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94063U - 紧固式易拆卸连接器线束保护壳 - Google Patents

紧固式易拆卸连接器线束保护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94063U
CN216794063U CN202220372713.0U CN202220372713U CN216794063U CN 216794063 U CN216794063 U CN 216794063U CN 202220372713 U CN202220372713 U CN 202220372713U CN 216794063 U CN216794063 U CN 2167940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ckle
harness
male
fixing groove
male buck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37271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栾健
刘玉红
安立君
龚立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chun Boming Mobile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chun Boming Mobile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chun Boming Mobile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chun Boming Mobile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37271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940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940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940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紧固式易拆卸连接器线束保护壳,涉及车用连接器线束技术领域,包括若干公扣,左壳体的端部设置一连接底座,公扣的底部面积与连接底座的面积比值为25%~40%;若干母扣,左壳体和右壳体扣合时,母扣与公扣扣合;其中,母扣与公扣扣合相抵的一侧形成易拆卸平面,易拆卸平面倾斜设置,公扣与易拆卸平面接触的一侧形成导向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紧固式易拆卸连接器线束保护壳,公扣的底部面积占比大,保证公扣在连接底座上的牢固性,频繁拆卸不松动不老化,提升使用寿命。导向面在两壳体扣合的过程中能够改变母扣的受力方向,让母扣更容易形变与公扣扣合,易拆卸平面能够在拆卸两壳体的过程为拆卸工具提供受力点,更容易分离公扣和母扣。

Description

紧固式易拆卸连接器线束保护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用连接器线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紧固式易拆卸连接器线束保护壳。
背景技术
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负责连通汽车整车的电器元件或传感器,让汽车系统能够按照预设的情况运行。线束是指由铜材冲制而成的接触件端子与电线电缆压接后,外面再塑压绝缘体或外加金属壳体等,以线束捆扎形成连接电路的组件,需要相对稳定的环境使用,避免灰尘或液体渗入线束的接触件端子中,影响汽车系统的正常运行。
现有的连接器线束保护壳为了保证保护壳结构的紧固性,在保护壳的周缘环绕设置多个卡扣,卡扣与保护壳连接的连接柱在保护壳反复拆卸使用的过程中逐渐老化,容易断裂导致卡扣与保护壳分离,影响保护壳连接坚固性,降低线束保护效果,并且现有保护壳的卡扣数量多,在拆卸保护壳时费时费力,影响工作人员维修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卡扣与保护壳连接的连接柱在保护壳反复拆卸使用的过程中逐渐老化,容易断裂导致卡扣与保护壳分离,影响保护壳连接坚固性,降低线束保护效果,并且现有保护壳的卡扣数量多,在拆卸保护壳时费时费力,影响工作人员维修效率”的技术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紧固式易拆卸连接器线束保护壳,卡扣结构更加牢固,能够频繁使用不断裂,使用寿命长,并且拆卸容易,提升工作人员的更换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紧固式易拆卸连接器线束保护壳,包括左壳体和右壳体,所述左壳体和所述右壳体组合扣合时,内部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一端为连接器出口,另一端为线束入口,包括:
弹性连接部,所述弹性连接部的两侧分别连接所述左壳体和所述右壳体;
若干公扣,所述左壳体的端部设置一连接底座,所述公扣沿所述连接底座的端面垂直向上延伸,呈梯形形状,所述公扣的底部面积与所述连接底座的面积比值为25%~40%;
若干母扣,所述母扣设置于所述右壳体处,所述母扣的数量与所述公扣相等,所述左壳体和所述右壳体扣合时,所述母扣与所述公扣扣合;
其中,所述母扣与所述公扣扣合相抵的一侧形成易拆卸平面,所述易拆卸平面倾斜设置,用于使所述母扣和所述公扣分离过程更便捷,所述公扣与所述易拆卸平面接触的一侧形成导向面,所述导向面用于辅助所述易拆卸平面于所述公扣上滑动扣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向面于所述连接底座上倾斜设置,倾斜角度为30°~4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易拆卸平面倾斜设置,倾斜角度为80°~89°,用于防止所述母扣从所述公扣中分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母扣呈U型,所述母扣的两端与所述右壳体的表面连接,所述易拆卸平面设置于所述母扣的U型头部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弹性连接部的上下端面分别朝中部呈弧形凹陷,所述弹性连接部的上端面凹陷弧度小于下端面凹陷弧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弹性连接部设置于所述连接器出口一侧,所述公扣和所述母扣设置于所述线束入口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器出口的一侧设置有端子固定槽,所述端子固定槽分别设置于所述左壳体和所述右壳体的壳体内,所述端子固定槽和所述连接器出口之间形成端子避空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线束入口一侧设置有线束固定槽,所述线束固定槽分别设置于所述左壳体和所述右壳体的壳体内,所述线束固定槽和所述线束入口之间形成线束避空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线束固定槽设置有固定槽阻隔片和固定槽阻隔槽,所述固定槽阻隔片设置于所述公扣一侧,所述固定槽阻隔槽设置于所述母扣一侧,所述左壳体和所述右壳体扣合时,所述固定槽阻隔槽和所述固定槽阻隔片相互嵌合,密封所述线束固定槽的周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容纳腔呈扁椭圆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紧固式易拆卸连接器线束保护壳,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所述公扣从所述连接底座直接延伸,并且所述公扣的底部面积占比大,保证所述公扣在所述连接底座上的牢固性,频繁拆卸不松动不老化,提升使用寿命。所述导向面在两壳体扣合的过程中能够改变所述母扣的受力方向,让所述母扣更容易形变与所述公扣扣合,所述易拆卸平面能够在拆卸两壳体的过程为拆卸工具提供受力点,更容易分离所述公扣和所述母扣。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紧固式易拆卸连接器线束保护壳的展开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紧固式易拆卸连接器线束保护壳的侧面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的B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紧固式易拆卸连接器线束保护壳的扣合示意图。
附图标记:
左壳体110、连接底座111、右壳体120、容纳腔130、连接器出口140、端子固定槽141、线束入口150、线束固定槽151、固定槽阻隔片151-1、固定槽阻隔槽151-2、弹性连接部160、公扣170、导向面171、母扣180、易拆卸平面18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紧固式易拆卸连接器线束保护壳。
如图1-图5所示,紧固式易拆卸连接器线束保护壳包括左壳体110和右壳体120,其中还包括弹性连接部160、若干公扣170和若干母扣180。
左壳体110和右壳体120组合扣合时,内部形成容纳腔130,容纳腔130的一端为连接器出口140,另一端为线束入口150,线束放入容纳腔130中,线束从线束入口150处延伸而出,而连接器从连接器出口140处延伸出,扣合公扣170和母扣180,使线束被限位在容纳腔130内,整理线束朝向和保护线束弯折处。弹性连接部160的两侧分别连接左壳体110和右壳体120,使两壳体在展开或扣合状态时不会分离。
在左壳体110的端部设置有一连接底座111,公扣170沿连接底座111的端面垂直向上延伸,公扣170呈梯形形状。具体地,公扣170的底部面积占连接底座111的面积比值为25%~40%,本实用新型的公扣170没有连接柱结构,公扣170从连接底座111端面直接延伸,保证公扣170底部与连接底座111端面连接面积足够大,公扣170长时间使用不会老化,不存在弯折断裂的情况。配合设置在右壳体120处的母扣180,母扣180的数量与公扣170相等,当左壳体110和右壳体120扣合时,母扣180与公扣170扣合,把两侧壳体牢牢固定在一起。
其中,母扣180和公扣170扣合相抵的一侧形成易拆卸平面181,易拆卸平面181倾斜设置,用于使母扣180和公扣170分离过程更便捷,而公扣170和易拆卸平面181接触的一侧形成导向面171,导向面171用于辅助易拆卸平面181在公扣170上滑动扣合。
公扣170从连接底座111直接延伸,并且公扣170的底部面积占比大,保证公扣170在连接底座111上的牢固性,频繁拆卸不松动不老化,提升使用寿命。导向面171在两壳体扣合的过程中能够改变母扣180的受力方向,让母扣180更容易形变与公扣170扣合,易拆卸平面181能够在拆卸两壳体的过程为拆卸工具提供受力点,更容易分离公扣170和母扣18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5所示,容纳腔130呈扁椭圆状,两壳体扣合后,工作人员握持扁椭圆部受力面积更大,更容易拔插连接器线束,避免线束被拉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导向面171在连接底座111上倾斜设置,倾斜角度为30°~40°,用于辅助母扣180在公扣170的表面上滑动扣合。母扣180采用硬塑料的材质,其形变性能较差,弯折幅度有限,为了保证母扣180能够更容易扣到公扣170上,公扣170与母扣180接触的端面采用倾斜设置,即设置导向面171和易拆卸平面181。在本实施例中,倾斜角度采用37°,当工作人员扣合母扣180与公扣170时,母扣180的易拆卸平面181与公扣170的导向面171接触,此时公扣170的导向面171把工作人员水平推动母扣180的力分为推动母扣180前进的分力和使母扣180向上形变的分力,让母扣180在公扣170的导向面171上移动时实现导向和形变,母扣180形变,更容易与公扣170扣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公扣170与母扣180扣合相抵的一侧倾斜设置,即易拆卸平面181倾斜设置,倾斜角度为80°~89°,用于防止母扣180从公扣170中分离。为了让公扣170和母扣180扣合后,避免母扣180从公扣170220的位置脱离,公扣170与母扣180扣合时,公扣170与母扣180230接触的一侧采用倾斜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倾斜角度为86°,锐角倾斜。如果采用钝角倾斜,母扣180在受到垂直于公扣170端面的作用力时,母扣180容易以钝角为滑动面从公扣170中分离。采用锐角倾斜设计,起到倒扣的作用,使公扣170与母扣180连接更紧密,不容易脱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母扣180呈U型,母扣180的两端与右壳体120的表面连接,而易拆卸平面181设置在母扣180的U型头部位置,即母扣180与公扣170导向面171接触的一侧为U型头部位置,用于使母扣180与公扣170分离过程更便捷。当工作人员需要分离保护壳时,只需要用一字螺丝刀抵住母扣180的易拆卸平面181处,用力撬动,便能够使母扣180从公扣170中脱离,母扣180的易拆卸平面181设置为拆卸工具提供了定位点和支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弹性连接部160的两侧分别和左壳体110与右壳体120连接,弹性连接部160的上下端面分别朝中部呈弧形凹陷,使弹性连接部160的中部收窄,与两壳体的连接部分宽厚。左壳体110和右壳体120在彼此靠拢扣合时,以弹性连接部160的为转轴进行翻折,而弹性连接部160的中部在弯折过程中会产生形变,弯折处存在反作用力,弹性连接部160的中部厚度减少,能够有效减少作用在两壳体上的反作用力,防止左壳体110和右壳体120之间由于反作用力松动。相对于传统厚度一致的连接部,本实用新型的弹性连接部160能够让两壳体连接的更加紧密,弯折次数更多,使用寿命更长。
弹性连接部160的上端面凹陷弧度小于下端面的凹陷弧度,下端面指的是两壳体弯折扣合时,弹性连接部160被挤压弯折的一侧,而上端面指的是弹性连接部160被拉伸形变的一侧。由于弹性连接部160弯折时,上端面的弯折形变量更大,为了保证弹性连接部160的使用寿命,上端面的凹陷弧度小于下端面的凹陷弧度,保证弹性连接部160的中部厚度兼具耐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5所示,弹性连接部160设置于连接器出口140一侧,公扣170和母扣180设置于线束入口150一侧,公扣170和母扣180与弹性连接部160分别位于不同的两侧,公扣170和母扣180负责固定保护壳的一侧,另一侧通过弹性连接部160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线束入口150一侧设置有线束固定槽151,线束固定槽151分别设置于左壳体110和右壳体120的壳体内,线束固定槽151和线束入口150之间形成线束避空腔。
如图1和图5所示,具体地,连接器出口140的一侧设置有端子固定槽141,端子固定槽141分别设置于左壳体110和右壳体120的壳体内,端子固定槽141和连接器出口140之间形成端子避空腔。在线束入口150处和连接器出口140处分别设置线束避空腔和端子避空腔,能够防止灰尘或者液体从线束入口150处和连接器出口140处进入线束容纳腔130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线束固定槽151设置有固定槽阻隔片151-1和固定槽阻隔槽151-2,固定槽阻隔片151-1设置于公扣170一侧,固定槽阻隔槽151-2设置于母扣180一侧,左壳体110和右壳体120扣合时,固定槽阻隔槽151-2和固定槽阻隔片151-1相互嵌合,密封线束固定槽151的周缘。
具体地,固定槽阻隔片151-1从线束固定槽151的两侧延伸出弯曲状阻隔片,而母扣180处的线束固定槽151的两侧凹陷形成固定槽阻隔槽151-2,固定槽阻隔片151-1和固定槽阻隔槽151-2嵌合后能够阻挡公扣170与母扣180扣合后残留的缝隙有灰尘或进入线束固定槽151中。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紧固式易拆卸连接器线束保护壳,包括左壳体(110)和右壳体(120),所述左壳体(110)和所述右壳体(120)组合扣合时,内部形成容纳腔(130),所述容纳腔(130)的一端为连接器出口(140),另一端为线束入口(150);其特征在于,包括:
弹性连接部(160),所述弹性连接部(160)的两侧分别连接所述左壳体(110)和所述右壳体(120);
若干公扣(170),所述左壳体(110)的端部设置一连接底座(111),所述公扣(170)沿所述连接底座(111)的端面垂直向上延伸,呈梯形形状,所述公扣(170)的底部面积与所述连接底座(111)的面积比值为25%~40%;
若干母扣(180),所述母扣(180)设置于所述右壳体(120)处,所述母扣(180)的数量与所述公扣(170)相等,所述左壳体(110)和所述右壳体(120)扣合时,所述母扣(180)与所述公扣(170)扣合;
其中,所述母扣(180)与所述公扣(170)扣合相抵的一侧形成易拆卸平面(181),所述易拆卸平面(181)倾斜设置,用于使所述母扣(180)和所述公扣(170)分离过程更便捷,所述公扣(170)与所述易拆卸平面(181)接触的一侧形成导向面(171),所述导向面(171)用于辅助所述易拆卸平面(181)于所述公扣(170)上滑动扣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固式易拆卸连接器线束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面(171)于所述连接底座(111)上倾斜设置,倾斜角度为30°~4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固式易拆卸连接器线束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易拆卸平面(181)倾斜设置,倾斜角度为80°~89°,用于防止所述母扣(180)从所述公扣(170)中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紧固式易拆卸连接器线束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扣(180)呈U型,所述母扣(180)的两端与所述右壳体(120)的表面连接,所述易拆卸平面(181)设置于所述母扣(180)的U型头部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固式易拆卸连接器线束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接部(160)的上下端面分别朝中部呈弧形凹陷,所述弹性连接部(160)的上端面凹陷弧度小于下端面凹陷弧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紧固式易拆卸连接器线束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接部(160)设置于所述连接器出口(140)一侧,所述公扣(170)和所述母扣(180)设置于所述线束入口(150)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固式易拆卸连接器线束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出口(140)的一侧设置有端子固定槽(141),所述端子固定槽(141)分别设置于所述左壳体(110)和所述右壳体(120)的壳体内,所述端子固定槽(141)和所述连接器出口(140)之间形成端子避空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固式易拆卸连接器线束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入口(150)一侧设置有线束固定槽(151),所述线束固定槽(151)分别设置于所述左壳体(110)和所述右壳体(120)的壳体内,所述线束固定槽(151)和所述线束入口(150)之间形成线束避空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紧固式易拆卸连接器线束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固定槽(151)设置有固定槽阻隔片(151-1)和固定槽阻隔槽(151-2),所述固定槽阻隔片(151-1)设置于所述公扣(170)一侧,所述固定槽阻隔槽(151-2)设置于所述母扣(180)一侧,所述左壳体(110)和所述右壳体(120)扣合时,所述固定槽阻隔槽(151-2)和所述固定槽阻隔片(151-1)相互嵌合,密封所述线束固定槽(151)的周缘。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紧固式易拆卸连接器线束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130)呈扁椭圆状。
CN202220372713.0U 2022-02-23 2022-02-23 紧固式易拆卸连接器线束保护壳 Active CN2167940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72713.0U CN216794063U (zh) 2022-02-23 2022-02-23 紧固式易拆卸连接器线束保护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72713.0U CN216794063U (zh) 2022-02-23 2022-02-23 紧固式易拆卸连接器线束保护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94063U true CN216794063U (zh) 2022-06-21

Family

ID=820174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372713.0U Active CN216794063U (zh) 2022-02-23 2022-02-23 紧固式易拆卸连接器线束保护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940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763114B1 (en)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EP2466695B1 (en) Connector
US7077698B2 (en) Securing device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s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CN2893213Y (zh) 电气部件保护装置
JP2011048945A (ja) コネクタ
US8282411B2 (en) Connector position assurance lock
WO2011126838A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1359788A (zh) 连接器及连接器端子构造
JP2010040508A (ja) コネクタおよ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US20160276777A1 (en) Terminal-attached electric wire
WO2022121499A1 (zh) 一种压接式接线端子及其使用方法
US9356398B2 (en) Lock mechanism of shield connector
CN216794063U (zh) 紧固式易拆卸连接器线束保护壳
US6435896B1 (en) Connector with locking piece and ribs configured to prevent penetration of wire below locking piece
JPH06111860A (ja) 圧接端子及び該端子を用いたコネクタ
CN108988017B (zh) 一种连接器
JP2013140821A (ja) コネクタ
ITTO20000844A1 (it) Connettore elettrico a tenuta stagna.
CN216794091U (zh) 防尘防水汽车连接器线束保护壳
CN220857039U (zh) 一种高可靠性密封型线端插座及连接器
CN111653889A (zh) 一种防触指结构及尾部设置防触指结构的插座连接器
CN211045295U (zh) 开关
CN215008767U (zh) 拉带式连接器结构
CN219843222U (zh) 压缩机、空调器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6120872U (zh) 一种新型usb连接器母端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