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92541U - 镜筒和成像镜头 - Google Patents

镜筒和成像镜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92541U
CN216792541U CN202220021494.1U CN202220021494U CN216792541U CN 216792541 U CN216792541 U CN 216792541U CN 202220021494 U CN202220021494 U CN 202220021494U CN 216792541 U CN216792541 U CN 2167925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barrel
platform
lens
planes
barr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2149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瑜
励维芳
金银芳
戴付建
赵烈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02149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925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925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925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镜筒和成像镜头。镜筒包括:镜筒朝向物侧的端面为第一端面,镜头朝向像侧的端面为第二端面,镜筒的外周侧具有凸出设置的平台,平台绕镜筒的周向连续设置,且平台位于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之间,以将镜筒分为第一镜筒和第二镜筒,第一镜筒位于第二镜筒的物侧方,第一镜筒和第二镜筒的内径不同,第二镜筒的外周侧具有沿轴向延伸的切平面。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成像镜头存在结构稳定性和装配稳定性难以同时兼顾的问题。

Description

镜筒和成像镜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成像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镜筒和成像镜头。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光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成像镜头其应用领域从传统的手机、平板电脑等向安防视频监控、可穿戴式显示装置等领域逐渐渗透。为顺应超高像素、超大像面和小型化的成像镜头的发展趋势,从结构角度上,对成像镜头的体积要求也更加严格。如何在结构受限的情况下,保证与模组的配合尺寸,优化整机稳定性,逐渐成为难点之一。
此外,成像镜头的类型多种多样,以一体式成像镜头和分体式成像镜头为例。现有的一体式成像镜头一般通过在端面点胶的方式与模组进行装配;现有的分体式成像镜头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与模组进行组装,相比较两者的固定方式,点胶能够在保证定位、稳定的前提下,具有操作便捷,构件少的特点;但是在成像镜头的端面进行点胶,容易影响端面的结构,容易影响成像镜头的成像质量。
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的成像镜头存在结构稳定性和装配稳定性难以同时兼顾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镜筒和成像镜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成像镜头存在结构稳定性和装配稳定性难以同时兼顾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镜筒,包括:镜筒朝向物侧的端面为第一端面,镜筒朝向像侧的端面为第二端面,镜筒的外周侧具有凸出设置的平台,平台绕镜筒的周向连续设置,且平台位于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之间,以将镜筒分为第一镜筒和第二镜筒,第一镜筒位于第二镜筒的物侧方,第一镜筒和第二镜筒的内径不同,第二镜筒的外周侧具有沿轴向延伸的切平面。
进一步地,平台的径向截面呈多边形、圆形和椭圆形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切平面为一个或多个,当切平面为多个时,多个切平面绕第二镜筒的周向间隔设置,且至少一组切平面对应设置。
进一步地,切平面为两个,两个切平面相对设置在第二镜筒上,与两个切平面之间的连线平行方向上的平台的外径A和与两个切平面之间的连线垂直方向上的平台的外径B之间满足:0<A/B≤1。
进一步地,切平面为两个,两个切平面相对设置在第二镜筒上,与两个切平面之间的连线垂直方向上的平台的外径B与第一镜筒的外径B1之间满足:0<B1/B<1;和/或与两个切平面之间的连线平行方向上的平台的外径A与第一镜筒的外径B1之间满足:0<B1/A<1。
进一步地,切平面为两个,两个切平面相对设置在第二镜筒上,与两个切平面之间的连线垂直方向上的第二镜筒的外径B2和与两个切平面之间的连线垂直方向上的平台的外径B之间满足:0<B2/B<1;和/或与两个切平面之间的连线垂直方向上的第二镜筒的外径B2和与两个切平面之间的连线平行方向上的平台的外径A之间满足:0<B2/A<1.5。
进一步地,第一镜筒的轴向长度L1与平台的轴向厚度L之间满足:0<L1/L≤10;和/或第二镜筒的轴向长度L2与平台的轴向厚度L之间满足:0<L2/L≤10。
进一步地,切平面为两个,两个切平面相对设置在第二镜筒上,平台具有与两个切平面中的一个切平面平行的第一边缘和与两个切平面中的另一个切平面平行的第二边缘,第一边缘与镜筒的光轴之间的径向距离E和第二边缘与光轴之间的径向距离F之间满足:0<E/F≤1。
进一步地,平台的径向截面呈六边形,六边形的至少一个内角θ满足:0°<θ<180°;和/或切平面为两个,两个切平面相对设置在第二镜筒上,平台沿两个切平面之间的连线对称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成像镜头,包括:上述的镜筒;透镜,透镜为多个,多个透镜沿镜筒的轴向依次排列在镜筒中;遮光元件,遮光元件设置在相邻两个透镜之间;隔圈,隔圈设置在相邻两个透镜之间。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镜筒包括镜筒朝向物侧的端面为第一端面,镜筒朝向像侧的端面为第二端面,镜筒的外周侧具有凸出设置的平台,平台绕镜筒的周向连续设置,且平台位于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之间,以将镜筒分为第一镜筒和第二镜筒,第一镜筒位于第二镜筒的物侧方,第一镜筒和第二镜筒的内径不同,第二镜筒的外周侧具有沿轴向延伸的切平面。
通过设置平台,使得平台提供了装配位置,使得镜筒在与其他模组进行装配时,可通过在平台与模组的接触面进行点胶来实现平台与模组的胶接,进而实现镜筒与模组的稳定装配。平台位于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之间,这样设置使得平台不是设置在镜筒的两个端面的,这样就避免了在镜筒的端面进行点胶从而破坏镜筒端面结构的情况,大大保证了镜筒结构的美观度和稳定性,进而保证了成像镜头的性能稳定性,保证成像效果。通过设置切平面,使得切平面能够起到导向的作用,有利于后续的装配工作。另外,本申请通过设置平台,大大增加了镜筒与模组装配时的定位准确性和装配稳定性,同时增加了操作便捷性,省去了多余构件,节约了成本。进而有利于实现成像镜头的精准定位,实现与模组的高精度装配,同时不影响成像镜头的成像质量。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镜筒和具有该镜筒的成像镜头的截面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镜筒和具有该镜筒的成像镜头的另一个角度的截面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的镜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中的镜筒的参数标注图;
图5示出了图1中的镜筒的另一个角度的参数标注图;
图6示出了实施例二的镜筒的参数标注图;
图7示出了图6中的镜筒的另一个角度的参数标注图;
图8示出了实施例三的镜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8中的镜筒的参数标注图;
图10示出了图8中的镜筒的另一个角度的参数标注图;
图11示出了实施例四的镜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图11中的镜筒的参数标注图;
图13示出了图11中的镜筒的另一个角度的参数标注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1、第一端面;12、第二端面;13、平台;14、第一镜筒;15、第二镜筒;151、切平面;20、透镜;30、遮光元件;40、隔圈。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成像镜头存在结构稳定性和装配稳定性难以同时兼顾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镜筒和成像镜头。
如图1至图13所示,镜筒包括:镜筒朝向物侧的端面为第一端面11,镜筒朝向像侧的端面为第二端面12,镜筒的外周侧具有凸出设置的平台13,平台13绕镜筒的周向连续设置,且平台13位于第一端面11与第二端面12之间,以将镜筒分为第一镜筒14和第二镜筒15,第一镜筒14位于第二镜筒15的物侧方,第一镜筒14和第二镜筒15的内径不同,第二镜筒15的外周侧具有沿轴向延伸的切平面151。
通过设置平台13,使得平台13提供了装配位置,使得镜筒在与其他模组进行装配时,可通过在平台13与模组的接触面进行点胶来实现平台13与模组的胶接,进而实现镜筒与模组的稳定装配。平台13位于第一端面11与第二端面12之间,这样设置使得平台13不是设置在镜筒的两个端面的,这样就避免了在镜筒的端面进行点胶从而破坏镜筒端面结构的情况,大大保证了镜筒结构的美观度和稳定性,进而保证了成像镜头的性能稳定性,保证成像效果。通过设置切平面151,使得切平面151能够起到导向的作用,有利于后续的装配工作。另外,本申请通过设置平台13,大大增加了镜筒与模组装配时的定位准确性和装配稳定性,同时增加了操作便捷性,省去了多余构件,节约了成本。进而有利于实现成像镜头的精准定位,实现与模组的高精度装配,同时不影响成像镜头的成像质量。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镜筒14的外径小于第二镜筒15的外径,镜筒的内径由物侧至像侧逐渐增大,使得第一镜筒14的内径始终小于第二镜筒15的内径。
具体的,平台13的径向截面呈多边形、圆形和椭圆形中的一种。平台13绕镜筒的周向连续设置以形成片状环形的结构,上述径向截面指的片状环形的平台13径向方向的截面的外周的边所形成的形状。当平台13的径向截面呈多边形时,多边形可以是六边形,六边形可以是规则或不规则的六边形,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平台13朝向物侧的表面为平面且具有粗糙度,平台13朝向像侧的表面为平面且具有粗糙度。如图1所示,左侧为物侧,右侧为像侧。
如图3所示,切平面151为一个或多个,当切平面151为多个时,多个切平面151绕第二镜筒15的周向间隔设置,且至少一组切平面151对应设置,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切平面151的个数。
在本申请中,切平面151为两个,两个切平面151相对设置在第二镜筒15上;当平台13的径向截面为六边形、矩形、圆形或椭圆形时,均满足下述条件式。具体的,与两个切平面151之间的连线平行方向上的平台13的外径A和与两个切平面151之间的连线垂直方向上的平台13的外径B之间满足:0<A/B≤1。通过限制与两个切平面151之间的连线平行方向上的平台13的外径A和与两个切平面151之间的连线垂直方向上的平台13的外径B之间的比值在0到1的范围内,有效保证A等于B或者A小于B,有利于保证平台13整体结构的合理性,有利于保证平台13上与模组胶接的平面的大小的均匀性,有利于保证平台13与模组胶接的强度,增加连接稳定性。
具体的,与两个切平面151之间的连线垂直方向上的平台13的外径B与第一镜筒14的外径B1之间满足:0<B1/B<1。通过限制第一镜筒14的外径B1和与两个切平面151之间的连线垂直方向上的平台13的外径B之间的比值在0到1的范围内,能够保证B1始终小于B。与两个切平面151之间的连线平行方向上的平台13的外径A与第一镜筒14的外径B1之间满足:0<B1/A<1,通过限制第一镜筒14的外径B1和与两个切平面151之间的连线平行方向上的平台13的外径A之间的比值在合理的范围内,有利于保证B1始终小于A。也就是说,通过限制上述两个条件式,能够保证第一镜筒14的外径小于平台13的外径,这样有利于保证平台13朝向第一镜筒14的一侧表面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当有模组需要从物侧与镜筒进行装配时,有利于保证模组与平台13的胶接面积,保证连接稳定性。
具体的,与两个切平面151之间的连线垂直方向上的第二镜筒15的外径B2和与两个切平面151之间的连线垂直方向上的平台13的外径B之间满足:0<B2/B<1,通过限制与两个切平面151之间的连线垂直方向上的第二镜筒15的外径B2和与两个切平面151之间的连线垂直方向上的平台13的外径B之间的比值在0到1的范围内,有利于保证B始终大于B2;与两个切平面151之间的连线垂直方向上的第二镜筒15的外径B2和与两个切平面151之间的连线平行方向上的平台13的外径A之间满足:0<B2/A<1.5。通过限制上述两个条件式,有利于保证平台13朝向第二镜筒15的一侧表面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当有模组需要从像侧与镜筒进行装配时,有利于保证模组与平台13的胶接面积,保证连接稳定性。
具体的,第一镜筒14的轴向长度L1与平台13的轴向厚度L之间满足:0<L1/L≤10;第二镜筒15的轴向长度L2与平台13的轴向厚度L之间满足:0<L2/L≤10。这样设置有利于合理规划平台13的轴向厚度L在合理的范围内,有利于保证平台13的结构强度,增加平台13的使用可靠性。
具体的,平台13具有与两个切平面151中的一个切平面151平行的第一边缘和与两个切平面151中的另一个切平面151平行的第二边缘,第一边缘与镜筒的光轴之间的径向距离E和第二边缘与光轴之间的径向距离F之间满足:0<E/F≤1。可参考图4,左侧为第一边缘,右侧为第二边缘。也就是说,F可与E相等,F也可大于E,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这样有利于平台的多样性,使得平台13可根据不同类型的模组调整自身结构,以实现高精度的配合。
具体的,平台13的径向截面呈六边形,六边形的至少一个内角θ满足:0°<θ<180°;切平面151为两个,两个切平面151相对设置在第二镜筒15上,平台13沿两个切平面151之间的连线对称设置。可参考图4,从平台13的径向截面来看,平台13上方最远点到中心光轴的距离与平台13下方最远点到中心光轴的距离相等。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成像镜头,包括上述的镜筒、透镜20、遮光元件30和隔圈40,透镜20为多个,多个透镜20沿镜筒的轴向依次排列在镜筒中;遮光元件30设置在相邻两个透镜20之间;隔圈40设置在相邻两个透镜20之间。当然隔圈40也可设置在透镜20与遮光元件30之间,遮光元件30也可设置在隔圈40与透镜20之间。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置。具有上述镜筒的成像镜头通过在平台13上点胶实现与模组的装配,不会破坏成像镜头端面结构,有利于保证成像镜头能够有良好的成像质量,同时通过平台13能够实现与模组的精准定位,大大提高与模组的装配精度,保证成像镜头的使用可靠性和结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遮光元件30可以是遮光纸或者遮光片。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5所示,为平台13的径向截面呈六边形时的镜筒和具有其的成像镜头的相关视图。如图1所示,为垂直于切平面151方向上的成像镜头的截面图。如图2所示,为平行于切平面151方向上的成像镜头的截面图。
如图4和图5所示,为本实施例的镜筒的参数标注图。与两个切平面151之间的连线平行方向上的平台13的外径A=7.0mm;与两个切平面151之间的连线垂直方向上的平台13的外径B=9.8mm;第一镜筒14的外径B1=5.5mm;与两个切平面151之间的连线垂直方向上的第二镜筒15的外径B2=5.5mm;平台13的轴向厚度L=0.3mm;第一镜筒14的轴向长度L1=1.5mm;第二镜筒15的轴向长度L2=1.9mm;平台13具有与两个切平面151中的一个切平面151平行的第一边缘和与两个切平面151中的另一个切平面151平行的第二边缘,第一边缘与镜筒的光轴之间的径向距离E=3.0mm;第二边缘与光轴之间的径向距离F=4.0mm;在本实施例中,F大于E。平台13的径向截面呈六边形,六边形的顶角θ=113°。
实施例二
如图6和图7所示,为平台13的径向截面呈六边形时的镜筒的参数标注图。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包括:第一边缘与镜筒的光轴之间的径向距离E等于第二边缘与光轴之间的径向距离F。
如图6和图7所示,与两个切平面151之间的连线平行方向上的平台13的外径A=4.9mm;与两个切平面151之间的连线垂直方向上的平台13的外径B=6.2mm;第一镜筒14的外径B1=4.4mm;与两个切平面151之间的连线垂直方向上的第二镜筒15的外径B2=5.5mm;平台13的轴向厚度L=0.5mm;第一镜筒14的轴向长度L1=1.5mm;第二镜筒15的轴向长度L2=1.7mm;平台13具有与两个切平面151中的一个切平面151平行的第一边缘和与两个切平面151中的另一个切平面151平行的第二边缘,第一边缘与镜筒的光轴之间的径向距离E=2.4mm;第二边缘与光轴之间的径向距离F=2.4mm;平台13的径向截面呈六边形,六边形的顶角θ=140°。
实施例三
如图8至图10所示,为平台13的径向截面呈矩形时的镜筒的相关视图。如图8所示,为本实施例的镜筒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9和图10所示,为平台13的径向截面呈矩形时的镜筒的参数标注图。与两个切平面151之间的连线平行方向上的平台13的外径A=7.3mm;与两个切平面151之间的连线垂直方向上的平台13的外径B=7.3mm;第一镜筒14的外径B1=4.4mm;与两个切平面151之间的连线垂直方向上的第二镜筒15的外径B2=5.5mm;平台13的轴向厚度L=0.45mm;第一镜筒14的轴向长度L1=1.35mm;第二镜筒15的轴向长度L2=1.9mm;平台13具有与两个切平面151中的一个切平面151平行的第一边缘和与两个切平面151中的另一个切平面151平行的第二边缘,第一边缘与镜筒的光轴之间的径向距离E=2.4mm;第二边缘与光轴之间的径向距离F=4.9mm。
实施例四
如图11至图13所示,为平台13的径向截面呈圆形时的镜筒的相关视图。如图11所示,为本实施例的镜筒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2和图13所示,为平台13的径向截面呈圆形时的镜筒的参数标注图。与两个切平面151之间的连线平行方向上的平台13的外径A=6.0mm;与两个切平面151之间的连线垂直方向上的平台13的外径B=6.0mm;第一镜筒14的外径B1=4.4mm;与两个切平面151之间的连线垂直方向上的第二镜筒15的外径B2=5.5mm;平台13的轴向厚度L=0.45mm;第一镜筒14的轴向长度L1=1.35mm;第二镜筒15的轴向长度L2=1.9mm;平台13具有与两个切平面151中的一个切平面151平行的第一边缘和与两个切平面151中的另一个切平面151平行的第二边缘,第一边缘与镜筒的光轴之间的径向距离E=3.0mm;第二边缘与光轴之间的径向距离F=3.0mm。
综上,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均满足表1中所示关系。
条件式/实施例
A/B 0.71 0.79 1 1
B1/A 0.79 0.9 0.6 0.73
B2/A 0.79 1.12 0.75 0.92
B1/B 0.56 0.7 0.6 0.73
B2/B 0.56 0.89 0.75 0.92
L2/L 6.3 3.4 4.2 4.2
L1/L 5 3 3 3
E/F 0.75 1 0.49 1
表1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中均满足表2中所示参数。
Figure BDA0003457304980000071
表2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镜筒,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镜筒朝向物侧的端面为第一端面(11),所述镜筒朝向像侧的端面为第二端面(12),所述镜筒的外周侧具有凸出设置的平台(13),所述平台(13)绕所述镜筒的周向连续设置,且所述平台(13)位于所述第一端面(11)与所述第二端面(12)之间,以将所述镜筒分为第一镜筒(14)和第二镜筒(15),所述第一镜筒(14)位于所述第二镜筒(15)的物侧方,所述第一镜筒(14)和所述第二镜筒(15)的内径不同,所述第二镜筒(15)的外周侧具有沿轴向延伸的切平面(15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13)的径向截面呈多边形、圆形和椭圆形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平面(151)为一个或多个,当所述切平面(151)为多个时,多个所述切平面(151)绕所述第二镜筒(15)的周向间隔设置,且至少一组所述切平面(151)对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平面(151)为两个,两个所述切平面(151)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二镜筒(15)上,与两个所述切平面(151)之间的连线平行方向上的所述平台(13)的外径A和与两个所述切平面(151)之间的连线垂直方向上的所述平台(13)的外径B之间满足:0<A/B≤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平面(151)为两个,两个所述切平面(151)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二镜筒(15)上,
与两个所述切平面(151)之间的连线垂直方向上的所述平台(13)的外径B与所述第一镜筒(14)的外径B1之间满足:0<B1/B<1;和/或
与两个所述切平面(151)之间的连线平行方向上的所述平台(13)的外径A与所述第一镜筒(14)的外径B1之间满足:0<B1/A<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平面(151)为两个,两个所述切平面(151)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二镜筒(15)上,
与两个所述切平面(151)之间的连线垂直方向上的所述第二镜筒(15)的外径B2和与两个所述切平面(151)之间的连线垂直方向上的所述平台(13)的外径B之间满足:0<B2/B<1;和/或
与两个所述切平面(151)之间的连线垂直方向上的所述第二镜筒(15)的外径B2和与两个所述切平面(151)之间的连线平行方向上的所述平台(13)的外径A之间满足:0<B2/A<1.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镜筒(14)的轴向长度L1与所述平台(13)的轴向厚度L之间满足:0<L1/L≤10;和/或
所述第二镜筒(15)的轴向长度L2与所述平台(13)的轴向厚度L之间满足:0<L2/L≤1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平面(151)为两个,两个所述切平面(151)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二镜筒(15)上,所述平台(13)具有与两个所述切平面(151)中的一个所述切平面(151)平行的第一边缘和与两个所述切平面(151)中的另一个所述切平面(151)平行的第二边缘,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镜筒的光轴之间的径向距离E和所述第二边缘与所述光轴之间的径向距离F之间满足:0<E/F≤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台(13)的径向截面呈六边形,所述六边形的至少一个内角θ满足:0°<θ<180°;和/或
所述切平面(151)为两个,两个所述切平面(151)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二镜筒(15)上,所述平台(13)沿两个所述切平面(151)之间的连线对称设置。
10.一种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镜筒;
透镜(20),所述透镜(20)为多个,多个所述透镜(20)沿所述镜筒的轴向依次排列在所述镜筒中;
遮光元件(30),所述遮光元件(30)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透镜(20)之间;
隔圈(40),所述隔圈(40)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透镜(20)之间。
CN202220021494.1U 2022-01-05 2022-01-05 镜筒和成像镜头 Active CN2167925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21494.1U CN216792541U (zh) 2022-01-05 2022-01-05 镜筒和成像镜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21494.1U CN216792541U (zh) 2022-01-05 2022-01-05 镜筒和成像镜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92541U true CN216792541U (zh) 2022-06-21

Family

ID=820132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21494.1U Active CN216792541U (zh) 2022-01-05 2022-01-05 镜筒和成像镜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925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86010B2 (en) Optical imaging lens
US11971539B2 (en) Annular optical element, imaging lens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0732387B2 (en) Optical imaging lens
US11579413B2 (en) Optical imaging lens including eight lenses of +−++−−+−, +−+−−−+−, +−+−+−+− or +−+−−++− refractive powers
US20150043091A1 (en) Optical imaging lens
US20190204554A1 (en) Optical imaging lens
US11029481B2 (en) Lens module
JP2014026253A (ja) レンズモジュール
US10901178B2 (en) Optical imaging lens
US11385443B2 (en) Optical imaging lens
US11029500B2 (en) Lens module
US20220244498A1 (en) Optical imaging lens
US11835684B2 (en) Optical imaging lens
TWM512712U (zh) 環形光學元件、成像鏡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N216792541U (zh) 镜筒和成像镜头
US20210063673A1 (en) Lens module
US8351140B2 (en) Lens barrel and lens module
US20230305268A1 (en) Optical imaging lens
US9507100B2 (en)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US20230273401A1 (en) Optical imaging lens
US11867974B2 (en) Optical imaging lens
US10996430B2 (en) Optical imaging lens
US8636423B2 (en)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with positioning members
CN111999839A (zh) 镜筒、光学成像镜头和电子装置
CN212623164U (zh) 隔圈和成像镜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