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73924U - 一种秧茎粉碎还田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秧茎粉碎还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73924U
CN216873924U CN202123216185.4U CN202123216185U CN216873924U CN 216873924 U CN216873924 U CN 216873924U CN 202123216185 U CN202123216185 U CN 202123216185U CN 216873924 U CN216873924 U CN 2168739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m
knife
movable
poking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21618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萧
黄开鹏
章如权
王淮新
刘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Heavy Industry Group Co Ltd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Heavy Industry Xinji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Heavy Industry Group Co Ltd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Heavy Industry Xinji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Heavy Industry Group Co Ltd,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Heavy Industry Xinji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Heavy Industry Group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739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739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plan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秧茎粉碎还田装置,包括壳体、拨茎组件、粉碎刀组和旋转驱动装置。壳体的前端贯穿设置连通壳体内部的进料口,拨茎组件转动连接于进料口处。粉碎刀组设于壳体内部,粉碎刀组包括固定于壳体的定刀组件和转动连接于壳体的动刀组件,动刀组件的动刀的至少部分结构能够在转动过程中伸入于定刀组件中的定刀之间的间隙中。拨茎组件、动刀组件连接于旋转驱动装置,以在旋转驱动装置的驱动下转动。该装置中,拨茎组件可向壳体内自动传输秧茎,再通过动刀组件和定刀组件的相对运动,可对壳体内的秧茎进行切割粉碎,实现对秧茎的粉碎处理,自动化程度较高,可提高秧茎处理效率,能够有效对作物秧茎进行粉碎还田。

Description

一种秧茎粉碎还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秧茎粉碎还田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收获机在进行收获以后,通常会对秧茎进行粉碎处理。目前的一种处理方式中,采用人工方式捡拾、进行粉碎作业,工作人员劳动用强度大,人工成本高,粉碎作业效率低。
因此,如何提高秧茎粉碎效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秧茎粉碎还田装置,秧茎粉碎效率较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秧茎粉碎还田装置,包括壳体、拨茎组件、粉碎刀组和旋转驱动装置;
所述壳体的前端贯穿设置连通所述壳体内部的进料口,所述拨茎组件转动连接于所述进料口处;
所述粉碎刀组设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粉碎刀组包括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定刀组件和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动刀组件,所述动刀组件的动刀的至少部分结构能够在转动过程中伸入于所述定刀组件中的定刀之间的间隙中;
所述拨茎组件、所述动刀组件连接于所述旋转驱动装置,以在所述旋转驱动装置的驱动下转动。
优选地,所述动刀组件包括动刀刀辊,所述动刀包括L型甩刀,所述动刀刀辊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且所述动刀刀辊连接于所述动刀驱动装置;所述L型甩刀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动刀刀辊的外周面,且其在所述动刀组件的径向上远离所述动刀刀辊自由端朝向所述动刀组件轴向上的一个方向弯折。
优选地,所述动刀刀辊上,所述L型甩刀两两一组,各组所述L型甩刀分别构成一个L型甩刀组件;
所述L型甩刀组件中,两个所述L型甩刀呈平面对称设置,且对称面垂直于所述动刀组件的轴向,所述L型甩刀在所述动刀组件的径向上远离所述动刀刀辊自由端朝向远离另一所述L型甩刀的一侧弯折,两个所述L型甩刀之间沿所述动刀组件的轴向具有甩刀间隙;在所述动刀刀辊转动的过程中,所述甩刀间隙能够通过一个所述定刀。
优选地,至少部分所述L型甩刀组件在所述动刀刀辊上绕其旋转轴呈螺旋状排布。
优选地,所述动刀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动刀刀辊的外周面上的直甩刀,所述直甩刀为两个,所述直甩刀垂直于所述动刀组件的轴向;各所述L型甩刀组件在轴向上均设于两个所述直甩刀之间。
优选地,所述粉碎刀组中,所述定刀组件中的各所述定刀沿着所述动刀组件的轴向依次排列,且所述定刀垂直于所述动刀组件的轴向。
优选地,所述壳体内,由前至后依次设置其中一个所述粉碎刀组中的所述定刀组件、所述动刀组件、另一个所述粉碎刀组中的所述动刀组件和所述定刀组件,且两个所述定刀组件分别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前侧壁和后侧壁。
优选地,所述进料口、沿着所述拨茎组件的轴向依次固定设置若干个隔板;所述拨茎组件包括拨茎辊和固定于所述拨茎辊上的拨指,所述拨茎辊沿其轴向贯穿各所述隔板,所述拨指位于相邻所述隔板之间的间隙中。
优选地,所述拨茎组件包括拨茎辊和固定于所述拨茎辊上的拨指;所述拨茎辊上,所有所述拨指分为若干个拨指组;各所述拨指组中的所述拨指围绕所述拨茎辊的旋转轴呈螺旋状排布。
优选地,所述壳体的前端包括前侧壁、设于所述前侧壁上方且向前凸出于所述前侧壁的所述进料口以及对接于所述进料口底端与所述前侧壁顶端的倾斜壁,所述倾斜壁前高后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秧茎粉碎还田装置,包括壳体、拨茎组件、粉碎刀组和旋转驱动装置。壳体的前端贯穿设置连通壳体内部的进料口,拨茎组件转动连接于进料口处。粉碎刀组设于壳体内部,粉碎刀组包括固定于壳体的定刀组件和转动连接于壳体的动刀组件,动刀组件的动刀的至少部分结构能够在转动过程中伸入于定刀组件中的定刀之间的间隙中。拨茎组件、动刀组件连接于旋转驱动装置,以在旋转驱动装置的驱动下转动。
该秧茎粉碎还田装置可搭载在收获机秧茎输送装置的末端,收获机进行采收作业以后将秧茎通过输送装置输送至秧茎粉碎还田装置,秧茎进一步在自重作用下进入进料口,通过拨茎组件的拨送,将秧茎传送至壳体内部,动刀组件的动刀相对于定刀组件的定刀运动,对秧茎进行粉碎,粉碎后的秧茎可抛送还田,完成整个粉碎作业。
该秧茎粉碎还田装置中,拨茎组件可向壳体内自动传输秧茎,再通过动刀组件和定刀组件的相对运动,可以对壳体内的秧茎进行切割粉碎,实现对秧茎的粉碎处理,自动化程度较高,可提高秧茎处理效率,减少秧茎处理过程中的人工成本,能耗低,能够有效对作物秧茎进行粉碎还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秧茎粉碎还田装置内的底部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秧茎粉碎还田装置内的侧视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秧茎粉碎还田装置的外观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秧茎粉碎还田装置的内部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秧茎粉碎还田装置中的拨茎组件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秧茎粉碎还田装置中的动刀组件结构图。
附图标记:
壳体1,前侧壁11,后侧壁12,进料口13,隔板14,倾斜壁15;
拨茎组件2,拨茎辊21,拨指22;
定刀组件3,定刀31;
动刀组件4,动刀刀辊41,L型甩刀42,甩刀连接座43,直甩刀44;
旋转驱动装置5,液压马达51,传动组件5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秧茎粉碎还田装置,秧茎粉碎效率较高。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秧茎粉碎还田装置的具体实施例一,请参考图1至图6,包括壳体1、拨茎组件2、粉碎刀组和旋转驱动装置5。
粉碎刀组设置在壳体1内部,粉碎刀组包括固定于壳体1的定刀组件3和转动连接于壳体1的动刀组件4,动刀组件4的动刀的至少部分结构能够在转动过程中伸入于定刀组件3中的定刀31之间的间隙中。具体地,各粉碎刀组中,定刀31和动刀在轴向上交错排列。其中,动刀转动至定刀31之间的一个间隙中时,具体可以与其中的一个定刀31相贴合,或者具有设定的间隙,以使定刀31与动刀配合切割秧茎。
拨茎组件2、动刀组件4连接于旋转驱动装置5,以在旋转驱动装置5的驱动下驱动拨茎组件2、动刀组件4转动。可选地,旋转驱动装置5包括液压马达51和传动组件52,传动组件52具体为齿轮与带轮相结合的传动机构。动刀组件4、拨茎组件2均通过传动组件52连接于同一液压马达51,以通过液压马达51统一驱动,结构简单、成本低。另外,液压马达51设置在壳体1外侧。更具体地,液压马达51由收获机提供液压能,为整个秧茎粉碎还田装置提供转动的扭矩。当然,液压马达51液压能来源包括但不局限于由收获机提供,常规的动力来源还包括电机等。
秧茎粉碎还田装置可搭载在收获机秧茎输送装置的末端,收获机进行采收作业以后将秧茎通过输送装置输送至秧茎粉碎还田装置,秧茎进一步在自重作用下进入进料口13,通过拨茎组件2的拨送,将秧茎传送至壳体1内部,动刀组件4的动刀相对于定刀组件3的定刀31运动,对秧茎进行粉碎,粉碎后的秧茎可抛送还田,完成整个粉碎作业。
本实施例中的秧茎粉碎还田装置,拨茎组件2可向壳体1内自动传输秧茎,再通过动刀组件4和定刀组件3的相对运动,可以对壳体1内的秧茎进行切割粉碎,实现对秧茎的粉碎处理,自动化程度较高,可提高秧茎处理效率,减少秧茎处理过程中的人工成本,能耗低,能够有效对作物秧茎进行粉碎还田。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动刀组件4包括动刀刀辊41,动刀包括L型甩刀42,动刀刀辊41转动连接于壳体1,且动刀刀辊41连接于旋转驱动装置5,以通过旋转驱动装置5驱动动刀刀辊41转动。
其中,L型甩刀42的一端固定于动刀刀辊41的外周面,且其在动刀组件4的径向上远离动刀刀辊41自由端朝向动刀组件4轴向上的一个方向弯折。其中,需要说明的是,L型甩刀42指的是由两个具有折角的刀体对接构成的甩刀,两个刀体之间的夹角不限于是直角,也可以是锐角或者钝角。由于L型甩刀42为弯折结构,能够从不同的方向对秧茎进行切割,切割能力较强。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动刀刀辊41上,L型甩刀42两两一组,各组L型甩刀42分别构成一个L型甩刀组件,其中,每个L型甩刀42仅用于构成一个L型甩刀组件。
其中,在L型甩刀组件中,两个L型甩刀42呈平面对称设置,且对称面垂直于动刀组件4的轴向。L型甩刀42在动刀组件4的径向上远离动刀刀辊41自由端朝向远离另一L型甩刀42的一侧弯折,两个L型甩刀42之间沿动刀组件4的轴向具有甩刀间隙。在动刀刀辊41转动的过程中,甩刀间隙能够通过一个定刀31。
由于在动刀刀辊41转动过程中,L型甩刀组件中的两个L型甩刀42能够从同一定刀31的两侧、与该定刀31配合切割秧茎,能够保证切割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至少部分L型甩刀组件在动刀刀辊41上绕其旋转轴呈螺旋状排布,即,这些L型甩刀组件连接可形成螺旋线,优选地,这些L型甩刀组件在轴向等距排列,且周向等角度排列。具体地,所有L型甩刀组件在动刀刀辊41上呈螺旋状排列,又或者,所有L型甩刀组件分成两组,各组L型甩刀组件分别在动刀刀辊41上呈螺旋状排列,使得L型甩刀组件在动刀刀辊41上形成双螺旋排列结构。通过螺旋排列,能够使得L型甩刀组件在动刀刀辊41轴向上的各处具有较均衡的切割能力。
进一步地,动刀还包括固定于动刀刀辊41的外周面上的直甩刀44,直甩刀44为两个,直甩刀44垂直于动刀组件4的轴向。各L型甩刀组件在轴向上均设置在两个直甩刀44之间。通过在动刀刀辊41的端部设置直甩刀44,可以避免动刀组件4轴向上与壳体1距离较小的部分对壳体1内壁发生撞击损伤。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有的动刀可以均设置成直甩刀44。
进一步地,动刀组件4还包括固定于动刀刀辊41的外周面上的甩刀连接座43,甩刀连接座43螺栓固定于动刀刀辊41。动刀固定在甩刀连接座43上,具体可以螺栓连接,以方便动刀的装配。具体地,一个直甩刀44对应固定于一个甩刀连接座43,一个L型甩刀组件中的两个L型甩刀42对应固定于一个甩刀连接座43。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粉碎刀组中,定刀组件3中的各定刀31沿着动刀组件4的轴向依次排列,且定刀31垂直于动刀组件4的轴向,能够使得各定刀31能够沿着动刀组件4的轴向分别与对应的动刀配合。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壳体1内,由前至后依次设置其中一个粉碎刀组中的定刀组件3、动刀组件4、另一个粉碎刀组中的动刀组件4和定刀组件3,且两个定刀组件3分别固定于壳体1的前侧壁11和后侧壁12,能够充分利用壳体1内部空间。当然,在其实施例中,粉碎刀组也可以设置三个或者其他数量。具体地,定刀31螺栓连接于壳体1,方便装拆。具体地,两个动刀组件4通过传动组件的驱动背向转动。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在进料口13、沿着拨茎组件2的轴向依次固定设置若干个隔板14,优选均匀排列。拨茎组件2包括拨茎辊21和固定于拨茎辊21上的拨指22,拨茎辊21沿其轴向贯穿各隔板14,拨指22位于相邻隔板14之间的间隙中。在秧茎进入进料口13时,通过隔板14可以对秧茎进行分隔打散,可以提高秧茎进入壳体1后分布的均匀性,另外,隔板14之间的间隙为拨指22提供了运动空间,使得拨指22能够随着拨茎辊21的转动而自由摆动。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拨茎辊21上,所有拨指22分为若干个拨指组,本实施例中分为两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为一组,三组或者其他数量。各拨指组中的拨指22围绕拨茎辊21的旋转轴呈螺旋状排布,即,本实施例中,其中部分拨指22构成一组,且可连线为一条螺旋线,其余拨指22构成一组,且可连线为另一条螺旋线,以使得所有拨指22在拨茎辊21上呈双螺旋形式排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秧茎进入粉碎装置时发生堵塞,有利于作物秧茎均匀地进入壳体1内部进行粉碎作业。优选地,各拨指组中,拨指22在轴向等距排列,且周向等角度排列。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壳体1的前端包括前侧壁11、设于前侧壁11上方且向前凸出于前侧壁11的进料口13以及对接于进料口13底端与前侧壁11顶端的倾斜壁15,倾斜壁15前高后低,则在秧茎进入进料口13时,可以在倾斜壁15上借助重力滑动到壳体1内空间中,再进一步进行粉碎,有利于秧茎的传输。
进一步地,壳体1上设置落料孔,具体设置在壳体1的底部,可选地,落料孔上可以设置可开合的盖板,以通过落料孔使得壳体1内粉碎后的秧茎落出壳体1外。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壳体1上也可以不设置落料孔,人工通过倾倒使粉碎后的秧茎从进料口13倒出。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秧茎粉碎还田装置,在工作时,进料口13由收获机秧茎输送装置输送来的秧茎通过拨茎组件2被拨送至壳体1内部,动刀组件4在液压马达51的驱动下背向转动,将拨茎组件2拨送过来的秧茎直接打碎或达到定刀31上,再由不断转动的动刀与定刀31相结合,将秧茎揉切、粉碎成小段,粉碎后的秧茎通过壳体1上的落料孔掉落还田。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秧茎粉碎还田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秧茎粉碎还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拨茎组件(2)、粉碎刀组和旋转驱动装置;
所述壳体(1)的前端贯穿设置连通所述壳体(1)内部的进料口(13),所述拨茎组件(2)转动连接于所述进料口(13)处;
所述粉碎刀组设于所述壳体(1)内部,所述粉碎刀组包括固定于所述壳体(1)的定刀组件(3)和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1)的动刀组件(4),所述动刀组件(4)的动刀的至少部分结构能够在转动过程中伸入于所述定刀组件(3)中的定刀(31)之间的间隙中;
所述拨茎组件(2)、所述动刀组件(4)连接于所述旋转驱动装置,以在所述旋转驱动装置的驱动下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秧茎粉碎还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刀组件(4)包括动刀刀辊(41),所述动刀包括L型甩刀(42),所述动刀刀辊(41)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1),且所述动刀刀辊(41)连接于所述旋转驱动装置(5);所述L型甩刀(42)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动刀刀辊(41)的外周面,且其在所述动刀组件(4)的径向上远离所述动刀刀辊(41)自由端朝向所述动刀组件(4)轴向上的一个方向弯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秧茎粉碎还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刀刀辊(41)上,所述L型甩刀(42)两两一组,各组所述L型甩刀(42)分别构成一个L型甩刀组件;
所述L型甩刀组件中,两个所述L型甩刀(42)呈平面对称设置,且对称面垂直于所述动刀组件(4)的轴向,所述L型甩刀(42)在所述动刀组件(4)的径向上远离所述动刀刀辊(41)自由端朝向远离另一所述L型甩刀(42)的一侧弯折,两个所述L型甩刀(42)之间沿所述动刀组件(4)的轴向具有甩刀间隙;在所述动刀刀辊(41)转动的过程中,所述甩刀间隙能够通过一个所述定刀(3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秧茎粉碎还田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L型甩刀组件在所述动刀刀辊(41)上绕其旋转轴呈螺旋状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秧茎粉碎还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刀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动刀刀辊(41)的外周面上的直甩刀(44),所述直甩刀(44)为两个,所述直甩刀(44)垂直于所述动刀组件(4)的轴向;各所述L型甩刀组件在轴向上均设于两个所述直甩刀(44)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秧茎粉碎还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碎刀组中,所述定刀组件(3)中的各所述定刀(31)沿着所述动刀组件(4)的轴向依次排列,且所述定刀(31)垂直于所述动刀组件(4)的轴向。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秧茎粉碎还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由前至后依次设置其中一个所述粉碎刀组中的所述定刀组件(3)、所述动刀组件(4)、另一个所述粉碎刀组中的所述动刀组件(4)和所述定刀组件(3),且两个所述定刀组件(3)分别固定于所述壳体(1)的前侧壁(11)和后侧壁(12)。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秧茎粉碎还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口(13)、沿着所述拨茎组件(2)的轴向依次固定设置若干个隔板(14);所述拨茎组件(2)包括拨茎辊(21)和固定于所述拨茎辊(21)上的拨指(22),所述拨茎辊(21)沿其轴向贯穿各所述隔板(14),所述拨指(22)位于相邻所述隔板(14)之间的间隙中。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秧茎粉碎还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拨茎组件(2)包括拨茎辊(21)和固定于所述拨茎辊(21)上的拨指(22);所述拨茎辊(21)上,所有所述拨指(22)分为若干个拨指组;各所述拨指组中的所述拨指(22)围绕所述拨茎辊(21)的旋转轴呈螺旋状排布。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秧茎粉碎还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前端包括前侧壁(11)、设于所述前侧壁(11)上方且向前凸出于所述前侧壁(11)的所述进料口(13)以及对接于所述进料口(13)底端与所述前侧壁(11)顶端的倾斜壁(15),所述倾斜壁(15)前高后低。
CN202123216185.4U 2021-10-21 2021-12-20 一种秧茎粉碎还田装置 Active CN21687392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453561 2021-10-21
CN202122545356 2021-10-2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73924U true CN216873924U (zh) 2022-07-05

Family

ID=822079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216185.4U Active CN216873924U (zh) 2021-10-21 2021-12-20 一种秧茎粉碎还田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7392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82457A (zh) * 2022-08-03 2022-09-02 安徽农业大学 一种双轴甘薯打秧还田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82457A (zh) * 2022-08-03 2022-09-02 安徽农业大学 一种双轴甘薯打秧还田机
CN114982457B (zh) * 2022-08-03 2022-10-21 安徽农业大学 一种双轴甘薯打秧还田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261758U (zh) 玉米皮粉碎机
CN216873924U (zh) 一种秧茎粉碎还田装置
CN202773482U (zh) 粉碎机
CN203827754U (zh) 一种秸秆双粉碎收集机
CN106688447A (zh) 正反双向旋转双轴刀秸秆粉碎还田机
CN109845480B (zh) 一种秸秆粉碎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玉米收获机
CN103460899B (zh) 一种玉米收获机用果穗苞叶切碎装置
CN101731057B (zh) 一种玉米收获机的秸秆收集粉碎装置
CN205105683U (zh) 适用于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的新型秸秆粉碎机
CN203457548U (zh) 一种玉米收获机用果穗苞叶切碎装置
CN105103796A (zh) 穗茎兼收式玉米收获割台
CN208836543U (zh) 一种自走式秸秆收割粉碎机
CN209732055U (zh) 秸秆捡拾粉碎筛选机
CN101647346A (zh) 一种玉米收获机秸秆粉碎收集装置
CN218690145U (zh) 一种饲料添加剂原料全自动粉碎设备
CN109729839A (zh) 公转与自转组合式粉碎刀辊玉米秸秆还田机
CN207413519U (zh) 粉碎装置及粉碎系统
CN103098616B (zh) 自走式瓜类收籽机
CN214228962U (zh) 穗茎兼收式玉米收割台
CN201238479Y (zh) 一种玉米收获机秸秆粉碎收集装置
CN108076838A (zh) 一种甘蔗叶粉碎还田机
CN207573985U (zh) 单盘式秸秆粉碎机
CN106358574B (zh) 一种对转低振双动刀自平衡稻秆差速切碎抛洒装置
CN209030630U (zh) 多级除尘秸秆粉碎收获机
CN215963991U (zh) 一种水稻稻草粉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