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94015U - 屏蔽连接件、线缆组件和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屏蔽连接件、线缆组件和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94015U
CN216794015U CN202220244747.1U CN202220244747U CN216794015U CN 216794015 U CN216794015 U CN 216794015U CN 202220244747 U CN202220244747 U CN 202220244747U CN 216794015 U CN216794015 U CN 2167940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connector
cylindrical
housing
shie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4474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飞松
姜开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940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940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02Sealing means between parts of housing or between housing part and a wall, e.g. sealing r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屏蔽连接件、线缆组件和连接器。所述线缆组件包括:线缆,包括导体芯,包覆所述导体芯设置的内绝缘层,和包覆所述内绝缘层设置的屏蔽层;端子,与所述导体芯电连接;和前述屏蔽连接件,套装在所述线缆的内绝缘层上。所述屏蔽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线缆的所述屏蔽层电连接,另一端适于与电气设备的外壳上的线缆通孔的内壁接触并电连接,所述线缆组件为一体件,适于以单个部件的方式一次性可插拔地插装到连接器的壳体上的线缆插孔中。在实用新型中,壳体可以预先安装到电气设备的外壳上,然后再将线缆组件整体地插装到壳体中,这使得连接器的安装操作非常简单和方便。

Description

屏蔽连接件、线缆组件和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屏蔽连接件、包括该屏蔽连接件的线缆组件和包括该线缆组件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用于安装到电气设备的外壳上的连接器通常包括壳体、屏蔽套、线缆和端子。在组装时,需要先将线缆插入壳体中,然后再压接端子和屏蔽套,最后再将壳体安装到电气设备的外壳上。整个安装过程非常复杂,很不方便。
此外,在现有技术中,连接器的屏蔽套不能直接与电气设备的外壳电连接,需要在连接器的屏蔽套和电气设备的外壳之间设置一个弹簧片,该弹簧片被挤压在连接器的屏蔽套电气设备的外壳之间,以实现两者之间的电连接,这进一步导致连接器的结构复杂,安装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屏蔽连接件。所述屏蔽连接件适于套装在线缆的内绝缘层上,用于将所述线缆的屏蔽层电连接至电气设备的外壳;所述屏蔽连接件的一端适于与所述线缆的屏蔽层电连接,另一端适于与所述电气设备的外壳上的线缆通孔的内壁接触并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屏蔽连接件包括适于插入所述线缆通孔中的第一筒状端,所述第一筒状端的周向外表面为屏蔽接触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第一筒状端上形成有弹性悬臂,所述弹性悬臂具有适于与所述线缆通孔的内壁电接触的接触凸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接触凸起具有适于与所述线缆通孔的内壁电接触的电接触区域,所述电接触区域为点接触区域、线接触区域或面接触区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接触凸起的电接触区域为线接触区域或面接触区域,且所述电接触区域沿所述屏蔽连接件的轴向和/或周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第一筒状端上形成有多个弹性悬臂,所述多个弹性悬臂围绕所述屏蔽连接件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在所述第一筒状端的壁部上形成有多个开口,所述多个弹性悬臂分别悬置在所述多个开口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屏蔽连接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筒状端相连的第二筒状端,所述线缆的屏蔽层电连接到所述第二筒状端上;所述第一筒状端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筒状端且与所述第二筒状端同轴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弹性悬臂沿所述屏蔽连接件的轴向延伸预定长度,并且所述弹性悬臂的自由端靠近所述第二筒状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屏蔽连接件为一体成型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线缆组件,包括:线缆,包括导体芯,包覆所述导体芯设置的内绝缘层,和包覆所述内绝缘层设置的屏蔽层;端子,与所述导体芯电连接;和前述屏蔽连接件,套装在所述线缆的内绝缘层上。所述屏蔽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线缆的所述屏蔽层电连接,另一端适于与电气设备的外壳上的线缆通孔的内壁接触并电连接,所述线缆组件为一体件,适于以单个部件的方式一次性可插拔地插装到连接器的壳体上的线缆插孔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线缆组件还包括:锁扣套,套装在所述线缆的外绝缘层上,用于将所述线缆组件锁扣到所述壳体上。所述锁扣套包括:第一筒状部,其上形成有适于锁扣到所述壳体上的锁扣特征;和第二筒状部,连接到所述第一筒状部的一端的端壁上,所述第一筒状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筒状部且与所述第二筒状部同轴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锁扣套还包括多个加强肋,所述多个加强肋连接在所述第一筒状部的端壁和所述第二筒状部的外周壁之间并围绕所述锁扣套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线缆组件还包括:密封套,套装在所述线缆的外绝缘层上并容纳在所述第一筒状部中,所述线缆适于穿过所述壳体上的线缆插孔,所述密封套适于被插入所述线缆插孔中并适于被径向挤压在所述壳体和所述线缆之间,以密封两者之间的配合界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线缆组件还包括:定位套筒,设置在所述屏蔽连接件和所述密封套之间并套装在所述线缆的外绝缘层上。所述定位套筒的一端形成有定位凸缘,所述定位凸缘适于被定位在所述壳体的线缆插孔内的定位台阶上,所述密封套的两端分别抵靠在所述定位套筒的定位凸缘和所述锁扣套的端壁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定位套筒的另一端将所述线缆的屏蔽层压接在所述屏蔽连接件的一端上,使得所述屏蔽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屏蔽层电连接且被固定到所述线缆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端子包括:筒状端,套在所述线缆的导体芯上并被压接到所述导体芯上;和扁平端,与所述筒状端连接,用于电连接至所述电气设备的电连接部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线缆组件还包括:热缩管,其一端热缩在所述端子的筒状端上,另一端热缩在所述线缆的内绝缘层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壳体,形成有线缆插孔并适于安装到电气设备的外壳上;和前述线缆组件,所述线缆组件以单个部件的方式一次性可插拔地插装到所述壳体的线缆插孔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壳体包括:基板部,适于固定到电气设备的外壳上;和筒体部,连接到所述基板部上,所述线缆插孔贯穿所述基板部和所述筒体部,且所述筒体部被锁扣到所述线缆组件的锁扣套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壳体的筒体部适于插入所述锁扣套的第一筒状部中,且在所述筒体部上形成有适于与所述锁扣套上的锁扣特征配合的对配锁扣特征;所述线缆组件的密封套插入所述筒体部中并被径向挤压在所述筒体部的内壁和所述线缆的外绝缘层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壳体包括连接到所述基板部上的多个筒体部,所述连接器包括多个线缆组件,所述多个线缆组件分别插装到所述多个筒体部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连接器还包括:密封圈,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基板部上,适于被挤压在所述壳体的基板部和所述电气设备的外壳之间,以密封两者之间的配合界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屏蔽连接件的最大外径小于所述壳体上的线缆插孔的内径,以允许所述屏蔽连接件穿过所述线缆插孔;所述屏蔽连接件的最大外径小于所述电气设备的外壳上的线缆通孔的内径,以允许所述屏蔽连接件插入所述线缆通孔中。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各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线缆组件能够整体地插装到壳体中,因此,壳体可以预先安装到电气设备的外壳上,然后再将线缆组件整体地插装到壳体中,这使得连接器的安装操作非常简单和方便。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各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线缆组件的屏蔽连接件能够与电气设备的外壳直接电接触,无需采用转接弹簧片,因此,进一步简化了连接器的结构和安装操作。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前述一些实例性的实施例中,线缆组件的屏蔽连接件与电气设备的外壳电接触的区域可以为面接触区域,这样,可以提高电接触可靠性和提高电磁屏蔽效果。
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实用新型有全面的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显示图1所示的连接器,其中连接器的壳体已经安装到电气设备的外壳上;
图3显示图2所示的连接器,其中连接器的线缆组件已插装到壳体的线缆插孔中;
图4显示图1所示的连接器的一个线缆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显示图4所示的连接器的纵向剖视图;
图6显示图3所示的已安装到电气设备的外壳上的连接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7显示图4所示的线缆组件的屏蔽连接件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实用新型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披露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在其他情况下,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图示的方式体现以简化附图。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总体技术构思,提供一种屏蔽连接件。所述屏蔽连接件适于套装在线缆的内绝缘层上,用于将所述线缆的屏蔽层电连接至电气设备的外壳;所述屏蔽连接件的一端适于与所述线缆的屏蔽层电连接,另一端适于与所述电气设备的外壳上的线缆通孔的内壁接触并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总体技术构思,提供一种线缆组件。所述线缆组件包括:线缆,包括导体芯,包覆所述导体芯设置的内绝缘层,和包覆所述内绝缘层设置的屏蔽层;端子,与所述导体芯电连接;和前述屏蔽连接件,套装在所述线缆的内绝缘层上。所述屏蔽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线缆的所述屏蔽层电连接,另一端适于与电气设备的外壳上的线缆通孔的内壁接触并电连接,所述线缆组件为一体件,适于以单个部件的方式一次性可插拔地插装到连接器的壳体上的线缆插孔中。
图1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分解示意图;图2显示图1所示的连接器,其中连接器的壳体200已经安装到电气设备的外壳300上;图3显示图2所示的连接器,其中连接器的线缆组件100已插装到壳体200的线缆插孔201中。
如图1至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该连接器主要包括线缆组件100和壳体200。壳体200形成有线缆插孔201并适于安装到电气设备的外壳300上。线缆组件100被组装成一体件,适于以单个部件的方式一次性可插拔地插装到壳体200的线缆插孔201中。因此,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可以先将壳体200预先固定到电气设备的外壳300上;然后,再将组装好的线缆组件100插装到壳体200的线缆插孔201中。这样可以简化连接器的安装操作。
图4显示图1所示的连接器的一个线缆组件100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显示图4所示的连接器的纵向剖视图;图6显示图3所示的已安装到电气设备的外壳300上的连接器的局部剖视图。
如图1至图6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该线缆组件100包括:线缆110和屏蔽连接件140。线缆110包括:导体芯111,包覆导体芯111设置的内绝缘层112,包覆内绝缘层112设置的屏蔽层113,和包裹屏蔽层113设置的外绝缘层114。
如图1至图6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屏蔽连接件140套装在线缆110的内绝缘层112上,用于将线缆110的屏蔽层113电连接至电气设备的外壳300。屏蔽连接件140的一端适于与线缆110的屏蔽层113电连接,另一端适于与电气设备的外壳300上的线缆通孔301的内壁接触并电连接。
图7显示图4所示的线缆组件的屏蔽连接件140的立体示意图。
如图4至图7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屏蔽连接件140包括适于插入线缆通孔301中的第一筒状端141,第一筒状端141的周向外表面为屏蔽接触表面。在第一筒状端141上形成有弹性悬臂143,弹性悬臂143具有适于与线缆通孔301的内壁电接触的接触凸起144。
如图4至图7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屏蔽连接件140上的接触凸起144具有适于与外壳300的线缆通孔301的内壁电接触的电接触区域14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前述电接触区域145可以为点接触区域、线接触区域或面接触区域。
如图4至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为了增大接触面积,前述接触凸起144的电接触区域145可以为线接触区域或面接触区域,且电接触区域145可以沿屏蔽连接件140的轴向和/或周向延伸。
如图4至图7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屏蔽连接件140上的接触凸起144呈勺子状,并且接触凸起144上的电接触区域145大致呈具有预定宽度和长度的带状。但是,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图示的实施例中,接触凸起144和电接触区域145可以具有其他合适的形状。
如图4至图7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第一筒状端141上形成有多个弹性悬臂143,多个弹性悬臂143围绕屏蔽连接件140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并沿屏蔽连接件140的轴向延伸预定长度。在第一筒状端141的壁部上形成有多个开口146,多个弹性悬臂143分别悬置在多个开口146中。
如图4至图7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屏蔽连接件140还包括与第一筒状端141相连的第二筒状端142,线缆110的屏蔽层113电连接到第二筒状端142上。第一筒状端141的直径大于第二筒状端142且与第二筒状端142同轴设置。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弹性悬臂143沿屏蔽连接件140的轴向延伸,并且弹性悬臂143的自由端靠近第二筒状端142。
如图4至图7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屏蔽连接件140为一体成型件。例如,屏蔽连接件140可以为由单片料板冲压成型的一体成型件。
如图1至图7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线缆组件100还包括锁扣套120。该锁扣套120套装在线缆110的外绝缘层114上,用于将线缆组件100锁扣到壳体200上。
如图1至图7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锁扣套120包括:第一筒状部121和第二筒状部122。第一筒状部121上形成有适于锁扣到壳体200上的锁扣特征121a。第二筒状部122连接到第一筒状部121的一端的端壁123上。第一筒状部121的直径大于第二筒状部122且与第二筒状部122同轴设置。
如图1至图7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锁扣套120还包括多个加强肋124,多个加强肋124连接在第一筒状部121的端壁123和第二筒状部122的外周壁之间并围绕锁扣套120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
如图1至图7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线缆组件100还包括密封套160。密封套160套装在线缆110的外绝缘层111上并容纳在锁扣套120的第一筒状部121中。线缆110穿过壳体200上的线缆插孔201,密封套160被插入线缆插孔201中并被径向挤压在壳体200和线缆110之间,以密封两者之间的配合界面。
如图1至图7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线缆组件100还包括定位套筒150。定位套筒150设置在屏蔽连接件140和密封套160之间并套装在线缆110的外绝缘层111上。定位套筒150的一端形成有定位凸缘151,定位凸缘151适于被定位在壳体200的线缆插孔201内的定位台阶上。密封套160的两端分别抵靠在定位套筒150的定位凸缘151和锁扣套120的端壁123之间。
如图1至图7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定位套筒150的另一端将线缆110的屏蔽层113压接在屏蔽连接件140的一端上,使得屏蔽连接件140的一端与屏蔽层113电连接且被固定到线缆110上。
如图1至图7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线缆组件100还包括端子130。该端子130的一端电连接到线缆110的导体芯111上。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端子130包括筒状端131和扁平端132。筒状端131套在线缆110的导体芯111上并被压接到导体芯111上。扁平端132与筒状端131连接,用于电连接至电气设备的电连接部件(未图示,例如,汇流条)。
如图1至图7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线缆组件100还包括热缩管170。热缩管170的一端套在端子130的筒状端131上并被热缩在端子130的筒状端131上。热缩管170的另一端套在线缆110的内绝缘层112上并被热缩在线缆110的内绝缘层112上。
如图1至图7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连接器的壳体200包括:基板部210和筒体部220。基板部210适于固定到电气设备的外壳300上,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基板部210通过多个螺钉211被固定到电气设备的外壳300上。筒体部220连接到基板部210上并与基板部210垂直。线缆插孔201贯穿基板部210和筒体部220,且筒体部220被锁扣到线缆组件100的锁扣套120上。
如图1至图7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壳体200的筒体部220适于插入锁扣套120的第一筒状部121中,且在筒体部220上形成有适于与锁扣套120上的锁扣特征121a配合的对配锁扣特征221。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前述锁扣特征121a和对配锁扣特征221中的一个可以为卡槽,另一个可以为凸起。
如图1至图7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线缆组件100的密封套160插入筒体部220中并被径向挤压在筒体部220的内壁和线缆110的外绝缘层114之间。
如图1至图7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壳体200包括连接到基板部210上的多个筒体部220,连接器包括多个线缆组件100,多个线缆组件100分别插装到多个筒体部220中。
如图1至图7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连接器还包括密封圈202。该密封圈202设置在壳体200的基板部210上,适于被挤压在壳体200的基板部210和电气设备的外壳300之间,以密封两者之间的配合界面。
如图1至图7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屏蔽连接件140的最大外径小于壳体200上的线缆插孔201的内径。这样,在将线缆组件装配到壳体上时,屏蔽连接件140可以穿过线缆插孔201。
如图1至图7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屏蔽连接件140的最大外径小于电气设备的外壳300上的线缆通孔301的内径,以允许屏蔽连接件140插入线缆通孔301中。这样,可以减小整个连接器的尺寸。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面所描述的实施例都是示例性的,并且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其进行改进,各种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结构在不发生结构或者原理方面的冲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自由组合,这些变化理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是附图中公开的实施例旨在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示例性说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总体构思的一些实施例已被显示和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总体构思的原则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以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
应注意,措词“包括”不排除其它元件或步骤,措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另外,权利要求的任何元件标号不应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Claims (23)

1.一种屏蔽连接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屏蔽连接件适于套装在线缆的内绝缘层上,用于将所述线缆的屏蔽层电连接至电气设备的外壳;
所述屏蔽连接件的一端适于与所述线缆的屏蔽层电连接,另一端适于与所述电气设备的外壳上的线缆通孔的内壁接触并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连接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屏蔽连接件包括适于插入所述线缆通孔中的第一筒状端,所述第一筒状端的周向外表面为屏蔽接触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屏蔽连接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筒状端上形成有弹性悬臂,所述弹性悬臂具有适于与所述线缆通孔的内壁电接触的接触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屏蔽连接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凸起具有适于与所述线缆通孔的内壁电接触的电接触区域,所述电接触区域为点接触区域、线接触区域或面接触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屏蔽连接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凸起的电接触区域为线接触区域或面接触区域,且所述电接触区域沿所述屏蔽连接件的轴向和/或周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屏蔽连接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筒状端上形成有多个弹性悬臂,所述多个弹性悬臂围绕所述屏蔽连接件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
在所述第一筒状端的壁部上形成有多个开口,所述多个弹性悬臂分别悬置在所述多个开口中。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屏蔽连接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屏蔽连接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筒状端相连的第二筒状端,所述线缆的屏蔽层电连接到所述第二筒状端上;
所述第一筒状端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筒状端且与所述第二筒状端同轴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屏蔽连接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悬臂沿所述屏蔽连接件的轴向延伸预定长度,并且所述弹性悬臂的自由端靠近所述第二筒状端。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屏蔽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连接件为一体成型件。
10.一种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线缆,包括导体芯,包覆所述导体芯设置的内绝缘层,和包覆所述的内绝缘层设置的屏蔽层;
端子,与所述导体芯电连接;和
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屏蔽连接件,套装在所述线缆的内绝缘层上,
所述屏蔽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线缆的所述屏蔽层电连接,另一端适于与电气设备的外壳上的线缆通孔的内壁接触并电连接,
所述线缆组件为一体件,适于以单个部件的方式一次性可插拔地插装到连接器的壳体上的线缆插孔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锁扣套,套装在所述线缆的外绝缘层上,用于将所述线缆组件锁扣到所述壳体上;
所述锁扣套包括:
第一筒状部,其上形成有适于锁扣到所述壳体上的锁扣特征;和
第二筒状部,连接到所述第一筒状部的一端的端壁上,
所述第一筒状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筒状部且与所述第二筒状部同轴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扣套还包括多个加强肋,所述多个加强肋连接在所述第一筒状部的端壁和所述第二筒状部的外周壁之间并围绕所述锁扣套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密封套,套装在所述线缆的外绝缘层上并容纳在所述第一筒状部中,
所述线缆适于穿过所述壳体上的线缆插孔,所述密封套适于被插入所述线缆插孔中并适于被径向挤压在所述壳体和所述线缆之间,以密封两者之间的配合界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定位套筒,设置在所述屏蔽连接件和所述密封套之间并套装在所述线缆的外绝缘层上,
所述定位套筒的一端形成有定位凸缘,所述定位凸缘适于被定位在所述壳体的线缆插孔内的定位台阶上,
所述密封套的两端分别抵靠在所述定位套筒的定位凸缘和所述锁扣套的端壁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套筒的另一端将所述线缆的屏蔽层压接在所述屏蔽连接件的一端上,使得所述屏蔽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屏蔽层电连接且被固定到所述线缆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包括:
筒状端,套在所述线缆的导体芯上并被压接到所述导体芯上;和
扁平端,与所述筒状端连接,用于电连接至所述电气设备的电连接部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热缩管,其一端热缩在所述端子的筒状端上,另一端热缩在所述线缆的内绝缘层上。
18.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形成有线缆插孔并适于安装到电气设备的外壳上;和
权利要求10-17中任一项所述的线缆组件,
所述线缆组件以单个部件的方式一次性可插拔地插装到所述壳体的线缆插孔中。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包括:
基板部,适于固定到电气设备的外壳上;和
筒体部,连接到所述基板部上,
所述线缆插孔贯穿所述基板部和所述筒体部,且所述筒体部被锁扣到所述线缆组件的锁扣套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的筒体部适于插入所述锁扣套的第一筒状部中,且在所述筒体部上形成有适于与所述锁扣套上的锁扣特征配合的对配锁扣特征;
所述线缆组件的密封套插入所述筒体部中并被径向挤压在所述筒体部的内壁和所述线缆的外绝缘层之间。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包括连接到所述基板部上的多个筒体部,所述连接器包括多个线缆组件,所述多个线缆组件分别插装到所述多个筒体部中。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密封圈,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基板部上,适于被挤压在所述壳体的基板部和所述电气设备的外壳之间,以密封两者之间的配合界面。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屏蔽连接件的最大外径小于所述壳体上的线缆插孔的内径,以允许所述屏蔽连接件穿过所述线缆插孔;
所述屏蔽连接件的最大外径小于所述电气设备的外壳上的线缆通孔的内径,以允许所述屏蔽连接件插入所述线缆通孔中。
CN202220244747.1U 2021-09-06 2022-01-29 屏蔽连接件、线缆组件和连接器 Active CN21679401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338140 2021-09-06
CN202122133814 2021-09-0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94015U true CN216794015U (zh) 2022-06-21

Family

ID=8201460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44757.5U Active CN216928964U (zh) 2021-09-06 2022-01-29 用于高压连接器的线缆组件和高压连接器
CN202220244747.1U Active CN216794015U (zh) 2021-09-06 2022-01-29 屏蔽连接件、线缆组件和连接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44757.5U Active CN216928964U (zh) 2021-09-06 2022-01-29 用于高压连接器的线缆组件和高压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20230117047A (zh)
CN (2) CN216928964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30117047A (ko) 2023-08-07
CN216928964U (zh) 2022-07-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845453A (en) Snap-in contact assembly for plug and jack type connectors
US3721939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3670293A (en) Shielded wire connectors
KR970004152B1 (ko) 전기 접속기용 케이블 차폐 종단 장치
US7064266B2 (en) Shielded connector
KR910013620A (ko) 원형 din 전기 콘넥터
US5871371A (en) High density circular connector
JP6739793B2 (ja) 同軸コネクタ
JP2017168440A (ja) 電気的接続デバイス、電気ケーブルを組み立てる方法、および組み立てられた電気同軸ケーブル
TW201731170A (zh) 電連接器
EP0431206A1 (en) Grounding shield connector and method
EP3683892A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020511764A (ja) コネクタ
CN216794015U (zh) 屏蔽连接件、线缆组件和连接器
CN113972538A (zh) 电气套环、电气连接装置及电连接器
CN217934449U (zh) 线缆组件、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CN112038840B (zh) 屏蔽件接地电连接器
JPH11126657A (ja) 機器直付シールドコネクタのシールド構造
GB2177268A (en) Strain relief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 cable
CN218770117U (zh) 线缆组件、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KR20210078321A (ko) 커넥터
CN218160889U (zh) 线缆连接器
CN215579365U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CN214478087U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CN113437565A (zh) 线缆连接器、面板连接器、电路板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