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95102U - 粘接结构、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粘接结构、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95102U
CN216795102U CN202220065076.2U CN202220065076U CN216795102U CN 216795102 U CN216795102 U CN 216795102U CN 202220065076 U CN202220065076 U CN 202220065076U CN 216795102 U CN216795102 U CN 2167951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nding
bonding surface
inner cavity
fixing piece
f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6507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佑明
金名亮
张新觉
郑体银
吴悦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Huod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Huod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Huod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Huod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06507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951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951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951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anding Axle, Rod, Or Tube Structures Coupled By Welding, Adhesion, Or Deposi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粘接结构、包含此粘接结构的摄像头组件及包含此摄像头组件的电子设备。本实用新型的粘接结构具有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第一固定件具有内腔,内腔的内周面具有第一粘接面,第二固定件包括插接部,插接部的外周面具有第二粘接面,第一粘接面被设置为:使内腔的内径沿第二固定件伸入内腔的方向逐渐增大,第二粘接面被设置为:使插接部的外径沿第二固定件伸入内腔的方向逐渐减小,本粘接结构还包括分别与第一粘接面及第二粘接面粘接的粘合件。本实用新型的粘接结构增加了粘合件与第一固定件及第二固定件之间的粘接强度,从而结构更为稳定。

Description

粘接结构、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摄像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粘接结构、包括此粘接结构的摄像头组件及包括此摄像头组件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摄像头中的镜头与壳体的粘接结构,常采用直接点胶方式制造,但由于在工艺制造过程中,容易出现外壳镀层的附着力差、镜头与外壳油污清洁不够或粘合胶特性微变等状况,使制造出的镜头与壳体粘接强度不够,从而生产出的摄像头性能不稳定,则有可能在行车驾驶途中,造成摄像头镜头脱离外壳的安全隐患,而导致驾驶者无法判断后方路况,给交通安全带来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粘接结构,能够增加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之间的粘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粘接结构的摄像头及包括这种摄像头的电子设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粘接结构,包括:
第一固定件,具有内腔,内腔的内周面具有第一粘接面;
第二固定件,包括插接部,插接部位于内腔中,且插接部的外周面具有第二粘接面,第二粘接面与第一粘接面之间具有第一间隙;
粘合件,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间隙内,分别与第一粘接面及第二粘接面粘接;
其中,第一粘接面被设置为:使内腔的内径沿第二固定件伸入内腔的方向逐渐增大;第二粘接面被设置为:使插接部的外径沿第二固定件伸入内腔的方向逐渐减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粘接结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粘合件分别与第一粘接面及第二粘接面粘接,设置第一粘接面为:使内腔的内径沿第二固定件伸入内腔的方向逐渐增大;设置第二粘接面为:使插接部的外径沿第二固定件伸入内腔的方向逐渐减小,则增加了粘合件与第一固定件及第二固定件之间的粘接强度,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粘接结构更为稳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阻挡件,阻挡件包括阻挡部,阻挡部位于插接部的外周面与内腔的内周面之间,且位于第一粘接面与第二粘接面的下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内腔的内周面设有凹槽,阻挡件还包括与阻挡部连接的连接部,连接部位于凹槽内,阻挡部位于凹槽之外,且与插接部的外周面抵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凹槽为沿内腔的周向设置的环槽,阻挡件为对应设置的环形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第二固定件还包括主体部,主体部与插接部连接,其位于第一固定件的外侧,主体部的外径大于插接部的外径,以在二者的连接处形成第三粘接面,第一固定件朝向主体部的端部具有第四粘接面,第三粘接面与第四粘接面之间具有第二间隙,部分粘合件位于第二间隙内,且分别与第三粘接面及第四粘接面粘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第一粘接面与第二粘接面均为圆锥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第一粘接面的锥度为5°至25°,第二粘接面的锥度为5°至2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第一粘接面的锥度与第二粘接面的锥度相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摄像头组件,包括上述的粘接结构,其中,第一固定件为外壳,第二固定件为镜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摄像头组件,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增加了外壳与镜头之间的粘接强度,从而摄像头组件更稳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摄像头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实施例的电子设备,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摄像头组件结构稳定,使生产出的电子设备性能高,使用寿命长。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普通的粘接结构的受力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粘接结构的受力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粘接结构;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摄像头组件。
附图标记:
第一固定件100、内腔110、第一粘接面111、凹槽112、第四粘接面120;
第二固定件200、插接部210、第二粘接面211、主体部220、第三粘接面230;
粘合件300;
第一间隙400;
阻挡件500、阻挡部510、连接部520;
第二间隙6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以上,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为了增加例如摄像头中的镜头与壳体的两个构件之间粘接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粘接结构,参照图2,包括第一固定件100、第二固定件200和粘合件300。具体地,第一固定件100具有内腔110,内腔110的内周面具有第一粘接面111,第二固定件200包括插接部210,插接部210位于内腔110中,且插接部210的外周面具有第二粘接面211,第二粘接面211与第一粘接面111之间具有第一间隙400,粘合件300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间隙400内,分别与第一粘接面111及第二粘接面211粘接。
其中,第一粘接面111被设置为:使内腔110的内径沿第二固定件200伸入内腔110的方向(例如图2中从上至下的方向)逐渐增大;第二粘接面211被设置为:使插接部210的外径沿第二固定件200伸入内腔110的方向逐渐减小。
以下通过图1与图2的对比说明本实施例的作用,参照图1,其同样是两个构件进行粘接的示意图,为便于描述,图1中各构件或者部位的名称与本实施例保持一致,也即,粘接结构包括第一固定件100、第二固定件200与粘合件300,其与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第一粘接面111与第二粘接面211均平行于竖直方向,这样,当向第一固定件200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第一作用力F1时(这种施力方式符合常见的失效情形),由于第一作用力F1的作用方向与粘合件300的分离方向平行,因此粘合件300基本上是发生剪切破坏,第一作用力F1全部产生上述剪切破坏。参照图2,当采用本实施例的粘接结构并施加第二作用力F2时,粘合件300的分离方向与第二作用力F2的作用方向具有一定的夹角,对第二作用力F2进行分解,其可以分解为平行于剥离方向的第一分力F21,以及垂直于剥离方向的第二分力F22,其中第一分力F21用于使粘合件300发生剪切破坏,而第一分力F21小于力F,如此,要达到相同的破坏程度,则第二作用力F2显然会大于第一作用力F1,此外,第一固定件100自身也可以对第二固定件200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粘接结构增加了第一固定件100与第二固定件200之间的粘接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粘合件300为抗拉强度在10~20Mpa范围内的胶水,当粘接第一固定件100和第二固定件200时,如果添加胶水过少,则不能起到良好的粘接效果;如果添加胶水过多,由于粘合件300热塑之前为液态,胶水本身具有一定重力且流动性较强,易从第一固定件100的内腔110的第一粘接面111或第二固定件200的插接部210的第二粘接面211上滑落,从而无法同时粘接第一固定件100和第二固定件200,为了防止粘合件300下溢,由此设置阻挡件500,参照图3,阻挡件500大致为一圆环,放置于第一间隙400中,其中,阻挡件500设有阻挡部510,阻挡部510位于第一固定件100的内腔110的内周面与第二固定件200的插接部210的外周面之间,且位于第一粘接面111与第二粘接面211的下方,用于承接液态的粘合件300,使得液态的粘合件300能够累积至一定高度,实现粘合件300与第一固定件100在第一粘接面111处粘接,以及粘合件300与第二固定件200在第二粘接面211处粘接,从而达到粘合件300同时粘接第一固定件100与第二固定件200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阻挡件500为橡胶圈,且在自然状态下的内径略小于第二固定件200的插接部210的外径,阻挡件500具有一定弹性,因而能够套接在第二固定件200上,并紧贴第二固定件200的插接部210的外周面,从而实现防止液态的粘合件300从阻挡件500和第二固定件200的插接部210之间的空隙中下溢。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能够更好的固定阻挡件500,避免阻挡件500相对第一固定件100上下滑动,阻挡件500还包括与阻挡部510连接的连接部520,相应的,第一固定件100的内腔110的内周面设有凹槽112,参照图3,阻挡件500的连接部520放置于凹槽112内,通过连接部520与凹槽112槽壁的抵接,固定阻挡件500的位置,使阻挡件500不相对于第一固定件100的内腔110和第二固定件200的插接部210移动。阻挡件500的阻挡部510位于凹槽112之外,并与第二固定件200的插接部210的外周面抵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固定件100的内腔110的内周面也可以不设置凹槽112,阻挡件500的内周面略小于插接部210的外径,外周面略大于内腔110的内径,使得阻挡件500通过摩擦力固定在第一固定件100与第二固定件200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达到更好的粘接效果,因而设置粘合件300为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间隙400的环状结构,由此阻挡件500设置为相应的环状结构,凹槽112也设置为相应的沿内腔110的周向设置的环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增加第一固定件100与第二固定件200的粘接强度,由此增加第一固定件100与第二固定件200的粘接面积,具体地,参照图3、图4,第二固定件200设有主体部220,主体部220与插接部210连接,并位于第一固定件100的外侧,主体部220的外径大于插接部210的外径,因而在二者的连接处具有第三粘接面230,且第一固定件100朝向主体部220的端部具有第四粘接面120,第三粘接面230与第四粘接面120之间具有第二间隙600,部分粘合件300位于第二间隙600内,且分别与第三粘接面230及第四粘接面120粘接,如此,当第一固定件100与第二固定件200发生分离时,除了需要克服第一间隙内400内粘合件300的粘合力,还需要克服第二间隙600内粘合件300的粘合力,因此第一固定件100与第二固定件200更不容易分离。
为检验上述效果,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实验进行说明,实验条件如下:
第一固定件100为外壳,第二固定件200为镜头,粘合件300为胶水。外壳与镜头按照图中所示位置进行摆放,外壳在竖直方向完全固定。设置两组粘接结构,其中一种采用现有的粘接结构作为对照组,另一种采用本实施例中的粘接结构作为实验组。第一粘接面111与第二粘接面211均为圆锥面,锥度均为12°。
实验步骤如下:
1.首先制备实验组的粘接结构,具体是先在镜头与外壳上涂覆油污,以模拟现实中的污染情形,然后在外壳的上端面涂覆胶水,然后将镜头从上向下装入镜头,当镜头向下运动至设定位置后,镜头会接触胶水,并将胶水挤压至第一间隙400内,当镜头装配到位后,第一间隙400与第二间隙600内均会填充胶水。
对于对照组,大致步骤相同,区别在于不存在第一间隙400以及第一间隙400内的胶水,胶水仅存在在第二间隙600内。
2.通常UV光照射进行预固化,然后通过烘烤进行完全固化。
3.通过推力器从下向上对镜头施加推理,从而模拟镜头的失效情形,并检测推力器的推力值。
4.当镜头与外壳发生分离时,记录该时刻的推力值。
5.重复上述步骤,获得多组实验数据。
根据上述实验,可以得到下述数据:
Figure BDA0003464324050000061
通过上述步骤可知,对照组中推力值均小于1kgf,连接强度极低,说明现有技术中的粘接结构在存在油污时基本上起不到连接作用。实验组的推力值均大于20kgf,远大于对照组中的推力值,说明即使出现污染,采样本实施例的粘接结构仍然能够保持一定的连接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加工,由此设置第一粘接面111与第二粘接面211均为圆锥面,具体地,第一粘接面111的锥度为5°至25°,第二粘接面211的锥度为5°至25°,例如,锥度可以为5°,由于锥度相对较小,因此可以方便装配,同时外壳内径的增加幅度相对较小,有助于缩小外壳的体积。锥度也可以为上述的12°,其连接强度更高,同时外壳的体积也不会过度增加。
在一些实施例中,摄像头组件包含上述实施例中的粘接结构,其中,第一固定件100为外壳,第二固定件200为镜头。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摄像头组件,包括上述各实施例的粘接结构,其中,第一固定件100可以是外壳,第二固定件200可以是镜头。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各实施例的摄像头组件,电子设备具体可以是行程记录仪。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虽然以镜头与外壳为例进行说明,但是不代表局限于上述组合方式,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任何通过轴孔配合且利用粘接剂进行连接的场合。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Claims (10)

1.粘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固定件,具有内腔,所述内腔的内周面具有第一粘接面;
第二固定件,包括插接部,所述插接部位于所述内腔中,且所述插接部的外周面具有第二粘接面,所述第二粘接面与所述第一粘接面之间具有第一间隙;
粘合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间隙内,分别与所述第一粘接面及所述第二粘接面粘接;
其中,所述第一粘接面被设置为:使所述内腔的内径沿所述第二固定件伸入所述内腔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第二粘接面被设置为:使所述插接部的外径沿所述第二固定件伸入所述内腔的方向逐渐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阻挡件,所述阻挡件包括阻挡部,所述阻挡部位于所述插接部的外周面与所述内腔的内周面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一粘接面与所述第二粘接面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粘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的内周面设有凹槽,所述阻挡件还包括与所述阻挡部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阻挡部位于所述凹槽之外,且与所述插接部的外周面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粘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沿所述内腔的周向设置的环槽,所述阻挡件为对应设置的环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件还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插接部连接,其位于所述第一固定件的外侧,所述主体部的外径大于所述插接部的外径,以在二者的连接处形成第三粘接面,所述第一固定件朝向所述主体部的端部具有第四粘接面,所述第三粘接面与所述第四粘接面之间具有第二间隙,部分所述粘合件位于所述第二间隙内,且分别与所述第三粘接面及所述第四粘接面粘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接面与所述第二粘接面均为圆锥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粘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接面的锥度为5°至25°,所述第二粘接面的锥度为5°至2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粘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接面的锥度与所述第二粘接面的锥度相等。
9.摄像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的粘接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固定件为外壳,所述第二固定件为镜头。
10.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的摄像头组件。
CN202220065076.2U 2022-01-11 2022-01-11 粘接结构、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67951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65076.2U CN216795102U (zh) 2022-01-11 2022-01-11 粘接结构、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65076.2U CN216795102U (zh) 2022-01-11 2022-01-11 粘接结构、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95102U true CN216795102U (zh) 2022-06-21

Family

ID=820127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65076.2U Active CN216795102U (zh) 2022-01-11 2022-01-11 粘接结构、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951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33110B2 (en) Battery modul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107195C (zh) 车灯
CN216795102U (zh) 粘接结构、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8540694B (zh) 摄像头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US4190479A (en) Method of producing a joint capable of transmitting high torque
CN102881753B (zh) 光伏组件边框及其组装方法
US3638165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ontact retention assembly
CN114363492A (zh) 粘接结构、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5024188B (zh) 使用单一插入压配合销的密封和未配合电连接系统
CN205067947U (zh) 一种摄像头模组镜头保护膜
CN109616825A (zh) 水密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DE10237721A1 (de) Sensoreinbauvorrichtung
US20050244605A1 (en) Use of an adhesive for assembling a member and a wheel, a member-and-wheel assembly, a member, and a wheel
CN214057413U (zh) 车载摄像头
CN210245752U (zh) 一种接线座
CA1073232A (en) Method of producing a joint capable of transmitting high torque
JPH06208863A (ja) 樹脂充填式コネクタ
WO2020134063A1 (zh) 一种摄像模组
CN206592683U (zh) 插接组件
CN220956378U (zh) 一种防松螺钉
CN110864112A (zh) 一种冰箱用防漏塑壳连接器
CN213244126U (zh) 一种镜头与主机的连接结构
CN219811074U (zh) 镜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3981045U (zh) 一种变桨轴承外圈连接板
CN220668354U (zh) 一种新型端面密封槽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