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87691U - 一种新型可折叠扶手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可折叠扶手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87691U
CN216787691U CN202220160956.8U CN202220160956U CN216787691U CN 216787691 U CN216787691 U CN 216787691U CN 202220160956 U CN202220160956 U CN 202220160956U CN 216787691 U CN216787691 U CN 2167876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rail
pivot pin
fixed base
armrest
novel fold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6095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志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876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8769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ilet Supp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可折叠扶手结构,包括固定底座和与固定底座枢接连接的扶手部,扶手部与所述固定底座之间设有用于对扶手部提供限位作用的第一限位部,扶手部与所述固定底座之间还设有用于对扶手部在相对固定底座运动时提供阻力和/或助力作用的阻尼器,扶手部与固定底座之间还设有用于枢接二者的枢销,枢销上设有用于与阻尼器和扶手部卡接连接的楔合部,枢销上还设有用于与固定底座转动连接的转动部。本实用新型设有阻尼器,为扶手部在向下展开时提供阻力,避免扶手部快速下落对安装表面和固定底座造成冲击破坏,更可以有效避免扶手部意外牵带用户使其失去重心而引起的摔倒或打到用户致伤等事故。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可折叠扶手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可折叠扶手结构。
【背景技术】
折叠扶手是一种固定安装在墙体上,可以收折和展开,为用户提供辅助支撑力的安全设施。折叠扶手在不使用时可以收折以节省空间,一般是上翻收折,普遍应用于卫生间及母婴室等区域,特别适合作为座便器等卫生器具的配套设施,为老人及孕妇等特定或不特定的用户群体提供安全保障。但是,现有的折叠扶手为提供足够的支撑力而普遍使用金属材料制成,其重量较大,用户在扳动处于收折状态的折叠扶手以使其展开时,因其动能较大,如未能及时脱手则可能会被快速下落的扶手牵带而失去重心并摔倒,或者被扶手打到而造成安全事故,此类情况尤其危及身体虚弱或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群体。另外,重量较大的扶手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由展开,动能较大,其产生的冲击力往往会对墙体及扶手底座造成破坏,同时也会伴随扰人的噪音。现有技术有折叠扶手在其扶手转轴处设置尼龙垫片,通过压迫尼龙垫片为扶手在展开时提供摩擦力以降低其产生的冲击力,但随使用次数的增多,尼龙垫片会逐渐变薄等原因,缓冲效果有限且不稳定。除此之外,现有技术的折叠扶手还存在结构稳定性差,特别是应对水平力的强度不足,或收折状态稳定性不足,或当折叠扶手拆除后留下安装痕迹而导致不美观等技术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具有缓降功能且应对水平力强度高的一种新型可折叠扶手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新型可折叠扶手结构,包括固定底座和与所述固定底座枢接连接的扶手部,所述扶手部与所述固定底座之间设有用于对所述扶手部提供限位作用的第一限位部,所述扶手部与所述固定底座之间还设有用于对所述扶手部在相对所述固定底座运动时提供阻力和/或助力作用的阻尼器,所述扶手部与所述固定底座之间还设有用于枢接二者的枢销,所述枢销上设有用于与所述阻尼器和所述扶手部卡接连接的楔合部,所述枢销上还设有用于与所述固定底座转动连接的转动部。
如上所述的一种新型可折叠扶手结构,所述阻尼器采用单向旋转阻尼器,其数量为一个或两个以上。
如上所述的一种新型可折叠扶手结构,所述固定底座包括固定背板和至少一个设于所述固定背板上的支板,所述枢销穿插在所述扶手部与所述支板之间,所述支板上设有用于供所述转动部转动连接的第一枢销孔,所述第一限位部设于所述固定底座上。
如上所述的一种新型可折叠扶手结构,所述扶手部包括扶手本体和与所述扶手本体固定连接的枢接座。
如上所述的一种新型可折叠扶手结构,所述枢接座上设有用于与所述楔合部卡接连接的第二枢销孔,所述枢接座在所述第二枢销孔的纵向两侧分别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限位部抵靠限位的第二限位部和用于与所述扶手本体的端部固定连接的插接头。
如上所述的一种新型可折叠扶手结构,所述枢销包括枢销主体,所述楔合部与所述枢销主体一体制成,所述转动部与所述枢销主体一体制成或可拆卸卡接连接。
如上所述的一种新型可折叠扶手结构,所述支板的侧部设有第一加强部。
如上所述的一种新型可折叠扶手结构,所述扶手本体包括斜段和横段,所述斜段与所述横段的轴线之间成一钝角α。
如上所述的一种新型可折叠扶手结构,所述扶手本体的轴向截面形状呈三角形或梯形。
如上所述的一种新型可折叠扶手结构,还包括备用背板和与所述备用背板可拆卸连接的备用装饰盖。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主要具有如下技术特点:
1、本实用新型设有阻尼器,为扶手部在向下展开时提供阻力,避免扶手部快速下落对安装表面和固定底座造成冲击破坏,更可以有效避免扶手部意外牵带用户使其失去重心而引起的摔倒或打到用户致伤等事故。阻尼器优选采用内置阻尼油的单向旋转阻尼器,其阻力输出稳定,缓降效果好,且单向输出阻力作用不影响扶手部的向上收折;当采用内置卷簧的阻尼器时,扶手部向下展开时阻尼器提供弹性阻力,扶手部向上收折时阻尼器提供回弹助力。
2、支板的侧部,特别是外侧处设有第一加强部,增加支板抵抗水平应力的强度,为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侧向扶靠动作提供足够支撑力,使用更安全。
3、扶手本体设计成一定角度的折弯形状,收折状态时扶手部抵靠墙体,同时,其重心远离枢销轴心且靠向墙体,状态稳定,不易意外展开,使用更安全。更可以在扶手本体的弯折处设置第二加强部,以加强结构的稳定性及承重能力。
4、扶手本体轴向截面呈三角形或梯形,使扶手本体结构更稳定牢固。
5、备用背板及备用装饰盖可以在折叠扶手长期不使用而从墙体拆除后,用来遮挡固定底座的安装痕迹,美观大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固定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枢接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枢销(转动部与枢销主体采用可拆卸卡接连接设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阻尼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组装后展开时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卷纸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收折时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备用背板和所述备用装饰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相抵靠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新型可折叠扶手结构,包括固定底座1和与固定底座1枢接连接的扶手部2,扶手部2与固定底座1之间设有用于对扶手部2提供限位作用的第一限位部13,扶手部2与固定底座1之间还设有用于对扶手部2在相对固定底座1运动时提供阻力和/或助力作用的阻尼器3,扶手部2与固定底座1之间还设有用于枢接二者的枢销4,枢销4上设有用于与阻尼器3和扶手部2卡接连接的楔合部41,枢销4上还设有用于与固定底座1转动连接的转动部42。
阻尼器3采用单向旋转阻尼器,其数量为一个或两个以上(本实用新型设置有一个阻尼器3即可,但是为了提高缓冲的效果及稳定性可以设置两个以上,优选为两个)。由于扶手部2普遍使用金属材料制成且体积较大,因此其具有较大的重量,同时为了降低成本及高效组装,所以阻尼器3优选采用大扭矩圆盘式的旋转阻尼器,其一般包括由金属或其它材料制成的外壳体、可相对外壳体转动的转子以及填充于外壳体与转子之间的阻尼油;进一步的,优选采用单向作用的阻尼器,即转子相对外壳体转动的其中一个方向上产生缓冲阻力,另一个方向不产生作用力,转子上设有轴卡孔31(非圆孔,以便于与枢销4上的楔合部41卡接连接),通过调节阻尼油的粘度和阻尼油与转子的接触面积可以调节所产生的缓冲阻力的大小。该种阻尼器结构稳定,使用寿命长,缓冲阻力输出稳定,可以根据扶手部2的重量及力臂计算得出的力矩,以及所需要的缓冲效果等,选择扭矩大小合适的型号。当然,阻尼器的外壳体与转子之间的内部空腔,可以设置卷簧(即用平面涡卷弹簧代替阻尼油),转子与卷簧的一端卡接,卷簧的另一端与外壳体卡接,此种卷簧阻尼器在转子相对外壳体转动的两个方向上均产生作用力,转子相对外壳体转动的一个方向上产生缓冲或吸收动能的作用,转子相对外壳体转动的另一个方向上产生助力或释放动能的作用;此种卷簧阻尼器输出的作用力与转子的转角度成正比,输出的作用力大小变化较大。
本实施例的阻尼器3采用大扭矩圆盘式的单向旋转阻尼器,即扶手部2从收折状态展开的向下转动行程(普遍的,折叠扶手的扶手部通过往下转动展开,通过往上转动收折),阻尼器3输出阻力;扶手部2从展开状态收折的向上转动行程,阻尼器3不输出阻力。阻尼器3采用圆盘式设计,结构更紧凑,还可以节省空间。
固定底座1包括固定背板11和至少一个设于固定背板11上的支板12(本实用新型设置有一个支板12即可,但是为了提高强度可以设置两个以上,优选为两个。设置两个时,为增大强度,可在两支板12之间设置加强连接板123),枢销4穿插在扶手部2与支板12之间,支板12上设有用于供转动部42转动连接的第一枢销孔121(圆孔),第一限位部13设于固定底座1上。优选的,为保证足够的强度,固定底座1采用碳钢或不锈钢等材料制成且具有一定厚度,为便于生产,固定底座1的各部件之间可通过焊接结合在一起,也可整体铸造。固定背板11上设有螺钉安装孔111以方便通过螺钉将固定底座1安装固定于墙体等安装表面上,支板12上设有用于供阻尼器3安装的固定孔124。优选的,第一限位部13设于固定底座1上,但也可根据扶手部2的设计及形状而将第一限位部13设于固定底座1之外,当扶手部2是U形等结构时(其中一端与固定底座1枢接连接,另一端与第一限位部13抵靠限位),第一限位部13可以设于固定底座1上,也可以设于安装固定底座1的墙体等安装表面上;当扶手部2是带有支脚等结构时(支脚的作用是支撑扶手部2及限位),第一限位部13甚至可以设于支撑其支脚的地面上。
扶手部2包括扶手本体21和与扶手本体21固定连接的枢接座22。按照扶手部2的样式需要,扶手本体21与枢接座22之间可拆卸连接(如通过螺栓实现拆装),当然,扶手本体21与枢接座22之间也可制成不可拆卸的(如焊接在一起),甚至是扶手本体21和枢接座22一体制成(如管段结构)。
枢接座22上设有用于与楔合部41卡接连接的第二枢销孔221(非圆孔),枢接座22在第二枢销孔221的纵向两侧分别设有用于与第一限位部13(优选的,第一限位部13设置于固定背板11上;进一步的,第一限位部13是向前下侧凸起的凸起结构)抵靠限位的第二限位部222和用于与扶手本体21的端部固定连接的插接头223。扶手本体21的端部设有可供插接头223插入的插孔,插接头223的外形与该插孔相适配。枢接座22的结构或形状可根据支板12的数量或第一限位部13的位置和形状来进行调整(由前述的举例得出,第二限位部222可以设于枢接座22上,也可以设于扶手部2的其它位置上,甚至可以设于扶手部2的支脚上)。枢接座22优选采用碳钢等金属材料一体制成且具有一定厚度,其强度高,插接头223及扶手本体21的端部上设有若干螺栓连接孔,可通过螺栓实现二者的固定连接。当扶手部2展开时,第二限位部222与第一限位部13相抵靠,从而有效对扶手部2进行限位并使其处于稳定的展开角度,使其可为用户提供稳定可靠的扶手支撑。
枢销4包括与楔合部41一体制成的枢销主体40,枢销主体40贯穿第二枢销孔221和第一枢销孔121,以实现扶手部2和固定底座1之间的枢接连接,阻尼器3与枢销4同轴连接。枢销4通过转动部42可与第一枢销孔121相对转动,枢销4通过楔合部41可与第二枢销孔221和阻尼器3的轴卡孔31无相对转动的卡接(楔合部41的外型与第二枢销孔221和轴卡孔31相适配。优选的,楔合部41与第二枢销孔221卡接处的外型,和与轴卡孔31卡接处的外型一样,其轴向截面形状可以是方形、梅花形等)。为便于加工,楔合部41与枢销主体40一体制成;根据支板12和阻尼器3的数量或形状,转动部42与枢销主体40一体制成或可拆卸卡接连接。当支板12和阻尼器3都只有一个时,转动部42与枢销主体40可以是一体制成,也可以是可拆卸卡接连接;当支板12或阻尼器3有两个以上(包含两个)时,为便于加工生产,转动部42与枢销主体40优选采用可拆卸卡接连接结构。当转动部42与枢销主体40做成可拆卸卡接连接结构时,如图4所示,转动部42可作为枢销4与第一枢销孔121转动连接的轴套,转动部42中部沿其轴向设有用于与枢销主体40卡接连接的卡接固定孔420(非圆孔),优选的,枢销主体40与卡接固定孔420卡接处的外型和楔合部41的外型一样,安装时其套入第一枢销孔121,其内侧(可设置凸边421以提高结构强度及提供限位作用)与枢接座22的外侧相抵接。为减少转动部42与第一枢销孔121的摩擦,转动部42可以使用轴承结构,例如滚动轴承,当使用滚动轴承结构时,卡接固定孔420设于轴承的内圈上;当然,也可以使用带座的轴承结构,此时轴承的座体则固定连接在支板12上。为保证结构强度,优选的,枢销4采用钢铁材质制成,热处理后硬度达HRC28-32,符合综合机械性能。
为提高抵抗水平应力的强度,支板12的侧部设有第一加强部122。优选的,第一加强部122设置于支板12的外侧,特别是支板12的外侧与固定背板11之间,并采用三角形加强筋板,其数量优选为二的倍数。本实用新型尤为适用于卫生间(配套马桶使用),用户如厕时(如大便),会有侧身动作,此时可能会使扶手部2受到横向的推力或拉力,因此设置第一加强部122可有效提高支板12承受这种水平力的强度,不易变形,用户使用更加安全放心(一般的,扶手部2较长,横向力作用于支板12的力矩较大,易造成支板12严重变形,对用户来说这是极大的安全隐患)。当然,第一加强部122可以根据固定底座1的生产工艺或形状,以其它形式实现,如当固定底座1是通过金属板材一体冲压成型的,第一加强部122也可以是一体冲压成型的加强筋结构。
扶手本体21包括斜段211和横段212,斜段211与横段212的轴线之间成一钝角α,为加强受力强度以及有效防止扶手本体21变形,斜段211和横段212之间的连接处还可以设有第二加强部213。一般的,扶手本体21由碳钢或不锈钢等材质的直管弯折制成,且斜段211及横段212呈直管状,当扶手部2完全展开时横段212处于水平状态。斜段211的设置可以在保证横段212水平高度(展开使用时的高度)的前提下降低固定底座1的安装高度,无论是收折还是展开,扶手部2的整体位置均有所降低,从而更方便被抓拿。如图8所示,在扶手部2收折后,其整体呈一定角度的折弯,扶手部2抵靠墙体且其整体重心偏向墙体一侧,收折状态更稳固和安全,有效防止其意外展开,而且还可以达到节省空间的效果,美观大方。
为保证结构的稳定性,扶手本体21的轴向截面形状呈三角形或梯形。可在扶手本体21上设置包胶层210(聚氨酯模塑发泡PU革)及扶手螺栓盖板220,包胶层210的设置可提高用户接触和使用扶手本体21时的手感,并使产品的外观和质感得以提高,而扶手螺栓盖板220的设置可将扶手本体21与枢接座22之间的连接螺栓进行遮盖,从而保证其整体美观性。
为提高其实用性,可在扶手本体21(横段212处)的底部设置用来固定和承托卷纸的卷纸架10以方便用户拿取卷纸(当本实用新型配套座便器使用,在扶手部2展开时,卷纸架10在处于坐姿状态的用户的手部旁边,非常方便用户拿取置于卷纸架10上的卷纸;另外,因为用户更容易接触到卷纸架10,所以卷纸架10可以更加便于用户将扶手部2从收折状态展开,或从展开状态收折),其包括呈L型且用于与扶手本体21固接的连接杆101和与连接杆101相连接的支杆102。优选的,如图7所示,连接杆101向外倾斜以使得支杆102偏向扶手本体21的外侧,从而防止支杆102承托的卷纸干涉用户坐下(如厕)及起身所需的空间。当然,连接杆101也可以不倾斜设置,此时支杆102位于扶手本体21的正下方并与横段212平行。
为进一步保证产品的整体美观性,可在固定底座1上卡接装饰盖100,装饰盖100上设有供枢接座22的插接头223穿出的通孔200,通孔200呈竖向弧状,开口角度与扶手部2的运动角度相适配,且互不干涉。为便于拆装,固定背板11上设有供装饰盖100卡接的卡位110,相应的,装饰盖100的背部设有与卡位110卡接连接的卡接凸起。当然,装饰盖100与固定背板11之间也可通过打螺钉的方式固定在一起。
上述的一种新型可折叠扶手结构,还包括备用背板5和与备用背板5可拆卸连接的备用装饰盖51。在折叠扶手长期不使用时,可以将扶手部2和固定底座1拆下,为遮挡安装表面上的安装痕迹(螺钉孔),可在安装固定底座1的原位置安装备用背板5(其外观尺寸、螺钉安装孔规格及布置与固定背板11一致),并在备用背板5上卡接上备用装饰盖51,以达到美观装饰的效果。如需重新使用折叠扶手时,拆下备用装饰盖51和备用背板5后重新安装上固定底座1和扶手部2即可。
为方便用户安装,可在生产组装时先将枢接座22和阻尼器3与固定底座1装配到一起。装配时,将转动部42分别套入两第一枢销孔121(凸边421朝内),再将枢接座22插入两支板12之间(第二限位部222朝向固定背板11)并使第二枢销孔221与第一枢销孔121相对正,此时将枢销主体40贯穿插入第一枢销孔121和第二枢销孔221(可先在枢接座22与支板12之间设置耐磨尼龙垫片300以避免二者的硬接触)以完成枢接座22与固定底座1的枢接连接,此时枢销4通过楔合部41与第二枢销孔221卡接连接,并通过转动部42与第一枢销孔121可转动连接。枢销主体40穿出第一枢销孔121的端部上的楔合部41则与阻尼器3的轴卡孔31卡接连接(枢销4同时与阻尼器3的转子和枢接座22相卡接并无相对转动,阻尼器3输出的缓冲阻力同时作用于枢销4和枢接座22;阻尼器3的方向设置为枢接座22展开方向转动有阻力输出,收折方向转动无阻力输出),最后使用垫片和螺丝等零件将阻尼器3、支板12、枢销4和枢接座22等部件锁紧固定(枢销4的端部设有用于供螺丝螺纹连接的螺纹部43),进而完成固定底座1与枢接座22和阻尼器3之间的组装。
在用户进行安装时,只需通过螺钉将固定背板11固定在墙体上,即完成上述组件的安装,然后盖上装饰盖100(插接头223穿出通孔200后装饰盖100与固定背板11相卡接),再将扶手本体21(出厂时可提前套上包胶层210)插接在插接头223上,并通过螺栓锁紧,然后装上扶手螺栓盖板220,最后在扶手本体21的横段212底部安装卷纸架10,从而完成全部安装。
本实用新型从收折状态展开使用时,可将扶手部2向前下方扳动展开(普遍的,折叠扶手的扶手部通过向下转动展开,通过向上转动收折),此时阻尼器3对其进行阻尼缓冲,在重力及阻力共同作用下,扶手部2向下慢速展开,避免扶手部2快速下落对安装表面和固定底座1造成冲击损害,还可有效避免扶手牵带用户摔倒或打到用户等安全事故发生,其使用安全且无噪音,当扶手部2完全展开后,第二限位部222与第一限位部13相抵靠,此时即可正常支撑使用(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还设有第一加强部122及第二加强部213等用于提高结构强度的设计,以此为用户提供稳固的支撑,使用更加安全放心。在使用结束后,可将扶手部2向后上方扳动收折,此时阻尼器3无阻尼力输出,如图8所示,完全收折状态下横段212抵靠在墙体表面,扶手部2的整体重心远离枢销4的轴心并靠向墙体一侧,收折状态稳固和安全,有效防止扶手部2意外展开,而且还可以达到节省空间的效果,美观大方。在折叠扶手长期不使用时,可以将扶手部2和固定底座1拆下,并在安装固定底座1的原位置安装备用背板5,并在备用背板5上卡接备用装饰盖51,以达到遮挡安装痕迹的目的,美观装饰效果。如需重新使用折叠扶手,拆下备用装饰盖51和备用背板5后重新安装上固定底座1和扶手部2即可。

Claims (10)

1.一种新型可折叠扶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底座(1)和与所述固定底座(1)枢接连接的扶手部(2),所述扶手部(2)与所述固定底座(1)之间设有用于对所述扶手部(2)提供限位作用的第一限位部(13),所述扶手部(2)与所述固定底座(1)之间还设有用于对所述扶手部(2)在相对所述固定底座(1)运动时提供阻力和/或助力作用的阻尼器(3),所述扶手部(2)与所述固定底座(1)之间还设有用于枢接二者的枢销(4),所述枢销(4)上设有用于与所述阻尼器(3)和所述扶手部(2)卡接连接的楔合部(41),所述枢销(4)上还设有用于与所述固定底座(1)转动连接的转动部(4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可折叠扶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3)采用单向旋转阻尼器,其数量为一个或两个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新型可折叠扶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座(1)包括固定背板(11)和至少一个设于所述固定背板(11)上的支板(12),所述枢销(4)穿插在所述扶手部(2)与所述支板(12)之间,所述支板(12)上设有用于供所述转动部(42)转动连接的第一枢销孔(121),所述第一限位部(13)设于所述固定底座(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可折叠扶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部(2)包括扶手本体(21)和与所述扶手本体(21)固定连接的枢接座(2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可折叠扶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枢接座(22)上设有用于与所述楔合部(41)卡接连接的第二枢销孔(221),所述枢接座(22)在所述第二枢销孔(221)的纵向两侧分别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限位部(13)抵靠限位的第二限位部(222)和用于与所述扶手本体(21)的端部固定连接的插接头(22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可折叠扶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枢销(4)包括枢销主体(40),所述楔合部(41)与所述枢销主体(40)一体制成,所述转动部(42)与所述枢销主体(40)一体制成或可拆卸卡接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可折叠扶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板(12)的侧部设有第一加强部(122)。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可折叠扶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本体(21)包括斜段(211)和横段(212),所述斜段(211)与所述横段(212)的轴线之间成一钝角α。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可折叠扶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本体(21)的轴向截面形状呈三角形或梯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新型可折叠扶手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备用背板(5)和与所述备用背板(5)可拆卸连接的备用装饰盖(51)。
CN202220160956.8U 2021-12-06 2022-01-20 一种新型可折叠扶手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678769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42011 2021-12-06
CN2021230420110 2021-12-0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87691U true CN216787691U (zh) 2022-06-21

Family

ID=820158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60956.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6787691U (zh) 2021-12-06 2022-01-20 一种新型可折叠扶手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876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8533394A (ja) 椅子の構造及び椅子
CN107898197B (zh) 具有同步调整结构的座椅
CN216787691U (zh) 一种新型可折叠扶手结构
CN210227474U (zh) 椅子
CN2912369Y (zh) 可滑移的座椅底座
CN209898842U (zh) 一种后移式可调节床
CN203539570U (zh) 轮椅脚架结构
KR101069192B1 (ko) 가슴받이와 팔받이 및 발받침으로 사용가능한 상하 회동형 신체지지부를 구비한 의자
CN214963921U (zh) 一种老人椅伸展装置
CN113331620B (zh) 一种针对伏案办公的可调节式办公椅
CN212729294U (zh) 一种可翻转调整的座椅
CN211299763U (zh) 蹲便支架
CN211092821U (zh) 一种座椅
CN211795416U (zh) 一种座椅的手动脚踏装置
CN113261799A (zh) 一种老人椅伸展装置
CN210227504U (zh) 椅子的扶手与支撑座连接结构
CN219048192U (zh) 一种缓降缓升沐浴椅
JP3202877U (ja) 立ち上がり補助椅子の構造
CN220124305U (zh) 一种折叠椅
CN210227498U (zh) 椅子的靠背和扶手连接结构
CN214189776U (zh) 一种折叠型式推车
CN217959359U (zh) 一种多功能休闲椅
CN217524357U (zh) 一种座椅的弹性支撑结构
CN106690967B (zh) 一种椅子扶手用可摆动式支撑座及应用该支撑座的椅子
CN211961491U (zh) 一种座椅椅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62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