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72102U - 冷却结构及具有其的电池 - Google Patents

冷却结构及具有其的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72102U
CN216872102U CN202220217775.4U CN202220217775U CN216872102U CN 216872102 U CN216872102 U CN 216872102U CN 202220217775 U CN202220217775 U CN 202220217775U CN 216872102 U CN216872102 U CN 2168721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battery
pipeline
assembly
bus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1777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海奇
曾智敏
黄小腾
唐彧
胡浪超
徐晨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21777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721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721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721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却结构及具有其的电池,该冷却结构用于对电池中的汇流组件降温,包括冷却管路,冷却管路沿汇流组件的延伸方向设置,且包围汇流组件的周侧,冷却管路内通有冷却介质。当汇流组件产热升温至高于冷却管路的温度后,会与冷却管路及冷却管路中的冷却介质形成热传导,汇流组件的热量传至包围于其周侧的冷却管路后,可以被流动的冷却介质吸收后带走,进一步地,新的冷却介质经过,继续吸收由汇流组件传递的热量,从而实现对汇流组件的降温。

Description

冷却结构及具有其的电池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冷却结构及具有其的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续航里程及能量密度的不断提高,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包内部模组布置越来越紧凑,对电池内部的电气安全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
汇流组件是用于实现电池中各电池单体间的电连接的部件,在电池大电流充放电过程中,汇流组件产热温升较大,容易出现电气安全隐患。因此,如何在电池大电流充放电过程中对汇流组件实现降温,是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结构及具有其的电池,以在电池大电流充放电过程中对汇流组件实现降温。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却结构,用于对电池中的汇流组件降温,冷却结构包括:
冷却管路,冷却管路沿汇流组件的延伸方向设置,且包围汇流组件的周侧,冷却管路内通有冷却介质。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冷却结构,其冷却管路内通有冷却介质,该冷却管路沿汇流组件的延伸方向设置,且包围汇流组件的周侧,当汇流组件产热升温至高于冷却管路的温度后,会与冷却管路及冷却管路中的冷却介质形成热传导,汇流组件的热量传至包围于其周侧的冷却管路后,可以被流动的冷却介质吸收后带走,进一步地,新的冷却介质经过,继续吸收由汇流组件传递的热量,从而实现对汇流组件的降温。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冷却结构还包括导热件,至少部分导热件设置于冷却管路与汇流组件之间,且与冷却管路、汇流组件紧密接触。通过在冷却管路与汇流组件之间设置导热件,并使导热件与冷却管路、汇流组件紧密接触,可以增强汇流组件冷却管路及冷却管路中的冷却介质之间的热传导速率,进而提高对汇流组件的降温效果,使其更快地冷却下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冷却管路包括支撑部和连接于支撑部两侧的限位部,限位部用于固定汇流组件。通过支撑部和限位部对汇流组件的支承与固定,可以减弱汇流组件在振动冲击中受到的振动影响,使汇流组件与冷却管路的连接配合更稳固,避免汇流组件因与冷却管路直接或间接的接触面积减少而影响降温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限位部包括本体和挡边,本体的一端与支撑部连接,本体的另一端与挡边连接。这样,一方面,利用连接于支撑部上的本体,可以阻碍汇流组件沿支撑部的宽度方向发生偏移,从而避免汇流组件与冷却管路的接触面积减小;另一方面,利用挡边对汇流组件作用,也可以避免汇流组件因向远离支撑部的方向移动而与冷却管路的接触不充分,从而使得汇流组件冷却管路及冷却管路中的冷却介质之间的热传导更加稳定,提高对汇流组件的降温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挡边从本体沿支撑部的宽度方向延伸,以固定汇流组件。挡边从本体沿支撑部的宽度方向延伸,使得挡板的靠近支撑部的一面配置为与汇流组件的远离支撑部的一面接触,这样,若汇流组件发生振动、冲击,挡边可以阻碍汇流组件向远离支撑部的方向移动,从而固定汇流组件,以防止汇流组件脱离冷却管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挡边的截面宽度从本体沿支撑部的宽度方向逐渐变小。通过设置截面宽度从本体沿支撑部的宽度方向逐渐变小的挡边,可以更便于将汇流组件卡入两本体之间,以实现对汇流组件的固定。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冷却结构还包括冷板,冷板与冷却管路连接,用于为冷却管路提供冷却介质。通过设置冷板,可以使冷却介质能够被循环用于吸收汇流组件所传递的热量,经济成本更低,且更便于实现冷却结构与汇流组件的集成化。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冷却管路的数量为至少两个。通过设置多个沿汇流组件的延伸方向设置的冷却管路,便于更好地根据电池中的汇流组件的数量及安装位置进行排布,以提高对电池中的汇流组件的整体降温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冷却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转接管,相邻的两个冷却管路之间通过一个转接管连接。通过设置转接管,可以改变冷却介质在不同冷却管路中的流动方向,在汇流组件较多或汇流组件的表面面积较大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转接管布设更多的冷却管路,以更便于利用循环流动的冷却介质来实现对汇流组件的整体降温。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两个冷却管路中包括第一冷却管路和第二冷却管路,冷却结构还包括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冷板设置有输出口与输入口,第一接头的第一端连接输出口,第一接头的第二端连接第一冷却管路的未连接转接管的一端;第二接头的第一端连接输入口,第二接头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冷却管路的未连接转接管的一端。通过设置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第二冷却管路中的冷却介质通过第二接头从冷板的输入口进入冷板,经过冷板对该冷却介质进行散热冷却处理,在冷板的循环动力下促使处理后的冷却介质再由冷板的输出口通过第一接头传输至第一冷却管路,进入第一冷却管路中的冷却介质通过转接管改变流向进入下一个冷却管路或第二冷却管路,以此循环,从而利用冷却介质的循环流动性来增强对汇流组件的整体降温效果。
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电池单体;汇流组件,汇流组件连接于电池单体;以及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冷却结构,冷却结构与汇流组件连接。
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其冷却结构的冷却管路内通有冷却介质,该冷却管路沿汇流组件的延伸方向设置,且包围汇流组件的周侧,当汇流组件产热升温至高于冷却管路的温度后,会与冷却管路及冷却管路中的冷却介质形成热传导,汇流组件的热量传至包围于其周侧的冷却管路后,可以被流动的冷却介质吸收后带走,进一步地,新的冷却介质经过,继续吸收由汇流组件传递的热量,从而实现对汇流组件的降温,进而使得该电池的安全稳定性更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却管路与汇流组件连接的局部结构侧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却管路的局部正交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附图标号如下:
汇流组件500;
冷却管路10;导热件20;转接管30;第一接头40;第二接头50;
限位部11;本体101;挡边102;
支撑部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特定顺序或主次关系。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包括两个),同理,“多组”指的是两组以上(包括两组),“多片”指的是两片以上(包括两片)。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高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技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也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到的电池是指包括一个或多个电池单体以提供更高的电压和容量的单一的物理模块。在电池中,电池单体可以是多个,多个电池单体之间可串联或并联或混联,混联是指多个电池单体中既有串联又有并联。多个电池单体之间可直接串联或并联或混联在一起,再将多个电池单体构成的整体容纳于箱体内;当然,电池也可以是多个电池单体先串联或并联或混联组成电池模块形式,多个电池模块再串联或并联或混联形成一个整体,并容纳于箱体内。电池还可以包括其他结构,例如,该电池还可以包括汇流部件,用于实现多个电池单体之间的电连接。例如,本申请中所提到的电池可以包括电池模组或电池包等。
其中,每个电池单体可以为二次电池或一次电池;还可以是锂硫电池、钠离子电池或镁离子电池,但不局限于此。在本申请中,电池单体可以包括锂离子二次电池、锂离子一次电池、锂硫电池、钠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或镁离子电池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电池单体可呈圆柱体、扁平体、长方体或其它形状等。
电池单体是指组成电池的最小单元。电池单体包括有端盖、壳体、电芯组件以及其他的功能性部件。一个电池单体的壳体内可以包含一个或更多个电芯组件。
端盖是指盖合于壳体的开口处以将电池单体的内部环境隔绝于外部环境的部件。不限地,端盖的形状可以与壳体的形状相适应以配合壳体。可选地,端盖可以由具有一定硬度和强度的材质(如铝合金)制成,这样,端盖在受挤压碰撞时就不易发生形变,使电池单体能够具备更高的结构强度,安全性能也可以有所提高。端盖上可以设置有如电极端子等的功能性部件。电极端子可以用于与电芯组件电连接,以用于输出或输入电池单体的电能。在一些实施例中,端盖上还可以设置有用于在电池单体的内部压力或温度达到阈值时泄放内部压力的泄压机构。端盖的材质也可以是多种的,比如,铜、铁、铝、不锈钢、铝合金、塑胶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制。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端盖的内侧还可以设置有绝缘件,绝缘件可以用于隔离壳体内的电连接部件与端盖,以降低短路的风险。示例性的,绝缘件可以是塑料、橡胶等。
壳体是用于配合端盖以形成电池单体的内部环境的组件,其中,形成的内部环境可以用于容纳电芯组件、电解液以及其他部件。壳体和端盖可以是独立的部件,可以于壳体上设置开口,通过在开口处使端盖盖合开口以形成电池单体的内部环境。不限地,也可以使端盖和壳体一体化,具体地,端盖和壳体可以在其他部件入壳前先形成一个共同的连接面,当需要封装壳体的内部时,再使端盖盖合壳体。壳体可以是多种形状和多种尺寸的,例如长方体形、圆柱体形、六棱柱形等。具体地,壳体的形状可以根据电芯组件的具体形状和尺寸大小来确定。壳体的材质可以是多种,比如,铜、铁、铝、不锈钢、铝合金、塑胶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制。
电芯组件是电池单体中发生电化学反应的部件。壳体内可以包含一个或更多个电芯组件。电芯组件主要由正极片和负极片卷绕或层叠放置形成,并且通常在正极片与负极片之间设有隔膜。正极片和负极片具有活性物质的部分构成电芯组件的主体部,正极片和负极片不具有活性物质的部分各自构成极耳。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可以共同位于主体部的一端或是分别位于主体部的两端。在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中,正极活性物质和负极活性物质与电解液发生反应,极耳连接电极端子以形成电流回路。
电池单体可呈圆柱体、扁平体、长方体或其它形状等,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做特殊限制。电池单体一般按封装的方式分成三种:圆柱电池单体、方体方形电池单体和软包电池单体,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也不限制。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池单体可以但不限用于车辆、船舶或飞行器等用电装置中。
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续航里程及能量密度的不断提高,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包内部模组布置越来越紧凑,对电池内部的电气安全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电池内部的汇流组件是用于实现各电池单体间的电连接的部件,在电池大电流充放电过程中,汇流组件产热温升较大,容易出现电气安全隐患。
基于以上考虑,为了解决如何在电池大电流充放电过程中对汇流组件实现降温的问题,发明人经过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冷却结构,通过设置可通入冷却介质(如冷水)的结构与待降温件(如汇流组件)连接,当待降温件的温度升至高于冷却介质时,利用冷却介质与待降温件之间的温度差,两者之间会形成热传导(能量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至低温部分,或由高温物体传至低温物体的过程),使得待降温件的热量可以传至冷却介质,从而实现对待降温件的降温。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冷却结构可以应用于任何在运行过程中容易产热升温的器件、物体、装置,如高峰负荷的变压器、电池大电流充放电过程中的汇流组件等,以降低温升对整体装置性能及安全的影响。
鉴于此,如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却结构,用于对电池中的汇流组件500降温,该冷却结构包括冷却管路10,冷却管路10沿汇流组件500的延伸方向设置,且包围汇流组件500的周侧,冷却管路10内通有冷却介质。
汇流组件500可以理解为电池中连接于电池单体间的高压连接线束。由于铜的导电性能较好,常采用由铜材质制成的铜排作为该高压连接线束,铜排是截面为矩形或倒角(圆角)矩形的长条状的导体,在电路中起输送电流和连接电气设备的作用。
冷却管路10可以理解为冷却结构中具有中空的内部空间、用于传输工作流体的管件,且是一种被合理排布的管件系统。举例来说,冷却管路10可以为绝缘材料制成,绝缘材料是用于使不同电位的导电部分隔离、阻止电流通过的材料。绝缘材料可分为固体绝缘材料、液体绝缘材料和气体绝缘材料,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主要指的是固体绝缘材料,固体绝缘材料又可分有机固体绝缘材料和无机固体绝缘材料两类,其中,有机固体绝缘材料包括绝缘漆、绝缘胶、绝缘纸、绝缘纤维制品、塑料、橡胶、漆布漆管及绝缘浸渍纤维制品、电工用薄膜、复合制品和粘带、电工用层压制品等,无机固体绝缘材料主要包括云母、玻璃、陶瓷及其制品。一种情况下,考虑经济成本及轻量化设计需求,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选用塑料制成冷却管路10。通过利用绝缘材料制成冷却管路10,可以避免如电池单体、电池组件、及导电的汇流组件500等结构、装置的待定位件500在与冷却管路10直接或间接接触、连接时发生电导通而引起的安全隐患。
汇流组件500的延伸方向是基于汇流组件500的结构形状描述的空间方向。举例来说,假如汇流组件500为长条状导体,其延伸方向即可以理解为该长条状导体的长度方向,这种情况下,冷却管路10沿汇流组件500的延伸方向设置,可以尽可能地增大冷却管路10与汇流组件500直接或间接的接触面积,也就是增大汇流组件500的被降温部分的面积。
冷却介质可以理解为用于吸收外界热量的工作流体,其温度较低,常用的冷却介质包括盐水、水和油等,冷却介质通入冷却管路10中可以是一次性使用也可以是循环使用,只要是可流动的即可。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冷却结构,其冷却管路10内通有冷却介质,该冷却管路10沿汇流组件500的延伸方向设置,且包围汇流组件500的周侧,当汇流组件500产热升温至高于冷却管路10的温度后,会与冷却管路10及冷却管路10中的冷却介质形成热传导,汇流组件500的热量传至包围于其周侧的冷却管路10后,可以被流动的冷却介质吸收后带走,进一步地,新的冷却介质经过,继续吸收由汇流组件500传递的热量,从而实现对汇流组件500的降温。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冷却结构还包括导热件20,至少部分导热件20设置于冷却管路10与汇流组件500之间,且与冷却管路10、汇流组件500紧密接触。
导热件20可以理解为导热材料制成的、与汇流组件500的结构表面相适配的垫片。导热材料是一种新型工业材料,有助于提高热传导效率,现应用较为广泛的有:石墨烯,石墨烯是一种从石墨中经特殊工艺剥离出来的单层碳原子面材料,具有由单层碳原子以正六边形结构紧密排列构成的呈蜂窝状的二维平面结构,单层悬浮石墨烯的室温热导率可达到3000~5300(W·m-1·K-1),已在手机、平板电脑、电气设备等电子终端产品的设计和制造中被广泛应用;石墨,石墨是碳元素组成的材料,热导率也较高,石墨在平行于晶体层方向上的热导率近4180(W·m-1·K-1);碳纤维及C/C复合材料,碳纤维是由有机纤维或低分子烃气体原料在惰性气体中经碳化及高温石墨化处理而得到,当石墨晶格在纤维的轴向上获得高度择优定向后,会具有超高的热导率。可以结合汇流组件500的结构、降温要求、产品特性等选择合适的导热材料制成导热件20。举例来说,由于汇流组件500在电池中起电连接作用,会有电流通过,因此可以选取导热硅胶或导热硅脂制成导热件20,导热硅胶、导热硅脂均具有绝缘特性,适用于过电物体,以避免过电物体与其他部件发生电导通而引起安全隐患。
通过在冷却管路10与汇流组件500之间设置导热件20,并使导热件20与冷却管路10、汇流组件500紧密接触,可以增强汇流组件500冷却管路10及冷却管路10中的冷却介质之间的热传导速率,进而提高对汇流组件500的降温效果,使其更快地冷却下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冷却管路10包括支撑部12和连接于支撑部12两侧的限位部11,限位部11用于固定汇流组件500。
支撑部12可以理解为冷却管路10中对一个或多个零部件起支承作用的部分具有中空的内部空间的结构。
限位部11可以理解为一种通过自身较好的塑性变形、韧性、刚性等特性及与一个或多个零部件相适的配合形状达到对该一个或多个零部件起连接、固定作用的结构,该结构为冷却管路10中的部分结构,同样具备具有中空的内部空间的结构特征。
举例来说,限位部11连接于支撑部12两侧,可以将汇流组件500固定于由支撑部12与限位部11共同合围所形成的空间内,这种情况下,支撑部12对汇流组件500起支承作用,支撑部12两侧的限位部11可以限制汇流组件500沿支撑部12的宽度方向移动。通过支撑部12和限位部11对汇流组件500的支承与固定,可以减弱汇流组件500在振动冲击中受到的振动影响,使汇流组件500与冷却管路10的连接配合更稳固,避免汇流组件500因与冷却管路10直接或间接的接触面积减少而影响降温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限位部11包括本体101和挡边102,本体101的一端与支撑部12连接,本体101的另一端与挡边102连接。
本体101可以理解为通过固定自身位置形成相应尺寸大小的定位区域来限制零部件垂直于其自身高度方向移动的、具有中空的内部空间的结构。
挡边102可以理解为延伸于本体101的另一端的凸肩,用于阻挡被限制于由冷却管路10的支撑部12与限位部11共同合围的空间内的零部件向远离支撑部12的方向移动。
这样,一方面,利用连接于支撑部12上的本体101,可以阻碍汇流组件500沿支撑部12的宽度方向发生偏移,从而避免汇流组件500与冷却管路10的接触面积减小;另一方面,利用挡边102对汇流组件500作用,也可以避免汇流组件500因向远离支撑部12的方向移动而与冷却管路10的接触不充分,从而使得汇流组件500冷却管路10及冷却管路10中的冷却介质之间的热传导更加稳定,提高对汇流组件500的降温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挡边102从本体101沿支撑部12的宽度方向延伸,以固定汇流组件500。
挡边102从本体101沿支撑部12的宽度方向延伸,使得挡板102的靠近支撑部12的一面配置为与汇流组件500的远离支撑部12的一面接触,这样,若汇流组件500发生振动、冲击,挡边102可以阻碍汇流组件500向远离支撑部12的方向移动,从而固定汇流组件500,以防止汇流组件500脱离冷却管路10。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挡边102的截面宽度从本体101沿支撑部12的宽度方向逐渐变小。
挡边102的截面可以理解为用一个平面沿支撑部12的宽度方向垂直切开挡边102所呈现出的表面。如图2所示,挡边102的远离冷却管路10的一面呈向两本体101的中间逐渐靠近挡边102的靠近冷却管路10的另一面的斜面,相应的,挡边102的截面即呈三角形,这样,挡边102的远离冷却管路10的一面可以用于为汇流组件500卡入两本体101之间提供导向作用。
可见,通过设置截面宽度从本体101沿支撑部12的宽度方向逐渐变小的挡边102,可以更便于将汇流组件500卡入两本体101之间,以实现对汇流组件500的固定。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冷却结构还包括冷板,冷板与冷却管路10连接,用于为冷却管路10提供冷却介质。
冷板可以理解为用于对从冷却管路10中流出的冷却介质加速散热并为冷却介质提供循环动力、使流入冷却管路10中的冷却介质始终保持在适当的温度范围内装置。
通过设置冷板,可以使冷却介质能够被循环用于吸收汇流组件500所传递的热量,经济成本更低,且更便于实现冷却结构与汇流组件500的集成化。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冷却管路1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
通过设置多个沿汇流组件500的延伸方向设置的冷却管路10,便于更好地根据电池中的汇流组件500的数量及安装位置进行排布,以提高对电池中的汇流组件500的整体降温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冷却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转接管30,相邻的两个冷却管路10之间通过一个转接管30连接。
转接管30可以理解为用于连接两条管件、改变管件中的流体流动方向的结构。举例来说,如图3所示,转接管3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相邻的两个冷却管路10的侧壁,使得冷却介质在沿该相邻的两个冷却管路10中的一个向靠近转接管30的方向流动后,经过转接管30,转向沿该相邻的两个冷却管路10中的另一个向远离转接管30的方向流动。
通过设置转接管30,可以改变冷却介质在不同冷却管路10中的流动方向,在汇流组件500较多或汇流组件500的表面面积较大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转接管30布设更多的冷却管路10,以更便于利用循环流动的冷却介质来实现对汇流组件500的整体降温。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至少两个冷却管路10中包括第一冷却管路和第二冷却管路,冷却结构还包括第一接头40和第二接头50,冷板设置有输出口与输入口,第一接头40的第一端连接输出口,第一接头40的第二端连接该至少两个冷却管路10中的第一冷却管路的未连接转接管30的一端;第二接头50的第一端连接输入口,第二接头50的第二端连接至少两个冷却管路10中的第二冷却管路的未连接转接管30的一端。
第一冷却管路可以理解为至少两个冷却管路10中的仅连接有一个转接管30的、且其中冷却介质是由未连接转接管30的一端向靠近该转接管30的方向流动的那个冷却管路10,该至少两个冷却管路10中与第一冷却管路相邻的冷却管路10的数量仅一个。
第二冷却管路可以理解为至少两个冷却管路10中的仅连接有一个转接管30的、且其中冷却介质是由该转接管30向远离该转接管30的方向流动至其未连接转接管30的一端的那个冷却管路10,该至少两个冷却管路10中与第二冷却管路相邻的冷却管路10的数量仅一个。
第一接头40、第二接头50均是一种用于连接管件与装置或设备的结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其用于连接冷却管路10与冷板。
输出口可以理解为冷却介质由冷板中通向冷板外的通道,相应地,输入口则为冷却介质由冷板外通向冷板内的通道。
通过设置第一接头40和第二接头50,第二冷却管路中的冷却介质通过第二接头50从冷板的输入口进入冷板,经过冷板对该冷却介质进行散热冷却处理,在冷板的循环动力下促使处理后的冷却介质再由冷板的输出口通过第一接头40传输至第一冷却管路,进入第一冷却管路中的冷却介质通过转接管30改变流向进入下一个冷却管路10或第二冷却管路,以此循环,从而利用冷却介质的循环流动性来增强对汇流组件500的整体降温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冷却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冷却管路10、导热件20、冷板、至少一个转接管30、第一接头40和第二接头50,相邻的两个冷却管路10之间通过一个转接管30连接;冷却管路10沿汇流组件500的延伸方向设置,且包围汇流组件500的周侧,冷却管路10内通有冷却介质,冷却管路10包括支撑部12和连接于支撑部12两侧的限位部11,限位部11用于固定汇流组件500;导热件20设置于冷却管路10与汇流组件500之间,且与冷却管路10、汇流组件500紧密接触;冷板与冷却管路10连接,用于为冷却管路10提供循环流动的冷却介质,冷板设置有输出口与输入口,第一接头40的第一端连接输出口,第一接头40的第二端连接该至少两个冷却管路10中的第一冷却管路的未连接转接管30的一端;第二接头50的第一端连接输入口,第二接头50的第二端连接至少两个冷却管路10中的第二冷却管路的未连接转接管30的一端。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却结构,其冷却管路10内通有冷却介质,该冷却管路10沿汇流组件500的延伸方向设置,且包围汇流组件500的周侧,当汇流组件500产热升温至高于冷却管路10的温度后,会与冷却管路10及冷却管路10中的冷却介质形成热传导,汇流组件500的热量传至包围于其周侧的冷却管路10后,可以被流动的冷却介质吸收后带走,进一步地,新的冷却介质经过,继续吸收由汇流组件500传递的热量,从而实现对汇流组件500的降温。而且,通过在冷却管路10与汇流组件500之间设置导热件20,并使导热件20与冷却管路10、汇流组件500紧密接触,可以增强汇流组件500冷却管路10及冷却管路10中的冷却介质之间的热传导速率,进而提高对汇流组件500的降温效果,使其更快地冷却下来;而且,通过支撑部12和限位部11对汇流组件500的支承与固定,可以减弱汇流组件500在振动冲击中受到的振动影响,使汇流组件500与冷却管路10的连接配合更稳固,避免汇流组件500因与冷却管路10直接或间接的接触面积减少而影响降温效果;通过设置冷板,可以使冷却介质能够被循环用于吸收汇流组件500所传递的热量,经济成本更低,且更便于实现冷却结构与汇流组件500的集成化。
如图4所示,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电池单体100、汇流组件500、以及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冷却结构。其中,汇流组件500连接于电池单体,冷却结构与汇流组件500连接。
电池、电池单体100、汇流组件500、以及冷却结构的介绍可参见前文的具体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其冷却结构的冷却管路10内通有冷却介质,该冷却管路10沿汇流组件500的延伸方向设置,且包围汇流组件500的周侧,当汇流组件500产热升温至高于冷却管路10的温度后,会与冷却管路10及冷却管路10中的冷却介质形成热传导,汇流组件500的热量传至包围于其周侧的冷却管路10后,可以被流动的冷却介质吸收后带走,进一步地,新的冷却介质经过,继续吸收由汇流组件500传递的热量,从而实现对汇流组件500的降温,进而使得该电池的安全稳定性更强。
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冷却结构,用于对电池中的汇流组件降温,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结构包括:
冷却管路,所述冷却管路沿所述汇流组件的延伸方向设置,且包围所述汇流组件的周侧,所述冷却管路内通有冷却介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结构还包括导热件,至少部分所述导热件设置于所述冷却管路与所述汇流组件之间,且与所述冷却管路、所述汇流组件紧密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路包括支撑部和连接于所述支撑部两侧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用于固定所述汇流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包括本体和挡边,所述本体的一端与所述支撑部连接,所述本体的另一端与所述挡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边从所述本体沿所述支撑部的宽度方向延伸,以固定所述汇流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边的截面宽度从所述本体沿所述支撑部的宽度方向逐渐变小。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结构还包括冷板,所述冷板与所述冷却管路连接,用于为所述冷却管路提供所述冷却介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路的数量为至少两个。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转接管,相邻的两个所述冷却管路之间通过一个所述转接管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所述冷却管路中包括第一冷却管路和第二冷却管路,所述冷却结构还包括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所述冷板设置有输出口与输入口,所述第一接头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输出口,所述第一接头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冷却管路的未连接所述转接管的一端;所述第二接头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输入口,所述第二接头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冷却管路的未连接所述转接管的一端。
1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池单体;
汇流组件,所述汇流组件连接于所述电池单体;以及
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结构,所述冷却结构与所述汇流组件连接。
CN202220217775.4U 2022-01-26 2022-01-26 冷却结构及具有其的电池 Active CN2168721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17775.4U CN216872102U (zh) 2022-01-26 2022-01-26 冷却结构及具有其的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17775.4U CN216872102U (zh) 2022-01-26 2022-01-26 冷却结构及具有其的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72102U true CN216872102U (zh) 2022-07-01

Family

ID=821522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17775.4U Active CN216872102U (zh) 2022-01-26 2022-01-26 冷却结构及具有其的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721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35927B (zh) 电池模块和包括其的车辆
CN104604018B (zh) 电池模块组件
CN102893449B (zh) 具有新颖结构的冷却构件和包括该冷却构件的电池模块
KR101233318B1 (ko) 전지 모듈
US8993145B2 (en) Preventing cell thermal runaway propagation within a battery
WO2013187685A1 (ko) 냉각 효율성이 향상된 전지셀
WO2011083968A2 (ko) 냉각 효율성이 향상된 중대형 전지팩
WO2011145830A2 (ko) 콤팩트하고 안정성이 우수한 냉각부재와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모듈
CN103069644A (zh) 具有紧凑式结构和良好散热特性的电池模块及中大型电池组
JP7312276B2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動力電池パック及び車両
CN103380534A (zh) 具有提高的冷却效率的冷却构件和采用该冷却构件的电池模块
JP2015076187A (ja) 電池パック
CN102544406B (zh) 一种软包装电池模块组
CN108432033A (zh) 电池模块、包括该电池模块的电池组、以及车辆
US8563159B2 (en)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removing battery cell heat
CN217182266U (zh) 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US10833348B2 (en) Subunit of a battery module, battery module comprising such a subuni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US9748531B2 (en) Cap assembly for battery
US20220320628A1 (en)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rack and power storage device, each comprising same battery module
CN216872102U (zh) 冷却结构及具有其的电池
US11888136B2 (en) Battery, power consumption device, and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ducing battery
JP7297779B2 (ja) 電源装置
CN102237548B (zh) 具有内置液冷结构的组合电池
WO2023155207A1 (zh) 电池、用电设备、制备电池的方法和设备
WO2018180254A1 (ja) 電池パッ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