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77126U - 一种微创手术用的组织扩张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创手术用的组织扩张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77126U
CN216777126U CN202123296534.8U CN202123296534U CN216777126U CN 216777126 U CN216777126 U CN 216777126U CN 202123296534 U CN202123296534 U CN 202123296534U CN 216777126 U CN216777126 U CN 2167771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nimally invasive
outer tube
invasive surgery
pipe
clamping han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29653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尚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329653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771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771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771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创手术用的组织扩张器,包括:内管和外管,外管同轴套设在内管外,内管和外管的横截面均为椭圆形;内管和外管靠近尾端的横截面均逐渐扩大,内管和外管的尾端均未封闭,内管尾端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夹持柄,外管尾端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夹持柄,第一夹持柄和第二夹持柄抵接;内管的顶端伸出外管的顶端,内管顶端的端面设置为弧形。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便利,能够在微创手术中建立操作通道,方便手术的进行,可提高手术效果,减少创伤及出血,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改善患者愈后生活质量,值得在广大市级医院及基层医院中大力推广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微创手术用的组织扩张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创手术用的组织扩张器。
背景技术
目前,微创手术成为医疗行业的一种趋势,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的优越性。目前市场使用的微创通道,大多采用金属材质的筒状结构,由于腔道较小,器械在内部无法操作,只能引导内镜、穿刺针等进入,且通道不能起到真正微创手术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创手术用的组织扩张器,以解决现有微创通道手术器械操作不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微创手术用的组织扩张器,包括:内管和外管,外管同轴套设在内管外,内管和外管的横截面均为椭圆形,内管和外管的椭圆形横截面的长轴重合;内管和外管靠近尾端的横截面均逐渐扩大,内管和外管的尾端均未封闭,内管尾端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夹持柄,外管尾端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夹持柄,第一夹持柄和第二夹持柄抵接;内管的顶端伸出外管的顶端,内管顶端的端面设置为弧形。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创手术用的组织扩张器,其内管和外管配套使用,使用时将内管穿入外管,内管和外管的顶端是最先接触人体,然后进入人体手术部位,内管和外管的尾端留在人体外。由于内管的顶端端面呈弧形,且内管的顶端伸出外管的顶端,手术中可以顺利引导外管进入组织,避免了对人体组织的损伤,外管和内管配合进入肌肉组织,随着进入深度的推进,当到达预定手术部位后,拔出内芯管,此时,可在外管腔道内进行手术器械操作,当需要将外管继续伸入手术部位时,可再次将内管套入外管,用内管引导外管继续伸入手术部位,避免了对人体组织的副损伤。
内管、外管椭圆形横截面的设计,相比圆形,其手术器械操作空间更大,其尾端呈椭圆形喇叭状延伸,符合手术操作习惯,方便手术器械操作及观察手术部位;第一夹持柄和第二夹持柄抵合,能够使内管和外管在进入组织时,可以通过捏合,使内管和外管相对固定,便于组织扩张,在利用外管所建立的通道进行手术时,可以利用自动牵开器夹持第二夹持柄,从而使外管固定在人体组织内,便于手术操作。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第一夹持柄位于内管椭圆形横截面的长轴对应的侧壁上,第二夹持柄位于外管椭圆形横截面的长轴对应的侧壁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当第二夹持柄设置在外管椭圆形横截面的长轴对应的侧壁上时,能够便于操作者进行外管固定及手术操作。
进一步,外管的顶端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分别位于外管椭圆形横截面的长轴对应的两侧长边上。
进一步,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均为弧形,第一缺口的弓高为1.8-2.5cm,第二缺口的弓高为0.4-0.6cm。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在利用本实用新型进行脊柱微创手术时,外管顶端第一缺口的设计,能够使病人棘突突入缺口内,增加外管向脊柱中线部位摆动的范围,可以完成椎管外侧及关节突成形,减压、松解神经根、便于从最外侧置入椎间融合器,避免靠近椎管中心,造成神经根挤压及损伤。也能够实现对侧椎管扩大减压,椎间盘摘除,神经根松解。从而避免外管被脊柱棘突挡住而不能向外侧摆动,由于棘突与关节突中间形成凹槽,第一缺口与第二缺口中形成的弧形凸起设计能够使外管更加贴合此凹槽,避免肌肉组织进入,使建立的手术通道更加平稳,视野更加开阔。利用本实用新型建立的扩张通道,可完全在外管腔道内摘除椎间盘,椎管扩大成形,置入椎间融合器,进行脊柱钉棒系统固定,避免常规手术切口大,创伤大,出血多,使患者预后时间变短。
进一步,外管的外侧壁上周向设置有螺纹。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在利用本实用新型进行脊柱微创手术时,螺纹设计在保证外管能够顺利进入肌肉组织,不损伤组织的前提下,同时能够限制外管被肌肉组织挤出。
进一步,外管的顶端端面呈斜开口。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在利用本实用新型进行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将内管穿入外管,再捏住第一持柄和第二夹持柄,使内管和外管相对固定,从皮层造瘘口缓慢进入,当到达血肿腔后,拔出内管,然后利用外管所建立的手术扩张通道,配合显微镜、神经内镜进行血肿清除,可减少操作器械对脑组织的直接切割损伤。外管的顶端端面呈斜开口,一方面,是便于血肿从斜切面短边处,涌入外管内腔,便于在外管内腔内消除血肿,避免手术器具直接接触脑组织,减少了对脑组织造成的副损伤;另一方面,当血肿吸除完毕后,可用外管顶端斜切口轻轻挑起脑组织,便于向各个方向探查,清除残余血肿。减少了医源性损伤以及术中神经功能的损害,提高了手术效果,减少了感染并发症,提高了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进一步,内管和外管均为透明塑料。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透明的管道,可以直观看到穿刺腔道内肌肉有无出血,同时便于观察到是否进入预定位置。
进一步,外管的侧壁上设置有刻度。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刻度尺可以便于操作者看清扩张器进入人体组织的深度。
进一步,第一夹持柄上设置有弹簧卡扣,第二夹持柄上设置有与弹簧卡扣相匹配的卡位。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弹簧卡扣和卡位卡合后,能够使第一夹持柄和第二夹持柄相对固定,从而使内管和外管在进入组织进行扩张时能够相对固定,便于内管和外管一起进入人体组织,当内管和外管到达预定位置后,松开弹簧卡扣,能够方便取出内管。
进一步,弹簧卡扣包括安装座和弹簧,安装座嵌设在第一夹持柄上,安装座内设置有滑槽,滑槽内设置有相匹配的滑块,滑块一端垂直设置有L形卡勾,L形长边与滑块连接,滑块另一端设置有按压块,安装座内设置有挡板,弹簧一端与滑块连接,弹簧另一端与挡板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当按压按压块时,滑块在滑槽内发生位移,进而带动卡勾移动并脱离第二夹持柄上的卡位,此时第一夹持柄和第二夹持柄松开,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内管能够很方便的从外管内取出;当松开按压块,弹簧依靠自身的回复力,带动滑块回到原位,进而带动卡勾移动,卡勾和第二夹持柄上的卡位卡合后,能够使内管和外管相对固定。如此,可以实现扩张器在进入组织时,内管和外管固定,到达指定位置后,通过按按压块,内管和外管松开,便于取出内管。
进一步,内管顶端的端面上设置有圆孔。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当人体组织内存在血肿腔时,血性脑脊液及血液可以通过圆孔到达内管,进而起到降低颅内压的作用。
进一步,内管尾端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环形挡板,第一环形挡板与第一夹持柄连接,外管的尾端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环形挡板,第二环形挡板与第二夹持柄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环形挡板设计一方面能够便于内管和外管相对固定,另一方面便于实际生产中在内管和外管上分别设置第一夹持柄和第二夹持柄。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便利,能够在微创手术中建立操作通道,方便手术的进行,可提高手术效果,减少创伤及出血,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改善患者愈后生活质量。值得在广大市级医院及基层医院中大力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脊柱微创手术时内管和外管套合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内管和外套合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脊柱微创手术时外管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外管的主视图;
图5为图3和图4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内管的主视图;
图7为图6的俯视图;
图8为内管弹簧卡扣的俯视图。
其中,1、内管;2、外管;3、第一夹持柄;4、第二夹持柄;5、第一缺口;6、第二缺口;7、螺纹;8、弹簧卡扣;9、安装座;10、弹簧;11、滑槽;12、滑块;13、卡勾;14、按压块;15、卡位;16、挡板;17、圆孔。18、第一环形挡板;19、第二环形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
参考图1-8,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微创手术用的组织扩张器,包括:内管1和外管2,外管2同轴套设在内管1外,内管1和外管2的横截面均为椭圆形,内管1和外管2的椭圆形横截面的长轴重合;内管1和外管2靠近尾端的横截面均逐渐扩大,内管1和外管2的尾端均未封闭,内管1尾端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夹持柄3,外管2尾端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夹持柄4,第一夹持柄3和第二夹持柄4抵接;内管1的顶端伸出外管2的顶端,内管1顶端的端面设置为弧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创手术用的组织扩张器,其内管1和外管2配套使用,使用时将内管1穿入外管2,内管1和外管2的顶端是最先接触人体,然后进入人体手术部位,内管1和外管2的尾端留在人体外。由于内管1的顶端端面呈弧形,且内管1的顶端伸出外管2的顶端,手术中可以顺利引导外管2进入组织,避免了对人体组织的损伤,外管2和内管1配合进入肌肉组织,随着进入深度的推进,当到达预定手术部位后,拔出内芯管,此时,可在外管2腔道内进行手术器械操作,当需要将外管2继续伸入手术部位时,可再次将内管1套入外管2,用内管1引导外管2继续伸入手术部位,避免了对人体组织的副损伤。内管1、外管2椭圆形横截面的设计,相比圆形,其手术器械操作空间更大,其尾端呈椭圆形喇叭状延伸,符合手术操作习惯,方便手术器械操作及观察手术部位;第一夹持柄3和第二夹持柄4贴合能够使内管1和外管2在进入组织时,可以通过捏合,使内管1和外管2相对固定,便于组织扩张,在利用外管2所建立的通道进行手术时,可以利用自动牵开器夹持第二夹持柄4,从而使外管2固定在人体组织内,便于手术操作。
为了便于手术器械操作,第一夹持柄3位于内管1椭圆形横截面的长轴对应的侧壁上,第二夹持柄4位于外管2椭圆形横截面的长轴对应的侧壁上。
为便于利用本实用新型进行脊柱微创手术,外管2的顶端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缺口5和第二缺口6,第一缺口5和第二缺口6分别位于外管2椭圆形横截面的长轴对应的两侧长边上。在利用本实用新型进行脊柱微创手术时,外管2顶端第一缺口5的设计,能够使病人棘突突入第一缺口5内,增加外管2向脊柱中线部位摆动的范围,可以完成椎管外侧及关节突成形,减压、松解神经根、便于从最外侧置入椎间融合器,避免靠近椎管中心,造成神经根挤压及损伤。也能够实现对侧椎管扩大减压,椎间盘摘除,神经根松解。从而避免外管2被脊柱棘突挡住而不能向外侧摆动,由于棘突与关节突中间形成凹槽,第一缺口5与第二缺口4中间形成的弧形凸起设计能够使外管更加贴合此凹槽,避免肌肉组织进入,使建立的手术通道更加平稳,视野更加开阔。利用本实用新型建立的扩张通道,可完全在外管腔道内摘除椎间盘,椎管扩大成形,置入椎间融合器,进行脊柱钉棒系统固定,避免常规手术切口大,创伤大,出血多,使患者预后时间变短。为使外管2更加与脊柱贴合,第一缺口5和第二缺口6均为弧形,第一缺口5的弓高为1.8-2.5cm,第二缺口6的弓高为0.4-0.6cm。通过在外管2的外侧壁上周向设置有螺纹7。实现了螺纹7在保证外管2能够顺利进入肌肉组织,不损伤组织的前提下,同时能够限制外管2被肌肉组织挤出。
为便于利用本实用新型进行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外管2的顶端端面呈斜开口。在手术时,将内管1穿入外管2,再捏住第一持柄和第二夹持柄4,使内管1和外管2相对固定,从皮层造瘘口缓慢进入,当到达手术部位后,拔出内管1,然后利用外管2所建立的手术扩张通道,配合显微镜、神经内镜进行血肿清除,可减少操作器械对脑组织的直接切割损伤。外管2的顶端端面呈斜开口,一方面,是便于血肿从斜切面短边处,涌入外管2内腔,便于在外管2内腔内消除血肿,避免手术器具直接接触脑组织,减少了对脑组织造成的副损伤;另一方面,当血肿吸除完毕后,可用外管2顶端斜切口轻轻挑起脑组织,便于向各个方向探查,清除残余血肿。减少了医源性损伤以及术中神经功能的损害,提高了手术效果,减少了感染并发症,提高了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为便于观察,内管1和外管2均为透明材质。透明的管道,可以直观看到穿刺腔道内肌肉有无出血,同时便于观察到是否进入预定位置。为便于观察,外管2的侧壁上设置有刻度。刻度尺可以便于操作者看清扩张器进入人体组织的深度。
第一夹持柄3上设置有弹簧卡扣8,第二夹持柄4上设置有与弹簧卡扣8相匹配的卡位15。弹簧卡扣8和卡位15卡合后,能够使第一夹持柄3和第二夹持柄4相对固定,从而使内管1和外管2在进入组织进行扩张时能够相对固定,便于内管1和外管2一起进入人体组织,当内管1和外管2到达预定位置后,松开弹簧卡扣8,能够方便取出内管1。弹簧卡扣8包括安装座9和弹簧10,安装座9嵌设在第一夹持柄3上,安装座9内设置有滑槽11,滑槽11内设置有相匹配的滑块12,滑块12一端垂直设置有L形卡勾13,L形长边与滑块12连接,滑块12另一端设置有按压块14,安装座9内设置有挡板16,弹簧10一端与滑块12连接,弹簧10另一端与挡板16连接。当按压按压块14时,滑块12在滑槽11内发生位移,进而带动卡勾13移动并脱离第二夹持柄4上的卡位15,此时第一夹持柄3和第二夹持柄4松开,弹簧10处于压缩状态,内管1能够很方便的从外管2内取出;当松开按压块14,弹簧10依靠自身的回复力,带动滑块12回到原位,进而带动卡勾13移动,卡勾13和第二夹持柄4上的卡位15卡合后,能够使内管1和外管2相对固定。如此,可以实现扩张器在进入组织时,内管1和外管2固定,到达指定位置后,通过按按压块14,内管1和外管2松开,便于取出内管1。
内管1尖端的端面上设置有圆孔17。当人体组织内存在血肿腔时,血性脑脊液及血液可以通过圆孔17到达内管1,进而起到降低颅内压的作用。
为了便于内管1和外管2的相对固定以及本实用新型的实际生产,内管1尾端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环形挡板18,第一环形挡板18与第一夹持柄3连接,外管2的尾端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环形挡板19,第二环形挡板19与第二夹持柄4连接。环形挡板设计一方面能够便于内管1和外管2相对固定,另一方面便于实际生产中在内管1和外管2上分别设置第一夹持柄3和第二夹持柄4,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便利,能够在脊柱微创手术中建立操作通道,方便手术的进行,可提高手术效果,减少创伤及出血,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改善患者愈后生活质量。值得在广大市级医院及基层医院中大力推广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微创手术用的组织扩张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管(1)和外管(2),所述外管(2)同轴套设在所述内管(1)外,所述内管(1)和外管(2)的横截面均为椭圆形,所述内管(1)和外管(2)的椭圆形横截面的长轴重合;所述内管(1)和外管(2)靠近尾端的横截面均逐渐扩大,所述内管(1)和外管(2)的尾端均未封闭,所述内管(1)尾端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夹持柄(3),所述外管(2)尾端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夹持柄(4),所述第一夹持柄(3)和第二夹持柄(4)抵接;所述内管(1)的顶端伸出所述外管(2)的顶端,所述内管(1)顶端的端面设置为弧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创手术用的组织扩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2)顶端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缺口(5)和第二缺口(6),所述第一缺口(5)和第二缺口(6)分别位于所述外管(2)椭圆形横截面的长轴对应的两侧长边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创手术用的组织扩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缺口(5)和第二缺口(6)均为弧形,所述第一缺口(5)的弓高为1.8-2.5cm,所述第二缺口(6)的弓高为0.4-0.6c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创手术用的组织扩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2)的外侧壁上周向设置有螺纹(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创手术用的组织扩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2)的顶端端面呈斜切口。
6.根据权利要求1、2、4或5所述的微创手术用的组织扩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1)和外管(2)均为透明塑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创手术用的组织扩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2)的侧壁上设置有刻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创手术用的组织扩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柄(3)上设置有弹簧卡扣(8),所述第二夹持柄(4)上设置有与所述弹簧卡扣(8)相匹配的卡位(1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微创手术用的组织扩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卡扣(8)包括安装座(9)和弹簧(10),所述安装座(9)嵌设在所述第一夹持柄(3)上,所述安装座(9)内设置有滑槽(11),所述滑槽(11)内设置有相匹配的滑块(12),所述滑块(12)一端垂直设置有L形卡勾(13),所述L形长边与所述滑块(12)连接,所述滑块(12)另一端设置有按压块(14),所述安装座(9)内设置有挡板(16),所述弹簧(10)一端与所述滑块(12)连接,所述弹簧(10)另一端与所述挡板(16)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创手术用的组织扩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1)顶端的端面上设置有圆孔(17)。
CN202123296534.8U 2021-12-24 2021-12-24 一种微创手术用的组织扩张器 Active CN2167771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96534.8U CN216777126U (zh) 2021-12-24 2021-12-24 一种微创手术用的组织扩张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96534.8U CN216777126U (zh) 2021-12-24 2021-12-24 一种微创手术用的组织扩张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77126U true CN216777126U (zh) 2022-06-21

Family

ID=820097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296534.8U Active CN216777126U (zh) 2021-12-24 2021-12-24 一种微创手术用的组织扩张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7712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22356A (zh) * 2023-08-23 2023-11-28 武汉柔内镜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软组织扩张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22356A (zh) * 2023-08-23 2023-11-28 武汉柔内镜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软组织扩张装置
CN117122356B (zh) * 2023-08-23 2024-04-09 武汉柔内镜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软组织扩张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522820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turing tissue
AU2012364646B2 (en) An insert and insert system for a laparoscopic instrument
EP2292165A2 (en) A foam port introducer
JP2007289673A (ja) 内視鏡用処置具
US20070093727A1 (en) Cervical tissue biopsy system and methods of use
WO1994025094A1 (en) Suprapubic catheter placement apparatus (lyell sound)
US5312432A (en) Percutaneously insertable, needle-sized tissue retractor and system
CN216777126U (zh) 一种微创手术用的组织扩张器
CN110236613B (zh) 腔内手术器械
CN110664447A (zh) 一种手术缝合器
CN107510482A (zh) 一次性组织牵开夹
CN211674414U (zh) 一种止血夹和辅助系统
CN209826824U (zh) 腹腔镜组织夹
CN201481467U (zh) 腹腔镜牵引夹
CN210009074U (zh) 一种可脱针头的穿刺缝合针
CN208799315U (zh) 颅内手术辅助装置
CN204033390U (zh) 一次性经皮穿刺椎管扩大成形套装
CN113712617A (zh) 一种多功能持针器械
KR100941525B1 (ko) 수술용 연조직 견인기
CN114601529B (zh) 腹腔镜辅助钳及腹腔镜手术器械
CN210044046U (zh) 一种自然通道内壁组织活检钳
CN112807049A (zh) 一种止血夹和辅助系统
JP2019188133A (ja) 外科手術アクセスを提供し、外科手術アクセス開口部の閉鎖を促進するためのデバイス、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212466068U (zh) 一种可视扩张器
CN217853085U (zh) 一种单侧双通道内镜ube专用套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