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11882U - 放气阀和发动机 - Google Patents

放气阀和发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11882U
CN216811882U CN202122725371.4U CN202122725371U CN216811882U CN 216811882 U CN216811882 U CN 216811882U CN 202122725371 U CN202122725371 U CN 202122725371U CN 216811882 U CN216811882 U CN 2168118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limiting
liquid level
floating plug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72537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学明
房佳威
韩景峰
蒋丽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chai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chai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72537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118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118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118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oat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放气阀和一种发动机,放气阀包括:外壳和浮塞,外壳包括壳体和第一限位部,壳体的内部设有空腔,壳体设有出气口和进气口,空腔分别与出气口和进气口连通,第一限位部设于空腔的内部并且与壳体的内壁连接,第一限位部呈碗形结构,第一限位部的外侧壁与空腔的侧壁间隔设置;浮塞设于第一限位部和出气口之间,浮塞能够在空腔内的液位大于第一预设液位时浮起,并且浮塞能够在空腔内的液位大于第二预设液位时封堵出气口。该放气阀在放气状态下,浮塞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使出气口呈打开状态,当气体排尽后,在水压的作用下,浮塞随着液位的升高堵死出气口,使得液体无法排出。

Description

放气阀和发动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放气阀,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发动机。
背景技术
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现有的发动机冷却系统中,放气结构通常采用放气管结构,因为要兼顾放气功能,其内径一般设置在3mm左右,此时会有小部分水通过放气管回流至散热器,影响暖机过程,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另一种浮球阀的放气结构,放气风险比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在管路同时通气通水的情况下,放气阀无法实现只放气不放水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放气阀,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壳体和第一限位部,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空腔,所述壳体设有出气口和进气口,所述空腔分别与所述出气口和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一限位部设于所述空腔的内部并且与所述壳体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限位部呈碗形结构,所述第一限位部的开口朝向所述出气口设置,所述第一限位部的外侧壁与所述空腔的侧壁间隔设置;
浮塞,所述浮塞设于所述空腔的内部,所述浮塞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出气口之间,所述浮塞能够在所述空腔内的液位大于第一预设液位时浮起,并且所述浮塞能够在所述空腔内的液位大于第二预设液位时封堵所述出气口。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放气阀运用气压和水压的变动实现放气阀只放气不放水,在放气状态下,浮塞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使出气口呈打开状态,压力为P1的气体从出气口排出,当气体排尽后,压力为P2的液体进入空腔,水压P2>气压P1。此时在水压的作用下,浮塞随着液位的升高,浮塞堵死出气口,使得液体无法排出。当再有气体进入时,液体被气体挤出,第一限位件内会留有一部分液体。此时浮子M大于浮力F,再加上气体P1的作用下,浮阀打开出气口,使得气体排出。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放气阀,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壳部和第二壳部,所述第一壳部的顶端设有所述出气口,所述第一壳部的底端与所述第二壳部连接,所述第二壳部的底端设有所述进气口,所述空腔包括所述第一壳部的部分内腔和所述第二壳部的部分内腔,所述第一限位部设于所述第二壳部的内腔中,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壳部的内壁连接,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壳部同轴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浮塞包括同轴设置的杆部、封堵部和本体部,所述封堵部呈锥形,所述封堵部的小径端与所述杆部的底端连接,所述封堵部的大径端与所述本体部的顶端连接,所述杆部穿设于所述出气口中,所述封堵部能够在所述空腔内的液位大于第二预设液位时封堵所述出气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预设液位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的顶端与所述出气口的底端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部的一端插设在所述第二壳部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壳部一体成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部的内部设有配重腔,所述浮塞还包括安装在所述配重腔中的配重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放气阀还包括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设于所述出气口内,所述第二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杆部沿其径向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限位块和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呈碗形结构,所述支撑件的开口端的部分侧壁通过所述限位件与所述壳体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限位部能够限制所述浮塞沿其径向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发动机,包括冷却系统和放气阀,所述冷却系统包括放气管,所述放气阀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出的放气阀,所述放气阀安装在所述放气管中。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出的发动机具有和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出的放气阀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放气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放气阀在放气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放气阀在阻水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放气阀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记表示如下:
10:第一壳部、11:第二壳部、12:第一限位部、13:空腔、14:出气口、15:进气口、16:杆部、17:封堵部、18:本体部、19:配重块、20:第二限位部、21:限位块、22:支撑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放气阀,包括:
外壳,外壳包括壳体和第一限位部12,壳体的内部设有空腔13,壳体设有出气口14和进气口15,空腔13分别与出气口14和进气口15连通,第一限位部12设于空腔13的内部并且与壳体的内壁连接,第一限位部12呈碗形结构,第一限位部12的开口朝向出气口14设置,第一限位部12的外侧壁与空腔13的侧壁间隔设置;
浮塞,浮塞设于空腔13的内部,浮塞设置在第一限位部12和出气口14之间,浮塞能够在空腔13内的液位大于第一预设液位时浮起,并且浮塞能够在空腔13内的液位大于第二预设液位时(例如图3中虚线表示的液位)封堵出气口14。
需要说明的是,该放气阀要求竖直安装,壳体优选为圆柱形,可以由两个半壳组合而成,第一限位部12与壳体同轴设置,通过两侧的连接部与空腔13的腔壁连接,第一限位部12与壳体之间的间隔可流通空气和液体,浮塞自身具有浮力,其外形也是柱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放气阀运用气压和水压的变动实现放气阀只放气不放水,在放气状态下,如图2所示,图中实线箭头表示气体走向,浮塞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落在第一限位部12的碗形结构中,使出气口14呈打开状态,压力为P1的气体从出气口14排出,当气体排尽后,如图3所示,图中虚线箭头表示气液体走向,虚线表示液位,压力为P2的液体进入空腔13,第一限位部12中也会留存一定液体,水压P2>气压P1。此时在水压的作用下,浮塞随着液位的升高,浮塞堵死出气口14,使得液体无法排出。当再有气体进入时,液体被气体挤出,第一限位部12内会留有一部分液体。此时浮子M大于浮力F,再加上气体P1的作用下,浮阀打开出气口14,使得气体排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壳部10和第二壳部11,第一壳部10的顶端设有出气口14,第一壳部10的底端与第二壳部11连接,第二壳部11的底端设有进气口15,空腔13包括第一壳部10的部分内腔和第二壳部11的部分内腔,第一限位部12设于第二壳部11的内腔中,第一限位部12与第二壳部11的内壁连接,第一限位部12与第二壳部11同轴设置。
具体地,第一壳部10和第二壳部11可通过过盈配合进行连接,或者通过焊接连接。第一壳部10和第二壳部11同轴设置,并且空腔13也与第一壳部10和第二壳部11同轴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浮塞包括同轴设置的杆部16、封堵部17和本体部18,封堵部17呈锥形,封堵部17的小径端与杆部16的底端连接,封堵部17的大径端与本体部18的顶端连接,杆部16穿设于出气口14中,封堵部17能够在空腔13内的液位大于第二预设液位时封堵出气口14。杆部16可限制浮塞的运动方向,使其沿竖直方向运动。封堵部17呈圆锥形,利用锥面与出气口14的底部的锥面配合进行密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预设液位位于第一限位部12的顶端与出气口14的底端之间。
具体地,为了防止浮塞在出气压的作用下堵死出气口14,该放气阀的技术要求:M>P1A+N,M为浮塞的重力,P1为出气的最大气压,A为出气口14的横截面积,N为安全余量。
当水位在进气口15下限以下时,浮力F<M;当水位在进气口15下限以上时,浮力F>=M,且F-M=L值越小越好,浮塞才会浮起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部10的一端插设在第二壳部11中。可通过过盈连接,可靠性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12与第二壳部11可通过铸造一体成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本体部18的内部设有配重腔,浮塞还包括安装在配重腔中的配重块19,通过调整配重块19实现不同液压下的放气阻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放气阀还包括第二限位部20,第二限位部20设于出气口14内,第二限位部20用于限制杆部16沿其径向运动,避免浮塞偏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12包括限位块21和支撑件22,支撑件22呈碗形结构,支撑件22的开口端的部分侧壁通过限位件与壳体的内壁连接,第一限位部12能够限制浮塞沿其径向运动,避免浮塞偏斜,影响阻水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发动机,包括冷却系统和放气阀,冷却系统包括放气管,放气阀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出的放气阀,放气阀安装在放气管中。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出的发动机具有和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出的放气阀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放气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壳体和第一限位部,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空腔,所述壳体设有出气口和进气口,所述空腔分别与所述出气口和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一限位部设于所述空腔的内部并且与所述壳体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限位部呈碗形结构,所述第一限位部的开口朝向所述出气口设置,所述第一限位部的外侧壁与所述空腔的侧壁间隔设置;
浮塞,所述浮塞设于所述空腔的内部,所述浮塞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出气口之间,所述浮塞能够在所述空腔内的液位大于第一预设液位时浮起,并且所述浮塞能够在所述空腔内的液位大于第二预设液位时封堵所述出气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壳部和第二壳部,所述第一壳部的顶端设有所述出气口,所述第一壳部的底端与所述第二壳部连接,所述第二壳部的底端设有所述进气口,所述第一壳部的部分内腔和所述第二壳部的部分内腔构成所述空腔,所述第一限位部设于所述第二壳部的内腔中,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壳部的内壁连接,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壳部同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塞包括同轴设置的杆部、封堵部和本体部,所述封堵部呈锥形,所述封堵部的小径端与所述杆部的底端连接,所述封堵部的大径端与所述本体部的顶端连接,所述杆部穿设于所述出气口中,所述封堵部能够在所述空腔内的液位大于第二预设液位时封堵所述出气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设液位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的顶端与所述出气口的底端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部的一端插设在所述第二壳部中。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壳部为一体式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放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的内部设有配重腔,所述浮塞还包括安装在所述配重腔中的配重块。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放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气阀还包括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设于所述出气口内,所述第二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杆部沿其径向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放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限位块和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呈碗形结构,所述支撑件的开口端的部分侧壁通过所述限位块与所述壳体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限位部能够限制所述浮塞沿其径向运动。
10.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系统和放气阀,所述冷却系统包括放气管,所述放气阀为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放气阀,所述放气阀安装在所述放气管中。
CN202122725371.4U 2021-11-08 2021-11-08 放气阀和发动机 Active CN2168118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25371.4U CN216811882U (zh) 2021-11-08 2021-11-08 放气阀和发动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25371.4U CN216811882U (zh) 2021-11-08 2021-11-08 放气阀和发动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11882U true CN216811882U (zh) 2022-06-24

Family

ID=820490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725371.4U Active CN216811882U (zh) 2021-11-08 2021-11-08 放气阀和发动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118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678346B2 (ja) 燃料蒸気排出バルブ組立体
JP4035022B2 (ja) 蒸発燃料処理装置
US4586528A (en) Air release valve
CN102481839A (zh) 排气阀
MX2008012176A (es) Valvula de respiradero de combustible y mejora de la misma.
US6854477B2 (en) Apparatus for inhibiting fuels from flowing out of fuel tanks
CN112339955A (zh) 一种用于潜艇液舱的透气阻水安全阀装置及注排水系统
CN216811882U (zh) 放气阀和发动机
US6058964A (en) Multi-level fuel pickup
CN202109081U (zh) 球阀
CN106704653B (zh) 油箱重力阀
US6571753B1 (en) Passive air vent for a marine engine
CN112145280A (zh) 一种非透明带观察窗的膨胀水箱
CN112648465B (zh) 一种水锤消除罐
CN113124223B (zh) 一种用于汽车燃油箱的组合阀
CN209892817U (zh) 一种带保压功能的油箱排气阀
CN210859919U (zh) 一种球心逆流阀门
CN110259557B (zh) 一种船及其船舷排气系统
JP2006316940A (ja) 排気弁
CN201651537U (zh) 排气球阀
JP2002021667A (ja) 燃料タンクの液面検知バルブ
CN206918352U (zh) 一种溢流切断阀
CN110985724A (zh) 一种gvv阀保压结构及gvv阀
CN112407305A (zh) 一种用于直升机燃油系统的通气阀
JPS6393625A (ja) 燃料流出防止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