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62743U - 一种翻转传送装置、直线拖运装置和管桩笼筋自动输送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翻转传送装置、直线拖运装置和管桩笼筋自动输送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62743U
CN216862743U CN202220431677.0U CN202220431677U CN216862743U CN 216862743 U CN216862743 U CN 216862743U CN 202220431677 U CN202220431677 U CN 202220431677U CN 216862743 U CN216862743 U CN 2168627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cket
tubular pile
pile cage
linear
driving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43167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进元
吕超
毛文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ngshi Jianhua Construction Material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ngshi Jianhua Construction Material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ngshi Jianhua Construction Material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ngshi Jianhua Construction Material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43167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627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627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627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翻转传送装置、直线拖运装置和管桩笼筋自动输送线,翻转传送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支架、固定在第一固定支架一端的固定托架、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一固定支架另一端的第一翻转托架、以及都安装于第一固定支架的第一翻转驱动源和顶升架机构,第一翻转驱动源与第一翻转托架传动连接,顶升架机构中具有可升降且可在固定托架和第一翻转托架之间往复移动的顶升移送托架。本申请能够将管桩笼筋在两个第一传送装置之间进行传送,一方面能够避免将单一的第一传送装置设置的很长,能优化场地布局,大大降低对场地面积的要求,另一方面能够提高作业安全性,还能避免因拖送管桩笼筋而导致管桩笼筋脱焊或变形、以及由此产生的较大噪音。

Description

一种翻转传送装置、直线拖运装置和管桩笼筋自动输送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管桩笼筋自动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翻转传送装置、直线拖运装置和管桩笼筋自动输送线。
背景技术
混凝土管桩在生产制造时,会先使用多根钢筋焊接出管桩笼筋,之后再进行后续一系列的操作。因此,管桩笼筋的输送是混凝土管桩生产过程中的必要环节。目前,管桩笼筋的输送大多采用行车吊运或采用传送链拖动,但是,这种方式存在下述缺点。
1、行车吊运需要专门的操作手,且都需要较高的成本;
2、传动链拖送容易导致管桩笼筋脱焊或变形,影响后续混凝土管桩的生产;
3、行车吊运和传动链拖送的安全作业程度都较低,并且,传动链拖送的噪音非常大;
4、管桩笼筋的输送路线多为直线,占用场地非常大,对场地面积的要求非常高,增加混凝土管桩的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翻转传送装置,能有效传送管桩笼筋,避免因拖送管桩笼筋而导致管桩笼筋脱焊或变形、以及由此产生的较大噪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翻转传送装置,所述翻转传送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支架、固定在第一固定支架一端的固定托架、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一固定支架另一端的第一翻转托架、以及都安装于第一固定支架的第一翻转驱动源和顶升架机构,所述第一翻转驱动源与第一翻转托架传动连接,所述顶升架机构中具有可升降且可在固定托架和第一翻转托架之间往复移动的顶升移送托架。
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为:所述顶升架机构包括固定在第一固定支架上的第一升降驱动源、与第一升降驱动源传动连接的第一升降轨道、以及与顶升移送托架传动连接的第一移动驱动源,所述顶升移送托架可移动地安装在第一升降轨道上,所述顶升移送托架和第一升降轨道都分布在固定托架和第一翻转托架的边侧。
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翻转传送装置还包括分布在固定托架靠近第一翻转托架一端处的收缩式挡板、以及安装于第一固定支架的收缩驱动源,所述收缩式挡板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一固定支架上,所述收缩驱动源与收缩式挡板传动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翻转传送装置有多个,一部分翻转传送装置为稀疏分布的窄式翻转传送装置,其余部分翻转传送装置为密集分布的宽式翻转传送装置,所述窄式翻转传送装置中固定托架和第一翻转托架的宽度都小于宽式翻转传送装置中固定托架和第一翻转托架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直线拖运装置,能有效传送管桩笼筋,避免因拖送管桩笼筋而导致管桩笼筋脱焊或变形、以及由此产生的较大噪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直线拖运装置,所述直线拖运装置包括第二固定支架、可升降且可移动地安装于第二固定支架的移动托架、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二固定支架端部的第二翻转托架、以及安装在第二固定支架的第二翻转驱动源,所述移动托架分布在第二翻转托架的边侧,所述第二翻转驱动源与第二翻转托架传动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移动托架有多个,所述直线拖运装置还包括多个并排固定在第二固定支架上的缓存托架、固定在第二固定支架上的第二升降驱动源、与第二升降驱动源传动连接的第二升降轨道、以及与每个移动托架传动连接的第二移动驱动源,多个移动托架并排分别且都可移动地安装在第二升降轨道上,所述移动托架和第二升降轨道分布在缓存托架的边侧。
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直线拖运装置有多个,一部分直线拖运装置为稀疏分布的窄式直线拖运装置,其余部分直线拖运装置为密集分布的宽式直线拖运装置,所述窄式直线拖运装置中移动托架和第二翻转托架的宽度都小于宽式直线拖运装置中移动托架和第二翻转托架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再提供一种管桩笼筋自动输送线,所述管桩笼筋自动输送线中配置有如上所述的翻转传送装置、或者如上所述的直线拖运装置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翻转传送装置、直线拖运装置和管桩笼筋自动输送线,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中,翻转传送装置和直线拖运装置都能够沿第二方向传送管桩笼筋,将其应用在具有多个第一传送装置的管桩笼筋自动输送线中后,能够将管桩笼筋在两个第一传送装置之间进行传送,一方面能够避免将单一的第一传送装置设置的很长,能够较大程度地优化场地布局,大大降低对场地面积的要求,另一方面能够提高作业安全性,还能避免因拖送管桩笼筋而导致管桩笼筋脱焊或变形、以及由此产生的较大噪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中管桩笼筋自动输送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在翻转传送装置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在直线拖运装置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中翻转传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侧视图。
图7为本申请中直线拖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中升降推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0 第一传送装置
11 第三固定支架
12 支撑辊
13 传送带
20 第二传送装置
21 第一固定支架
22 固定托架
23 第一翻转托架
24 第一翻转驱动源
25 顶升移送托架
26 第一升降驱动源
27 第一升降轨道
28 收缩式挡板
29 收缩驱动源
210 窄式翻转传送装置
211 宽式翻转传送装置
30 第三传送装置
31 第二固定支架
32 移动托架
33 第二翻转托架
34 缓存托架
35 第二升降驱动源
36 第二升降轨道
37 第二移动驱动源
38 窄式直线拖运装置
39 宽式直线拖运装置
40 推出装置
41 第四固定支架
42 第一推出驱动源
43 推杆
44 第一导向块
50 暂存架
60 升降推出装置
61 第五固定支架
62 第三升降驱动源
63 第二推出驱动源
64 推板
65 第二导轨
66 第三导轨
67 第二导向块
68 第二导向滚柱
69 第三导向块
610 第三导向滚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管桩笼筋自动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管桩笼筋自动输送线。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管桩笼筋自动输送线包括第一传送装置10、第二传送装置20、第三传送装置30和推出装置40。其中,第一传送装置10为至少两个,第一传送装置10沿第一方向传送管桩笼筋;将水平面内与第一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定义为第二方向,多个第一传送装置10沿第二方向并排分布,多个第一传送装置10在第一方向上的传送长度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第二传送装置20沿第二方向传送管桩笼筋,并且,第二传送装置20沿第二方向分布在第一传送装置10的边侧,第二传送装置20用于将其上的管桩笼筋传送到第一传送装置10上。第三传送装置30沿第二方向传送管桩笼筋,并且,第三传送装置30沿第二方向分布在相邻两个第一传送装置10之间,第三传送装置30用于将管桩笼筋在相邻两个第一传送装置10之间传送。推出装置40沿第二方向分布在第一传送装置10的边侧,推出装置40沿第二方向推动管桩笼筋,推出装置40用于将第一传送装置10上的管桩笼筋推移到第三传送装置30上。
为便于叙述,本实施例中,将第一方向定义为左右方向,将第二方向定义为前后方向。因此,图2所示的视图中,纸面的左侧和右侧分别为左方向和右方向,纸面的上侧和下侧分别为前方向和后方向,纸面的正面和背面分别为上方向和下方向。优选地,图1和图2所示的管桩笼筋自动输送线的优选实施例中,第一传送装置10有两个,分别为前侧第一传送装置10和后侧第一传送装置10,前侧第一传送装置10和后侧第一传送装置10同时也为多个第一传送装置10中分布在边侧的边侧第一传送装置10;两个第一传送装置10都在左右方向上传送管桩笼筋,前侧第一传送装置10的传送长度大于后侧第一传送装置10的传送长度;第二传送装置20分布在前侧第一传送装置10的左段部分的前边侧(即外侧),第二传送装置20用于向后传送管桩笼筋;推出装置40分布在前侧第一传送装置10的右段部分的前边侧(即外侧),推出装置40用于向后推动管桩笼筋;第三传送装置30分布在前侧第一传送装置10的右段部分和后侧第一传送装置10之间,第三传送装置30用于向后传送管桩笼筋。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管桩笼筋自动输送方法,该管桩笼筋自动输送方法使用上述管桩笼筋自动输送线,该管桩笼筋自动输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初始状态下,第二传送装置20上支撑有管桩笼筋;
S2、第二传送装置20沿第二方向向后传送管桩笼筋,直至将管桩笼筋传送到前侧第一传送装置10上;之后,在该处对管桩笼筋进行相应的装配作业,比如在管桩笼筋的左端装配板组件;
S3、前侧第一传送装置10沿第一方向向右传送管桩笼筋,直至将管桩笼筋向右传送到设定位置;本实施例中,前侧第一传送装置10将管桩笼筋向右传送到其右段部分;
S4、推出装置40向后推动管桩笼筋,将前侧第一传送装置10上的管桩笼筋向后推移到第三传送装置30上;
S5、第三传送装置30沿第二方向向后传送管桩笼筋,直至将管桩笼筋传送到后侧第一传送装置10上;之后,将管桩笼筋直接吊走至下一加工工位,或者,在该处对管桩笼筋进行相应的装配作业,比如在管桩笼筋的右端装配板组件,装配完成后,将管桩笼筋直接吊走至下一加工工位。
因此,本申请涉及的管桩笼筋自动输送线和管桩笼筋自动输送方法中,通过将多个第一传送装置10沿垂直自身传送方向的方向并排设置,再结合第二传送装置20将管桩笼筋传送至第一传送装置10上、以及第三传送装置30和推出装置40将管桩笼筋在相邻两个第一传送装置10之间传送,在实现自动传送管桩笼筋的前提下,使用多个第一传送装置10,一方面能够避免将单一的第一传送装置10设置的很长,较大程度地优化场地布局,大大降低对场地面积的要求,另一方面能够提高作业安全性,还能避免因拖送管桩笼筋而导致管桩笼筋脱焊或变形、以及由此产生的较大噪音,降低对管桩笼筋的损伤,节省用人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还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实现绿色生产,为实现管桩笼筋的自动化生产提供可靠基础。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管桩笼筋自动输送线还包括暂存架50和升降推出装置60,升降推出装置60沿第二方向分布在后侧第一传送装置10的前边侧(即内侧),暂存架50沿第二方向分布在后侧第一传送装置10的后边侧(即外侧)。上述步骤S5中,第三传送装置30将管桩笼筋向后传送至后侧第一传送装置10上后,管桩笼筋可以被吊走至下一加工工位,或者,升降推出装置60动作,将后侧第一传送装置10上的管桩笼筋向后推移至暂存架50上,使管桩笼筋暂时存放在暂存架50上,也可以在暂存架50处对管桩笼筋进行装配作业,如此能够将后侧第一传送装置10空出,则管桩笼筋自动输送线即可进行下一个管桩笼筋的自动输送作业,提高作业效率。
下述对管桩笼筋自动输送线中的第一传送装置10、第二传送装置20、第三传送装置30、推出装置40、以及升降推出装置60的优选实施例展开叙述。
第一传送装置10
如图1至图4所示,两个第一传送装置10都为皮带传送装置,该皮带传送装置包括第三固定支架11、安装在第三固定支架11上的传送驱动源、多根都可转动地安装于第三固定支架11的支撑辊12、以及套在多根支撑辊12外周的传送带13;第三固定支架11的下端通过地脚螺栓固定在地面上;传送驱动源为电机,传送驱动源的电机轴与多根支撑辊12中的一根支撑辊12传动连接,驱动该支撑辊12转动,进而驱动传送带13做回转运动,传送带13向后传送其上的管桩笼筋。
优选地,如图2所示,前侧第一传送装置10中传送带13的右端与后侧第一传送装置10中传送带13的右端齐平,前侧第一传送装置10中传送带13的长度是后侧第一传送装置10中传送带13的长度的2倍左右。前侧第一传送装置10将其上的管桩笼筋向右传送至其传送带13的右端处,即当管桩笼筋的右端被向右移送至传送带13的右端处时,前侧第一传送装置10停止传送。
进一步地,管桩笼筋自动输送线还包括端部感应器、中间感应器和控制器;端部感应器设置在前侧第一传送装置10的边侧、且在左右方向上位于最右边的第三传送装置30处,端部感应器也即位于前侧第一传送装置10右端的边侧;中间感应器设置在前侧第一传送装置10的边侧、且在左右方向上位于前侧第一传送装置10的2/3位置或3/4位置处;端部感应器和中间感应器都用于感应管桩笼筋,端部感应器和中间感应器都可以选用红外感应器;端部感应器、中间感应器和传送驱动源都与控制器通讯连接。前侧第一传送装置10向右输送管桩笼筋时,当管桩笼筋被向右移送至中间感应器处时,中间感应器的输出信号发生变化,控制器由此判断管桩笼筋到达前侧第一传送装置10的2/3位置或3/4位置处,则控制器向传送驱动源发送降速指令,前侧第一传送装置10降速传送管桩笼筋。当管桩笼筋被向右移送至端部感应器处时,端部感应器的输出信号发生变化,控制器由此判断管桩笼筋到达前侧第一传送装置10的右端处,则控制器向传送驱动源发送停机指令,前侧第一传送装置10停止传送管桩笼筋。
第二传送装置20
如图3所示,第二传送装置20为多个沿第一方向左右并排分布的翻转传送装置。如图5和图6所示,每个翻转传送装置都包括第一固定支架21、固定在第一固定支架21前端的固定托架22、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一固定支架21后端的第一翻转托架23、以及都安装于第一固定支架21的第一翻转驱动源24和顶升架机构;第一固定支架21的下端通过地脚螺栓固定在地面上;固定托架22位于第一翻转托架23的前侧,固定托架22相对于第一翻转托架23而言远离第一传送装置10;第一翻转驱动源24为气缸,第一翻转驱动源24的活塞杆的上端与第一翻转托架23底部的中间位置铰接,第一翻转托架23底部的后端与第一固定支架21铰接;顶升架机构中具有布置在固定托架22和第一翻转托架23左侧的顶升移送托架25,顶升移送托架25能够沿第二方向在固定托架22和第一翻转托架23之间前后往复移动。
初始状态下,待传送的管桩笼筋被支撑在多个翻转传送装置的固定托架22上。作业时,多个翻转传送装置的顶升移送托架25上升,将管桩笼筋向上抬起,则待传送的管桩笼筋被支撑在多个翻转传送装置的顶升移送托架25上;之后,顶升移送托架25向后移动至第一翻转托架23的左侧,顶升移送托架25将管桩笼筋向后移送至第一翻转托架23处;再后,顶升移送托架25下降,将管桩笼筋放下,则待传送的管桩笼筋被支撑在多个翻转传送装置的第一翻转托架23上;最后,第一翻转驱动源24的活塞杆上移,驱动第一翻转托架23向后转动,第一翻转托架23将其上的管桩笼筋向后送入第一传送装置10的传送带13上。
进一步地,如图5和图6所示,顶升架机构包括固定在第一固定支架21上的第一升降驱动源26、与第一升降驱动源26传动连接的第一升降轨道27、以及与顶升移送托架25传动连接的第一移动驱动源;第一升降轨道27沿第二方向前后平直延伸,第一升降轨道27的前后两端处各设有一个第一升降驱动源26;第一升降驱动源26为气缸,第一升降驱动源26的活塞杆的上端与第一升降轨道27的端部相固定;顶升移送托架25可移动地安装在第一升降轨道27上,两者滑动配合;第一移动驱动源为电缸;顶升移送托架25和第一升降轨道27都沿第一方向分布在固定托架22和第一翻转托架23的左边侧。顶升架机构中,第一升降驱动源26的活塞杆上移或下移时,驱动第一升降轨道27和顶升移送托架25相应地上升或下降;第一移动驱动源运转时,驱动顶升移送托架25沿第一升降轨道27前移或后移。
优选地,如图5和图6所示,翻转传送装置还包括分布在固定托架22后端处的收缩式挡板28、以及安装于第一固定支架21的收缩驱动源29,收缩式挡板28的前端与第一固定支架21铰接,收缩驱动源29为气缸,收缩驱动源29的活塞杆的上端与收缩式挡板28底部的中间位置铰接。当管桩笼筋向后进入翻转传送装置的固定托架22上时,收缩驱动源29的活塞杆向上顶升,驱动收缩式挡板28向前翻转,直至收缩式挡板28立起,则收缩式挡板28挡在固定托架22的后端,能够防止管桩笼筋因惯性而从固定托架22上向后滚出;当管桩笼筋进入固定托架22上后,收缩驱动源29的活塞杆向下回缩、复位,驱动收缩式挡板28向后翻转,直至收缩式挡板28平躺、复位。再后,顶升架机构作业,将固定托架22上的管桩笼筋向后移送至第一翻转托架23上。
优选地,如图5和图6所示,固定托架22的上端面、第一翻转托架23的上端面和顶升移送托架25的上端面都为V形支撑面,能够对管桩笼筋具有较好的支撑,避免其上的管桩笼筋滚动。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多个翻转传送装置中,左侧部分的数个翻转传送装置为左右稀疏分布的窄式翻转传送装置210,其余部分的数个翻转传送装置为左右密集分布的宽式翻转传送装置211,窄式翻转传送装置210和宽式翻转传送装置211的结构相同,两者区别仅在于:窄式翻转传送装置210中固定托架22和第一翻转托架23的宽度都小于宽式翻转传送装置211中固定托架22和第一翻转托架23的宽度。另外,最左边侧的一个窄式翻转传送装置210分布在第一传送装置10的左端处。
当管桩笼筋被送入多个翻转传送装置上时,管桩笼筋左端的位置是确定的,则分布在左侧的窄式翻转传送装置210支撑管桩笼筋的顶端与中部;而分布在右侧的宽式翻转传送装置211排布的非常密集,且其固定托架22和第一翻转托架23的宽度较宽,故管桩笼筋的右端总会能完全落在某一个宽式翻转传送装置211的固定托架22或第一翻转托架23上,即宽式翻转传送装置211支撑管桩笼筋的末端与中部。因此,本申请通过将多个翻转传送装置中设置成左侧稀疏分布的窄式翻转传送装置210和右侧密集分布的宽式翻转传送装置211,能够适应不同长度规格的管桩笼筋,保证不同长度规格的管桩笼筋的末端总能完全落在某一个宽式翻转传送装置211上,防止管桩笼筋的末端从第二传送装置20的右侧向右伸出,进而保证作业安全。
第三传送装置30
如图4所示,第三传送装置30为多个沿第一方向并排分布的直线拖运装置。如图7所示,每个直线拖运装置都包括第二固定支架31、可上下升降且可沿第二方向可移动地安装于第二固定支架31的移动托架32、后端与第二固定支架31后端铰接的第二翻转托架33、以及安装在第二固定支架31的第二翻转驱动源;第二固定支架31的下端通过地脚螺栓固定在地面上;移动托架32沿第一方向分布在第二翻转托架33的左边侧;第二翻转驱动源为气缸,第二翻转驱动源的活塞杆的上端与第二翻转托架33底部的中间位置铰接。推出装置40将前侧皮带传送装置上的管桩笼筋向后推送到直线拖运装置上,移动托架32将管桩笼筋向后穿设至第二翻转托架33上,最后由第二翻转托架33将其上的管桩笼筋向后送入后侧皮带传送装置上。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移动托架32有多个、前后并排分布;直线拖运装置还包括多个前后并排固定在第二固定支架31上的缓存托架34、固定在第二固定支架31上的第二升降驱动源35、与第二升降驱动源35传动连接的第二升降轨道36、以及与每个移动托架32传动连接的第二移动驱动源37;第二升降轨道36沿第二方向前后平直延伸,多个前后间隔排布的移动托架32都可移动地安装在第二升降轨道36上,移动托架32和第二升降轨道36滑动配合,第二升降轨道36和移动托架32沿第一方向分布在缓存托架34的左侧;第二升降轨道36的前后两端处各设有一个第二升降驱动源35,第二升降驱动源35为气缸,第二升降驱动源35的活塞杆的上端与第二升降轨道36的端部相固定;第二移动驱动源37为电缸;第二翻转托架33分布在多个缓存托架34的后侧。
推出装置40将前侧皮带传送装置上的管桩笼筋向后推入直线拖运装置上后,管桩笼筋被支撑在多个拖运装置最前的一个缓存托架34上;之后,第二升降驱动源35的活塞杆上移,驱动第二升降轨道36和移动托架32上升,将管桩笼筋向上抬起,则管桩笼筋被支撑在最前的一个移动托架32上;之后,该移动托架32对应的第二移动驱动源37运转,驱动该移动托架32向后移动至下一个缓存托架34的左侧;第二升降驱动源35的活塞杆下移、复位,驱动第二升降轨道36和移动托架32下降,将管桩笼筋放下,则管桩笼筋被支撑在该处的缓存托架34上。之后,最前的移动托架32向前移动复位,重复上述步骤,准备向后移送下一根管桩笼筋。前侧第二个移动托架32重复上述步骤,将第二个缓存托架34上的管桩笼筋向后移送到下一个缓存托架34上;多次重复后,最后侧的一个移动托架32将管桩笼筋向后传送至第二翻转托架33上。最后,第二翻转驱动源的活塞杆上移,驱动第二翻转托架33向后转动,第二翻转托架33将其上的管桩笼筋向后送入后侧第一传送装置10的传送带13上。直线拖运装置采用多个缓存托架34和多个独立驱动的移动托架32的结构后,直线拖运装置能够同时进行多根管桩笼筋的向后输送,提高作业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4所示,多个直线拖运装置中,右侧部分的数个直线拖运装置为左右稀疏分布的窄式直线拖运装置38,其余部分的数个直线拖运装置为左右密集分布的宽式直线拖运装置39,窄式直线拖运装置38和宽式直线拖运装置39的结构相同,两者区别仅在于:窄式直线拖运装置38中移动托架32、第二翻转托架33和缓存托架34的宽度都小于宽式直线拖运装置39中移动托架32、第二翻转托架33和缓存托架34的宽度。另外,最右边侧的一个窄式直线拖运装置38分布在两个第一传送装置10的右端处。
前侧第一传送装置10向右传送管桩笼筋时,当管桩笼筋的末端被输送至端部感应器对应的位置处时,前侧第一传送装置10停止传送,后续由推送装置将前侧第一传送装置10上的管桩笼筋向后推入多个直线拖运装置上。因此,管桩笼筋被送入多个直线拖运装置上时、以及后续直线拖运装置向后传送管桩笼筋时,管桩笼筋右端的位置是确定的,则分布在右侧的窄式直线拖运装置38支撑管桩笼筋的末端和中部;而分布在左侧的宽式直线拖运装置39排布的非常密集,且其移动托架32、第二翻转托架33和缓存托架34的宽度较宽,故管桩笼筋的左端总会能完全落在某一个宽式直线拖运装置39的缓存托架34或移动托架32或第二翻转托架33上,即宽式直线拖运装置39支撑管桩笼筋的顶端和中部。如此,右侧数个稀疏分布的窄式直线拖运装置38和左侧数个密集分布的宽式直线拖运装置39能够适应不同长度规格的管桩笼筋,保证不同长度规格的管桩笼筋的顶端总能完全落在某一个宽式直线拖运装置39上,防止管桩笼筋的顶端从第三传送装置30的左侧向左伸出,进而保证作业安全。
推出装置40
如图4所示,推出装置40有多个、沿第一方向左右并排分布。如图4所示,每个推出装置40都包括第四固定支架41、固定在第四固定支架41上的第一推出驱动源42、以及与第一推出驱动源42传动连接的推杆43,第一推出驱动源42为气缸,第一推出驱动源42的活塞杆的后端与推杆43相连。优选地,推出装置40还包括固定在第四固定支架41上且前后平直延伸的第一导轨、与推杆43相固定的第一导向块44、以及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一导向块44前端的第一导向滚柱,第一导向滚柱与第一导轨滑动配合,第一推出驱动源42的活塞杆的后端与第一导向块44相固定。
推出装置40作业时,第一推出驱动源42的活塞杆向后伸出,驱动第一导向块44和推杆43向后移动,则推杆43向后推动前侧第一传送装置10上的管桩笼筋;同时,通过第一导向滚柱与第一导轨滑动配合,保证推杆43平稳地前后移动。
升降推出装置60
如图4所示,升降推出装置60有多个、沿第一方向并排分布。如图8所示,每个升降推出装置60都包括第五固定支架61、固定在第五固定支架61上的第三升降驱动源62、与第三升降驱动源62传动连接的第二推出驱动源63、以及与第二推出驱动源63传动连接的推板64。优选地,升降推出装置60还包括固定在第五固定支架61上且上下平直延伸的第二导轨65、前后平直延伸的第三导轨66、与第三导轨66相固定的第二导向块67、可转动地安装于第二导向块67的第二导向滚柱68、与推板64相固定的第三导向块69、以及可转动地安装于第三导向块69的第三导向滚柱610;第二导向滚柱68与第二导轨65滑动配合,第三导向滚柱610与第三导轨66滑动配合;第三升降驱动源62为气缸,第三升降驱动源62的活塞杆的上端与第三导轨66相固定;第二推出驱动源63固定在第三导轨66上,第二推出驱动源63为气缸,第二推出驱动源63的活塞杆的后端与第三导向块69相固定。
当需要将后侧第一传送装置10上的管桩笼筋向后推入暂存架50上时,升降推出装置60作业:首先,第三升降驱动源62的活塞杆向上伸出,驱动第三导轨66、第二推出驱动源63、第三导向块69和推板64上移,通过第二导向滚柱68与第二导轨65滑动配合,保证第三导轨66和推板64平稳地升降;其次,第二推出驱动源63的活塞杆向后伸出,驱动第三导向块69和推板64向后移动,则推板64向后推动后侧第一传送装置10上的管桩笼筋,将管桩笼筋推到暂存架50上,通过第三导向滚柱610与第三导轨66滑动配合,保证推板64平稳地前后移动。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管桩笼筋自动输送线还包括多个左右并排的升降挡块,多个升降挡块都设置在后侧第一传送装置10和暂存架50之间。当不需要将管桩笼筋推入暂存架50上时,则升降挡块处于升起状态,防止后侧第一传送装置10上的管桩笼筋向后滚入暂存架50上。当需要将管桩笼筋推入暂存架50上时,则升降挡块处于下降状态,由升降推出装置60将后侧第一传送装置10上的管桩笼筋向后推入暂存架50上。
本申请涉及的管桩笼筋自动输送线的工作原理如下。
第一、初始状态下,翻转传送装置中的收缩式挡板28处于立起状态;待传送的管桩笼筋被送入多个翻转传送装置的固定托架22上,收缩式挡板28防止管桩笼筋因惯性而从固定托架22上向后滚出。
第二、待管桩笼筋进入固定托架22上后,翻转传送装置中的收缩式挡板28向后转动至水平位置;之后,第一升降驱动源26和第一移动驱动源先后动作,先后驱动顶升移送托架25上升和后移,由顶升移送托架25将固定托架22上的管桩笼筋移送到第一翻转托架23上;再后,第一翻转驱动源24动作,由第一翻转托架23将其上的管桩笼筋向后送入前侧第一传送装置10的传送带13上。在前侧第一传送装置10的左端侧,能够方便地对管桩笼筋的顶端进行装配作业。
第三、前侧第一传送装置10中的传送驱动源动作,向右传送其上的管桩笼筋;待将管桩笼筋向右传送至中间感应器处时,前侧第一传送装置10降速传送;待将管桩笼筋向右传送至端部感应器处时,前侧第一传送装置10停止传送。
第四、推出装置40中的第一推出驱动源42动作,由推杆43将前侧第一传送装置10上的管桩笼筋向后推入多个直线拖运装置的前侧第一个缓存托架34上。
第五、直线拖运装置中的第二升降驱动源35和第二移动驱动源37先后动作,驱动移动托架32先后上升和后移,将管桩笼筋逐渐地往后传送,直至将管桩笼筋向后传送至第二翻转托架33上;最后,第二翻转驱动源动作,由第二翻转托架33将其上的管桩笼筋向后送入后侧第一传送装置10的传送带13上。在后侧第一传送装置10的右端侧,能够方便地对管桩笼筋的末端进行装配作业。
第六、装配作业完成后,可直接将后侧第一传送装置10上的管桩笼筋吊走,或者,由升降推出装置60将后侧第一传送装置10上的管桩笼筋向后推入暂存架50上。在暂存架50处,还可以对管桩笼筋进行装配作业,或者,管桩笼筋直接存放在暂存架50上,后续有需要时再吊走至下一加工工位。
综上所述,本申请能够对管桩笼筋进行有序输送,且较大程度地优化场地布局,大大降低对场地面积的要求。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8)

1.一种翻转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传送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支架(21)、固定在第一固定支架(21)一端的固定托架(22)、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一固定支架(21)另一端的第一翻转托架(23)、以及都安装于第一固定支架(21)的第一翻转驱动源(24)和顶升架机构,所述第一翻转驱动源(24)与第一翻转托架(23)传动连接,所述顶升架机构中具有可升降且可在固定托架(22)和第一翻转托架(23)之间往复移动的顶升移送托架(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架机构包括固定在第一固定支架(21)上的第一升降驱动源(26)、与第一升降驱动源(26)传动连接的第一升降轨道(27)、以及与顶升移送托架(25)传动连接的第一移动驱动源,所述顶升移送托架(25)可移动地安装在第一升降轨道(27)上,所述顶升移送托架(25)和第一升降轨道(27)都分布在固定托架(22)和第一翻转托架(23)的边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布在固定托架(22)靠近第一翻转托架(23)一端处的收缩式挡板(28)、以及安装于第一固定支架(21)的收缩驱动源(29),所述收缩式挡板(28)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一固定支架(21)上,所述收缩驱动源(29)与收缩式挡板(28)传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翻转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传送装置有多个,一部分翻转传送装置为稀疏分布的窄式翻转传送装置(210),其余部分翻转传送装置为密集分布的宽式翻转传送装置(211),所述窄式翻转传送装置(210)中固定托架(22)和第一翻转托架(23)的宽度都小于宽式翻转传送装置(211)中固定托架(22)和第一翻转托架(23)的宽度。
5.一种直线拖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拖运装置包括第二固定支架(31)、可升降且可移动地安装于第二固定支架(31)的移动托架(32)、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二固定支架(31)端部的第二翻转托架(33)、以及安装在第二固定支架(31)的第二翻转驱动源,所述移动托架(32)分布在第二翻转托架(33)的边侧,所述第二翻转驱动源与第二翻转托架(33)传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线拖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托架(32)有多个,所述直线拖运装置还包括多个并排固定在第二固定支架(31)上的缓存托架(34)、固定在第二固定支架(31)上的第二升降驱动源(35)、与第二升降驱动源(35)传动连接的第二升降轨道(36)、以及与每个移动托架(32)传动连接的第二移动驱动源(37),多个移动托架(32)并排分别且都可移动地安装在第二升降轨道(36)上,所述移动托架(32)和第二升降轨道(36)分布在缓存托架(34)的边侧。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直线拖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拖运装置有多个,一部分直线拖运装置为稀疏分布的窄式直线拖运装置(38),其余部分直线拖运装置为密集分布的宽式直线拖运装置(39),所述窄式直线拖运装置(38)中移动托架(32)和第二翻转托架(33)的宽度都小于宽式直线拖运装置(39)中移动托架(32)和第二翻转托架(33)的宽度。
8.一种管桩笼筋自动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桩笼筋自动输送线中配置有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翻转传送装置、或者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直线拖运装置。
CN202220431677.0U 2022-03-01 2022-03-01 一种翻转传送装置、直线拖运装置和管桩笼筋自动输送线 Active CN2168627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31677.0U CN216862743U (zh) 2022-03-01 2022-03-01 一种翻转传送装置、直线拖运装置和管桩笼筋自动输送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31677.0U CN216862743U (zh) 2022-03-01 2022-03-01 一种翻转传送装置、直线拖运装置和管桩笼筋自动输送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62743U true CN216862743U (zh) 2022-07-01

Family

ID=821604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431677.0U Active CN216862743U (zh) 2022-03-01 2022-03-01 一种翻转传送装置、直线拖运装置和管桩笼筋自动输送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627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39476B (zh) 型钢包装流水线
CN104444128B (zh) 电梯导轨步进式自动金加工输送线
CN110683381A (zh) 自动拆码垛装卸车系统
CN111362019B (zh) 一种成套装车系统
CN106516686A (zh) 一种托盘提升输送机构
CN216862743U (zh) 一种翻转传送装置、直线拖运装置和管桩笼筋自动输送线
CN110902399B (zh) 一种袋装物料智能拆垛设备
CN209922141U (zh) 集成化激光自动上下料机构
CN218289385U (zh) 一种新型全自动圆管上料机
CN116729971A (zh) 一种管桩笼筋的自动输送线及自动输送方法
CN113716123B (zh) 一种料片自动装箱装置、生产线及其应用
CN214651424U (zh) 一种砖块移动装置
CN215241657U (zh) 一种砖块运输及静置养护系统
CN204250798U (zh) 电梯导轨步进式自动金加工输送线
CN212173447U (zh) 型材配送系统
CN113955503A (zh) 一种托盘自动输送叠高机
CN211254513U (zh) 自动拆码垛装卸车系统
CN201626706U (zh) 前后桥输送装置
CN210231959U (zh) 可扩展的塔库型激光自动上下料设备
CN211282808U (zh) 砌砖劈裂生产线
CN220164835U (zh) 一种升降机托架
CN212607897U (zh) 车载式交通锥输送装置
CN216888674U (zh) 气动举升辊床
CN216234910U (zh) 一种托盘自动输送叠高机
CN220115737U (zh) 一种上方导轨吊装式装车码垛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