而改变安装位置和安装方向。
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抱杆,抱杆本体10的外周设置有夹具20,夹具20背离抱杆本体10的壁面上设置有垂直于抱杆本体10的爬钉30,夹具20的夹持部201夹持在抱杆本体10的外周,夹具20的调节件202用于使夹持部201夹持或释放抱杆本体10,夹持部201夹持抱杆本体10时,夹具20固定在抱杆本体10上;夹持部201释放抱杆本体10时,夹具20释放抱杆本体10;夹具20释放抱杆本体10时,通过旋转夹具20以更改爬钉30的安装位置和安装方向,避免爬钉30限制通信天线的位置,保证技术人员能够灵活高效地调节通信天线的方向角。
其中,抱杆本体10的外周可以间隔设置多个第一调节孔,每个第一调节孔的中心线均位于同一截面,该截面垂直于抱杆本体10;夹持部201可以包括夹持板,夹持板上设置有第二调节孔;第一调节孔和第二调节孔均为螺纹孔,调节件202为螺钉,螺钉穿设过第二调节孔,并固定在其中一个第一调节孔内,使得夹持板与抱杆本体10的外周紧密贴合。当需要旋转夹具20以改变爬钉30的安装方向时,将调节件202旋出第一调节孔,使得夹持板与抱杆本体10的外周分离,之后继续将夹持板的第二调节孔对准抱杆本体10外周的其他任一个第一调节孔,螺钉穿设过第二调节孔后固定在该第一调节孔内,完成夹具20和爬钉30的安装位置和安装方向的调整,结构简单,易安装易拆卸。
请参照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中,夹持部201还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持板2011和第二夹持板2012,第一夹持板2011和第二夹持板2012夹持在抱杆本体10上;第一夹持板2011或第二夹持板2012背离抱杆本体10的壁面上设置有爬钉30;第一夹持板2011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图中未示出),第二夹持板2012上设置有与第一安装孔正对的第二安装孔2013,调节件202可以包括第一调节螺栓2021,第一调节螺栓2021穿设在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2013内。也就是说,第一调节螺栓2021用于连接第一夹持板2011和第二夹持板2012,使得第一夹持板2011和第二夹持板2012同时紧密贴合在抱杆本体10上。
当需要旋转夹具20以改变爬钉30的安装方向时,将穿设在第一安装孔或第二安装孔2013内的部分第一调节螺栓2021旋出,使得第一夹持板2011和第二夹持板2012与抱杆本体10的外周之间均具有一定的间隙,使得夹具20释放抱杆本体10,保证第一夹持板2011和第二夹持板2012能够绕着抱杆本体10旋转,且在垂直于抱杆本体10的方向上,第一夹持板2011和第二夹持板2012的旋转角度为0度-360度。第一夹持板2011和第二夹持板2012旋转至预设位置后,继续将第一调节螺栓2021穿设在第一安装孔或第二安装孔2013内,夹具20重新夹持抱杆本体10。由此可见,上述实施例的第一夹持板2011和第二夹持板2012能够在任意角度内旋转,因此,在垂直于抱杆本体10的方向上,爬钉30能够调节至任意方向。
在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夹持板2011上还可以设置第三安装孔(图中未示出),第二夹持板2012上设置有与第三安装孔正对的第四安装孔2014。也就是说,第一夹持板201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安装孔,第一夹持板201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安装孔,第一夹持板2011的中部用于与抱杆本体10贴合;同样的,第二夹持板201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安装孔2013,第二夹持板2012的另一端设置有第四安装孔2014,第二夹持板2012的中部用于与抱杆本体10贴合。
调节件202还可以包括第二调节螺栓2022,第二调节螺栓2022穿设在第三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2014内,此时,抱杆本体10位于第一调节螺栓2021和第二调节螺栓2022之间,使得第一夹持板2011和第二夹持板2012与抱杆本体10的夹持更加稳固。
在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孔、第三安装孔、第二安装孔2013和第四安装孔2014均为安装通孔,第一调节螺栓2021穿设在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2013内,且第一调节螺栓2021延伸出第二安装孔2013外,且延伸出第二安装孔2013外的第一调节螺栓2021上套设有与第一调节螺栓2021相匹配的紧固螺母;同样的,第二调节螺栓2022穿设在第三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2014内,且第二调节螺栓2022延伸出第四安装孔2014外,延伸出第四安装孔2014外的第二调节螺栓2022上套设有与第二调节螺栓2022相匹配的紧固螺母,保证第一调节螺栓2021和第二调节螺栓2022的连接强度,以及使得第一夹持板2011和第二夹持板2012均紧密贴合在抱杆本体10上。
其中,第一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可以是安装通孔,第二安装孔2013和第四安装孔2014可以均为螺纹孔,第一调节螺栓2021穿设过第一安装孔后与第二安装孔2013螺纹连接;同样的,第二调节螺栓2022穿设过第三安装孔后与第四安装孔2014螺纹连接,无需设置紧固螺母即可保证第一夹持板2011和第二夹持板2012与抱杆本体10的紧密贴合。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夹持板2011朝向第二夹持板201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配合槽2017,部分抱杆本体10容置在第一配合槽2017内;第一配合槽2017的第二夹持板2012朝向第一夹持板201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配合槽2018,部分抱杆本体10容置在第二配合槽2018内。也就是说,第一配合槽2017和第二配合槽2018的槽口相对,且第一配合槽2017和第二配合槽2018的形状尺寸均与抱杆本体10的外周相匹配,当第一夹持板2011和第二夹持板2012分别夹持在抱杆本体10的两侧时,部分抱杆本体10容置在第一配合槽2017内,使得第一夹持板2011与抱杆本体10相接触的面积增大;同样的,部分抱杆本体10容置在第二配合槽2018内,使得第二夹持板2012与抱杆本体10相接触的面积增大,夹持更加稳固。
请继续参照图1和图2,抱杆本体10可以呈圆柱状,在垂直于抱杆本体10的截面中,第一配合槽2017的槽壁和第二配合槽2018的槽壁均呈弧形,且第一配合槽2017的槽壁和第二配合槽2018的槽壁与抱杆本体10完全贴合,也就是说,弧形的槽壁与抱杆本体10外周的任意位置都能紧密贴合,对于圆柱状的抱杆本体10,当需要改变爬钉30的安装方向时,只需旋转第一夹持板2011和第二夹持板2012,使得第一配合槽2017的槽壁和第二配合槽2018的槽壁旋转至抱杆本体10外周的其他任意位置,调节的灵活度高、操作简单。
其中,第一配合槽2017和第二配合槽2018也可以呈半圆形凹槽,此时相对设置的第一配合槽2017和第二配合槽2018能够将抱杆本体10完全包裹,使得第一夹持板2011和第二夹持板2012与抱杆本体10外周的接触面积达到最大,夹持效果最优。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夹持板2011包括第一调节部、第一贴合部和第二调节部,第一贴合部位于第一调节部和第二调节部之间,且第一调节部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第二调节部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2013;同样的,第二夹持板2012包括第三调节部、第二贴合部和第四调节部,第三调节部上设置有第三安装孔,第四调节部上设置有第四安装孔2014。其中,第一调节部与第三调节部相对设置,第二调节部与第四调节部相对设置,第一贴合部与第二贴合部相对设置,且第一贴合部与第二贴合部贴合在抱杆本体10的外周。第一调节螺栓2021穿设在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2013内,第二调节螺栓2022穿设在第三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2014内,使得抱杆本体10位于第一调节螺栓2021和第二调节螺栓2022之间。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贴合部朝向远离抱杆本体10的方向凸出,以在靠近抱杆本体10的方向形成第一配合槽2017,同样的,第二贴合部朝向远离抱杆本体10的方向凸出,以在靠近抱杆本体10的方向形成第二配合槽2018。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爬钉30与第一夹持板2011连接,爬钉30靠近第一夹持板2011的一端,且位于爬钉30的下部设置有支撑件301,支撑件301与爬钉30和第一夹持板2011均焊接。其中,爬钉30靠近第一夹持板2011的一端与第一夹持板2011的板壁焊接,爬钉30垂直于抱杆本体10,爬钉30也垂直于第一夹持板2011的板壁;因此,在爬钉30下方的位置,爬钉30与第一夹持板2011的板壁之间形成容纳空间,支撑件301设置于该容纳空间内,为爬钉30提供支撑力,防止爬钉30在使用过程中断裂,保证技术人员的安全。
其中,支撑件301可以是直角三角形状的板材,支撑件301的一个直角边与爬钉30焊接,另一个直角边与第一夹持板2011的板壁焊接,增大爬钉30与第一夹持板2011的焊接面积,且为爬钉30提供支撑力,进一步保证爬钉30的安装强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爬钉30远离第一夹持板2011的一端具有向上弯曲的弯折部302,弯折部302能够在技术人员脚踏爬钉30向上攀爬时,防止技术人员的脚从爬钉30滑出,提高作业安全性。其中,在水平方向上,弯折部302与爬钉30的夹角为30度-90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抱杆本体10的外壁上设置有限位凸起40,限位凸起40抵顶在夹具20的底端。限位凸起40固定在抱杆本体10的外壁,朝向远离抱杆本体10的外壁凸出,且每一个夹具20的底端均设置有一个限位凸起40,当夹具20夹持在抱杆本体10的外周时,限位凸起40能够为夹具20提供支撑力,防止夹具20向下滑落,保证作业安全。
其中,限位凸起40可以是矩形凸块,此时限位凸起40抵顶在夹具20底端的面为平面,尽可能保证限位凸起40与夹具20有足够的接触面积;限位凸起40可以包括多个,多个限位凸起40间隔布置在抱杆本体10的外壁上,使得夹具20的底端受力均匀,提高支撑限位效果。
请参照图3,限位凸起40也可以包括套设在抱杆本体10上的限位环,限位环与抱杆本体10焊接。其中,限位环的内壁面与抱杆本体10的外周焊接,限位环的内避面与外避面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形成环形面,夹具20的底端抵顶在该环形面上,为夹具20的底端提供完整的支撑力,进一步提高支撑限位的效果。
本实施例提供的天线抱杆,包括抱杆本体10,抱杆本体10的外周设置有夹具20,夹具20背离抱杆本体10的壁面上设置有垂直于抱杆本体10的爬钉30,爬钉30用于支撑技术人员向上攀爬;夹具20的夹持部201夹持在抱杆本体10的外周,夹具20的调节件202用于使夹持部201夹持或释放抱杆本体10,夹持部201夹持抱杆本体10时,夹具20固定在抱杆本体10上;夹持部201释放抱杆本体10时,夹具20释放抱杆本体10;夹具20释放抱杆本体10之后,通过旋转夹具20以更改爬钉30的安装位置和安装方向,避免爬钉30限制通信天线的位置,保证技术人员能够灵活高效地调节通信天线的方向角。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天线抱杆,其特征在于,包括:
抱杆本体;以及
设置于所述抱杆本体外周的夹具,所述夹具背离所述抱杆本体的壁面上设置有垂直于所述抱杆本体的爬钉;
所述夹具包括夹持部和调节件,所述调节件用于使所述夹具夹持或释放所述抱杆本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抱杆,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持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所述第一夹持板和所述第二夹持板夹持在所述抱杆本体上;
所述调节件包括第一调节螺栓,所述第一夹持板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夹持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正对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调节螺栓穿设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抱杆,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节件还包括第二调节螺栓,所述第一夹持板上设置有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二夹持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安装孔正对的第四安装孔,所述第二调节螺栓穿设在所述第三安装孔和所述第四安装孔内;且所述抱杆本体位于所述第一调节螺栓和所述第二调节螺栓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抱杆,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安装孔和所述第四安装孔均为螺纹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抱杆,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夹持板朝向所述第二夹持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配合槽,部分所述抱杆本体容置在所述第一配合槽内;
所述第二夹持板朝向所述第一夹持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配合槽,部分所述抱杆本体容置在所述第二配合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线抱杆,其特征在于,
所述抱杆本体呈圆柱状,在垂直于所述抱杆本体的截面中,所述第一配合槽的槽壁和所述第二配合槽的槽壁均呈弧形,且所述第一配合槽的槽壁和所述第二配合槽的槽壁与所述抱杆本体完全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抱杆,其特征在于,
所述爬钉与所述第一夹持板连接,所述爬钉靠近所述第一夹持板的一端,且位于所述爬钉的下部设置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与所述爬钉和所述第一夹持板均焊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线抱杆,其特征在于,
所述爬钉远离所述第一夹持板的一端具有向上弯曲的弯折部。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天线抱杆,其特征在于,
所述抱杆本体的外壁上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抵顶在所述夹具的底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天线抱杆,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凸起包括套设在所述抱杆本体上的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与所述抱杆本体焊接。
CN202220658676.XU 2022-03-24 2022-03-24 天线抱杆 Active CN2169033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58676.XU CN216903314U (zh) 2022-03-24 2022-03-24 天线抱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58676.XU CN216903314U (zh) 2022-03-24 2022-03-24 天线抱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03314U true CN216903314U (zh) 2022-07-05

Family

ID=821934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58676.XU Active CN216903314U (zh) 2022-03-24 2022-03-24 天线抱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033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68055B2 (en) Adjustment system for connections between metal structures
CN211530693U (zh) 一种高压输电线路转角杆安装结构
WO2012118524A1 (en) Mount for connecting an article to a roof and method of use
CN216903314U (zh) 天线抱杆
WO2005076406A1 (ja) ル−ネベルグレンズアンテナ装置
JP3121915U (ja) ハイブリッド発電システム
US20200389006A1 (en) Mounting Bracket Systems For Dead-End Utility Lines
CN207732380U (zh) 一种电缆支架的托臂安装组件
CN215330480U (zh) 气膜45°角位置脊索连接装置
CN204592803U (zh) 输电塔视频监测设备的固定结构
CN208363777U (zh) 一种横担安装辅助装置
CN212478086U (zh) 拉索调节器
CN110649546B (zh) 一种适用于输电线路杆塔的安装臂
RU192640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крепления муфты со шлейфом оптического кабеля
CN113803213A (zh) 塔筒段的电缆敷设方法、塔筒段、塔筒及风力发电机组
CN215342980U (zh) 一种偏心抱杆美化罩及通信组件
CN220156123U (zh) 一种电缆支撑辅助支架
CN211455922U (zh) 一种楼面天线可调式短抱杆支架
CN111836120A (zh) 通讯基站
CN211147414U (zh) 一种钢管紧固稳定散热装置
CN215869762U (zh) 美化天线
CN219761182U (zh) 应用于通信基站的电能控制设备
CN220705333U (zh) 一种前后侧不等呼高的跨越塔
CN213304325U (zh) 一种通信技术用天线支架
CN216008014U (zh) 一种高稳定性的自立式抱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