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56756U - 一种移液枪头和应用该移液枪头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液枪头和应用该移液枪头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56756U
CN216856756U CN202123173591.7U CN202123173591U CN216856756U CN 216856756 U CN216856756 U CN 216856756U CN 202123173591 U CN202123173591 U CN 202123173591U CN 216856756 U CN216856756 U CN 2168567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ular body
section
inner cavity
liquid
pipette t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17359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志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huangshuli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huangshul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huangshuli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huangshul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17359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567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567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567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液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移液枪头和应用该移液枪头的装置。移液枪头包括管状本体、膜层、压圈。管状本体包括用以吸入液体介质的吸液段,和背离吸液段用以连接吸液驱动器具的连接段。膜层横设于管状本体的内腔,以将管状本体的内腔分隔成两段腔体。压圈限位于管状本体的内腔,并压覆于膜层,以将膜层限位于管状本体的内腔中。其中,用以通过吸液驱动器具将液体介质吸入内腔,以使液体介质通过膜层,而将核酸保留至膜层。其中吸液驱动器具用以提供抽吸力,使得液体介质从吸液段流入管状本体的内腔中,并经过膜层,从而将核酸保留至膜层中。该移液枪头结构简单,便于携带,易于操作,可应用于多种工作场景,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Description

一种移液枪头和应用该移液枪头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液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移液枪头和应用该移液枪头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仪器分析的研究迅速进展,现有的仪器分析技术对于目标分析物具有较好的检测灵敏度,在仪器分析过程中样品前处理对于目标物的分析检测具有较大影响,例如,若样品基质复杂,会干扰目标物的检测,或者是,样品中目标物的浓度较低,则仪器难以检出,对检测结果产生较大影响。
样品前处理是指在仪器检测前对样品进行处理,将样品处理成适应仪器分析的状态。样品检测前的预处理一般考虑试样的状态、被测组分的存在形式、被测组分的浓度或含量以及共存物的干扰等。对于溶液基质简单、目标物易检出的样品,通常直接进行检测。对于基质复杂,目标分析物浓度处于痕量和超痕量水平的物质,需要进行样品前处理,将目标分析物从复杂基质中分离并富集,然后再进行仪器分析。
在核酸的样品前处理过程中,其中一个步骤是将核酸进行浓缩富集,需要将核酸与溶液基质分离,现有的大多是通过离心机的方法来进行,通过离心力将核酸与溶液基质分离,采用离心机的方法需要用到离心设备,不仅设备要求较高,操作过程也比较繁琐。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移液枪头,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移液枪头,用于核酸的浓缩富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移液枪头,所述移液枪头包括:管状本体,所述管状本体包括用以吸入液体介质的吸液段,和背离所述吸液段用以连接吸液驱动器具的连接段;
膜层,所述膜层横设于所述管状本体的内腔,以将所述管状本体的内腔分隔成两段腔体;
压圈,所述压圈限位于所述管状本体的内腔,并压覆于所述膜层,以将所述膜层限位于所述管状本体的内腔中;
其中,用以通过所述吸液驱动器具将液体介质吸入所述内腔,以使液体介质通过所述膜层,并使目标物质吸附或截留至所述膜层。
可选地,所述管状本体的内腔侧壁上设有压紧件,所述压紧件抵接于所述压圈背离所述膜层的一侧,所述压紧件与所述管状本体一体成型;
或,所述移液枪头还包括压紧件,所述压紧件包括:
支撑体,所述支撑体与所述管状本体的内腔相适配;
抵接部,所述抵接部设于所述支撑体的一端,所述抵接部用以抵接所述压圈背离所述膜层的一侧;以及
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设于所述支撑体背离所述抵接部的一端,所述限位部抵接于所述吸液驱动器具。
可选地,所述连接段的内周面为光滑面,以将所述管状本体拔插连接于所述吸液驱动器具,所述连接段的外周面为圆柱面;
或,所述压圈为过滤板;
或,所述管状本体的内腔设置有与所述内腔尺寸相适配的空气滤芯,所述空气滤芯设于所述压圈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连接段的内周面设置内螺纹,以将所述管状本体螺接于所述吸液驱动器具。
可选地,所述连接段的外周面为多面体。
可选地,所述连接段的外周面为四面体,或,六面体。
可选地,所述连接段包括:
第一夹持段,所述第一夹持段的外周面为多面体;和
第二螺接段,所述第二螺接段设于所述第一夹持段背离所述吸液段的一端,以将所述管状本体螺接于所述吸液驱动器具。
可选地,所述第一螺接段的内周面设有内螺纹,或所述第一螺接段的外周面设有外螺纹;
所述第一夹持段的外周面为四面体,或,六面体。
可选地,所述管状本体的管径从所述吸液段到所述连接段逐渐变大;
或,所述吸液段与所述连接段之间形成一个台阶,所述膜层设置于所述台阶上;
或,所述膜层的材质为硅基质材料。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移液装置,所述移液装置包括移液枪头,和吸液驱动器具,所述吸液驱动器具连接于所述管状本体的连接段,用以通过所述吸液驱动器具将液体介质吸入所述内腔,以使液体介质通过所述膜层,并使目标物质吸附或截留至所述膜层。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移液枪头的管状本体内腔中设置膜层,使得在液体介质流通通过管状本体时,液体介质中的核酸能保留在膜层中,实现核酸与液体介质的分离,达到核酸浓缩与富集的目的。其中移液枪头包括管状本体、膜层、压圈。所述管状本体包括用以吸入液体介质的吸液段,和背离所述吸液段用以连接吸液驱动器具的连接段。所述膜层横设于所述管状本体的内腔,以将所述管状本体的内腔分隔成两段腔体。所述压圈限位于所述管状本体的内腔,并压覆于所述膜层,以将所述膜层限位于所述管状本体的内腔中。其中,用以通过所述吸液驱动器具将液体介质吸入所述内腔,以使液体介质通过所述膜层,而将核酸保留至膜层。其中吸液驱动器具用以提供抽吸力,使得液体介质从吸液段流入管状本体的内腔中,并经过膜层,从而将核酸保留至膜层中,且可通过吸液驱动器具反复抽吸液体介质,实现对核酸的富集。该移液枪头结构简单,便于携带,易于操作,可应用于多种工作场景,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移液枪头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移液枪头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移液枪头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移液枪头又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移液枪头再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移液枪头又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341453433000004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移液枪头100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移液枪头100可以用于各类样品的移取以及前处理等过程中,例如,应用于核酸、蛋白、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的过滤、提取、纯化等过程。以下以核酸的浓缩富集过程作为示例,但并不受到本实施例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在核酸浓缩富集的过程中,可通过将该移液枪头100套设于移液器上(例如移液器可以是Socorex移液器,或者其他型号的移液器,此处不作限定),移液器提供抽吸力将液体介质吸入移液枪头100内,使得液体介质经过膜层30,液体介质中的核酸通过吸附作用截留至膜层30,达到与液体介质的分离,并且,可以通过合适的洗脱液将膜层30上的核酸洗脱下来,此过程中通过移液器反复抽吸洗脱液,使洗脱液反复通过膜层30而将吸附于膜层30上的核酸洗脱下来,使核酸洗脱至适量的洗脱液中,便于后续测试分析。
膜层30可以是硅胶膜,核酸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的总称,是由许多核苷酸单体聚合成的生物大分子化合物,为生命的最基本物质之一。例如以DNA为例,硅胶膜的表面的硅烷醇基团呈弱酸性,其水化后带负电。当溶液中存在一定浓度的阳离子后,形成的阳离子桥能够中和DNA和硅烷醇基团之间的表面负电荷,从而使DNA牢固的吸附在硅胶膜表面。反之,处于低盐水溶液状态下时,由于硅胶膜的硅烷醇基团与DNA磷酸基团之间的静电排斥,硅胶膜释放DNA。基于此,通过调整液体介质的状态可以使得核酸吸附截留至膜层30上,在洗脱阶段,选择合适的洗脱液,将核酸从膜层30上释放出来,达到浓缩富集的目的。
如图1所示,移液枪头100包括管状本体10、膜层30、压圈50。管状本体10包括用以吸入液体介质的吸液段11,和背离吸液段11用以连接吸液驱动器具的连接段13。膜层30横设于管状本体10的内腔12,以将管状本体10的内腔12分隔成两段腔体。压圈50限位于管状本体10的内腔12,并压覆于膜层30,以将膜层30限位于管状本体10的内腔中。其中,用以通过吸液驱动器具将液体介质吸入内腔12,以使液体介质通过膜层30,并使目标物质吸附或截留至膜层30。
通过在移液枪头100的管状本体10内腔12中设置膜层30,使得在液体介质流通通过管状本体10时,液体介质中的核酸能保留在膜层30中,实现核酸与液体介质的分离,达到核酸浓缩与富集的目的。其中移液枪头包括管状本体10、膜层30、压圈50。管状本体10包括用以吸入液体介质的吸液段11,和背离吸液段11用以连接吸液驱动器具的连接段13,吸液驱动器具可以是移液器,通过该连接段13将移液枪头100套结于移液器上,移液器产生抽吸力将液体介质抽吸进入移液枪头100内。膜层30横设于管状本体10的内腔12,以将管状本体10的内腔12分隔成两段腔体,如此,避免膜层30与管状本体10内腔壁之间形成间隙,防止液体介质不经过膜层30,而直接进入内腔12。压圈50限位于管状本体10的内腔12,并压覆于膜层30,以将膜层30限位于管状本体10的内腔中。其中,用以通过吸液驱动器具将液体介质吸入内腔12,以使液体介质通过膜层30,而将核酸保留至膜层30。其中吸液驱动器具用以提供抽吸力,吸液驱动器具可以是商品化的移液器,使得液体介质从吸液段11流入管状本体10的内腔12中,并经过膜层30,从而将核酸保留至膜层30中,且可通过吸液驱动器具反复抽吸液体介质,实现对核酸的富集。该移液枪头100结构简单,便于携带,易于操作,可应用于多种工作场景,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进一步地,一实施例,如图1所示,压紧件15设于管状本体10上。管状本体10的内腔12侧壁上设有压紧件15,压紧件15抵接于压圈50背离膜层30的一侧。用以通过压紧件15压紧膜层30,防止在抽吸液体介质的过程中液体介质的冲击力将膜层30冲走。所述压紧件15与所述管状本体10一体成型,也即压紧件15直接固定在管状本体10上,使得在制备管状本体10时,管状本体10与压紧件15通过注塑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另一实施例,如图2和图3所示,压紧件15分离于管状本体10设置。压紧件15包括支撑体151、抵接部153、限位部155,支撑体151与管状本体10的内腔12相适配,也即,支撑体151可以放置于管状本体10的内腔12,并与管状本体10的内腔12壁贴合,抵接部153设于支撑体151的一端,抵接部153用以抵接压圈50背离膜层30的一侧,限位部155设于支撑体151背离抵接部153的一端,限位部155抵接于吸液驱动器具,如此,通过将压紧件15一端抵接压圈50,另一端抵接于吸液驱动器具,且压紧件15的支撑体151贴合于内腔12壁,使得压紧件15紧紧限位于管状本体10的内腔12中,有效压紧压圈50。
其中吸液驱动器具的具体结构未示出,如图2和图3所示,吸液驱动器具连接部70为吸液驱动器具结构的一部分,用以将管状本体10的连接段13套接于吸液驱动器具连接部70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段13的内周面为光滑面,以将所述管状本体10拔插连接于所述吸液驱动器具,所述连接段13的外周面132为圆柱面,以使得方便通过拔插的方式将移液枪头100直接连接于吸液驱动器具。
或,所述压圈50为过滤板,也即过滤板状的压圈50一方面起到压覆所述膜层30的作用,另一方面,其还能过滤杂质。
或,如图1所示,所述管状本体10的内腔12设置有与所述内腔12尺寸相适配的空气滤芯90,所述空气滤芯90设于所述压圈50的一侧,并靠近吸液驱动器具。通过在内腔12设置合适的空气滤芯90,一方面可以防止杂质落入内腔12,避免内腔12被污染,另一方面,防止在吸液驱动器具抽吸液体介质时,避免液体介质直接吸进吸液驱动器具,造成对吸液驱动器具的污染。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将移液枪头100直接套接于吸液驱动器具时,会出现移液枪头100脱落的情形,为解决该问题,采用在连接段13的内周面设置内螺纹131,以将管状本体10螺接于吸液驱动器具。也就是说吸液驱动器具的连接部70上可以设置相应的外螺纹,移液枪头100螺接于吸液驱动器具上。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在采用螺接的方式将移液枪头100螺接于吸液驱动器具上时,为提高可操作性,将连接段13的外周面132设置为多面体,相比外周面为圆柱体状,多面体的形状更易于受力和操作,特别是在采用机械抓手自动螺接旋紧时,圆柱体状容易打滑。
进一步地,连接段13的外周面为四面体,或,六面体。在连接段13的内周面设置内螺纹131,连接段13的外周面为四面体,或,六面体,以使得在旋钮拧紧连接段13时,四面体或六面体的外周面更易受力,不会打滑。当然可以为其他多面体,不做限定。如图5所示,其示出连接段13的外周面为六面体的示意图,移液枪头100具体的尺寸大小不受图5的限制,可根据实际情况制造尺寸合适的产品。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管状本体10的管径从吸液段11到连接段13逐渐变大。一方面扩张的连接段13管径有利于大体积的液体介质的移取,小尺寸的吸液段11管径有利于控制移取的精确度。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吸液段11与连接段13之间形成一个台阶111,膜层30设置于台阶111上。如此便于将膜层30支撑放置于管状本体10的内腔12。
进一步地,膜层30用以通过硅基质材料组成。硅基质材料对核酸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采用硅基质材料能有效实现对液体介质中核酸的吸附。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连接段13包括第一夹持段133和第二螺接段134,第一夹持段133的外周面为多面体,以使得在将移液枪头100设置于移液器上时,通过该第一夹持段133进行握持,以方便拧紧旋钮。第二螺接段134设于第一夹持段133背离吸液段11的一端,以将管状本体10螺接于吸液驱动器具。通过第一夹持段133和第二螺接段134,以方便将移液枪头100设置于移液器上。
进一步地,第二螺接段134的内周面设有内螺纹,或第二螺接段134的外周面设有外螺纹;即当第二螺接段134的内周面设有内螺纹时,移液器上设有外螺纹,以将移液枪头100螺接于移液器;当第二螺接段134的外周面设有内螺纹时,移液器上设有内螺纹,以将移液枪头100螺接于移液器。第一夹持段133的外周面为四面体,或,六面体,以使得在旋钮拧紧第二螺接段134时,四面体或六面体的外周面更易受力,不会打滑。
进一步地,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移液装置,该移液装置包括移液枪头100和吸液驱动器具。吸液驱动器具连接于管状本体10的连接段13,用以通过吸液驱动器具将液体介质吸入内腔12,以使液体介质通过膜层30。由于移液枪头1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移液枪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移液枪头包括:
管状本体(10),所述管状本体(10)包括用以吸入液体介质的吸液段(11),和背离所述吸液段(11)用以连接吸液驱动器具的连接段(13);
膜层(30),所述膜层(30)横设于所述管状本体(10)的内腔(12),以将所述管状本体(10)的内腔(12)分隔成两段腔体;
压圈(50),所述压圈(50)限位于所述管状本体(10)的内腔(12),并压覆于所述膜层(30),以将所述膜层(30)限位于所述管状本体(10)的内腔中;
其中,用以通过所述吸液驱动器具将液体介质吸入所述内腔(12),以使液体介质通过所述膜层(30),并使目标物质吸附截留至所述膜层(3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液枪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本体(10)的内腔(12)侧壁上设有压紧件(15),所述压紧件(15)抵接于所述压圈(50)背离所述膜层(30)的一侧,所述压紧件(15)与所述管状本体(10)一体成型;
或,所述移液枪头还包括压紧件(15),所述压紧件(15)包括:
支撑体(151),所述支撑体(151)与所述管状本体(10)的内腔(12)相适配;
抵接部(153),所述抵接部(153)设于所述支撑体(151)的一端,所述抵接部(153)用以抵接所述压圈(50)背离所述膜层(30)的一侧;以及
限位部(155),所述限位部(155)设于所述支撑体(151)背离所述抵接部(153)的一端,所述限位部(155)抵接于所述吸液驱动器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液枪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13)的内周面为光滑面,以将所述管状本体(10)拔插连接于所述吸液驱动器具,所述连接段(13)的外周面(132)为圆柱面;
或,所述压圈(50)为过滤板;
或,所述管状本体(10)的内腔(12)设置有与所述内腔(12)尺寸相适配的空气滤芯(90),所述空气滤芯(90)设于所述压圈(50)的一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液枪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13)的内周面设置内螺纹(131),以将所述管状本体(10)螺接于所述吸液驱动器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液枪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13)的外周面(132)为多面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液枪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13)的外周面为四面体,或,六面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液枪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13)包括:
第一夹持段(133),所述第一夹持段(133)的外周面为多面体;和
第二螺接段(134),所述第二螺接段(134)设于所述第一夹持段(133)背离所述吸液段(11)的一端,以将所述管状本体(10)螺接于所述吸液驱动器具。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液枪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接段(134)的内周面设有内螺纹,或所述第二螺接段(134)的外周面设有外螺纹;
所述第一夹持段(133)的外周面为四面体,或,六面体。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移液枪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本体(10)的管径从所述吸液段(11)到所述连接段(13)逐渐变大;
或,所述吸液段(11)与所述连接段(13)之间形成一个台阶(111),所述膜层(30)设置于所述台阶(111)上;
或,所述膜层(30)的材质为硅基质材料。
10.一种移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液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移液枪头,和吸液驱动器具,所述吸液驱动器具连接于所述管状本体(10)的连接段(13),用以通过所述吸液驱动器具将液体介质吸入所述内腔(12),以使液体介质通过所述膜层(30)。
CN202123173591.7U 2021-12-16 2021-12-16 一种移液枪头和应用该移液枪头的装置 Active CN2168567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73591.7U CN216856756U (zh) 2021-12-16 2021-12-16 一种移液枪头和应用该移液枪头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73591.7U CN216856756U (zh) 2021-12-16 2021-12-16 一种移液枪头和应用该移液枪头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56756U true CN216856756U (zh) 2022-07-01

Family

ID=821460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173591.7U Active CN216856756U (zh) 2021-12-16 2021-12-16 一种移液枪头和应用该移液枪头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567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ataoka Recent developments and applications of microextraction techniques in drug analysis
US9284520B2 (en) Instruments for biological sample preparation devices
US8062846B2 (en) Apparatus for isolating a nucleic acid from a sample
JP5977921B2 (ja) 核酸を精製することを目的とした装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JP6735276B2 (ja) 核酸サンプルを収集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US8968585B2 (en) Methods of fabrication of cartridges for biological analysis
US9518291B2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biological sample-to-answer and analysis
JP2012501177A (ja) 生物学的試料の自動前処理用使い捨て器具
JP2008512128A (ja) 抽出装置及び試料準備方法
EP2103680A1 (en) Pipette tip having support/fluid enclosed therein, apparatus for treating pipette tip having support/fluid enclosed therein and method of treating pipette tip having support/fluid enclosed therein
US9090891B2 (en) Pen-shaped device for biological sample preparation and analysis
US20130017545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acquiring analytes from a dried biological fluid sample
EP1268065B1 (en) Surface coated housing for sample preparation
CN104549593A (zh) 一种具备超滤和固相萃取双重净化作用的功能化移液枪头及其应用
CN216856756U (zh) 一种移液枪头和应用该移液枪头的装置
WO2014071257A1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biological sample preparation
CN110441108B (zh) 一种适用于血液样本预处理的圆盘芯片装置与方法
JP4707029B2 (ja) サンプル処理装置、ならびにその使用方法および作製方法
WO2014071258A1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biological sample-to-answer and analysis
WO2014071260A1 (en) Pen-shaped device for biological sample preparation and analysis
EP2251409B1 (en) Material for capturing microbes or the like, device for capturing microbes or the like, method of capturing microbes or the lik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material for capturing microbes or the like
Wei et al. Analysis of herbicides on a single C30 bead via a microfluidic device combined with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er
CN1252099C (zh) 甲基丙烯酸—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的用途
CN212833710U (zh) 一种简易核酸提取装置
CN217677535U (zh) 一种微生物采集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