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65181U - 一种基坑支挡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坑支挡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65181U
CN216865181U CN202123444465.0U CN202123444465U CN216865181U CN 216865181 U CN216865181 U CN 216865181U CN 202123444465 U CN202123444465 U CN 202123444465U CN 216865181 U CN216865181 U CN 2168651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taining
foundation pit
pile
piles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44446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干飞
郑刚
李美霖
周海祚
刁钰
赵瑜
毕靖
王超林
张毅
曹腾
常书铭
姜志恒
杨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University
Guizho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University
Gui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University, Gui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ianji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2344446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651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651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651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坑支挡结构,包括顶梁、多根第一支挡桩和多根第二支挡桩,多根所述第一支挡桩和多根所述第二支挡桩均沿基坑的边缘环向间隔分布,所述顶梁为环形并沿所述基坑上端边缘设置,每根所述第一支挡桩和每根所述第二支挡桩的上端均与所述顶梁对应的位置处连接固定,每根所述第一支挡桩的下端倾斜向下插入到所述基坑边缘处的土壤中,每根所述第二支挡桩的下端倾斜向下插入到所述基坑的底壁内,如此由顶梁、多根第一支挡桩和多根第二支挡桩在所述基坑的边缘处组成截面为“Λ”形支撑,如此可基坑旁的土方进行更有效的支撑,同时其第二支挡桩只局部下入地下,故其施工成本也更低。

Description

一种基坑支挡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基坑支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坑支挡结构。
背景技术
对于地势较高或缺乏地下水的区域而言,其基坑支护系统无需担心地下水的困扰,故其基坑支挡结构的构建更加灵活,但目前的基坑支挡均是在基坑边缘的土方中进行构建,其受力通常是单向斜拉,故其支挡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构建方便,同时支护效果好的基坑支挡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坑支挡结构,包括顶梁、多根第一支挡桩和多根第二支挡桩,多根所述第一支挡桩和多根所述第二支挡桩均沿基坑的边缘环向间隔分布,所述顶梁为环形并沿所述基坑上端边缘设置,每根所述第一支挡桩和每根所述第二支挡桩的上端均与所述顶梁对应的位置处连接固定,每根所述第一支挡桩的下端倾斜向下插入到所述基坑边缘处的土壤中,每根所述第二支挡桩的下端倾斜向下插入到所述基坑的底壁内。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由顶梁、多根第一支挡桩和多根第二支挡桩在所述基坑的边缘处组成截面为“Λ”形支撑,如此可基坑旁的土方进行更有效的支撑,同时其第二支挡桩只局部下入地下,故其施工成本也更低。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支挡桩与水平面的倾斜夹角为α,所述第二支挡桩与水平面的倾斜夹角为ω,其中,α和ω均为70°-80°之间。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使得第一支挡桩和第二支挡桩支护性能更佳,同时可避免第二支挡桩影响基坑内的正常施工。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支挡桩和第二支挡桩下端端部的水平高度均低于所述基坑底壁的水平高度,且所述第一支挡桩下端端部和第二支挡桩下端端部至所述基坑底壁之间的竖向间距为基坑深度的1/4-1/3。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使得第一支挡桩和第二支挡桩的在保持良好的支护性能的同时降低其施工成本。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支挡桩和第二支挡桩的个数一致,且多个所述第一支挡桩和多个所述第二支挡桩沿所述基坑边缘环向交错分布。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使得第一支挡桩和第二支挡桩在基坑边缘均布,从而使得其对基坑旁边土方的支护效果更佳。
上述技术方案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支挡桩之间沿所述基坑边缘线的间距为L1,其中,L1为0.5-1.5m,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支挡桩之间沿所述基坑边缘线的间距为L2,其中,L2为0.5-1.5m。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使得第一支挡桩和第二支挡桩分布更加均匀,同时支护效果更佳。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支挡桩和第二支挡桩均为内部填充有膨胀材料的钢管桩。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使得第一支挡桩和第二支挡桩内的膨胀层更加致密,从而使得第一支挡桩和第二支挡桩的抗应力效果更佳。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支挡桩和第二支挡桩的上端突出于地面10-20cm,所述顶梁安装在多个所述第一支挡桩和多个第二支挡桩的上端。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使得顶梁能更方便的与第一支挡桩和第二支挡桩安装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顶梁为钢构件,所述顶梁的上端高于地面0.3-0.6m。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可由顶梁对基坑上端边缘形成一圈挡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基坑支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顶梁、第一支挡桩和第二支挡桩的装配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基坑支挡结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中:1顶梁、2第一支挡桩、3第二支挡桩、4基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坑支挡结构,包括顶梁1、多根第一支挡桩2和多根第二支挡桩3,多根所述第一支挡桩2和多根所述第二支挡桩3均沿基坑4的边缘环向间隔分布,所述顶梁1为环形并沿所述基坑4上端边缘设置,每根所述第一支挡桩2和每根所述第二支挡桩3的上端均与所述顶梁1对应的位置处连接固定,每根所述第一支挡桩2的下端倾斜向下插入到所述基坑4边缘处的土壤中,每根所述第二支挡桩3的下端倾斜向下插入到所述基坑4的底壁内,如此由顶梁、多根第一支挡桩和多根第二支挡桩在所述基坑的边缘处组成截面为“Λ”形支撑,如此可基坑旁的土方进行更有效的支撑,同时其第二支挡桩只局部下入地下,故其施工成本也更低。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支挡桩2与水平面的倾斜夹角为α,所述第二支挡桩3与水平面的倾斜夹角为ω,其中,α和ω均为70°-80°之间,如此使得第一支挡桩和第二支挡桩支护性能更佳,同时可避免第二支挡桩影响基坑内的正常施工。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支挡桩2和第二支挡桩3下端端部的水平高度均低于所述基坑4底壁的水平高度,且所述第一支挡桩2下端端部和第二支挡桩3下端端部至所述基坑4底壁之间的竖向间距为基坑4深度的1/4-1/3,如此使得第一支挡桩和第二支挡桩的在保持良好的支护性能的同时降低其施工成本。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支挡桩2和第二支挡桩3的个数一致,且多个所述第一支挡桩2和多个所述第二支挡桩3沿所述基坑4边缘环向交错分布。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使得第一支挡桩和第二支挡桩在基坑边缘均布,从而使得其对基坑旁边土方的支护效果更佳。
上述技术方案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支挡桩2之间沿所述基坑4边缘线的间距为L1,其中,L1为0.5-1.5m,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支挡桩3之间沿所述基坑4边缘线的间距为L2,其中,L2为0.5-1.5m,如此使得第一支挡桩和第二支挡桩分布更加均匀,同时支护效果更佳。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支挡桩2和第二支挡桩3均为内部填充有膨胀材料的钢管桩,如此使得第一支挡桩和第二支挡桩内的膨胀层更加致密,从而使得第一支挡桩和第二支挡桩的抗应力效果更佳。
如图3所示,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支挡桩2和第二支挡桩3的上端突出于地面10-20cm,所述顶梁1安装在多个所述第一支挡桩2和多个第二支挡桩3的上端,如此使得顶梁能更方便的与第一支挡桩和第二支挡桩安装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顶梁1为钢构件,所述顶梁1的上端高于地面0.3-0.6m,如此可由顶梁对基坑上端边缘形成一圈挡护。
其中,所述第一支挡桩和第二支挡桩均与所述顶梁通过螺栓和螺母栓接,如此可拆卸回收再利用。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膨胀材料为沙子和海藻粉的混合物,由于海藻粉具有良好的膨胀性能,在钢管桩内遇水膨胀后能填充沙子之间的孔隙,使得钢管桩内的填充物更加致密。
其中,所述第一支挡桩和第二支挡桩均是在先将钢管桩下入到位后在其内部加入填充物,所述填充物混有海带粉的沙子(海带粉与沙子预先混匀,且优选的海带粉的质量为填充物总质量的3%-15%),然后往其内加水,将填充物全部浸湿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基坑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梁(1)、多根第一支挡桩(2)和多根第二支挡桩(3),多根所述第一支挡桩(2)和多根所述第二支挡桩(3)均沿基坑(4)的边缘环向间隔分布,所述顶梁(1)为环形并沿所述基坑(4)上端边缘设置,每根所述第一支挡桩(2)和每根所述第二支挡桩(3)的上端均与所述顶梁(1)对应的位置处连接固定,每根所述第一支挡桩(2)的下端倾斜向下插入到所述基坑(4)边缘处的土壤中,每根所述第二支挡桩(3)的下端倾斜向下插入到所述基坑(4)的底壁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挡桩(2)与水平面的倾斜夹角为α,所述第二支挡桩(3)与水平面的倾斜夹角为ω,其中,α和ω均为70°-80°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挡桩(2)和第二支挡桩(3)下端端部的水平高度均低于所述基坑(4)底壁的水平高度,且所述第一支挡桩(2)下端端部和第二支挡桩(3)下端端部至所述基坑(4)底壁之间的竖向间距为基坑(4)深度的1/4-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挡桩(2)和第二支挡桩(3)的个数一致,且多个所述第一支挡桩(2)和多个所述第二支挡桩(3)沿所述基坑(4)边缘环向交错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支挡桩(2)之间沿所述基坑(4)边缘线的间距为L1,其中,L1为0.5-1.5m,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支挡桩(3)之间沿所述基坑(4)边缘线的间距为L2,其中,L2为0.5-1.5m。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基坑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挡桩(2)和第二支挡桩(3)均为内部填充有膨胀材料的钢管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坑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挡桩(2)和第二支挡桩(3)的上端突出于地面10-20cm,所述顶梁(1)安装在多个所述第一支挡桩(2)和多个第二支挡桩(3)的上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坑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梁(1)为钢构件,所述顶梁的上端高于地面0.3-0.6m。
CN202123444465.0U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基坑支挡结构 Active CN2168651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44465.0U CN216865181U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基坑支挡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44465.0U CN216865181U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基坑支挡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65181U true CN216865181U (zh) 2022-07-01

Family

ID=821514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444465.0U Active CN216865181U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基坑支挡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6518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96052A (zh) * 2021-12-31 2022-04-26 贵州大学 一种基坑支挡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96052A (zh) * 2021-12-31 2022-04-26 贵州大学 一种基坑支挡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137148Y (zh) 双排毛竹桩复合土钉围护系统
CN210315186U (zh) 一种轻型拱桥基础构造
CN212742566U (zh) 一种结构稳定的基坑支护
CN216865181U (zh) 一种基坑支挡结构
CN206034454U (zh) 一种支护结构
CN205975658U (zh) 钢平台塔吊基础
CN111576452A (zh) 一种双排桩支护结构
CN114396052A (zh) 一种基坑支挡结构
CN110374645A (zh) 一种特厚煤层大断面窄煤柱沿空巷道等效支护方法
CN215630021U (zh) 一种公路桥梁施工基坑防护装置
CN217053493U (zh) 明挖隧道上跨既有地铁交叉段抗浮体系
CN102787605A (zh) 软土地基条形基坑支护钢板桩倾斜处理方法
CN115012429A (zh) 一种用于长期暴露基坑的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5252932U (zh) 深基坑pc钢管组合拉森钢板桩双排桩支护体系
CN211948471U (zh) 一种用于基坑支护的钢管斜桩支撑
CN210395409U (zh) 一种适用于山区陡峭地形的输电塔莲花状桩基础及其组合
CN217679136U (zh) 一种可施工大角度锚杆的双排桩支护结构
CN217870508U (zh) 一种用于长期暴露基坑的支护结构
CN215669530U (zh) 一种可周转基坑支护体系
CN210658382U (zh) 深基坑护坡面结构及多级支护结构
CN218204331U (zh) 一种预制支护桩的斜桩支护结构
CN216922165U (zh) 一种浅埋明挖隧道的支护结构
CN220768168U (zh) 一种电缆检修井基础浇筑模板支撑结合防护的施工结构
CN212835422U (zh) 用于基坑支护的斜桩竖向锚杆支护结构
CN213448501U (zh) 一种具有横向连接构件的双排桩支护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