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51430U - 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和无线充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和无线充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51430U
CN216851430U CN202122481365.9U CN202122481365U CN216851430U CN 216851430 U CN216851430 U CN 216851430U CN 202122481365 U CN202122481365 U CN 202122481365U CN 216851430 U CN216851430 U CN 2168514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wireless charging
circuit
module
primary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8136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文华
赵刚
马慧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yi New Energy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yi New Energy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yi New Energy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yi New Energy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8136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514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514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514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和无线充电系统,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包括原边控制模块,以及依次相连的原边整流滤波模块、高频逆变模块和原边谐振电路;原边整流滤波模块具有用于与工频电源相连的交流输入端和与高频逆变模块相连的直流输出端;原边控制模块电连接高频逆变模块。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供电稳定性、安全性和灵活性更好。

Description

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和无线充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能无线传输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和无线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当今社会已经全面进入了电器化和信息的时代,信号的传输已经实现了从有线到无线的飞跃,然而现在电能的传输主要还是通过传输导线的方式。目前,大多数新型电气设备(例如,运输机器人)对供电的稳定性、安全性和灵活性都有较高的要求,由于传统供电模式为导体直接接触传导,存在接触不可靠性,导体裸露带来的安全隐患,灵活性差等多种弊端,不能满足新型电气设备的供电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无线充电发射装置,以满足新型电气设备的供电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包括原边控制模块,以及依次相连的原边整流滤波模块、高频逆变模块和原边谐振电路;所述原边整流滤波模块具有用于与工频电源相连的交流输入端和与所述高频逆变模块相连的直流输出端;所述原边控制模块电连接高频逆变模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原边整流滤波模块包括依次相连的滤波单元、整流单元和升压单元,所述滤波单元具有用于与工频电源相连的交流输入端,所述升压单元具有与所述高频逆变模块相连的直流输出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滤波单元采用EMI滤波电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升压单元采用由所述原边控制模块控制工作的PFC 电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升压单元包括高频滤波电容、储能电感、第一开关管、保护二极管、升压二极管和储能电容;
所述升压单元的电压输入端依次经所述储能电感和所述升压二极管与其电压输出端相连,所述升压单元的电压输入端经所述高频滤波电容接地,所述升压单元的电压输出端经所述储能电容接地,所述升压二极管的正极经所述第一开关管接地,所述第一开关管的导通触发端与所述原边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保护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升压单元的电压输入端相连,负极与所述升压单元的电压输出端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升压单元还包括防冲击保护单元,所述防冲击保护单元串接在所述升压单元的电压输入端,所述原边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防冲击保护单元,控制所述防冲击保护单元在负载状态和短接状态之间切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冲击保护单元包括继电器开关和限流电阻,所述继电器开关串接在所述升压单元的电压输入端,所述限流电阻与所述继电器开关并联;所述原边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继电器开关,控制所述继电器开关的通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高频逆变模块采用由所述原边控制模块控制工作的移相全桥逆变电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原边谐振电路包括原边线圈、谐振电感、第一电容组和与所述高频逆变模块相连的两个第一连接端,所述谐振电感和所述原边线圈串联在两所述第一连接端之间,所述第一电容组与所述原边线圈并联,所述第一电容组包括一个第一谐振电容或多个并联的第一谐振电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原边谐振电路为LC谐振电路或LCC谐振电路。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包括上述的无线充电发射装置,以及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装置耦合的无线充电接收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无线充电接收装置包括副边谐振电路和副边整流滤波模块,所述副边谐振电路电连接所述副边整流滤波模块;所述副边谐振电路通过感应所述原边谐振电路产生的交变磁场,产生感应电流输出至所述副边整流滤波模块,所述副边整流滤波模块将所述副边谐振电路输出的感应电流转换为直流电输出,给电池负载充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副边谐振电路包括副边线圈、第二电容组和与所述副边整流滤波模块相连的两个第二连接端,所述副边线圈和第二电容组串联在两所述第二连接端之间,所述第二电容组包括一个第二谐振电容或多个并联的第二谐振电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副边整流滤波模块包括副边控制模块、全桥整流电路和滤波电路,所述副边谐振电路经所述全桥整流电路与所述滤波电路相连;所述副边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全桥整流电路,控制所述全桥整流电路同步整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全桥整流电路包括并联于第一并联连接点与第二并联连接点之间的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所述第一桥臂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一开关单元和第二开关单元,所述第二桥臂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三开关单元和第四开关单元,所述第一开关单元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之间的连接点为第一串联连接点,所述第三开关单元与第四开关单元之间的连接点为第二串联连接点,所述第一串联连接点和所述第二串联连接点与所述副边谐振电路相连,所述第一并联连接点和所述第二并联连接点与所述滤波电路相连;
所述副边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所述第二开关单元、所述第三开关单元和所述第四开关单元电连接,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单元、所述第二开关单元、所述第三开关单元和所述第四开关单元的通断。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原边整流滤波模块将工频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输出给高频逆变模块,通过高频逆变模块将原边整流滤波模块输出的直流电逆变成交流电输出给原边谐振电路,最后通过原边谐振电路将高频逆变模块输出的交流电转换为交变磁场向新型电气设备传递能量,新型电气设备通过接收线圈接收感应无线充电发射装置传递的交变磁场能量,将其转换为电能为负载供电。本实用新型无线充电发射装置供电方案,使新型电气设备无需通过导体与其进行接触连接,避免了导体接触不可靠性和裸露导体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供电稳定性和安全性更好,并且,由于供电时两者之间没有接触连接的限制,灵活性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无线充电发射装置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原边整流滤波模块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原边整流滤波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高频逆变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原边谐振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无线充电系统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副边谐振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无线充电接收装置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全桥整流电路和滤波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无线充电发射装置。
参照图1,在一实施例中,该无线充电发射装置100包括原边控制模块 10,以及依次相连的原边整流滤波模块20、高频逆变模块30和原边谐振电路 40。其中,原边整流滤波模块20具有用于与工频电源01(例如,市电电网) 相连的交流输入端AC和与高频逆变模块30相连的直流输出端DC,整流滤波模块用于将其交流输入端AC输入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从其直流输出端 DC输出至高频逆变模块30;原边控制模块10电连接高频逆变模块30,原边控制模块10输出脉冲信号给高频逆变模块30,控制高频逆变模块30将整流滤波模块输出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并输出至原边谐振电路40;原边谐振电路40将高频逆变模块30输出的交流电转换为交变磁场。
本实施例的无线充电发射装置100在工作时,工频电源01的工频交流电从原边整流滤波模块20的交流输入端AC输入,原边整流滤波模块20对工频交流电进行滤波处理和整流处理后转换为直流电从其直流输出端DC输出供给高频逆变模块30,原边控制模块10输出脉冲信号(也即驱动控制信号)控制高频逆变模块30工作,使高频逆变模块30将接收到的直流电逆变成交流电输出至原边谐振电路40,通过原边谐振电路40实现高频逆变模块30的软开关切换,提高无线充电发射装置100的效率,并通过其线圈将高频逆变模块30 输出的交流电转换为具有正线特性的交变磁场,通过交变磁场向新型电气设备供电传递能量。新型电气设备只需通过接收线圈靠近无线充电发射装置100 以感应原边谐振电路40产生的交变磁场的能量,从而在接收线圈上产生交变的感应电流,再经整流成直流电后,即可供给其负载使用(例如,给设备电池充电)。
本实施例的无线充电发射装置100,通过原边整流滤波模块20将工频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输出给高频逆变模块30,通过高频逆变模块30将原边整流滤波模块20输出的直流电逆变成交流电输出给原边谐振电路40,最后通过原边谐振电路40将高频逆变模块30输出的交流电转换为交变磁场向新型电气设备传递能量,新型电气设备通过接收线圈接收感应无线充电发射装置100 传递的交变磁场能量,将其转换为电能为负载供电。本实施例的无线充电发射装置100供电方案,使新型电气设备无需通过导体与其进行接触连接,避免了导体接触不可靠性和裸露导体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供电稳定性和安全性更好,并且,由于供电时两者之间没有接触连接的限制,灵活性更好。
参照图2,在本实施例中,原边整流滤波模块20包括依次相连的滤波单元21、整流单元22和升压单元23,滤波单元21具有用于与工频电源01相连的交流输入端AC,升压单元23具有与高频逆变模块30相连的直流输出端DC。其中,滤波单元21对交流输入端AC输出的交流电进行滤波,整流单元22对滤波单元21滤波后的交流电进行整流,将交流电整流成直流电输出到升压单元23,升压单元23对整流单元22输出的直流电进行升压处理,以升压至预设大小的直流电压(例如400V)从直流输出端DC输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滤波单元21采用EMI滤波电路,即电磁干扰滤波电路。
参照图3,本实施例的滤波单元21采用的EMI滤波电路包括共模扼流圈L0、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和第六电容C6。共模扼流圈L0的两个线圈分别串接在交流输入端AC的火线L和零线N上,第一至第三电容C3与第四至第六电容C6对称分布在共模扼流圈L0 的两边;其中,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串联在火线L与零线N之间,第三电容C3的两端分别与火线L和零线N电连接,第四电容C4的两端分别与火线L和零线N电连接,第五电容C5和第六电容C6串联在火线L与零线N 之间,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相连的一端与交流输入端AC的地线E电连接,第五电容C5和第六电容C6相连的一端与交流输入端AC的地线E电连接。
通过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的组合、第五电容C5和第六电容C6的组合滤除电路中的共模干扰,通过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滤除电路中的串模干扰,解决电路的噪声干扰问题。
另外,本实施例中,滤波单元21还包括一压敏电阻Ry,压敏电阻Ry的两端分别与火线L和零线N电连接。在交流输入端AC的电压出现突然变很大的情况时,压敏电阻Ry将其两端的电压钳位在一定大小,避免交流输入端AC 的电压突变对电路造成损坏。
本实施例中,整流单元22采用由整流二极管构成的全波整流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整流单元22也可采用由其他器件构成的整流电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升压单元23采用由原边控制模块10控制工作的PFC 电路。通过采用PFC电路,大幅提升对电能的利用效率,利用效率达到0.98 以上,并基本上消除了高次谐波,避免了向工频电源01注入高次谐波而对电网和其它电气设备造成谐波污染与干扰的问题。
参照图3,在本实施例中,升压单元23包括高频滤波电容Cs、储能电感 L1、第一开关管Q1、保护二极管D2、升压二极管D1和储能电容Cz。其中,升压单元23的电压输入端Vin依次经储能电感L1和升压二极管D1与其电压输出端Vo相连,升压单元23的电压输入端Vin经高频滤波电容Cs接地 PGND,升压单元23的电压输出端Vo经储能电容Cz接地PGND,升压二极管 D1的正极经第一开关管Q1接地PGND,第一开关管Q1的导通触发端与原边控制模块10电连接;保护二极管D2的正极与升压单元23的电压输入端Vin 相连,负极与升压单元23的电压输出端Vo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升压单元23还包括防冲击保护单元231,防冲击保护单元231串接在升压单元23的电压输入端Vin,原边控制模块10电连接防冲击保护单元231,控制防冲击保护单元231在负载状态和短接状态之间切换。防冲击保护单元231在负载状态时,防冲击保护单元231相当于串接一个负载在电压输入端Vin上;防冲击保护单元231在短接状态时,防冲击保护单元 231相当于串接在电压输入端Vin上的一个短路导线。
在无线充电发射装置100工作启动时,原边控制模块10控制防冲击保护单元231切换到负载状态,对升压单元23的电路回路起到限流作用,避免启动时出现瞬间大电流对升压单元23造成冲击损坏;在无线充电发射装置100 工作启动一段时间(例如5秒)后,原边控制模块10控制防冲击保护单元231 切换到短接状态,避免防冲击保护单元231的负载产生电能损耗,保证无线充电发射装置100对电能利用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冲击保护单元231包括继电器开关SW和限流电阻Rx,继电器开关SW串接在升压单元23的电压输入端Vin,限流电阻Rx与继电器开关SW并联;原边控制模块10电连接继电器开关SW,控制继电器开关SW 的通断。继电器开关SW断开时,防冲击保护单元231的限流电阻Rx串联在升压单元23的电压输入端Vin,为负载状态;继电器开关SW导通时,防冲击保护单元231的限流电阻Rx的两端被短接,为短接状态。其中,限流电阻 Rx可采用热敏电阻。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防冲击保护单元231 还可以采用其他实现相同功能的器件或电路。
为保护原边整流滤波模块20的安全,原边整流滤波模块20的交流输入端AC上串接有保护丝F。
参照图4,在本实施例中,高频逆变模块30采用由原边控制模块10控制工作的移相全桥逆变电路。该移相全桥逆变电路与原边整流滤波模块20的直流输出端DC相连的直流输入端,并联在直流输入端与地之间的逆变电容Cn 和两个逆变桥,每个逆变桥包括两个串联的NMOS管,一个桥臂的两个NMOS 管的连接点为高频逆变模块30的一逆变输出端INV1,另一个桥臂的两个 NMOS管的连接点为高频逆变模块30的另一逆变输出端INV2,两个逆变输出端INV1和INV2与原边谐振电路40相连。原边控制模块10与两个桥臂上的 NMOS管栅极均相连,驱动控制各个NMOS管的通断,从而控制高频逆变模块30工作,以从两个逆变输出端INV1和INV2输出交变电流。为保护高频逆变模块30的安全,高频逆变模块30的输入端上串接有保护丝F。
参照图5,在本实施例中,原边谐振电路40包括原边线圈Lf、谐振电感 Lx、第一电容组41和与高频逆变模块30相连的两个第一连接端J1,谐振电感Lx和原边线圈Lf串联在两第一连接端J1之间,第一电容组41与原边线圈Lf 并联,第一电容组41包括一个第一谐振电容Cx1或多个并联的第一谐振电容 Cx1。两个第一连接端J1分别对应电连接高平逆变模块的两个逆变输出端INV1 和INV2。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电容组41采用包括两个并联的第一谐振电容 Cx1,增大过流能力。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具体的需求,第一电容组 41可采用相应数量的第一谐振电容Cx1。
本实施例的原边谐振电路40为由谐振电感Lx、第一谐振电容Cx1和原边线圈Lf构成的LCL拓扑结构。LCL拓扑结构的谐振电路使原边线圈Lf上产生的交变磁场的耦合性更好,与接收线圈的耦合范围更大,耦合距离更远,即使接收线圈与原边线圈Lf之间偏移较大时,依旧能保持很高的传输效率,更好的保证了电能的利用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原边谐振电路40为LC谐振电路或LCC谐振电路。
在上述实施例的图中,PWM0、PWM1、PWM2、PWM3和PWM4均为原边控制模块10输出的驱动信号。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无线充电系统。
参照图6,本实施例的无线充电系统包括无线充电接收装置200以及与无线充电发射装置200耦合的无线充电接收装置100,无线充电接收装置200用于接收无线充电发射装置100产生的交变磁场,并将其转换为直流电进行输出,供负载02使用。该无线充电发射装置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无线充电系统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参照图6,本实施例中,无线充电接收装置200包括副边谐振电路50和副边整流滤波模块60,副边谐振电路50电连接副边整流滤波模块60;副边谐振电路50通过感应原边谐振电路40产生的交变磁场,产生感应电流输出至副边整流滤波模块60,副边整流滤波模块60将副边谐振电路50输出的感应电流转换为直流电输出,供给负载02使用(例如,给设备电池充电)。副边谐振电路50用于通过其线圈接收原边谐振电路40产生的交变磁场能量,并将其转换为交变电流,副边谐振电路50的谐振作用大幅提升其线圈的接收效率,从而提升无线充电系统的电能的利用效率。
参照图7,副边谐振电路50包括副边线圈Lj、第二电容组51和与副边整流滤波模块60相连的两个第二连接端J2,副边线圈Lj和第二电容组51串联在两第二连接端J2之间,第二电容组51包括一个第二谐振电容Cx2或多个并联的第二谐振电容Cx2。本实施例的副边谐振电路50为由第二谐振电容Cx2 和副边线圈Lj构成的LC拓扑结构;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副边谐振电路50 还可以采用其它谐振拓扑结构。
参照图8,在本实施例中,副边整流滤波模块60包括副边控制模块61、全桥整流电路62和滤波电路63,副边谐振电路50经全桥整流电路62与滤波电路63相连;副边控制模块61电连接全桥整流电路62,控制全桥整流电路62 同步整流。本实施例中,无线充电接收装置200通过采用同步整流方案,大幅提高了无线充电接收装置200的整流效率。
参照图9,在本实施例中,全桥整流电路62包括并联于第一并联连接点B1 与第二并联连接点B2之间的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第一桥臂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一开关单元621和第二开关单元622,第二桥臂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三开关单元623和第四开关单元624,第一开关单元621与第二开关单元622之间的连接点为第一串联连接点A1,第三开关单元623与第四开关单元624之间的连接点为第二串联连接点A2,第一串联连接点A1和第二串联连接点A2与副边谐振电路50相连(与副边谐振电路50的两个第二连接端J2相连),第一并联连接点B1和第二并联连接点B2与滤波电路63相连;副边控制模块61分别与第一开关单元621、第二开关单元622、第三开关单元623和第四开关单元 624电连接,控制第一开关单元621、第二开关单元622、第三开关单元623 和第四开关单元624的通断。
参照图9,在本实施例中,各个开关单元均是相同的器件结构,每个开关单元包括两并联的MOS管。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每个开关单元也可以只用一个MOS管或更多个并联的MOS管。
本实施例中,滤波电路63采用三个并联的滤波电容Cv。
在上述实施例的图中,PWM5至PWM8均为副边控制模块61输出的驱动信号。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或优选实施例,无论是文字还是附图都不能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凡是在与本实用新型一个整体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原边控制模块,以及依次相连的原边整流滤波模块、高频逆变模块和原边谐振电路;所述原边整流滤波模块具有用于与工频电源相连的交流输入端和与所述高频逆变模块相连的直流输出端;所述原边控制模块电连接高频逆变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原边整流滤波模块包括依次相连的滤波单元、整流单元和升压单元,所述滤波单元具有用于与工频电源相连的交流输入端,所述升压单元具有与所述高频逆变模块相连的直流输出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单元采用EMI滤波电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压单元采用由所述原边控制模块控制工作的PFC电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压单元包括高频滤波电容、储能电感、第一开关管、保护二极管、升压二极管和储能电容;
所述升压单元的电压输入端依次经所述储能电感和所述升压二极管与其电压输出端相连,所述升压单元的电压输入端经所述高频滤波电容接地,所述升压单元的电压输出端经所述储能电容接地,所述升压二极管的正极经所述第一开关管接地,所述第一开关管的导通触发端与所述原边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保护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升压单元的电压输入端相连,负极与所述升压单元的电压输出端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压单元还包括防冲击保护单元,所述防冲击保护单元串接在所述升压单元的电压输入端,所述原边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防冲击保护单元,控制所述防冲击保护单元在负载状态和短接状态之间切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冲击保护单元包括继电器开关和限流电阻,所述继电器开关串接在所述升压单元的电压输入端,所述限流电阻与所述继电器开关并联;所述原边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继电器开关,控制所述继电器开关的通断。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频逆变模块采用由所述原边控制模块控制工作的移相全桥逆变电路。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原边谐振电路包括原边线圈、谐振电感、第一电容组和与所述高频逆变模块相连的两个第一连接端,所述谐振电感和所述原边线圈串联在两所述第一连接端之间,所述第一电容组与所述原边线圈并联,所述第一电容组包括一个第一谐振电容或多个并联的第一谐振电容。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原边谐振电路为LC谐振电路或LCC谐振电路。
11.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发射装置,以及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装置耦合的无线充电接收装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装置包括副边谐振电路和副边整流滤波模块,所述副边谐振电路电连接所述副边整流滤波模块;所述副边谐振电路通过感应所述原边谐振电路产生的交变磁场,产生感应电流输出至所述副边整流滤波模块,所述副边整流滤波模块将所述副边谐振电路输出的感应电流转换为直流电输出,给电池负载充电。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边谐振电路包括副边线圈、第二电容组和与所述副边整流滤波模块相连的两个第二连接端,所述副边线圈和第二电容组串联在两所述第二连接端之间,所述第二电容组包括一个第二谐振电容或多个并联的第二谐振电容。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边整流滤波模块包括副边控制模块、全桥整流电路和滤波电路,所述副边谐振电路经所述全桥整流电路与所述滤波电路相连;所述副边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全桥整流电路,控制所述全桥整流电路同步整流。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桥整流电路包括并联于第一并联连接点与第二并联连接点之间的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所述第一桥臂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一开关单元和第二开关单元,所述第二桥臂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三开关单元和第四开关单元,所述第一开关单元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之间的连接点为第一串联连接点,所述第三开关单元与第四开关单元之间的连接点为第二串联连接点,所述第一串联连接点和所述第二串联连接点与所述副边谐振电路相连,所述第一并联连接点和所述第二并联连接点与所述滤波电路相连;
所述副边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所述第二开关单元、所述第三开关单元和所述第四开关单元电连接,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单元、所述第二开关单元、所述第三开关单元和所述第四开关单元的通断。
CN202122481365.9U 2021-10-14 2021-10-14 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和无线充电系统 Active CN2168514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81365.9U CN216851430U (zh) 2021-10-14 2021-10-14 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和无线充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81365.9U CN216851430U (zh) 2021-10-14 2021-10-14 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和无线充电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51430U true CN216851430U (zh) 2022-06-28

Family

ID=820989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81365.9U Active CN216851430U (zh) 2021-10-14 2021-10-14 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和无线充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514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40220B (zh) 一种恒流恒压复合拓扑的无线充电电路
CN113991887A (zh) 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和无线充电系统
RU2017102579A (ru) Системная архитектура зарядного устройства для акумуляторов на базе устройств питания на основе нитрида галлия
EP3337024B1 (en) Bidirectional resonant conversion circuit and converter
CN201422082Y (zh) 直流电压转换成交流电压的电路
CN101860237B (zh) 高功率因数恒流电路及电源
CN110277904B (zh) 一种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及车载充电机
CN109888933B (zh) 一种原边多模块高频并联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CN110429691B (zh) 一种基于半桥切换的恒流-恒压充电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CN210075077U (zh) 一种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及车载充电机
Nagashima et al. Analytical design procedure for resonant inductively coupled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with class-E 2 DC-DC converter
CN202424546U (zh) 高稳定度特高压直流高压发生器
CN108964450B (zh) 一种直流电源接入交流电源的复合电路
CN113675956A (zh) 一种交错抗偏移恒压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CN101908831B (zh) 直流电压转换成交流电压的电路
CN216851430U (zh) 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和无线充电系统
WO2023016256A1 (zh) 隔离反馈装置及电源设备
CN203747679U (zh) 一种抗高频干扰的电源适配器电路
CN214045191U (zh) 无线充电电路、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07800185B (zh) 在线式不间断电源
CN214176956U (zh) 无线充电电路、电子设备和无线充电系统
CN114825663A (zh) 一种sp型双输出单独可调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3801099U (zh) 电源电路和微波炉
CN218772026U (zh) 一种用于光伏组件级通讯的耦合装置
CN205544952U (zh) 一种变频电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