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61775U - 一种水上救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上救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61775U
CN216861775U CN202220802691.7U CN202220802691U CN216861775U CN 216861775 U CN216861775 U CN 216861775U CN 202220802691 U CN202220802691 U CN 202220802691U CN 216861775 U CN216861775 U CN 2168617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c
frame body
wireless
rescue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80269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洁
余余
班滟泓
廖梅
高艺萌
邓惠文
曾俊
唐光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2080269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617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617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617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上救援装置,包括架体和救生圈,架体上设有行走机构、发射机构和回收机构,在架体上设有沿纵向方向设置的导轨,导轨上滑动连接有安装座,安装座用于放置救生圈,发射机构包括弹性弓臂,弹性弓臂包括固定部、以及弧形部,在每个弧形部远离固定部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弹性弓弦,弹性弓弦远离其连接弧形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安装座上;回收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架体上的线轮、以及连接并缠绕在线轮上的连接线,且连接线远离其连接线轮的一端与救生圈连接。本方案的水上救援装置在救援过程中,全程不需要救援人员下水进行救援,从而避免下水救援存在的危险性,同时也提高了水上救援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水上救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救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上救援装置。
背景技术
水上救援分为海事救援、涉水自然灾害救援和水域其它事故救援。我国水上救援起步晚、发展相对缓慢,水域救援对比陆地救援,资源较匮乏、装备陈旧且不足,已经不能满足我国水上灾害救援的需求,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并且,水灾发生的时效性强、危险性大和救援技巧性强的特点决定了救援者不能仅凭一腔热血参加救生,还必须具备专业保障设备,来确保救援成功率与救援人员安全,因此在组建水上救援队伍后,配备专业的水上救援装备十分必要。然而目前国内水上救援装备严重缺乏,结合我国国情及国际水上灾害应急事件的处理经验,现有水上救援装备的开发和推广非常重要。
落水救援分秒必争,在一般情况下,落水者溺水5 min内被打捞上岸,有90%的可能性被抢救过来,若是溺水5~10 min,则有10%的可能性被抢救过来,而若溺水时间超过 10min,除非有奇迹,溺水者几乎无生还可能。快速高效的救援可以挽救许多落水者的生命,中国虽然有庞大的需求市场,但水上救援市场存在救援设备简陋,大多需要施救人员下水救援,下水救援有潜在危险性,因此急需一款无需人员下水的高效水上救援的人性化设备,来提高水上救援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无需人员下水就能够对落水者进行救援,从而避免下水救援存在的危险性,同时提高水上救援效率的水上救援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上救援装置,包括架体和救生圈,所述架体上设有行走机构、发射机构和回收机构,在所述架体上设有沿纵向方向设置的导轨,所述导轨上滑动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用于放置所述救生圈,所述发射机构包括整体呈弧形结构的弹性弓臂,所述弹性弓臂包括固定部、以及对称设置在所述固定部的轴向两侧的弧形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架体固定连接,在每个所述弧形部远离所述固定部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弹性弓弦,所述弹性弓弦远离其连接所述弧形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回收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所述架体上的线轮、以及连接并缠绕在所述线轮上的连接线,且所述连接线远离其连接所述线轮的一端与所述救生圈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本方案的水上救援装置在使用时,首先通过行走机构将水上救援装置移动到距离落水者较近的岸边,然后调整架体的方向使得弹性弓臂超前,此时将救生圈放置在安装座处,由救援人员拉动安装座和救生圈一起沿导轨向远离弹性弓臂的方向移动,在移动过程中,安装座将带动弹性弓弦的对应位置同步移动,由于弹性弓弦和弹性弓臂均具有一定的弹性,故在移动过程中,弹性弓弦和弹性弓臂将通过弹性变形的方式存储一定的能量,当安装座沿导轨移动的相应的位置时(该位置根据落水者距离水上救援装置的距离进行确定),救援人员放开安装座,此时弹性弓弦和弹性弓臂将进行复位,复位过程中,弹性弓弦和弹性弓臂存储的能量将给予安装座和救生圈一个朝向落水者方向的作用力,安装座在导轨的作用下移动到一定的位置后将不再移动,而救生圈此时将在该作用力下向前抛射较远的距离以到达落水者的附近,落水者抓取到该救生圈后,再由岸上的救援人员转动线轮,通过连接线将救生圈和落水者一起拉回到岸边,以此实现对落水者的救援。
因此,本方案的水上救援装置在对落水者进行施救时,能够根据落水者的距离来调整安装座在导轨上的移动距离,进而使得救生圈发射时能够较为准确的到达落水者的附近,同时本方案的水上救援装置在救援过程中,全程不需要救援人员下水进行救援,从而避免下水救援存在的危险性,同时也提高了水上救援的效率。
优选的,所述水上救援装置还包括整体呈锥形结构的头锥,且所述头锥的锥形部朝向所述弹性弓臂的安装部所在的一侧,在所述头锥上还开设有容置槽,所述救生圈设于所述容置槽。
这样,通过设置头锥,并将救生圈放置在头锥内,然后由安装座带动头锥移动,一方面由于救生圈的质量很轻,在发射过程中存在发射距离短、发射角度易偏移等问题,通过设置头锥,利用头锥来提高救生圈的发射距离,并提高发射角度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也利用头锥对救生圈进行保护,避免救生圈在发射过程或落入水中的时候出现损坏。
优选的,所述水上救援装置还包括无线控制机构,所述无线控制机构包括无线遥控器和无线控制器,所述无线控制器安装于所述头锥,所述无线遥控器包括操作按钮和无线发射电路,所述无线遥控器的操作按钮的操作信号通过所述无线发射电路进行发射,所述无线控制器包括无线接收电路、电机控制电路和电机,所述无线接收电路与所述无线发射电路进行无线通信连接,以接收来自于所述无线发射电路发射的操作信号,所述无线接收电路与所述电机控制电路通信连接,以将接收到的操作信号发送给所述电机控制电路,所述电机控制电路与所述电机通信连接,以根据接收到的操作信号对所述电机进行控制。
这样,由于救生圈的发射位置只能是一个大概的位置,救生圈落入水中的位置可能与落水者之间还存在较大的距离,因此本方案通过设置无线控制机构,通过救生圈和落水者之间的位置关系,救援人员在岸上对无线遥控器的操作按钮进行操作,操作按钮的操作信号通过无线发射电路进行发射,无线接收电路接收到该操作信号后进一步发送给电机控制电路,电机控制电路则根据该操作信号对电机进行控制,电机则进一步通过头锥带动救生圈按操作按钮的操作信号进行移动,以实现利用无线控制机构对救生圈落水位置进行精确控制的目的,从而使得救生圈可以准确的到达落水者的附近。
优选的,在所述架体上还固定连接有开口向上的弧形导向件,所述弧形导向件的底壁上沿纵向方向开设有让位孔,所述安装座上设有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安装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下端与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的上端向上穿过所述让位孔,以使得所述安装座能够带动所述连接部沿所述让位孔滑动,所述安装部位于所述连接部向上穿过所述让位孔的一侧,所述头锥放置于所述安装部上,所述安装部整体呈开口向上的弧形结构,且所述安装部的弧形结构与所述弧形导向件的弧形结构相适应,以使得所述弧形导向件的弧形结构能够对所述安装部的移动进行导向。
这样,弧形导向件的弧形结构能够对安装支架的移动进行导向,从而使得安装支架带动头锥和救生圈按既定的路线移动,进而保证救生圈发射位置的准确性。
优选的,所述头锥包括锥形部和圆弧部,所述圆弧部的弧形结构与所述弧形导向件的弧形结构相适应,以使得所述弧形导向件的弧形结构能够对所述头锥的移动进行导向。
这样,弧形导向件的弧形结构能够对头锥的移动进行导向,从而使得头锥带动救生圈按既定的路线移动,进一步保证救生圈发射位置的准确性。
优选的,在所述线轮上还设有操作手柄,以通过所述操作手柄带动所述线轮转动。
这样,通过操作手柄方便实现对线轮的转动操作。
优选的,所述导轨共两个,两个所述导轨沿所述架体的轴向方向进行分布。
这样,两个导轨可以更好的对安装座的移动进行导向。
优选的,所述行走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架体上的四个行走轮,四个所述行走轮两两一组沿所述架体的轴向方向分布,且同一组的两个所述行走轮沿所述架体的纵向方向分布。
这样,四个行走轮用于带动架体按既定的路线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水上救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水上救援装置去除头锥和救生圈后其中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水上救援装置去除头锥和救生圈后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水上救援装置去除头锥、救生圈和弧形导向件后其中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架体1、弹性弓臂2、固定部21、弧形部22、弹性弓弦3、行走轮4、线轮5、连接线6、救生圈7、头锥8、安装座9、弧形导向件10、让位孔101、安装支架11、安装部111、连接部112、操作手柄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1到附图4所示,一种水上救援装置,包括架体1和救生圈7(具体的,本方案的救生圈7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遇水自动充气形式的救生圈7,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其他类型的救生圈7),架体1上设有行走机构、发射机构和回收机构,在架体1上设有沿纵向方向设置的导轨,导轨上滑动连接有安装座9,安装座9用于放置救生圈7,发射机构包括整体呈弧形结构的弹性弓臂2,弹性弓臂2包括固定部21、以及对称设置在固定部21的轴向两侧的弧形部22,固定部21与架体1固定连接,在每个弧形部22远离固定部21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弹性弓弦3,弹性弓弦3远离其连接弧形部2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安装座9上;回收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架体1上的线轮5、以及连接并缠绕在线轮5上的连接线6,且连接线6远离其连接线6轮5的一端与救生圈7连接。
本方案中,以水上救援装置发射时的方向为参考方向,即本方案中的前、后、左、右、上、下分别对应为水上救援装置发射时的前、后、左、右、上、下,同时本方案中的轴向为左右方向,竖向为上下方向,纵向为前后方向。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本方案的水上救援装置在使用时,首先通过行走机构将水上救援装置移动到距离落水者较近的岸边,然后调整架体1的方向使得弹性弓臂2超前(即弹性弓臂2朝向落水者的方向),此时将救生圈7放置在安装座9处,由救援人员拉动安装座9和救生圈7一起沿导轨向远离弹性弓臂2的方向移动(具体实施时,也可以采用动力装置带动安装座9沿导轨移动),在移动过程中,安装座9将带动弹性弓弦3的对应位置同步移动,由于弹性弓弦3和弹性弓臂2均具有一定的弹性,故在移动过程中,弹性弓弦3和弹性弓臂2将通过弹性变形的方式存储一定的能量,当安装座9沿导轨移动的相应的位置时(该位置根据落水者距离水上救援装置的距离进行确定),救援人员放开安装座9,此时弹性弓弦3和弹性弓臂2将进行复位,复位过程中,弹性弓弦3和弹性弓臂2存储的能量将给予安装座9和救生圈7一个朝向落水者方向的作用力(该作用原理类似于弓箭的发射原理),安装座9在导轨的作用下移动到一定的位置后将不再移动,而救生圈7此时将在该作用力下向前抛射较远的距离以到达落水者的附近,落水者抓取到该救生圈7后,再由岸上的救援人员转动线轮5,通过连接线6将救生圈7和落水者一起拉回到岸边,以此实现对落水者的救援。
因此,本方案的水上救援装置在对落水者进行施救时,能够根据落水者的距离来调整安装座9在导轨上的移动距离,进而使得救生圈7发射时能够较为准确的到达落水者的附近,同时本方案的水上救援装置在救援过程中,全程不需要救援人员下水进行救援,从而避免下水救援存在的危险性,同时也提高了水上救援的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水上救援装置还包括整体呈锥形结构的头锥8,且头锥8的锥形部朝向弹性弓臂2的安装部111所在的一侧,在头锥8上还开设有容置槽,救生圈7设于容置槽。
这样,通过设置头锥8,并将救生圈7放置在头锥8内,一方面由于救生圈7的质量很轻,在发射过程中存在发射距离短、发射角度易偏移等问题,通过设置头锥8,利用头锥8来提高救生圈7的发射距离,并提高发射角度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也利用头锥8对救生圈7进行保护,避免救生圈7在发射过程或落入水中的时候出现损坏。
在本实施例中,水上救援装置还包括无线控制机构,无线控制机构包括无线遥控器和无线控制器,无线控制器安装于头锥8,无线遥控器包括操作按钮和无线发射电路,无线遥控器的操作按钮的操作信号通过无线发射电路进行发射,无线控制器包括无线接收电路、电机控制电路和电机,无线接收电路与无线发射电路进行无线通信连接,以接收来自于无线发射电路发射的操作信号,无线接收电路与电机控制电路通信连接,以将接收到的操作信号发送给电机控制电路,电机控制电路与电机通信连接,以根据接收到的操作信号对电机进行控制。
这样,由于救生圈7的发射位置只能是一个大概的位置,救生圈7落入水中的位置可能与落水者之间还存在较大的距离,因此本方案通过设置无线控制机构,通过救生圈7和落水者之间的位置关系,救援人员在岸上对无线遥控器的操作按钮进行操作,操作按钮的操作信号通过无线发射电路进行发射,无线接收电路接收到该操作信号后进一步发送给电机控制电路,电机控制电路则根据该操作信号对电机进行控制,电机则进一步通过头锥8带动救生圈7按操作按钮的操作信号进行移动,以实现利用无线控制机构对救生圈7落水位置进行精确控制的目的,从而使得救生圈7可以准确的到达落水者的附近。
在本实施例中,在架体1上还固定连接有开口向上的弧形导向件10,弧形导向件10的底壁上沿纵向方向开设有让位孔101,安装座9上设有安装支架11,安装支架11包括安装部111和连接部112,连接部112的下端与安装座9固定连接,连接部112的上端向上穿过让位孔101,以使得安装座9能够带动连接部112沿让位孔101滑动,安装部111位于连接部112向上穿过让位孔101的一侧,头锥8放置于安装部111上,安装部111整体呈开口向上的弧形结构,且安装部111的弧形结构与弧形导向件10的弧形结构相适应,以使得弧形导向件10的弧形结构能够对安装部111的移动进行导向。
这样,弧形导向件10的弧形结构能够对安装支架11的移动进行导向,从而使得安装支架11带动头锥8和救生圈7按既定的路线移动,进而保证救生圈7发射位置的准确性。
在本实施例中,头锥8包括锥形部和圆弧部,圆弧部的弧形结构与弧形导向件10的弧形结构相适应,以使得弧形导向件10的弧形结构能够对头锥8的移动进行导向。
这样,弧形导向件10的弧形结构能够对头锥8的移动进行导向,从而使得头锥8带动救生圈7按既定的路线移动,进一步保证救生圈7发射位置的准确性。
在本实施例中,在线轮5上还设有操作手柄12,以通过操作手柄12带动线轮5转动。当然,具体使用时,也可以采用电机来带动线轮5转动。
这样,通过操作手柄12方便实现对线轮5的转动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导轨共两个,两个导轨沿架体1的轴向方向进行分布。
这样,两个导轨可以更好的对安装座9的移动进行导向。
在本实施例中,行走机构包括安装于架体1上的四个行走轮4,四个行走轮4两两一组沿架体1的轴向方向分布,且同一组的两个行走轮4沿架体1的纵向方向分布。
这样,四个行走轮4用于带动架体1按既定的路线移动。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8)

1.一种水上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和救生圈,所述架体上设有行走机构、发射机构和回收机构,在所述架体上设有沿纵向方向设置的导轨,所述导轨上滑动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用于放置所述救生圈,所述发射机构包括整体呈弧形结构的弹性弓臂,所述弹性弓臂包括固定部、以及对称设置在所述固定部的轴向两侧的弧形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架体固定连接,在每个所述弧形部远离所述固定部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弹性弓弦,所述弹性弓弦远离其连接所述弧形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回收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所述架体上的线轮、以及连接并缠绕在所述线轮上的连接线,且所述连接线远离其连接所述线轮的一端与所述救生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上救援装置还包括整体呈锥形结构的头锥,且所述头锥的锥形部朝向所述弹性弓臂的安装部所在的一侧,在所述头锥上还开设有容置槽,所述救生圈设于所述容置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上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上救援装置还包括无线控制机构,所述无线控制机构包括无线遥控器和无线控制器,所述无线控制器安装于所述头锥,所述无线遥控器包括操作按钮和无线发射电路,所述无线遥控器的操作按钮的操作信号通过所述无线发射电路进行发射,所述无线控制器包括无线接收电路、电机控制电路和电机,所述无线接收电路与所述无线发射电路进行无线通信连接,以接收来自于所述无线发射电路发射的操作信号,所述无线接收电路与所述电机控制电路通信连接,以将接收到的操作信号发送给所述电机控制电路,所述电机控制电路与所述电机通信连接,以根据接收到的操作信号对所述电机进行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上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架体上还固定连接有开口向上的弧形导向件,所述弧形导向件的底壁上沿纵向方向开设有让位孔,所述安装座上设有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安装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下端与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的上端向上穿过所述让位孔,以使得所述安装座能够带动所述连接部沿所述让位孔滑动,所述安装部位于所述连接部向上穿过所述让位孔的一侧,所述头锥放置于所述安装部上,所述安装部整体呈开口向上的弧形结构,且所述安装部的弧形结构与所述弧形导向件的弧形结构相适应,以使得所述弧形导向件的弧形结构能够对所述安装部的移动进行导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上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锥包括锥形部和圆弧部,所述圆弧部的弧形结构与所述弧形导向件的弧形结构相适应,以使得所述弧形导向件的弧形结构能够对所述头锥的移动进行导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线轮上还设有操作手柄,以通过所述操作手柄带动所述线轮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共两个,两个所述导轨沿所述架体的轴向方向进行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架体上的四个行走轮,四个所述行走轮两两一组沿所述架体的轴向方向分布,且同一组的两个所述行走轮沿所述架体的纵向方向分布。
CN202220802691.7U 2022-04-08 2022-04-08 一种水上救援装置 Active CN2168617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02691.7U CN216861775U (zh) 2022-04-08 2022-04-08 一种水上救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02691.7U CN216861775U (zh) 2022-04-08 2022-04-08 一种水上救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61775U true CN216861775U (zh) 2022-07-01

Family

ID=821247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802691.7U Active CN216861775U (zh) 2022-04-08 2022-04-08 一种水上救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617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60619B (zh) 无人机式救生设备投放装置
CN108540226B (zh) 一种应急通讯浮标装置及相应救援方法
CN107878708B (zh) 一种利用救援装备进行水上救援的方法
KR102081618B1 (ko) 수상 인명 구조장치
CN208842597U (zh) 一种海上快速救援装置
CN115636064A (zh) 一种海上智能救生装置
CN216861775U (zh) 一种水上救援装置
JP2012116387A (ja) 水難救助用無線ヘリコプター及び水難者救助システム及びその運転方法
CN114132459A (zh) 可控的潜水自航u型动力救生圈及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3306683A (zh) 一种自缚式水上救生设备及其水上救生方法
CN205589438U (zh) 应用于舰载直升机的海上落水伤员无人化救捞装置
CN105818943A (zh) 应用于舰载直升机的海上落水伤员无人化救捞装置
CN213057447U (zh) 一种遥控自行式语音救生圈
CN203612183U (zh) 冰水混合期水上救生装置
CN113184141A (zh) 一种远程遥控自充放救生圈
CN110104141A (zh) 机械动力u型救生圈
CN111068282A (zh) 一种智能水上运动装置
CN112141299A (zh) 一种池塘周边救生设备
CN217496528U (zh) 一种防侧倾的无人机水面降落支撑装置
CN108945345B (zh) 一种水上救援设备
CN219545057U (zh) 一种冰面救援agv
CN111017158A (zh) 一种智能水上救生机器人装置及救生方法
KR200322262Y1 (ko) 무인 원격 구명선의 수중 카메라 구조
KR102322946B1 (ko) 구명튜브와 결합 가능한 수중용 드론
CN211391638U (zh) 一种智能封闭式救生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