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39349U - 一种八腿平台组块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八腿平台组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39349U
CN216839349U CN202121861658.3U CN202121861658U CN216839349U CN 216839349 U CN216839349 U CN 216839349U CN 202121861658 U CN202121861658 U CN 202121861658U CN 216839349 U CN216839349 U CN 2168393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rizontal layer
lacing wires
main legs
horizontal
platform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86165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峥嵘
辛晓辉
周鹏
程久欢
伊峰
孙浩
祝涛
蓝国阳
董滨
张海成
刘明军
程新宇
罗莹
姚恒洋
张佃臣
张光睿
初文山
刘琦
张晓伟
陈艳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ffshore Oil Engineering Co Ltd
CNOOC China Ltd Tianjin Branch
Original Assignee
Offshore Oil Engineering Co Ltd
CNOOC China Ltd Tianjin Branc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ffshore Oil Engineering Co Ltd, CNOOC China Ltd Tianjin Branch filed Critical Offshore Oi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86165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393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393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393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Affording Protection Of Roads Or Walls For Sound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八腿平台组块,包括,八个主腿,所述八个主腿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三个水平层,所述三个水平层由下向上间隔设置在所述八个主腿上;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包括两端分别连接顶部的所述水平层与底部的所述水平层的多个第一拉筋、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主腿与顶部的所述水平层的多个第二拉筋、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主腿与中部的所述水平层的多个第三拉筋、以及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主腿与底部的所述水平层的多个第四拉筋;多个辅助支撑件,所述多个辅助支撑件依次连接所述三个水平层,所述辅助支撑件的底端与所述主腿的底端处于同一水平面。本实用新型不仅提高了平台组块的设计效率,还降低了成本,并提升了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八腿平台组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洋石油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八腿平台组块。
背景技术
目前渤海油田已经具备多年的开发经验,平台组块设计技术体系也已技术成熟,但每开发一个项目,从设计、采办、建造、安装等各个环节都需要依次完成,没有从已成熟的技术中提取到共性和规律性的经验,也没有从系列化、标准化增加组块在渤海海域的适用性,并减少各个环节中重复性的工作,缩短项目周期,提高组块工程建设的效率,从而实现降本增效的目的。
在现有的设计环节中,常规的平台组块通常根据平台场址的环境条件、油藏、工艺流程、总体布置及重控等进行设计,但渤海不同区域内的环境条件、油藏、工艺流程、总体布置及重控等也不相同,因此不同项目的平台组块大到结构形式、腿径,小到杆件布置、杆件规格都具有差别,且环境的适应性差。每个新建的平台组块都需要根据不同的条件进行重新设计,从而造成了设计工作大量的重复性投入,设计效率也较低。同时,采办、建造、安装等环节也须在设计成果提交后重新考虑,造成了这些环节人力的大量耗费,且工程建设周期长,不利于项目的快速推进,无法从根本上实现降本增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八腿平台组块,以解决现有的平台组块造成人力耗费大、建设周期长、稳定性差,无法降低成本且增加效率及稳定性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八腿平台组块,包括,八个主腿,所述八个主腿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三个水平层,所述三个水平层由下向上间隔设置在所述八个主腿上,所述八个主腿均位于所述三个水平层的边缘;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包括两端分别连接顶部的所述水平层与底部的所述水平层的多个第一拉筋、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主腿与顶部的所述水平层的多个第二拉筋、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主腿与中部的所述水平层的多个第三拉筋、以及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主腿与底部的所述水平层的多个第四拉筋,所述第二拉筋、所述第三拉筋及所述第四拉筋均与所述主腿相交;多个辅助支撑件,所述多个辅助支撑件依次连接所述三个水平层,所述辅助支撑件的底端与所述主腿的底端处于同一水平面。
更进一步地,所述多个第一拉筋的一部分平行于所述主腿、另一部分与所述主腿异面相交。
更进一步地,所述辅助支撑件包括底部的底座、以及与所述底座连接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依次连接所述三个水平层。
更进一步地,所述底座通过多个第五拉筋与底部的所述水平层连接。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设于中部的所述水平层与顶部的所述水平层之间的过渡层。
更进一步地,所述八个主腿中的相互对应的两个所述主腿延伸至顶部的所述水平层的平面上,并通过多个第六拉筋与顶部的所述水平层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八个主腿呈矩形阵列排布。
更进一步地,所述水平层包括多个相互间隔连接的钢梁、以及设置在所述钢梁上的结构板。
更进一步地,所述多个钢梁呈矩形阵列排布。
更进一步地,中部的所述水平层与所述顶部的所述水平层的长度大于底部的所述水平层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八个主腿与三个水平层的对应设置,还通过支撑构件的优化设计,从而省去了前期结构方案的设计环节,减少了每个渤海海域内支撑构件的结构设计、计算、校审等环节的时间,极大的提高了设计效率,同时,支撑构件还具备了标准化的拉筋设置、结构形式及节点形式,为采办、建造、安装各个环节提供了标准化的基础,从而实现了支撑构件批量化建造和安装,有效的降低人力投入,缩短了建设周期,进而全面降低成本,同时,通过辅助支撑件的设计还提升了整体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八腿平台组块的整体结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八腿平台组块的整体结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八腿平台组块中部分结构的第一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八腿平台组块中部分结构的第二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八腿平台组块中顶部的水平层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八腿平台组块中中部的水平层的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八腿平台组块中底部的水平层的俯视图。
其中,1、主腿;2、水平层;3、第一拉筋;4、第二拉筋;5、第三拉筋;6、第四拉筋;7、底座;8、支撑杆;9、第五拉筋;10、过渡层;11、第六拉筋;12、钢梁;13、结构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八腿平台组块,结合附图1至7所示,包括八个主腿1、三个水平层2、支撑构件以及多个辅助支撑件。
具体地,八个主腿1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八个主腿1呈矩形阵列排布。当然,根据实际需求,八个主腿1还可以进行其它阵型的排布,在此不作具体的限定。
具体地,三个水平层2由下向上间隔设置在八个主腿1上。在本实施例中,八个主腿1中的相互对应的两个主腿1延伸至顶部的水平层2的平面上,并通过三个第六拉筋11与顶部的水平层2连接,其余的主腿1均为顶端与顶部的水平层2连接。当然,根据实际需求,也可以具有多个主腿1的顶端延伸至顶部的水平层2的平面上;其中第六拉筋11还可以设置为其它数量。
作为另一种可选实施例,顶部的水平层2也可以均位于八个主腿1的顶端。
具体地,中部的水平层2与顶部的水平层2的长度大于底部的水平层2的长度。
在本实施例中,中部的水平层2与顶部的水平层2大于底部的水平层2的部分位于其一端。
具体地,水平层2包括多个相互间隔连接的钢梁12、以及设置在钢梁12上的结构板13。其中,钢梁12的数量根据实际需求设定,在此不作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钢梁12呈矩形阵列排布。当然,根据实际需求,多个钢梁12还可以排布为其他阵型。
具体地,八腿平台组块还包括设于中部的水平层2与顶部的水平层2之间的过渡层10。
具体地,支撑构件包括两端分别连接顶部的水平层2与底部的水平层2的多个第一拉筋3、两端分别连接主腿1与顶部的水平层2的多个第二拉筋4、两端分别连接主腿1与中部的水平层2的多个第三拉筋5、以及两端分别连接主腿1与底部的水平层2的多个第四拉筋6,第二拉筋4、第三拉筋5及第四拉筋6均与主腿1相交。
其中,第一拉筋3、第二拉筋4、第三拉筋5及第四拉筋6的数量根据实际需求设定,在此不作具体限定。当第一拉筋3、第二拉筋4及第四拉筋6的两端之间具有水平层2或过渡层10时,第一拉筋3、第二拉筋4及第四拉筋6则贯穿处于其两端之间的水平层2或过渡层10。
具体地,多个第一拉筋3的一部分平行于主腿1、另一部分与主腿1异面相交。其中,平行于主腿1的第一拉筋3的数量根据实际需求设定,而与主腿1异面相交的第一拉筋3的数量也根据实际需求设定,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具体地,辅助支撑件包括底部的底座7、以及与底座7连接的支撑杆8,支撑杆8依次连接三个水平层2。其中,底座7的结构为具有支撑作用的结构即可。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杆8的顶端与顶部的水平层2连接。
具体地,底座7通过多个第五拉筋9与底部的水平层2连接。其中,第五拉筋9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在本实施例中,第五拉筋9的数量为两个且相互对称。
本实施例通过八个主腿1与三个水平层2的对应设置,还通过支撑构件的优化设计,从而省去了前期结构方案的设计环节,减少了每个渤海海域内支撑构件的结构设计、计算、校审等环节的时间,极大的提高了设计效率,同时,支撑构件还具备了标准化的拉筋设置、结构形式及节点形式,为采办、建造、安装各个环节提供了标准化的基础,从而实现了支撑构件批量化建造和安装,有效的降低人力投入,缩短了建设周期,进而全面降低成本,同时,通过辅助支撑件的设计还提升了整体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八腿平台组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八个主腿,所述八个主腿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
三个水平层,所述三个水平层由下向上间隔设置在所述八个主腿上;
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包括两端分别连接顶部的所述水平层与底部的所述水平层的多个第一拉筋、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主腿与顶部的所述水平层的多个第二拉筋、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主腿与中部的所述水平层的多个第三拉筋、以及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主腿与底部的所述水平层的多个第四拉筋,所述第二拉筋、所述第三拉筋及所述第四拉筋均与所述主腿相交;
多个辅助支撑件,所述多个辅助支撑件依次连接所述三个水平层,所述辅助支撑件的底端与所述主腿的底端处于同一水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八腿平台组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拉筋的一部分平行于所述主腿、另一部分与所述主腿异面相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八腿平台组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撑件包括底部的底座、以及与所述底座连接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依次连接所述三个水平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八腿平台组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通过多个第五拉筋与底部的所述水平层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八腿平台组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中部的所述水平层与顶部的所述水平层之间的过渡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八腿平台组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八个主腿中的相互对应的两个所述主腿延伸至顶部的所述水平层的平面上,并通过多个第六拉筋与顶部的所述水平层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八腿平台组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八个主腿呈矩形阵列排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八腿平台组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层包括多个相互间隔连接的钢梁、以及设置在所述钢梁上的结构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八腿平台组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钢梁呈矩形阵列排布。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八腿平台组块,其特征在于:中部的所述水平层与所述顶部的所述水平层的长度大于底部的所述水平层的长度。
CN202121861658.3U 2021-08-10 2021-08-10 一种八腿平台组块 Active CN2168393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61658.3U CN216839349U (zh) 2021-08-10 2021-08-10 一种八腿平台组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61658.3U CN216839349U (zh) 2021-08-10 2021-08-10 一种八腿平台组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39349U true CN216839349U (zh) 2022-06-28

Family

ID=820825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861658.3U Active CN216839349U (zh) 2021-08-10 2021-08-10 一种八腿平台组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393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60719B (zh) 超大跨度双层双向悬索结构的支撑安装方法
CN109898643B (zh) 一种模块化装配式预应力钢结构房屋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216839349U (zh) 一种八腿平台组块
CN110985078A (zh) 一种高阻让压大变形表面支护系统及其安装方法
CN215857597U (zh) 一种井口平台组块
CN215857598U (zh) 一种八腿井口平台组块
CN101761186B (zh) 用于混凝土柱的钢筋结构的组装方法
CN215857599U (zh) 一种适用于海域的八腿井口平台组块
CN206144237U (zh) 一种预制装配式大型钢结构矩形仓及矩形群仓
CN209443661U (zh) 一种大跨度渐变多边形截面并联式桁架屋盖
CN206570922U (zh) 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网格式框架
CN216551864U (zh) 一种具有导筒的八腿井口平台组块
CN109469257B (zh) 一种大跨度渐变多边形截面并联式桁架屋盖及施工方法
CN106337373B (zh) 一种斜穿既有线架空顶进箱涵的施工方法
CN212613034U (zh) 一种拱桁架支承的大跨度索网结构
CN212078826U (zh) 一种采用预制构件建造的变电站建筑结构
CN209457264U (zh) 一种大跨度渐变型截面并联式连续桁架屋盖
CN206299900U (zh) 用于机电综合管线安装的型钢双拼联合支架
CN204959794U (zh) 一种田字梁柱帽和无梁楼板结构体系
CN109680798A (zh) 一种大跨度多边形变截面并联式空间桁架及施工方法
CN211621607U (zh) 预应力桁架型钢支撑中的横向连接件
CN217439621U (zh) 一种顶板支撑系统
CN203222892U (zh) 网架结构车站拱形大门
CN214169665U (zh) 一种连梁梁下竖向加腋结构
CN211530645U (zh) 电缆顶管工井内可调式电缆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Song Zhengrong

Inventor after: Zhang Haicheng

Inventor after: Liu Mingjun

Inventor after: Cheng Xinyu

Inventor after: Luo Ying

Inventor after: Yao Hengyang

Inventor after: Zhang Dianchen

Inventor after: Zhang Guangrui

Inventor after: Chu Wenshan

Inventor after: Liu Qi

Inventor after: Zhang Xiaowei

Inventor after: Xin Xiaohui

Inventor after: Chen Yanyan

Inventor after: Zhou Peng

Inventor after: Cheng Jiuhuan

Inventor after: Yi Feng

Inventor after: Sun Hao

Inventor after: Zhu Tao

Inventor after: Lan Guoyang

Inventor after: Dong Bin

Inventor before: Song Zhengrong

Inventor before: Zhang Haicheng

Inventor before: Liu Mingjun

Inventor before: Cheng Xinyu

Inventor before: Luo Ying

Inventor before: Yao Hengyang

Inventor before: Zhang Dianchen

Inventor before: Zhang Guangrui

Inventor before: Chu Wenshan

Inventor before: Liu Qi

Inventor before: Zhang Xiaowei

Inventor before: Xin Xiaohui

Inventor before: Chen Yanyan

Inventor before: Zhou Peng

Inventor before: Cheng Jiuhuan

Inventor before: Yi Feng

Inventor before: Sun Hao

Inventor before: Zhu Tao

Inventor before: Lan Guoyang

Inventor before: Dong Bi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