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94052U - Type-C插头、Type-C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Type-C插头、Type-C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94052U
CN216794052U CN202220371784.9U CN202220371784U CN216794052U CN 216794052 U CN216794052 U CN 216794052U CN 202220371784 U CN202220371784 U CN 202220371784U CN 216794052 U CN216794052 U CN 2167940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type
housing
protrusion
so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37178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37178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940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940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940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Type‑C插头、Type‑C连接器和电子设备,所述Type‑C插头包括插头壳体,所述插头壳体包括第一外表面和第二外表面,所述第一外表面和所述第二外表面在所述插头壳体的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外表面和所述第二外表面中的至少一者上设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用于和插座壳体的内表面接触。本实用新型的Type‑C插头具有结构简单,适用性好的优点。

Description

Type-C插头、Type-C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Type-C插头、Type-C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Type-C连接器已经具备较成熟的规范,但由于公母座的公差即互配可行性,连接器公头与母头对插后,会存在配合间隙,影响连接器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基于发明人对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做出的:
Type-C连接器存在的配合间隙不仅影响连接器的稳定性,还影响EMC的稳定性,而相关技术中,Type-C连接器中设有EMC弹片,可以增加公母座的接触可靠性,进而保证EMC的稳定性。
但在使用环境变换较大的情况下,接口内部发生进液,接口上的EMC弹片会增加铁壳与Vbus端子之间短路烧损的概率,因此,部分相关技术中取消设置EMC弹片,进而减少短路烧损的概率。那么,连接器公头与母头之间配合间隙问题亟待解决。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Type-C插头,该Type-C插头的结构简单,可以提高与插座配合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Type-C连接器,该Type-C连接器具有配合效果好,稳定性高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具有连接稳定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Type-C插头包括插头壳体,所述插头壳体包括第一外表面和第二外表面,所述第一外表面和所述第二外表面在所述插头壳体的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外表面和所述第二外表面中的至少一者上设有向外凸出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用于和插座壳体的内表面接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Type-C插头上设有凸出部,该插头与插座配合时,凸出部与插座接触,可以使插头与插座的配合更加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出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凸出部和至少一个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设在所述第一外表面上,所述第二凸出部设在所述第二外表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出部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凸出部在所述插头壳体的宽度方向上间隔布置,所述第二凸出部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凸出部在所述插头壳体的宽度方向上间隔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出部为长条状,所述第一凸出部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插头壳体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第二凸出部为长条状,所述第二凸出部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插头壳体的长度方向一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出部为一个,所述第二凸出部为一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出部为长条状,所述第一凸出部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插头壳体的宽度方向一致,所述第二凸出部为长条状,所述第二凸出部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插头壳体的宽度方向一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出部具有远离所述插头壳体的接触面,所述接触面为平面或者凸弧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头壳体包括插口端,所述凸出部与所述插口端的端面之间间隔第一预设距离。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Type-C连接器包括插头和插座,所述插头为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Type-C插头,所述插座包括插座壳体,所述插座壳体包括第一内表面和第二内表面,所述第一内表面和所述第二内表面在所述插座壳体的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插头壳体的厚度方向与所述插座壳体的厚度方向一致,所述凸出部与所述第一内表面和所述第二内表面中的至少一者接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Type-C连接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Type-C插头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Type-C连接器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Type-C连接器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插头壳体1;第一外表面11;第二外表面12;插口端13
第一凸出部21;第二凸出部22,接触面211;
插头31;插座32;插座壳体32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Type-C插头31。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Type-C插头31包括插头壳体1,插头壳体1包括第一外表面11和第二外表面12,第一外表面11和第二外表面12在插头壳体1的厚度方向(如图1中的上下方向)上相对设置,第一外表面11和第二外表面12中的至少一者上设有向外凸出的凸出部,凸出部用于和插座壳体321的内表面接触。
也就是说,第一外表面11上设有沿远离第二外表面12的方向凸出的凸出部,和/或,第二外表面12上设有沿远离第一外表面11的方向凸出的凸出部。
具体地,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外表面11为插头壳体1的上表面,第二外表面12为插头壳体1的下表面。第一外表面11可以设有向上凸出的凸出部,或者,第二外表面12可以设有向下凸出的凸出部,或者,第一外表面11和第二外表面12均设有凸出部。
可以理解的是,凸出部所使用的材料可以为质地较软的材料,例如橡胶,凸出部所使用的材料也可以为质地较硬的材料,且不导电材料,例如玻璃钢。
也就是说,插头壳体1可以在不同的外表面上设置凸出部,以改变插头壳体1与插座壳体321之间的配合方式,使插头壳体1与插座壳体321之间的间隙配合变为过渡配合或者过盈配合。
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Type-C插头31可以通过设置简单的凸出部,提高插头壳体1与插座壳体321之间配合的稳定性。
由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Type-C插头结构简单,可以提高与插座配合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凸出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凸出部21和至少一个第二凸出部22,第一凸出部21设在第一外表面11上,第二凸出部22设在第二外表面12上。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3所示,插头壳体1的第一外表面11和第二外表面12上均设有凸出部,则插头壳体1与插座壳体321在配合时,设在第一外表面11和第二外表面12上的凸出部都能与插座壳体321接触,也就是说,插头壳体1的上下两个凸出部与插座接触后,便于插头与插座内部端子的连接,从而进一步提升插头壳体1与插座壳体321之间配合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凸出部21为多个,多个第一凸出部21在插头壳体1的宽度方向(如图1中的左右方向)上间隔布置,第二凸出部22为多个,多个第二凸出部22在插头壳体1的宽度方向上间隔布置。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凸出部21为两个,两个第一凸出部21沿左右方向间隔布置,第二凸出部22为两个,两个第二凸出部22沿左右方向间隔布置。
可以理解的是,插头壳体1的第一外表面11和第二外表面12上均设有两个凸出部,增加了插头壳体1与插座壳体321配合时,凸出部与插座壳体321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插头壳体1与插座壳体321配合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凸出部21为长条状,第一凸出部21的长度方向与插头壳体1的长度(如图1中的前后方向)方向一致,第二凸出部22为长条状,第二凸出部22的长度方向与插头壳体1的长度方向一致。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图3所示,插头壳体1沿前后方向与插座壳体321配合时,第一凸出部21和第二凸出部22与插座壳体321的接触面积逐渐增大,直至插头壳体1移动至适当位置后,插头壳体1与插座壳体321可以稳定配合。
也就是说,插头壳体1与插座壳体321稳定配合后,第一凸出部21和第二凸出部22的部分位于插座壳体321外,保证凸出部具有足够的表面积,以使凸出部与插座壳体321稳定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凸出部21为一个,第二凸出部22为一个。第一凸出部21为长条状,第一凸出部21的长度方向与插头壳体1的宽度方向一致,第二凸出部22为长条状,第二凸出部22的长度方向与插头壳体1的宽度方向一致。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凸出部21和第二凸出部22为一个时,第一凸出部21的长度方向与左右方向一致,可以增加第一凸出部21和第二凸出部22的外表面积,以保证插头壳体1和插座壳体321配合时,凸出部与插座壳体321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Type-C插头31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凸出部21和第二凸出部22还可以为拱形或者弧形,其中,若第一凸出部21和第二凸出部22为拱形时,则第一凸出部21和第二凸出部22可以为弹性材料制成,进而使插头壳体1和插座壳体321配合时,该弹性材料可以提供足够的弹力,以保证插头壳体1和插座壳体321配合的稳定性。
也就是说,在保证凸出部与插座壳体321的接触面积的同时,可以设置不同形状的凸出部,进而提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Type-C插头31的适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凸出部具有远离插头壳体1的接触面211,接触面211为平面或者凸弧面。
具体地,如图1-图3所示,第一凸出部21的接触面211为第一凸出部21的上表面,第二凸出部22的接触面211为第二凸出部22的下表面,第一凸出部21和第二凸出部22的接触面211为平面,以保证凸出部与插座壳体321的接触面积。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凸出部21和第二凸出部22的接触面211可以根据设计要求设计成平面或者凸弧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插头壳体1包括插口端13,凸出部与插口端13的端面之间间隔第一预设距离。
具体地,如图1-图3所示,插头壳体1的后端形成插口端13,第一预设距离为L,则0.5mm<L<4.5mm。
可以理解的是,插头壳体1与插座壳体321在配合时,插头壳体1的插口端13插入插座壳体321内,此时,插头壳体1的插口端13与插座壳体321之间为间隙配合。将插头壳体1的插口端13向靠近插座壳体321的方向继续移动,使第一凸出部21和第二凸出部22的接触面211与插座壳体321接触,此时,插头壳体1与插座壳体321之间为过渡配合或者过盈配合。直至插座壳体321与插头壳体1稳定配合。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Type-C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Type-C连接器包括插头31和插座32,插头31为根据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的Type-C插头31,插座32包括插座壳体321,插座壳体321包括第一内表面和第二内表面,第一内表面和第二内表面在插座壳体321的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插头壳体1的厚度方向与插座壳体321的厚度方向一致,凸出部与第一内表面和第二内表面中的至少一者接触。
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凸出部与第一内表面和第二内表面均接触,第一凸出部21与第一内表面接触时,第二凸出部22与第二内表面接触,或者,第一凸出部21与第二内表面接触时,第二凸出部22与第一内表面接触。
也就是说,插头31的第一凸起部位于第二凸起部的上方时,插头31可以与插座32配合使用;插头31的第一凸起部位于第二凸起部的下方时,插头31也可以与配合使用,进而提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Type-C连接器的实用性。
下面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设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Type-C连接器。
该电子设备的Type-C连接器可以通过第一凸出部21和第二凸出部22分别与插座壳体321的内表面接触,以使插座32与插头31形成过渡配合或者过盈配合,进而提高Type-C连接器连接的稳定性,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具有连接稳定的优点。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显示器以及其它具有线缆、转接头的产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Type-C插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头壳体,所述插头壳体包括第一外表面和第二外表面,所述第一外表面和所述第二外表面在所述插头壳体的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外表面和所述第二外表面中的至少一者上设有向外凸出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用于和插座壳体的内表面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ype-C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凸出部和至少一个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设在所述第一外表面上,所述第二凸出部设在所述第二外表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Type-C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出部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凸出部在所述插头壳体的宽度方向上间隔布置,所述第二凸出部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凸出部在所述插头壳体的宽度方向上间隔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Type-C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出部为长条状,所述第一凸出部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插头壳体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第二凸出部为长条状,所述第二凸出部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插头壳体的长度方向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Type-C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出部为一个,所述第二凸出部为一个。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Type-C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出部为长条状,所述第一凸出部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插头壳体的宽度方向一致,所述第二凸出部为长条状,所述第二凸出部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插头壳体的宽度方向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Type-C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具有远离所述插头壳体的接触面,所述接触面为平面或者凸弧面。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Type-C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壳体包括插口端,所述凸出部与所述插口端的端面之间间隔第一预设距离。
9.一种Type-C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头和插座,所述插头为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Type-C插头,所述插座包括插座壳体,所述插座壳体包括第一内表面和第二内表面,所述第一内表面和所述第二内表面在所述插座壳体的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插头壳体的厚度方向与所述插座壳体的厚度方向一致,所述凸出部与所述第一内表面和所述第二内表面中的至少一者接触。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Type-C连接器。
CN202220371784.9U 2022-02-17 2022-02-17 Type-C插头、Type-C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2167940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71784.9U CN216794052U (zh) 2022-02-17 2022-02-17 Type-C插头、Type-C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71784.9U CN216794052U (zh) 2022-02-17 2022-02-17 Type-C插头、Type-C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94052U true CN216794052U (zh) 2022-06-21

Family

ID=820174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371784.9U Active CN216794052U (zh) 2022-02-17 2022-02-17 Type-C插头、Type-C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940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03148B2 (en) Connector
US6793528B2 (en) Coaxi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permanent coupling
CN103081253A (zh) 外部接触插塞连接器
US8905781B2 (en) Coaxial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retaining arms and coaxial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the same
KR101766198B1 (ko) 멀티 전원접촉부를 갖는 커넥터 장치
CN106816786A (zh) 射频连接器组件
TWM553061U (zh) 插座電連接器
US20070004275A1 (en) Power connector with fastening member
CN103515744A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14313609U (zh) 电连接器
CN216794052U (zh) Type-C插头、Type-C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CN109462087A (zh) 一种能够提高连接可靠性的母端连接器及公端连接器
TWM549975U (zh) 插座電連接器
US11043774B2 (en) Connector having surge prevention function and circuit board including same
CN111542970B (zh) 可扩展连接器组件
CN208862211U (zh) 一种大电流电连接器直式接线端子
CN112217059B (zh) 多极基板电连接器
CN103515745A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16624743U (zh) 自锁式板对板连接器组件
CN218498527U (zh) 具可拆换式转接头的充电器
CN212784072U (zh) 插接系统
CN216720439U (zh) 防插错电连接器装置
CN212085353U (zh) 一种连接器
CN213782332U (zh) 一种连接器的公座及连接器
CN211351038U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