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87020U - 一种轻量化的骑行坐鞍骨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轻量化的骑行坐鞍骨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87020U
CN216887020U CN202220013891.4U CN202220013891U CN216887020U CN 216887020 U CN216887020 U CN 216887020U CN 202220013891 U CN202220013891 U CN 202220013891U CN 216887020 U CN216887020 U CN 2168870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inforcing
saddle
framework
sides
ri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1389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林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Z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Z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22001389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870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870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870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轻量化的骑行坐鞍骨架,包括坐鞍主体外骨架;所述坐鞍主体外骨架的前部设有第一加强部,所述坐鞍主体外骨架的中部设有第二加强部,所述坐鞍主体外骨架的后部设有第三加强部;所述第一加强部与第二加强部之间形成有第一镂空部,所述第二加强部与第三加强部之间形成有第二镂空部,所述第三加强部与坐鞍主体外骨架的后端之间形成有第三镂空部;所述第一加强部的底部设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三加强部的底部设有第二连接块。本实用新型优点:能够在保证性能可靠性的基础上,达到轻量化骑行坐鞍的目的,并降低耗材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轻量化的骑行坐鞍骨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骑行坐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轻量化的骑行坐鞍骨架。
【背景技术】
轻量化设计是在使零部件产品保证其基本的使用性能要求、安全性要求和成本控制要求的前提下,从结构、材料、工艺等方面,应用新设计、新材料、新技术来实现对整体、总装配的减重,以完成设备向“低能耗”、“低排放”的转变。
目前,针对轻量化设计的研究主要有三种途径:(1)新材料的使用,如高强度钢、铝、镁合金及一些非金属材料的使用;(2)工艺的改进,主要包括成形技术和连接技术;(3)结构优化,使部件薄壁化、中空化、小型化或复合化;结构方面实现轻量化,主要有整体零部件的拓扑优化设计、尺寸形状再优化等。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轻量化也是现代骑行运动市场的的趋势。因为重量轻的单车,不仅在搬动或者存放的时候更加方便;而且在骑行的过程当中,特别是在面对一些比较特殊的环境时,比如说上坡,如果自行车的重量比较轻,那么在操控的时候也会更加轻松,而且上坡的动力也更大;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认为重量轻的自行车更好的主要原因之一。
现有自行车多数还是采用传统厚重的坐鞍,而对于一些竞速骑行的爱好者,只能通过更换昂贵的轻质材料来达到轻量化的目的,因更换轻质材料的成本比较高,难以推广使用;而针对骑行坐鞍的结构优化从而实现轻量化的技术研究目前仍是一片空白。鉴于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案发明人对该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轻量化的骑行坐鞍骨架,通过对骑行坐鞍进行结构优化设计,达到轻量化的目的,从而解决更换轻质材料带来的高成本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轻量化的骑行坐鞍骨架,所述骑行坐鞍骨架包括坐鞍主体外骨架;所述坐鞍主体外骨架的前部设有第一加强部,所述坐鞍主体外骨架的中部设有第二加强部,所述坐鞍主体外骨架的后部设有第三加强部;
所述第一加强部与第二加强部之间形成有第一镂空部,所述第二加强部与第三加强部之间形成有第二镂空部,所述第三加强部与坐鞍主体外骨架的后端之间形成有第三镂空部;
所述第一加强部的底部设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三加强部的底部设有第二连接块。
优选地,所述坐鞍主体外骨架包括对称位于两侧的侧骨架;每所述侧骨架均具有侧骨前段、侧骨中段和侧骨后段;
两侧的所述侧骨前段由前至后先向外张开后向内靠拢;两侧的所述侧骨中段由前至后逐渐向外张开,并且两侧的所述侧骨中段由前至后逐渐向下倾斜;两侧的所述侧骨后段由前至后逐渐向内靠拢,并且两侧的所述侧骨后段由前至后逐渐向上倾斜。
优选地,所述坐鞍主体外骨架还包括连接两所述侧骨架的后端的后骨架;所述后骨架由中间向两端逐渐缩小。
优选地,所述第一加强部包括位于中间的主体加强部;所述主体加强部的前端的两侧通过第一连接部与所述侧骨前段的前端相连接,主体加强部的后端的两侧通过第二连接部与所述侧骨前段的中部相连接;所述主体加强部的两侧与侧骨前段之间形成第四镂空部。
优选地,所述第二加强部包括将两所述侧骨前段的后端与两所述侧骨中段的前端固定连接在一起的加强连接块、连接在两侧的所述侧骨中段之间的第一加强条以及连接在两侧的所述侧骨中段之间的第二加强条;所述加强连接块与第一加强条之间形成第五镂空部,所述第一加强条与第二加强条之间形成第六镂空部。
优选地,所述第三加强部包括连接在两侧的所述侧骨后段的中部之间第三加强条以及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三加强条与后骨架之间的两第四加强条;两所述第四加强条由前至后逐渐向外张开,并且两侧的所述侧骨后段的后端与第四加强条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加强条、侧骨后段以及第三加强条之间形成第七镂空部。
优选地,所述第三加强部在第三加强条的两端均设有所述第二连接块。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块为中空结构,并且第一连接块的前端形成有第一开口。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块为中空结构,并且第二连接块的后端形成有第二开口。
优选地,所述骑行坐鞍骨架为光固化树脂骨架。
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设计整个骑行坐鞍骨架包括坐鞍主体外骨架,在坐鞍主体外骨架的前部设有第一加强部,在坐鞍主体外骨架的中部设有第二加强部,在坐鞍主体外骨架的后部设有第三加强部,从而能够保证整个骑行坐鞍骨架的性能可靠性;同时第一加强部与第二加强部之间形成第一镂空部,第二加强部与第三加强部之间形成第二镂空部,第三加强部与坐鞍主体外骨架的后端之间形成第三镂空部,因此能够在保证性能可靠性的基础上,达到轻量化骑行坐鞍的目的,并降低耗材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骑行坐鞍骨架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骑行坐鞍骨架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骑行坐鞍骨架的仰视图;
图4是图3的左视图;
图5是图3的右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骑行坐鞍骨架在去除缓冲曲面时的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骑行坐鞍骨架在去除缓冲曲面时的仰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骑行坐鞍骨架;
1-坐鞍主体外骨架,11-第一加强部,111-主体加强部,112-第一连接部,113-第二连接部,114-第四镂空部,12-第二加强部,121-加强连接块,122-第一加强条,123-第二加强条,124-第五镂空部,125-第六镂空部,13-第三加强部,131-第三加强条,132-第四加强条,133-第七镂空部,14-第一镂空部,15-第二镂空部,16-第三镂空部,17-侧骨架,171-侧骨前段,172-侧骨中段,173-侧骨后段,18-后骨架;
2-第一连接块,21-第一开口;
3-第二连接块,31-第二开口;
4-缓冲曲面。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轻量化的骑行坐鞍骨架,解决了现有骑行坐鞍只能更换轻质材料导致带来高成本的技术问题,实现了能够在保证性能可靠性的基础上轻量化骑行坐鞍,降低骑行坐鞍耗材成本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总体思路如下:设计整个骑行坐鞍骨架包括坐鞍主体外骨架,在坐鞍主体外骨架的前部设有第一加强部,在坐鞍主体外骨架的中部设有第二加强部,在坐鞍主体外骨架的后部设有第三加强部,从而保证整个骑行坐鞍骨架的性能可靠性;同时第一加强部与第二加强部之间形成第一镂空部,第二加强部与第三加强部之间形成第二镂空部,第三加强部与坐鞍主体外骨架的后端之间形成第三镂空部,从而达到轻量化目的。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这些实施方式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请参照图1所示,该图1表示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骑行坐鞍骨架100处于水平放置状态时的结构图,也即骑行坐鞍骨架100在安装到自行车上时的状态图,在本实用新型的以下描述中,“前”指示的是骑行坐鞍骨架100在水平放置时的右端,“后”指示的是骑行坐鞍骨架100在水平放置时的左端。
请参阅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轻量化的骑行坐鞍骨架100,所述骑行坐鞍骨架100包括坐鞍主体外骨架1;所述坐鞍主体外骨架1的前部设有第一加强部11,所述坐鞍主体外骨架1的中部设有第二加强部12,所述坐鞍主体外骨架1的后部设有第三加强部13;通过设置第一加强部11、第二加强部12和第三加强部13与坐鞍主体外骨架1相结合,使整个骑行坐鞍骨架100具有足够的支撑强度,从而可以保证整个骑行坐鞍骨架100的性能可靠性。
由于在实际骑行的过程中,骑行坐鞍骨架100的受力部位主要位于中后部的位置,因此本实用新型在坐鞍主体外骨架1的中部设有第二加强部12和后部设有第三加强部13,通过第二加强部12和第三加强部13相互配合,可以对整个骑行坐鞍骨架100的中后部起到加强的作用。
所述第一加强部11与第二加强部12之间形成有第一镂空部14,所述第二加强部12与第三加强部13之间形成有第二镂空部15,所述第三加强部13与坐鞍主体外骨架1的后端之间形成有第三镂空部16;通过在骑行坐鞍骨架100上形成第一镂空部14、第二镂空部15和第三镂空部16,可以达到轻量化的目的,并降低耗材成本。
所述第一加强部11的底部设有第一连接块2,所述第三加强部13的底部设有第二连接块3,以便于通过第一连接块2和第二连接块3将骑行坐鞍骨架100安装到自行车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坐鞍主体外骨架1包括对称位于两侧的侧骨架17;每所述侧骨架17均具有侧骨前段171、侧骨中段172和侧骨后段173;
两侧的所述侧骨前段171由前至后先向外张开后向内靠拢;两侧的所述侧骨中段172由前至后逐渐向外张开,并且两侧的所述侧骨中段172由前至后逐渐向下倾斜;两侧的所述侧骨后段173由前至后逐渐向内靠拢,并且两侧的所述侧骨后段173由前至后逐渐向上倾斜。通过以上侧骨前段171、侧骨中段172和侧骨后段173的具体设计,可以使整个骑行坐鞍骨架100的工作面与人体工程学曲面相符合,从而保证骑行者在骑行时的舒适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坐鞍主体外骨架1还包括连接两所述侧骨架17的后端的后骨架18,所述后骨架18由中间向两端逐渐缩小,一方面可以保证整个坐鞍主体外骨架1的后端的强度,另一方面可以使整个骑行坐鞍骨架100的后端与人体工程学曲面相符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强部11包括位于中间的主体加强部111;所述主体加强部111的前端的两侧通过第一连接部112与所述侧骨前段171的前端相连接,主体加强部111的后端的两侧通过第二连接部113与所述侧骨前段171的中部相连接;所述主体加强部111的两侧与侧骨前段171之间形成第四镂空部114。因为在实际骑行的过程中,坐鞍主体外骨架1的前部受力比较小,因此本实用新型中仅在侧骨前段171的前半部分设置第一加强部11进行支撑;而两侧的侧骨前段171之间的后半部分全部镂空,同时主体加强部111的两侧与侧骨前段171之间除了第一连接部112和第二连接部113外也是镂空的,可以很好地实现对骑行座椅的前部进行轻量化。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所述主体加强部111可以模仿竞速骑行状态下的人体造型进行设计,所述第一连接部112可以模仿竞速骑行状态下的人体手臂造型进行设计,所述第二连接部113可以模仿竞速骑行状态下的人体腿部造型进行设计,这样整个主体加强部111就可以形成竞速骑行造型,不仅能够起到加强的作用,还可以使整个骑行坐鞍骨架100的造型更加新颖。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加强部12包括将两所述侧骨前段171的后端与两所述侧骨中段172的前端固定连接在一起的加强连接块121、连接在两侧的所述侧骨中段172之间的第一加强条122以及连接在两侧的所述侧骨中段172之间的第二加强条123,通过采用加强连接块121将侧骨前段171的后端与侧骨中段172的前端固定连接在一起,可以使两侧的侧骨架17之间牢固地结合在一起;所述加强连接块121与第一加强条122之间形成第五镂空部124,所述第一加强条122与第二加强条123之间形成第六镂空部125。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加强连接块121、第一加强条122和第二加强条123相互配合,可以有效保证骑行坐鞍骨架100的中部的强度;同时,加强连接块121与第一加强条122之间以及第一加强条122与第二加强条123之间均为镂空,有助于进一步实现轻量化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加强部13包括连接在两侧的所述侧骨后段173的中部之间第三加强条131以及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三加强条131与后骨架18之间的两第四加强条132;两所述第四加强条132由前至后逐渐向外张开,并且两侧的所述侧骨后段173的后端与第四加强条132固定连接,以对骑行坐鞍骨架100进行有效支撑;所述第四加强条132、侧骨后段173以及第三加强条131之间形成第七镂空部133,该第七镂空部133分布在骑行坐鞍骨架100后部的两侧。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三加强条131和两个第四加强条132的相互配合,可以有效保证骑行坐鞍骨架100的后部的强度;同时在第四加强条132、侧骨后段173以及第三加强条131之间形成两个镂空部位,有助于进一步实现轻量化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加强部13在第三加强条131的两端均设有所述第二连接块3,这样两个第二连接块3和前端的第一连接块2正好可以形成三角连接结构,可以保证骑行坐鞍骨架100安装的牢固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块2为中空结构,这有助于进一步实现轻量化的效果;并且第一连接块2的前端形成有第一开口21,以方便第一连接块2与自行车之间的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块3为中空结构,这有助于进一步实现轻量化的效果;并且第二连接块3的后端形成有第二开口31,以方便第二连接块3与自行车之间的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骑行坐鞍骨架100为光固化树脂骨架,由于光固化树脂材料的成本低,因此利用光固化树脂材料来制作骑行坐鞍骨架100能够降低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为了保证骑行的舒适性,所述骑行坐鞍骨架100的中后部两侧均设置有缓冲曲面4,具体可以将缓冲曲面4的前端与第二加强部12的第一加强条122相连接,将缓冲曲面4的后部与后骨架18相连接,将缓冲曲面4的外侧与第三加强部13相连接,而缓冲曲面4的内侧与第三加强部13的第三加强条131之间以及缓冲曲面4与第二加强部12的第二加强条123之间均留有3-5mm的间隙,这样在骑行的过程中缓冲曲面4可以上下浮动起到缓冲的作用,能够提升骑行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进行设计时,可以通过3D扫描先还原出骑行座椅的人体工程学曲面,再从结构拓扑出发对骑行坐鞍的骑行坐鞍骨架100进行设计,这样既可以使设计出来的骑行坐鞍骨架100与人体工程学曲面相符合,从而保证骑行舒适性;又能够在达到轻量化目的的基础上,保证整个骑行坐鞍骨架100可以满足性能要求。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骑行坐鞍骨架100的整体造型独特,其形似一艘科幻飞船,看起来十分美观。
通过实际制造对比,轻量化前产品的质量为0.16417kg,本实用新型轻量化设计得到的骑行坐鞍骨架100,其质量为0.050807kg,相比轻量化前的产品,质量减轻了0.113363kg,质量减轻比例达到69%;按照光敏树脂200元/kg,单件成本可以节约22.7元/件。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我们所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只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限定,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饰以及变化,都应当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轻量化的骑行坐鞍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骑行坐鞍骨架包括坐鞍主体外骨架;所述坐鞍主体外骨架的前部设有第一加强部,所述坐鞍主体外骨架的中部设有第二加强部,所述坐鞍主体外骨架的后部设有第三加强部;
所述第一加强部与第二加强部之间形成有第一镂空部,所述第二加强部与第三加强部之间形成有第二镂空部,所述第三加强部与坐鞍主体外骨架的后端之间形成有第三镂空部;
所述第一加强部的底部设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三加强部的底部设有第二连接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行坐鞍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坐鞍主体外骨架包括对称位于两侧的侧骨架;每所述侧骨架均具有侧骨前段、侧骨中段和侧骨后段;
两侧的所述侧骨前段由前至后先向外张开后向内靠拢;两侧的所述侧骨中段由前至后逐渐向外张开,并且两侧的所述侧骨中段由前至后逐渐向下倾斜;两侧的所述侧骨后段由前至后逐渐向内靠拢,并且两侧的所述侧骨后段由前至后逐渐向上倾斜。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骑行坐鞍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坐鞍主体外骨架还包括连接两所述侧骨架的后端的后骨架;所述后骨架由中间向两端逐渐缩小。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骑行坐鞍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部包括位于中间的主体加强部;所述主体加强部的前端的两侧通过第一连接部与所述侧骨前段的前端相连接,主体加强部的后端的两侧通过第二连接部与所述侧骨前段的中部相连接;所述主体加强部的两侧与侧骨前段之间形成第四镂空部。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骑行坐鞍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部包括将两所述侧骨前段的后端与两所述侧骨中段的前端固定连接在一起的加强连接块、连接在两侧的所述侧骨中段之间的第一加强条以及连接在两侧的所述侧骨中段之间的第二加强条;所述加强连接块与第一加强条之间形成第五镂空部,所述第一加强条与第二加强条之间形成第六镂空部。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骑行坐鞍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加强部包括连接在两侧的所述侧骨后段的中部之间第三加强条以及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三加强条与后骨架之间的两第四加强条;两所述第四加强条由前至后逐渐向外张开,并且两侧的所述侧骨后段的后端与第四加强条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加强条、侧骨后段以及第三加强条之间形成第七镂空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骑行坐鞍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加强部在第三加强条的两端均设有所述第二连接块。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行坐鞍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块为中空结构,并且第一连接块的前端形成有第一开口。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行坐鞍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块为中空结构,并且第二连接块的后端形成有第二开口。
10.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骑行坐鞍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骑行坐鞍骨架为光固化树脂骨架。
CN202220013891.4U 2022-01-05 2022-01-05 一种轻量化的骑行坐鞍骨架 Active CN2168870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13891.4U CN216887020U (zh) 2022-01-05 2022-01-05 一种轻量化的骑行坐鞍骨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13891.4U CN216887020U (zh) 2022-01-05 2022-01-05 一种轻量化的骑行坐鞍骨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87020U true CN216887020U (zh) 2022-07-05

Family

ID=822116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13891.4U Active CN216887020U (zh) 2022-01-05 2022-01-05 一种轻量化的骑行坐鞍骨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870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887020U (zh) 一种轻量化的骑行坐鞍骨架
CN216783688U (zh) 一种骑行坐鞍的缓冲装置
CN208021270U (zh) 客车座椅骨架
CN205214747U (zh) 一种办公椅
CN108312922A (zh) 一种客车座椅靠背骨架
CN204077826U (zh) 客车车身龙门框架
CN104290823B (zh) 客车车身结构
CN208248029U (zh) 客车座椅靠背骨架
CN2655740Y (zh) 座与靠背联动的座椅
CN208306901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的车架
CN204095899U (zh) 客车底架连接件
CN205951776U (zh) 四六分座椅骨架
CN206841235U (zh) 轻量化汽车座椅靠背骨架
CN219782043U (zh) 电竞椅的椅背骨架结构
CN205396369U (zh) 一种折叠自行车车架
CN207826043U (zh) 汽车座椅靠背上横杆与靠背边框连接结构
CN204124216U (zh) 车辆龙门框架连接件
CN108100148A (zh) 电动自行车的车架
CN204095900U (zh) 客车侧围骨架连接件
CN100450862C (zh) 仿生型自行车架
CN108372810A (zh) 一种客车座椅骨架
CN206719037U (zh) 靠背前翻双人座的商务椅骨架
CN210364162U (zh) 一种共享单车用坐垫
CN201516886U (zh) 多功能儿童车座
CN104228957B (zh) 客车底架连接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