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43651U - 一种排氮降噪结构及变压吸附式制氧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排氮降噪结构及变压吸附式制氧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43651U
CN216843651U CN202220232082.2U CN202220232082U CN216843651U CN 216843651 U CN216843651 U CN 216843651U CN 202220232082 U CN202220232082 U CN 202220232082U CN 216843651 U CN216843651 U CN 2168436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section
nitrogen
air inlet
area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3208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建忠
陈杨
吴云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an District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Wan District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Wan District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Wan District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23208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436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436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436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Gases By Ad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排氮降噪结构及变压吸附式制氧机,所述排氮降噪结构包括壳体和阻风罩,所述壳体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从所述进气口至所述出气口方向上依次形成有贯通的进气管段、中间管段以及出气管段,所述中间管段的内径分别大于所述进气管段以及所述出气管段的内径,所述进气管段与所述中间管段相接处形成台阶面;所述阻风罩套设于所述中间管段内,所述阻风罩的内径大于所述进气管段的内径,所述阻风罩的开口朝向所述进气口,所述阻风罩与所述台阶面之间形成多个过流通道。所述变压吸附式制氧机包括所述的排氮降噪结构。本方案在高效降噪的同时,减小对氮气排放的影响,保证制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排氮降噪结构及变压吸附式制氧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排氮降噪结构及变压吸附式制氧机。
背景技术
变压吸附式制氧机是以空气为原料,运用变压吸附原理提纯氧气的制氧装置,在变压吸附式制氧机运作过程中,通过气泵将空气输送进吸附床,随后通过吸附床内部装填的分子筛吸附空气中的大部分氮气,进行氮气与氧气的物理分离。当氮气吸附饱和之后为了使吸附床能重复利用,要进行吸附床的切换和气体清洗,使吸附床恢复吸附能力,由于吸附床压力较大,当排氮反吹阀打开时,氮气流速过快,撞击管道和出口会发出较大的噪声,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传统的降噪方式是直接将排气口用降噪棉包裹,或使用大量降噪材料填充的消音器,降噪效果不佳,另外对排氮气流有极大风阻,严重影响排气效率与反吹效果,对富氧气体的氧气浓度产生较大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排氮降噪结构及变压吸附式制氧机,旨在高效降噪的同时,减小对氮气排放的影响,保证制氧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排氮降噪结构,所述排氮降噪结构包括壳体和阻风罩,所述壳体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从所述进气口至所述出气口方向上依次形成有贯通的进气管段、中间管段以及出气管段,所述中间管段的内径分别大于所述进气管段以及所述出气管段的内径,所述进气管段与所述中间管段相接处形成台阶面;所述阻风罩套设于所述中间管段内,所述阻风罩的内径大于所述进气管段的内径,所述阻风罩的开口朝向所述进气口,所述阻风罩与所述台阶面之间形成多个过流通道。
可选地,所述台阶面上具有多个导流凸起,从所述中间管段的内壁开始延伸至所述进气管段与所述中间管段的连通口,以所述连通口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所述阻风罩的开口同时抵接多个所述导流凸起的顶端面,以形成多个所述过流通道。
可选地,所述阻风罩包括主体部和侧部,所述主体部的内侧面与所述进气口相对设置。
可选地,所述排氮降噪结构还包括:多个导流壁,设于所述阻风罩与所述中间管段之间的环状间隙,从所述阻风罩的外壁表面延伸至所述中间管段的内壁,以所述阻风罩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使所述环状间隙被分隔形成多个通风道。
可选地,所述排氮降噪结构还包括:导流筒,套设于所述中间管段内,从所述阻风罩的朝向所述出气口的端部表面开始向所述出气口的方向沿伸,所述导流筒的开口朝向所述出气口,所述导流筒的内径分别小于所述阻风罩的内径以及所述出气管段的内径。
可选地,多个所述过流通道沿所述阻风罩的开口周向均匀分布,每个所述过流通道的过流面积相同;和/或,多个所述通风道沿所述阻风罩的外壁周向均匀分布,每个所述通风道的通风面积相同。
可选地,多个所述过流通道的过流总面积大于所述进气口的面积;和/或,多个所述通风道的通风总面积大于所述进气口的面积。
可选地,多个所述过流通道的过流总面积至少为所述进气口的面积的1.3倍;和/或,多个所述通风道的通风总面积至少为所述进气口的面积的1.3倍。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变压吸附式制氧机,所述变压吸附式制氧机包括如上所述的排氮降噪结构。
可选地,所述排氮降噪结构的进气口的面积大于所述变压吸附式制氧机的排氮管道的流通面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氮气从所述进气口进入所述壳体,被阻风罩阻挡改变流向,从所述阻风罩与所述台阶面之间形成的多个过流通道流出所述阻风罩,最终从所述壳体的出气口流出,由于方向的改变和气流的分散,氮气流速将大大降低,在通过所述出气口排放至空气中时,噪声会大大减小,所述中间管段的内径分别大于所述进气管段以及所述出气管段的内径,对气流进行缓存,不会对排氮气流产生过大的风阻,避免影响排气效率与反吹效果所导致的对氧气浓度产生较大影响。从而在高效降噪的同时,减小对氮气排放的影响,保证制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氮降噪结构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排氮降噪结构的一剖视图;
图3为图1中排氮降噪结构的另一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排氮降噪结构 16 台阶面
1 壳体 17 导流凸起
11 进气口 2 阻风罩
12 出气口 3 过流通道
13 进气管段 4 导流壁
14 中间管段 5 通风道
15 出气管段 6 导流筒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变压吸附式制氧机是以空气为原料,运用变压吸附原理提纯氧气的制氧装置,在变压吸附式制氧机运作过程中,通过气泵将空气输送进吸附床,随后通过吸附床内部装填的分子筛吸附空气中的大部分氮气,进行氮气与氧气的物理分离。当氮气吸附饱和之后为了使吸附床能重复利用,要进行吸附床的切换和气体清洗,使吸附床恢复吸附能力,由于吸附床压力较大,当排氮反吹阀打开时,氮气流速过快,撞击管道和出口会发出较大的噪声,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传统的降噪方式是直接将排气口用降噪棉包裹,或使用大量降噪材料填充的消音器,降噪效果不佳,另外对排氮气流有极大风阻,严重影响排气效率与反吹效果,对富氧气体的氧气浓度产生较大影响。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排氮降噪结构及变压吸附式制氧机,图1至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至图3,所述排氮降噪结构100包括壳体1和阻风罩2,所述壳体1具有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从所述进气口11至所述出气口12方向上依次形成有贯通的进气管段13、中间管段14以及出气管段15,所述中间管段14的内径分别大于所述进气管段13以及所述出气管段15的内径,所述进气管段13与所述中间管段14相接处形成台阶面16;所述阻风罩2套设于所述中间管段14内,所述阻风罩2的内径大于所述进气管段13的内径,所述阻风罩2的开口朝向所述进气口11,所述阻风罩2与所述台阶面16之间形成多个过流通道3。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氮气从所述进气口11进入所述壳体1,被所述阻风罩2阻挡改变流向,从所述阻风罩2与所述台阶面16之间形成的多个过流通道3流出所述阻风罩2,最终从所述壳体1的出气口12流出,由于方向的改变和气流的分散,氮气流速将大大降低,在通过所述出气口12排放至空气中时,噪声会大大减小,所述中间管段14的内径分别大于所述进气管段13以及所述出气管段15的内径,对气流进行缓存,不会对排氮气流产生过大的风阻,避免影响排气效率与反吹效果所导致的对氧气浓度产生较大影响。从而在高效降噪的同时,减小对氮气排放的影响,保证制氧效率。
本实用新型对所述过流通道3的具体形成方式不做限定,所述过流通道3可通过在所述阻风罩2与所述台阶面16之间的所述阻风罩2上开孔实现,本实施例中,所述台阶面16上具有多个导流凸起17,从所述中间管段14的内壁开始延伸至所述进气管段13与所述中间管段14的连通口,以所述连通口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所述阻风罩2的开口同时抵接多个所述导流凸起17的顶端面,以形成多个所述过流通道3,多个所述导流凸起17对所述阻风罩2的开口与所述台阶面16之间的环状通道进行分隔形成多个所述过流通道3有利于气流分散,所述导流凸起17形成于所述台阶面16且从所述中间管段14的内壁开始延伸至所述进气管段13与所述中间管段14的连通口,以所述连通口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还起到导流作用,用利于氮气的流动,在高效降噪的同时,避免风阻过大,保证制氧效果。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所述阻风罩2包括主体部和侧部,所述主体部的内侧面与所述进气口相对设置,氮气从所述进气口11进入后遇到主体部的内侧面返回,与后续进入的氮气正面相遇,能最大程度地降低气体流速,且根据气流特点,将沿所述阻风罩2与所述台阶面16之间形成多个过流通道3逸出,高效降噪。
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氮降噪结构100还包括多个导流壁4,设于所述阻风罩2与所述中间管段14之间的环状间隙,从所述阻风罩2的外壁表面延伸至所述中间管段14的内壁,以所述阻风罩2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使所述环状间隙被分隔形成多个通风道5,对气流进行分散和导流,进一步增强降噪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排氮降噪结构100还包括导流筒6,套设于所述中间管段14内,从所述阻风罩2的朝向所述出气口12的端部表面开始向所述出气口12的方向沿伸,所述导流筒6的开口朝向所述出气口12,所述导流筒6的内径分别小于所述阻风罩2的内径以及所述出气管段15的内径。所述导流筒6具有开口,不影响整个所述排氮降噪结构100对气流的缓存容量,所述导流筒6的内径分别小于所述阻风罩2的内径以及所述出气管段15的内径不会额外增加风阻,通过其导流,减小对氮气排放的影响,保证制氧效果。
本实用新型对所述排氮降噪结构100的具体形成方式不做限制,可以为一体成型的,也可以为多个部件拼接形成,一实施例中,所述中间管段14在多个所述导流壁4与其连接处一分为二,一段与所述进气管段13一体成型,另一段与所述出气管段15一体成型形,即所述壳体1为两部分连接而成,所述阻风罩2、所述导流壁4为一体成型,整体安装于所述壳体1中,降低了整体制造难度,便于组合安装。
本实用新型对所述过流通道3和所述通风道5的具体形状不做限制,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过流通道3沿所述阻风罩2的开口周向均匀分布,每个所述过流通道3的过流面积相同;和/或,多个所述通风道5沿所述阻风罩2的外壁周向均匀分布,每个所述通风道5的通风面积相同,使气流均匀分布,气流较为稳定,实现更好的降噪和排氮效果。
本实用新型对所述过流通道3和所述通风道5的具体大小不做限制,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过流通道3的过流总面积大于所述进气口11的面积;和/或,多个所述通风道5的通风总面积大于所述进气口11的面积,避免降噪过程中气流阻力过大,减小对氮气排放的影响,保证制氧效果。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过流通道3的过流总面积至少为所述进气口11的面积的1.3倍;和/或,多个所述通风道5的通风总面积至少为所述进气口11的面积的1.3倍,实现较好的氮气排放效果。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变压吸附式制氧机,所述变压吸附式制氧机包括如上所述的排氮降噪结构100,所述排氮降噪结构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变压吸附式制氧机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进一步地,所述排氮降噪结构100的进气口11的面积大于所述变压吸附式制氧机的排氮管道的流通面积,使所述排氮降噪结构100对气流有贮存、均匀与降低流速的作用,降噪效果更好的同时,减小对氮气排放的影响,保证制氧效率。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排氮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氮降噪结构包括:
壳体,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从所述进气口至所述出气口方向上依次形成有贯通的进气管段、中间管段以及出气管段,所述中间管段的内径分别大于所述进气管段以及所述出气管段的内径,所述进气管段与所述中间管段相接处形成台阶面;以及;
阻风罩,套设于所述中间管段内,所述阻风罩的内径大于所述进气管段的内径,所述阻风罩的开口朝向所述进气口,所述阻风罩与所述台阶面之间形成多个过流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氮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面上具有多个导流凸起,从所述中间管段的内壁开始延伸至所述进气管段与所述中间管段的连通口,以所述连通口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所述阻风罩的开口同时抵接多个所述导流凸起的顶端面,以形成多个所述过流通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氮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风罩包括主体部和侧部,所述主体部的内侧面与所述进气口相对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氮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氮降噪结构还包括:
多个导流壁,设于所述阻风罩与所述中间管段之间的环状间隙,从所述阻风罩的外壁表面延伸至所述中间管段的内壁,以所述阻风罩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使所述环状间隙被分隔形成多个通风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氮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氮降噪结构还包括:
导流筒,套设于所述中间管段内,从所述阻风罩的朝向所述出气口的端部表面开始向所述出气口的方向沿伸,所述导流筒的开口朝向所述出气口,所述导流筒的内径分别小于所述阻风罩的内径以及所述出气管段的内径。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氮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过流通道沿所述阻风罩的开口周向均匀分布,每个所述过流通道的过流面积相同;和/或,
多个所述通风道沿所述阻风罩的外壁周向均匀分布,每个所述通风道的通风面积相同。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氮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过流通道的过流总面积大于所述进气口的面积;和/或,
多个所述通风道的通风总面积大于所述进气口的面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排氮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过流通道的过流总面积至少为所述进气口的面积的1.3倍;和/或,
多个所述通风道的通风总面积至少为所述进气口的面积的1.3倍。
9.一种变压吸附式制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吸附式制氧机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排氮降噪结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变压吸附式制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氮降噪结构的进气口的面积大于所述变压吸附式制氧机的排氮管道的流通面积。
CN202220232082.2U 2022-01-27 2022-01-27 一种排氮降噪结构及变压吸附式制氧机 Active CN2168436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32082.2U CN216843651U (zh) 2022-01-27 2022-01-27 一种排氮降噪结构及变压吸附式制氧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32082.2U CN216843651U (zh) 2022-01-27 2022-01-27 一种排氮降噪结构及变压吸附式制氧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43651U true CN216843651U (zh) 2022-06-28

Family

ID=820865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32082.2U Active CN216843651U (zh) 2022-01-27 2022-01-27 一种排氮降噪结构及变压吸附式制氧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436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419091U (zh) 汽车消声器及汽车
CN216843651U (zh) 一种排氮降噪结构及变压吸附式制氧机
CN207337906U (zh) 消音器
CN205477857U (zh) 一种分流式筒式消音器
CN205477835U (zh) 一种多级缓冲式消音器
CN109763885B (zh) 一种适于不同工况的消音器排气方法
CN206158832U (zh) 一种增压排气尾管
CN212204936U (zh) 一种高速真新风系统
CN206576824U (zh) 吸附式表面清洁机器人
CN205638605U (zh) 汽车増程器消声器
CN107036175A (zh) 风道壳及净化器
CN112728750A (zh) 一种消音管
CN209228442U (zh) 一种增氧式空气喷射阀
CN210906590U (zh) 一种使用双级直流旋风分离器的干气密封气源处理系统
CN202957038U (zh) 一种带环状密孔式阻尼扩散器的直排消声器
CN210660361U (zh) 一种进气混合装置及发动机
CN207093221U (zh) 燃烧室气道结构、燃烧室进气系统及内燃机
CN207420124U (zh) 一种双层级洁净间
CN208173239U (zh) 一种氧气机用双层消音器
CN207303066U (zh) 一种真空发生器模组的气路结构
CN206903726U (zh) 一种消声器结构
CN109252933A (zh) 一种增氧式空气喷射阀
CN214653647U (zh) 一种制氧机的进排气消音控制系统
CN206513991U (zh) 一种塑料加工设备用进气管消音器部件
CN215175914U (zh) 一种消音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