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85249U - 一种3d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3d打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85249U
CN216885249U CN202122587224.5U CN202122587224U CN216885249U CN 216885249 U CN216885249 U CN 216885249U CN 202122587224 U CN202122587224 U CN 202122587224U CN 216885249 U CN216885249 U CN 2168852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trough
sensing
piece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58722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万威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nycub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nycub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nycub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nycub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58722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852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852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852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3D打印机,包括:料槽;第一感应件,第一感应件可活动地设置于料槽内,且能够漂浮于料槽内的液面上;第二感应件,第二感应件设置于料槽的下方,第二感应件能够与第一感应件感应;控制单元,控制单元与第二感应件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料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感应件,在料槽的下方设置有与控制单元电连接的第二感应件,第一感应件能够漂浮在料槽内部的液面上,并随着液体的消耗而向下浮动以与第二感应件相互感应,进而控制3D打印机的工作。

Description

一种3D打印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3D打印机。
背景技术
3D打印技术是一种基于离散、堆积成型思想的新型快速成型技术,属于增材制造技术领域,该技术根据零件或物体的三维模型数据,快速、准确地制造出零件或物体的实体模型。常在模具制造、工业设计等领域被用于制造模型,后逐渐用于一些产品的直接制造,已经有使用这种技术打印而成的零部件。该技术在珠宝、鞋类、工业设计、建筑、工程和施工、汽车、航空航天、牙科和医疗产业、教育、地理信息系统、土木工程及其他领域都有所应用。
但目前市面上的光固化3D打印机没有检测树脂余量的检测装置,料槽里的树脂余量状态需靠人工监控来反馈,而且当树脂不足以打印成型时,打印机并不会智能暂停。而现有液位控制器的液位检测方式包括电子式液位控制器和光电液位控制器,在使用时探头需要直接接触液体才可检测得到,所以探头容易被液体污染,光固化3D打印机使用的是粘性很高的树脂,如果树脂黏附在探头表面,容易造成误判。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3D打印机,能够对料槽中树脂的最低液位进行监控的同时检测端无需与液面接触,能够准确的检测树脂的最低液位,解决了3D打印机因树脂不足导致打印模型失败的问题。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3D打印机,包括:
料槽;
第一感应件,所述第一感应件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料槽内,且能够漂浮于所述料槽内的液面上;
第二感应件,所述第二感应件设置于所述料槽的下方,所述第二感应件能够与所述第一感应件感应而发出电信号;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二感应件连接。
可选地,所述料槽内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第一感应件的活动位置,以使所述第一感应件位于所述第二感应件正上方的所述料槽的第一区域。
可选地,所述限位部包括设置在所述料槽内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底部设置有通孔,所述容纳槽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料槽的第二区域连通;
所述通孔用于导通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以供树脂从所述料槽的所述第二区域进入所述第一区域,以使所述第一感应件漂浮。
可选地,所述容纳槽包括开口端,所述开口端设置有阻挡部,所述阻挡部用于阻挡所述第一感应件在漂浮时从所述第一区域进入所述第二区域。
可选地,所述的3D打印机还包括支撑座,所述料槽连接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支撑座的下方连接有所述第二感应件。
可选地,所述第一感应件的正投影落在所述第二感应件的检测端。
可选地,所述支撑座上与所述第一感应件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豁口,所述第二感应件的检测端能够通过所述豁口与所述第一感应件相感应。
可选地,所述第一感应件包括浮标和设置于所述浮标上的金属片;所述第二感应件为电感式接近开关;
所述电感式接近开关能够与所述金属片相感应。
可选地,所述的3D打印机,还包括:
提示模块,所述提示模块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用于发出提示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二感应件通过连接件与所述支撑座连接,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部段、第二部段和第三部段;所述第三部段连接于所述第一部段与所述第二部段之间,所述第三部段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部段的端部垂直连接,所述第三部段的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二部段的端部垂直连接;
所述第一部段连接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第二感应件安装在所述第二部段上;
所述第二部段上设置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感应件的外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螺纹孔相配合的外螺纹,以方便调整高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料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感应件,在料槽的下方设置有与控制单元电连接的第二感应件,第一感应件能够漂浮在料槽内部的液面上,并随着料槽内部树脂的不断消耗使得第一感应件向下漂浮,当第一感应件与第二感应件之间的距离达到感应距离时,第二感应件与第一感应件产生电信号作用于控制单元,实现3D打印机对树脂最低液位的监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3D打印机的结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3D打印机的料槽、第一感应件和第二感应件使用状态的结构立体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3D打印机的料槽、第一感应件和第二感应件的爆炸图。
图5为图1中料槽的放大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分别表示为:
1-料槽;11-限位部;12-第一区域;13-第二区域;111-阻挡部;2-第一感应件;3-第二感应件;4-支撑座;41-豁口;5-金属片;6-连接件;61-第一部段;62-第二部段;63-第三部段;7-UV灯组。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实用新型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除非另作定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理解的意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相应地改变。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在此,示范性地描述了3D打印机的一般结构及其应用。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3D打印机的结构立体图,图2为图1的剖视图,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3D打印机的料槽、第一感应件和第二感应件使用状态的结构立体图,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3D打印机的料槽、第一感应件和第二感应件的爆炸图,图5为图1中料槽的放大图。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3D打印机,包括:料槽1;第一感应件2,第一感应件2可活动地设置于料槽1内,且能够漂浮于料槽1内的液面上;第二感应件3,第二感应件3设置于料槽1的下方,第二感应件3能够与第一感应件2感应而发出电信号;控制单元,控制单元与第二感应件3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机,通过在料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感应件,在料槽的下方设置有与控制单元电连接的第二感应件,第一感应件能够漂浮在料槽内部的液面上,并随着料槽内部树脂的不断消耗使得第一感应件向下漂浮,当第一感应件与第二感应件之间的距离达到感应距离时,第二感应件与第一感应件产生电信号作用于控制单元,实现3D打印机对树脂最低液位的监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图3至图5所示,料槽1内设置有限位部11,限位部11用于限制第一感应件2的活动位置,以使第一感应件2位于第二感应件3正上方的料槽1的第一区域12。
上述实施例中,在料槽1上设置有限位部11,当限位部11内存在液态树脂时,第一感应件2会在浮力的作用下漂浮,如果不设置限位部11,很容易导致第一感应件2的位置因浮力作用来回变化,使得其发出的信号不能很好的被第二感应件3感应到,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5,限位部11包括设置在料槽1内的容纳槽,容纳槽的底部设置有通孔,容纳槽通过通孔与料槽1的第二区域13连通;通孔用于导通第一区域12和第二区域13,以供树脂从料槽1的第二区域13进入第一区域12,以使第一感应件2漂浮。
上述实施例中,将料槽1分为两区区域,第一区域12与第二区域13之间是连通的以保证第一区域12与第二区域13的液位高度一致的,保证了检测第一区域12的最低液位就能够知道第二区域13的液位情况。因此在料槽1的侧壁上设置有容纳槽,当往第二区域13内注入树脂时,树脂通过容纳槽底部的通孔流到第一区域12内,这时被限定在容纳槽内的第一感应件2会漂浮起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容纳槽包括开口端,开口端设置有阻挡部111,阻挡部111用于阻挡第一感应件2在漂浮时从第一区域12进入第二区域13。
上述实施例中,为了防止第一感应件2随着树脂液面的变化而从第一区域12进入第二区域13,而导致第二感应件3无法与第一感应件2相感应,在容纳槽的上端设置有阻挡部111,阻挡部111可以是容纳槽带开口端的也可以是上端封闭的,在本实施例中,将容纳槽设置为带有开口端,在开口端的一侧设置有挡片,使得开口端的周向尺寸小于第一感应件2的周向尺寸,使其从容纳槽的开口端无法进入第二区域13。
也可以将容纳槽设置上窄下宽的结构,只要能够满足阻挡第一感应件2从容纳槽中脱离的结构均可以,具体结构不做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3D打印机,还包括支撑座4,料槽1连接在支撑座4上,支撑座4的下方连接有第二感应件3。
上述实施例中,在支撑座4的上方设置料槽1,在其下方设置有UV灯组7,UV灯组7会发出紫外光透过上方的料槽1底部的离型膜,将料槽1内的液态物质即树脂固化。将第二感应件3连接在支撑座4,能够避免被料槽1内的树脂污染,影响其灵敏度而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感应件2的正投影落在第二感应件3的检测端。
上述实施例中,该正投影是在图3所述的示意图中,从上往下投影的角度形成的。第一感应件2的部分正投影或者全部正投影落在第二感应件3的检测端上。保证第一感应件2始终位于第二感应件3的正上方时,第一感应件2发出的信号能够被第二感应件3快速、准确的感应,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支撑座4上与第一感应件2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豁口41,第二感应件3的检测端能够通过豁口41与第一感应件2相感应。
上述实施例中,由于支撑座4为金属材质,为了避免其影响第二感应件3的检测端感应第一感应件2的信号,在支撑座4上设置豁口4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感应件2包括浮标和设置于浮标上的金属片5;第二感应件3为电感式接近开关;电感式接近开关能够与金属片5,第二感应件3为电感式接近开关;电感式接近开关能够与金属片5相感应。
上述实施例中,电感式接近开关由三大部分组成:振荡器、开关电路及放大输出电路。振荡器产生一个交变磁场。当金属目标接近这一磁场,并达到感应距离时,在金属目标内产生涡流,从而导致振荡衰减,以至停振。振荡器振荡及停振的变化被后级放大电路处理并转换成开关信号,触发驱动控制器件,从而达到非接触式之检测目的。具有无触点、低功耗、长使用寿命、响应频率高等特点,因此将电感式接近开关选作第二感应件3。
电感式接近开关能够与金属片5比较靠近时,电感式接近开关能够感应到金属片5而产生不同的状态,对应形成断开或者闭合的开关状态等。
将第一感应件2设置为浮标和金属片的组合,即能够漂浮在树脂液面上也能够发出磁信号,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3D打印机,还包括:提示模块,提示模块与控制单元连接,用于发出提示信息。
上述实施例中,提示信息可以是指示灯、语音声响等形式,只要能起到一定提示作用的形式均可以,操作者可以根据提示信息及时的添加树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4所示,第二感应件3通过连接件6与支撑座4连接,连接件6包括第一部段61、第二部段62和第三部段63;第三部段63连接于第一部段61与第二部段62之间,第三部段63的第一端与第一部段61的端部垂直连接,第三部段63的第二端部与第二部段62的端部垂直连接;第一部段61连接在支撑座4上,第二感应件3安装在第二部段62上;第二部段62上设置有第二螺纹孔,第二感应件3的外壁上设置有与第二螺纹孔相配合的外螺纹,以方便调整高度。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连接件6将第二感应件3连接在支撑座4的上部,在本实施例中,将连接件6设置成第一部段61、第二部段62和第三部段63,第一部段61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通过螺钉与支撑座4可拆卸连接,在第二部段62上设置有第二螺纹孔,第二感应件3即电感式接近开关的外壁上设置有与第二螺纹孔相配合的外螺纹,方便电感式接近开关安装的同时,可以任意调整高度,非常方便,支撑座4在满足连接功能的同时可以保证电感式接近开关始终处于竖直状态,保证其与第一感应件2感应灵敏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3D打印机,包括:料槽1;第一感应件2,第一感应件2可活动地设置于料槽1内,且能够漂浮于料槽1内的液面上;第二感应件3,第二感应件3设置于料槽1的下方,第二感应件3能够与第一感应件2感应而发出电信号;控制单元,控制单元与第二感应件3连接。料槽1内设置有限位部11,限位部11用于限制第一感应件2的活动位置,以使第一感应件2位于第二感应件3正上方的料槽1的第一区域12。限位部11包括设置在料槽1内的容纳槽,容纳槽的底部设置有通孔,容纳槽通过通孔与料槽1的第二区域13连通;通孔用于导通第一区域12和第二区域13,以供树脂从料槽1的第二区域13进入第一区域12,以使第一感应件2漂浮。容纳槽包括开口端,开口端设置有阻挡部111,阻挡部111用于阻挡第一感应件2在漂浮时从第一区域12进入第二区域13。所述的3D打印机,还包括支撑座4,料槽1连接在支撑座4上,支撑座4的下方连接有第二感应件3。第一感应件2的正投影落在第二感应件3的检测端。支撑座4上与第一感应件2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豁口41,第二感应件3的检测端能够通过豁口41与第一感应件2相感应。第一感应件2包括浮标和设置于浮标上的金属片5;第二感应件3为电感式接近开关;电感式接近开关能够与金属片5相感应。所述的3D打印机,还包括:提示模块,提示模块与控制单元连接,用于发出提示信息。第二感应件3通过连接件6与支撑座4连接,连接件6包括第一部段61、第二部段62和第三部段63;第三部段63连接于第一部段61与第二部段62之间,第三部段63的第一端与第一部段61的端部垂直连接,第三部段63的第二端部与第二部段62的端部垂直连接;第一部段61连接在支撑座4上,第二感应件3安装在第二部段62上;第二部段62上设置有第二螺纹孔,第二感应件3的外壁上设置有与第二螺纹孔相配合的外螺纹,以方便调整高度。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并且实践这里所公开的本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实用新型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实用新型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料槽(1);
第一感应件(2),所述第一感应件(2)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料槽(1)内,且能够漂浮于所述料槽(1)内的液面上;
第二感应件(3),所述第二感应件(3)设置于所述料槽(1)的下方,所述第二感应件(3)能够与所述第一感应件(2)感应而发出电信号;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二感应件(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槽(1)内设置有限位部(11),所述限位部(11)用于限制所述第一感应件(2)的活动位置,以使所述第一感应件(2)位于所述第二感应件(3)正上方的所述料槽(1)的第一区域(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11)包括设置在所述料槽(1)内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底部设置有通孔,所述容纳槽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料槽(1)的第二区域(13)连通;
所述通孔用于导通所述第一区域(12)和所述第二区域(13),以供树脂从所述料槽(1)的所述第二区域(13)进入所述第一区域(12),以使所述第一感应件(2)漂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包括开口端,所述开口端设置有阻挡部(111),所述阻挡部(111)用于阻挡所述第一感应件(2)在漂浮时从所述第一区域(12)进入所述第二区域(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座(4),所述料槽(1)连接在所述支撑座(4)上,所述支撑座(4)的下方连接有所述第二感应件(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应件(2)的正投影落在所述第二感应件(3)的检测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4)上与所述第一感应件(2)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豁口(41),所述第二感应件(3)的检测端能够通过所述豁口(41)与所述第一感应件(2)相感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应件(2)包括浮标和设置于所述浮标上的金属片(5);所述第二感应件(3)为电感式接近开关;
所述电感式接近开关能够与所述金属片(5)相感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提示模块,所述提示模块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用于发出提示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感应件(3)通过连接件(6)与所述支撑座(4)连接,所述连接件(6)包括第一部段(61)、第二部段(62)和第三部段(63);所述第三部段(63)连接于所述第一部段(61)与所述第二部段(62)之间,所述第三部段(6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部段(61)的端部垂直连接,所述第三部段(63)的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二部段(62)的端部垂直连接;
所述第一部段(61)连接在所述支撑座(4)上,所述第二感应件(3)安装在所述第二部段(62)上;
所述第二部段(62)上设置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感应件(3)的外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螺纹孔相配合的外螺纹,以方便调整高度。
CN202122587224.5U 2021-10-26 2021-10-26 一种3d打印机 Active CN2168852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87224.5U CN216885249U (zh) 2021-10-26 2021-10-26 一种3d打印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87224.5U CN216885249U (zh) 2021-10-26 2021-10-26 一种3d打印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85249U true CN216885249U (zh) 2022-07-05

Family

ID=821942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587224.5U Active CN216885249U (zh) 2021-10-26 2021-10-26 一种3d打印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852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21606B (zh) 液位检测装置、检测方法及水箱
AU2005271971B2 (en) Proximity sensor for sensing fluid level in a container
KR20090126015A (ko) 레벨 감지 장치
KR101228828B1 (ko) 다단 수위감지 모듈
CN216885249U (zh) 一种3d打印机
CN205843762U (zh) 非接触式液位传感器
US4121457A (en) Liquid sensor
JP6019317B2 (ja) フロート式液面レベル検出装置
KR101983660B1 (ko) 누설감지장치
KR200486193Y1 (ko) 넘침방지기능이 있는 액상물질 측정장치
Rukshna et al. Interfacing of Proximity Sensor With My-RIO Toolkit Using LabVIEW
CN209958450U (zh) 电容式水箱实时状态检测装置及智能坐便器
KR100366645B1 (ko) 용기내에 저수된 잉크의 저수레벨 검출장치
CN214309013U (zh) 一种外夹式微型管道液体传感器
CN215309197U (zh) 注射设备
KR20240060973A (ko) Mr센서를 이용한 액체레벨 측정장치
JP2543436Y2 (ja) 漏液検知器
CN210922766U (zh) 一种电容式连续液位检测结构及其电热水壶
CN217331318U (zh) 一种新型水位检测结构及其智能坐便器
CN213455759U (zh) 水温水位传感器
TWI813635B (zh) 水位感測裝置、具備水位感測裝置的裝置及浮筒
JPH075029U (ja) 液面レベル測定装置
JP2000121415A (ja) 検知装置ならびに移動体
JPH02116718A (ja) 液面レベル計
CN1464291A (zh) 液位传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