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88933B - 一种原边多模块高频并联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原边多模块高频并联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88933B
CN109888933B CN201910097227.5A CN201910097227A CN109888933B CN 109888933 B CN109888933 B CN 109888933B CN 201910097227 A CN201910097227 A CN 201910097227A CN 109888933 B CN109888933 B CN 1098889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mary side
circuit
output end
resonance
input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9722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88933A (zh
Inventor
蔡涛
胡宏晟
段善旭
张晓明
牛金涛
刘明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91009722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88933B/zh
Publication of CN1098889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889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889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889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原边多模块高频并联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包括n个原边模块、耦合线圈、整流电路;所述各原边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耦合线圈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二输出端与耦合线圈的第二输入端连接;其内部的电流应力与模块数目无关,用于为耦合线圈提供稳定的电流;所述耦合线圈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整流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二输出端与整流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用于无线电能传输;所述整流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负载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二输出端与负载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用于将高频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本发明提供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可实现功率模块的任意投切,同时不改变剩余工作模块内部的器件应力。

Description

一种原边多模块高频并联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原边多模块高频并联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主要原理是通有高频电流的原边线圈产生交变的空间磁场,该交变磁场在副边线圈中感应出高频电压,实现电-磁-电的转化。供电电源和用电设备之间通过空间的磁场进行耦合,允许用电设备在一定范围内移动,因此移动灵活;实现用电设备和供电设备的无物理接触,可以适应极端的环境工况,安全可靠,环境适应性强;用电设备和供电设备通过线圈间的耦合进行电能的传输,不需要物理接口进行连接,无需统一的物理接口标准。由于具备以上多个优点,因此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相关应用日益广泛,特别是在电动汽车、电气化船舶、轨道牵引机车等较大功率等级应用领域受到高度关注。
在大功率无线电能传输应用中,考虑到电力电子器件性能的约束,常见的结构有基于功率MOSFET并联的单模块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和基于模块并联的多模块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基于开关器件并联的单模块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虽可以实现大功率的传输,但是该系统不具备扩容功能,而多模块并联系统可以通过模块数目的投入实现系统传输功率容量的增加,所以原边系统的模块化串并联结构为目前最常用拓扑。考虑到模块化串并联无线电能传输系统需具备在不影响单个模块内部的电压应力和电流应力的前提下投切功率模块的能力,因此需采用相应的应力解耦型多模块并联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方案,以保证系统的控制灵活性与可靠性。
目前国内外无线电能传输并联方案主要有两类:一为多线圈系统,每个线圈各接一个供电源进行供电,例如,名为“基于两路并联的两相式无线电能传输装置”,公开号CN108429361A,公开日2018年8月21日的中国专利申请,针对两线圈系统的电路架构两全桥模块的驱动信号相位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但是多线圈系统受限于原副边线圈的面积,扩容能力有限;二是单线圈系统,单线圈系统又有以下几种,例如,名为“一种并联多逆变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公开号CN108808887A,公开日2018年11月13日的中国专利申请,提出了一种并联多逆变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可实现在对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扩容的同时,既不增大系统开关管应力,又能解决系统并联模块之间的环流问题。名为《An Inductive PowerTransfer System Supplied by a Multiphase Parallel Inverter》,作者Qijun Deng,出处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64(9),2017:7039-7048的文献提出了一种基于SS补偿的高频电压源并联无线系统,该系统在模块端口外接耦合电感来抑制由于模块驱动相位差异引起的高频环流。上述基于单线圈扩容的方法都可以实现多功率模块的并联,但是无法保证在模块发生投切时,剩余模块内部的电压应力和电流应力保持不变。当投切模块数目较多时,单模块系统内部应力急剧增大,剩余模块不能保证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原边多模块高频并联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旨在解决当前多原边模块并联无线系统无法实现工作模块任意投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原边多模块高频并联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包括n个原边模块、耦合线圈、整流电路;
所述各原边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耦合线圈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二输出端与耦合线圈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所述耦合线圈的第一输出端与整流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二输出端与整流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所述整流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负载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二输出端与负载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所述各原边模块用于为耦合线圈提供稳定的电流;还用于将系统中高频电压源转换为高频电流源特性,通过阻抗补偿,使原边模块内部的电流应力与模块数目无关,实现原边模块的任意投切;
所述耦合线圈用于无线电能传输;
所述整流电路用于将高频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
优选地,所述各原边模块均包括直流源、逆变电路、LC谐振电路和阻抗补偿电路和开关;
所述直流源的第一输出端连接逆变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出端连接逆变电路的第二输入端;用于为逆变电路提供稳定的直流电压;
所述逆变电路的第一输出端连接LC谐振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出端连接LC谐振电路的第二输入端;用于将直流电压转换为高频交流电压;
所述LC谐振电路的第一输出端连接阻抗补偿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出端连接阻抗补偿电路的第二输入端;用于电气量特性转变,将输入的高频电压源特性转换为高频电流源特性;
所述阻抗补偿电路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一开关;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二开关;用于补偿LC谐振电路的输入阻抗,使原边模块的电流电压应力与模块数目无关。
所述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分别连接耦合线圈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用于原边模块的投切。
优选地,所述逆变电路采用全桥结构的电压源型逆变电路。
优选地,所述LC谐振电路包括隔直电容CDCn1、隔直电容CDCn2、原边谐振电感Lprn1、原边谐振电感Lprn2、原边并联谐振电容Cprn
所述隔直电容CDCn1的输入端连接逆变电路的第一输出端,输出端连接原边谐振电感Lprn1的输入端;
所述隔直电容CDCn2的输入端连接逆变器电路的第二输出端;输出端连接原边谐振电感Lprn2的输入端;
所述原边谐振电感Lprn1的输出端与原边并联谐振电容Cprn的上端相连,并将该连结点作为LC谐振电路的第一输出端;
所述原边谐振电感Lprn2的输出端与原边并联谐振电容Cprn的下端相连,并将该连接点作为LC谐振电路的第二输出端;
所述隔直电容CDCn1和CDCn2用于对逆变电路中直流量的隔离,阻断直流量的流通回路;
所述原边谐振电感Lprn1、原边谐振电感Lprn2、原边并联谐振电容Cprn用于将电压源特性转换为电流源特性。
优选地,所述阻抗补偿电路包括原边串联补偿电感Lpcn1、原边串联补偿电感Lpcn2
所述原边串联补偿电感Lpcn1输入端连接LC谐振电路的第一输出端,输出端作为阻抗补偿电路的第一输出端;
所述原边串联补偿电感Lpcn2输入端连接LC谐振电路的第二输出端,输出端作为阻抗补偿电路的第二输出端;
所述原边串联补偿电感Lpcn1、原边串联补偿电感Lpcn2的感值之和与原边谐振电感Lpcn1、原边谐振电感Lpcn2感值之和相等,均用于对LC谐振电路输入阻抗的补偿,使原边模块内部的电流电压应力与模块数目无关;
优选地,所述开关包括开关SWn1和开关SWn2;所述开关SWn1的输入端连接阻抗补偿电路的第一输出端,输出端连接耦合线圈的第一输入端;所述开关SWn2的输入端连接阻抗补偿电路的第二输出端,输出端连接耦合线圈的第二输入端;所述开关SWn1和开关SWn2用于对原边模块的投切。
优选地,所述耦合线圈包括原边串联谐振电容CP、原边线圈LP、副边线圈Ls和副边串联谐振电容CP
所述原边串联谐振电容CP的输入端连接开关SWn1的输出端,输出端与原边线圈LP的输入端相连;
所述原边线圈LP的输出端与开关SWn2的输出端相连;
所述副边串联谐振电容CP的输出端连接整流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输入端与副边线圈Ls的输入端相连;
所述副边线圈Ls的输出端与整流电路的第二输入端相连;
所述原边串联谐振电容CP与副边串联谐振电容CP用于对原边线圈LP、副边线圈Ls进行补偿;
所述原边线圈LP用于将高频谐振电流通过电磁感应,在空间中产生高频交变磁场;
所述副边线圈Ls用于获取原边线圈LP产生的交变磁场,在副边线圈中产生高频感应电压,实现电能的无线传输。
优选地,所述整流电路采用全桥不控整流电路。
通过本发明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LC谐振电路将系统中的高频电压源特性转换为高频电流源特性,同时结合阻抗补偿电路使各原边功率模块的内部电压电流应力与工作的模块数目无关,从而使原边功率模块任意投切不影响模块内部应力,实现当前多原边模块的任意投切。
(2)本发明中多个原边模块可以并联工作,因此可以实现无线充电系统功率容量的扩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原边多模块并联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电路图;
图2是本发明中逆变电路的具体实现形式;
图3是本发明中整流电路的具体实现形式;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原边多模块并联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具体形式;
图5(a)是实施例中三个功率模块工作时模块内部谐振腔输入电流Ipr的波形;
图5(b)是实施例中单个功率模块工作时模块内部谐振腔输入电流Ipr的波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原边多模块高频并联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包括n个原边模块、耦合线圈、整流电路;
所述各原边模块的第一输出端连接耦合线圈的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出端连接耦合线圈的第二输入端;
所述耦合线圈的第一输出端与整流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二输出端与整流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所述整流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负载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二输出端与负载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所述各原边模块用于为耦合线圈提供稳定的电流;还用于将系统中高频电压源转换为高频电流源特性,通过阻抗补偿,使原边模块内部的电流应力与模块数目无关,实现原边模块的任意投切;
所述耦合线圈用于无线电能传输;
所述整流电路用于将高频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
优选地,所述各原边模块包括直流源、逆变电路、LC谐振电路和阻抗补偿电路和开关;
所述直流源的第一输出端连接逆变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出端连接逆变电路的第二输入端;用于为逆变电路提供稳定的直流电压;
所述逆变电路的第一输出端连接LC谐振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出端连接LC谐振电路的第二输入端;用于将直流电压转换为高频交流电压;
所述LC谐振电路的第一输出端连接阻抗补偿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出端连接阻抗补偿电路的第二输入端;用于电气量特性转变;将输入的高频电压源特性转换为高频电流源特性;
所述阻抗补偿电路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一开关;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二开关;用于补偿LC谐振电路的输入阻抗,使原边模块的电流电压应力与模块数目无关;
所述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分别连接耦合线圈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用于模块投切。
优选地,所述逆变电路如图2所示采用全桥结构的电压源型逆变电路。
优选地,所述LC谐振电路包括隔直电容CDCn1、隔直电容CDCn2、原边谐振电感Lprn1、原边谐振电感Lprn2、原边并联谐振电容Cprn
所述隔直电容CDCn1的输入端连接逆变电路的第一输出端;输出端连接原边谐振电感Lprn1的输入端;
所述隔直电容CDCn2的输入端连接逆变器电路的第二输出端;输出端连接原边谐振电感Lprn2的输入端;
所述原边谐振电感Lprn1的输出端与原边并联谐振电容Cprn的上端相连,并把该连结点作为LC谐振电路的第一输出端;
所述原边谐振电感Lprn2的输出端与原边并联谐振电容Cprn的下端相连,并把该连接点作为LC谐振电路的第二输出端;
所述隔直电容CDCn1和CDCn2用于对逆变电路中直流量的隔离,阻断直流量的流通回路;
所述原边谐振电感Lprn1、原边谐振电感Lprn2、原边并联谐振电容Cprn用于将电压源特性转换为电流源特性;
优选地,所述阻抗补偿电路包括原边串联补偿电感Lpcn1、原边串联补偿电感Lpcn2
所述原边串联补偿电感Lpcn1输入端连接LC谐振电路的第一输出端,输出端作为阻抗补偿电路的第一输出端;
所述原边串联补偿电感Lpcn2输入端连接LC谐振电路的第二输出端,输出端作为阻抗补偿电路的第二输出端;
所述原边串联补偿电感Lpcn1、原边串联补偿电感Lpcn2的感值之和与原边谐振电感Lpcn1、原边谐振电感Lpcn2感值之和相等,均用于对LC谐振电路输入阻抗的补偿,使原边模块内部的电流电压应力与模块数目无关;
优选地,所述开关包括开关SWn1和开关SWn2;所述开关SWn1的输入端连接阻抗补偿电路的第一输出端,输出端连接耦合线圈的第一输入端;所述开关SWn2的输入端连接阻抗补偿电路的第二输出端,输出端连接耦合线圈的第二输入端;所述开关SWn1和开关SWn2用于对原边模块的投切。
优选地,所述耦合线圈包括原边串联谐振电容CP、原边线圈LP、副边线圈Ls和副边串联谐振电容CP
所述原边串联谐振电容CP的输入端连接开关SWn1的输出端,输出端与原边线圈LP的输入端相连;
所述原边线圈LP的输出端与开关SWn2的输出端相连;
所述副边串联谐振电容CP的输出端连接整流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输入端与副边线圈Ls的输入端相连;
所述副边线圈Ls的输出端与整流电路的第二输入端相连;
所述原边串联谐振电容CP与副边串联谐振电容CP用于对原边线圈LP、副边线圈Ls进行补偿;
所述原边线圈LP用于将高频谐振电流通过电磁感应,在空间中产生高频交变磁场;
所述副边线圈Ls用于获取原边线圈LP产生的交变磁场,在副边线圈中产生高频感应电压,实现电能的无线传输。
优选地,所述整流电路如图3所示采用全桥不控整流电路。
如图4所示,原边多功率模块并联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包括三个原边功率模块、耦合线圈系统、整流电路、负载;
所述三个原边功率模块的单模块传输功率为2.4kW,系统总功率为7.2kW。三个原边功率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耦合线圈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二输出端与耦合线圈的第二输入端连接,耦合线圈的第一输出端与副边整流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耦合线圈的第二输出端与副边整流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整流电路输出接负载。
单个原边功率模块内部依次包含直流源、全桥逆变电路、LC谐振电路、阻抗补偿电路以及开关。直流源的直流电压经过全桥逆变电路后变为频率为全桥逆变开关频率的电压源型方波,该方波经过LC谐振电路,通过戴维南-诺顿变换成为频率为全桥逆变开关频率的电流源输出,补偿网络对模块的阻抗进行补偿,实现了每个模块中谐振腔的输入阻抗与工作的模块数目无关。若某一个模块不工作,则利用开关的关断功能进行原边功率模块的切出。该实施例中,三个模块实现输出高频电流源并联,并接入耦合线圈系统,原副边线圈通过空间的交变磁场的耦合来传递功率,副边整流电路将谐振网络输出的交流信号转化为平滑的直流信号输出至负载。
三个原边模块的内部电压应力电流应力一致,以模块1为例。电容CDCn1和电容CDCn2起到隔直的作用,这两个电容的容值往往较大,忽略其对谐振腔谐振状态的影响。串联谐振电感Lpr11、串联谐振电感Lpr12以及并联谐振电容Cpr1的关系为
Figure GDA0002647806370000101
其中,ω为逆变模块的开关角频率,上述公式表明串联谐振电感Lpr11和串联谐振电感Lpr12之和被并联谐振电容Cpr1全补偿。
串联补偿电感Lpr11、串联补偿电感Lpr12、串联谐振电感Lpr11以及串联谐振电感Lpr12的关系为:
Lpr11=Lpr12=Lpc11=Lpc12
为保证每个模块的输入阻抗为纯阻性,耦合线圈系统中的线圈自感与串联谐振电容的关系为:
Figure GDA0002647806370000102
即原边串联谐振电容Cp与原边线圈自感Lp完全谐振,副边串联谐振电容Cs与副边线圈自感Ls完全谐振。
为进一步验证本发明的可行性,采用如图4所示的主电路对原边多模块并联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进行仿真,具体电路参数如下表1~3。单模块的传输功率为2.4kW,三模块工作时的传输功率为单模块工作时的传输功率的三倍,即在仿真时,三模块工作时的负载是单模块工作时负载的三倍。模块1仿真参数如下表1所示,模块2和模块3的参数与模块1一致。
表1
参数 取值
直流输入电压V<sub>in</sub> 400V
全桥逆变开关频率f<sub>s</sub> 85kHz
串联谐振电感L<sub>pr11</sub> 24uH
串联谐振电感L<sub>pr12</sub> 24uH
隔直电容C<sub>DC11</sub> 4uF
隔直电容C<sub>DC12</sub> 4uF
并联谐振电容C<sub>pr1</sub> 73nF
原边串联补偿电感L<sub>pr11</sub> 24uH
原边串联补偿电感L<sub>pr12</sub> 24uH
耦合线圈仿真参数如表2所示:
表2
参数 取值
原边线圈自感L<sub>P</sub> 80uH
原边串联谐振电容C<sub>p</sub> 43.8nF
副边线圈自感L<sub>s</sub> 80uH
副边串联谐振电容C<sub>s</sub> 43.8nF
原副边耦合系数k 0.2
负载仿真参数如表3所示:
参数 取值
单模块工作时负载R<sub>L</sub>
三模块工作时负载R<sub>L</sub> 21Ω
图5(a)为三个原边模块工作时,模块1的谐振腔输入电流波形,图5(b)为仅原边模块1工作时,模块1的谐振腔输入电流波形。三个原边功率模块同时工作时,模块1的谐振腔输入电流的峰峰值为21.7A;当仅原边功率模块1工作时,模块1的谐振腔输入电流的峰峰值为21.0A。可见,原边模块数目从3切到1时,剩余工作模块的内部电流应力并未发生改变,由于模块内部的感值和容值未发生改变,所以剩余工作模块的内部电压应力也未发生改变。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原边多模块高频并联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个并联的原边模块、耦合线圈系统和整流电路;
每个原边模块均包括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各个原边模块的第一输出端均与耦合线圈系统的第一输入端连接,各个原边模块的第二输出端均与耦合线圈系统的第二输入端连接;n个原边模块用于为耦合线圈系统提供稳定的电流,并通过阻抗补偿使原边模块内部的电流应力与原边模块的数目无关,实现原边模块的任意投切;所述耦合线圈系统的第一输出端与整流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耦合线圈系统的第二输出端与整流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耦合线圈系统用于无线电能传输;所述整流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用于与负载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的第二输出端用于与负载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用于将高频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n个原边模块的结构相同,均包括:依次连接的LC谐振电路、阻抗补偿电路和开关;
所述LC谐振电路用于将高频电压源特性转换为高频电流源特性;
所述阻抗补偿电路用于补偿LC谐振电路的输入阻抗,使原边模块的电流电压应力与模块数目无关;
所述开关的一端与所述阻抗补偿电路连接,所述开关的另一端作为原边模块的输出端与耦合线圈系统连接,所述开关用于实现原边模块的投切;
所述LC谐振电路包括:第一隔直电容CDCn1、第二隔直电容CDCn2、第一原边谐振电感Lprn1、第二原边谐振电感Lprn2和原边并联谐振电容Cprn
所述第一隔直电容CDCn1的输入端连接逆变电路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隔直电容CDCn1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原边谐振电感Lprn1的输入端;
所述第二隔直电容CDCn2的输入端连接逆变器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二隔直电容CDCn2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原边谐振电感Lprn2的输入端;
所述第一原边谐振电感Lprn1的输出端与原边并联谐振电容Cprn的上端相连,并将与上端连接的连结点作为LC谐振电路的第一输出端;
所述第二原边谐振电感Lprn2的输出端与原边并联谐振电容Cprn的下端相连,并将与下端连接的连接点作为LC谐振电路的第二输出端;
所述第一隔直电容CDCn1和第二隔直电容CDCn2用于对逆变电路中直流量的隔离,阻断直流量的流通回路;
所述第一原边谐振电感Lprn1、第二原边谐振电感Lprn2和原边并联谐振电容Cprn用于将电压源特性转换为电流源特性;
所述阻抗补偿电路包括:第一原边串联补偿电感Lpcn1和第二原边串联补偿电感Lpcn2
所述第一原边串联补偿电感Lpcn1的输入端连接LC谐振电路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原边串联补偿电感Lpcn1的输出端作为阻抗补偿电路的第一输出端;
所述第二原边串联补偿电感Lpcn2的输入端连接LC谐振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二原边串联补偿电感Lpcn2的输出端作为阻抗补偿电路的第二输出端;
所述第一原边串联补偿电感Lpcn1与第二原边串联补偿电感Lpcn2的感值之和与所述第一原边谐振电感Lprn1与所述第二原边谐振电感Lprn2的感值之和相等,均用于对LC谐振电路输入阻抗的补偿,使原边模块内部的电流电压应力与模块数目无关;
Figure FDA0003141090620000021
ω为逆变模块的开关角频率,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原边模块还包括:直流源和逆变电路;所述开关包括:第一开关SWn1和第二开关SWn2
所述直流源的第一输出端连接逆变电路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直流源的第二输出端连接逆变电路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直流源用于为逆变电路提供稳定的直流电压;
所述逆变电路的第一输出端连接LC谐振电路的第一输入端,所述逆变电路的第二输出端连接LC谐振电路的第二输入端;所述逆变电路用于将直流电压转换为高频交流电压;
所述LC谐振电路的第一输出端连接阻抗补偿电路的第一输入端,所述LC谐振电路的第二输出端连接阻抗补偿电路的第二输入端;所述LC谐振电路用于电气量特性转变,将输入的高频电压源特性转换为高频电流源特性;
所述阻抗补偿电路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一开关SWn1,所述阻抗补偿电路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二开关SWn2;所述阻抗补偿电路用于补偿LC谐振电路的输入阻抗,使原边模块的电流电压应力与模块数目无关;
所述第一开关SWn1连接耦合线圈系统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开关SWn2连接耦合线圈系统的第二输入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线圈系统包括:原边串联谐振电容CP、原边线圈LP、副边线圈Ls和副边串联谐振电容Cs
所述原边串联谐振电容CP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开关SWn1的输出端,所述原边串联谐振电容CP的输出端与原边线圈LP的输入端相连;
所述原边线圈LP的输出端与第二开关SWn2的输出端相连;
所述副边串联谐振电容Cs的输出端连接整流电路的第一输入端,所述副边串联谐振电容Cs的输入端与副边线圈Ls的输入端相连;
所述副边线圈Ls的输出端与整流电路的第二输入端相连;
所述原边串联谐振电容CP用于对原边线圈LP进行补偿,所述副边串联谐振电容Cs用于对副边线圈Ls进行补偿;
所述原边线圈LP用于将高频谐振电流通过电磁感应,在空间中产生高频交变磁场;
所述副边线圈Ls用于获取原边线圈LP产生的交变磁场,并在副边线圈Ls中产生高频感应电压,实现电能的无线传输。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电路为全桥结构的电压源型逆变电路。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电路为全桥不控整流电路。
CN201910097227.5A 2019-01-31 2019-01-31 一种原边多模块高频并联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Active CN1098889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97227.5A CN109888933B (zh) 2019-01-31 2019-01-31 一种原边多模块高频并联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97227.5A CN109888933B (zh) 2019-01-31 2019-01-31 一种原边多模块高频并联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88933A CN109888933A (zh) 2019-06-14
CN109888933B true CN109888933B (zh) 2021-09-07

Family

ID=669275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97227.5A Active CN109888933B (zh) 2019-01-31 2019-01-31 一种原边多模块高频并联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8893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65123B (zh) * 2019-07-01 2023-07-21 上海科技大学 一种两相无线充电系统的补偿电路
CN110912280A (zh) * 2019-11-27 2020-03-24 北京交通大学 基于双向倍压电路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CN112564307B (zh) * 2020-11-27 2023-07-28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动态无线供电系统磁并联发射端电路拓扑控制方法
CN112701803B (zh) * 2021-01-19 2022-12-02 华中科技大学 基于fsk并联注入通信的无线能量信号同步传输系统
CN113997804B (zh) * 2021-10-27 2023-06-30 重庆前卫无线电能传输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用无线供电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70188A (ja) * 2001-08-24 2003-03-07 Murata Mach Ltd 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
CN103390938A (zh) * 2013-06-25 2013-11-13 天奇自动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扩流作用的非接触供电原边电路
CN105429313A (zh) * 2015-12-11 2016-03-23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谐振补偿拓扑可切换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8429361A (zh) * 2018-03-01 2018-08-21 青岛科技大学 基于两路并联的两相式无线电能传输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70188A (ja) * 2001-08-24 2003-03-07 Murata Mach Ltd 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
CN103390938A (zh) * 2013-06-25 2013-11-13 天奇自动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扩流作用的非接触供电原边电路
CN105429313A (zh) * 2015-12-11 2016-03-23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谐振补偿拓扑可切换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8429361A (zh) * 2018-03-01 2018-08-21 青岛科技大学 基于两路并联的两相式无线电能传输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适用于分段式动态无线充电的T型抗偏移补偿拓扑;赵锦波 等;《电工技术学报》;20170930;参见第36-43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88933A (zh) 2019-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88933B (zh) 一种原边多模块高频并联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CN109617190B (zh) 基于恒流-恒压复合拓扑的可抗偏移电池无线充电系统
CN109428490B (zh) 多单元功率变换系统
Liu et al. A comparative study of load characteristics of resonance types in wireless transmission systems
CN113162167B (zh) 一种恒流恒压自主切换的无线充电系统
CN112421797B (zh) 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功率扩容拓扑结构
CN111049182A (zh) 一种五电平共地型单相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电路及其调制方法
Luo et al. Analysis and designed of three-phase capacitive coupled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for high power charging system
CN117879185B (zh) 一种单开关自然恒流恒压输出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Prasad et al. A novel dual-lcc hybrid compensation network for high-efficiency cc-cv wireless charging of an ev battery considering weak communication
CN112436615A (zh) 一种磁集成耦合并联式单管无线电能传输装置及其恒压控制方法
Pathmanathan et al. Efficiency improvement of a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using a receiver side voltage doubling rectifier
CN110797991A (zh) 一种基于中继变换器的kW级别功率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CN113794288B (zh) 一种双并联电感的无线电能传输补偿拓扑结构
CN114825663A (zh) 一种sp型双输出单独可调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Hou et al. Optimization of current source inverter in inductive power transfer systems
CN110233522B (zh) 基于h桥逆变器的无线能量传输装置及能量传输控制方法
CN107994686B (zh) 多负载感应耦合电能传输装置
CN115085395B (zh) 一种双解耦接收线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设计方法
Tsai et al. Switching strategy comparison of SP compensated inductive power transfer system
Gong et al. High Efficiency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with Low Voltage Input
Li et al. Key Technologies and New Developments of Stationary/Dynamic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Belenky et al. Coil-to-Coil Efficiency of ISS-Compensated Inductive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Links Operating with Load-Independent Output Voltage at Fixed Frequency
CN114928180B (zh) 双线圈独立驱动型无线充电拓扑、方法及无线充电器
CN214281257U (zh) 一种适用于南美国家的110v光伏离网逆变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