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94068U - 一种0.4Pitch信号的FFC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0.4Pitch信号的FFC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94068U
CN216794068U CN202220377142.XU CN202220377142U CN216794068U CN 216794068 U CN216794068 U CN 216794068U CN 202220377142 U CN202220377142 U CN 202220377142U CN 216794068 U CN216794068 U CN 2167940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harness
harness body
pull rod
upper shell
shaped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37714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小杰
雷达
郭再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Junfeng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Junfeng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Junfeng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Junfeng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37714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940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940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940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FFC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0.4Pitch信号的FFC线,其包括线束本体和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线束本体的一端夹合于上壳和下壳之间,所述上壳朝向线束本体设置有多个抵压弹片;所述上壳和下壳朝向线束本体分别设置有两个相对的凹陷部。通过连接器的上壳和下壳将线束本体夹合,由上壳的抵压弹片配合上壳和下壳上设置的两个相对的凹陷部,同时夹紧FCC线束本体。整体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快捷。

Description

一种0.4Pitch信号的FFC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FFC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0.4Pitch信号的FFC线。
背景技术
以往的0.4PH EDP产品大多数是采用同轴线的方式,两端连接的方式都是采用与连接器焊接方式,加工成本高,且容易在焊接过程出现不良品。在申请号为CN202021231353.X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接地柔性电缆,其提供了一种非焊接形式的FFC线束与连接器的安装方式,但其整体结构相对复杂,在生产装配方面不够快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轻量,能够快速连接FFC线束和连接器的0.4Pitch信号的FFC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0.4Pitch信号的FFC线,包括线束本体和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线束本体的一端夹合于上壳和下壳之间,所述上壳朝向线束本体设置有多个抵压弹片;所述上壳和下壳朝向线束本体分别设置有两个相对的凹陷部。
进一步地,所述线束本体与连接器连接的一端的两侧设置有定位槽;所述下壳朝向定位槽设置有与之卡接的定位卡板;所述上壳对应定位卡板设置有与之配合的定位插口。
进一步地,所述上壳的两侧设置有朝向下壳的第一U型结构;所述下壳的两侧设置有朝向上壳的第二U型结构;所述第一U型结构与第二U型结构互相扣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U型结构的两侧设置有固定孔;所述第二U型结构的两侧设置有固定凸出;当第一U型结构与第二U型结构互相扣接时,所述固定凸出与固定孔配合。
进一步地,还包括拉杆,所述第一U型结构和第二U型结构互相扣接形成安装空间,所述拉杆与安装空间可转动地配合,所述拉杆呈U型,所述拉杆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安装空间内。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空间内设置有凸出部,所述拉杆的两端与凸出部以及凸出部相对的安装空间的一侧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拉杆为弹性拉杆,所述拉杆的两端可弹性弯折;所述拉杆的两端上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宽度与线束本体的厚度相匹配,所述拉杆的两端延伸至安装空间内并与线束本体侧面通过固定槽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线束本体整体呈扁平矩形,所述线束本体靠近连接器的一端具有两个直角,所述上壳和下壳分别朝向线束本体的直角设置有互相扣接的第一L型卡板和第二L型卡板,所述第一L型卡板和第二L型卡板共同抵接直角的两侧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连接器的上壳和下壳将线束本体夹合,由上壳的抵压弹片配合上壳和下壳上设置的两个相对的凹陷部,同时夹紧FCC线束本体。整体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0.4Pitch信号的FFC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0.4Pitch信号的FFC线的爆炸图。
标号说明:
1、线束本体;11、定位槽;
2、连接器;
21、上壳;211、抵压弹片;212、定位插口;213、第一U型结构;214、固定孔;215、第一L型卡板;
22、下壳;221、定位卡板;222、第二U型结构;223、固定凸出;224、第二L型卡板;
23、凹陷部;24、安装空间;241、凸出部;25、拉杆;251、固定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请参照图1至图2,一种0.4Pitch信号的FFC线,包括线束本体1和连接器2,所述连接器2包括上壳21和下壳22,所述线束本体1的一端夹合于上壳21和下壳22之间,所述上壳21朝向线束本体1设置有多个抵压弹片211;所述上壳21和下壳22朝向线束本体1分别设置有两个相对的凹陷部23。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连接器2的上壳21和下壳22将线束本体1夹合,由上壳21的抵压弹片211配合上壳21和下壳22上设置的两个相对的凹陷部23,同时夹紧FCC线束本体1。整体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快捷。
进一步地,所述线束本体1与连接器2连接的一端的两侧设置有定位槽11;所述下壳22朝向定位槽11设置有与之卡接的定位卡板221;所述上壳21对应定位卡板221设置有与之配合的定位插口212。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线束本体1的定位槽11与下壳22的定位卡板221的配合,以固定连接器2与线束本体1的相对位置,方便安装时的定位;通过下壳22的定位卡板221与上壳21的定位插口212的配合,以加强上壳21与下壳22的配合,避免上壳21和下壳22互相脱离。
进一步地,所述上壳21的两侧设置有朝向下壳22的第一U型结构213;所述下壳22的两侧设置有朝向上壳21的第二U型结构222;所述第一U型结构213与第二U型结构222互相扣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上壳21的第一U型结构213与下壳22的第二U型结构222的扣接,实现上壳21与下壳22的装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U型结构213的两侧设置有固定孔214;所述第二U型结构222的两侧设置有固定凸出223;当第一U型结构213与第二U型结构222互相扣接时,所述固定凸出223与固定孔214配合。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第一U型结构213的固定孔214与第二U型结构222的固定凸出223在两者扣接后的配合,以加强上壳21与下壳22的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拉杆25,所述第一U型结构213和第二U型结构222互相扣接形成安装空间24,所述拉杆25与安装空间24可转动地配合,所述拉杆25呈U型,所述拉杆25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安装空间24内。
由上述描述可知,拉杆25作为FFC线拔插时的受力点,防止直接拽动线束本体1而损坏内部导体。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空间24内设置有凸出部241,所述拉杆25的两端与凸出部241以及凸出部241相对的安装空间24的一侧抵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设置安装空间24内的凸出部241,由凸出部241与凸出部241相对的安装空间24一侧将拉杆25抵接,加强与拉杆25的摩擦,防止拉杆25向外脱出。
进一步地,所述拉杆25为弹性拉杆25,所述拉杆25的两端可弹性弯折;所述拉杆25的两端上设置有固定槽251,所述固定槽251的宽度与线束本体1的厚度相匹配,所述拉杆25的两端延伸至安装空间24内并与线束本体1侧面通过固定槽251配合。
由上述描述可知,拉杆25两端的可弹性弯折可以使得拉杆25在上壳21下壳22未分离时,其两端可以远离线束本体1撑开并部分抽出安装空间24;而拉杆25的固定槽251与线束本体1的配合,加强连接器2与线束本体1的固定;在固定线束本体1和连接器2时,拉杆25的转动角度为与线束本体1平行的角度,此时固定槽251与线束本体1相配合;在需要拔出FFC线时,可以先将拉杆25两端部分抽出安装空间24,使得拉杆25的固定槽251解除与线束本体1的配合而后转动拉杆25至合适的拉拽角度。
进一步地,所述线束本体1整体呈扁平矩形,所述线束本体1靠近连接器2的一端具有两个直角,所述上壳21和下壳22分别朝向线束本体1的直角设置有互相扣接的第一L型卡板215和第二L型卡板224,所述第一L型卡板215和第二L型卡板224共同抵接直角的两侧面。
由上述描述可知,由于线束本体1与连接器2相接的一端存在直角,在多次拔插FFC线时,容易导致该直角被磨损而损坏内部导体;由此设置第一L型卡板215和第二L型卡板224来共同配合保护直角,防止拔插时的磨损。
进一步地,所述线束本体1的宽度为26.8mm,所述线束本体1内的导体间距为0.4mm。
参照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
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场景为:传统的同轴线、FFC线束与连接器2的连接多采用焊接固定的形式,生产成本高且容易产生焊接不良;而采用非焊接的FFC线束与连接器2的配合在固定结构上较为复杂,不利于快速生产装配。
本实施例的一种0.4Pitch信号的FFC线,包括线束本体1和连接器2,所述连接器2包括上壳21和下壳22,所述线束本体1的一端夹合于上壳21和下壳22之间,所述上壳21朝向线束本体1设置有多个抵压弹片211;所述上壳21和下壳22朝向线束本体1分别设置有两个相对的凹陷部23。
所述线束本体1与连接器2连接的一端的两侧设置有定位槽11;所述下壳22朝向定位槽11设置有与之卡接的定位卡板221;所述上壳21对应定位卡板221设置有与之配合的定位插口212。
所述上壳21的两侧设置有朝向下壳22的第一U型结构213;所述下壳22的两侧设置有朝向上壳21的第二U型结构222;所述第一U型结构213与第二U型结构222互相扣接。
所述第一U型结构213的两侧设置有固定孔214;所述第二U型结构222的两侧设置有固定凸出223;当第一U型结构213与第二U型结构222互相扣接时,所述固定凸出223与固定孔214配合。
还包括拉杆25,所述第一U型结构213和第二U型结构222互相扣接形成安装空间24,所述拉杆25与安装空间24可转动地配合,所述拉杆25呈U型,所述拉杆25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安装空间24内。
所述安装空间24内设置有凸出部241,所述拉杆25的两端与凸出部241以及凸出部241相对的安装空间24的一侧抵接。具体地,所述凸出部241设置于第一U型结构213上。
所述拉杆25为弹性拉杆25,所述拉杆25的两端可弹性弯折;所述拉杆25的两端上设置有固定槽251,所述固定槽251的宽度与线束本体1的厚度相匹配,所述拉杆25的两端延伸至安装空间24内并与线束本体1侧面通过固定槽251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线束本体1与连接器2装配时,先将下壳22平铺于工作台面,将线束本体1压入下壳22内部,由线束本体1的定位槽11与下壳22的定位卡板221配合定位;而后将拉杆25的两端分别置于下壳22的第二U型结构222的开口内,拉杆25的固定槽251与线束本体1侧面配合固定。
而后将上壳21与下壳22扣接,以上壳21的定位插口212与下壳22的定位卡板221进行定位,上壳21的第一U型结构213与下壳22的第二U型结构222扣接时,第一U型结构213的固定孔214与第二U型结构222的固定凸出223配合;同时第一U型结构213上的凸出部241将拉杆25位于第二U型结构222内的一端抵压;而线束本体1则被上壳21的抵压弹片211抵压固定,且同时被上壳21和下壳22的两个相对的凹陷部23夹合,完成线束本体1与连接器2的快速固定。
在线束本体1与连接器2的固定中,由上壳21的抵压弹片211、上壳21和下壳22的凹陷部23以及拉杆25的固定槽251对线束本体1同时固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0.4Pitch信号的FFC线,通过连接器的上壳和下壳将线束本体夹合,由上壳的抵压弹片配合上壳和下壳上设置的两个相对的凹陷部,同时夹紧FCC线束本体。整体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快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0.4Pitch信号的FFC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线束本体和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线束本体的一端夹合于上壳和下壳之间,所述上壳朝向线束本体设置有多个抵压弹片;所述上壳和下壳朝向线束本体分别设置有两个相对的凹陷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0.4Pitch信号的FFC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本体与连接器连接的一端的两侧设置有定位槽;所述下壳朝向定位槽设置有与之卡接的定位卡板;所述上壳对应定位卡板设置有与之配合的定位插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0.4Pitch信号的FFC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的两侧设置有朝向下壳的第一U型结构;所述下壳的两侧设置有朝向上壳的第二U型结构;所述第一U型结构与第二U型结构互相扣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0.4Pitch信号的FFC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型结构的两侧设置有固定孔;所述第二U型结构的两侧设置有固定凸出;当第一U型结构与第二U型结构互相扣接时,所述固定凸出与固定孔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0.4Pitch信号的FFC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拉杆,所述第一U型结构和第二U型结构互相扣接形成安装空间,所述拉杆与安装空间可转动地配合,所述拉杆呈U型,所述拉杆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安装空间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0.4Pitch信号的FFC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空间内设置有凸出部,所述拉杆的两端与凸出部以及凸出部相对的安装空间的一侧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0.4Pitch信号的FFC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为弹性拉杆,所述拉杆的两端可弹性弯折;所述拉杆的两端上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宽度与线束本体的厚度相匹配,所述拉杆的两端延伸至安装空间内并与线束本体侧面通过固定槽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0.4Pitch信号的FFC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本体整体呈扁平矩形,所述线束本体靠近连接器的一端具有两个直角,所述上壳和下壳分别朝向线束本体的直角设置有互相扣接的第一L型卡板和第二L型卡板,所述第一L型卡板和第二L型卡板共同抵接直角的两侧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0.4Pitch信号的FFC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本体的宽度为26.8mm,所述线束本体内的导体间距为0.4mm。
CN202220377142.XU 2022-02-24 2022-02-24 一种0.4Pitch信号的FFC线 Active CN2167940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77142.XU CN216794068U (zh) 2022-02-24 2022-02-24 一种0.4Pitch信号的FFC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77142.XU CN216794068U (zh) 2022-02-24 2022-02-24 一种0.4Pitch信号的FFC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94068U true CN216794068U (zh) 2022-06-21

Family

ID=820179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377142.XU Active CN216794068U (zh) 2022-02-24 2022-02-24 一种0.4Pitch信号的FFC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940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4598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ontact
US6017222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for connecting flexible connecting strips of a film circuitry and a main circuit board
US20150111400A1 (en) Connector
JP3378983B2 (ja) コネクタ装置
US5622505A (en) Multi-row connector comprising flexible contact sheets with insulating resilient pieces
KR102031835B1 (ko) 기판 접속용 커넥터
CN109193197B (zh) 一种电路板的电连接装置
CN216794068U (zh) 一种0.4Pitch信号的FFC线
US6953372B2 (en) Connector with press-in terminal fittings and recessed bulges surrounding the terminal fittings
CN110061391B (zh) 电连接器
US6435881B1 (en) Device for the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connection of two printed circuit boards
CN212380619U (zh) 大电流接触端子及高压连接器
CN102082338A (zh) 卡缘连接器
US20220006225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20220393377A1 (en) Board-to-board connector terminal and connector
CN201038461Y (zh) 电连接装置
KR101488962B1 (ko) 회로기판 고정용 집 커넥터
CN108565578B (zh) 一种电路板组件及电子装置
CN219286686U (zh) 电子设备的连接固定结构以及电子设备
JP4559296B2 (ja) 平形の接続部材の接続構造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基板対基板の接続構造
JPH08306408A (ja) Fpc用コネクタ
CN214124160U (zh) 接触件
JPH09213388A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及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におけるプリント回路基板と電線との接続方法
CN213278454U (zh) 一种弹片
CN219937451U (zh) 一种单体端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