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02737U - 断路器 - Google Patents

断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02737U
CN216902737U CN202220587890.0U CN202220587890U CN216902737U CN 216902737 U CN216902737 U CN 216902737U CN 202220587890 U CN202220587890 U CN 202220587890U CN 216902737 U CN216902737 U CN 2169027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reaker
connecting rod
overload
link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58789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慎虎
陈鸣
郭银和
刘红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Gongniu Low Voltage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Gongniu Low Voltage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Gongniu Low Voltage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Gongniu Low Voltage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58789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027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027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027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ea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断路器;断路器包括壳体、双金属元件和连杆,壳体设置有窗口;双金属元件设置于壳体的内部;连杆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内,且连杆的第一端设置有过载指示部,连杆的第二端与双金属元件传动配合;其中,当断路器过载跳闸时,双金属元件发生形变,且双金属元件能驱动连杆沿第一方向转动,以使至少部分的过载指示部从窗口露出;当断路器短路跳闸时,过载指示部被壳体遮挡。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能够在切断线路时提示用户线路是出现了过载的情况还是短路的情况,以提升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断路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断路器。
背景技术
断路器,主要用于过载和短路保护,是终端配电电路的必须品;其中,当线路过载导致断路器切断电路时,说明线路负载过大,要么关掉部分用电设备,要么更换电流规格更大一些的断路器;当线路短路导致断路器切断电路时,说明某处火零线短接在一起了,必须要排除掉故障后才能再次恢复电路。
但是,相关技术提供的断路器无法让用户知晓,线路是过载还是短路,导致用户体验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断路器,其能够在切断线路时提示用户线路是出现了过载的情况还是短路的情况,以提升用户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断路器,包括:
壳体,壳体设置有窗口;
双金属元件,双金属元件设置于壳体的内部;
连杆,连杆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内,且连杆的第一端设置有过载指示部,连杆的第二端与双金属元件传动配合;其中,
当断路器过载跳闸时,双金属元件发生形变,且双金属元件能驱动连杆沿第一方向转动,以使至少部分的过载指示部从窗口露出;
当断路器短路跳闸时,过载指示部被壳体遮挡。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连杆包括连杆本体和驱动部,连杆本体的第二端与驱动部连接,连杆本体与壳体转动连接,驱动部与双金属元件传动配合;
当断路器过载跳闸时,双金属元件发生形变,且双金属元件能驱动驱动部带动连杆本体沿第一方向转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驱动部具有容纳空间,双金属元件插接于容纳空间内。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驱动部包括呈夹角连接的第一板和第二板,第一板与连杆本体连接,且第一板和第二板之间形成容纳空间;第二板与双金属元件传动配合。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连杆还包括第三板,第三板与连杆本体的第一端连接,且过载指示部设置于第三板。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断路器还包括弹性件,弹性件设置于壳体和连杆之间,弹性件具有使连杆始终具有沿第二方向转动的趋势,其中,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断路器还包括限位件,限位件与壳体连接,连杆的第一端能与限位件抵接,以防止连杆沿第二方向转动至越过限位件。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弹性件为扭簧,扭簧设置于连杆,且扭簧的第一扭臂与连杆连接,扭簧的第二扭臂与壳体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连杆连接有限位凸起,第一扭臂能与限位凸起抵接,限位凸起用于防止第一扭臂沿连杆的转动轴线的延伸方向脱离连杆。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断路器还包括拉杆、动触头和静触头,静触头设置于壳体内,动触头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内,且能与静触头接触或分离,动触头的转动轴线与连杆的转动轴线重合;
拉杆与双金属元件传动配合,且当双金属元件在过载的情况下发生形变时,双金属元件能驱动拉杆运动,以使动触头与静触头分离。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断路器的有益效果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断路器包括壳体、双金属元件和连杆,壳体设置有窗口,双金属元件设置于壳体的内部,连杆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内,且连杆的第一端设置有过载指示部,连杆的第二端与双金属元件传动配合,其中,当断路器过载跳闸时,双金属元件发生形变,且双金属元件能驱动连杆沿第一方向转动,以使至少部分的过载指示部从窗口露出;当断路器短路跳闸时,过载指示部被壳体遮挡。这样一来,用户可以通过过载指示部是否从窗口露出来判断断路器是因为短路跳闸还是过载跳闸;具体地,当断路器切断电路,且过载指示部从窗口露出时,则可以直接提示用户断路器的断路原因是因为线路负载过大、过载断路;当断路器切断电路,且过载指示部没有从窗口露出时,则可以直接提示用户断路器的断路原因不是过载,而是某处火零线短接在一起,发生了短路,进而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断路器在第一视角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双金属元件因过载形变时,断路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断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杆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杆、转轴、动触头、触头支架和双金属元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转轴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杆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断路器在第二视角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中Ⅸ处的放大图。
图标:010-断路器;100-壳体;110-窗口;121-静触头;122-动触头;123-触头支架;124-拉杆;125-手柄;130-限位件;140-转轴;150-定位柱;200-双金属元件;300-连杆;301-过载指示部;302-非过载指示部;310-连杆本体;311-限位凸起;312-圆柱;313-避让槽;320-驱动部;321-第一板;322-第二板;323-容纳空间;330-第三板;340-过渡板;400-扭簧;410-第一扭臂;420-第二扭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施例中,除非特别说明,术语“第一方向”为图中箭头a的方向,术语“第二方向”为图中箭头b的方向。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断路器010,其可以在线路发生过载或短路时切断电路。
断路器010包括壳体100、静触头121和动触头122,静触头121固定设置于壳体100内,动触头122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100内,动触头122能与静触头121接触或分离;当动触头122与静触头121接触时,线路连通;当动触头122与静触头121分离时,线路切断。
进一步地,断路器010还包括触头支架123,动触头122通过触头支架123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100,即动触头122固定设置于触头支架123,触头支架123与壳体100可转动地连接。
再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和图2,断路器010还包括双金属元件200和拉杆124,双金属元件200设置于壳体100内,且拉杆124与双金属元件200传动配合,其中,双金属元件200可以是指双金属片;当线路过载时,电流增大,双金属元件200在过载的情况下发生形变,双金属元件200能驱动拉杆124运动,以使动触头122与静触头121分离,进而切断线路,即使得断路器010跳闸。
应当理解,当双金属元件200在过载的情况下发生形变时,双金属元件200驱动拉杆124运动,以使动触头122转动至与静触头121分离的工作原理与相关技术类似,例如:变形的双金属元件200拉动拉杆124运动,拉杆124拉动动触头122转动至与静触头121分离,或者变形的双金属元件200拉动拉杆124运动,拉杆124使动触头122解扣并能与静触头121分离等,在此不做详细的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断路器010还包括手柄125,手柄125活动地设置于壳体100,当断路器010跳闸时,手柄125转动至分闸位置,当线路过载或短路故障解除后,手柄125可以转动至合闸位置,并使得动触头122和静触头121接触,线路导通。
还需要说明的是,手柄125、动触头122、静触头121、拉杆124和双金属元件200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均与相关技术类似,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请参照图1-图3,断路器010还包括连杆300,连杆300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100内,且连杆300的第一端设置有过载指示部301,连杆300的第二端与双金属元件200传动配合;壳体100设置有窗口110;其中,当断路器010过载跳闸时,双金属元件200发生形变,且双金属元件200能驱动连杆300沿第一方向转动,以使至少部分的过载指示部301从窗口110露出;当断路器010短路跳闸时,过载指示部301被壳体100遮挡。这样一来,用户可以通过过载指示部301是否从窗口110露出来判断断路器010是因为短路跳闸还是过载跳闸;具体地,当断路器010切断电路,且过载指示部301从窗口110露出时,则可以直接提示用户断路器010的断路原因是因为线路负载过大、过载断路;当断路器010切断电路,且过载指示部301没有从窗口110露出时,则可以直接提示用户断路器010的断路原因不是过载,而是某处火零线短接在一起,发生了短路,进而提升用户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在线路过载时,双金属元件200发生弯曲,即可带动连杆300沿第一方向转动,过载指示部301逐渐移动至能够从窗口110露出;当过载到一定的程度,即当过载电流越大时,双金属元件200弯曲形变的越多,驱动连杆300沿第一方向转动的角度越大,使得过载指示部301能够完全从窗口110露出,以可靠地提示用户线路过载;而且,当过载到一定程度,双金属元件200即可驱动拉杆124带动动触头122转动至与静触头121分离,断路器010跳闸,线路切断。
还需要说明的是,不仅是当断路器010短路跳闸时,过载指示部301被壳体100遮挡,即不会从窗口110露出;当线路正常、断路器010正常分合时,过载指示部301同样会被壳体100遮挡,不会从窗口110露出。
可选地,请参照图4,连杆300的第一端还设置有非过载指示部302,非过载指示部302与过载指示部301并列分布;当断路器010未跳闸时,非过载指示部302从窗口110露出;或者,当断路器010因短路跳闸时,非过载指示部302从窗口110露出。需要说明的是,当断路器010因过载跳闸时,窗口110可以仅露出过载指示部301;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断路器010因过载跳闸时,窗口110可以同时露出部分的过载指示部301和部分的非过载指示部302。
过载指示部301和非过载指示部302可以根据需要作区分,例如:在一实施例中,过载指示部301被设置为红色的标识,非过载指示部302被设置为绿色的标识,当窗口110露出绿色,则说明断路器010未跳闸或断路器010是因短路跳闸,当窗口110露出红色,则说明断路器010因过载跳闸;在另一实施例中,过载指示部301设置有十字图样,非过载指示部302设置有勾型图样,当窗口110露出勾型图样,则说明断路器010未跳闸或断路器010是因短路跳闸,当窗口110露出十字图样,则说明断路器010因过载跳闸。
请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连杆300的转动轴线与动触头122的转动轴线重合;这样一来,使得连杆300能够绕断路器010原本就有的机构中心,即动触头122的转动中心转动,使得连杆300的设置不会影响到断路器010本身的运动,即不会干涉动触头122的转动,确保动触头122能够可靠地与静触头121接触或分离,即确保断路器010的可靠通断。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5和图6,断路器010还包括转轴140,转轴140设置于壳体100内,触头支架123和连杆300均与转轴140可转动的插接配合,即设置于触头支架123的动触头122和连杆300均可以绕转轴140转动。如此设置,可以不改变断路器010的其他结构、不需要对断路器010进行额外的设计,能够有效地降低成本,且有利于确保断路器010的结构紧凑,有利于小型化设计。
转轴140设置于壳体100的方式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例如:插接、卡接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请参照图7,连杆300包括连杆本体310和驱动部320,连杆本体310的第二端与驱动部320连接,连杆本体310与壳体100转动连接,具体地,连杆本体310通过转轴140与壳体100转动连接;驱动部320与双金属元件200传动配合;当断路器010过载跳闸时,双金属元件200发生形变,且双金属元件200能驱动驱动部320带动连杆本体310沿第一方向转动,即可使过载指示部301从窗口110露出。
进一步地,驱动部320具有容纳空间323,双金属元件200插接于容纳空间323内。如此设置,能够在双金属元件200因过载而发生弯曲形变时,确保双金属元件200能够可靠地驱动驱动部320,以带动连杆本体310沿第一方向转动至使过载指示部301从窗口110露出。
再进一步地,驱动部320包括呈夹角连接的第一板321和第二板322,第一板321与连杆本体310连接,且第一板321和第二板322之间形成容纳空间323;第二板322与双金属元件200传动配合,具体地,第二板322朝向第一板321的一侧与双金属元件200配合;当双金属元件200因过载而发生弯曲形变时,双金属元件200推动第二板322,以使第二板322带动第一板321和连杆本体310运动,进而使得过载指示部301能从窗口110露出。
需要说明的是,连杆300还可以包括过渡板340,第一板321未连接第二板322的一端通过过渡板340与连杆本体310连接,过渡板340可以是大致L字型的板状结构、或直板结构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还需要说明的是,请参照图8,第二板322和拉杆124分别与双金属元件200的不同部位接触,即沿双金属元件200的长度延伸方向,第二板322和拉杆124两者与双金属元件200的接触位置错开,以使第二板322和拉杆124之间不会相互干涉。
请继续参照图7,连杆300还包括第三板330,第三板330与连杆本体310的第一端连接,且过载指示部301设置于第三板330;进一步地,第三板330与连杆本体310呈夹角连接,以使连杆本体310和第三板330在连杆300的转动轴线垂直的投影面上的投影大致呈L字型。
请参照图5和图7,连杆300还包括圆柱312,圆柱312与连杆本体310连接,且圆柱312与转轴140可转动地插接配合;如此设置,能够确保连杆300与转轴140可靠地转动连接,且不需要为了使连杆300能够与转轴140连接,使整个连杆本体310加宽尺寸,进而有效地避免连杆本体310对断路器010本身的动触头122等结构造成干涉。
需要说明的是,连杆本体310可以是直杆、也可以是弯折杆,其具体形状可以根据断路器010的壳体100内的其他结构进行选择,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的断路器010还包括弹性件,弹性件设置于壳体100和连杆300之间,弹性件具有使连杆300始终具有沿第二方向转动的趋势,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如此设置,当断路器010过载跳闸,切断电路之后,双金属元件200的温度下降,恢复到原始未弯曲变形的状态时,连杆300能够在弹性件的作用下沿第二方向移动复位,即可使得断路器010可靠地复位。
弹性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请参照图9,本实施例的弹性件为扭簧400,扭簧400设置于连杆300,且扭簧400的第一扭臂410与连杆300连接,扭簧400的第二扭臂420与壳体100连接。如此设置,能够利用扭簧400可靠地使连杆300始终具有沿第二方向转动的趋势。
进一步地,扭簧400套设于圆柱312上,且扭簧400的轴线与连杆300的转动轴线重合,将扭簧400直接套设于圆柱312上,一方面确保扭簧400的弹性作用能够确保连杆300可靠地复位,另一方面确保结构的紧凑型,避免对断路器010原本的结构造成干涉。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杆300还额外设置有扭簧安装位设置扭簧400,且扭簧400的轴线与连杆300的转动轴线不重合,也可以利用扭簧400使连杆300始终具有沿第二方向转动的趋势。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扭簧400的第一扭臂410与连杆300连接,可以是指:第一扭臂410与连杆300抵接、卡接或粘接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为了确保扭簧400的易装配性,以及装配后的稳定性;请参照图7和图9,连杆300连接有限位凸起311,具体地,连杆本体310连接有限位凸起311,第一扭臂410能与限位凸起311抵接,限位凸起311用于防止第一扭臂410沿连杆300的转动轴线的延伸方向脱离连杆300。
进一步地,连杆本体310设置有避让槽313,至少部分的第一扭臂410嵌入避让槽313内,且限位凸起311邻近避让槽313设置,第一扭臂410同时与限位凸起311和连杆本体310抵接,以确保第一扭臂410与连杆300连接的稳定性。在装配扭簧400时,将扭簧400套设于圆柱312,再扳动第一扭臂410,利用第一扭臂410能够形变的性能将第一扭臂410嵌入避让槽313内,且使第一扭臂410与限位凸起311抵接。
请参照图9,壳体100内还连接有定位柱150,扭簧400的第二扭臂420通过定位柱150与壳体100连接;第二扭臂420与定位柱150的连接方式可以是套接、卡接、插接或粘接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件还可以是拉簧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请参照图6和图8,断路器010还包括限位件130,限位件130与壳体100连接,连杆300的第一端能与限位件130抵接,即第三板330能与限位件130抵接,以防止连杆300沿第二方向转动至越过限位件130。如此设置,能够利用弹性件和限位件130共同限定连杆300的位置,确保连杆300相对位置的稳定性,进而确保良好的过载断路指示作用,即能够在断路器010未跳闸或因短路跳闸时,确保窗口110不会露出过载指示部301,且能在断路器010过载跳闸时,确保窗口110能够可靠地露出过载指示部301。
限位件130可以是杆状或板状结构,在此不作具体限定;限位件130与壳体100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一体成型、焊接、卡接或粘接等。
本实施例的断路器010在线路发生过载的情况下,会使双金属元件200发生弯曲形变,如图2所示,双金属元件200向右弯曲变形,双金属元件200驱动连杆300沿第一方向转动,以使过载指示部301从窗口110露出;当断路器010过载到一定程度时,双金属元件200驱动拉杆124运动,即可使动触头122和静触头121分离,断路器010跳闸。在断路器010跳闸后,不再有电流通过断路器010,双金属元件200的温度逐渐下降,连杆300在弹性件的作用下沿第二方向转动,复位。在断路器010正常工作或非过载导致的跳闸的情况下,过载指示部301被壳体100遮挡,不会从窗口110露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010能够在切断线路时提示用户线路是出现了过载的情况还是短路的情况,以提升用户体验。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0),所述壳体(100)设置有窗口(110);
双金属元件(200),所述双金属元件(200)设置于所述壳体(100)的内部;
连杆(300),所述连杆(300)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100)内,且所述连杆(300)的第一端设置有过载指示部(301),所述连杆(300)的第二端与所述双金属元件(200)传动配合;其中,
当所述断路器过载跳闸时,所述双金属元件(200)发生形变,且所述双金属元件(200)能驱动所述连杆(300)沿第一方向转动,以使至少部分的所述过载指示部(301)从所述窗口(110)露出;
当所述断路器短路跳闸时,所述过载指示部(301)被所述壳体(100)遮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300)包括连杆本体(310)和驱动部(320),所述连杆本体(310)的第二端与所述驱动部(320)连接,所述连杆本体(310)与所述壳体(100)转动连接,所述驱动部(320)与所述双金属元件(200)传动配合;
当所述断路器过载跳闸时,所述双金属元件(200)发生形变,且所述双金属元件(200)能驱动所述驱动部(320)带动所述连杆本体(310)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320)具有容纳空间(323),所述双金属元件(200)插接于所述容纳空间(323)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320)包括呈夹角连接的第一板(321)和第二板(322),所述第一板(321)与所述连杆本体(310)连接,且所述第一板(321)和所述第二板(322)之间形成所述容纳空间(323);所述第二板(322)与所述双金属元件(200)传动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300)还包括第三板(330),所述第三板(330)与所述连杆本体(310)的第一端连接,且所述过载指示部(301)设置于所述第三板(330)。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断路器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壳体(100)和所述连杆(300)之间,所述弹性件具有使所述连杆(300)始终具有沿第二方向转动的趋势,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断路器还包括限位件(130),所述限位件(130)与所述壳体(100)连接,所述连杆(300)的第一端能与所述限位件(130)抵接,以防止所述连杆(300)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至越过所述限位件(130)。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扭簧(400),所述扭簧(400)设置于所述连杆(300),且所述扭簧(400)的第一扭臂(410)与所述连杆(300)连接,所述扭簧(400)的第二扭臂(420)与所述壳体(100)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300)连接有限位凸起(311),所述第一扭臂(410)能与所述限位凸起(311)抵接,所述限位凸起(311)用于防止所述第一扭臂(410)沿所述连杆(300)的转动轴线的延伸方向脱离所述连杆(30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断路器还包括拉杆(124)、动触头(122)和静触头(121),所述静触头(121)设置于所述壳体(100)内,所述动触头(122)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100)内,且能与所述静触头(121)接触或分离,所述动触头(122)的转动轴线与所述连杆(300)的转动轴线重合;
所述拉杆(124)与所述双金属元件(200)传动配合,且当所述双金属元件(200)在过载的情况下发生形变时,所述双金属元件(200)能驱动所述拉杆(124)运动,以使所述动触头(122)与所述静触头(121)分离。
CN202220587890.0U 2022-03-17 2022-03-17 断路器 Active CN2169027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87890.0U CN216902737U (zh) 2022-03-17 2022-03-17 断路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87890.0U CN216902737U (zh) 2022-03-17 2022-03-17 断路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02737U true CN216902737U (zh) 2022-07-05

Family

ID=821906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587890.0U Active CN216902737U (zh) 2022-03-17 2022-03-17 断路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027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86625B (zh) 小型断路器
US6107902A (en) Circuit breaker with visible trip indicator
CN109786186B (zh) 小型断路器
US20040037020A1 (en) Switch structure with overload protection
CN216902737U (zh) 断路器
JP3411099B2 (ja) 回路ブレーカ機構
EP0458382B1 (en) Multipole circuit breaker
US6879228B2 (en) Circuit breaker including magnetic trip mechanism
US6838961B2 (en) Self-contained mechanism on a frame
CN109599303B (zh) 小型断路器
US6917267B2 (en) Non-conductive barrier for separating a circuit breaker trip spring and cradle
CN213781968U (zh) 脱扣机构及具有该脱扣机构的断路器
MXPA02011861A (es) Unidad de desconexion termo magnetica de un interruptor de circuito.
US6759931B1 (en) Magnetic member, circuit breaker employ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212257320U (zh) 一种断路器的脱扣系统以及一种断路器
CN216054542U (zh) 一种断路器的操作机构
CN217691009U (zh) 漏电机构和断路器
CN215955217U (zh) 一种断路器用过电流脱扣器
CN217740457U (zh) 用于断路器的过载保护装置和断路器
CN216389233U (zh) 一种断路器
JP4155761B2 (ja) 配線用遮断器
CN210607146U (zh) 小型断路器
EP4089710B1 (en) Current leakage protection apparatus of 2p2m electromagnetic residual current circuit breaker with overcurrent protection
CN217114256U (zh) 测试机构和断路器
CN220896315U (zh) 电机保护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