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50411U - 带电插拔结构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带电插拔结构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50411U
CN216850411U CN202220210664.0U CN202220210664U CN216850411U CN 216850411 U CN216850411 U CN 216850411U CN 202220210664 U CN202220210664 U CN 202220210664U CN 216850411 U CN216850411 U CN 2168504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voltage main
voltage
main contact
m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1066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越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Anshibo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Anshibo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Anshibo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Anshibo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21066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504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504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504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带电插拔结构及设备,涉及电学领域,解决了带电插接结构的放电打火导致主要接触件受损的问题,包括第一插接端和第二插接端;第一插接端包括第一电压主接触件、第二电压主接触件、预充电接触件以及充电部;第二插接端包括第一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第二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预充电接触配对接触件,本申请分别将第一电压主接触件与第一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的接触时间点、第二电压主接触件与第二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的接触时间点以及预充电接触件与预充电接触配对接触件的接触时间点配置为互不相同的时间点,从而减少带电插拔结构在主要接触件处的打火情况,使得带电插拔结构整体更加稳定,使用寿命更长。

Description

带电插拔结构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电插拔结构及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在工业用电设备、家用电器以及电动汽车等设备中,通常是使用专门的电源带电插接结构实现设备的供电或者充电,应用过程中,将设备的带电插接结构与供电电源的带电插接结构进行接触,实现设备的供电或者充电。
由于当前带电插接结构在应用过程中,常有放电打火的问题,导致带电插接结构的主要接触件会产生不同程度受损甚至失效,直接影响了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增加了设备维护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能够控制带电插接结构的插接触件的接触时序和具体的打火位置,减少对带电插接结构中主要接触件的损伤,使主要接触件的工作更加稳定和可靠的带电插拔结构及设备。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带电插拔结构,包括相互配合使用的第一插接端和第二插接端;
所述第一插接端包括第一电压主接触件、第二电压主接触件、预充电接触件,所述第一电压主接触件与所述预充电接触件之间所述设置有充电部;
所述第二插接端包括第一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第二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预充电接触配对接触件;
将所述第一插接端与所述第二插接端进行插接时,在第一时长后,所述第一电压主接触件与所述第一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实现接触,在第二时长后,所述预充电接触件与所述预充电接触配对接触件实现接触,在第三时长后,所述第二电压主接触件与所述第二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实现接触。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插接端包括用于集成所述第一电压主接触件、所述第二电压主接触件和所述预充电接触件的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一电压主接触件、所述第二电压主接触件和所述预充电接触件均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座的同一侧;
所述第二插接端包括用于集成所述第一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所述第二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和所述预充电接触配对接触件的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一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所述第二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和所述预充电接触配对接触件均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座的同一侧。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将所述第一插接端与所述第二插接端进行插接时,所述第一电压主接触件与所述第一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沿远离所述第一连接座的方向具有第一长度和,所述第二电压主接触件与所述第二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沿远离所述第一连接座的方向具有第二长度和,所述预充电接触件和所述预充电接触配对接触件沿远离所述第一连接座的方向具有第三长度和;
其中,所述第一长度和的数值大于所述第三长度和的数值,所述第三长度和的数值大于所述第二长度和的数值。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电压主接触件、所述第二电压主接触件和所述预充电接触件沿远离所述第一连接座的方向的长度互不相同,所述第一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所述第二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和所述预充电接触配对接触件沿远离所述第二连接座的方向的长度均相同。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电压主接触件、所述第二电压主接触件和所述预充电接触件沿远离所述第一连接座的方向的长度均相同,所述第一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所述第二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和所述预充电接触配对接触件沿远离所述第二连接座的方向的长度互不相同。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电压主接触件、所述第二电压主接触件和所述预充电接触件沿远离所述第一连接座的方向的长度互不相同,所述第一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所述第二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和所述预充电接触配对接触件沿远离所述第二连接座的方向的长度互不相同。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电压主接触件与所述第二电压主接触件沿远离所述第一连接座的方向具有第一主侧长度差,所述第二电压主接触件与所述预充电接触件沿远离所述第一连接座的方向具有第二主侧长度差;
所述第一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与所述第二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沿远离所述第二连接座的方向具有第一副侧长度差,所述第二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与所述预充电接触配对接触件沿远离所述第二连接座的方向具有第二副侧长度差;
所述第一主侧长度差与所述第一副侧长度差相等,所述第二主侧长度差与所述第二副侧长度差相等。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电压主接触件与所述第二电压主接触件沿远离所述第一连接座的方向具有第三主侧长度差,所述第二电压主接触件与所述预充电接触件沿远离所述第一连接座的方向具有第四主侧长度差;
所述第一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与所述第二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沿远离所述第二连接座的方向具有第三副侧长度差,所述第二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与所述预充电接触配对接触件沿远离所述第二连接座的方向具有第四副侧长度差;
所述第三主侧长度差与所述第三副侧长度差不相等,所述第四主侧长度差与所述第四副侧长度差不相等。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电压主接触件与所述第二电压主接触件沿远离所述第一连接座的方向具有第五主侧长度差,所述第二电压主接触件与所述预充电接触件沿远离所述第一连接座的方向具有第六主侧长度差;
所述第一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与所述第二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沿远离所述第二连接座的方向具有第五副侧长度差,所述第二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与所述预充电接触配对接触件沿远离所述第二连接座的方向具有第六副侧长度差;
当所述第五主侧长度差与所述第五副侧长度差不相等时,所述第六主侧长度差与所述第六副侧长度差相等;
或者当所述第五主侧长度差与所述第五副侧长度差相等时,所述第六主侧长度差与所述第六副侧长度差不相等。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充电部包括滤波电容和预充电电阻,所述第一电压主接触件与所述滤波电容的一端耦接,所述滤波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预充电接触件之间耦接有所述预充电电阻。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如权所述的带电插拔结构。
本申请分别将第一电压主接触件与第一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的接触时间点、第二电压主接触件与第二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的接触时间点以及预充电接触件与预充电接触配对接触件的接触时间点配置为互不相同的时间点,以确保在将第一插接端与第二插接端进行插接时,第一电压主接触件和第一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先接触,之后预充电接触件再与预充电接触配对接触件接触,最后第二电压主接触件与第二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再接触,从而在第二电压主接触件与第二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之前,充电部即开始充电,以控制第一插接端与第二插接端插接时,在预充电接触件与预充电接触配对接触件的接触位置进行打火,从而减少带电插拔结构在第一电压主接触件与第一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之间以及第二电压主接触件与第二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之间的打火情况,使带电插拔结构的在插拔过程中更加安全,带电插拔结构整体更加稳定,使用寿命更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带电插拔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结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带电插拔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带电插拔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带电插拔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带电插拔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带电插拔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示例性”一词用来表示“用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任何实施例不一定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更优选或更具优势。为了使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和使用本申请,给出了以下描述。在以下描述中,为了解释的目的而列出了细节。应当明白的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使用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它实例中,不会对公知的结构和过程进行详细阐述,以避免不必要的细节使本申请的描述变得晦涩。因此,本申请并非旨在限于所示的实施例,而是与符合本申请所公开的原理和特征的最广范围相一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带电插拔结构及设备,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带电插拔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结构图,该带电插拔结构包括相互配合使用的第一插接端和第二插接端。
在工业用电设备、家用电器以及电动汽车等设备中,通常是使用专门的电源带电插接结构实现设备的供电或者充电,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插接端和第二插接端中的任意一个可以是设备的带电插接端或者供电电源的带电插接端,即当第一插接端为设备的带电插接端时,第二插接端可以为与设备的带电插接端配合使用的供电电源的带电插接端,反之同理,在本实施例中对于第一插接端和第二插接端的应用场合不做具体的限定。
第一插接端包括第一电压主接触件、第二电压主接触件、预充电接触件,第一电压主接触件与预充电接触件之间设置有充电部;第二插接端包括第一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第二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预充电接触配对接触件。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压主接触件、第二电压主接触件、第一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和第二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均可以是高压接触件或者低压接触件,具体的:
当第一电压主接触件为第一插接端的高压接触件时,则第二电压主接触件则为第一插接端的低压接触件,同时与第一电压主接触件配合使用的第二插接端的第一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则为高压接触件,与第二电压主接触件配合使用的第二插接端的第二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则为低压接触件;
反之同理,当第一电压主接触件为第一插接端的低压接触件时,则第二电压主接触件则为第一插接端的高压接触件,同时与第一电压主接触件配合使用的第二插接端的第一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则为低压接触件,与第二电压主接触件配合使用的第二插接端的第二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则为高压接触件。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涉及上述第一电压主接触件、第二电压主接触件、第一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以及第二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的限定方案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本申请对第一电压主接触件、第二电压主接触件、第一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以及第二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不做更加具体的限定。
第一插接端和第二插接端带电对插时,第一电压主接触件和第一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接触,第二电压主接触件与第二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接触,预充电接触件和预充电接触配对接触件接触。第一电压主接触件和第一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接触后,以及第二电压主接触件与第二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接触接触后,第一插接端和第二插接端开始进行电传输。
充电部包括滤波电容和预充电电阻,第一电压主接触件与滤波电容的一端耦接,滤波电容的另一端与预充电接触件之间耦接有预充电电阻。预充电接触件与预充电接触配对接触件后,通过预充电电阻对滤波电容进行充电。
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一插接端与第二插接端进行插接时,具体的,在第一时长后,第一电压主接触件与第一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实现接触,在第二时长后,预充电接触件与预充电接触配对接触件实现接触,在第三时长后,第二电压主接触件与第二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实现接触。
即本实施例现对于现有技术,加入了滤波电容和预充电电阻、预充电接触件和预充电接触配对接触件,并通过控制第一插接端的三个接触件和第二插接端的三个接触件的接触时间,来控制第一插接端和第二插接端插接时,在预充电接触件和预充电接触配对接触件处放电打火;
具体的,第一电压主接触件与第一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首先接触,此时预充电接触件与预充电接触配对接触件未接触且未达到气体电离放电距离,由于第二电压主接触件与第二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也未接触,且第二电压主接触件与第二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之间的间距比预充电接触件与预充电接触配对接触件之间的间距更大,故第二电压主接触件与第二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更不会发生气体电离放电,因此第一插接端和第二插接端之间不形成任何回路,所有接触件都不会放电打火;
接着在预充电接触件与预充电接触配对接触件接触时,第一电压主接触件与第一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由于一直接触电位相等不会放电打火,预充电接触件与预充电接触配对接触件在不断靠近过程中会发生放电打火,同时通过预充电电阻对滤波电容开始充电,由于第二电压主接触件与第二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仍未接触且达不到气体放电距离也不会发生打火;
最后在第二电压主接触件与第二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接触时,由于滤波电容已经充电完毕,第二电压主接触件与第二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发生接触时,第二电压主接触件的两端以及第二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的两端的电位相同,因此第二电压主接触件与第二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的接触位置也不再发生放电打火,从而避免打火位置发生在第二电压主接触件或者第二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这些关键接触件之间,使得第一插接端和第二插接端使用更加安全。
本申请分别将第一电压主接触件与第一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的接触时间点、第二电压主接触件与第二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的接触时间点以及预充电接触件与预充电接触配对接触件的接触时间点配置为互不相同的时间点,以确保在将第一插接端与第二插接端进行插接时,第一电压主接触件和第一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先接触,之后预充电接触件再与预充电接触配对接触件接触,最后第二电压主接触件与第二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再接触,从而在第二电压主接触件与第二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之前,充电部即开始充电,以控制第一插接端与第二插接端插接时,在预充电接触件与预充电接触配对接触件的接触位置进行打火,从而减少带电插拔结构在第一电压主接触件与第一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之间以及第二电压主接触件与第二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之间的打火情况,使带电插拔结构的在插拔过程中更加安全,带电插拔结构整体更加稳定,使用寿命更长。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插接端包括用于集成第一电压主接触件、第二电压主接触件和预充电接触件的第一连接座,第一电压主接触件、第二电压主接触件和预充电接触件均设置于第一连接座的同一侧;
第二插接端包括用于集成第一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第二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和预充电接触配对接触件的第二连接座,第一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第二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和预充电接触配对接触件均设置于第二连接座的同一侧。
第一电压主接触件、第二电压主接触件和预充电接触件设置于第一连接座连的同一侧,第一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第二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和预充电接触配对接触件设置于第二连接座的同一侧,实现将第一插接端与第二插接端进行插接时,将第一插接端与第二插接端进行插接时,第一电压主接触件、第二电压主接触件和预充电接触件能够同步朝向第二插接端靠近,同理,第一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第二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和预充电接触配对接触件能够同步朝向第一插接端靠近。
为满足上述第一插接端的三个接触件和第二插接端的三个接触件的接触时间不同,可以采用将第一插接端的三个接触件和第二插接端的三个接触件配置为不同长度的接触件来达到目的,在本申请中,设定基于沿远离第一连接座的方向,第一电压主接触件的长度为L1,第二电压主接触件的长度为L2,预充电接触件的长度为L3,基于沿远离第二连接座的方向,第一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的长度为D1、第二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的长度为D2和预充电接触配对接触件的长度为D3,将第一插接端的三个接触件和第二插接端的三个接触件配置为不同长度的具体设置方式参照下文公开的内容。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将第一插接端与第二插接端进行插接时,第一电压主接触件与第一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具有第一长度和,第二电压主接触件与第二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沿远离第一连接座的方向具有第二长度和,预充电接触件和预充电接触配对接触件沿远离第一连接座的方向具有第三长度和;
其中,第一长度和的数值大于第三长度和的数值,第三长度和的数值大于第二长度和的数值。
即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插接端与第二插接端进行插接时,沿远离第一连接座的方向,第一电压主接触件与第一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的第一长度和为Sum1=L1+D1,第二电压主接触件与第二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的第二长度和为Sum2=L2+D2,预充电接触件和预充电接触配对接触件第二长度和为Sum3=L3+D3,其中,Sum1>Sum3>Sum1。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上述的长度设计方式可以满足上述第一插接端的三个接触件和第二插接端的三个接触件的接触时间不同的目的。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压主接触件、第二电压主接触件和预充电接触件沿远离第一连接座的方向的长度互不相同,第一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第二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和预充电接触配对接触件沿远离第二连接座的方向的长度均相同。
即在本实施例中,设定L1、L2和L3互不相同,D1、D2和D3均相同,为满足上述三个接触件的时间点的要求,可以设定L1>L3>L2,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可以设定第一电压主接触件的长度L1=3mm,第二电压主接触件的长度L2=1mm,预充电接触件的长度L2=2mm,D1=D2=D3=1mm,在本实施例中,L1、L2和L3的长度以及D1、D2和D3也可以为其他满足上述条件的长度值,不做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压主接触件、第二电压主接触件和预充电接触件沿远离第一连接座的方向的长度均相同,第一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第二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和预充电接触配对接触件沿远离第二连接座的方向的长度互不相同。
即在本实施例中,设定L1、L2和L3均相同,D1、D2和D3互不相同,为满足上述三个接触件的时间点的要求,可以设定D1>D3>D2。
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可以设定第一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的长度D1=3mm,第二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的长度D2=1mm,预充电接触配对接触件的长度D3=2mm,L1=L2=L3=1mm,在本实施例中,L1、L2和L3的长度以及D1、D2和D3也可以为其他满足上述条件的长度值,不做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压主接触件、第二电压主接触件和预充电接触件沿远离第一连接座的方向的长度互不相同,第一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第二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和预充电接触配对接触件沿远离第二连接座的方向的长度互不相同。
当第一插接端的三个接触件的长度互不相同和第二插接端的三个接触件的长度互不相同时,则可以将第一插接端的三个接触件中每一个接触件和第二插接端的三个接触件中的每个接触件都设置为相同长度,也可以将第一插接端的三个接触件中每一个接触件和第二插接端的三个接触件中的每个接触件分别都设置为不同长度。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压主接触件与第二电压主接触件沿远离第一连接座的方向具有第一主侧长度差,第二电压主接触件与预充电接触件沿远离第一连接座的方向具有第二主侧长度差;
第一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与第二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沿远离第二连接座的方向具有第一副侧长度差,第二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与预充电接触配对接触件沿远离第二连接座的方向具有第二副侧长度差;
第一主侧长度差与第一副侧长度差相等,第二主侧长度差与第二副侧长度差相等。
即在本实施例中,当L1、L2和L3互不相同,D1、D2和D3也互不相同时,此时设定第一电压主接触件与第二电压主接触件沿远离第一连接座的方向具有第一主侧长度差为ΔL1=∣L1-L2∣,设定第二电压主接触件与预充电接触件沿远离第一连接座的方向具有第一主侧长度差为ΔL2=∣L2-L3∣,设定第一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与第二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沿远离第二连接座的方向具有第一副侧长度差为ΔD1=∣D1-D2∣,设定第二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与预充电接触配对接触件沿远离第二连接座的方向具有第二副侧长度差ΔD2=∣D2-D3∣。
示例性的,为满足上述三个接触件的时间点的要求,可以设定L1>L3>L2,且D1>D3>D2,为满足上述长度要求,可以将第一插接端的三个接触件中每一个接触件和第二插接端的三个接触件中的每个接触件都设置为相同长度,即L1=D1,L2=D2,L3=D3,即ΔL1=ΔD1,ΔL2=ΔD2。
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可以设定第一电压主接触件的长度L1=1.5mm,第二电压主接触件的长度L2=0.5mm,预充电接触件的长度L3=1mm,第一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的长度D1=1.5mm,第二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的长度D2=0.5mm,预充电接触配对接触件的长度D3=1mm,ΔL1=ΔD1=1mm,ΔL2=ΔD2=0.5mm。在本实施例中,L1、L2和L3的长度以及D1、D2和D3也可以为其他满足上述条件的长度值。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压主接触件与第二电压主接触件沿远离第一连接座的方向具有第三主侧长度差,第二电压主接触件与预充电接触件沿远离第一连接座的方向具有第四主侧长度差;
第一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与第二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沿远离第二连接座的方向具有第三副侧长度差,第二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与预充电接触配对接触件沿远离第二连接座的方向具有第四副侧长度差;
第三主侧长度差与第三副侧长度差不相等,第四主侧长度差与第四副侧长度差不相等。
即在本实施例中,当L1、L2和L3互不相同,D1、D2和D3也互不相同时,此时设定第一电压主接触件与第二电压主接触件沿远离第一连接座的方向具有第三主侧长度差为ΔL3=∣L1-L2∣,设定第二电压主接触件与预充电接触件沿远离第一连接座的方向具有第四主侧长度差为ΔL4=∣L2-L3∣,设定第一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与第二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沿远离第二连接座的方向具有第三副侧长度差为ΔD3=∣D1-D2∣,设定第二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与预充电接触配对接触件沿远离第二连接座的方向具有第四副侧长度差ΔD4=∣D2-D3∣。
示例性的,为满足上述三个接触件的时间点的要求,可以设定L1>L3>L2,且D1>D3>D2,为满足上述长度要求,可以将随机设置第一插接端的三个接触件中每一个接触件和第二插接端的三个接触件中的每个接触件的长度,即为满足ΔL3≠ΔD3,ΔL4≠ΔD4。
示例性的,如图4所示,可以随机设定第一电压主接触件的长度L1=1.2mm,第二电压主接触件的长度L2=0.4mm,预充电接触件的长度L3=0.8mm,
第一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的长度D1=1.2mm,第二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的长度D2=0.5mm,预充电接触配对接触件的长度D3=0.7mm,即ΔL3=0.8mm,ΔL4=0.4mm,ΔD3=0.7mm,ΔD4=0.2mm。在本实施例中,L1、L2和L3的长度以及D1、D2和D3也可以为其他满足上述条件的长度值。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压主接触件与第二电压主接触件沿远离第一连接座的方向具有第五主侧长度差,第二电压主接触件与预充电接触件沿远离第一连接座的方向具有第六主侧长度差;
第一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与第二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沿远离第二连接座的方向具有第五副侧长度差,第二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与预充电接触配对接触件沿远离第二连接座的方向具有第六副侧长度差;
当第五主侧长度差与第五副侧长度差不相等时,第六主侧长度差与第六副侧长度差相等;
或者当第五主侧长度差与第五副侧长度差相等时,第六主侧长度差与第六副侧长度差不相等。
即在本实施例中,当L1、L2和L3互不相同,D1、D2和D3也互不相同时,此时设定第一电压主接触件与第二电压主接触件沿远离第一连接座的方向具有第五主侧长度差为ΔL5=∣L1-L2∣,设定第二电压主接触件与预充电接触件沿远离第一连接座的方向具有第六主侧长度差为ΔL6=∣L2-L3∣,设定第一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与第二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沿远离第二连接座的方向具有第五副侧长度差为ΔD5=∣D1-D2∣,设定第二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与预充电接触配对接触件沿远离第二连接座的方向具有第六副侧长度差ΔD6=∣D2-D3∣。
示例性的,为满足上述三个接触件的时间点的要求,可以设定L1>L3>L2,且D1>D3>D2,为满足上述长度要求,可以将随机设置第一插接端的三个接触件中每一个接触件和第二插接端的三个接触件中的每个接触件的长度,即为满足ΔL5≠ΔD5且ΔL6=ΔD6或者ΔL5=ΔD5且ΔL6≠ΔD6,在本实施例中,仅将长度满足ΔL5≠ΔD5且ΔL6=ΔD6要求进行举例说明。
示例性的,如图5所示,可以随机设定第一电压主接触件的长度L1=1.2mm,第二电压主接触件的长度L2=0.4mm,预充电接触件的长度L3=0.8mm,第一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的长度D1=1.5mm,第二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的长度D2=0.6mm,预充电接触配对接触件的长度D3=1mm,即ΔL5=0.8mm,ΔL6=0.4mm,ΔD5=0.9mm,ΔD6=0.4mm。在本实施例中,L1、L2和L3的长度以及D1、D2和D3也可以为其他满足上述条件的长度值。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设备,该设备包括如上述的带电插拔结构。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带电插拔结构及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1)

1.一种带电插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配合使用的第一插接端和第二插接端;
所述第一插接端包括第一电压主接触件、第二电压主接触件、预充电接触件,所述第一电压主接触件与所述预充电接触件之间设置有充电部;
所述第二插接端包括第一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第二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预充电接触配对接触件;
将所述第一插接端与所述第二插接端进行插接时,在第一时长后,所述第一电压主接触件与所述第一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实现接触,在第二时长后,所述预充电接触件与所述预充电接触配对接触件实现接触,在第三时长后,所述第二电压主接触件与所述第二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实现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电插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端包括用于集成所述第一电压主接触件、所述第二电压主接触件和所述预充电接触件的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一电压主接触件、所述第二电压主接触件和所述预充电接触件均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座的同一侧;
所述第二插接端包括用于集成所述第一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所述第二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和所述预充电接触配对接触件的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一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所述第二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和所述预充电接触配对接触件均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座的同一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电插拔结构,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插接端与所述第二插接端进行插接时,所述第一电压主接触件与所述第一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沿远离所述第一连接座的方向具有第一长度和,所述第二电压主接触件与所述第二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沿远离所述第一连接座的方向具有第二长度和,所述预充电接触件和所述预充电接触配对接触件沿远离所述第一连接座的方向具有第三长度和;
其中,所述第一长度和的数值大于所述第三长度和的数值,所述第三长度和的数值大于所述第二长度和的数值。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电插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压主接触件、所述第二电压主接触件和所述预充电接触件沿远离所述第一连接座的方向的长度互不相同,所述第一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所述第二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和所述预充电接触配对接触件沿远离所述第二连接座的方向的长度均相同。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电插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压主接触件、所述第二电压主接触件和所述预充电接触件沿远离所述第一连接座的方向的长度均相同,所述第一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所述第二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和所述预充电接触配对接触件沿远离所述第二连接座的方向的长度互不相同。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电插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压主接触件、所述第二电压主接触件和所述预充电接触件沿远离所述第一连接座的方向的长度互不相同,所述第一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所述第二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和所述预充电接触配对接触件沿远离所述第二连接座的方向的长度互不相同。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电插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压主接触件与所述第二电压主接触件沿远离所述第一连接座的方向具有第一主侧长度差,所述第二电压主接触件与所述预充电接触件沿远离所述第一连接座的方向具有第二主侧长度差;
所述第一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与所述第二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沿远离所述第二连接座的方向具有第一副侧长度差,所述第二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与所述预充电接触配对接触件沿远离所述第二连接座的方向具有第二副侧长度差;
所述第一主侧长度差与所述第一副侧长度差相等,所述第二主侧长度差与所述第二副侧长度差相等。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电插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压主接触件与所述第二电压主接触件沿远离所述第一连接座的方向具有第三主侧长度差,所述第二电压主接触件与所述预充电接触件沿远离所述第一连接座的方向具有第四主侧长度差;
所述第一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与所述第二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沿远离所述第二连接座的方向具有第三副侧长度差,所述第二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与所述预充电接触配对接触件沿远离所述第二连接座的方向具有第四副侧长度差;
所述第三主侧长度差与所述第三副侧长度差不相等,所述第四主侧长度差与所述第四副侧长度差不相等。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电插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压主接触件与所述第二电压主接触件沿远离所述第一连接座的方向具有第五主侧长度差,所述第二电压主接触件与所述预充电接触件沿远离所述第一连接座的方向具有第六主侧长度差;
所述第一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与所述第二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沿远离所述第二连接座的方向具有第五副侧长度差,所述第二电压主接触配对接触件与所述预充电接触配对接触件沿远离所述第二连接座的方向具有第六副侧长度差;
当所述第五主侧长度差与所述第五副侧长度差不相等时,所述第六主侧长度差与所述第六副侧长度差相等;
或者当所述第五主侧长度差与所述第五副侧长度差相等时,所述第六主侧长度差与所述第六副侧长度差不相等。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电插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部包括滤波电容和预充电电阻,所述第一电压主接触件与所述滤波电容的一端耦接,所述滤波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预充电接触件之间耦接有所述预充电电阻。
11.一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带电插拔结构。
CN202220210664.0U 2022-01-24 2022-01-24 带电插拔结构及设备 Active CN2168504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10664.0U CN216850411U (zh) 2022-01-24 2022-01-24 带电插拔结构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10664.0U CN216850411U (zh) 2022-01-24 2022-01-24 带电插拔结构及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50411U true CN216850411U (zh) 2022-06-28

Family

ID=820856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10664.0U Active CN216850411U (zh) 2022-01-24 2022-01-24 带电插拔结构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504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598633B1 (ko) 커넥터용 단자
KR100647383B1 (ko) 범용 키드 파워 팁 및 전원 커넥터
CN103718387A (zh) 连接器
CN211579155U (zh) 一种具有防开路功能的电连接器
CN113363745A (zh) 具有冠簧之电源连接器
KR920007294A (ko) 재충전 가능한 전지 단자 및 충전 장치
CN216850411U (zh) 带电插拔结构及设备
CN207426291U (zh) 磁吸式弹簧针连接器对接结构改良
WO2021146822A1 (zh) 插座灭弧结构
CN110198861B (zh) 电连接设备、电气架构以及电动车辆或混合动力电动车辆
CN212849192U (zh) 一种充放电电线连接头
US10476067B2 (en) Battery pack and electrical combination
TWM633265U (zh) 電動車充電延長線專用之公母接頭
CN210985107U (zh) 防火花电连接器
CN211907762U (zh) 电连接器
CN220122146U (zh) 导电连接组合及电池装置
TWI814199B (zh) 電動車充電延長線專用之公母接頭
CN217281480U (zh) 电动车充电延长线专用的公母接头
CN101252241A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12991223U (zh) 一种电池包
CN220021690U (zh) 一种带防打火功能的锂电池接插件
CN113161832B (zh) 一种电连接器及其辅助连接装置
CN221767060U (zh) 端子组件及连接器
CN215418889U (zh) 一种伸缩式防打火的两轮电动车与动力电池的连接线
CN217062729U (zh) 一种电动车充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