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23707U - 一种具有牙间桥的壳状矫治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牙间桥的壳状矫治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23707U
CN216823707U CN202220226643.8U CN202220226643U CN216823707U CN 216823707 U CN216823707 U CN 216823707U CN 202220226643 U CN202220226643 U CN 202220226643U CN 216823707 U CN216823707 U CN 2168237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idge
tooth
interdental
appliance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2664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岳江
魏海林
盘景松
王冠
康永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Alemu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Alemu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Alemu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Alemu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22664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237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237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237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ntal Prosthetic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具有牙间桥的壳状矫治器,包括牙套本体和若干个牙间桥,牙套本体外形为U形透明状三维立体薄壁式空腔结构,牙间桥位于牙套本体内相邻牙齿之间,牙间桥为连接所述牙套本体内唇颊侧与舌颚侧的贯通结构,增加了矫治器对牙齿沿牙弓的近远中方向移动的施力部位。通过本实用新型可以提高无托槽壳状矫治器控制牙齿移动的能力,尤其对提高控根移动、整体移动的能力具有显著优势。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牙间桥的壳状矫治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口腔正畸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牙间桥的壳状矫治器。
背景技术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由于其隐形、美观的优点,越来越受医生和患者的欢迎,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牙齿特有的接触施力方式,使某些牙齿移动方式实现起来比较困难,例如牙齿的整体平移、控根移动等,与之对应的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容易发生倾斜移动,主要原因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为活动矫治器,牙齿与矫治器接触面为光滑曲面,不易产生力矩或力偶矩。
为了提高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控制牙齿移动的能力及临床适用范围,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常使用附件这一辅助装置,附件为粘贴在牙齿上的凸起树脂结构,其有辅助移动牙齿和辅助固位双重功效,应用中更是针对控根研发出了控根附件,并不断改进附件的形态,以便可以更好的实现控根移动和整体平移。
然而,即便使用了附件这一辅助装置及不断优化其形态,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仍无法与传统托槽矫治器的控根效果相比拟,除此以外,附件的优化潜力有限,设计粘贴附件再磨除附件,需要设计师、临床医生及患者投入大量的时间,具有费时、费力、费医疗资源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牙间桥的壳状矫治器,以提高无托槽矫治器控制牙齿移动的能力,尤其提高控根移动、整体移动的能力。
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具有牙间桥的壳状矫治器,包括牙套本体和若干个牙间桥,所述牙套本体外形为U形透明状三维立体薄壁式空腔结构,所述牙间桥位于所述牙套本体内相邻牙齿之间,所述牙间桥为连接所述牙套本体唇颊侧与舌颚侧的贯通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牙间桥设置于具有接触关系的相邻牙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牙间桥贯通部位包括龈端楔状隙部位,所述龈端楔状隙部位位于相邻牙齿之间的牙齿间接触区部位至牙龈乳头之间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牙间桥贯通部位包括牙齿间接触区部位。
进一步地,所述牙套本体与所述牙间桥为一体成型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牙间桥包括可拉伸形变的高分子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牙间桥包括弹性形变量小的尼龙线、丝线、涤沦线之中的至少一种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牙间桥结构包括丝线状结构。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牙间桥的壳状矫治器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申请一种具有牙间桥的壳状矫治器无需使用附件即可大部分实现对牙齿近远中方向的控根移动、整体移动,减少了对附件的设计、粘贴、摘除等时间和医疗资源的浪费。
2、本申请一种具有牙间桥的壳状矫治器可以消除使用附件控根移动时,矫治器对牙齿不合理扭转的副作用。
3、本申请采用牙间桥辅助牙齿平移、控根,相比现有技术中的附件,牙间桥的固位效果更强,尤其在牙冠短小、佩戴矫治器依从性差等佩戴者有显著的优良效果,可以精准提高佩戴者的牙齿沿牙弓近远中方向的控根效果。
4、本申请的牙间桥设计成丝状时,可以充当牙线,有利于口腔卫生的保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牙套本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种具有牙间桥的壳状矫治器局部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种具有牙间桥的壳状矫治器在牙齿近中面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的硬组织位置名称解释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的包含软硬组织的位置名称解释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与现有技术中矫治器的施力部位对比解释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的丝状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标号
1-牙套本体;2-牙间桥;A-牙槽嵴顶;B-龈端楔状隙部位;C-牙齿间接触区部位;D-牙龈乳头;1.1-第一施力部位;1.2-第二施力部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优选的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说明。
此外,为了方便理解,放大(厚)或者缩小(薄)了图纸上的各种构件,但这种做法不是为了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单数形式的词汇也包括复数含义,反之亦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本申请的描述中,为了区分不同的单元,本说明书上用了第一、第二等词汇,但这些不会受到制造的顺序限制,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在本申请的详细说明与权利要求书上,其名称可能会不同。
本说明书中词汇是为了说明本申请的实施例而使用的,但不是试图要限制本申请。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具有透明、舒适且可摘戴的优点。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透明性使佩戴者可以在一些重要的私人或公开场所戴用,不易被人察觉,同时,无托槽隐形矫治的可摘性不会妨碍口腔卫生的防护,因此极少出现卫生不良的状况。
无托槽隐形矫治的舒适性表现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不像托槽和弓丝那样刺激颊粘膜和周围软组织,因为不存在体积相对较大的托槽或弓丝,戴用隐形矫治器的佩戴者也不需要使用保护蜡和塑料套管装置等保护装置,舒适性较强。
此外,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金属或镍元素过敏的个体或因为牙釉质发育异常而不能粘贴固定矫治器的个体更是提供了优秀的解决方案,也适用于运动员和乐器演奏者这样的特殊职业人群。
除以上优势以外,无托槽隐形矫治的独特之处还表现在,对于一个治疗初始就有疼痛感的个体,临床医师可以通过逐步降低每一步矫治器的牙齿移动量来减轻疼痛。
图1为本申请牙套本体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牙套本体1为用于牙齿矫治的高分子材料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所述牙套本体1外形为U形透明状三维立体薄壁式空腔结构。
具体的,所述牙套本体1内具有多个容纳牙齿的空腔结构,所述牙套本体1的牙列形状与下一目标牙列的矫治形状相吻合,用于通过矫治器的微小弹性形变对牙冠施加作用力。
通常情况下,牙齿矫正时,因牙根在牙槽骨内,临床操作中矫治器不能直接向牙根施力,所以牙齿的整体移动、控根移动成了移动的难点,对于壳状矫治器而言,矫治初期,因牙齿的紧密相邻,矫治器更是无法完整包裹牙齿沿牙弓的近中或远中的区域,导致牙齿近远中的整体移动、控根移动更是艰难。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牙套本体1内设置若干个牙间桥2,用于提高控根移动、整体移动的能力。
图2为本申请一种具有牙间桥2的壳状矫治器局部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牙套本体1内具有若干个所述牙间桥2,若干个所述牙间桥2对应分布于若干个相邻牙齿之间区域,使得所述牙间桥2位于所述牙套本体1内相邻牙齿之间,用于增加矫治器对牙齿沿牙弓近远中方向施力的施力部位。
同时,多个所述牙间桥2可作用于多颗牙齿,邻近同一颗牙齿的多个所述牙间桥2也可作用于同一颗牙齿,如同一颗牙齿近中的所述牙间桥2和远中的所述牙间桥2,可通过调整所述近中的牙间桥2和所述远中的牙间桥2的高度,使其产生高度差,进而产生特定的力偶作用于牙齿。
其中,本申请中所述近中指沿着牙弓形方向,靠近中线的方向,所述远中指沿着牙弓形方向,远离中线的方向,所述中线为将颅面部平分左右两等份的一条假想垂直线,该直线位于面部正中矢状面上,中线通过左右两眼之间、鼻尖,将牙弓分成左右对称的两部分。
具体的,图3为本申请一种具有牙间桥2的壳状矫治器在牙齿近中面的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牙间桥2为连接所述牙套本体1唇颊侧与舌颚侧的贯通结构,所述牙间桥2为沿牙弓近远中方向的区域包裹牙齿的贯通结构,相比较于无法完整包裹近远中区域的传统隐形矫治器在牙齿邻接处附近的游离结构,所述牙间桥2对牙齿沿牙弓近远中方向的施力更加充分、精准,益于提高矫治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牙间桥2位于具有接触关系的相邻牙齿之间,使得所述牙间桥2能够在相邻牙齿具有接触关系时,仍能通过特定方式贯通连接所述牙套本体1内相邻牙齿的唇颊侧与舌颚侧,从而继续实现贯通结构的有益效果。
所述特定方式为利用牙齿具有的可微小移动的特征,将所述牙间桥2挤近具有接触关系的相邻牙齿之间,或将具有弹性拉伸结构的牙间桥2拉伸变细后挤近具有接触关系的相邻牙齿之间,或通过将只连接一端于牙套本体1的牙间桥2先行安装于相邻牙齿之间,然后再将牙间桥2的另一端后连接于牙套本体1,使得所述牙间桥2贯通连接相邻牙齿之间。
具体的,所述牙间桥2贯通连接位置包括相邻牙齿的龈端楔状隙部位B和牙齿间接触区部位C中的至少一种。
以下通过图4、图5对龈端楔状隙部位B和牙齿间接触区部位C的位置名称进行详细解释:
图4为本申请的硬组织位置名称解释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述龈端楔状隙部位B位于相邻牙齿之间的牙齿间接触区部位C至牙槽嵴顶A之间区域,所述牙齿间接触区部位C为相邻两颗牙齿之间相互接触的部位。
图5为本申请的包含软硬组织的位置名称解释示意图,如图5所示,以图示牙齿近中观察的视角为参照,所述龈端楔状隙部位B更具体的位置位于相邻牙齿之间的牙齿间接触区部位C至牙龈乳头D之间区域,包括挤压牙龈组织形成的扩展空间,用于更好地利用所述龈端楔状隙部位B的空间,提高对牙齿移动的控制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牙间桥2贯通部位包括龈端楔状隙部位B,所述龈端楔状隙部位B相比较于牙合面部位、牙齿间接触区部位、部分唇颊面部位等更靠近牙根,即所述龈端楔状隙部位B更靠近阻抗中心,更有利于控根移动、整体移动的实现。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牙间桥2贯通部位包括牙齿间接触区部位C,所述牙间桥2贯通于所述矫治器本体1相邻牙齿的牙齿间接触区部位C,由于所述牙齿间接触区部位C佩戴矫治器之前为无空间区域,当牙间桥2部分或整体挤入此区域,在增加矫治器施力部位的同时,使矫治器更加牢固地佩戴在牙列上,尤其对牙冠短小、佩戴矫治器依从性差的个体提供了更多解决方案,扩大了壳状矫治器的适用范围。
图6为本申请与现有技术中矫治器的施力部位对比解释示意图,如图6所示,箭头所示方向为矫治过程中牙齿朝向近中或远中的移动方向,位于箭头左侧视图为以佩戴者牙齿的唇颊面为视角的示意图,位于箭头右侧的视图为以佩戴者牙齿的牙合面为视角的示意图,第一施力部位1.1为本申请通过所述牙间桥2实现的用于控根的施力部位,第二施力部位1.2为现有技术中壳状矫治器通过粘贴附件进行控根的施力部位。
参照图6所示,现有技术中壳状矫治器通常通过粘贴附件的方式,主要采用在第二施力部位1.2施加作用力,但是,由于牙齿具有厚度,若单纯地从唇颊面对第二施力部位1.2施力时,容易使牙齿产生不必要的扭转,如果想抵消这种扭转的副作用,需在同一颗牙齿的舌侧再粘贴一个附件,不仅增加设计师、医生的工作量,同时增加患者口内的异物感,且仍具有矫治器滑脱无法抓牢牙齿而降低移动效率的概率。
本申请中,所述牙间桥2位于相邻牙齿之间,使得所述牙间桥2实现第一施力部位1.1基本位于牙冠厚度的中心区域,使得施加的作用力更加直接、有效,在达到近远中方向控根移动、整体移动效果的同时,无需粘贴多个附件,无扭转的副作用,且基本没有滑脱的可能性,进而更加有效的控制牙齿移动。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牙套本体1与所述牙间桥2为一体成型结构,用于增加结构的整体性、简洁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牙间桥2包括可拉伸形变的高分子材料,用于随着所述牙套本体1戴入佩戴者的牙齿过程中,所述牙间桥2在相邻牙齿的挤压作用下发生形变,使得所述牙间桥2能形变至戴入相邻牙齿之间,或者预先使所述牙间桥2发生形变,将变细的所述牙间桥2戴入相邻牙齿之间。
当所述牙间桥2的贯通位置仅涉及所述龈端楔状隙部位B时,所述牙间桥2进入所述龈端楔状隙部位B后能够利用自身弹性形变部分或全部恢复变大,使得所述牙间桥2能够更好地卡在相邻牙齿之间进行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牙间桥2包括弹性形变量小的尼龙线、丝线、涤沦线之中的至少一种材料,用于戴入所述牙套本体1的过程中,所述牙间桥2能够轻松地戴入相邻牙齿之间,增加佩戴的便利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牙间桥2结构包括呈丝状的结构,用于可以充当专属牙线,有利于口腔卫生的保持。
图7为本申请的丝状结构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所述牙间桥2为绷直的丝状结构,更有利于充当牙线。
以上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作了详细介绍,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具有牙间桥的壳状矫治器,包括牙套本体和若干个牙间桥,所述牙套本体外形为U形透明状三维立体薄壁式空腔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牙间桥位于所述牙套本体内相邻牙齿之间,所述牙间桥为连接所述牙套本体唇颊侧与舌颚侧的贯通结构;
所述牙间桥贯通部位包括龈端楔状隙部位或牙齿间接触区部位,所述龈端楔状隙部位位于相邻牙齿之间的牙齿间接触区部位至牙龈乳头之间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具有牙间桥的壳状矫治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牙间桥设置于具有接触关系的相邻牙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具有牙间桥的壳状矫治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牙套本体与所述牙间桥为一体成型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具有牙间桥的壳状矫治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牙间桥包括可拉伸形变的高分子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具有牙间桥的壳状矫治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牙间桥包括弹性形变量小的尼龙线、丝线、涤沦线之中的至少一种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具有牙间桥的壳状矫治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牙间桥结构包括丝线状结构。
CN202220226643.8U 2022-01-27 2022-01-27 一种具有牙间桥的壳状矫治器 Active CN2168237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26643.8U CN216823707U (zh) 2022-01-27 2022-01-27 一种具有牙间桥的壳状矫治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26643.8U CN216823707U (zh) 2022-01-27 2022-01-27 一种具有牙间桥的壳状矫治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23707U true CN216823707U (zh) 2022-06-28

Family

ID=820857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26643.8U Active CN216823707U (zh) 2022-01-27 2022-01-27 一种具有牙间桥的壳状矫治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237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88490B (zh) 壳状牙齿矫治器、牙科矫治系统的设计方法及制作方法
CN110013332A (zh) 一种猫形辅弓隐形矫治器
CN114145864A (zh) 一种多维度牵引埋伏牙的个性化矫治装置
CN111513877A (zh) 一种正畸器具、矫治器套组及矫治系统
CN210095946U (zh) 多功能隐形矫治器
TWM630174U (zh) 殼狀牙科器械及殼狀牙科矯治器套組
CN216823707U (zh) 一种具有牙间桥的壳状矫治器
Pan et al. Root fractures: a case of dental non‐intervention
CN108294837B (zh) 一种矫治开牙合畸形的矫治器、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8478296A (zh) 铸造式后牙压低矫治器
CN215960383U (zh) 壳状牙科器械、壳状牙科矫治器套组及牙科矫治系统
CN206365937U (zh) 一种舌侧隐形正畸装置
CN210095952U (zh) 一种猫形辅弓隐形矫治器
CN114376747A (zh) 一种适于颌间牵引的矫治器及其设计方法
CN209032682U (zh) 一种前牙隐形矫治咬合板
JP3212235U (ja) 矯正装置
CN213098437U (zh) 辅助矫治装置、壳状牙齿矫治器及矫治套组
CN112914758B (zh) 一种水平高位阻生中切牙牵引装置
CN109745129A (zh) 一种ⅲ类错颌个性化定制隐形正畸矫治器
CN219184214U (zh) 一种矫治器
CN213098438U (zh) 一种正畸器具、矫治器套组及矫治系统
WO2022227806A1 (zh) 壳状牙科器械及壳状牙科矫治器套组
CN218960972U (zh) 牙齿矫正装置
CN215019368U (zh) 一种上颌埋伏阻生牙改良式nance弓矫治器
CN212281698U (zh) 一种透明联冠功能性矫治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