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01130U - 一种显微镜同轴导光束筒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微镜同轴导光束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01130U
CN216901130U CN202123235292.1U CN202123235292U CN216901130U CN 216901130 U CN216901130 U CN 216901130U CN 202123235292 U CN202123235292 U CN 202123235292U CN 216901130 U CN216901130 U CN 2169011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guide
guide bundle
light
sleeve
light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23529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颜志长
刘杰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Xiaow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Xiaow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Xiaow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Xiaow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23529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011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011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011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icroscoopes, Condens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显微镜同轴导光束筒,包括光源耦合套,所述光源耦合套的外侧开设有螺纹槽,所述光源耦合套的圆心处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内部插接有导光束套,所述光源耦合套的右侧插接有护套筒,所述护套筒的右侧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内部开设有安装孔,本实用新型涉及导光束筒技术领域;该显微镜同轴导光束筒,通过将导光束套插在连接孔的内部,随后再将导光束套内部的导光束本体穿过护套筒上的限位槽,保证每个限位槽的内部至少有一个导光束本体,将插杆插入固定板上的安装孔的内部,可将导光束本体固定在固定板上,使得该装置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时,快速地将亮度调节至所需要的亮度。

Description

一种显微镜同轴导光束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光束筒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显微镜同轴导光束筒。
背景技术
显微镜同轴照明是利用与显微镜物镜轴向相同方向的光照射到物体表面,这种照明技术对于实现扁平物体且有镜面特征的表面均匀照明很有前途,同时光源多采用小灯泡、LED灯珠,也有采用外置LED,卤素灯源箱,传光束主体多采用各种光纤。
现有的显微镜同轴导光束筒在进行使用时,多采用通用型传光光纤传输,通用型光纤多为一进一出形式,从光源箱传导出的光通过光纤引导进入显微镜同轴照明插孔内,单一的光源箱只能连接单一的显微镜,对光源箱的利用率较低,也不能根据实际使用时所需的亮度进行调节。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显微镜同轴导光束筒,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显微镜同轴导光束筒,解决了上述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显微镜同轴导光束筒,包括光源耦合套,所述光源耦合套的外侧开设有螺纹槽,所述光源耦合套的圆心处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内部插接有导光束套,所述光源耦合套的右侧插接有护套筒,所述护套筒的外侧开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护套筒的内侧开设有第二定位孔,所述光源耦合套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定位柱,所述护套筒的右侧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内部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固定板的外侧套接有出光筒,所述护套筒的内部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光源耦合套的内侧开设有放置槽。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可插接在护套筒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定位柱可插接在第一定位孔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导光束套的内部包裹有导光束本体,所述导光束本体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集成环,所述集成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插杆。
优选的,所述导光束套和导光束本体均在放置槽的内部,所述导光束本体贯穿在限位槽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插杆可插接在安装孔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出光筒的内部开设有限位腔,所述限位腔的内部开设有卡槽,所述出光筒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定位柱,所述出光筒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凸透镜。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可卡接在卡槽的内部,所述第二定位柱可插接在第二定位孔。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显微镜同轴导光束筒。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显微镜同轴导光束筒,通过将导光束套插在连接孔的内部,随后再将导光束套内部的导光束本体穿过护套筒上的限位槽,保证每个限位槽的内部至少有一个导光束本体,将插杆插入固定板上的安装孔的内部,可将导光束本体固定在固定板上,使得该装置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时,快速地将亮度调节至所需要的亮度。
(2)、该显微镜同轴导光束筒,通过第一定位柱插接在第一定位孔的内部,可以把光源耦合套与护套筒固定在一起,由于光源耦合套的内部开设有放置槽,所以当光源耦合套与护套筒插接时,不会把导光束本体折断,将固定板卡接在卡槽的内部,再把第二定位柱与第二定位孔插接,从而快速地将光源耦合套、护套筒与出光筒固定后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左视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右视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护套筒结构主视图。
图中1、光源耦合套;2、螺纹槽;3、导光束套;301、导光束本体;302、插杆;303、集成环;4、护套筒;5、第一定位孔;6、出光筒;601、第二定位柱;602、卡槽;603、限位腔;604、凸透镜;7、第一定位柱;8、第二定位孔;9、固定板;10、安装孔;11、限位槽;12、连接孔;13、放置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4,一种显微镜同轴导光束筒,包括光源耦合套1,光源耦合套1的外侧开设有螺纹槽2,光源耦合套1的圆心处开设有连接孔12,连接孔12的内部插接有导光束套3,导光束套3的内部包裹有导光束本体301,导光束本体30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集成环303,集成环30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插杆302,导光束套3和导光束本体301均在放置槽13的内部,导光束本体301贯穿在限位槽11的内部,将导光束套3插在连接孔12的内部,随后再将导光束套3内部的导光束本体301穿过护套筒4上的限位槽11,保证每个限位槽11的内部至少有一个导光束本体301,在根据实际使用时,显微镜所需要的亮度,将插杆302插入固定板9上的安装孔10的内部,可将导光束本体301固定在固定板9上,插杆302可插接在安装孔10的内部,光源耦合套1的右侧插接有护套筒4,护套筒4的外侧开设有第一定位孔5,护套筒4的内侧开设有第二定位孔8,光源耦合套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定位柱7,第一定位柱7可插接在第一定位孔5的内部,护套筒4的右侧设置有固定板9,固定板9可插接在护套筒4的内部,固定板9的内部开设有安装孔10,固定板9的外侧套接有出光筒6,护套筒4的内部开设有限位槽11,光源耦合套1的内侧开设有放置槽13,通过将第一定位柱7插接在第一定位孔5的内部,可以把光源耦合套1与护套筒4固定在一起,由于光源耦合套1的内部开设有放置槽13,所以当光源耦合套1与护套筒4插接时,不会把导光束本体301折断。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1-4,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显微镜同轴导光束筒,包括光源耦合套1,光源耦合套1的外侧开设有螺纹槽2,光源耦合套1的圆心处开设有连接孔12,连接孔12的内部插接有导光束套3,光源耦合套1的右侧插接有护套筒4,护套筒4的外侧开设有第一定位孔5,护套筒4的内侧开设有第二定位孔8,光源耦合套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定位柱7,护套筒4的右侧设置有固定板9,固定板9的内部开设有安装孔10,固定板9的外侧套接有出光筒6,出光筒6的内部开设有限位腔603,限位腔603的内部开设有卡槽602,出光筒6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定位柱601,出光筒6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凸透镜604,固定板9可卡接在卡槽602的内部,第二定位柱601可插接在第二定位孔8,固定板9卡接在卡槽602的内部,再把第二定位柱601与第二定位孔8插接,从而快速地将光源耦合套1、护套筒4与出光筒6固定后使用,护套筒4的内部开设有限位槽11,光源耦合套1的内侧开设有放置槽13。
同时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使用时,首先将导光束套3插在连接孔12的内部,随后再将导光束套3内部的导光束本体301穿过护套筒4上的限位槽11,保证每个限位槽11的内部至少有一个导光束本体301,在根据实际使用时,显微镜所需要的亮度,将插杆302插入固定板9上的安装孔10的内部,可将导光束本体301固定在固定板9上,完成这些工作后,通过将第一定位柱7插接在第一定位孔5的内部,可以把光源耦合套1与护套筒4固定在一起,由于光源耦合套1的内部开设有放置槽13,所以当光源耦合套1与护套筒4插接时,不会把导光束本体301折断,将固定板9卡接在卡槽602的内部,再把第二定位柱601与第二定位孔8插接,从而快速地将光源耦合套1、护套筒4与出光筒6固定后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显微镜同轴导光束筒,包括光源耦合套(1),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耦合套(1)的外侧开设有螺纹槽(2),所述光源耦合套(1)的圆心处开设有连接孔(12),所述连接孔(12)的内部插接有导光束套(3),所述光源耦合套(1)的右侧插接有护套筒(4),所述护套筒(4)的外侧开设有第一定位孔(5),所述护套筒(4)的内侧开设有第二定位孔(8),所述光源耦合套(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定位柱(7),所述护套筒(4)的右侧设置有固定板(9),所述固定板(9)的内部开设有安装孔(10),所述固定板(9)的外侧套接有出光筒(6),所述护套筒(4)的内部开设有限位槽(11),所述光源耦合套(1)的内侧开设有放置槽(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显微镜同轴导光束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9)可插接在护套筒(4)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显微镜同轴导光束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柱(7)可插接在第一定位孔(5)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显微镜同轴导光束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束套(3)的内部包裹有导光束本体(301),所述导光束本体(30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集成环(303),所述集成环(30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插杆(30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显微镜同轴导光束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束套(3)和导光束本体(301)均在放置槽(13)的内部,所述导光束本体(301)贯穿在限位槽(11)的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显微镜同轴导光束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杆(302)可插接在安装孔(10)的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显微镜同轴导光束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筒(6)的内部开设有限位腔(603),所述限位腔(603)的内部开设有卡槽(602),所述出光筒(6)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定位柱(601),所述出光筒(6)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凸透镜(60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显微镜同轴导光束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9)可卡接在卡槽(602)的内部,所述第二定位柱(601)可插接在第二定位孔(8)。
CN202123235292.1U 2021-12-22 2021-12-22 一种显微镜同轴导光束筒 Active CN2169011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35292.1U CN216901130U (zh) 2021-12-22 2021-12-22 一种显微镜同轴导光束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35292.1U CN216901130U (zh) 2021-12-22 2021-12-22 一种显微镜同轴导光束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01130U true CN216901130U (zh) 2022-07-05

Family

ID=822070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235292.1U Active CN216901130U (zh) 2021-12-22 2021-12-22 一种显微镜同轴导光束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011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483585A (en) Illuminating device having optical light guide formed as fibre bundle
JPH11510273A (ja) 光カプラによる単一光ファイバから光ファイバ束への照明
CN1317100A (zh) 将低数值孔径光输入耦合至高数值孔径光学仪器内的设备
JP2006343402A (ja) 光ファイバー束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6508238A5 (zh)
US7802925B2 (en) Optical receptacle and optical receptacle module
CN216901130U (zh) 一种显微镜同轴导光束筒
EP4325263A3 (en) Osfp optical transceiver with a dual mpo receptacle
ITMI950921A1 (it) Procedimento di intestazione di connettori per fibre ottiche con ferula cilindrica
JP2005284150A (ja) コア拡大光ファイバの製造方法、光ファイバ、及び光コネクタ
CA1259215A (en) Integrated construction of a large number of optical conductor cables
ES2252896T3 (es) Un metodo de fabricacion de un contacto macho de fibra optica.
GB1569615A (en) Coupling optical fibres
US20170254965A1 (en) Optical fibre connector plug and assembly method therefor
CN213937917U (zh) 短焦距非接触自动测试跳线
CN109528147B (zh) 用于超细电子内窥镜系统的杆状光电插头及光电联接座
CN211475533U (zh) 一种基于自聚焦透镜的led光纤光源装置
CN216901027U (zh) 一种数据采集型热熔光纤连接器
CN209387925U (zh) 一种光纤接头
CN209928066U (zh) 一种保护性好的光纤适配器
CN214845870U (zh) 线形光纤导光束
CN205787248U (zh) 一种光转换器
CN208621785U (zh) 一种光纤合束器
CN111596424A (zh) 可调式低串扰同波长波分复用光收发一体单纤双向器件
CN212005324U (zh) 一种平面无影光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