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10857U - 建筑施工用支撑平台 - Google Patents

建筑施工用支撑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10857U
CN216810857U CN202122906505.2U CN202122906505U CN216810857U CN 216810857 U CN216810857 U CN 216810857U CN 202122906505 U CN202122906505 U CN 202122906505U CN 216810857 U CN216810857 U CN 2168108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construction
fixedly connected
bottom plate
bear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0650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尚昆
刘洋
邢鹤遥
赵跃
文文
张丽艳
侯占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90650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108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108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108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d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施工用支撑平台,包括:底板,底板的底面间隔设置有若干的支撑腿;固定连接于底板的顶面且高度可调的升降组件;固定连接于升降组件的顶部的承重板,通过调节升降组件的高度,以带动承重板升降;呈竖直状且沿承重板的边缘设置的若干防护板,若干防护板和承重板围设形成有供施工人员站立的施工空间;以及固定连接于防护板的顶部且供放置施工工具的放置架。本实用新型通过于支撑平台的顶部固定防护板并于防护板的顶部设置放置架,以将施工工具放置于放置架的顶部,避免了施工工具掉落,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通过于底板的顶部设置升降组件,从而能够方便快捷地调节承重板的高度,提升施工效率。

Description

建筑施工用支撑平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支撑平台。
背景技术
传统的施工平台在平台上没有设置存放工具的地方,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携带的工具较多,没有地方存放,而且工作人员所携带的工具就容易从施工平台上掉落,不仅会造成物品的损坏,还容易给下方人员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造成平台的安全性较差,并且传统的施工平台无法在施工过程中快速的进行高度调整,适用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用支撑平台,通过于支撑平台的顶部固定防护板并于防护板的顶部设置放置架,以将施工工具放置于放置架的顶部,避免了施工工具掉落,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通过于底板的顶部设置升降组件,从而能够方便快捷地调节承重板的高度,提升施工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建筑施工用支撑平台,包括:
底板,底板的底面间隔设置有若干的支撑腿;
固定连接于底板的顶面且高度可调的升降组件;
固定连接于升降组件的顶部的承重板,通过调节升降组件的高度,以带动承重板升降;
呈竖直状且沿承重板的边缘设置的若干防护板,若干防护板和承重板围设形成有供施工人员站立的施工空间;以及
固定连接于防护板的顶部且供放置施工工具的放置架。
本实用新型建筑施工用支撑平台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升降组件包括:
设置于底板的顶面且可转动调节的双向丝杠,双向丝杠上开设有方向相反的两段螺纹段;
分别螺合于双向丝杠的两段螺纹段两个的螺纹套;以及
一端转动连接于螺纹套且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承重板的底面的升降杆,双向丝杠的两个升降杆拼合呈八字型,通过转动双向丝杠,以带动两个螺纹套沿双向丝杠向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从而增大或减小两个升降杆之间的角度,以带动承重板升降。
本实用新型建筑施工用支撑平台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双向丝杠平行设置有两个。
本实用新型建筑施工用支撑平台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
固定于底板的顶面且位于两个双向丝杠之间的升降电机,升降电机具有向外凸伸且可转动的转轴;
固定连接于转轴的主动轮;
固定套设于双向丝杠的从动轮,主动轮和两个从动轮位于同一直线;
套设于主动轮和两个从动轮且呈环形的传送带,通过开启升降电机,以使得转轴带动主动轮转动,从而传送带带动从动轮转动,使得两个双向丝杠同步转动。
本实用新型建筑施工用支撑平台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固定于底板的顶面且对应承重板的位置的限位板,且限位板的高度高于双向丝杠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建筑施工用支撑平台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间隔开设于防护板且呈条形的若干通风孔。
本实用新型建筑施工用支撑平台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开设于防护板的侧部的门洞以及可开合地安装于所述防护板且供封堵门洞的防护门。
本实用新型建筑施工用支撑平台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放置架的竖截面呈L型,包括呈水平状的承托部以及呈竖直状的围护部,承托部的一端固定连接于防护板的顶部且另一端向远离防护板的方向延伸,围护部固定于承托部远离防护板的端部,施工工具放置于承托部。
本实用新型建筑施工用支撑平台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固定连接于相邻的两个支撑腿之间的辅助板、开设于辅助板的螺纹孔、螺合于螺纹孔且两端分别凸伸出辅助板的螺纹杆以及固定连接于螺纹杆的底部的万向轮;
通过旋拧螺纹杆,以带动螺纹杆向下移动,以使得万向轮置于地面并向上顶起底板,从而能够于地面滚动并带动支撑平台移动。
本实用新型建筑施工用支撑平台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转动连接于底板的侧部的爬梯、固定于爬梯的侧部且呈L型的卡件以及对应卡件且转动连接于底板的侧部的卡条,爬梯的高度小于支撑腿的高度;
通过转动卡条,以使得卡条卡入卡件,从而爬梯与底板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建筑施工用支撑平台通过防护板、放置架的设置,可以将施工过程中用到的工具存放在放置架上,有效的避免了所携带的工具容易从施工平台上掉落的问题,提高了该支撑平台的安全性,并且在防护板侧壁开设通风槽可以降低高处作业时的风阻,以及该支撑平台自身的质量,进一步提高该支撑平台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通过升降电机配合主动轮、从动轮以及传送带,分别带动两侧的双向丝杠同步进行转动,由于双向丝杠的两侧为两段相反螺纹段,所以双向丝杠两侧螺纹连接的螺纹套会同步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升降杆推动承重板进行升降,并且通过转动底板两侧的螺纹杆,使得万向轮置于地面并向上顶起该支撑平台,从而能够将该支撑平台推动需要使用的地方,方便了该支撑平台进行移动,然后升起万向轮,使得支撑腿接触地面,从而使得装置固定于地面,提高了该支撑平台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建筑施工用支撑平台的一个方向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建筑施工用支撑平台的另一个方向的立体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与部件的对应关系如下:底板1、限位板11、支撑腿12,升降组件2、轴承座21、双向丝杠22、螺纹套23、从动轮24、升降电机25、主动轮251、防护壳252、第一转动座26、升降杆27、第二转动座28、万向轮3、辅助板31、转轮32,螺纹杆33、连接杆34,限位杆35,承重板4、立杆51,防护板52、防护门53、放置架6、爬梯7、卡件71、卡条72。
具体实施方式
为利于对本实用新型的了解,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用支撑平台,包括:
底板1,底板1的底面间隔设置有若干的支撑腿12;
固定连接于底板1的顶面且高度可调的升降组件2;
固定连接于升降组件2的顶部的承重板4,通过调节升降组件2的高度,以带动承重板4升降;
呈竖直状且沿承重板的边缘设置的若干防护板52,若干防护板52和承重板4围设形成有供施工人员站立的施工空间;以及
固定连接于防护板52的顶部且供放置施工工具的放置架6。
本实用新型建筑施工用支撑平台通过防护板52、放置架6的设置,可以将施工过程中用到的工具存放在放置架6上,有效的避免了所携带的工具容易从施工平台上掉落的问题,提高了该支撑平台的安全性,并且在底板1的顶部设置升降组件2,从而能够方便快捷地调节承重板的高度,提高了施工效率。
较佳地,如图1所示,支撑腿12的底部固定有呈台体的底盘,台体的顶面与支撑腿12的底部相匹配,台体的底面大于支撑腿12的底面,以提高该支撑平台和底面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该支撑平台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建筑施工用支撑平台的一种较佳实施案例为,该升降组件包括:设置于底板1的顶面且可转动调节的双向丝杠22,双向丝杠22上设置有方向相反的两段螺纹段;分别螺合于双向丝杠22的两段螺纹段的两个螺纹套23;以及一端转动连接于螺纹套23且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承重板4 的底面的升降杆27,双向丝杠22的两个升降杆27拼合呈八字型,通过转动双向丝杠22,以带动两个螺纹套23沿双向丝杠22向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从而增大或减小两个升降杆27之间的角度,以带动承重板4升降。
较佳地,双向丝杠22平行设置有两个。
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还包括固定于底板1的顶面的若干轴承座21,双向丝杠22转动连接于两个轴承座21。
进一步的,还包括:固定于底板1的顶面且位于两个双向丝杠22之间的升降电机25,升降电机25具有向外凸伸且可转动的转轴;固定连接于转轴的主动轮251;套设于双向丝杠22的从动轮24,主动轮251和两个从动轮24位于同一直线;套设于主动轮251和两个从动轮24且呈环形的传送带,通过开启升降电机25,以使得转轴带动主动轮251转动,从而传送带带动从动轮24转动,使得两个双向丝杠22同步转动,使得螺纹套23 沿双向丝杠22移动,从而减小两个升降杆27之间的角度,以向上顶撑起承重板4,可以有效的针对不同高度的作业面进行使用,大大提高了该支撑平台的适用范围。
较佳地,如图2所示,升降电机25套设有防护壳252,以避免承重板 4接触升降电机25,从而提高了升降电机25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还包括固定于底板1的顶面且对应承重板4的位置的限位板11,且限位板11的高度高于双向丝杠22的高度,通过限位板11限制承重板4下降过度从而贴合双向丝杠22,便于维持升降电机25和双向丝杠22的稳定性。
具体的,还包括固定连接于螺纹套23的顶部的第一转动座26以及固定连接于底板4的底面的第二转动座28,升降杆27转动连接于第一转动座26和第二转动座28。
进一步的,还包括间隔开设于防护板52且呈条形的若干通风孔。
较佳地,通风孔可以降低高处作业时的风阻,以及该支撑平台自身的质量,通过放置架6,可以将施工过程中用到的工具存放在放置架6上,并且也有效的避免了携带的工具容易从施工平台上掉落的问题,提高了该支撑平台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还包括开设于防护板52的侧部的门洞以及可开合地安装于防护板52且供封堵门洞的防护门53,通过开启防护门53,便于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空间进行施工,通过关闭防护门53,从而能够避免施工人员施工过程中自防护门53的位置掉落,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
较佳地,承重板4呈矩形,对应承重板4的转角处立设有四个立杆51,防护板52固定连接于相对的两个立杆51。
具体的,放置架6的竖截面呈L型,包括呈水平状的承托部以及呈竖直状的围护部,承托部的一端固定连接于防护板52的顶部且另一端向远离防护板52的方向延伸,围护部固定于承托部远离防护板52的端部,施工工具放置于承托部。
较佳地,围护部的设置避免了施工工具自承托部的顶面滑脱该支撑平台,提高了该支撑平台的使用安全性。
进一步的,还包括固定连接于相邻的两个支撑腿12之间的辅助板31、开设于辅助板31的螺纹孔、螺合于螺纹孔且两端分别凸伸出辅助板的螺纹杆33以及固定连接于螺纹杆33的底部的万向轮3;
通过旋拧螺纹杆33,以带动螺纹杆33向下移动,以使得万向轮3置于地面并向上顶起底板,从而能够于地面滚动并带动支撑平台移动。
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还包括固定于螺纹杆33位于辅助板31 的下方的端部的连接杆34,万向轮3固定连接于连接杆34的端部,从而增加了万向轮3的设置数量,便于更加快捷的推动该支撑平台。
具体的,如图2所示,还包括固定于螺纹杆33的顶端且呈圆形的转轮 32,通过转动转轮32,以便于旋拧螺纹杆32。
较佳地,如图2所示,还包括开设于辅助板31的通孔,限位杆35穿过该通孔并固定于连接杆34的顶部,从而避免转轮32过度旋转,从而导致转轮32贴合于辅助板31,导致后续难以转动转轮32提升万向轮3。
进一步的,如图2和图3所示,还包括转动连接于底板1的侧部的爬梯7、固定于爬梯7的侧部且呈L型的卡件71以及对应卡件71且转动连接于底板1的侧部的卡条72,爬梯7的高度小于支撑腿12的高度,通过转动卡条72,以使得卡条72卡入卡件71,从而爬梯7与底板1固定连接,施工人员通过攀爬爬梯7,以登上承重板4。
较佳地,爬梯7通过合页或铰链转动连接于底板1对应防护门52的侧部,卡条72通过螺栓转动连接于底板1的侧部。
本实用新型建筑施工用支撑平台的具体实施案例为,将施工过程中用到的工具存放在放置架6的承托部,通过转动转轮32使得万向轮3置于地面并向上顶起该支撑平台,进而将该支撑平台推动至待施工的位置,然后转动转轮32升起万向轮3,使得支撑腿12接触地面,从而固定该支撑平台;
转动爬梯7并将卡条72转动并卡入卡件71,以固定爬梯7,施工人员攀爬该爬梯7并通过防护门53进入施工空间,进而关闭防护门53;
然后开启升降电机25,以使得主动轮251转动,从而传送带带动从动轮24转动,以使得两个双向丝杠22同步转动,使得螺纹套23沿双向丝杠 22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从而减小两个升降杆27之间的角度,以向上顶撑起承重板4,待承重板4上升到待施工的位置,关闭升降电机25使得施工人员进行施工;
施工完成后,开启升降电机25,以使得主动轮251转动,从而传送带带动从动轮24转动,以使得两个双向丝杠22同步转动,使得螺纹套23 沿双向丝杠22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从而增大两个升降杆27之间的角度,从而使得升降杆27转动并下降承重板4至限位板11的位置,关闭升降电机25;
开启防护门53,施工人员通过防护门53和爬梯7回到地面,将卡条 72转动并与卡件71分开,以完成施工。
以上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建筑施工用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所述底板的底面间隔设置有若干的支撑腿;
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的顶面且高度可调的升降组件;
固定连接于所述升降组件的顶部的承重板,通过调节所述升降组件的高度,以带动所述承重板升降;
呈竖直状且沿所述承重板的边缘设置的若干防护板,若干所述防护板和所述承重板围设形成有供施工人员站立的施工空间;以及
固定连接于所述防护板的顶部且供放置施工工具的放置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施工用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包括:
设置于所述底板的顶面且可转动调节的双向丝杠,所述双向丝杠上开设有方向相反的两段螺纹段;
分别螺合于所述双向丝杠的两段螺纹段的两个螺纹套;以及
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螺纹套且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承重板的底面的升降杆,所述双向丝杠的两个所述升降杆拼合呈八字型,通过转动所述双向丝杠,以带动两个所述螺纹套沿所述双向丝杠向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从而增大或减小两个所述升降杆之间的角度,以带动所述承重板升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施工用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丝杠平行设置有两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施工用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固定于所述底板的顶面且位于两个所述双向丝杠之间的升降电机,所述升降电机具有向外凸伸且可转动的转轴;
固定连接于所述转轴的主动轮;
固定套设于所述双向丝杠的从动轮,所述主动轮和两个所述从动轮位于同一直线;
套设于所述主动轮和两个所述从动轮且呈环形的传送带,通过开启所述升降电机,以使得所述转轴带动所述主动轮转动,从而所述传送带带动所述从动轮转动,使得两个所述双向丝杠同步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施工用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底板的顶面且对应所述承重板的位置的限位板,且所述限位板的高度高于所述双向丝杠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施工用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间隔开设于所述防护板且呈条形的若干通风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施工用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开设于所述防护板的侧部的门洞以及可开合地安装于所述防护板且供封堵所述门洞的防护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施工用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架的竖截面呈L型,包括呈水平状的承托部以及呈竖直状的围护部,所述承托部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防护板的顶部且另一端向远离所述防护板的方向延伸,所述围护部固定于所述承托部远离所述防护板的端部,所述施工工具放置于所述承托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施工用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连接于相邻的两个支撑腿之间的辅助板、开设于所述辅助板的螺纹孔、螺合于所述螺纹孔且两端分别凸伸出所述辅助板的螺纹杆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螺纹杆的底部的万向轮;
通过旋拧所述螺纹杆,以带动所述螺纹杆向下移动,以使得所述万向轮置于地面并向上顶起所述底板,从而能够于地面滚动并带动所述支撑平台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施工用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底板的侧部的爬梯、固定于所述爬梯的侧部且呈L型的卡件以及对应所述卡件且转动连接于所述底板的侧部的卡条,所述爬梯的高度小于所述支撑腿的高度;
通过转动所述卡条,以使得所述卡条卡入所述卡件,从而所述爬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
CN202122906505.2U 2021-11-24 2021-11-24 建筑施工用支撑平台 Active CN2168108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06505.2U CN216810857U (zh) 2021-11-24 2021-11-24 建筑施工用支撑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06505.2U CN216810857U (zh) 2021-11-24 2021-11-24 建筑施工用支撑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10857U true CN216810857U (zh) 2022-06-24

Family

ID=820496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06505.2U Active CN216810857U (zh) 2021-11-24 2021-11-24 建筑施工用支撑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1085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95122A (zh) * 2022-07-18 2022-09-23 赣州登辉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装修作业移动防护平台
CN115506605A (zh) * 2022-10-24 2022-12-23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智能机械同步落架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95122A (zh) * 2022-07-18 2022-09-23 赣州登辉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装修作业移动防护平台
CN115095122B (zh) * 2022-07-18 2024-04-16 赣州登辉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装修作业移动防护平台
CN115506605A (zh) * 2022-10-24 2022-12-23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智能机械同步落架装置
CN115506605B (zh) * 2022-10-24 2023-10-10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智能机械同步落架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810857U (zh) 建筑施工用支撑平台
CN105517358B (zh) 一种柔性电路板预翻转装载设备
CN213847548U (zh) 一种土壤治理绿植种植辅助装置
CN210214743U (zh) 一种电力运维检修架
CN116177457A (zh) 一种电力设备维修用抬升装置
CN213834447U (zh) 一种电力施工用安全升降装置
CN211790359U (zh) 一种配电柜门的安装工装
CN212222308U (zh) 一种超薄带智能拆带装置
CN212850533U (zh) 一种楼宇通信故障检测定位装置
CN211056661U (zh) 一种可升降式工作平台
CN219304332U (zh) 一种电力工程施工用电缆安装调节架
CN208451954U (zh) 一种房建混凝土顶部的钻孔装置
CN220565650U (zh) 一种房建施工搭载架
CN220451354U (zh) 一种建筑装饰板设计用定位安装装置
CN215858963U (zh) 一种房屋建筑工程用施工平台
CN219887502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施工平台
CN213532479U (zh) 一种电气设备调试维修平台
CN219857418U (zh) 一种爬杆机器人的导向支撑装置
CN218025247U (zh) 一种防滑的施工平台
CN218931585U (zh) 一种机电安装用升降设备
CN218841632U (zh) 一种防止坠落的升降台
CN213948483U (zh) 一种节能门窗安装用辅助装置
CN219075508U (zh) 一种储能电池的便携式拆卸装置
CN213359346U (zh) 一种房屋建筑用爬架结构
CN214987160U (zh) 一种led户外大模组整屏安装用运输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