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61644U - 方舱式模块化防汛抗洪快速挡水系统 - Google Patents

方舱式模块化防汛抗洪快速挡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61644U
CN216861644U CN202220245626.9U CN202220245626U CN216861644U CN 216861644 U CN216861644 U CN 216861644U CN 202220245626 U CN202220245626 U CN 202220245626U CN 216861644 U CN216861644 U CN 2168616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vehicle
box body
locking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4562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健
孙海滨
王赛
王颖
王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Wuxing Power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Wuxing Powe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Wuxing Power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Wuxing Powe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24562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616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616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616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方舱式模块化防汛抗洪快速挡水系统,包括箱体、多组支撑平台、挡水管和收卷组件;其中,箱体具有内腔,内腔中具有隔板,隔板将内腔分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箱体两侧均具有两个开口,且每个开口均铰接有摆动门。多组支撑平台设置在第一腔室内,挡水管和收卷组件设置在第二腔室内;收卷组件包括转动辊。使用时,将箱体与车辆连接,防汛工具装载于第一腔室的多组支撑平台中,挡水管放置于第二腔室,并且配备收卷组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舱式模块化防汛抗洪快速挡水系统,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防汛产品的装车,优化挡水管的收卷和释放过程,保证防汛抢险作业的执行效率。

Description

方舱式模块化防汛抗洪快速挡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防汛抢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方舱式模块化防汛抗洪快速挡水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速度的加快,城镇人口急剧膨胀,城市数量规模也都快速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市政、城市排水管网相对滞后。近年来,由于天气反常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强降雨给我国多地城市造成不同程度地洪涝灾害,引发严重内涝,灾情严重程度超出想象,严重地威胁着城市安全、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现有技术中常见的防汛抢险方式包括:将挡水坝横置在洪水区域外侧,通过加强市政边缘区域的抗洪能力,来降低洪水对市政区域的影响。
发明人发现,上述抢险方式需要相关部门具备较高的执行效率,而防汛抢险的相关设备、工具(以下简称为:防汛产品)非常多,并且部分防汛产品(例如:挡水管)的体积较大,在短时间内将这些防汛产品装入车辆中、同时还要记住每个防汛产品的摆放位置,无疑延长了装车时间,导致相关部门的执行效率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方舱式模块化防汛抗洪快速挡水系统,旨在解决由于防汛工具装车耗费大量时间导致防汛抢险执行效率降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方舱式模块化防汛抗洪快速挡水系统,包括:
箱体,用于与所述车尾相连,具有内腔;所述内腔中固定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内腔分隔为沿所述车辆前后方向分布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箱体沿所述车辆左右方向的两侧均具有两个开口,两个所述开口分别与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每个所述开口处均铰接设置有摆动门;
多组支撑平台,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内;每组所述支撑平台均与所述箱体沿所述车辆的左右方向滑动连接,且均适于通过所述开口伸出至所述箱体外,伸出部分用于支撑防汛产品;
挡水管,设置在所述第二腔室内,采用柔性材质制成,具有用于容纳填充物的管腔;以及
收卷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腔室内,自身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所述收卷组件包括转动设置的转动辊,所述转动辊的转动轴向及自身轴向均与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平行;所述转动辊的外周壁用于与所述挡水管的一端相连;在所述转动辊转动时,所述挡水管缠绕于所述转动辊的外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收卷组件还包括:
两个支撑架,沿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腔室内,且处于所述转动辊的两侧;每个所述支撑架均与所述第二腔室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辊的端部与所述支撑架转动连接,并且所述转动辊的端部贯穿所述支撑架并伸出;以及
转动驱动构件,与所述转动辊的伸出部分相连,用于驱动所述转动辊转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转动驱动构件包括:
转动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腔室的内底壁上,转动输出轴向与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平行;以及
传动带,包绕于所述转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和所述转动辊的伸出部分的外周;
其中,在所述转动电机启动时,所述传动带发生平动,以带动所述转动辊转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平台包括:
两个支撑臂,沿所述车辆的左右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内;每个所述支撑臂的长度方向均与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平行,并且所述支撑臂的前后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腔室的前后两侧内壁相连;以及
滑动座,沿两个所述支撑臂的排列方向滑动设置在两个所述支撑臂上;所述滑动座的上表面具有用于容纳所述防汛产品的容纳槽,所述滑动座适于通过任一个所述开口伸出,以使部分所述容纳槽处于所述箱体外。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两个所述支撑臂之间具有轨道,所述轨道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撑臂相连;
所述轨道的上表面具有沿两个所述支撑臂的排列方向间隔设置的插槽,所述滑动座的下表面具有适于插接于所述插槽内的导向凸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腔室的前后两侧内壁上均具有沿所述车辆左右方向分布的两列槽组,每列所述槽组包括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内壁上的多个螺纹槽;每个所述支撑臂的端部均具有适于支撑自身并与所述螺纹槽螺纹连接的支撑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所述摆动门和所述箱体之间均具有至少一根气撑杆;所述气撑杆的一端与所述箱体摆动连接,摆动轴向与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平行,另一端为伸出端、与所述摆动门的内侧面铰接,铰接轴向与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平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箱体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用于行驶在水平面的转动轮,转动轴向与所述车辆的左右方向平行;所述箱体的底部摆动连接有至少一根用于支撑在所述水平面的摆臂,摆动轴向与所述车辆的左右方向平行;
其中,所述摆臂和所述箱体之间具有锁紧结构,所述锁紧结构用于连接所述摆臂和所述箱体,以限制所述摆臂摆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锁紧结构包括:
第一锁紧槽,设置在所述摆臂上,轴向与所述车辆的左右方向平行;
第二锁紧槽,设置在所述摆臂上,轴向与所述车辆的左右方向平行;
固定座,固定连接在所述箱体的底面;所述摆臂摆动连接在所述固定座上;
锁紧臂,滑动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滑动方向与所述车辆的左右方向平行;所述锁紧臂贯穿所述固定座设置,且端部适于插入所述第一锁紧槽或所述第二锁紧槽内;以及
锁紧弹簧,包绕设置在所述锁紧臂的外周,两端分别与所述锁紧臂和所述固定座相连,用于驱动所述锁紧臂插入所述第一锁紧槽或所述第二锁紧槽内;
在所述锁紧臂的端部插入所述第一锁紧槽时,所述摆臂的长度方向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摆臂的下端适于支撑在所述水平面上;
在所述锁紧臂的端部插入所述第二锁紧槽时,所述摆臂的长度方向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摆臂的两端均处于所述转动轮的上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箱体的前侧面具有用于与所述车尾相连的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上摆动设置有平衡臂,摆动轴向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平衡臂能够摆动至其中一端支撑在水平面上,以限制所述箱体的前端向下摆动;
所述平衡臂上滑动设置有定位杆,滑动方向与所述平衡臂的摆动轴向平行;所述定位杆贯穿所述平衡臂设置,且所述定位杆的外周具有定位弹簧,所述定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平衡臂、所述定位杆的一端相连;所述连接架上具有适于所述定位杆插入的定位槽;
在所述平衡臂和水平面分离时,所述平衡臂能够摆动至所述定位杆朝向所述定位槽;并且,所述定位弹簧适于带动所述定位杆插入所述定位槽,在所述定位杆伸出所述定位槽时,所述定位弹簧发生弹性收缩。
本申请实施例中,将箱体与车辆的尾部相连,确保箱体能够随车辆行驶而发生同步移动,完成本系统的装配作业。
使用时,将不同的防汛产品依次放置在不同的支撑平台表面,相较于直接放置在第一腔室内,多组支撑平台能够使不同的防汛工具竖向排列,便于记忆摆放位置。
对于挡水管这类体积较大、难以单人搬运的工具,本系统能够通过收卷组件对其进行收纳,具体的:需要回收挡水管时,驱动转动辊转动,令挡水管逐渐缠绕在转动辊的外周,实现挡水管的回收;需要释放挡水管时,驱动转动辊反向转动,同时向外拉动挡水管,实现挡水管的释放。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舱式模块化防汛抗洪快速挡水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实现不同体积的防汛工具的模块化处理,令二者之间不会产生相对干预;在进行防汛工具装车时,能够有效缩短装车时间,提高了执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方舱式模块化防汛抗洪快速挡水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方舱式模块化防汛抗洪快速挡水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方舱式模块化防汛抗洪快速挡水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4为图3上圆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3上圆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方舱式模块化防汛抗洪快速挡水系统的前视图(为了便于观察结构,隐藏了其中的摆动门);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采用的支撑平台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观察结构,部分视图采用竖向剖视处理);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采用的第一腔室、隔板和支撑臂之间的爆炸示意图(为了便于显示,部分视图采用竖向剖视处理);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采用的锁紧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采用的连接架和平衡臂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箱体;11、隔板;12、第一腔室;121、螺纹槽;13、第二腔室;14、摆臂;15、摆动门;16、转动轮;2、支撑平台;21、支撑臂;211、支撑座;22、滑动座;221、容纳槽;222、导向凸起;3、挡水管;4、收卷组件;41、转动辊;42、支撑架;43、转动驱动构件;431、转动电机;432、传动带;5、轨道;51、插槽;6、气撑杆;7、锁紧结构;71、第一锁紧槽;72、第二锁紧槽;73、固定座;74、锁紧臂;75、锁紧弹簧;8、连接架;81、平衡臂;811、定位杆;812、定位弹簧;82、定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10,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舱式模块化防汛抗洪快速挡水系统进行说明。
需要在先说明的是,本系统用于装配至车辆的车尾,能够随同车辆的行驶而发生同步移动;此处提到的车辆为现有技术中自驱动车的统称,在此不再展开赘述。
所述方舱式模块化防汛抗洪快速挡水系统,包括箱体1、多组支撑平台2、挡水管3和收卷组件4。
箱体1的采用矩形壳体结构,其前端面用于与车尾相连。
该箱体1具有内腔,在此内腔中固定设置有隔板11,隔板11竖向设置且四周分别与内腔的内周壁相连,以使内腔被分隔为沿车辆前后方向分布的第一腔室12和第二腔室13。
箱体1沿车辆左右方向的两侧均具有两个开口,两个开口分别与第一腔室12和第二腔室13连通;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不论在箱体1左侧还是右侧的使用人员均能够取用第一腔室12或第二腔室13内的工具,增加了便利性。
在每个开口处均铰接设置有摆动门15,使用时可手动打开摆动门15,静止状态下摆动门15自然垂下并封闭前述开口。
多组支撑平台2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在第一腔室12内,并且每组支撑平台2均起到支撑防汛工具的作用,但需要特殊指出的是,此处提到的防汛工具是指宽度小于或等于相邻两组支撑平台2间距的工具。
每组支撑平台2均与箱体1沿车辆的左右方向滑动连接,且均适于通过开口伸出至箱体1外,伸出部分能够便于使用人员取放相关工具。
挡水管3设置在第二腔室13内,采用柔性材质制成,具有用于容纳填充物的管腔;使用时,向管腔内输入水、速凝性材料或其他任意的填充物,即可实现挡水管3的膨胀,将膨胀后的挡水管3放置于洪水区域的外侧,能够起到挡水作用。
收卷组件4设置在第二腔室13内,自身与箱体1固定连接。
收卷组件4包括转动设置的转动辊41,转动辊41的转动轴向及自身轴向均与车辆的前后方向平行,且转动辊41的外周壁用于与挡水管3的一端相连。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叙述,定义转动辊41的转动方向为第一转动方向和第二转动方向,具体地:
在转动辊41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时,挡水管3逐渐缠绕于转动辊41的外周;
在转动辊41沿第二转动方向转动时,挡水管3逐渐脱离转动辊41,此时拉动挡水管3的自由端,能够便于挡水管3自第二腔室13内向外的取出。
本申请实施例中,将箱体1与车辆的尾部相连,确保箱体1能够随车辆行驶而发生同步移动,完成本系统的装配作业。
使用时,将不同的防汛产品依次放置在不同的支撑平台2表面,相较于直接放置在第一腔室12内,多组支撑平台2能够使不同的防汛工具竖向排列,便于记忆摆放位置。
对于挡水管3这类体积较大、难以单人搬运的工具,本系统能够通过收卷组件4对其进行收纳,具体的:需要回收挡水管3时,驱动转动辊41转动,令挡水管3逐渐缠绕在转动辊41的外周,实现挡水管3的回收;需要释放挡水管3时,驱动转动辊41反向转动,同时向外拉动挡水管3,实现挡水管3的释放。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舱式模块化防汛抗洪快速挡水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实现不同体积的防汛工具的模块化处理,令二者之间不会产生相对干预;在进行防汛工具装车时,能够有效缩短装车时间,提高了执行效率。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采用的箱体1顶部配备有独立的支撑平台2和相关的警示灯,这样设置一方面能够加大箱体1的容积,另一方面能够便于车辆在道路上的行驶,提高本系统的全能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特征收卷组件4可以采用如图6所示结构。参见图6,收卷组件4还包括两个支撑架42和转动驱动构件43。
两个支撑架42沿车辆的前后方向间隔设置在第二腔室13内,且处于转动辊41的两侧。
每个支撑架42均与第二腔室13的内底壁固定连接,具体连接方式为:
转动辊41的端部与支撑架42转动连接,并且转动辊41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支撑架42的相邻侧面并伸出。
转动驱动构件43与转动辊41的伸出部分相连,用于驱动转动辊41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收卷组件4能够实现转动辊41的自动化驱动,而且收起状态的挡水管3被支撑架42支撑于高处,避免与第二腔室13的内底壁发生接触而受到损伤,提高了本系统于实际作业时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特征转动驱动构件43可以采用如图6所示结构。参见图6,转动驱动构件43包括转动电机431和传动带432。
转动电机431固定设置在第二腔室13的内底壁上,转动输出轴向与车辆的前后方向平行。
传动带432包绕于转动电机431的动力输出轴和转动辊41的伸出部分的外周。
其中,在转动电机431启动时,传动带432发生平动,以带动转动辊41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电机431和传动带432的组合结构能够稳定、高效的实现转动辊41的驱动,提高了本系统自动化程度的同时,加强了本系统在实际使用时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特征支撑平台2可以采用如图3、图6和图7所示结构。参见图3、图6和图7,支撑平台2包括两个支撑臂21和滑动座22。
两个支撑臂21沿车辆的左右方向间隔设置在第一腔室12内。
每个支撑臂21的长度方向均与车辆的前后方向平行,并且支撑臂21的前后两端分别与第一腔室12的前后两侧内壁相连。
滑动座22沿两个支撑臂21的排列方向滑动设置在两个支撑臂21上。
滑动座22的上表面具有用于容纳防汛产品的容纳槽221,滑动座22适于通过任一个开口伸出,以使部分容纳槽221处于箱体1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两个支撑臂21相互配合能够实现用来支撑滑动座22的平台的搭建;另一方面,滑动座22于支撑臂21的表面滑动,能够自由通过开口,确保表面工具的正常取出,提高了本系统于实际作业时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特征支撑臂21和滑动座22之间可以采用如图7所示结构。参见图7,两个支撑臂21之间具有轨道5,轨道5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撑臂21相连。
轨道5的上表面具有沿两个支撑臂21的排列方向间隔设置的插槽51,滑动座22的下表面具有适于插接于插槽51内的导向凸起22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轨道5和导向凸起222的组合结构能够限制滑动座22的滑动方向,从而避免滑动座22脱离原方向与第一腔室12朝向左右两侧的内侧壁发生碰撞,进而造成损坏,提高了本系统在实际使用时的可靠性。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插槽51的两端均采用封口结构,从而避免滑动座22脱离轨道5。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特征第一腔室12和支撑臂21之间可以采用如图8所示结构。参见图8,第一腔室12的前后两侧内壁上均具有沿车辆左右方向分布的两列槽组,每列槽组包括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在第一腔室12内壁上的多个螺纹槽121。
每个支撑臂21的端部均具有适于支撑自身并与螺纹槽121螺纹连接的支撑座21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实现支撑臂21于竖直方向的位置调整,确保相邻两组滑动座22之间的空间能够供对应的防汛产品放入,提高了本系统和不同防汛产品的适配性,从而提高了本系统的通用程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特征摆动门15和箱体1之间可以采用如图3和图5所示结构。参见图3和图5,每个摆动门15和箱体1之间均具有至少一根气撑杆6,需要说明的是,气撑杆6的使用原理与现有技术中的液压杆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气撑杆6的一端与箱体1摆动连接,摆动轴向与车辆的前后方向平行,另一端为伸出端、与摆动门15的内侧面铰接,铰接轴向与车辆的前后方向平行。
气撑杆6能够起到支撑摆动门15的作用,令摆动门15处于张开的状态;气撑杆6还能够起到缓冲作业,避免摆动门15向下关闭时与箱体1发生碰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免除人工扶持摆动门15进行工具的取放,提高了本系统于实际作业时的便利性,同时还延长了摆动门15的使用寿命,加强本系统的结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特征箱体1的底部可以采用如图3和图4所示结构。参见图3和图4,箱体1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用于行驶在水平面的转动轮16,转动轴向与车辆的左右方向平行。
箱体1的底部摆动连接有至少一根摆臂14,摆动轴向与车辆的左右方向平行;该摆臂14具有第一摆动位和第二摆动位,具体地:
在摆臂14处于第一摆动位时,摆臂14的轴向沿上下方向设置,且自身的下端面处于转动轮16的下方或与转动轮16的下切面共面,以使摆臂14的下端能够支撑在水平面上。
在摆臂14处于第二摆动位时,摆臂14的轴向沿前后方向设置,从而避免影响箱体1的水平移动。
其中,摆臂14和箱体1之间具有锁紧结构7,锁紧结构7用于连接摆臂14和箱体1,以限制摆臂14摆动,使得摆臂14稳定的处于第一摆动位或第二摆动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转动轮16能够使得箱体1随同车辆于水平面的移动更加平稳,提高了本系统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摆臂14能够确保箱体1于地面稳定放置,避免转动轮16的作用影响箱体1的平稳放置,提高了本系统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特征锁紧结构7可以采用如图9所示结构。参见图9,锁紧结构7包括第一锁紧槽71、第二锁紧槽72、固定座73、锁紧臂74和锁紧弹簧75。
第一锁紧槽71设置在摆臂14上,轴向与车辆的左右方向平行。
第二锁紧槽72设置在摆臂14上,与第一锁紧槽71并列设置,轴向与车辆的左右方向平行。
固定座73固定连接在箱体1的底面,前述的摆臂14摆动连接在固定座73上。
锁紧臂74滑动设置在固定座73上,滑动方向与车辆的左右方向平行。
该锁紧臂74贯穿固定座73设置,且端部适于插入第一锁紧槽71或第二锁紧槽72内。
锁紧弹簧75包绕设置在锁紧臂74的外周,两端分别与锁紧臂74和固定座73相连,用于驱动锁紧臂74插入第一锁紧槽71或第二锁紧槽72内。
需要说明的是,锁紧臂74插入不同的槽体内,取得的效果也不相同,具体地:
在锁紧臂74的端部插入第一锁紧槽71时,摆臂14的长度方向沿竖直方向设置,摆臂14的下端适于支撑在水平面上;
在锁紧臂74的端部插入第二锁紧槽72时,摆臂14的长度方向沿水平方向设置,摆臂14的两端均处于转动轮16的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令摆臂14稳定的锁紧在第一摆动位或第二摆动位上,确保摆臂14和转动轮16之间不会产生相对干预,提高了本系统于实际作业时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特征箱体1的前侧面可以采用如图3和图10所示结构。参见图3和图10,箱体1的前侧面具有用于与车尾相连的连接架8,需要说明的是,此连接架8和车辆的组合结构与现有技术中的挂车结构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连接架8上摆动设置有平衡臂81,摆动轴向沿水平方向设置。
平衡臂81能够摆动至其中一端支撑在水平面上,以限制箱体1的前端向下摆动,从而达到箱体1独立的平衡放置于地面的目的。
平衡臂81上滑动设置有定位杆811,滑动方向与平衡臂81的摆动轴向平行。
定位杆811贯穿平衡臂81设置,且定位杆811的外周具有定位弹簧812,定位弹簧812的两端分别与平衡臂81、定位杆811的一端相连;连接架8上具有适于定位杆811插入的定位槽82。
在平衡臂81和水平面分离时,平衡臂81能够摆动至定位杆811朝向定位槽82;并且,定位弹簧812适于带动定位杆811插入定位槽82,在定位杆811伸出定位槽82时,定位弹簧812发生弹性收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连接架8和平衡臂81的组合结构能够确保箱体1可以独立放置在地面上,避免占用车辆造成不便,提高了本系统应用于防汛作业时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定位杆811和定位槽82的组合结构能够确保平衡臂81不会影响箱体1随车辆的移动,提高了本系统在移动时的可靠性;并且,定位弹簧812能够保持定位杆811和定位槽82实际作业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了本系统于实际工作时的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方舱式模块化防汛抗洪快速挡水系统,用于装配至车辆的车尾,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用于与所述车尾相连,具有内腔;所述内腔中固定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内腔分隔为沿所述车辆前后方向分布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箱体沿所述车辆左右方向的两侧均具有两个开口,两个所述开口分别与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每个所述开口处均铰接设置有摆动门;
多组支撑平台,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内;每组所述支撑平台均与所述箱体沿所述车辆的左右方向滑动连接,且均适于通过所述开口伸出至所述箱体外,伸出部分用于支撑防汛产品;
挡水管,设置在所述第二腔室内,采用柔性材质制成,具有用于容纳填充物的管腔;以及
收卷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腔室内,自身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所述收卷组件包括转动设置的转动辊,所述转动辊的转动轴向及自身轴向均与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平行;所述转动辊的外周壁用于与所述挡水管的一端相连;在所述转动辊转动时,所述挡水管缠绕于所述转动辊的外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舱式模块化防汛抗洪快速挡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卷组件还包括:
两个支撑架,沿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腔室内,且处于所述转动辊的两侧;每个所述支撑架均与所述第二腔室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辊的端部与所述支撑架转动连接,并且所述转动辊的端部贯穿所述支撑架并伸出;以及
转动驱动构件,与所述转动辊的伸出部分相连,用于驱动所述转动辊转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舱式模块化防汛抗洪快速挡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驱动构件包括:
转动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腔室的内底壁上,转动输出轴向与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平行;以及
传动带,包绕于所述转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和所述转动辊的伸出部分的外周;
其中,在所述转动电机启动时,所述传动带发生平动,以带动所述转动辊转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舱式模块化防汛抗洪快速挡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平台包括:
两个支撑臂,沿所述车辆的左右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内;每个所述支撑臂的长度方向均与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平行,并且所述支撑臂的前后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腔室的前后两侧内壁相连;以及
滑动座,沿两个所述支撑臂的排列方向滑动设置在两个所述支撑臂上;所述滑动座的上表面具有用于容纳所述防汛产品的容纳槽,所述滑动座适于通过任一个所述开口伸出,以使部分所述容纳槽处于所述箱体外。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舱式模块化防汛抗洪快速挡水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撑臂之间具有轨道,所述轨道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撑臂相连;
所述轨道的上表面具有沿两个所述支撑臂的排列方向间隔设置的插槽,所述滑动座的下表面具有适于插接于所述插槽内的导向凸起。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舱式模块化防汛抗洪快速挡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的前后两侧内壁上均具有沿所述车辆左右方向分布的两列槽组,每列所述槽组包括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内壁上的多个螺纹槽;每个所述支撑臂的端部均具有适于支撑自身并与所述螺纹槽螺纹连接的支撑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舱式模块化防汛抗洪快速挡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摆动门和所述箱体之间均具有至少一根气撑杆;所述气撑杆的一端与所述箱体摆动连接,摆动轴向与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平行,另一端为伸出端、与所述摆动门的内侧面铰接,铰接轴向与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平行。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舱式模块化防汛抗洪快速挡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用于行驶在水平面的转动轮,转动轴向与所述车辆的左右方向平行;所述箱体的底部摆动连接有至少一根用于支撑在所述水平面的摆臂,摆动轴向与所述车辆的左右方向平行;
其中,所述摆臂和所述箱体之间具有锁紧结构,所述锁紧结构用于连接所述摆臂和所述箱体,以限制所述摆臂摆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舱式模块化防汛抗洪快速挡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结构包括:
第一锁紧槽,设置在所述摆臂上,轴向与所述车辆的左右方向平行;
第二锁紧槽,设置在所述摆臂上,轴向与所述车辆的左右方向平行;
固定座,固定连接在所述箱体的底面;所述摆臂摆动连接在所述固定座上;
锁紧臂,滑动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滑动方向与所述车辆的左右方向平行;所述锁紧臂贯穿所述固定座设置,且端部适于插入所述第一锁紧槽或所述第二锁紧槽内;以及
锁紧弹簧,包绕设置在所述锁紧臂的外周,两端分别与所述锁紧臂和所述固定座相连,用于驱动所述锁紧臂插入所述第一锁紧槽或所述第二锁紧槽内;
在所述锁紧臂的端部插入所述第一锁紧槽时,所述摆臂的长度方向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摆臂的下端适于支撑在所述水平面上;
在所述锁紧臂的端部插入所述第二锁紧槽时,所述摆臂的长度方向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摆臂的两端均处于所述转动轮的上方。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舱式模块化防汛抗洪快速挡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前侧面具有用于与所述车尾相连的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上摆动设置有平衡臂,摆动轴向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平衡臂能够摆动至其中一端支撑在水平面上,以限制所述箱体的前端向下摆动;
所述平衡臂上滑动设置有定位杆,滑动方向与所述平衡臂的摆动轴向平行;所述定位杆贯穿所述平衡臂设置,且所述定位杆的外周具有定位弹簧,所述定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平衡臂、所述定位杆的一端相连;所述连接架上具有适于所述定位杆插入的定位槽;
在所述平衡臂和水平面分离时,所述平衡臂能够摆动至所述定位杆朝向所述定位槽;并且,所述定位弹簧适于带动所述定位杆插入所述定位槽,在所述定位杆伸出所述定位槽时,所述定位弹簧发生弹性收缩。
CN202220245626.9U 2022-01-28 2022-01-28 方舱式模块化防汛抗洪快速挡水系统 Active CN2168616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45626.9U CN216861644U (zh) 2022-01-28 2022-01-28 方舱式模块化防汛抗洪快速挡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45626.9U CN216861644U (zh) 2022-01-28 2022-01-28 方舱式模块化防汛抗洪快速挡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61644U true CN216861644U (zh) 2022-07-01

Family

ID=821523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45626.9U Active CN216861644U (zh) 2022-01-28 2022-01-28 方舱式模块化防汛抗洪快速挡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616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70007064A1 (en) Electric bicycle
CN216861644U (zh) 方舱式模块化防汛抗洪快速挡水系统
CN104010927B (zh) 紧凑型城市车辆
CN110239407A (zh) 一种根据儿童体型车载可调式安全保护设备
CN107049637A (zh) 一种可快速折叠和拆卸的电动轮椅
CN112158332A (zh) 一种用于物流配送的5g无人机
CN217415562U (zh) 一种具有升降托盖的汽车杯托
CN219856929U (zh) 车载水杯架
CN213861998U (zh) 一种消防机器人用运输车
CN219353361U (zh) 一种具有防潮功能的图书馆书架
CN112339874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具有对发电机散热功能的备胎存放箱
CN209660668U (zh) 一种旅游管理用品收纳箱
CN209521610U (zh) 车辆空间拓展舱及车辆
KR102664160B1 (ko) 자가발전하는 공육양용 드론비행자동차
CN214158368U (zh) 一种无骨架厢体及带有该厢体的器材消防车
CN216611431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安全防护装置
CN210554410U (zh) 一种车厢底板可滑动的应急救险车
CN204586725U (zh) 一种简易座便装置
CN101190686A (zh) 多配置童车
ITAR20000018A1 (it) Dispositivo rotante per protezioni per veicoli.
CN217298775U (zh) 一种具有透气功能的挡水结构
CN217804282U (zh) 车厢组件和车辆
CN210225296U (zh) 一种光伏支架抗风装置
CN220384699U (zh) 一种可折叠式园林休息凳
CN204020660U (zh) 车门扶手及使用该车门扶手的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