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98568U - 引线连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引线连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98568U
CN216898568U CN202220828410.5U CN202220828410U CN216898568U CN 216898568 U CN216898568 U CN 216898568U CN 202220828410 U CN202220828410 U CN 202220828410U CN 216898568 U CN216898568 U CN 2168985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surface
connecting device
lead
free end
circuit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82841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婷
唐志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Shenlan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Shenlan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Shenlan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Shenlan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82841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985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985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985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引线连接装置,包括两个由连接件相连而成的接线端子,所述每个接线端子包括用于与电路板焊接固定在一起的端部和用于连接引线的抓手,所述连接件设置在端部上,所述抓手设置有夹持部,所述每个端部设置有第一焊脚和第二焊脚,所述第一焊脚设置在端部远离抓手的一侧,所述第二焊脚设置在端部靠近抓手的一侧,所述端部通过第一焊脚和第二焊脚固定焊接在电路板上。本实用新型利用在引线连接装置的端部与电路板接触的一面设置第一焊脚和第二焊接,从而让引线连接装置与电路板的连接更加牢固不易脱落,从而提供提高整个产品的良品率。

Description

引线连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装置,具体而言是涉及一种引线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雷管,即采用电子控制模块对起爆过程进行控制的雷管。电子雷管通常包括搭载电子控制模块的电路板和装有火药和引线的引火装置,将引火装置的引线连接到电路板上从而实现控制引火装置,在现实的生产装配中,由于电路板的体积非常小,而引火装置的体积相对较大,所以在装配和运输中,极易导致引线与电路板上脱落,从到影响雷管的功能。所以后续的产品中,在电路板和引火装置之间设置了引线连接装置。
现有的引线连接装置包括两个部分,固定在电路板上的端部,和用于固定引线的抓手。CN209512662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电子点火模块及其连接端子,其方案是通过改良抓手的结构来实现让电路板与引火装置之间固定的更牢固,但端部与电路板之间是直接焊接的,由于端部底部是光滑的,焊锡无法很好的附着在底部,因为容易出现虚焊,导致影响端部与电路板之间的固定不牢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引线连接装置,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解决了引火连接装置的端部与电路板之间的固定不牢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一种引线连接装置,包括两个由连接件连接而成的接线端子,所述每个接线端子包括用于与电路板焊接固定在一起的端部和用于连接引线的抓手,所述连接件设置在端部上,所述抓手设置有夹持部,所述每个端部设置有第一焊脚和第二焊脚,所述第一焊脚设置在端部远离抓手的一侧,所述第二焊脚设置在端部靠近抓手的一侧,所述端部通过第一焊脚和第二焊脚固定焊接在电路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每个端部包括与电路板接触的第一接触面和与连接件接触的第二接触面,以及包裹在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之间的连接面。
进一步的,所所述连接面的顶面向外延伸有第一自由端,所述第一自由端向第一接触面弯曲形成第一焊脚,所述连接面的侧面经冲切贯穿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形成L形的第一切口和第二自由端,所述第二自由端向第一接触面弯曲延伸形成第二焊脚。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自由端设在第一切口相对于抓手的远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切口在两个连接面的内侧相对设置,第一焊脚设置在顶面远离内侧的一端。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切口在两个连接面的外侧相对设置,第一焊脚设置在顶面远离外侧的一端。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焊脚和第二焊脚从第一接触面延伸出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接触面向连接件延伸设置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用于固定连接件。
进一步的,所述突出部为从第二接触面隆起的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中间设置有贯穿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的进胶口。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面的侧面经冲切贯穿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形成L形的第二切口和第三自由端,所述第三自由端向第二接触面弯曲形成突出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利用在引线连接装置的端部与电路板接触的一面设置第一焊脚和第二焊接,从而让引线连接装置与电路板的连接更加牢固不易脱落,从而提供提高整个产品的良品率。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引线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引线连接装置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引线连接装置第一种实施例的另一个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引线连接装置第一种实施例的改进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引线连接装置第一种实施例的改进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引线连接装置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引线连接装置第一种实施例的第二种改进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引线连接装置第一种实施例的第二种改进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及名称如下:
连接件1、接线端子2、端部3、抓手4、夹持部41、第一焊脚31、第二焊脚32、第一接触面33、第二接触面34、连接面35、第一自由端36、第一切口37、第二自由端38、突出部5、环形凸起51、进胶口52、第二切口53、第三自由端54、电路板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引线连接装置,包括两个接线端子2,所述接线端子2通过连接件1相连,所述连接件1的材质可以为软性塑胶,其作用是将接线端子2连接后,使其更容易固定和装配,所述每个接线端子2包括用于与电路板6焊接固定在一起的端部3和用于连接引线的抓手4,所述连接件1固定在端部3上,所述端部3和抓手4是固定在一起的,所述抓手4设置有用于和引线更好焊接用的夹持部41,所述每个端部3设置有第一焊脚31和第二焊脚32,和现有技术相中,端部3与电路板6直接焊接相比,在端部3设置焊脚首先可以让操作员在焊接的时候,更准确的进行点焊接,其次焊脚上更容易附着焊锡,所以焊锡不会在端部3与电路板6之间出现滑动,从而可以避免虚焊,让端部3和电路板6之间的焊接更好的牢固,第三,所述第一焊脚(31)设置在端部3远离抓手4的一侧,所述第二焊脚32设置在端部3靠近抓手4的一侧,这样每个端部3的第一焊脚31和第二焊脚32会在端部3形成前后错位的两点固定,从而让整个引线连接装置形成四点固定,这样可以让引线连接装置与电路板6之间的固定更加牢固。
进一步的,如图2-3所示,所述每个端部3包括与电路板6接触的第一接触面33和与连接件1接触的第二接触面34,以及包裹在第一接触面33和第二接触面34之间的连接面35,所述抓手4固定在连接面35上,所述连接面35的顶面向外延伸有第一自由端36,这里所述的顶面指的是所述连接面35远离抓手4的一面,所述第一自由端36向第一接触面33弯曲形成第一焊脚31,所述连接面35的侧面经冲切贯穿第一接触面33和第二接触面34形成L形的第一切口37和第二自由端38,这里所述的侧面指的与抓手4固定的一面和所述顶面之间的连接面35,所述第二自由端38向第一接触面33弯曲延伸形成第二焊脚32,由于所述第二自由端38本身就是端部3的一部分,所以当第二自由端38向第一接触面33弯曲延伸形成第二焊脚32的时,所述第二焊脚32可以视为与端部3一体成型,由于引火装置的重量和体积大于电路板6,所以整个引线连接装置主要的受力点为设置在靠近抓手4的第二焊脚32,上述方案将在第二焊脚32与端部3通过简单的工艺一体成型的,保证了第二焊脚32不容易从端部3脱落,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焊接的牢固性。
又进一步而言,如图2-3所示,所述第二自由端38设在第一切口37相对于抓手4的远端,这样所述第二自由端38向第一接触面33弯曲延伸形成第二焊脚32的时候,所述第二焊脚32会向远离抓手4的方向弯曲,所以在装配或者运输的过程,抓手4会收到外力的拉扯的时候,所述端部3会有一部分翘起,但第二自由端38不会翘起,从而可以更好的提高焊接牢固性,因为如果把第二自由端38设置在第一切口(37)相对于抓手4的近端,那么在当抓手4收到外力拉扯的时候,端部3的一部分和第二自由端38都会翘起,经过反复拉扯后,第二自由端38会出现金属疲劳,从而导致断裂,使第二焊脚32从端部3上脱落,影响端部3与电路板6之间的牢固性。
作为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改进,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切口37在两个连接面35的内侧相对设置,这样使两个第二焊脚32的距离最短,同时第一焊脚31设置在顶面远离内侧的一端,这样使两个接线端子2的第一焊脚31和第二焊脚32之间连线互不平行,且夹角最大,这样外力从抓手4一侧拉扯端部3的时候,可以更好让外力在各个焊脚之间分摊。同理,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切口37在两个连接面35的外侧相对设置,第一焊脚31设置在顶面远离外侧的一端,样使两个第一焊脚31的距离最短,这样外力从端部3一侧拉扯的时候,以更好让外力在各个焊脚之间分摊。
作为第二种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焊脚31和第二焊脚32也可以直接出第一接触面33延伸出来,同样可以让整个引线连接装置形成四点固定,这样可以让引线连接装置与电路板6之间的固定更加牢固。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又一种改进,如图7所示,所述第二接触面34向连接件1延伸设置有突出部5,所述突出部5用于固定连接件1,进一步而言,所述突出部5为从第二接触面34隆起的环形凸起51,所述环形凸起51中间设置有贯穿第一接触面33和第二接触面34的进胶口52,当连接件1热压在第二接触面34的时候,由于连接件1通常为软性塑料,所以连接件1底部会部分软化从进胶口52挤入到环形凸起51内,然后再从第一接触面33的方向向环形凸起51内部点入胶水,从而将连接件1固定在端部3,相比现有的固定方式,相当于连接件1的部分固定在端部3的内部,从而连接件1和端部3的固定更加牢固,此外,从第一接触面33的方向向环形凸起51内部点入胶水,让第一接触面33上也附着一部分胶水,可以对端部3与电路板6之间的连接固定起到加强作用。
作为上述改进优选,如图8所示,所述连接面35的侧面经冲切贯穿第一接触面33和第二接触面34形成L形的第二切口53和第三自由端54,所述第三自由端54向第二接触面34弯曲形成所述的突出部5,当连接件1热压在第二接触面34的时候,所述突出部5会插入连接件1内,然后再在第二切口53处点入胶水,将从而将连接件1固定在端部3,当连接件1冷却后,相当于端部3的部分固定在连接件1的内部,从而连接件1和端部3的固定更加牢固,此外,从第二切口53处点入胶水,也可以让第一接触面33上附着一部分胶水,以对端部3与电路板6之间的连接固定起到加强作用。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

Claims (10)

1.引线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由连接件(1)相连而成的接线端子(2),所述每个接线端子(2)包括用于与电路板(6)焊接固定在一起的端部(3)和用于连接引线的抓手(4),所述连接件(1)设置在端部(3)上,所述抓手(4)设置有夹持部(41),所述每个端部(3)设置有第一焊脚(31)和第二焊脚(32),所述第一焊脚(31)设置在端部(3)远离抓手(4)的一侧,所述第二焊脚(32)设置在端部(3)靠近抓手(4)的一侧,所述端部(3)通过第一焊脚(31)和第二焊脚(32)固定焊接在电路板(6)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线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端部(3)包括与电路板(6)接触的第一接触面(33)和与连接件(1)接触的第二接触面(34),以及包裹在第一接触面(33)和第二接触面(34)之间的连接面(3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线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面(35)的顶面向外延伸有第一自由端(36),所述第一自由端(36)向第一接触面(33)弯曲形成第一焊脚(31),所述连接面(35)的侧面经冲切贯穿第一接触面(33)和第二接触面(34)形成L形的第一切口(37)和第二自由端(38),所述第二自由端(38)向第一接触面(33)弯曲延伸形成第二焊脚(3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引线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自由端(38)设在第一切口(37)相对于抓手(4)的远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引线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口(37)在两个连接面(35)的内侧相对设置,第一焊脚(31)设置在顶面远离内侧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引线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口(37)在两个连接面(35)的外侧相对设置,第一焊脚(31)设置在顶面远离外侧的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线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脚(31)和第二焊脚(32)从第一接触面(33)延伸出来。
8.根据权利要求5-7任意一项所述的引线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触面(34)向连接件(1)延伸设置有突出部(5),所述突出部(5)用于固定连接件(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引线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5)为从第二接触面(34)隆起的环形凸起(51),所述环形凸起(51)中间设置有贯穿第一接触面(33)和第二接触面(34)的进胶口(5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引线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面(35)的侧面经冲切贯穿第一接触面(33)和第二接触面(34)形成L形的第二切口(53)和第三自由端(54),所述第三自由端(54)向第二接触面(34)弯曲形成突出部(5)。
CN202220828410.5U 2022-04-11 2022-04-11 引线连接装置 Active CN2168985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28410.5U CN216898568U (zh) 2022-04-11 2022-04-11 引线连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28410.5U CN216898568U (zh) 2022-04-11 2022-04-11 引线连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98568U true CN216898568U (zh) 2022-07-05

Family

ID=821922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828410.5U Active CN216898568U (zh) 2022-04-11 2022-04-11 引线连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985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Y116246A (en) Lead-free solder and soldered article
US6106304A (en) Cable connecting head for connecting to an integral circuit board
US4291930A (en) Ground lug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16898568U (zh) 引线连接装置
CN114719692A (zh) 引线连接装置
CN206268613U (zh) 一种线缆固线夹
JPH0548367Y2 (zh)
JPS62147669A (ja) 絶縁被覆電線を圧着端子に接続する方法とその圧着端子
US3327284A (en) Terminalless connections for wire leads
US5273461A (en) Electronic connector for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an electronic module to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US8497429B2 (en) Planar contact with solder
CN208939205U (zh) 接线端子、其与漆包线的连接结构、线圈组件和电机
US5302146A (en) Crimp-style terminal
CN215070575U (zh) 一种插头连接器
CN212366365U (zh) 同轴线缆连接器
CN212659679U (zh) 一种卡夹式弹片连接器
CN208352553U (zh) 端子结构及zif插座
CN212571519U (zh) 一种充电连接结构及其侧向接触弹片
CN209747568U (zh) 一种电池组汇流排抽头与保护板连接结构
CN213278471U (zh) 夹持型弹片连接器
CN217985882U (zh) 一种屏蔽框
CN214589321U (zh) 一种Type-C电连接器
CN208272179U (zh) 接线端子
KR940000744Y1 (ko) 점화장치용 전기단자
JPH0353464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