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66365U - 同轴线缆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同轴线缆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66365U
CN212366365U CN202021342996.1U CN202021342996U CN212366365U CN 212366365 U CN212366365 U CN 212366365U CN 202021342996 U CN202021342996 U CN 202021342996U CN 212366365 U CN212366365 U CN 2123663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xial cable
welding
soldering
cable connector
insul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4299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云超
白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Leijia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Leijia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Leijia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Leijia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34299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663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663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663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同轴线缆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成型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中心端子、包裹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接地外壳及连接于所述中心端子尾部的同轴线缆,所述绝缘本体包括设有上下贯通的收容腔的绝缘座体及自所述绝缘座体后向延伸形成焊台,所述中心端子包括悬置于所述收容腔内的基部、自所述基部向下延伸形成的接触部及自所述基部后向延伸至所述焊台表面上的焊接部,所述线缆包括焊接于所述焊接部上的芯线,所述焊台的上侧部在横向方向贯穿并形成平台部,所述焊台的下侧部形成有凹槽,所述焊接部的上下表面分别暴露于所述平台部与所述凹槽内。本申请可有效提升高频传输性能且更利于焊接。

Description

同轴线缆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同轴线缆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多个电子零件、电气装置或者电子设备间等传输高频信号时,大多需要使用同轴电缆。例如,同轴电缆被连接于处理高频信号的电路基板,进行高频信号从该电路基板通过同轴电缆向外部的传输或者高频信号通过同轴电缆将从外部向该电路基板的传输。传统线端同轴插头一般包括绝缘本体、组装于所述绝缘本体上的中心端子、连接于所述中心端子尾部的同轴线缆及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接地外壳。所述中心端子可以先与所述同轴线缆焊接固定后再组装至所述绝缘本体内,或者所述中心端子组装至所述绝缘本体上后,将所述同轴线缆的芯线焊接至所述中心端子上,或者通过所述接地外壳与绝缘片将所述芯线压接于所述中心端子上实现电连接。
以上技术方案,在具体实施时,焊锡焊接工艺造成焊接处出现异形结构,影响高频信号的传输。而通过压接方式的技术方案在晃动等情况下容易出现松动,且组装工艺较为复杂。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华人名共和国第201710787810.X号专利揭示了一种同轴线缆连接器,将中心端子一体成型于所述绝缘本体上,再将同轴线缆的芯线固定至所述中心端子后端,随后通过超声焊接的工艺将二者固定连接在一起。而该技术方案在具体实施时,需要在芯线上方与端子下方分别置入超声焊头,而所述中心端子后端上方的芯线外周空间不足,要求超声焊头过小且要求插入精度较高,容易造成插入位置错误而损坏产品。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同轴线缆连接器,以提供更好的高频传输性能及使制造工艺更为方便简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同轴线缆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成型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中心端子、包裹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接地外壳及连接于所述中心端子尾部的同轴线缆,所述绝缘本体包括设有上下贯通的收容腔的绝缘座体及自所述绝缘座体后向延伸形成焊台,所述中心端子包括悬置于所述收容腔内的基部、自所述基部向下延伸形成的接触部及自所述基部后向延伸至所述焊台表面上的焊接部,所述线缆包括焊接于所述焊接部上的芯线,所述焊台的上侧部在横向方向贯穿并形成平台部,所述焊台的下侧部形成有凹槽,所述焊接部的上下表面分别暴露于所述平台部与所述凹槽内。
优选地,所述绝缘本体的焊台后端横向两侧向上延伸形成有一对限位突起,一对所述限位突起之间形成有芯线通道,所述芯线置入所述焊接部上表面的同时被一对所述限位突起所夹持。
优选地,所述绝缘座体后向延伸形成有延伸部,所述焊台是自所述延伸部后端向后延伸形成的,所述中心端子的焊接部与所述基部之间还形成有埋入所述绝缘座体与延伸部内的嵌入部。
优选地,所述嵌入部的后端向下折弯再水平折弯延伸形成所述焊接部,所述焊接部的宽度大于所述嵌入部的宽度。
优选地,所述焊接部的上表面与所述焊台上的平台部平齐,所述平台部的上表面低于所述延伸部的上表面,所述焊台的下侧部的底面低于所述延伸部的底面,所述凹槽的外周形成有导引斜面。
优选地,所述中心端子的焊接部后端还向后延伸形成有用于连接料带的连料部,所述连料部位于一对所述限位突起之间并作为所述芯线通道的底面。
优选地,所述绝缘座体横向两侧凸出形成有卡块,所述接地外壳包括圆筒状的固定基座、与所述固定基座部分相连的压合板、通过固定基座围合成的后端开口的收容空间及自所述固定基座自由端分别向后折弯延伸形成的一对护持片,所述绝缘座体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固定基座顶部横向两侧开设有与所述卡块配合的卡槽,一对所述护持片之间形成有夹持空间,所述绝缘本体的延伸部与焊台夹持于所述夹持空间内。
优选地,所述同轴线缆还包括包裹于所述芯线外的内绝缘层、包裹于所述内绝缘层外的编织层及包裹于所述编织层外的外绝缘层,所述压合板包括覆盖于所述固定基座上方的盖板、覆盖于一对所述护持片上方的覆盖部、自所述覆盖部横向两侧折弯并包夹于所述护持片下方的腕部及自所述覆盖部后端延伸形成的包夹于所述编织层外周的包夹部。
优选地,所述焊接部与所述芯线通过超声焊接工艺焊接在一起,焊接所述芯线与所述焊接部时通过超声焊头焊接,所述超声焊头包括有插入所述平台部上并压持所述芯线于所述焊接部上表面的上焊头及自所述凹槽插入所述焊接部下表面的下焊头。
优选地,上焊头的横向宽度大于所述下焊头的横向宽度,所述上焊头的底部形成压持所述芯线的槽结构,所述下焊头的横向宽度不大于所述槽结构的横向宽度。
本申请同轴线缆连接器通过在所述焊接部所处平面的绝缘本体的焊台上形成横向贯穿的平台部,可提供更宽的宽度供所述上焊头的插入并方便所述上焊头的底部有足够空间形成卡持所述芯线的槽结构;所述焊台的下侧部形成凹槽使所述焊接部暴露,同时,所述凹槽边缘形成导引斜面以方便所述下焊头的插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同轴线缆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沿图1所示A-A虚线的剖视图;
图3为本申请同轴线缆连接器的中心端子与绝缘本体的组合图;
图4为本申请同轴线缆连接器的中心端子与绝缘本体另一角度的组合图;
图5为本申请同轴线缆连接器的接地外壳的立体图;
图6为本申请同轴线缆连接器的接地外壳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立体图;
图7为本申请同轴线缆连接器进行超声焊焊接时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同轴线缆连接器焊接所用的超声焊焊头的结构图。
附图中各标号的含义为:
接地外壳-10;固定基座-11;卡槽-111;卡扣部-112;护持片-12;压合板-13;盖板-131;覆盖部-132;腕部-133;包夹部-134;卡刺部-136;收容空间-15;夹持空间-16;绝缘本体-20;绝缘座体-21;卡块-211;收容腔-22;延伸部-23;焊台-24;上侧部-241;下侧部-242;凹槽-243;导引斜面-244;平台部-245;限位突起-25;芯线通道-26;中心端子-30;基部-31;夹持臂-32;嵌入部-33;焊接部-34;下折部-35;连料部-36;同轴线缆-40;芯线-41;内绝缘层-42;编织层-43;外绝缘层-44;超声焊头-50;上焊头-51;槽结构-511;下焊头-5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申请以图1所示X方向为左右方向(横向方向),以Y方向为前后方向(纵向方向),以Z方向为上下方向(垂直方向)的上方。
请参阅图1、图2所示,本申请同轴线缆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20、成型于所述绝缘本体20内的中心端子30、包裹于所述绝缘本体20外的接地外壳10及连接于所述中心端子30尾部的同轴线缆40。
请继续参阅图2至图4所示,所述绝缘本体20包括绝缘座体21、上下贯通所述绝缘座体21形成的收容腔22、自所述绝缘座体21后向延伸新形成的延伸部23及自所述延伸部23后向延伸形成的焊台24。所述绝缘座体21为圆柱型结构,所述绝缘座体21顶部横向两侧向外凸出形成有卡块211。所述焊台24包括上侧部241及下侧部242,所述焊台24的上侧部241的水平位置低于所述延伸部23的上表面,所述焊台24的下侧部242的水平位置低于所述延伸部23的下表面。所述焊台24的上侧部241横向两侧开放形成横向贯通的平台部245,所述焊台24后端横向两侧向上凸出形成有一对限位突起25,所述限位突起25之间形成有芯线通道26。
所述中心端子30包括有位于所述收容腔22上侧的基部31、自所述基部31横向两侧折弯并向下延伸形成的一对夹持臂32、自所述基部31后向延伸至所述焊台24上的焊接部34。
所述基部31及所述夹持臂32悬置于所述收容腔22内。所述基部31与所述焊接部34之间还连接有嵌入部33,所述嵌入部33成型于所述延伸部23内,所述焊接部34是自所述嵌入部33后端向下折弯再向后折弯延伸形成的,并在所述嵌入部33后端形成下折部35。所述焊接部34的横向宽度大于所述嵌入部33的横向宽度,所述焊接部33的上表面暴露于所述焊台24的上侧部241表面并与所述上侧部241的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焊接部34后端形成有连接料带的连料部36,所述连料部36位于一对所述限位突起25之间并形成所述芯线通道26。所述焊台24的下侧部242对应所述焊接部34位置处形成有凹槽243以使所述焊接部34的下表面暴露于所述下侧部242下方。所述凹槽243的内缘设有导引斜面244。
请继续参阅图5、图6所示,所述接地外壳10通过金属板冲压成型,包括圆筒状的固定基座11、与所述固定基座11部分相连的压合板13、通过固定基座11围合成的后端开口的收容空间15及自所述固定基座11自由端分别向后折弯延伸形成的一对护持片12。
所述固定基座11顶部横向两侧开设有与所述卡块211配合的卡槽111及冲压形成于所述固定基座11下端的卡扣部112。一对所述护持片12之间形成有夹持空间16,所述绝缘本体20的延伸部22与焊台23夹持于所述夹持空间16内。
所述同轴线缆40包括芯线41、包裹于所述芯线41外的内绝缘层42、包裹于所述内绝缘层42外的编织层43及包裹于所述编织层43外的外绝缘层44。所述芯线41前向延伸至所述焊台24上侧部241表面上的焊接部34表面,同时所述芯线41靠近所述内绝缘层42一端被限位于一对所述限位突起25之间的芯线通道26内。
所述压合板13包括覆盖于所述固定基座11上方的盖板131、覆盖于一对所述护持片12上方的覆盖部132、自所述覆盖部132横向两侧折弯并包夹于所述护持片12下方的腕部133及自所述覆盖部132后端延伸形成的包夹于所述编织层43外周的包夹部134。所述包夹部134上端冲压形成有卡刺部136以使所述包夹部134与所述编织层43之间形成稳定的电连接。
请继续参阅图7、图8所示,本申请的同轴线缆40的芯线41通过超声波焊接的方式与所述中心端子30的焊接部34焊接在一起,具体地,将所述同轴线缆40的芯线41置入所述芯线通道26内并被一对所述限位突起25所夹持预固定。而后,通过超声焊头50上下夹持所述芯线41与所述焊接部34的底面将芯线41与所述焊接部34焊接固定在一起,所产生的焊盘均匀,无焊锡,能最大程度地减小因焊盘结构影响高频信号传输性能。焊接完成后,将所述绝缘本体20组装至所述接地外壳10内,并将所述腕部133及包夹部134分别折弯包覆于所述护持片12与所述同轴线缆40的编织层43外;或者,将所述绝缘本体20组装至所述接地外壳10后在焊接所述芯线41与所述焊接部34,随后,再折弯所述腕部133与所述包夹部134。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芯线41与焊接部34之间还可以通过激光焊接工艺或电阻焊接工艺焊接在一起。
在具体焊接所述芯线41时,所述超声焊头50包括有上焊头51及下焊头52,所述上焊头51的底部中间凹陷形成有槽结构511,所述槽结构511呈V形或U形或与所述芯线41仿形的结构。所述下焊头52的横向宽度小于所述上焊头51的横向宽度,所述下焊头52的宽度以不宽于所述槽结构511为优。所述上焊头51插入所述焊台24的上端部241上并压住所述芯线41于所述焊接部34上。所述下焊头52自下向上插入所述凹槽243并抵持于所述焊接部34的底面上并正对所述上焊头51的槽结构511上。
本申请同轴线缆连接器通过在所述焊接部34所处平面的绝缘本体20的焊台24上形成横向贯穿的平台部,可提供更宽的宽度供所述上焊头51的插入并方便所述上焊头51的底部有足够空间形成卡持所述芯线41的槽结构511;所述焊台24的下侧部形成凹槽243使所述焊接部34暴露,同时,所述凹槽243边缘形成导引斜面244以方便所述下焊头52的插入。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同轴线缆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成型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中心端子、包裹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接地外壳及连接于所述中心端子尾部的同轴线缆,所述绝缘本体包括设有上下贯通的收容腔的绝缘座体及自所述绝缘座体后向延伸形成焊台,所述中心端子包括悬置于所述收容腔内的基部、自所述基部向下延伸形成的接触部及自所述基部后向延伸至所述焊台表面上的焊接部,所述线缆包括焊接于所述焊接部上的芯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焊台的上侧部在横向方向贯穿并形成平台部,所述焊台的下侧部形成有凹槽,所述焊接部的上下表面分别暴露于所述平台部与所述凹槽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焊台后端横向两侧向上延伸形成有一对限位突起,一对所述限位突起之间形成有芯线通道,所述芯线置入所述焊接部上表面的同时被一对所述限位突起所夹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轴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座体后向延伸形成有延伸部,所述焊台是自所述延伸部后端向后延伸形成的,所述中心端子的焊接部与所述基部之间还形成有埋入所述绝缘座体与延伸部内的嵌入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同轴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入部的后端向下折弯再水平折弯延伸形成所述焊接部,所述焊接部的宽度大于所述嵌入部的宽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同轴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部的上表面与所述焊台上的平台部平齐,所述平台部的上表面低于所述延伸部的上表面,所述焊台的下侧部的底面低于所述延伸部的底面,所述凹槽的外周形成有导引斜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同轴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端子的焊接部后端还向后延伸形成有用于连接料带的连料部,所述连料部位于一对所述限位突起之间并作为所述芯线通道的底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同轴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座体横向两侧凸出形成有卡块,所述接地外壳包括圆筒状的固定基座、与所述固定基座部分相连的压合板、通过固定基座围合成的后端开口的收容空间及自所述固定基座自由端分别向后折弯延伸形成的一对护持片,所述绝缘座体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固定基座顶部横向两侧开设有与所述卡块配合的卡槽,一对所述护持片之间形成有夹持空间,所述绝缘本体的延伸部与焊台夹持于所述夹持空间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同轴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同轴线缆还包括包裹于所述芯线外的内绝缘层、包裹于所述内绝缘层外的编织层及包裹于所述编织层外的外绝缘层,所述压合板包括覆盖于所述固定基座上方的盖板、覆盖于一对所述护持片上方的覆盖部、自所述覆盖部横向两侧折弯并包夹于所述护持片下方的腕部及自所述覆盖部后端延伸形成的包夹于所述编织层外周的包夹部。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同轴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部与所述芯线通过超声焊接工艺焊接在一起,焊接所述芯线与所述焊接部时通过超声焊头焊接,所述超声焊头包括有插入所述平台部上并压持所述芯线于所述焊接部上表面的上焊头及自所述凹槽插入所述焊接部下表面的下焊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同轴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焊头的横向宽度大于所述下焊头的横向宽度,所述上焊头的底部形成压持所述芯线的槽结构,所述下焊头的横向宽度不大于所述槽结构的横向宽度。
CN202021342996.1U 2020-07-09 2020-07-09 同轴线缆连接器 Active CN2123663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42996.1U CN212366365U (zh) 2020-07-09 2020-07-09 同轴线缆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42996.1U CN212366365U (zh) 2020-07-09 2020-07-09 同轴线缆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66365U true CN212366365U (zh) 2021-01-15

Family

ID=741305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42996.1U Active CN212366365U (zh) 2020-07-09 2020-07-09 同轴线缆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663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94607B1 (ko) 전기커넥터 및 그 조립체
US20070128897A1 (en) Connector with ground connection improved in protection against a noise trouble
KR101974328B1 (ko) 동축 케이블 커넥터 및 동축 케이블 접속 방법
WO2007110699A2 (en) Reduced-height wire to board connector
JP2011060770A (ja) 蓋付き絶縁圧接端子コネクタ
CN110034430B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CN114421223A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8682990B (zh) 板对板型射频插头
CN110808490B (zh) 电连接器组件
US20120149233A1 (en) Terminal structure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using the same
CN111162399A (zh) 板对板插头
CN211062999U (zh) 线缆组件及射频插头
CN211789703U (zh) 板对板插头
CN212366365U (zh) 同轴线缆连接器
CN106025667B (zh) 网络信息模块
CN111146637A (zh) 板对板插头
CN111146652A (zh) 板对板插头
CN108682991B (zh) 板对板型射频头
CN211088579U (zh) 射频插头
CN211088577U (zh) 射频插头
CN110808491B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110808493B (zh) 电连接器
CN111162416A (zh) 板对板插头
CN110994300A (zh) 射频插头
EP0224507A4 (en) METHOD AND MASS END WITH SOLDERED CONNEC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