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72121U - 一种电化学装置以及用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化学装置以及用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72121U
CN216872121U CN202220365299.0U CN202220365299U CN216872121U CN 216872121 U CN216872121 U CN 216872121U CN 202220365299 U CN202220365299 U CN 202220365299U CN 216872121 U CN216872121 U CN 2168721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 surface
electrochemical device
sealing portion
insulating glue
top sea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36529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康
杜晨阳
于长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Nv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Nv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Nv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Nv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36529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721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721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721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Electric Double-Layer Capacitor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化学装置以及用电设备,电化学装置包括壳体、电极组件以及绝缘胶,壳体包括主体、顶封部以及两个侧封部,顶封部以及两个侧封部由主体延伸而形成,顶封部位于两个侧封部之间,电极组件收容于主体,其中,壳体具有保护层、金属层以及融合层,金属层位于保护层以及融合层之间。其中,绝缘胶包覆侧封部露出金属层的第一端面,以及绝缘胶包覆顶封部露出金属层的第四端面。由此,可以降低两个侧封部以及顶封部的金属层裸露的风险,从而提高电化学装置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电化学装置以及用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化学装置以及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电芯是许多电子设备常备的部件,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其通常采用铝塑膜对电极组件进行包装,铝塑膜包括有保护层、金属层以及融合层。包装时铝塑膜经过封装以及切边后,封边部的边缘处的金属层无法包裹而裸露,容易导致短路,由此带来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提到安全性的电化学装置及用电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化学装置,包括电极组件以及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主体、顶封部以及两个侧封部,所述顶封部以及两个所述侧封部由所述主体延伸而形成,所述顶封部位于两个所述侧封部之间,所述电极组件收容于所述主体内,其中,所述壳体具有保护层、金属层以及融合层,所述金属层位于所述保护层以及所述融合层之间,所述电化学装置还包括绝缘胶,所述绝缘胶包覆所述侧封部露出金属层的第一端面,以及所述绝缘胶包覆所述顶封部露出金属层的第四端面。
通过设置绝缘胶,绝缘胶包裹侧封部露出的金属层以及顶封部露出的金属层,降低了外部元器件发生与顶封部或者侧封部短接的风险,有利于提高电化学装置的安全性。
可选地,所述侧封部包括第二端面以及所述第一端面,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第一端面连接,其中,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主体的侧面之间设有所述绝缘胶。
第二端面与主体的侧面之间设置绝缘胶,可以使得提高侧封部与主体之间粘结力度,降低侧封部在外力作用下随意翘曲的风险。
可选地,所述侧封部还设有第三端面,所述第三端面与所述第二端面为相对设置的两个端面,所述绝缘胶包覆所述第三端面。
绝缘胶包裹第三端面,有利于提高绝缘胶与侧封部之间的粘结力度,降低绝缘胶脱离侧封部的风险。
可选地,所述电极组件包括极耳,所述极耳的一端穿过所述顶封部伸出所述主体。
可选地,所述电化学装置还包括保护板,所述顶封部与两个所述侧封部之间围合形成收容空间,所述保护板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所述保护板与所述极耳连接。
保护板收容于收容空间内,可以减小电化学装置的体积,有利于提高电化学装置的能量密度。
可选地,所述电化学装置还包括导电件,所述导电件与所述保护板连接,所述极耳与所述导电件连接。
可选地,所述电极组件还包括极片组件,所述极耳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第一弯折部以及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极片组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顶封部并沿着靠近所述导电件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弯折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弯折部电连接于所述导电件。
极耳设置呈沿着保护板的表面弯折的形状,有利于降低极耳与顶封部短接的风险。
可选地,所述保护板包括第一面以及与所述第一面相邻的第二面,所述导电件安装于所述保护板的端面为所述第一面,所述保护板远离所述主体的端面为所述第二面,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二面之间设有间隙。
可选地,所述顶封部包括所述第四端面以及与所述第四端面相邻设置的第五端面,所述保护板设置于所述第五端面,所述绝缘胶包覆所述第五端面,以使所述保护板固定安装于所述顶封部。
绝缘胶包覆顶封部的第四端面以及第五端面,不仅能起到降低顶封部与外部元器件短接的风险,而且还能增强绝缘胶包裹顶封部的粘结力度。
可选地,所述顶封部还包括第六端面,所述第六端面与所述第五端面为相对的两端面,所述绝缘胶包覆第六端面。
绝缘胶包覆第六端面,可以进一步增强绝缘胶与顶封部之间的粘结力度。
可选地,所述壳体还包括尾部,所述尾部与所述顶封部为壳体相对的两端部,所述绝缘胶包裹所述尾部。
绝缘胶包覆壳体的尾部,有利于提高尾部的抗击穿能力,提高了电化学装置的安全性。
可选地,所述顶封部设有第一圆弧部,所述侧封部设有第二圆弧部,所述第一圆弧部与所述第二圆弧部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圆弧部以及所述第二圆弧部均包覆有所述绝缘胶。
本申请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电设备,包括上述的电化学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化学装置,包括壳体、电极组件以及绝缘胶,所述壳体包括主体、顶封部以及两个侧封部,所述顶封部以及两个所述侧封部由所述主体延伸而形成,所述顶封部位于两个所述侧封部之间,所述电极组件收容于所述主体,其中,所述壳体具有保护层、金属层以及融合层,所述金属层位于所述保护层以及所述融合层之间。其中,所述绝缘胶包覆所述侧封部露出金属层的第一端面,以及所述绝缘胶包覆所述顶封部露出金属层的第四端面。由此,可以降低两个所述侧封部以及所述顶封部的金属层裸露的风险,从而提高电化学装置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本申请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电化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结构分解图;
图3是图1沿着直线MM剖切后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图4另一个视角的部分结构图;
图6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电化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8是电极组件与极耳的简单示意图;
图9是图1沿着直线NN剖切后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A部的放大图;
图11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用电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内”、“外”、“垂直的”、“水平的”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申请。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申请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3所示,本申请其中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化学装置100,包括壳体10以及电极组件20。所述壳体10包括主体110、顶封部130以及两个侧封部120,所述电极组件20收容于所述主体110内,两个所述侧封部120以及所述顶封部130均由所述主体110延伸而形成,所述顶封部130位于两个所述侧封部120之间。其中,所述壳体10具有保护层101、金属层102以及融合层103,所述金属层103位于所述保护层101以及所述融合层103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化学装置100还包括绝缘胶30,所述绝缘胶30包覆所述侧封部120露出所述金属层103的第一端面121,降低了所述侧封部120露出的金属层103与外部元器件碰触而引起短路的风险。进一步地,所述绝缘胶30包覆所述顶封部130露出所述金属层103的第四端面131,同样能降低所述顶封部130露出的金属层103碰触到外部元器件的风险,有利于提高电化学装置100的安全性。可以理解的,所述绝缘胶30可以是热熔胶,也可以其它具有绝缘性的胶体,此处并不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侧封部120包括第一端面121以及第二端面122,所述第二端面122与所述第一端面121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端面121为所述侧封部120露出所述金属层102的端面,所述第二端面122与所述第一端面121相邻,且所述第二端面122靠近所述主体110的侧面,所述第二端面122与所述主体110之间设有所述绝缘胶30。所述绝缘胶30可以起到将所述第二端面122与所述主体110的侧面粘结的作用,降低所述侧封部120在不受外力约束而随意翘曲的风险,提高了电化学装置100的能量密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封部120还包括第三端面123,所述第三端面123与所述第二端面122为相对设置的两个端面,所述绝缘胶30包覆所述第三端面123,可以进一步提高所述绝缘胶30与所述侧封部120的粘结力,降低所述绝缘胶30脱离所述第一端面121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结合图4-5,所述顶封部130包括第四端面131、第五端面132以及第六端面133,所述第四端面131为所述顶封部130露出所述金属层103的端面,所述第五端面132以及所述第六端面133为相对设置的两端面,且所述第五端面132以及所述第六端面133均与所述第四端面131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图6为另一实施例中的电化学装置100在侧封部120尚未弯折前,对所述顶封部130以及所述侧封部120进行切圆角的处理后所得的视图。在所述顶封部130以及所述侧封部120进行切圆角处理后,所述顶封部130设有第一圆弧部1301,所述第一圆弧1301位于所述顶封部130用于与所述侧封部120衔接的位置,所述侧封部120设有第二圆弧部1201,所述第二圆弧部1201位于所述侧封部120用于与所述顶封部130衔接的位置,所述第一圆弧部1301与所述第二圆弧部1201相连接。可理解的,在施胶所述绝缘胶30时,相较于将所述顶封部130与所述侧封部120的衔接处设置成直角,本实施例中将所述顶封部130与所述侧封部120的衔接处均设置成圆弧状,有利于减少了施胶过程中在所述第一圆弧部1301与所述第二圆弧部1201衔接处停留的时间,降低该衔接处集聚过多所述绝缘胶30而导致该衔接处厚度过厚的风险,从而提高电化学装置100的能量密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壳体10还包括尾部140,所述尾部140与所述顶封部130为所述壳体10相对的两端部,所述绝缘胶30包覆所述尾部140,以此增强所述尾部140所在区域的抗击穿能力。进一步地,所述尾部140与所述侧封部120衔接的角位处,所述绝缘胶30包覆该角位,可以增强该角位的强度和抗磨损能力,有利于提高电化学装置100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极组件20包括极片组件21以及极耳22,所述极片组件21收容于所述主体110内,所述极耳22的一端穿过所述顶封部130伸出所述主体110,所述极耳22的另一端与所述极片组件21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极耳22包括第一极耳221以及第二极耳222,所述第一极耳221以及所述第二极耳222均与所述极片组件21连接。所述极片组件21包括第一极片211、第二极片212以及隔离膜213,所述隔离膜213设于所述第一极片211以及所述第二极片212之间,所述第一极片211与所述第二极片212为不同极性的极片,所述隔离膜213用于避免所述第一极片211与所述第二极片212直接碰触而短路。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所述第一极片211、所述隔离膜213以及所述第二极片212叠置且卷绕,所述第一极耳221与所述第一极片211连接,所述第二极耳222与所述第二极片212连接。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极片211、所述隔离膜213以及所述第二极片212均有多个,一所述隔离膜213设置于一所述第一极片211以及所述第二极片212之间,所述第一极片211、所述隔离膜213以及所述第二极片212叠置,所述第一极耳221与所述第一极片211连接,所述第二极耳222与所述第二极片212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再次参阅图4与图5,两个所述侧封部120与所述顶封部130之间围合形成收容空间104,所述电化学装置100还包括保护板40,所述保护板40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104,所述保护板40与所述极耳22连接。其中,所述保护板40上设有连接器401,所述连接器401用于与外部元件连接。所述保护板40用于控制和管理所述电化学装置100的充电和放电。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保护板40设置于所述顶封部130的第五端面132,所述保护板40包括第一面41、第二面42以及第三面43,所述第二面42与所述第一面41相邻设置,所述第一面41与所述第三面43为相对设置的两端面,所述第二面42为所述保护板40远离所述主体110的一端面,所述第三面43与所述顶封部130的第五端面132抵接。可理解的,所述保护板40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104内,可以减少所述电化学装置100的体积,从而提高所述电化学装置100的能量密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化学装置100还包括导电件50,所述导电件50设置于所述保护板40的表面,所述导电件50与所述保护板40连接,所述极耳22与所述导电件5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电件50由金属镍制成并且呈片状,所述导电件50与所述保护板40的第一面41贴合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结合图9与图10,所述极耳2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223、第一弯折部224以及第二弯折部225,所述第一连接部223的一端与所述极片组件21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223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顶封部130并沿着靠近所述导电件50的方向延伸,从而形成所述第一弯折部224,所述第一弯折部224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223的一端朝着靠近所述主体110的方向弯折以形成所述第二弯折部225,所述第二弯折部225与所述导电件50连接。如此,所述极耳22可以紧靠着所述保护板40,降低了所述极耳22与外部元器件短接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绝缘胶30包覆所述第四端面131以及所述第五端面132,同时所述保护板40的第一面41上亦包覆所述绝缘胶30,以使得所述保护板40固定安装于所述顶封部130,无需通过泡棉间接实现粘结至所述顶封部130,降低了所述顶封部130所在区域的厚度,有利于提高所述电化学装置100的能量密度。进一步地,所述绝缘胶30包覆所述第六端面133,加强了所述绝缘胶30与所述顶封部130之间的粘结力度,降低所述绝缘胶30脱离所述顶封部130的风险,进而降低了所述顶封部130与外部元器件短接的风险。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化学装置100,包括壳体10、电极组件20以及绝缘胶30,所述壳体10包括主体110、顶封部130以及两个侧封部120,所述顶封部130以及两个所述侧封部120由所述主体110延伸而形成,所述顶封部130位于两个所述侧封部120之间,所述电极组件20收容于所述主体110,其中,所述壳体10具有保护层101、金属层102以及融合层103,所述金属层102位于所述保护层101以及所述融合层103之间。其中,所述绝缘胶30包覆所述侧封部120露出金属层102的第一端面121,以及所述绝缘胶30包覆所述顶封部130露出金属层102的第四端面131。由此,可以降低两个所述侧封部120以及所述顶封部130的金属层103裸露的风险,从而提高电化学装置100的安全性。
如图11所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用电设备200,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电化学装置100,电化学装置100为用电设备200提供电能。所述用电设备200可以蓝牙音箱、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等可随身携带的电子设备,也可以是电动车等电子设备。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化学装置,包括电极组件以及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主体、顶封部以及两个侧封部,所述顶封部以及两个所述侧封部由所述主体延伸而形成,所述顶封部位于两个所述侧封部之间,所述电极组件收容于所述主体内,其中,所述壳体具有保护层、金属层以及融合层,所述金属层位于所述保护层以及所述融合层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化学装置还包括绝缘胶,所述绝缘胶包覆所述侧封部露出金属层的第一端面,以及所述绝缘胶包覆所述顶封部露出金属层的第四端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封部包括第二端面以及所述第一端面,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第一端面连接,其中,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主体的侧面之间设有所述绝缘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封部还设有第三端面,所述第三端面与所述第二端面为相对设置的两个端面,所述绝缘胶包覆所述第三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件包括极耳,所述极耳的一端穿过所述顶封部伸出所述主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化学装置还包括保护板,所述顶封部与两个所述侧封部之间围合形成收容空间,所述保护板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所述保护板与所述极耳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封部包括所述第四端面以及与所述第四端面相邻设置的第五端面,所述保护板设置于所述第五端面,所述绝缘胶包覆所述第五端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封部还包括第六端面,所述第六端面与所述第五端面为相对的两端面,所述绝缘胶包覆第六端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尾部,所述尾部与所述顶封部为壳体相对的两端部,所述绝缘胶包裹所述尾部。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封部设有第一圆弧部,所述侧封部设有第二圆弧部,所述第一圆弧部与所述第二圆弧部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圆弧部以及所述第二圆弧部均包覆有所述绝缘胶。
10.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化学装置。
CN202220365299.0U 2022-02-22 2022-02-22 一种电化学装置以及用电设备 Active CN2168721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65299.0U CN216872121U (zh) 2022-02-22 2022-02-22 一种电化学装置以及用电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65299.0U CN216872121U (zh) 2022-02-22 2022-02-22 一种电化学装置以及用电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72121U true CN216872121U (zh) 2022-07-01

Family

ID=821550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365299.0U Active CN216872121U (zh) 2022-02-22 2022-02-22 一种电化学装置以及用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721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12001B1 (en) Secondary battery and vehicle
JP4440850B2 (ja) 二次電池
US9083028B2 (en) Secondary battery pack of novel structure
JP3920096B2 (ja) 板状電池および携帯無線端末
CN110729421A (zh) 电池盖板组件、电池电芯及其组装方法以及连接片
US8962178B2 (en) Battery pack
KR102409424B1 (ko) 배터리 모듈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3996806A (zh) 蓄电元件及蓄电装置
CN111403803B (zh) 电池及具有所述电池的电子装置
EP4068459A1 (en) Electrochemical apparatus and electric device
CN212517274U (zh) 电池和使用电池的装置
CN102903862B (zh) 可充电电池
CN211654934U (zh) 电池及具有所述电池的电子装置
JP2002367574A (ja) 電池および携帯端末
KR20070075707A (ko) 프레임 부재에 체결홈이 형성되어 있는 전지팩
CN213150965U (zh) 电池和使用电池的装置
JP2020173900A (ja) ラミネート型電池
CN103840095A (zh) 可再充电电池和包括其的可再充电电池组
CN210897352U (zh) 电池盖板组件、电池电芯以及连接片
CN216872121U (zh) 一种电化学装置以及用电设备
KR100731436B1 (ko) 파우치형 리튬 이차 전지
JP2000149893A (ja) 電池パック
CN112952242B (zh) 电芯组件、电池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3459997U (zh) 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电子装置
CN212182443U (zh) 电池模组及具有所述电池模组的用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