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19615U - 一种驱动部件及驱动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驱动部件及驱动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19615U
CN216819615U CN202122836680.9U CN202122836680U CN216819615U CN 216819615 U CN216819615 U CN 216819615U CN 202122836680 U CN202122836680 U CN 202122836680U CN 216819615 U CN216819615 U CN 2168196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output
hole
screw rod
worm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83668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阮正富
虞红潮
王科亭
俞鹏飞
王肖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E Furnitu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UE Furni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E Furni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UE Furnitu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83668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196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196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196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ar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驱动部件及驱动机构,驱动部件包括驱动电机、动力输出件和壳体,驱动电机具有在轴向上延伸并可绕自身轴线转动的电机轴,电机轴露出于驱动电机的部分形成蜗杆,动力输出件设有可穿过丝杆的动力输出孔,动力输出孔的内壁上设有可与丝杆螺旋配合的螺纹,动力输出件的外壁绕自身圆周阵列设置有多个齿牙,齿牙与蜗杆啮合传动使得动力输出件可绕动力输出孔的轴线转动;蜗杆和动力输出件均收容于壳体内,壳体上设有用于使丝杆插入动力输出孔的通孔。驱动电机只需要驱动蜗杆转动,就可以带动动力输出孔绕丝杆转动,不需要其他传动部件。且此时动力输出件即起到与蜗杆啮合传动的作用,又起到与丝杆螺旋配合的作用,一物两用。

Description

一种驱动部件及驱动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驱动部件及驱动机构。
背景技术
为了方便人们办公和学习,人们在办公和学习是会使用到桌子,在长期的办公和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引发颈椎病,而正确坐姿可以有效防止颈椎病的发 生。现有的桌子为了可以适合不同体型的用户,设计出可调节高度的升降桌。而为了调节升降桌的高度,其通常会在桌板下方的桌腿处或桌板两侧的支架上设有驱动机构以驱动桌板进行升降。该驱动机构通常一种采用将电机的转动转化为直线运动的驱动部件,驱动部件通常包括电机和蜗轮蜗杆组件。其中蜗杆连接于电机的输出轴上,且蜗杆与蜗轮啮合传动。同时为了与螺母相连,通常会在蜗轮上设有多边形的插孔,插孔内插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头端通过斜齿轮传动的方式与螺母相连从而带动螺母转动,螺母套设于丝杆上,当电机通过蜗轮蜗杆以及连接杆、斜齿轮等传动部件带动螺母相对于丝杆转动时,即可螺母沿丝杆长度方向作直线运动,使得可以将电机的转动转化为部件的直线运动,螺母通过支撑件与桌板相连,从而使得螺母可通过所连支撑件带动桌板进行升降。但是上述驱动部件中,电机需要依次经由蜗轮蜗杆组件、连接杆及斜齿轮等多个传动部件进行传动,结构复杂成本较高,且由于部件过多也会导致整个机构过于庞大不便于在桌腿或支架上进行安装,容易与用户的手臂或大腿发生干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相对小巧紧凑,只需要蜗杆配合动力输出件进行传动即可将驱动电机上电机轴的轴向转动转化为动力输出件的直线运动的驱动部件。
本实用新型同时提供一种结构小巧紧凑,且驱动电机与动力输出件可沿丝杆长度方向同步移动的驱动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驱动部件,包括驱动电机、动力输出件和壳体,所述驱动电机具有在轴向上延伸并可绕自身轴线转动的电机轴,所述电机轴露出于驱动电机的部分形成蜗杆,所述动力输出件设有可穿过丝杆的动力输出孔,所述动力输出孔的内壁上设有可与丝杆螺旋配合的螺纹,所述动力输出件的外壁绕自身圆周阵列设置有多个齿牙,所述齿牙与所述蜗杆啮合传动使得动力输出件可绕动力输出孔的轴线转动;所述蜗杆和动力输出件均收容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使丝杆插入动力输出孔的通孔。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动力输出件为环状结构的蜗轮,所述蜗轮的外环壁上具有所述多个齿牙,所述蜗轮的内环壁上设有所述螺纹以构成所述动力输出孔。
由于动力输出件为蜗轮,其外壁直接可与蜗杆啮合传动,而通过其为环状结构,蜗轮的内环壁上设有螺纹以构成动力输出孔即可与丝杆螺旋配合。一个蜗轮及可配合蜗杆进行传动,又可以配合丝杆进行升降,一物两用。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动力输出件包括蜗轮,所述多个齿牙形成于蜗轮的外环壁上,所述蜗轮的上下两端面中的至少一侧端面上设有凸台,所述蜗轮上同圆心设置有可穿过丝杆的避让孔,所述凸台上设置有所述动力输出孔,所述动力输出孔与所述避让孔同圆心设置且相互连通。
通过蜗轮外壁上的齿牙与蜗杆啮合实现传动,且由于蜗轮上设有凸台,凸台上有动力输出孔可与丝杆实现螺旋配合,容易理解的,为了避免动力输出件在移动过程中相对于丝杆歪斜,就需要动力输出孔的长度够长以使得动力输出孔与丝杆有足够的接触面积。该结构将动力输出孔设置于凸台上,无疑就缩小了蜗轮的厚度,蜗轮只需要与蜗杆啮合传动即可,所需厚度相对较小,该结构大幅缩减了蜗轮厚度,节省了成本。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避让孔为光孔,或所述避让孔内也设有可与丝杆螺旋配合的螺纹。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凸台与所述蜗轮一体成型。便于动力输出件的生产,结构强度也相对较好。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蜗轮的上下两端面上均设有所述凸台。进一步扩大动力输出件与丝杆的接触面积,避免动力输出件在移动过程中相对于丝杆歪斜。
一种驱动机构,包括丝杆以及上述方案中的驱动部件,所述丝杆穿过所述通孔插于所述动力输出孔内与所述动力输出件螺旋配合,所述驱动电机驱动动力输出件转动时,所述动力输出件沿丝杆的长度方向移动,以使得所述驱动部件整体沿丝杆长度方向移动。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出发点、理念及有益效果是:
1,由于动力输出件上设有可穿过丝杆的动力输出孔,动力输出孔的内壁上设有可与丝杆螺旋配合的螺纹,动力输出件的外壁绕自身圆周阵列设置有多个齿牙,齿牙与所述蜗杆啮合传动使得动力输出件可绕动力输出孔的轴线转动。当丝杆穿过动力输出孔与动力输出件配合时,驱动电机可通过蜗杆带动动力输出件绕丝杆轴线转动,从而使得动力输出件沿丝杆长度方向移动。此时动力输出件即起到与蜗杆啮合传动的作用,又起到与丝杆螺旋配合的作用,动力输出件不仅充当蜗轮也起到了丝母的作用,一物两用。
2,且当丝杆穿过动力输出孔与动力输出件配合时,驱动电机只需要驱动蜗杆转动,就可以带动动力输出孔绕丝杆转动,不需要外加连接杆、斜齿轮等其他传动部件,结构紧凑成本较低,便于后续的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升降桌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仰视状态下升降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中壳体去除上盖后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5为蜗轮与丝母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驱动部件的爆炸图;
图7为实施例2中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2中升降桌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4中动力输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5中升降桌的结构图及局部放大图;
图11为实施例6中升降桌的结构图及局部放大图。
各附图标记为:1-桌板,2-支撑架,3-上梁,4-下梁,5-丝杆,6-升降支撑件,7-导向柱,8-第一支撑板,9-第二支撑板,10-连接件,11-第一支撑段,12-第二支撑段,13-驱动电机,14-壳体,15-蜗轮,16-蜗杆,17-动力输出件,18-动力输出孔,19-支承件,20-支撑管,21-凸台,22-立柱,23-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实施例1:如图1-6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驱动机构,其为升降桌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下面将对升降桌展开具体描述。一种升降桌,其包括支撑架2和桌板1。如图1所示,支撑架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支撑架2沿桌板1的长度方向位于桌板1的左右两侧,桌板1夹设与两个支撑架2之间。如图3所示,支撑架2包括上梁3、下梁4、丝杆5和升降支撑件6,上梁3与下梁4沿自身长度方向均具有头端与尾端,上梁3的头端与下梁4的头端组件之间竖直设有导向柱7,上梁3的尾端与下梁4的尾端之间也竖直设置有导向柱7,丝杆5可转动设置于上梁3与下梁4之间,导向柱7与丝杆5均竖直贯穿升降支撑件6。本方案中导向柱7不仅起到了支撑上梁3,使得上梁3与下梁4之间保持相对固定的作用,还起到了导向作用,使得升降支撑件6仅可沿导向柱7的高度方向做升降运动。
且在本方案中,桌板1与丝杆5之间设有用于驱动桌板1沿丝杆长度方向升降的驱动部件。该驱动部件配合丝杆5构成上述驱动机构。具体的,驱动部件包括驱动电机13和动力输出件17。如图4-6所示,驱动电机13上还设置有收容组件,收容组件包括一个壳体14,该壳体14由上盖与下盖对合而成。该壳体14固定设置于驱动电机13的输出端。且本方案中,驱动电机13上具有在轴向上延伸并可绕自身轴线转动的电机轴,该电机轴露出于驱动电机13外的部分形成蜗杆16。蜗杆16贯穿壳体14的一侧侧壁伸入壳体14的内部。
上述动力输出件17则收容于壳体14内。且动力输出件17设有可穿过丝杆的动力输出孔18,动力输出孔18的内壁上设有可与丝杆5螺旋配合的螺纹。而为了使得丝杆5可插于动力输出孔18内。壳体上还开有通孔。
同时,本方案中,动力输出件17的外壁绕自身圆周阵列设置有多个齿牙,齿牙与上述伸入壳体14内部的蜗杆16啮合传动使得动力输出件17可绕插于动力输出孔18内的丝杆5转动。而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本方案中,动力输出件17包括蜗轮15,上述多个齿牙形成于蜗轮15的外环壁上。且蜗轮15的上下两端面中上均设有凸台21。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凸台21与蜗轮15一体成型。蜗轮上同圆心设置有可穿过丝杆5的避让孔,该避让孔为光孔(光孔即为孔壁光滑的通孔)。而凸台21上则设置有上述动力输出孔18,动力输出孔18与避让孔同圆心设置且相互连通。丝杆5穿过通孔并贯穿动力输出孔18及避让孔,从而使得丝杆5与动力输出件17螺旋配合。
当驱动电机13驱动蜗杆16转动时,蜗杆16带动动力输出件17转动,就会使得动力输出件17沿丝杆5长度移动,动力输出件17移动时带动壳体14同步移动,从而带动驱动电机13同步移动,驱动电机13承托着升降支撑件6沿丝杆5的长度方向进行升降动作,以抬高或降低桌板1的高度。
本方案中驱动电机13只需要驱动所连蜗杆16转动,就可以带动动力输出件17转动,不需要其他传动件(例如连接杆、斜齿轮等),成本相对较低。且由于其结构简单,体积较小,也便于安装。同时,由于动力输出件17位于壳体14内,动力输出件17沿丝杆5长度方向移动的同时,会带动壳体14、驱动电机13同步移动,壳体14与驱动电机13承托着升降支撑件6移动以抬高或降低桌板1的高度。此时驱动电机13不仅仅是一个驱动件,它还是一个承托件,一物两用,在不添加其余组件的同时又大幅提高了结构的支撑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方案中蜗轮的上下两端面中上均设有凸台21,但是在保证动力输出件17沿丝杆5长度升降过程不会偏斜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蜗轮的上下两端面中仅有一侧端面设有凸台21的结构。
且在本方案中,请参阅图2和图3,上梁3、下梁4及升降支撑件6均沿自身长度方向于丝杆5的两侧具有第一支撑段11和第二支撑段12,且第一支撑段11和第二支撑段12之间呈夹角设置。上述桌板1位于两个支撑架2的升降支撑件6的第一支撑段11之间并与两个第一支撑段11相连。而两个支撑架2的升降支撑件6的第二支撑段12位于则桌板1的后端。该种结构可以在两个支撑架2上加设外套、挡布的部件使得在桌板1的后端形成遮挡。
同时,本方案中两个支撑架2的升降支撑件6的第一支撑段11之间设有支撑管20,支撑管2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支撑段11连接,支撑管20贯穿桌板1的左右两端以与桌板1相连。通过支撑管20对桌板1形成底部支撑,在升降支撑件6升降过程中通过支撑管20带动桌板1同步升降。当然的,也可以将支撑管20设置于桌板1的底端来带动桌板1同步升降。
另外,本方案中,升降支撑件6包括第一支撑板8和第二支撑板9,第一支撑板8于竖直方向上位于第二支撑板9的上方,导向柱7由上至下一次贯穿所述第一支撑板8与第二支撑板9,且第一支撑板8与第二支撑板9之间通过连接件10固定连接,而驱动电机13则设置于第一支撑板8上。
由于第一支撑板8于竖直方向上位于第二支撑板9的上方,而驱动电机13则设置于第一支撑板8上。在升降过程中,即使超出升降行程导致第二支撑板9与下梁4接触,驱动电机13仍与地面有一定的间距,对驱动电机13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升降超出行程而导致驱动电机13碰撞损坏。
且在本方案中,第一支撑段11的宽度大于第二支撑段12的宽度。驱动电机13安装于升降支撑件6中的第一支撑段11上。由于第一支撑段11宽度相对较宽,从而便于驱动电机13的安装。而未安装有驱动电机13的第二支撑段12则宽度相对较窄,不仅节省成本,也使得升降桌整体体积缩小便于放置输送。
当然的,若将驱动电机13安装于第二支撑段12上,且第一支撑段11的宽度小于第二支撑段12的宽度也是可行的。
实施例2:如图7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1中的升降桌,其主要区别在于,本方案中两个支撑架2分别设置于桌板1的左右两侧,且支撑架2中的上梁3与下梁4均为沿桌板1的宽度方向延伸的一字型结构。通过该种结构使得支撑架2于桌板1的左右两端可形成遮挡。
且较优的,本方案中上梁3和下梁4的长度小于桌板1的宽度。在保持对桌板1的左右两端形成遮挡的同时又不会超出桌板1的前端或后端,便于升降桌整体的摆放,在升降桌贴墙放置或两个升降桌相对设置时,上梁3与下梁4不会与墙体或其他桌子发生干涉。
且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图7和图8中未对驱动机构进行展示。但是该实施例中的驱动机构与上述实施例1中的驱动机构相同,升降支撑件6也仅有形状上的区别,故在图中不做展示,但是其结构也是清楚的。
实施例3: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1中的升降桌,其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动力输出件17即为环状结构的蜗轮15,蜗轮15的外环壁上具有多个齿牙,蜗轮15与驱动电机13上的蜗杆16相啮合。且蜗轮15的内环壁上设有螺纹以构成上述动力输出孔18。丝杆5穿过壳体14上的通孔插于蜗轮15上的动力输出孔18以与蜗轮15(即动力输出件17)螺旋配合。
实施例4: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1中的升降桌,其主要区别在于,蜗轮15上的避让孔内也设有可与丝杆5螺旋配合的螺纹。通过该种结构扩大动力输出件17与丝杆5螺旋配合的面积,进一步避免在动力输出件17沿丝杆5升降的过程中相对于丝杆5发生歪斜。
实施例5: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1中的升降桌,其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支撑架2位于桌板1的下方构成桌腿式结构,支撑架2上的升降支撑件6的一端向外延伸露出于支撑架2外,且升降支撑件6露出于支撑架2外的部分上设置沿丝杆5长度方向向上延伸的立柱22,立柱22与桌板1的底端面固定相连。当驱动电机13驱动动力输出件17转动时,驱动电机13及壳体14沿丝杆5进行升降,由于驱动电机13设置于升降支撑件6上,就会带动升降支撑件6及立柱22进行升降,从而带动桌板1实现升降。
实施例6: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1中的升降桌,其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支撑架2位于桌板1的下方构成桌腿式结构,支撑架2不仅包括上述升降支撑件6,还包括一个竖直设置的套筒23。上述丝杆5竖直设置于套筒23内,且丝杆5仅可绕自身轴线转动。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的,丝杆5贯穿升降支撑件6,且驱动电机13安装于升降支撑件6上。但是在本方案中升降支撑件6上还设置有沿丝杆长度方向向上延伸的支承件19,支承件19与桌板1的底端面固定相连。当驱动电机13驱动动力输出件17转动时,驱动电机13及壳体14沿丝杆5进行升降,由于驱动电机13设置于升降支撑件6上,就会带动升降支撑件6及支承件19进行升降,升降支撑件6及支承件19相对于套筒23滑动从而带动桌板1实现升降。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驱动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电机、动力输出件和壳体,所述驱动电机具有在轴向上延伸并可绕自身轴线转动的电机轴,所述电机轴露出于驱动电机的部分形成蜗杆,所述动力输出件设有可穿过丝杆的动力输出孔,所述动力输出孔的内壁上设有可与丝杆螺旋配合的螺纹,所述动力输出件的外壁绕自身圆周阵列设置有多个齿牙,所述齿牙与所述蜗杆啮合传动使得动力输出件可绕动力输出孔的轴线转动;所述蜗杆和动力输出件均收容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使丝杆插入动力输出孔的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输出件为环状结构的蜗轮,所述蜗轮的外环壁上具有所述多个齿牙,所述蜗轮的内环壁上设有所述螺纹以构成所述动力输出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输出件包括蜗轮,所述多个齿牙形成于蜗轮的外环壁上,所述蜗轮的上下两端面中的至少一侧端面上设有凸台,所述蜗轮上同圆心设置有可穿过丝杆的避让孔,所述凸台上设置有所述动力输出孔,所述动力输出孔与所述避让孔同圆心设置且相互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孔为光孔,或所述避让孔内也设有可与丝杆螺旋配合的螺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与所述蜗轮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轮的上下两端面上均设有所述凸台。
7.一种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丝杆以及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驱动部件,所述丝杆穿过所述通孔插于所述动力输出孔内与所述动力输出件螺旋配合,所述驱动电机驱动动力输出件转动时,所述动力输出件沿丝杆的长度方向移动,以使得所述驱动部件整体沿丝杆长度方向移动。
CN202122836680.9U 2021-11-17 2021-11-17 一种驱动部件及驱动机构 Active CN2168196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36680.9U CN216819615U (zh) 2021-11-17 2021-11-17 一种驱动部件及驱动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36680.9U CN216819615U (zh) 2021-11-17 2021-11-17 一种驱动部件及驱动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19615U true CN216819615U (zh) 2022-06-24

Family

ID=820504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836680.9U Active CN216819615U (zh) 2021-11-17 2021-11-17 一种驱动部件及驱动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196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58039B2 (en) Platform with adjustable height
US9675170B2 (en) Telescopic column, preferably for furniture
CN208973891U (zh) 一种医用ct扫描用的射线隔离防护装置
CN210153478U (zh) 电动升降翻转支架
CN210870326U (zh) 电动升降桌
CN212437997U (zh) 一种可调节升降的床架
CN216819615U (zh) 一种驱动部件及驱动机构
CN114271600A (zh) 一种升降桌
CN111493514A (zh) 一种三节式圆管升降柱
CN108244836A (zh) 一种可调节高度的餐桌
US20220047068A1 (en) Drive device of adjustable desk
CN112413371B (zh) 一种用于病床的计算机支撑装置及支撑方法
CN113154218B (zh) 一种显示器支架
CN111862515B (zh) 一种基于红外成像和视频分析的火灾识别装置
CN114343327A (zh) 电动升降立柱、可升降式演讲台、电动升降桌及走线方法
CN216812747U (zh) 一种致动器及驱动机构
CN217243128U (zh) 一种支撑架、升降装置及升降桌
CN220756840U (zh) 一种可联动升降支臂机构和升降桌
CN217724010U (zh) 一种按摩辅助支架
CN110115422A (zh) 升降工作桌
CN214485005U (zh) 一种可以调节高度的医疗保健椅
CN213428927U (zh) 单电机电动升降桌
CN219125686U (zh) 一种新型三节可升降课椅
CN220916958U (zh) 一种多功能办公椅
CN108930886A (zh) 一种可调节的型家电支撑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