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19795U - 全灌胶单体式光伏接线盒及光伏组件 - Google Patents
全灌胶单体式光伏接线盒及光伏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819795U CN216819795U CN202220135478.5U CN202220135478U CN216819795U CN 216819795 U CN216819795 U CN 216819795U CN 202220135478 U CN202220135478 U CN 202220135478U CN 216819795 U CN216819795 U CN 21681979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junction box
- lead
- photovoltaic
- diode
- box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接线盒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灌胶单体式光伏接线盒及光伏组件,包括:接线盒本体内设有模块化轴向二极管,模块化轴向二极管包括三个二极管本体,相邻的二极管本体之间通过中间引线连接,中间引线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部;设定第一个二极管本体具有输入端,输入端连接第一引线,则最后一个二极管本体具有输出端,输出端连接第二引线;第一引线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部,第二引线上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部;其中,接线盒本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插接口、第二插接口以及第三插接口,用于安装光伏组件上的汇流条。本实用新型的光伏接线盒散热性能好,输出电流大,且组装工艺简单有利于生产操作,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接线盒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灌胶单体式光伏接线盒及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光伏接线盒是设置于光伏组件的太阳能电池方阵和太阳能充电控制装置之间的连接装置,用于将太阳能电池方阵产生的电力输出到外部线路上。为了提高输出到外部线路上的电力,通常将多个光伏组件通过光伏接线盒串联或并联。光伏接线盒包括盒体、导电片和二极管,导电片收容于盒体,导电片上设置有焊接点,二极管与导电片的焊接点焊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中的光伏接线盒组装工序复杂,且光伏接线盒内只安装有一个轴向二极管,使用时,当光伏组件通过光伏接线盒连接时需要使用多个二极管,则需要将多个光伏接线盒串联连接,输出功率高且损耗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光伏接线盒组装工序复杂且多个光伏接线盒连接使用时输出功率高且损耗较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灌胶单体式光伏接线盒及光伏组件,光伏接线盒内设置有模块化轴向二极管,输出功率低,降低不必要的损耗,散热性能好,输出电流大,且组装工艺简单有利于生产操作,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灌胶单体式光伏接线盒,包括顶部开口的接线盒本体以及用于封装所述接线盒本体的盖体,所述接线盒本体内设有模块化轴向二极管,所述模块化轴向二极管包括三个二极管本体,相邻的二极管本体之间通过中间引线连接,所述中间引线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部;设定第一个二极管本体具有输入端,所述输入端连接第一引线,则最后一个二极管本体具有输出端,所述输出端连接第二引线;所述第一引线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引线上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部;其中,所述接线盒本体的底部靠近第一连接部设置有第一插接口、靠近第二连接部设置有第二插接口以及靠近第三连接部设置有第三插接口,所述第一插接口设置在所述接线盒本体中心位置,所述第二插接口和第三插接口沿所述接线盒本体中心线左右对称设置。
进一步,具体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弯折的平板状,所述弯折的平板状包括水平部和竖直部,所述水平部的一端与所述竖直部的一端垂直固定连接,所述水平部的另一端和所述竖直部的另一端均与相邻的二极管本体之间的所述中间引线固定连接。
进一步,具体地,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均为平板状。
进一步,具体地,所述接线盒本体的两端设有输入导线和输出导线,所述输入导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连,所述输入导线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器相连,所述输出导线的一端与第三连接部相连,所述输出导线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器相连。
进一步,具体地,所述第二连接部与第一铜片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与第二铜片固定连接。
一种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上设置有如上所述的全灌胶单体式光伏接线盒,所述光伏组件上布设有汇流条,所述汇流条与所述接线盒本体连接。
进一步,具体地,所述汇流条的数量为四个,所述两个汇流条的下端均穿过所述第一插接口与所述模块化轴向二极管连接,所述另外两个汇流条的下端分别穿过第二插接口和第三插接口,且与模块化轴向二极管连接。
进一步,具体地,所述接线盒本体内设置有灌胶。
进一步,具体地,所述灌胶与模块化轴向二极管、以及接线盒本体内的空余部分形成封闭式一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全灌胶单体式光伏接线盒内设置有模块化轴向二极管简化了安装工序,减少了光伏接线盒内相邻两个二极管焊接连接的焊点,缩短作业时间,提高生产效率,且光伏接线盒内设置有多个插接口用于将汇流条与模块化轴向二极管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不需要使用导电片,结构简单,且组装工艺简单有利于生产操作,降低成本,且通过在轴向二极管的引线上设置有连接部,提高了散热功能,且输出电流大。将光伏接线盒安装在光伏组件上,通过进一步的改进,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性能,且防水性能好,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最优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接线盒本体与模块化轴向二极管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接线盒本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模块化轴向二极管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模块化轴向二极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接线盒本体,12、第一插接口,13、第二插接口,14、第三插接口,15、第二定位柱,16、第三定位柱,17、第一定位柱,18、输入导线,19、输出导线,2、盖体,3、模块化轴向二极管,31、二极管本体,32、中间引线,33、第一连接部,34、第一引线,35、第二引线,36、第二连接部,37、第三连接部,331、水平部,332、竖直部,361、第二安装孔,362、第二凹陷部,371、第三安装孔,372、第三凹陷部,331-1、第一安装孔,331-2、第一凹陷部,4、第一铜片、5、第二铜片、6、第一连接器,7、第二连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最优实施例,一种全灌胶单体式光伏接线盒,包括顶部开口的接线盒本体1以及用于封装接线盒本体1的盖体2,接线盒本体1内设有模块化轴向二极管3,为了便于安装,模块化轴向二极管3优选设置在接线盒本体1内底部的表面上,模块化轴向二极管3包括三个二极管本体31,且三个二极管本体31串联连接,相邻的二极管本体31之间通过中间引线32连接,中间引线32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部33;设定第一个二极管本体31具有输入端,输入端连接第一引线34,则最后一个二极管本体31具有输出端,输出端连接第二引线35;第一引线34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部36,第二引线35上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部37;模块化轴向二极管简化了安装工序,减少了光伏接线盒内相邻两个二极管焊接连接的焊点,缩短作业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其中,接线盒本体1的底部靠近第一连接部33设置有第一插接口12、靠近第二连接部36设置有第二插接口13以及靠近第三连接部37设置有第三插接口14,第一插接口12设置在接线盒本体1中心位置,第二插接口13和第三插接口14沿接线盒本体1中心线左右对称设置。第一插接口12、第二插接口13和第三插接口14用于安装汇流条。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连接部33为弯折的平板状,弯折的平板状包括水平部331和竖直部332,水平部331的一端与竖直部332的一端垂直固定连接,水平部331的另一端和竖直部332的另一端均与相邻的二极管本体31之间的中间引线32固定连接,具体的,第一连接部33的一端与相邻的二极管本体31之间的中间引线32固定连接,第一连接部33的另一端与相邻的二极管本体31之间的中间引线32固定连接。弯折的平板状面积大,散热效果好,增加了光伏接线盒内轴向二极管排布连接的多样性,在焊接时,可以将水平部331和竖直部332直接作为焊接面,优选竖直部332与汇流条进行焊接。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连接部33可以是两个平板状垂直焊接形成水平部331和竖直部332,便于对模块化轴向二极管组装,简化了第一连接部的制作工序。
第二连接部36和第三连接部37均为平板状,第二连接部36的一端与第一引线34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部36的另一端为自由端;第三连接部37的一端与第二引线35固定连接,第三连接部37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在焊接时直接将第二连接部36和第三连接部37作为焊接面,可以与线缆、汇流条直接进行焊接,无需在光伏接线盒内另外设置导电片,实现二极管与线缆的快速连接,以及轴向二极管与汇流条的快速连接,提高光伏接线盒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接线盒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定位柱17、第二定位柱15和第三定位柱16,水平部331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331-1,第一定位柱17与第一安装孔331-1一一对应,第一定位柱17的顶部穿过第一安装孔331-1;第二连接部36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361,第二定位柱15与第二安装孔361一一对应,第二定位柱15的顶部穿过第二安装孔361;第三连接部37上开设有第三安装孔371,第三定位柱16与第三安装孔371一一对应,第三定位柱16的顶部穿过第三安装孔371;进一步提高模块化轴向二极管3设置在接线盒本体1内的稳固性。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33的竖直部332上设置有第一凹陷部331-2,第二连接部36上还设置有第二凹陷部362。第三连接部37上还设置有第三凹陷部372,便于汇流条与每个连接部连接时,凹陷部用于储锡和以及与线缆碰焊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每个汇流条通过凹陷部与连接部之间连接的稳固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接线盒本体1的两端设有输入导线18和输出导线19,输入导线18的一端与第二连接部36相连,输入导线18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器6相连,输出导线19的一端与第三连接部37相连,输出导线19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器7相连。第一连接器6和第二连接器7用于光伏组件之间互联或者光伏组件与用电设备之间互联。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接线盒本体1内,第二连接部36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铜片4,第一铜片4上设置有第四安装孔,第四安装孔与第二定位柱15一一对应,第一铜片4安装在第二定位柱15上,第二连接部36与第一铜片4固定连接;第三连接部37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铜片5,第二铜片4上设置有第五安装孔,第五安装孔与第三定位柱15一一对应,第二铜片5安装在第三定位柱16上,第三连接部37与第二铜片5固定连接,第一铜片4和第二铜片5用于检测模块化轴向二极管性能,第一铜片4和第二铜片5还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散热功能和增大输出电流。
一种光伏组件,光伏组件上设置有如上所述的全灌胶单体式光伏接线盒,光伏组件上布设有汇流条,汇流条与接线盒本体1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汇流条的数量为四个,两个汇流条的下端均穿过第一插接口12与模块化轴向二极管3连接,另外两个汇流条的下端分别穿过第二插接口13和第三插接口14,且与模块化轴向二极管3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接线盒本体1内设置有灌胶,灌胶与模块化轴向二极管3、以及接线盒本体1内的空余部分形成封闭式一体结构,通过灌胶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性能,且防水性能好,安全性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全灌胶单体式光伏接线盒内设置有模块化轴向二极管3简化了安装工序,减少了光伏接线盒内相邻两个二极管焊接连接的焊点,缩短作业时间,提高生产效率,且光伏接线盒内设置有多个插接口用于将汇流条与模块化轴向二极管3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不需要使用导电片,结构简单,且组装工艺简单有利于生产操作,降低成本,且通过在轴向二极管的引线上设置有连接部,提高了散热功能,且输出电流大。将光伏接线盒安装在光伏组件上,通过进一步的改进,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性能,且防水性能好,安全性高。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9)
1.一种全灌胶单体式光伏接线盒,包括顶部开口的接线盒本体(1)以及用于封装所述接线盒本体(1)的盖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盒本体(1)内设有模块化轴向二极管(3),所述模块化轴向二极管(3)包括三个二极管本体(31),相邻的二极管本体(31)之间通过中间引线(32)连接,所述中间引线(32)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部(33);
设定第一个二极管本体(31)具有输入端,所述输入端连接第一引线(34),则最后一个二极管本体(31)具有输出端,所述输出端连接第二引线(35);所述第一引线(34)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部(36),所述第二引线(35)上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部(37);
其中,所述接线盒本体(1)的底部靠近第一连接部(33)设置有第一插接口(12)、靠近第二连接部(36)设置有第二插接口(13)以及靠近第三连接部(37)设置有第三插接口(14),所述第一插接口(12)设置在所述接线盒本体(1)中心位置,所述第二插接口(13)和第三插接口(14)沿所述接线盒本体(1)中心线左右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灌胶单体式光伏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33)为弯折的平板状,所述弯折的平板状包括水平部(331)和竖直部(332),所述水平部(331)的一端与所述竖直部(332)的一端垂直固定连接,所述水平部(331)的另一端和所述竖直部(332)的另一端均与相邻的二极管本体(31)之间的所述中间引线(32)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灌胶单体式光伏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36)和所述第三连接部(37)均为平板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灌胶单体式光伏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盒本体的两端设有输入导线(18)和输出导线(19),所述输入导线(18)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36)相连,所述输入导线(18)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器(6)相连,所述输出导线(19)的一端与第三连接部(37)相连,所述输出导线(19)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器(7)相连。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灌胶单体式光伏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36)与第一铜片(4)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37)与第二铜片(5)固定连接。
6.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上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全灌胶单体式光伏接线盒,所述光伏组件上布设有汇流条,所述汇流条与所述接线盒本体(1)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条的数量为四个,所述两个汇流条的下端均穿过所述第一插接口(12)与所述模块化轴向二极管(3)连接,所述另外两个汇流条的下端分别穿过第二插接口(13)和第三插接口(14),且与模块化轴向二极管(3)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盒本体(1)内设置有灌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灌胶与模块化轴向二极管(3)、以及接线盒本体(1)内的空余部分形成封闭式一体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135478.5U CN216819795U (zh) | 2022-01-19 | 2022-01-19 | 全灌胶单体式光伏接线盒及光伏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135478.5U CN216819795U (zh) | 2022-01-19 | 2022-01-19 | 全灌胶单体式光伏接线盒及光伏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819795U true CN216819795U (zh) | 2022-06-24 |
Family
ID=820648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135478.5U Active CN216819795U (zh) | 2022-01-19 | 2022-01-19 | 全灌胶单体式光伏接线盒及光伏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819795U (zh) |
-
2022
- 2022-01-19 CN CN202220135478.5U patent/CN21681979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1594169A2 (en) | A terminal box for a solar battery module, a rectifying-device unit and a method of assembling a terminal box | |
US20050230140A1 (en) | Terminal box for a solar battery module, a rectifying-device unit and a method of assembling it | |
CN208256788U (zh) | 一种软包锂离子电池模块 | |
CN202111117U (zh) | 太阳能电池板接线模块 | |
WO2011046662A1 (en) | Photovoltaic module assembly with integrated junctions | |
CN202839689U (zh) | 分体式太阳电池接线盒 | |
CN107040204B (zh) | 一种微型多适用高可靠接线盒 | |
KR20200144422A (ko) | 전지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팩 | |
CN216819795U (zh) | 全灌胶单体式光伏接线盒及光伏组件 | |
CN104137298A (zh) | 电化学元件组件 | |
CN206116504U (zh) | 一种基于铜排载体的电池模组连接结构 | |
CN103339743A (zh) | 便于多个太阳能模块的电互连接的方法和设备 | |
CN216773239U (zh) | 轴向二极管光伏接线盒 | |
CN215581057U (zh) | 光伏接线盒安装结构 | |
CN206820718U (zh) | 一种微型多适用高可靠接线盒 | |
CN213661562U (zh) | 一种卡接式光伏接线盒 | |
CN216721272U (zh) | 简易型光伏接线盒及光伏组件 | |
CN218387427U (zh) | 一种散热性好的光伏接线盒 | |
CN216216757U (zh) | 分体式接线装置 | |
CN113783525A (zh) | 一种新型模块化光伏组件旁路元件及接线盒 | |
CN220732300U (zh) | 接线盒 | |
CN216216756U (zh) | 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接线装置 | |
CN216819791U (zh) | 灌胶式轴向大引线二极管无端子分体式接线盒、光伏组件 | |
CN220896647U (zh) | 一种大电流太阳能光伏组件接线盒 | |
CN216122345U (zh) | 一种组合式光伏接线盒及其接线盒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No.16, Yaxi Road, Zhixi Town, Jinta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3200 Patentee after: Jiangsu Zerun Xinne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3000 No. 16, Yaxi Road, Zhixi Town, Jinta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Zerun New Material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