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89397U - 即热式水龙头的集成式水道组件、即热式水龙头 - Google Patents

即热式水龙头的集成式水道组件、即热式水龙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89397U
CN216789397U CN202220063372.9U CN202220063372U CN216789397U CN 216789397 U CN216789397 U CN 216789397U CN 202220063372 U CN202220063372 U CN 202220063372U CN 216789397 U CN216789397 U CN 2167893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heating
channel
water inlet
spir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6337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雨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oug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oug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oug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oug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06337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893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893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893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集成式水道组件、即热式水龙头,集成式水道组件包括集成式进水水道结构件、水流传感器、电路控制板和可控硅,集成式进水水道结构件包括进水口、两个出水口和进水水道主体,水流传感器包括水流转子和控制器,进水水道主体设有阀芯座、控制板安装部、控制器安装部以及可控硅安装部,阀芯座上具有阀座进水孔、阀座第一出水孔和内置水流转子的阀座第二出水孔。本实用新型集成式水道组件集成了进水水道结构件、水流传感器、电路控制板和可控硅,其集成化程度高,整体结构紧凑,内置式水流传感器和可控硅散热结构,避免了水温太高的情况发生或者管路流量变化时水温忽高忽低的情况发生,尤其避免了水龙头发生干烧现象,安全可靠。

Description

即热式水龙头的集成式水道组件、即热式水龙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即热式水龙头的集成式水道组件、即热式水龙头。
背景技术
即热式水龙头,又称为速热式电热水龙头,一般在3-5秒即可出热水。现有传统的即热式水龙头的水道组件水管连接部位较多,每个部位都具有漏水风险,而且占用的体积大;并且其加热功率固定不变或有两个不同功率的开关,使得出水温度只能通过调节流量来控制,当流量过大时,水温就低;流量过小时水温又太高(存在烫伤风险)。为此,市面上出现了在阀芯出水口处增加水压开关来实现水电分离加热的水龙头,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水温太高的情况发生或者管路流量变化时水温忽高忽低的情况发生,但是存在以下问题:当水龙头出水口堵孔时或者使用产生散雾水的起泡器时,导致该水压开关受到背压,水压开关会一直工作,水龙头内部的加热组件持续加热,水龙头容易发生干烧现象,存在安全性隐患。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有必要提供一种即热式水龙头的集成式水道组件、即热式水龙头,其集成化程度高,整体结构紧凑,避免了水温太高的情况发生或者管路流量变化时水温忽高忽低的情况发生,尤其避免了水龙头发生干烧现象,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即热式水龙头的集成式水道组件,包括:
集成式进水水道结构件,包括进水部、出水部以及位于进水部和出水部之间的进水水道主体;
水流传感器,用于根据实测的水流量、转子转速和输出电压信号的曲线,便可确定出外接热水器具的启动水压,以及启动水压相对应的启动水流量与转子的启动转速;
电路控制板,用于接收水流传感器的输出电压信号并控制可控硅;以及
可控硅,用于与外界加热组件进行电连接并调节所述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
所述进水部具有进水口,所述出水部具有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所述水流传感器包括水流转子和控制器,所述进水水道主体上设有用于安装龙头阀芯的阀芯座、用于安装电路控制板的控制板安装部、用于安装控制器的控制器安装部以及用于安装可控硅的可控硅安装部,阀芯座上具有阀座进水孔、阀座第一出水孔和阀座第二出水孔,所述阀座第二出水孔用于内置水流转子,所述阀座进水孔与进水部的进水口连通,阀座第一出水孔与出水部的第一出水口连通,阀座第二出水孔与出水部的第二出水口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可控硅安装部上还设有散热板,可控硅贴设在散热板上,并通过散热板安装在可控硅安装部上。
更进一步的,所述可控硅安装部包括安装面和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开口处设有密封件,所述散热板安装在所述安装面上,散热板遮挡所述开口且挤压所述密封件形成密封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可控硅安装部靠近所述进水部设置,阀芯座靠近所述出水部设置,控制器安装部靠近阀芯座设置,控制板安装部靠近可控硅安装部设置。
更进一步的,所述进水水道主体的外侧设有呈竖直方向排布的隔板,所述控制板安装部位于所述隔板的左侧,阀芯座、控制器安装部和可控硅安装部均位于所述隔板的右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即热式水龙头,包括出水组件、显示板和龙头主体,出水组件包括起泡器和出水管件,龙头主体包括主体外壳、加热组件、龙头阀芯组件以及上述所述的集成式水道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第一进水孔、第二进水孔和加热组件出水孔,所述第一进水孔、第二进水孔分别连接所述出水部的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所述出水管件的一端与所述加热组件出水孔连接,所述出水管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起泡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组件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结构方案。
第一种结构方案为:所述加热组件由加热棒基座、内置螺旋芯、陶瓷加热棒、温控开关和加热棒套筒组成,所述陶瓷加热棒套设于内置螺旋芯外部,加热棒套筒套设于陶瓷加热棒外部,加热棒基座连接加热棒套筒并且支承所述内置螺旋芯,温控开关设置于加热棒套筒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陶瓷加热棒侧壁开设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通孔用于将进入陶瓷加热棒内的水流分流到外壁,所述内置螺旋芯具有外螺旋结构,加热棒套筒具有内螺旋结构,使得陶瓷加热棒与内置螺旋芯之间形成内置螺旋水道、陶瓷加热棒与加热棒套筒之间形成外置螺旋水道,第一进水孔和第二进水孔形成于加热棒基座并且连通所述内置螺旋水道和外置螺旋水道,所述加热组件出水孔形成于加热棒套筒的一端并且连通所述内置螺旋水道和外置螺旋水道。
第二种结构方案为:所述加热组件由双水道螺旋导流芯、厚膜加热管、温控开关、压盖、套筒和出水接头组成,所述厚膜加热管套设于双水道螺旋导流芯外部,所述套筒套设于厚膜加热管外部,所述出水接头与套筒连接,温控开关贴设于厚膜加热管外壁,压盖位于温控开关外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进水孔和第二进水孔形成于双水道螺旋导流芯的下端,所述双水道螺旋导流芯的中部设有直行水流通道,所述直行水流通道与第一进水孔连通,双水道螺旋导流芯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二进水孔连通,双水道螺旋导流芯侧壁上、于所述通孔的外部周向设置有螺旋式导流筋条,螺旋式导流筋条与厚膜加热管内壁之间形成与所述通孔连通的螺旋水流通道,所述加热组件出水孔形成于所述出水接头的端部并且连通所述直行水流通道和螺旋水流通道。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即热式水龙头的集成式水道组件,通过在集成式进水水道结构件上集成了水流传感器、感应器件、电路控制板和可控硅,其集成化程度高,整体结构紧凑,内置式水流传感器和可控硅散热结构,避免了水温太高的情况发生或者管路流量变化时水温忽高忽低的情况发生,尤其避免了水龙头发生干烧现象,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创造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创造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即热式水龙头的集成式水道组件的整体结构示例图;
图2是对应图1的整体结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集成式进水水道结构件的进水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集成式进水水道结构件的第一种出水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集成式进水水道结构件的第二种出水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即热式水龙头的整体结构示例图;
图7是图6的其中一种内部结构爆炸图;
图8是图6的另一种内部结构爆炸图;
图9是图7中加热组件的整体结构爆炸图;
图10是图7中加热组件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11是图8中加热组件的整体结构爆炸图;
图12是图8中加热组件内部结构的其中一个角度剖视图;
图13是图8中加热组件内部结构的另一个角度剖视图;
图14是图11中双水道螺旋导流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龙头主体;11-主体外壳;12-加热组件;121-温控开关;122-压盖;123-加热棒套筒;124-加热棒基座;125-内置螺旋芯;126-陶瓷加热棒;127-双水道螺旋导流芯;1271-螺旋式导流筋条;128-厚膜加热管;129-套筒;1210-出水接头;12101-出水接头的第一进水口;12102-出水接头的第二进水口;1211-第一进水孔;1212-第二进水孔;1213-加热组件出水孔;1214-通孔;1215-内置螺旋水道;1216-外置螺旋水道;1217-直行水流通道;1218-螺旋水流通道;13-龙头阀芯组件;131-龙头阀芯;132-操纵开关组件;14-即热式水龙头的集成式水道组件;141-集成式进水水道结构件;1411-进水水道主体;14111-阀芯座;14112-控制板安装部;14113-控制器安装部;14114-可控硅安装部;141141-安装面;14115-隔板;1412-进水口;1413-第一出水口;1414-第二出水口;1415-阀座进水孔;1416-阀座第一出水孔;1417-阀座第二出水孔;1418-开口;142-水流转子;143-控制器;144-电路控制板;145-可控硅;146-散热板;147-密封圈;2-出水组件;21-起泡器;22-出水管件;3-显示板;4-电源线;5-电源线锁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图1示出了一种即热式水龙头的集成式水道组件14的整体结构,结合图1~图5可知,包括集成式进水水道结构件141、水流转子142、控制器143、电路控制板144、可控硅145、散热板146和密封圈147,密封圈147即密封件,其中,水流转子142、控制器143和其他部件(图中未示出)组成了水流传感器,水流传感器用于根据实测的水流量、转子转速和输出电压信号的曲线,便可确定出外接热水器具的启动水压以及启动水压相对应的启动水流量与转子的启动转速,电路控制板144用于接收水流传感器的输出电压信号并控制可控硅145,可控硅145用于与外界加热组件进行电连接并调节该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集成式进水水道结构件141包括进水部、出水部以及位于进水部和出水部之间的进水水道主体1411,该进水部具有进水口1412,出水部具有第一出水口1413、第二出水口1414,进水水道主体1411上设有用于安装龙头阀芯的阀芯座14111、用于安装电路控制板144的控制板安装部14112、用于安装控制器143的控制器安装部14113以及用于安装可控硅145的可控硅安装部14114,阀芯座14111上具有阀座进水孔1415、阀座第一出水孔1416和阀座第二出水孔1417,阀座第二出水孔1417内置水流转子142,阀座进水孔1415与进水部的进水口1412连通,阀座第一出水孔1416与出水部的第一出水口1413连通,阀座第二出水孔1417与出水部的第二出水口1414连通。
进一步的,可控硅安装部14114上还设有散热板146,可控硅145贴设在散热板146上,并通过散热板146安装在可控硅安装部14114上;可控硅安装部14114包括安装面141141和开口1418,开口1418与进水口1412连通,在开口1418处安装密封圈147,散热板146安装在安装面141141上,散热板146的内侧壁遮挡开口1418且挤压密封圈147形成密封结构,避免漏水,最主要的是使得可控硅145的热量通过散热板146传递给经进水口1412流入的水流带走,大大提高了可控硅工作的稳定性、安全性;优选的,散热板可由铜或其他导热材质制得,散热板146与可控硅145之间涂覆有导热硅脂,有利于提高可控硅与水路间的导热效果。
本实施例中,可控硅安装部14114靠近进水部设置,阀芯座14111靠近出水部设置,控制器安装部14113靠近阀芯座14111设置,控制板安装部14112靠近可控硅安装部14114设置。优选的,进水水道主体1411的外侧设有呈竖直方向排布的隔板14115,控制板安装部14112位于隔板14115的左侧,阀芯座14111、控制器安装部14113和可控硅安装部14114均位于隔板14115的右侧,整个设计布局合理,结构紧凑,也便于装配。
可选的,本实施例中,在进水水道主体1411的外侧壁上、靠近可控硅安装部14114的下部设有安装电源线4和电源线锁紧片5的安装部位,电源线4用于电连接可控硅145和外接加热组件,电源线锁紧片5用于将电源线4锁紧固定在该安装部位上。
需要说明的是,水流传感器是利用霍尔元件的霍尔效应工作的,当有外部水流流入进水口1412,并经阀座进水孔1415流入龙头阀芯后流过阀座第二出水孔1417,此时水流转子142转动,控制器143接收到脉冲信号且测量出转子的转速大于启动转速时,输出电压信号,由电路控制板144控制可控硅工作,从而实现加热组件启动工作;当水龙头出水口堵孔时或者使用产生散雾水的起泡器时,无流动的水流/水流量偏小,控制器143接收不到脉冲信号/信号微弱且测量出转子的转速小于启动转速时,不能输出电压信号,进一步的,由电路控制板144控制实现加热组件停止工作。
实施例二
本发明创造还提供即热式水龙头,图6是该即热式水龙头的整体结构示例图,由图中可知,即热式水龙头包括龙头主体1、出水组件2和显示板3。龙头主体1内可以采用不同的加热组件结构方案。
图7实际上示出的是采用其中一种加热组件结构的即热式水龙头结构爆炸图。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6、图7、图9、图10可知,出水组件2包括起泡器21和出水管件22,龙头主体1包括主体外壳11、加热组件12、龙头阀芯组件13以及如实施例一所述的即热式水龙头的集成式水道组件14,其中,加热组件12由温控开关121、压盖122、加热棒套筒123、加热棒基座124、内置螺旋芯125和陶瓷加热棒126组成,陶瓷加热棒126套设于内置螺旋芯125外部,加热棒套筒123套设于陶瓷加热棒126外部,加热棒基座124连接加热棒套筒123的下端并且支承内置螺旋芯125,温控开关121设置于加热棒套筒123的外侧壁,压盖122用于从温控开关121的外侧压紧固定在加热棒套筒123的外侧壁上。
陶瓷加热棒126侧壁开设有至少一个通孔1214,通孔1214用于将进入陶瓷加热棒126内的水流分流到外壁,内置螺旋芯125具有外螺旋结构,加热棒套筒123具有内螺旋结构,使得陶瓷加热棒126与内置螺旋芯125之间形成内置螺旋水道1215、陶瓷加热棒126与加热棒套筒123之间形成外置螺旋水道1216,加热棒基座124的下端形成有第一进水孔1211和第二进水孔1212,第一进水孔1211和第二进水孔1212连通内置螺旋水道1215和外置螺旋水道1216,加热棒套筒123的上端形成有加热组件出水孔1213,加热组件出水孔1213均连通内置螺旋水道1215和外置螺旋水道1216。外部水流可从加热棒基座124的下端的第一进水孔1211和第二进水孔1212流进加热组件,经过内置螺旋水道1215、外置螺旋水道1216和加热组件出水孔1213流出,再流入出水管件22后,经起泡器21流出。本实施例有效的集成加热组件,采用双螺旋水道结构加热时,能大大增加水流的行程和接触面积,水流加热的时间加长,从而提高加热效率。
具体地,龙头阀芯组件13包括龙头阀芯131、操纵开关组件132,龙头阀芯131安装在进水水道主体1411的阀芯座14111上,操纵开关组件132用于控制龙头阀芯131接通阀座第二出水孔1417和/或阀座第一出水孔1416。
优选的,加热组件12和集成式水道组件14通过卡扣连接,使得装配简便。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螺纹结构/螺钉结构连接。
集成式水道组件14的进水口1412用于连接市政自来水,市政自来水也可称为常温水。
当使用者通过操纵开关组件132控制龙头阀芯131接通阀座第二出水孔1417时,集成式水道组件14的进水口1412、阀座进水孔1415、阀座第二出水孔1417和第二出水口1414相连通形成一条水路,水流传感器开始工作将输出电压信号传输给电路控制板144,此时电路连通,加热组件12的陶瓷加热棒126开始工作,水龙头出热水。
当使用者通过操纵开关组件132控制龙头阀芯131接通阀座第一出水孔1416时,集成式水道组件14的进水口1412、阀座进水孔1415、阀座第一出水孔1416和第一出水口1413相连通形成一条水路,水流传感器不工作,此时电路不连通,加热组件12的陶瓷加热棒126不工作,水龙头出市政自来水/常温水。
即使水龙头出现堵孔时或者使用产生散雾水的起泡器时,虽然存在有背压,但水流传感器不工作,电路不连通,水龙头内部的陶瓷加热棒不工作,水龙头也不会发生干烧现象,安全可靠。
实施例三
本发明创造提供即热式水龙头,图6是该即热式水龙头的整体结构示例图,由图中可知,即热式水龙头包括龙头主体1、出水组件2和显示板3。龙头主体1内可以采用不同的加热组件结构方案。
图8实际上示出的是采用另一种加热组件结构的即热式水龙头结构爆炸图。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6、图8、图11~图14可知,出水组件2包括起泡器21和出水管件22,龙头主体1包括主体外壳11、加热组件12、龙头阀芯组件13以及如实施例一所述的即热式水龙头的集成式水道组件14,其中,加热组件12由温控开关121、压盖122、双水道螺旋导流芯127、厚膜加热管128、套筒129和出水接头1210组成,厚膜加热管128套设于双水道螺旋导流芯127外部,套筒129套设于厚膜加热管128外部,出水接头1210与套筒129连接,温控开关121贴设于厚膜加热管128外壁,压盖122位于温控开关121外部,将温控开关121压紧固定在厚膜加热管128的外侧壁上。
进一步的,在双水道螺旋导流芯127的下端形成第一进水孔1211和第二进水孔1212,双水道螺旋导流芯127的中部设有直行水流通道1217,直行水流通道1217与第一进水孔1211连通,双水道螺旋导流芯127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通孔1214,通孔1214与第二进水孔1212连通,双水道螺旋导流芯127侧壁上、于通孔1214的外部周向设置有螺旋式导流筋条1271,螺旋式导流筋条1271与厚膜加热管内壁之间形成与通孔1214连通的螺旋水流通道1218,出水接头1210的上端部形成有加热组件出水孔1213,出水接头1210的下端形成有出水接头的第一进水口12101、出水接头的第二进水口12102,出水接头的第一进水口12101位于出水接头1210的中部,出水接头的第二进水口12102位于出水接头1210的中部外侧并且呈周向开设,出水接头的第一进水口12101与直行水流通道1217的上端连通,出水接头的第二进水口12102与螺旋水流通道1218的上端连通,加热组件出水孔1213均连通直行水流通道1217和螺旋水流通道1218。外部水流可从双水道螺旋导流芯127的下端的第一进水孔1211和第二进水孔1212流进加热组件,经过直行水流通道1217和螺旋水流通道1218,从加热组件出水孔1213流出,再流入出水管件22后,经起泡器21流出。本实施例使得通过第二进水孔1212的水从通孔1214流出并沿着螺旋水流通道1218流动,既加长水流的行程,又增加了水流的接触面积,让加热更加高效,出水接头1210盖设在厚膜加热管128上端,使得经过加热后的水从螺旋水流通道1218的顶部流向出水接头的第二进水口12102并流出加热组件出水孔1213。
具体地,龙头阀芯组件13包括龙头阀芯131、操纵开关组件132,龙头阀芯131安装在进水水道主体1411的阀芯座14111上,操纵开关组件132用于控制龙头阀芯131接通阀座第二出水孔1417和/或阀座第一出水孔1416。
优选的,加热组件12和集成式水道组件14通过卡扣连接,使得装配简便。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螺纹结构/螺钉结构连接。
集成式水道组件14的进水口1412用于连接市政自来水,市政自来水也可称为常温水。
本实施例中采用厚膜加热管加热,管状结构利于水流快速通过,并即时带走热量。在同等情况下,具有加热面积大、热传导效率高、热响应速度快、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温控开关采用突跳式温控器KSD9700,具有体积小、外壳绝缘、动作灵敏、寿命长等特点,且当温度升至某设定值时,断开电路;当温度降至某值时,接通电路,从而实现加热组件的超温保护,更安全有效。
当使用者通过操纵开关组件132控制龙头阀芯131接通阀座第二出水孔1417时,集成式水道组件14的进水口1412、阀座进水孔1415、阀座第二出水孔1417、第二出水口1414、第二进水孔1212、通孔1214、螺旋水流通道1218、出水接头的第二进水口12102相连通形成一条水路,水流传感器开始工作,将输出电压信号传输给电路控制板144,此时电路连通,加热组件12的厚膜加热管128开始工作,水龙头出热水。
当使用者通过操纵开关组件132控制龙头阀芯131接通阀座第一出水孔1416时,集成式水道组件14的进水口1412、阀座进水孔1415、阀座第一出水孔1416、第一出水口1413、第一进水孔1211、直行水流通道1217、出水接头的第一进水口12101相连通形成一条水路,水流传感器不工作,此时电路不连通,加热组件12的厚膜加热管128不工作,水龙头出市政自来水/常温水。
本实施例可实现常温水和制热水单独水路出水,满足使用者不同的使用需求。即使水龙头出现堵孔时或者使用产生散雾水的起泡器时,虽然存在有背压,但水流传感器不工作,电路不连通,水龙头内部的厚膜加热管不工作,水龙头也不会发生干烧现象,安全可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即热式水龙头的集成式水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集成式进水水道结构件,包括进水部、出水部以及位于进水部和出水部之间的进水水道主体;
水流传感器,用于根据实测的水流量、转子转速和输出电压信号的曲线,便可确定出外接热水器具的启动水压,以及启动水压相对应的启动水流量与转子的启动转速;
电路控制板,用于接收水流传感器的输出电压信号并控制可控硅;以及
可控硅,用于与外界加热组件进行电连接并调节所述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
所述进水部具有进水口,所述出水部具有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所述水流传感器包括水流转子和控制器,所述进水水道主体上设有用于安装龙头阀芯的阀芯座、用于安装电路控制板的控制板安装部、用于安装控制器的控制器安装部以及用于安装可控硅的可控硅安装部,阀芯座上具有阀座进水孔、阀座第一出水孔和阀座第二出水孔,所述阀座第二出水孔用于内置水流转子,所述阀座进水孔与进水部的进水口连通,阀座第一出水孔与出水部的第一出水口连通,阀座第二出水孔与出水部的第二出水口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即热式水龙头的集成式水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硅安装部上还设有散热板,所述可控硅贴设在散热板上,并通过散热板安装在可控硅安装部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即热式水龙头的集成式水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硅安装部包括安装面和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开口处设有密封件,所述散热板安装在所述安装面上,散热板遮挡所述开口且挤压所述密封件形成密封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即热式水龙头的集成式水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硅安装部靠近所述进水部设置,阀芯座靠近所述出水部设置,控制器安装部靠近阀芯座设置,控制板安装部靠近可控硅安装部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即热式水龙头的集成式水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水道主体的外侧设有呈竖直方向排布的隔板,所述控制板安装部位于所述隔板的左侧,阀芯座、控制器安装部和可控硅安装部均位于所述隔板的右侧。
6.即热式水龙头,包括出水组件、显示板和龙头主体,所述出水组件包括起泡器和出水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龙头主体包括主体外壳、加热组件、龙头阀芯组件以及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即热式水龙头的集成式水道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第一进水孔、第二进水孔和加热组件出水孔,所述第一进水孔、第二进水孔分别连接所述出水部的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所述出水管件的一端与所述加热组件出水孔连接,所述出水管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起泡器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即热式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由加热棒基座、内置螺旋芯、陶瓷加热棒、温控开关和加热棒套筒组成,所述陶瓷加热棒套设于内置螺旋芯外部,加热棒套筒套设于陶瓷加热棒外部,加热棒基座连接加热棒套筒并且支承所述内置螺旋芯,温控开关设置于加热棒套筒的外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即热式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加热棒侧壁开设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通孔用于将进入陶瓷加热棒内的水流分流到外壁,所述内置螺旋芯具有外螺旋结构,加热棒套筒具有内螺旋结构,使得陶瓷加热棒与内置螺旋芯之间形成内置螺旋水道、陶瓷加热棒与加热棒套筒之间形成外置螺旋水道,第一进水孔和第二进水孔形成于加热棒基座并且连通所述内置螺旋水道和外置螺旋水道,所述加热组件出水孔形成于加热棒套筒的一端并且连通所述内置螺旋水道和外置螺旋水道。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即热式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由双水道螺旋导流芯、厚膜加热管、温控开关、压盖、套筒和出水接头组成,所述厚膜加热管套设于双水道螺旋导流芯外部,所述套筒套设于厚膜加热管外部,所述出水接头与套筒连接,温控开关贴设于厚膜加热管外壁,压盖位于温控开关外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即热式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孔和第二进水孔形成于双水道螺旋导流芯的下端,所述双水道螺旋导流芯的中部设有直行水流通道,所述直行水流通道与第一进水孔连通,双水道螺旋导流芯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二进水孔连通,双水道螺旋导流芯侧壁上、于所述通孔的外部周向设置有螺旋式导流筋条,螺旋式导流筋条与厚膜加热管内壁之间形成与所述通孔连通的螺旋水流通道,所述加热组件出水孔形成于所述出水接头的端部并且连通所述直行水流通道和螺旋水流通道。
CN202220063372.9U 2022-01-11 2022-01-11 即热式水龙头的集成式水道组件、即热式水龙头 Active CN2167893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63372.9U CN216789397U (zh) 2022-01-11 2022-01-11 即热式水龙头的集成式水道组件、即热式水龙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63372.9U CN216789397U (zh) 2022-01-11 2022-01-11 即热式水龙头的集成式水道组件、即热式水龙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89397U true CN216789397U (zh) 2022-06-21

Family

ID=820123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63372.9U Active CN216789397U (zh) 2022-01-11 2022-01-11 即热式水龙头的集成式水道组件、即热式水龙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893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789397U (zh) 即热式水龙头的集成式水道组件、即热式水龙头
CN109965698B (zh) 一种电磁感应加热饮水机
CN109114006B (zh) 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水泵
CN214038936U (zh) 一种电路板控制的液体加热总成
CN213653666U (zh) 一种即热式加热洁身器
CN212339396U (zh) 水压可调节的智能淋浴系统
KR100723062B1 (ko) 소형 전기보일러
CN202796730U (zh) 压差开关
CN215763421U (zh) 一种便于更换干电池的手动感应水龙头
CN107676561B (zh) 一种过水感温接头及恒温便盖
CN112556167B (zh) 电辅热式燃气热水器
KR200378551Y1 (ko) 설치가 용이한 전기 순간온수기
CN110388740B (zh) 热水器
CN212297836U (zh) 多功能混水器
CN205878565U (zh) 一种新型热水器
CN218544820U (zh) 加热体及热水器
CN114017523B (zh) 一种安全型电热水龙头结构
CN205908867U (zh) 一种防漏电保护的即热式水龙头
CN216715390U (zh) 一种新型即热水龙头结构
CN219774959U (zh) 一种水龙头集成化智能出水控制器
CN216344111U (zh) 一种水路的旁通通道
CN219159649U (zh) 一种带数显功能的水力发电恒温龙头
CN220981564U (zh) 一种热水器
CN217825402U (zh) 一种加热组件、加热装置及智能马桶
CN213655798U (zh) 阻流三通阀及用于燃气热水器的水路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