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70925U - 投影镜头及投影设备 - Google Patents

投影镜头及投影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70925U
CN216870925U CN202123425104.1U CN202123425104U CN216870925U CN 216870925 U CN216870925 U CN 216870925U CN 202123425104 U CN202123425104 U CN 202123425104U CN 216870925 U CN216870925 U CN 2168709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projection
equal
less
curv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42510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Jim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Jim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Jim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Jim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42510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709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709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709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投影镜头及投影设备。投影镜头包括第一透镜群、第二透镜群、光阑和振镜;第一透镜群包括具有负屈光度的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群包括:具有正屈光度的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光度的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光度的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光度的第五透镜L5;其中,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光阑、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和振镜由投影侧向像源侧沿光轴依次设置。采用本申请的投影镜头可以有效地改善系统的色差并抑制系统畸变发生,整个光学系统仅使用5片透镜使得结构简单微小型化、光圈口径大、低畸变、低成本并且能够确保高性能MTF值。

Description

投影镜头及投影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投影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投影镜头及投影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投影仪被越来越多地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中,其核心组件——投影镜头的设计也在不断地进步优化。投影镜头决定着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而目前由于对投影仪的体积要求更小型化,投影镜头的结构设计也更紧凑,尺寸也更小,这就导致了投影镜头的光圈数的增大,从而会减少光学系统的通光量。因此如何在较小光圈数的情况下设计出一款结构紧凑、MTF (调制传递函数,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性能较佳、畸变小并且成本低的投影镜头,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的主要研究重点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投影镜头及投影设备,采用本投影镜头可以有效地改善系统的色差并抑制系统畸变发生,整个光学系统仅使用5片透镜使得结构简单微小型化、光圈口径大、低畸变、低成本并且能够确保高性能MTF值。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投影镜头,包括第一透镜群、第二透镜群、光阑和振镜;第一透镜群包括具有负屈光度的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群包括:具有正屈光度的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光度的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光度的第四透镜 L4;具有正屈光度的第五透镜L5;其中,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光阑、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和振镜由投影侧向像源侧沿光轴依次设置。
进一步地,投影镜头的镜头总长TTL与有效焦距EFL之间满足如下条件:TTL/EFL≤9.65。
进一步地,投影镜头的有效焦距EFL满足如下条件:6mm≤EFL≤7mm;投影镜头的镜头总长TTL满足如下条件:TTL≤60mm。
进一步地,投影镜头的光圈数FNO满足如下条件:FNO≤1.7。
进一步地,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和第五透镜L5的通光孔径均小于15.5mm。
进一步地,投影镜头的镜头后焦距BFL与有效焦距EFL之间满足如下条件:BFL/EFL≧ 2.8。
进一步地,投影镜头的系统视场角≥63°。
进一步地,投影镜头的镜头投影距离与画面宽度比满足如下关系:1.0≤TR≤1.2。
进一步地,第一透镜L1为双凹透镜;或者,第二透镜L2为双凸透镜,第五透镜L5为双凸透镜;或者,第三透镜L3为双凹透镜,第四透镜L4为双凸透镜;或者,第三透镜L3和第四透镜L4连接形成双胶合透镜L34。
进一步地,第一透镜L1的投影面的曲率半径大于等于-50mm且小于等于-5mm,第一透镜L1的像源面的曲率半径为大于等于10mm且小于等于30mm;或者,第二透镜L2的投影面的曲率半径大于等于50mm且小于等于120mm,第二透镜L2的像源面的曲率半径大于等于-30mm且小于等于-15mm;第五透镜L5的投影面的曲率半径大于等于10mm且小于等于 30mm,第五透镜L5的像源面的曲率半径大于等于-50mm且小于等于-10mm;或者,第三透镜L3的投影面的曲率半径大于等于-70mm且小于等于-40mm,第三透镜L3的像源面的曲率半径大于等于10mm且小于等于20mm,第四透镜L4的投影面的曲率半径大于等于10mm且小于等于20mm,第四透镜L4的像源面的曲率半径大于等于-20mm且小于等于-10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投影设备,包括:镜筒;投影镜头,设置在镜筒内;其中,投影镜头为上述的投影镜头。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采用本申请的投影镜头可以有效地改善系统的色差并抑制系统畸变发生,整个光学系统仅使用5片透镜使得结构简单微小型化、光圈口径大、低畸变、低成本并且能够确保高性能MTF值。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投影镜头的实施例的光学结构图;
图2示出了图1的投影镜头的场曲评价图;以及
图3示出了图1的投影镜头的畸变评价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解决由于对投影仪的体积要求更小型化,使投影镜头的结构设计要求也更紧凑,尺寸也更小,导致投影镜头的光圈数的增大,造成光学系统的通光量减少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投影镜头及投影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一个部件的投影面指的是该部件的朝向投影侧的一面,一个部件的像源面指的是该部件的朝向像源侧的一面,其中,上述部件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光阑、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振镜、棱镜和DMD 芯片中的任意一个。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投影镜头包括第一透镜群、第二透镜群、光阑STOP 和振镜;第一透镜群包括具有负屈光度的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群包括具有正屈光度的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光度的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光度的第四透镜L4和具有正屈光度的第五透镜L5;其中,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光阑STOP、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和振镜由投影侧向像源侧沿光轴依次设置。
上述设置中,采用本申请的投影镜头可以有效地改善系统的色差并抑制系统畸变发生,整个光学系统仅使用5片透镜使得结构简单微小型化、光圈口径大、低畸变、低成本并且能够确保高性能MTF值。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投影镜头包括由投影侧向像源侧沿光轴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光阑STOP、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振镜、棱镜和DMD芯片。
在投影时,光线由像源侧向投影侧传播,即光线自DMD芯片的朝向像源侧的像面侧发出,并依次经由棱镜、振镜、第二透镜群以及第一透镜群后,最终离开投影镜头出射至投影面,获得投影成像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光阑STOP设置于第二透镜群中,并位于第二透镜L2和第三透镜L3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棱镜为等效棱镜。DMD芯片的物理分辨率为93lp/mm。振镜为 TSP振镜。
优选地,振镜为无屈光度的TSP振镜。优选地,棱镜为无屈光度的棱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DMD芯片可以采用本领域的常规技术。其中 DMD芯片上设有保护玻璃。
优选地,通过偏置放置DMD芯片,保证在投影工作时出射画面向上偏置,实现出射光束高于投影镜头位置,保证投影画面不会被投影镜头遮挡。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投影镜头的镜头总长TTL与有效焦距EFL之间满足如下条件: TTL/EFL≤9.65。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投影镜头的有效焦距EFL满足如下条件:6mm≤EFL≤7mm;投影镜头的镜头总长TTL满足如下条件:TTL≤60mm。
优选地,6.2mm≤EFL≤6.3mm。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TTL表示投影镜头的镜头总长,即第一透镜L1 的投影面的最凹点至DMD芯片的像源面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投影镜头的光圈数FNO满足如下条件:FNO≤1.7。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FNO=投影镜头的有效焦距/光圈直径。在镜头焦距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光圈直径越大,通光口越大,能接收的光线数越多,所以亮度越高。因此,通过对FNO 的数值进行限定能够提高亮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FNO表示投影镜头的相对孔径光圈数。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和第五透镜L5的通光孔径均小于15.5mm。
优选地,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和第五透镜L5的通光孔径均小于15.3mm。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投影镜头的镜头后焦距BFL与有效焦距EFL之间满足如下条件: BFL/EFL≧2.8。
优选地,BFL/EFL≧2.87。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投影镜头的系统视场角≥63°。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投影镜头的镜头投影距离与画面宽度比满足如下关系:1.0≤TR ≤1.2。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投影镜头为一种大口径高性能定焦投影镜头,能够提高定焦投影镜头的消像差能力、低畸变、大口径光圈、低成本、微小型化及高成像品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投影镜头的EFL在6mm至7mm范围内,BFL/EFL≧2.87,系统FNO≤1.7,TTL≤60mm,系统视场角≥63°,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和第五透镜L5的通光孔径均小于15.5mm;配合0.23寸的DMD芯片在工作距离 2125mm处可以投射出2125mm(80寸)画面,镜头在空间极限频率93lp/mm处,各个视场 MTF值均大于58%,畸变小于0.5%,结构小型化,成像质量好。
通过上述设置,投影镜头为一款光圈数F1.7、畸变小于0.5%、镜头后焦距与有效焦距的比值BFL/EFL≧2.8的定焦投影镜头,此投影镜头为结构精密、低成本、小体积的紧凑型成像镜头。上述投影镜头在2125mm位置形成对角线80寸的画面。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1为双凹透镜。这样设置,可有效地缩小整个投影镜头的直径及体积。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1为屈光度为负的非球面透镜,且镜片材质为树脂。第一透镜L1具有朝向投影侧的投影面和朝向像源侧的像源面,第一透镜L1的投影面和第一透镜L1的像源面均为偶次非球面,通过合理优化非球面系数,可以有效地对系统畸变及轴外像差进行校正。非球面镜片有利于提高系统的视场角,可以很好的校正系统畸变,并可以有效地保证光学系统的长后工作距离的要求。第一透镜L1的焦点距离为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1的投影面的曲率半径大于等于-50mm且小于等于 -5mm,第一透镜L1的像源面的曲率半径为大于等于10mm且小于等于30mm。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二透镜L2为双凸透镜。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二透镜L2为屈光度为正的双凸透镜。第二透镜L2 的投影面的曲率半径大于等于50mm且小于等于120mm,第二透镜L2的像源面的曲率半径大于等于-30mm且小于等于-15mm。
通过合理优化第二透镜L2的曲率以及与透镜前后的空气间隔,可以较准确地约束光束口径,最大限度地使光线完全通过第二透镜L2后(靠近DMD芯片侧)的光阑,减少光能量损失。
优选地,第二透镜L2为非球面凸透镜。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三透镜L3为双凹透镜,第四透镜L4为双凸透镜。优选地,第三透镜L3和第四透镜L4连接形成双胶合透镜L34。双胶合透镜可有效地改善系统色差。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三透镜L3为屈光度为负的双凹透镜,第四透镜L4 为屈光度为正的双凸透镜,将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进行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L34,双胶合镜片用不同折射率的玻璃材料搭配而成,合理的选配可同时校正球差、色差及正弦差。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光学系统中的第四透镜L4的投影面和第四透镜L4的像源面的曲率半径均相同,有效地降低了镜片生产成本且简化胶合工艺。
第三透镜L3的投影面的曲率半径大于等于-70mm且小于等于-40mm,第三透镜L3的像源面的曲率半径大于等于10mm且小于等于20mm,第四透镜L4的投影面的曲率半径大于等于10mm且小于等于20mm,第四透镜L4的像源面的曲率半径大于等于-20mm且小于等于 -10mm。
优选地,第四透镜L4为非球面凸透镜。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五透镜L5为双凸透镜。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五透镜L5的投影面的曲率半径大于等于10mm且小于等于 30mm,第五透镜L5的像源面的曲率半径大于等于-50mm且小于等于-10mm。
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五透镜L5为正屈光度的双凸玻璃非球面透镜,双凸非球面透镜材料选型为折射率Nd在1.55至1.60之间,阿贝数Vd在55至60之间的玻璃材料。通过设计合适的曲率、间隔以及非球面参数,可有效的校正系统的球差及场曲以提升镜头的光学MTF性能。使用非球面可良好的抑制光学系统像差发生,有效提升系统性能。同时,该投影镜头能够有效地约束光束口径,保证较长的后工作距离,给予镜头后方(靠近DMD芯片侧)的TSP振镜、棱镜、DMD芯片等光学元件足够的放置空间。
具体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图1中最左侧投影侧的SCR是投影屏幕,最右侧为像源侧DMD芯片所在位置,L1至L5依次为第一透镜到第五透镜,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分别为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光阑STOP、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 L5、振镜、棱镜和DMD芯片。
第一透镜群包括第一透镜L1,第一透镜L1为非球面树脂负透镜,第一透镜L1靠近投影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为-50mm至-5mm,第一透镜L1靠近DMD芯片即像源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为10mm至30mm。
第二透镜群包括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和第五透镜L5。
第二透镜L2靠近投影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为50mm至120mm,第二透镜L2靠近DMD芯片即像源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为-30mm至-15mm。
第三透镜L3和第四透镜L4连接形成双胶合透镜L34。其中第三透镜L3为双凹透镜,第三透镜L3靠近投影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为-70mm至-40mm,第三透镜L3靠近DMD芯片即像源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为10mm至20mm。其中第四透镜L4为曲率半径相同的双凸透镜。第四透镜L4靠近投影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为10mm至20mm,第四透镜L4靠近DMD芯片即像源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为-20mm至-10mm。
第五透镜L5为双凸非球面透镜。第五透镜L5靠近投影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为10mm至 30mm,第五透镜L5靠近DMD芯片即像源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为-50mm至-10mm。
如下表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投影镜头的光学系统的详细光学数据。
表1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618770190000071
在表1中,第一透镜L1和第五透镜L5为非球面镜片,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和第四透镜L4均为球面镜片。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非球面多项式公式为: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618770190000072
在公式中,参数Z表示非球面上的点离非球面顶点在光轴方向的距离;c为半径所对应的曲率,r为透镜径向高度,k为圆锥二次曲线系数(Conic Constant)、α1~α8分别为二~十六阶对应的非球面系数。
其中,当k系数小于-1时,透镜的面形曲线为双曲线;
当k系数等于-1时,透镜的面形曲线为抛物线;
当k系数介于-1~0之间时,透镜的面形曲线为椭圆;
当k系数等于0时,透镜的面形曲线为圆形;
当k系数大于0时,透镜的面形曲线为扁圆形。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部分参数的值如表2所示。
表2
k α2 α3 α4 α5 α6 α7
S1 -15.6 6.2E-04 -1.4E-05 2.1E-07 -1.9E-09 7.2E-12 -
S2 0.6 1.9E-03 -4.0E-05 7.0E-07 -6.5E-09 -5.5E-12 -
S10 -0.1 -3.6E-05 -1.4E-06 4.9E-08 -7.6E-10 - -
S11 -3.0 1.1E-05 -1.2E-06 3.8E-08 -6.3E-10 - -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投影镜头为定焦镜头,该定焦镜头满足如下条件:
第一透镜L1的非球面用来修正畸变与像散。第二透镜L2为双凸透镜,导致负向畸变,可以对前组的畸变进行校正,并且第二透镜L2设置在光阑前端,可以有效的汇聚光线,减小光阑开口口径,可以有效减小外径和体积,便于设计出外径体积小的投影镜头。紧靠光阑的右侧配置了一个双胶合透镜L34,其中,第四透镜L4为凸透镜,第四透镜L4采用低色散负膨胀系数材质制成,可以进行消色差设计,保证整个光学系统较小色差的同时,又可以补偿整个光学系统的温度漂移。并且在该系统中,第四透镜L4的前表面和后表面的曲率半径分别相同,有效的降低成本及简化生产组装工艺。第五透镜L5为正屈光度的双凸玻璃非球面透镜,第五透镜L5的镜片外径可以得到缩小控制,从而成本可以有效降低,同时也能够保证镜片加工工艺精度,且双凸非球面透镜材料选型为折射率Nd在1.55至1.60,阿贝数Vd在55至60 的玻璃材料,设计合适的曲率、间隔以及非球面参数,可有效的校正系统的球差及场曲以提升镜头的光学MTF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通过优化光学系统中各透镜的曲率、材料属性、间隔以及非球面系数之间的配合,得到一种大口径、高性能、低畸变、变焦投影镜头。该投影镜头的EFL 在6mm至7mm范围,BFL/EFL≧2.87,系统FNO≤1.7,光学总长TTL≤60mm,系统视场角≥63°,各个镜片的通光口径均小于15.3mm。配合0.23寸的DMD芯片在工作距离2125mm 处可以投射出2125mm(80寸)画面,投影镜头在空间极限频率93lp/mm处,各个焦段MTF 值均处于良好状态,畸变较小,结构简单,成像质量好。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投影设备包括镜筒和设置在镜筒内的投影镜头,其中,投影镜头为上述的投影镜头。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申请的投影设备包括本申请的投影镜头,因此,本申请的投影设备也具有本申请的投影镜头的上述优点,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振镜沿光轴可摆动地设置;投影设备还包括第一驱动结构,第一驱动结构设置在镜筒上,第一驱动结构与振镜驱动连接,以带动振镜摆动。
上述设置中,镜筒用于安装和支撑第一驱动结构。第一驱动结构驱动振镜摆动。
通过设置抖动振镜,使得投影镜头能够同时获得振镜静止时DMD芯片自身尺寸固有的分辨率和振镜工作抖动时的另一高分辨率。
光线会在振镜处由于振镜的作动及振镜玻璃的折射率导致DMD芯片上每个小镜子反射的光线在不同时间出现不同的偏移量,以此实现像素点的位移。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可选地,振镜的转动角度为0.1125度。
优选地,第一驱动结构为通电线圈。通电线圈在磁场中通电,依据安培定则会产生对应的安培力使振镜振动起来,通过控制电流方向和/或大小控制正反振动及振动位置。当然,在本申请的替代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使第一驱动结构为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与振镜连接用来驱动振镜抖动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当投影距离即物面投影侧距离发生变化以获取不同画面尺寸时,可通过调节整只镜头与TSP振镜的间隔来进行调焦。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投影设备还包括第二驱动结构,第二驱动结构与光阑驱动连接,用来驱动光阑叶片,调节光圈孔径大小,以适应不同场景下工作。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采用本申请的投影镜头可以有效地改善系统的色差并抑制系统畸变发生,整个光学系统仅使用5片透镜使得结构简单微小型化、光圈口径大、低畸变、低成本并且能够确保高性能MTF值。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投影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透镜群、第二透镜群、光阑和振镜;
所述第一透镜群包括具有负屈光度的第一透镜L1;
所述第二透镜群包括:
具有正屈光度的第二透镜L2;
具有负屈光度的第三透镜L3;
具有正屈光度的第四透镜L4;
具有正屈光度的第五透镜L5;
其中,所述第一透镜L1、所述第二透镜L2、所述光阑、所述第三透镜L3、所述第四透镜L4、所述第五透镜L5和所述振镜由投影侧向像源侧沿光轴依次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镜头的镜头总长TTL与有效焦距EFL之间满足如下条件:TTL/EFL≤9.6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投影镜头的有效焦距EFL满足如下条件:6mm≤EFL≤7mm;
所述投影镜头的镜头总长TTL满足如下条件:TTL≤60mm。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投影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镜头的光圈数FNO满足如下条件:FNO≤1.7。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投影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L1、所述第二透镜L2、所述第三透镜L3、所述第四透镜L4和所述第五透镜L5的通光孔径均小于15.5mm。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投影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镜头的镜头后焦距BFL与有效焦距EFL之间满足如下条件:BFL/EFL≧2.8。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投影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镜头的系统视场角≥63°。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投影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镜头的镜头投影距离与画面宽度比满足如下关系:1.0≤TR≤1.2。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投影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镜L1为双凹透镜;或者,
所述第二透镜L2为双凸透镜,所述第五透镜L5为双凸透镜;或者,
所述第三透镜L3为双凹透镜,所述第四透镜L4为双凸透镜;或者,
所述第三透镜L3和所述第四透镜L4连接形成双胶合透镜L34。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投影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镜L1的投影面的曲率半径大于等于-50mm且小于等于-5mm,所述第一透镜L1的像源面的曲率半径为大于等于10mm且小于等于30mm;或者,
所述第二透镜L2的投影面的曲率半径大于等于50mm且小于等于120mm,所述第二透镜L2的像源面的曲率半径大于等于-30mm且小于等于-15mm;所述第五透镜L5的投影面的曲率半径大于等于10mm且小于等于30mm,所述第五透镜L5的像源面的曲率半径大于等于-50mm且小于等于-10mm;或者,
所述第三透镜L3的投影面的曲率半径大于等于-70mm且小于等于-40mm,所述第三透镜L3的像源面的曲率半径大于等于10mm且小于等于20mm,所述第四透镜L4的投影面的曲率半径大于等于10mm且小于等于20mm,所述第四透镜L4的像源面的曲率半径大于等于-20mm且小于等于-10mm。
11.一种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镜筒;
投影镜头,设置在所述镜筒内;
其中,所述投影镜头为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投影镜头。
CN202123425104.1U 2021-12-31 2021-12-31 投影镜头及投影设备 Active CN2168709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25104.1U CN216870925U (zh) 2021-12-31 2021-12-31 投影镜头及投影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25104.1U CN216870925U (zh) 2021-12-31 2021-12-31 投影镜头及投影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70925U true CN216870925U (zh) 2022-07-01

Family

ID=821517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425104.1U Active CN216870925U (zh) 2021-12-31 2021-12-31 投影镜头及投影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7092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94147A (zh) * 2023-03-20 2023-08-15 宜宾市极米光电有限公司 投影镜头及投影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94147A (zh) * 2023-03-20 2023-08-15 宜宾市极米光电有限公司 投影镜头及投影设备
CN116594147B (zh) * 2023-03-20 2024-03-29 宜宾市极米光电有限公司 投影镜头及投影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54375B (zh) 窄边框光学成像系统
CN110531500B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13156611B (zh) 光学镜头和成像设备
US7944623B2 (en) Fixed-focus lens
CN104350409B (zh) 变焦透镜和摄像装置
US20150185452A1 (en) Wide-angle projection system
CN113253414B (zh) 一种投影光学系统
CN110068910B (zh) 镜头组
CN216870925U (zh) 投影镜头及投影设备
CN112558278A (zh) 大光圈光学成像系统及光学设备
CN103163637A (zh) 变焦镜头
CN110095926B (zh) 投影镜头和使用投影镜头的投影显示装置
CN111427139A (zh) 内合焦式成像镜头
JP6546076B2 (ja) 広角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
CN110850565B (zh) 变焦透镜及摄像装置
CN112346229A (zh) 全画幅光学成像系统及其光学设备
CN111929830A (zh) 光学镜组、摄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14326060B (zh) 光学镜头
CN113671676B (zh) 光学成像镜头、摄像模组和摄像装置
JP2021086134A (ja)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CN214586198U (zh) 微距镜头
EP4050383A1 (en) Telephoto imaging system, lens,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19737879U (zh) 超高分辨率大靶面鱼眼镜头光学系统
CN117270167B (zh) 光学镜头
CN114578523B (zh) 光学镜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