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34450U - 便携式真空封口机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真空封口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34450U
CN216834450U CN202123001228.7U CN202123001228U CN216834450U CN 216834450 U CN216834450 U CN 216834450U CN 202123001228 U CN202123001228 U CN 202123001228U CN 216834450 U CN216834450 U CN 2168344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pper cover
cavity
unlocking key
sealing
vacuumiz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00122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国勇
郑健
王国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myth Electronic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myth Electronic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myth Electronic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myth Electronic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00122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344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344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344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acuum Packag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便携式真空封口机,包括上盖和底座,包括抽真空机构,抽真空机构设置于上盖内,上盖内设置有控制组件;封口机构,设置于上盖处,抽真空腔体包括设置于上盖处的上腔体和设置于底座处的下腔体;外抽管接头,设置于上盖处,外抽管接头与抽真空腔体连通;供电组件,设置于上盖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真空封口机,采用内置式所述供电组件对所述便携式真空封口机进行供电,使设备摆脱电源限制,能够在室内,室外任意位置使用,并且设备小巧,闲置时便于收纳,节约空间。

Description

便携式真空封口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保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真空封口机。
背景技术
真空封口机是将食品装入包装袋,抽出包装袋内的空气,达到预定真空度后,完成封口工序。能够排除包装容器中的氧气,有效地防止食品腐败变质。采用阻隔性优良的包装材料及严格的密封技术和要求,可避免食品减重、失味,防止二次污染。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制作的干鲜果品、茶叶、生熟肉类需要抽真空保存,防止其漏封变质。目前的家用真空封口机一般需要接通电源使用,其体积较大,普通家庭的家用真空封口机使用频率低,使用完后需要找专门的位置存放设备,占用面积大。用户在户外游玩时,食物需要密封保存,传统的方法是采用密封袋保存,不能抽真空保存,保鲜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家用真空封口机需要外接电源,且使用频率低,存放设备占用面积大;用户在户外游玩时,食物需要密封保存,普通密封袋保存,不能抽真空保存,保鲜效果差。”的技术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便携式真空封口机,一机两用,家用不受使用位置的限制,使用方便,户外使用体积小巧,方便携带,能够随时对食物进行抽真空保鲜处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便携式真空封口机,包括上盖和底座,所述上盖和所述底座可拆卸转动连接,包括抽真空机构,所述抽真空机构设置于上盖内,所述上盖内设置有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抽真空机构电连接;封口机构,设置于所述上盖处,位于所述抽真空机构一侧,所述封口机构用于密封抽真空后的密封袋,所述封口机构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抽真空腔体,设置于所述上盖和所述底座之间,所述抽真空腔体包括设置于所述上盖处的上腔体和设置于所述底座处的下腔体,所述上腔体与所述下腔体闭合形成密封区域,所述抽真空机构与所述抽真空腔体连通;外抽管接头,设置于所述上盖处,所述外抽管接头与所述抽真空腔体连通;供电组件,设置于所述上盖内,所述供电组件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所述控制组件用于控制所述抽真空机构和所述封口机构的工作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包括裁切机构,所述裁切机构设置于所述上盖内,所述裁切机构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上盖内的滑动槽和于所述滑动槽内滑动的切刀件;所述切刀件的顶部设置有拨动块,推动所述拨动块,驱动所述切刀件于所述滑动槽内滑动,用于裁切封口后的密封袋和分切卷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多个锁止件,设置于所述上盖和所述底座之间,用于固定所述上盖和所述底座盖合后的位置,保持所述抽真空腔体内的密封环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锁止件包括限位柱和活动连接于所述上盖内的解锁键;所述限位柱垂直于所述底座的表面向上延伸,所述限位柱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槽;所述解锁键的底部开口设置,所述解锁键的开口内靠近所述限位槽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块,所述解锁键通过弹性部件与所述上盖内的侧壁接触;所述上盖和所述底座处于结合状态时,所述限位柱嵌入所述解锁键的开口处,所述弹性部件通过弹性势能推动所述解锁键远离所述上盖的侧壁,所述限位块随所述解锁键同步滑动,所述限位块与所述限位槽结合,锁紧所述限位柱和所述解锁键的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抽真空机构包括真空泵和三通管,所述真空泵的抽气端与所述抽真空腔体之间通过所述三通管连通;所述解锁键的一侧延伸有气压平衡管,所述气压平衡管的一端与所述三通管连通,所述气压平衡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密闭棉,所述密闭棉固定于所述上盖的侧壁处,所述气压平衡管随所述解锁键同步运动;所述解锁键处于锁紧状态时,所述气压平衡管的管口紧贴所述密闭棉,用于使整个抽气管路和密闭腔内形成一个完整密闭的空间。所述解锁键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气压平衡管随所述解锁键滑动,远离所述密闭棉,平衡所述抽真空腔体和外部的气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供电组件采用锂电池组,并安装于上盖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盖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弹性按钮,所述弹性按钮对应设置于所述控制组件的按钮上方,所述弹性按钮用于触发所述控制组件的按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封口机构包括封口发热体,所述封口发热体固定连接于所述上盖处,位于所述抽真空腔体的一侧,所述封口发热体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腔体设置有测压接口,所述控制组件上设置有负压开关,所述测压接口与所述负压开关连接,用于判断所述抽真空腔体内的负压值。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盖的一侧延伸出转轴,所述底座的一侧设置有转轴座,所述转轴座呈钥匙孔的形状,所述转轴可拆卸安装在转轴座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便携式真空封口机,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采用内置式所述供电组件对所述便携式真空封口机进行供电,使设备摆脱电源限制,能够在室内,室外任意位置使用,并且设备小巧,闲置时便于收纳,节约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便携式真空封口机的第一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便携式真空封口机的第二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便携式真空封口机的局部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便携式真空封口机的第一局部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便携式真空封口机的第二局部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便携式真空封口机的上盖与底座分离示意图。
附图标记:
上盖100、弹性按钮101、转轴102、底座110、转轴座111、限位柱120、限位槽121、解锁键130、限位块131、控制组件140、真空泵201、三通管202、气压平衡管203、密闭棉204、封口发热体310、上腔体410、测压接口411、下腔体420、外抽管接头500、供电组件600、滑动槽710、切刀件720、拨动块72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便携式真空封口机。
如图1-图6所示,便携式真空封口机包括上盖100和底座110,上盖100 和底座110采用可拆卸转动连接的设置,上盖100和底座110之间转动连接,并且能够拆卸下来,方便后期清理和维护设备。还包括抽真空机构、封口机构、抽真空腔、外抽管接头500和供电组件600等结构,真空计构设置在上盖100内,上盖100的内部设置有控制组件140,控制组件140与抽真空机构电连接,由控制组件140控制抽真空机构的工作状态。
封口机构,设置在上盖100处,具体位于抽真空机构的一侧,封口机构用于密封抽真空后的密封袋,封口机构与控制组件140电连接,控制组件140控制抽真空机构对密封袋抽真空后,接着控制封口机构对密封袋封口处理,防止上盖 100和底座110分离时,空气回流到密封袋内,影响密封袋的保鲜效果。在抽真空步骤结束后紧接着进行封口步骤,能够有效提升密封袋的保鲜能力,防止袋内食物与空气接触氧化变质。
抽真空腔体,设置在上盖100和底座110之间,抽真空腔体包括设置在上盖 100处的上腔体410和设置在底座110处的下腔体420,上腔体410和下腔体420 闭合形成密封区域,抽真空机构与抽真空腔体连通,具体地,在上腔体410的顶部设置有通孔,抽真空机构和上腔体410通过通孔连通,当上腔体410和下腔体 420闭合时,抽真空机构便能够抽取密封区域内的空气,而密封袋的空气也会逐渐从袋中被抽离到抽真空腔体中,通过通孔抽走。
外抽管接头500设置在上盖100处,外抽管接头500与抽真空腔体之间连通,具体地,上腔体410内设置有第二个通孔与外抽管接头500连通,外抽管接头 500设置在上盖100的面板上。当需要对其他真空罐,气阀袋等抽真空时,连接管路到外抽管接头500和气管配件,对其抽真空。
供电组件600设置在上盖100内,供电组件600与控制组件140电连接,控制组件140用于控制抽真空机构和封口机构的工作状态。具体地,供电组件600 的电能通过控制组件140分配到抽真空机构和封口机构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4和图6所示,还包括裁切机构,裁切机构设置在上盖100内,具体地,裁切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上盖100内的滑动槽710和在滑动槽710内滑动的切刀件720。在切刀件720的顶部设置有拨动块721,用户通过推动拨动块721,从而驱动切刀件720在滑动槽710内滑动,用于裁切封口后的密封袋或卷膜。当密封袋完成抽真空封口处理后,用户取出密封袋,推动拨动块721,使拨动块721位于滑动槽710的任意一端,密封袋放置到滑动槽710上方,密封袋需要裁切的位置对准切刀件720的位置,用户一只手固定密封袋,另一只手推动拨动块721,使切刀件720在滑动槽710内滑动,切刀件720的刀刃划过密封袋,从而裁切密封袋的余边。或者用户使用的是自定义长度的密封袋卷,通过裁切机构裁剪所需长度的密封袋,再用封口机构封底,然后再装入食物,通过抽真空机构和封口机构进行处理,最后通过裁切机构进行裁切。
应理解,裁切机构采用手动推动拨动块721的方式并非唯一实施方式,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滑动槽710内安装丝杆电机,切刀件720与丝杆电机连接,通过丝杆电机带动切刀件720滑动,从而裁切密封袋。本实用新型对裁切机构的结构不一一赘述,应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基本构思的前提下,裁切机构的结构灵活变换,均应视为在本实用新型限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和图5所示,为了让上盖100 和底座110盖合后,能够保持抽真空腔体的密封性,避免抽真空过程中出现漏气现象。还包括多个锁止件,设置在上盖100和底座11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锁止件包括两组,分别位于底座110下腔体420的两侧,用于固定上盖100和底座 110盖合后的位置,保持抽真空腔体内的密封环境。
具体地,锁止件包括限位柱120和活动连接在上盖100内的解锁键130,限位柱120垂直于底座110的表面向上延伸,限位柱120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槽121,限位槽121朝向下腔体420的方向设置。解锁键130的底部开口设置,解锁键 130的开口面积大于限位柱120的横截面积,当上盖100盖合到底座110上时,限位柱120嵌入解锁键130的开口内,此时限位槽121也位于开口内。解锁键 130的开口内靠近限位槽121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块131,解锁键130通过弹性部件(在附图中未示出)与上盖100内的侧壁弹性接触。
具体地,在扣合的过程中,限位块131靠近限位槽121,由于限位槽121为固定设置,当限位块131与限位槽121接触时,限位槽121推动限位块131并压缩弹簧,当限位块131完全扣入限位槽121的下半部时,此时压缩的弹簧会回推限位块131去扣住限位槽121。弹簧回推的过程还有一个作用,就是使气压平衡管203压紧密闭棉204,形成密闭条件。工作完成后,按压解锁键130,拖动限位块131与限位槽121脱扣,同时也使气压平衡管203和密闭棉204分离,平衡内外气压,使上下盖可以顺利分开。
当需要分离上盖100和底座110时,用户从两侧分别按压解锁键130,解锁键130向内移动,压缩弹性部件,解锁键130向内靠拢时,限位块131与限位槽 121分离,此时翻转上盖100,使上盖100与底座110分离,松开解锁键130,解锁键130在弹性部件的作用下复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5所示,抽真空机构包括真空泵 201和三通管202,真空泵201的抽气端与抽真空腔体之间通过三通管202连通。具体地,在解锁键130的一侧延伸有一气压平衡管203,气压平衡管203的一端与三通管202连通,气压平衡管203的另一端设置有密闭棉204,密闭棉204固定在上盖100的侧壁处,气压平衡管203随解锁键130同步运动。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所提侧壁与解锁键130所接触侧壁为不同侧壁,在上盖100处为了固定不同部件,会在上盖100内延伸设置多出侧壁,对部件起到固定或限位作用。
当解锁键130处于锁紧状态时,气压平衡管203的管口紧贴密闭棉204,此时三通管202的连接方式为,真空泵201通过三通管202与抽真空腔体连通,真空泵201抽真空处理。当解锁键130按压,处于解锁状态时,气压平衡管203 随解锁键130向内滑动,远离密闭棉204,此时气压平衡管203与密闭棉204的接触分开,此时气压平衡管203与外界连通,气压平衡管203与抽真空腔体连通,外部的气体进入抽真空腔体内,平衡抽真空腔体的气压,使上腔体410和下腔体 420更容易分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供电组件600采用锂电池组,供电组件600安装在上盖100内,供电组件600的电路通过焊接的形式安装在上盖100内,相对于接插件的形式,焊接的形式更加稳定可靠,而产品的工作电流非常大,用接插件的形式不可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6所示,在上盖100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弹性按钮101,弹性按钮101对应设置在控制组件140面板的按钮上方,按压弹性按钮101,能够触发对应的控制组件140的按钮。
应理解,弹性按钮101并非唯一实施方式,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电容触控式按钮来代替弹性按钮101。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基本构思的前提下,上盖100的按钮采用的结构灵活变换,均应视为在本实用新型限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封口机构包括封口发热体310,封口发热体310固定在上盖100处,位于抽真空腔体的一侧,封口发热体310与控制组件140电连接。当抽真空机构停止工作后,封口发热体310加热,使密封袋开口融合,实现封口,对食物保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上腔体410处设置有测压接口411,控制组件140上设置有负压开关(在附图中未示出),测压接口411 与负压开关连接,用于判断抽真空腔体内的负压值,负压开关能够感受到抽真空腔体内的实时负压情况,当达到指定值时,停止抽真空机构的运作,控制封口机构进行封口。负压开关的工作原理和结构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结构,在本实用新型中不再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6所示,上盖100的一侧延伸处转轴102,底座110的一侧设置有转轴座111,转轴座111呈钥匙孔的形状,转轴102可拆卸安装在转轴座111内,转轴102转到特定角度能够从转轴座111 中分离出来,便于清理和维护设备。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便携式真空封口机,包括上盖(100)和底座(110),所述上盖(100)和所述底座(110)可拆卸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
抽真空机构,所述抽真空机构设置于上盖(100)内,所述上盖(100)内设置有控制组件(140),所述控制组件(140)与所述抽真空机构电连接;
封口机构,设置于所述上盖(100)处,位于所述抽真空机构一侧,所述封口机构用于密封抽真空后的密封袋,所述封口机构与所述控制组件(140)电连接;
抽真空腔体,设置于所述上盖(100)和所述底座(110)之间,所述抽真空腔体包括设置于所述上盖(100)处的上腔体(410)和设置于所述底座(110)处的下腔体(420),所述上腔体(410)与所述下腔体(420)闭合形成密封区域,所述抽真空机构与所述抽真空腔体连通;
外抽管接头(500),设置于所述上盖(100)处,所述外抽管接头(500)与所述抽真空腔体连通;
供电组件(600),设置于所述上盖(100)内,所述供电组件(600)与所述控制组件(140)电连接,所述控制组件(140)用于控制所述抽真空机构和所述封口机构的工作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真空封口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裁切机构,所述裁切机构设置于所述上盖(100)内,所述裁切机构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上盖(100)内的滑动槽(710)和于所述滑动槽(710)内滑动的切刀件(720);
所述切刀件(720)的顶部设置有拨动块(721),推动所述拨动块(721),驱动所述切刀件(720)于所述滑动槽(710)内滑动,用于裁切封口后的密封袋和分切卷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真空封口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锁止件,设置于所述上盖(100)和所述底座(110)之间,用于固定所述上盖(100)和所述底座(110)盖合后的位置,保持所述抽真空腔体内的密封环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真空封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件包括限位柱(120)和活动连接于所述上盖(100)内的解锁键(130);
所述限位柱(120)垂直于所述底座(110)的表面向上延伸,所述限位柱(120)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槽(121);所述解锁键(130)的底部开口设置,所述解锁键(130)的开口内靠近所述限位槽(121)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块(131),所述解锁键(130)通过弹性部件与所述上盖(100)内的侧壁接触;
所述上盖(100)和所述底座(110)处于结合状态时,所述限位柱(120)嵌入所述解锁键(130)的开口处,所述弹性部件通过弹性势能推动所述解锁键(130)远离所述上盖(100)的侧壁,所述限位块(131)随所述解锁键(130)同步滑动,所述限位块(131)与所述限位槽(121)结合,锁紧所述限位柱(120)和所述解锁键(130)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真空封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抽真空机构包括真空泵(201)和三通管(202),所述真空泵(201)的抽气端与所述抽真空腔体之间通过所述三通管(202)连通;
所述解锁键(130)的一侧延伸有气压平衡管(203),所述气压平衡管(203)的一端与所述三通管(202)连通,所述气压平衡管(203)的另一端设置有密闭棉(204),所述密闭棉(204)固定于所述上盖(100)的侧壁处,所述气压平衡管(203)随所述解锁键(130)同步运动;
所述解锁键(130)处于锁紧状态时,所述气压平衡管(203)的管口紧贴所述密闭棉(204),用于使整个抽气管路和密闭腔内形成一个完整密闭的空间;所述解锁键(130)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气压平衡管(203)随所述解锁键(130)滑动,远离所述密闭棉(204),平衡所述抽真空腔体和外部的气压。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便携式真空封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组件(600)采用锂电池组,并安装于上盖(100)内。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便携式真空封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100)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弹性按钮(101),所述弹性按钮(101)对应设置于所述控制组件(140)的按钮上方,所述弹性按钮(101)用于触发所述控制组件(140)的按钮。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便携式真空封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口机构包括封口发热体(310),所述封口发热体(310)固定连接于所述上盖(100)处,位于所述抽真空腔体的一侧,所述封口发热体(310)与所述控制组件(140)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便携式真空封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腔体(410)设置有测压接口(411),所述控制组件(140)上设置有负压开关,所述测压接口(411)与所述负压开关连接,用于判断所述抽真空腔体内的负压值。
10.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便携式真空封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100)的一侧延伸出转轴(102),所述底座(110)的一侧设置有转轴座(111),所述转轴座(111)呈钥匙孔的形状,所述转轴(102)可拆卸安装在转轴座(111)内。
CN202123001228.7U 2021-11-30 2021-11-30 便携式真空封口机 Active CN2168344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01228.7U CN216834450U (zh) 2021-11-30 2021-11-30 便携式真空封口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01228.7U CN216834450U (zh) 2021-11-30 2021-11-30 便携式真空封口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34450U true CN216834450U (zh) 2022-06-28

Family

ID=821045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001228.7U Active CN216834450U (zh) 2021-11-30 2021-11-30 便携式真空封口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344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80279B (zh) 一种冰箱
CN2931353Y (zh) 全自动新型保鲜防潮真空容器
CN101137545B (zh) 抽空和密封容器的设备
CN216834450U (zh) 便携式真空封口机
CN213414935U (zh) 一种防潮防霉的大米包装袋
CN107867429A (zh) 抽真空封口机及自动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1977091A (zh) 一种真空封口机
WO2020238300A1 (zh) 一种冰箱
CN114076446A (zh) 一种冰箱及应用于冰箱的抽真空保护控制方法
WO2022022087A1 (zh) 一种冰箱
TWM501417U (zh) 真空保鮮盒結構改良
WO2020151526A1 (zh) 一种负压可调的恒压自动真空保鲜罐
CN213263061U (zh) 一种充电式可调温真空封口机
CN211400456U (zh) 一种冰箱
CN207670747U (zh) 抽真空封口机及自动控制系统
CN215922662U (zh) 一种全自动真空保鲜封口机
CN211862583U (zh) 具有换气功能的食物料理机
KR100900506B1 (ko) 휴대용 진공 전열 씰러
CN213263651U (zh) 盖组件及真空储存装置
CN215794697U (zh) 一种用于冷柜的真空包装装置
CN212333150U (zh) 一种真空封口机
CN217146786U (zh) 一种智能真空储存罐
CN216546921U (zh) 一种夹型真空包装机
KR102627077B1 (ko) 클립형 진공포장기
CN218259868U (zh) 一种真空储存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