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76999U - 一种带稳流功能的清洗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稳流功能的清洗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76999U
CN216776999U CN202122778065.7U CN202122778065U CN216776999U CN 216776999 U CN216776999 U CN 216776999U CN 202122778065 U CN202122778065 U CN 202122778065U CN 216776999 U CN216776999 U CN 2167769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spray arm
cavity
flow
wate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77806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永磊
刁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77806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769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769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769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稳流功能的清洗机,本实用新型在回水区域的底部设置有位于泵水机构旁侧的凹腔,该凹腔的底部开设有排水口,凹腔中设置有集渣篮,泵水机构的侧部开有对应凹腔及集渣篮布置的第一进水口,上述凹腔位于回水区域的最低处,将渣篮设置在该处,不仅能提高集渣效果,而且有利于将废水排净;由于凹腔降低了吸水水位,可避免吸入气泡,提高扬程;第一进水口在进水过程中,能增大集渣篮侧壁处的水流流速,从而将残渣牢牢地收拢在集渣篮中、避免残渣逃逸,还可以冲刷集渣篮侧壁,提高渣篮清洁度;在第一进水口处设置稳流组件,可对吸入的水进行消泡及过滤,从而提高吸水稳定性,进而提高泵水机构的功率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带稳流功能的清洗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洗碗机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带稳流功能的清洗机。
背景技术
对于台式、柜式洗碗机来说,由于其洗涤空间很大,为达到较好的洗涤效果,一般设计有顶、中、下三个喷臂;工作时,洗涤泵把水通过管道输送到顶、中、下喷臂,水从顶、中喷臂和下喷臂中喷出并冲洗餐具后回落到洗碗机底部的水杯中,洗涤泵把回落的水再次输送到顶、中、下喷臂,完成一个循环。
例如,申请公开号为CN106859563A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节能的洗碗机》(申请号:CN201611232345.5)披露了一种结构,其包括用于容纳餐具并提供清洗空间的腔体、用于喷水清洗餐具的喷淋系统和用于抽水并向喷淋系统供水的泵体;喷淋系统设置于腔体内;泵体的抽水端连通腔体,供水端连通喷淋系统;喷淋系统包括内水管和两套以上喷淋装置,两套以上喷淋装置分别设置于内水管上;泵体的供水端连接有分水装置,该分水装置对应两套以上喷淋装置设置有两个以上出水口,喷淋装置与相应的出水口连通;工作时,分水装置根据指令导通一个以上出水口,使一套以上喷淋装置进行清洗工作。
在上述现有能进行底部喷淋、顶部喷淋的洗碗机中,用于为喷淋系统供水的泵一般采用封闭式结构,即将洗涤泵的蜗壳设于箱体下方,蜗壳内设置有能转动的叶轮,洗涤泵蜗壳的进水口与洗涤腔底部相连通,蜗壳的出水口连接有分水装置,该分水装置将水流分为向底部喷淋臂供水的第一支路和向顶部喷淋臂供水的第二支路。由于顶部喷淋用水与底部喷淋用水的水压均由洗涤泵独立供给,导致分流后每个支路上水流的扬程、流量及冲击力均大幅下降,影响清洗效果;同时,固定在箱体下方的封闭式蜗壳难以拆装及清洁,长时间使用后会因残渣积累而滋生细菌,不仅影响洗涤效果且会给用户造成不好的体验。
在现有洗碗机的水流系统中,底部喷淋臂一般位于中央部位且位于过滤网板的上方,集渣篮位于底部喷淋臂的旁侧,集渣时依靠水流自重回,先经过滤网板过滤,再经集渣篮集渣后排出。在排水过程中,由于水流在过滤网板上流速过快导致细小残渣容易遗留在过滤网板而集渣篮的集渣效果却较差,且过滤网板上水流流速过快导致经过集渣篮的水流速度较慢,影响了排渣的顺畅性;同时,细小的污染物容易粘附在集渣篮的侧壁上,难以清洁。
并且,在清洗机在工作过程中,电机转速一定的情况下,对于运行功率的稳定性要求比较高,这会直接影响其洗净度。而影响运行功率稳定性的原因比较多,由于内部清洗工况复杂,污染物(鸡蛋等蛋白类)的影响、进水量的差异以及结构上导致的集渣回水效率等等均会对运行稳定性造成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有利于提高集渣效果且保持渣篮清洁的带稳流功能的清洗机。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通过对吸入水泵的水进行消泡及过滤从而提高吸水稳定性进而提高泵水机构功率稳定性的带稳流功能的清洗机。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分别为两路洗涤用水提供动力从而提高扬程及水流量进而提高清洗效果的带稳流功能的清洗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至少一个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稳流功能的清洗机,包括箱体,该箱体底部设置有下凹的回水区域,该回水区域的顶部覆盖有过滤板,所述回水区域中设置有用于将水自回水区域泵至过滤板上方的泵水机构,所述泵水机构支撑在回水区域的底部,所述回水区域的底部设置有位于泵水机构旁侧的凹腔,该凹腔的底部开设有排水口,该凹腔中设置有集渣篮,所述泵水机构的侧部开有对应凹腔及集渣篮布置的第一进水口,该第一进水口处设置有能对水进行消泡和/或过滤处理的稳流组件。
优选地,所述第一进水口处连接有至少局部斜向下延伸的吸嘴,该吸嘴下端延伸至所述凹腔处且对应集渣篮的侧壁布置,所述稳流组件设于吸嘴的吸入端处。设置上述吸嘴,将吸水口大大降低,将气泡隔离在进水口上方,可避免吸入气泡,从而保持较高的扬程;吸嘴下端对应集渣篮侧壁布置,在吸水时,可提到集渣篮处的水流流速,不仅有利于将残渣收拢在集渣篮中,还能对集渣篮侧壁进行清洗,避免残渣在集渣篮上累积,同时,集渣篮上端口的高度比过滤板高度低2~3mm,在集渣篮处水流流速增大的情况下,过滤板上水流流速会相对变慢,不仅能避免残渣在过滤板上累积,而且可避免水流流速过大而导致细小的残渣堵塞过滤板上的沥水孔。
优选地,所述吸嘴包括沿水流方向相互衔接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且该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共同形成︿形结构,所述第一部分与泵水机构的第一进水口相插配连接,所述第二部分倾斜向下延伸。优选地,所述第一部分的外周壁上沿周向设置有用于安装密封圈的槽,装配完毕状态下,所述密封圈弹性抵压在第一部分外周壁与第一进水口内周壁之间。优选地,所述吸嘴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位于︿形结构折弯处的安装轴,相应的,所述泵水机构第一进水口的边缘开有与该安装轴可拆卸连接的安装口。上述结构便于将吸嘴与泵水机构进行装配,并降低二者衔接处水流的能量损失。
优选地,所述第二部分下部的靠近泵水机构的侧壁自上而下倾斜向外延伸形成横截面积逐渐增大的吸水区,所述稳流组件设于该吸水区的入口处。该结构是为了在前端设置稳流组件,以确保稳流组件的最小过水面积与第一进水口面积相当,避免出现节流现象。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稳流组件包括稳流板及密封垫,所述稳流板上开有多个供水穿过的过水孔,所述稳流板上还开设有补水口,所述密封垫设于稳流板前侧且覆盖在补水口上、用于在水流冲击下自动调整密封垫相对于补水口的弹性压缩量。过水孔的孔径在1mm左右,主要起到过滤作用,补水口主要起到吸水流量的补偿作用,以确保吸水流量充足,前端吸水力过大时,压缩橡胶的密封垫,以减小过水面积,即:除基础过水孔外,过水面积可根据前端吸水压力大小调节孔径,从而实现稳流作用。
优选地,各所述过水孔的过水总面积与第一进水口的流通截面积相当。以避免出现节流现象。
为了便于对密封垫进行安装,所述补水口的面积大于过水孔的面积,所述补水口中设置有沿水流方向延伸的定位柱,所述密封垫套置在该定位柱的外周,所述定位柱的端部设置有能与密封垫的外侧壁相抵从而将其约束在定位柱上的限位部。
优选地,所述稳流板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围绕补水口的外围布置的托圈,所述补水口中设置有多条呈放射状布置且凸出于托圈外的筋条,所述密封垫抵靠在该筋条上,所述筋条凸出于托圈的高度限定出所述密封垫的弹性压缩量。该结构便于与水流冲击力配合控制补水量。
优选地,所述筋条外侧壁上开有朝向来水方向布置的缺口,该缺口深度大于托圈沿水流方向的高度。
优选地,所述缺口深度为1~2mm,所述密封垫的弹性压缩量为0.5~1mm。
优选地,所述筋条的外端连接于托圈上,所述托圈内侧设置沿水流方向位于筋条后侧的底圈,该底圈上开有多个沿周向布置的补水孔。该补水孔与补水口配合共同实现补水,各补水区域面积分散,有利于提高稳流效果。
优选地,所述稳流板的边缘处设置有尖端朝向稳流板中部布置、用于将气泡刺破的尖锐件,该尖锐件设置在稳流板的上边缘与下边缘处、均为三角形。当因清洗工况(特别是鸡蛋等污染物)不佳导致起泡时,这些大的气泡会被尖锐件爆破,从而不易进入水流系统,进一步增加清洗过程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箱体中设置有底部喷淋臂、中部喷淋臂及顶部喷淋臂,所述底部喷淋臂用于向上喷射水流,所述中部喷淋臂设于底部喷淋臂的侧上方,用于向底部喷淋臂的上方区域喷射水流,所述顶部喷淋臂设于中部喷淋臂的上方,用于向顶部喷淋臂的上方或侧方区域喷射水流,所述泵水机构的输出端分别与底部喷淋臂、中部喷淋臂和/或顶部喷淋臂相连接从而为其提供输水动力。采用上述结构,有利于消除清洗死角,提高清洗效果。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泵水机构包括:
上叶轮,具有位于中心的第一轴及在第一轴的周面上沿周向间隔分布且沿轴向延伸的第一叶片;
下叶轮,具有位于中心的第二轴及在第二轴的周面上沿周向间隔分布的第二叶片;
上壳体,具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一叶片上部的第一容置腔,所述上壳体的顶壁和/或侧壁上开有与第一容置腔流体连通的喷孔,该上壳体构成所述的底部喷淋臂;以及
下壳体,连接于所述上壳体的下方,所述下壳体的上部具有用于安装第一叶片下部的第二容置腔,所述下壳体的侧壁上开有供水进入第二容置腔中的第一进水口,所述下壳体的下部具有用于安装下叶轮的第三容置腔,所述下壳体的侧壁和/或底壁上开有供水进入第三容置腔中的第二进水口及自第三容置腔输出的出水口。
上述泵水机构为开放式的双泵系统,其中,位于上部的第二容置腔、第一容置腔及上叶轮为底部喷淋供水,位于下部的第三容置腔及下叶轮为顶部和/或中部喷淋供水,由于两路水流的动力由相应的泵独立供给,提高了各路水流的扬程及水流量,有利于提高清洗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双泵系统便于拆装,将上壳体自下壳体上拆下,可对上壳体、上叶轮及下壳体进行清洗,避免细菌滋生。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下壳体的中部设置有用于将第二容置腔与第三容置腔分隔为相对独立的腔体的隔板。使第二容置腔与第三容置腔相对独立,便于分别通过上叶轮为下喷淋供水、通过下叶轮为顶部和/或中部喷淋供水,降低相互之间的流体扰动,减小能力损失,以提高水流扬程、水流量及喷射力度。
优选地,所述第三容置腔位于隔板下方且大致呈圆盘状,所述第二进水口开设于下壳体的底壁上,所述出水口开设于下壳体的侧壁上且通过导向管道与第三容置腔切向连接。该结构有利于降低第三容置腔输出水流的能力损失。
优选地,所述第二容置腔位于隔板上方且竖向延伸,所述第二容置腔的内径小于第三容置腔的内径且与第一叶片的下部相适配。该结构有利于降低水流在流经第二容置腔时的能力损失。
优选地,所述隔板的顶壁上设置有横向延伸的∩形围板,该围板与所述隔板之间共同围合成与第二容置腔相连通的进水通道,该进水通道的外端口构成所述的第一进水口。采用这样的结构,不仅便于生产制造,而且将进水通道置于第二容置腔的底部,有利于降低水流扰动,进一步降低水流在流经第二容置腔时的能力损失。
为了便于装配,所述下壳体上部的外周壁上设置有沿径向延伸的支撑板,所述上壳体约束在该支撑板上。所述支撑板的上壁面上设置有卡圈,所述上壳体的底壁上设置有能转动地穿过卡圈布置且与卡圈底壁相卡接限位的卡脚,从而将上壳体脱卸式连接在下壳体的顶部。
优选地,所述上壳体的底壁上开有对应第一容置腔布置的第三进水口,该第三进水口与所述第二容置腔的上端口相对接。所述第三进水口的直径大于第二容置腔的内径,所述下壳体上部在靠近第二容置腔的上端处内径逐渐扩大形成能与第一容置腔的内底壁平滑过渡衔接的导向部,所述导向部的外边缘靠近第三进水口的内缘布置。该结构有利于降低水流自第二容置腔进入第一容置腔过程中的能力损失。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叶片的上部为离心叶片、下部为轴流叶片;所述第二叶片为离心叶片。
在上述各方案中,所述泵水机构还包括用于驱动上叶轮、下叶轮旋转的驱动件,该驱动件设于箱体的外底壁上且输出轴朝上布置,所述输出轴自下而上穿过箱体底壁、下壳体伸入上壳体的第一容置腔中且分别与下叶轮、上叶轮相连接。采用该结构,即采用一个动力源构建了双泵系统,在简化整体结构、降低生产成本的基础上,也更加方便对供水情况进行控制。
优选地,所述输出轴分别与上叶轮、下叶轮径向限位,所述输出轴的上端处设置有能防止上叶轮沿输出轴轴向移动的螺母。采用上述结构,便于拆装,在将上壳体自卡圈上取下后,拧下螺母,即可将上叶轮取下,对上壳体、上叶轮、下壳体上部的腔体进行清洗,以避免细菌滋生、提高清洗效果。
优选地,所述箱体中设置有为中部喷淋臂及顶部喷淋臂输送的供水管道,该供水管道的输入端与下壳体的出水口相连接,该供水管道的输出端分别与中部喷淋臂及顶部喷淋臂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箱体中部设置有能将其内腔分隔为上下相对独立的上腔体与下腔体的隔板,所述底部喷淋臂位于下腔体的底部,所述中部喷淋臂位于下腔体的中部或上部,所述顶部喷淋臂位于上腔体中。采用这样的结构,便于根据需要对下腔体或上下腔体进行喷淋清洗,以满足消费者的更多需求。
优选地,所述供水管道贴近箱体内侧壁布置,所述顶部喷淋臂包括自供水管道向箱体中部延伸的第一喷淋臂及位于该第一喷淋臂上方且靠近箱体内侧壁布置的第二喷淋臂,所述第一喷淋臂位于上腔体的底部且用于向上喷射水流,所述第二喷淋臂位于上腔体的中部或上部且用于向第一喷淋臂上方的区域喷射水流。该结构有利于消除上腔体清洗死角,提高上腔体中的清洗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在回水区域的底部设置有位于泵水机构旁侧的凹腔,该凹腔的底部开设有排水口,凹腔中设置有集渣篮,泵水机构的侧部开有对应凹腔及集渣篮布置的第一进水口,上述凹腔位于回水区域的最低处,将渣篮设置在该处,不仅能提高集渣效果,而且有利于将废水排净;由于凹腔降低了吸水水位,可避免吸入气泡,提高扬程;第一进水口在进水过程中,能增大集渣篮侧壁处的水流流速,从而将残渣牢牢地收拢在集渣篮中、避免残渣逃逸,还可以冲刷集渣篮侧壁,提高渣篮清洁度;在第一进水口处设置稳流组件,可对吸入的水进行消泡及过滤,从而提高吸水稳定性,进而提高泵水机构的功率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泵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泵水机构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壳体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清洗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清洗机的剖视图;
图9为图8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壳体与吸嘴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吸嘴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稳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稳流组件的剖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稳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14所示,本实施例的清洗机包括箱体6、喷淋装置a及泵水机构b。
喷淋装置a包括底部喷淋臂、中部喷淋臂a1、顶部喷淋臂a2,底部喷淋臂用于向上喷射水流,中部喷淋臂a1设于底部喷淋臂的侧上方,用于向底部喷淋臂的上方区域喷射水流,顶部喷淋臂a2设于中部喷淋臂a1的上方,用于向顶部喷淋臂a2的上方或侧方区域喷射水流。
箱体6底部设置有下凹的回水区域61,该回水区域61的顶部覆盖有过滤板62。
泵水机构b安装在回水区域61处,用于将水自回水区域61的水泵至喷淋装置a中并喷射而出。
具体的,泵水机构b支撑在回水区域61的底部,且泵水机构b与回水区域61的底部之间具有间距,供水流穿过。回水区域61的底部设置有位于泵水机构b旁侧的凹腔611,该凹腔611的底部开设有排水口610,该凹腔611中设置有集渣篮9,泵水机构b的侧部开有对应凹腔611及集渣篮9布置的第一进水口411。
如图10所示,第一进水口411处连接有至少局部斜向下延伸的吸嘴40,该吸嘴40下端延伸至凹腔611处且对应集渣篮9的侧壁布置。设置上述吸嘴40,将吸水口大大降低,将气泡隔离在进水口上方,可避免吸入气泡,从而保持较高的扬程;吸嘴40下端对应集渣篮9侧壁布置,在吸水时,可提到集渣篮9处的水流流速,不仅有利于将残渣收拢在集渣篮9中,还能对集渣篮9侧壁进行清洗,避免残渣在集渣篮9上累积,同时,集渣篮9上端口的高度比过滤板62高度低2~3mm,在集渣篮9处水流流速增大的情况下,过滤板62上水流流速会相对变慢,不仅能避免残渣在过滤板62上累积,而且可避免水流流速过大而导致细小的残渣堵塞过滤板62上的沥水孔,以保持较高的回水速度。
泵水机构b的底壁上开有第二进水口421,吸嘴40上端与第一进水口411相连接,吸嘴40的第二端向下延伸至泵水机构b的底部附近。上述结构有利于将凹腔611中的水向第二进水口421引导,从而避免能量损失,实现大流量、大流速的泵水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泵水机构b上具有横向延伸的进水通道432,该进水通道432的外端口构成上述第一进水口411。吸嘴40包括沿水流方向相互衔接的第一部分401、第二部分402,且该第一部分401与第二部分402共同形成︿形结构,第一部分401与泵水机构b的第一进水口411相插配连接,第二部分402倾斜向下延伸。第一部分401的外周壁上沿周向设置有用于安装密封圈的槽4011,装配完毕状态下,密封圈弹性抵压在第一部分401外周壁与第一进水口411内周壁之间。吸嘴40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位于︿形结构折弯处的安装轴403,相应的,泵水机构b第一进水口411的边缘开有与该安装轴403可拆卸连接的安装口404。上述结构便于将吸嘴40与泵水机构b进行装配,并降低二者衔接处水流的能量损失。
第二部分402下部的靠近泵水机构b的侧壁自上而下倾斜向外延伸形成横截面积逐渐增大的吸水区405,该吸水区405下端的入水口中嵌置有能对水进行消泡和/或过滤处理的稳流组件50。
如图12~14所示,本实施例的稳流组件50包括稳流板501及密封垫502,稳流板501上开有多个供水穿过的过水孔5011,稳流板501上还开设有补水口5012,密封垫502设于稳流板501前侧且覆盖在补水口5012上、用于在水流冲击下自动调整密封垫502相对于补水口5012的弹性压缩量。过水孔5011的孔径在1mm左右,主要起到过滤作用,补水口5012主要起到吸水流量的补偿作用,以确保吸水流量充足,前端吸水力过大时,压缩橡胶的密封垫502,以减小过水面积,即:除基础过水孔外,过水面积可根据前端吸水压力大小调节孔径,从而实现稳流作用。
各过水孔5011的过水总面积与第一进水口411的流通截面积相当。以避免出现节流现象。
为了便于对密封垫502进行安装,补水口5012的面积大于过水孔5011的面积,补水口5012中设置有沿水流方向延伸的定位柱5013,密封垫502套置在该定位柱5013的外周,定位柱5013的端部设置有能与密封垫502的外侧壁相抵从而将其约束在定位柱上的限位部5014。
稳流板501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围绕补水口5012的外围布置的托圈5015,补水口5012中设置有多条呈放射状布置且凸出于托圈5015外的筋条5016,密封垫502抵靠在该筋条5016上,筋条5016凸出于托圈5015的高度限定出密封垫502的弹性压缩量。该结构便于与水流冲击力配合控制补水量。
筋条5016外侧壁上开有朝向来水方向布置的缺口5017,该缺口5017深度大于托圈5015沿水流方向的高度。缺口5017深度为1~2mm,密封垫502的弹性压缩量为0.5~1mm。筋条5016的外端连接于托圈5015上,托圈5015内侧设置沿水流方向位于筋条5016后侧的底圈5018,该底圈5018上开有多个沿周向布置的补水孔5019。该补水孔5019与补水口5012配合共同实现补水,各补水区域面积分散,有利于提高稳流效果。
稳流板501的边缘处设置有尖端朝向稳流板中部布置、用于将气泡刺破的尖锐件500,该尖锐件500设置在稳流板501的上边缘与下边缘处、均为三角形。当因清洗工况(特别是鸡蛋等污染物)不佳导致起泡时,这些大的气泡会被尖锐件爆破,从而不易进入水流系统,进一步增加清洗过程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泵水机构b包括上叶轮1、下叶轮2、上壳体3、下壳体4及驱动件5。上叶轮1具有位于中心的第一轴11及在第一轴11的周面上沿周向间隔分布且沿轴向延伸的多个第一叶片12,第一叶片12的上部为离心叶片、下部为轴流叶片。下叶轮2具有位于中心的第二轴21及在第二轴21的周面上沿周向间隔分布的多个第二叶片22,第二叶片22为离心叶片。
上壳体3具有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本体,该本体的中央部位具有用于安装第一叶片12上部的第一容置腔31,该本体的两侧分别具有与第一容置腔31相连通的流道,上壳体3的顶壁上开有与流道相连通的喷孔32,该上壳体3构成上述底部喷淋臂。
下壳体4连接于上壳体3的下方,下壳体4的上部具有用于安装第一叶片12下部的第二容置腔41,下壳体4的侧壁上开有供水进入第二容置腔41中的第一进水口411;下壳体4的下部具有用于安装下叶轮2的第三容置腔42,下壳体4的底壁上开有供水进入第三容置腔42中的第二进水口421、侧壁上开有供水自第三容置腔42输出的出水口422。
驱动件5为电机,设于箱体6的外底壁上,输出轴51自下而上穿过箱体6、第二进水口421、下壳体4伸入上壳体3的第一容置腔31中且分别与下叶轮2、上叶轮1相连接,用于驱动上叶轮1、下叶轮2旋转。
具体的,如图3、6所示,下壳体4的中部设置有用于将第二容置腔41与第三容置腔42分隔为相对独立的腔体的隔板43。使第二容置腔41与第三容置腔42相对独立,便于分别通过上叶轮1为下喷淋供水、通过下叶轮2为顶部和/或中部喷淋供水,降低相互之间的流体扰动,减小能力损失,以提高水流扬程、水流量及喷射力度。
上述第三容置腔42位于隔板43下方且大致呈圆盘状,第二进水口421开设于下壳体4的底壁中央,出水口422通过导向管道423与第三容置腔42切向连接,该结构有利于降低第三容置腔42输出水流的能力损失。
上述第二容置腔41位于隔板43上方且竖向延伸,第二容置腔41的内径小于第三容置腔42的内径且与第一叶片12的下部相适配。该结构有利于降低水流在流经第二容置腔41时的能力损失。
如图4、5、6所述,上述隔板43的顶壁上设置有横向延伸的∩形围板431,该围板431与隔板43之间共同围合成与第二容置腔41相连通的进水通道432,该进水通道432的外端口构成第一进水口411。采用这样的结构,不仅便于生产制造,而且将进水通道432置于第二容置腔41的底部,有利于降低水流扰动,进一步降低水流在流经第二容置腔42时的能力损失。
为了便于装配,下壳体4上部的外周壁上设置有沿径向延伸的支撑板44,上壳体3约束在该支撑板44上。支撑板44的上壁面上设置有卡圈441,上壳体3的底壁上设置有能转动地穿过卡圈441布置且与卡圈441底壁相卡接限位的卡脚33,从而将上壳体3脱卸式连接在下壳体4的顶部。
如图3所示,上壳体3的底壁上开有对应第一容置腔31布置的第三进水口34,该第三进水口34与第二容置腔41的上端口相对接。第三进水口34的直径大于第二容置腔41的内径,下壳体4上部在靠近第二容置腔41的上端处内径逐渐扩大形成能与第一容置腔31的内底壁平滑过渡衔接的导向部412。该结构有利于降低水流自第二容置腔41进入第一容置腔31过程中的能力损失。导向部412的外边缘靠近第三进水口34的内缘布置,该结构有利于提高第三进水口34处的密封性,避免水流泄漏而影响底部喷淋的扬程。
本实施例的输出轴51分别与上叶轮1、下叶轮2径向限位,输出轴51的上端处设置有能防止上叶轮1沿输出轴51轴向移动的螺母。采用上述结构,便于拆装,在将上壳体3自卡圈441上取下后,拧下螺母,即可将上叶轮1取下,对上壳体3、上叶轮1、下壳体4上部的腔体进行清洗,以避免细菌滋生、提高清洗效果。
本实施例的箱体6中设置有为中部喷淋臂a1及顶部喷淋臂a2输送的供水管道7,该供水管道7的输入端与下壳体4的出水口422相连接,该供水管道7的输出端分别与中部喷淋臂a1及顶部喷淋臂a2相连接。供水管道7中具有相对独立的第一分支管道71、第二分支管道72,第一分支管道71的出水端与中部喷淋臂a1的进水端相连接,第二分支管道72的出水端与顶部喷淋臂a2的进水端相连接。采用这样的结构,实现下层、中层、顶层喷淋,有利于提高清洗效果。箱体6底部还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一分支管道71、第二分支管道72流通与否的分水阀8,该分水阀8的进水口与下壳体4的出水口422相连接,该分水阀8的第一出水口与第一分支管道71的输入端相连接,该分水阀8的第二出水口与第二分支管道72的输入端相连接。该结构便于根据需要控制中层与顶层喷淋的使用状态,例如,可将第一分支管道71关闭、第二分支管道72打开,仅进行顶层喷淋;也可以将第一分支管道71打开、第二分支管道72关闭,仅进行中层喷淋,以满足更多使用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了表示方向的术语,诸如“前”、“后”、“上”、“下”、“左”、“右”、“侧”、“顶”、“底”等,用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结构部分和元件,但是在此使用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的目的,是基于附图中显示的示例方位而确定的。由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比如“上”、“下”并不一定被限定为与重力方向相反或一致的方向。
本实用新型所称的“流体连通”是指两个部件或部位(以下统一分别称为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即流体(气体、液体或两者的混合)能从第一部位沿着流动路径流动或/和被运送到第二部位,可以是所述的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直接相连通,也可以是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通过至少一个第三者间接连通,该第三者可以是诸如管道、通道、导管、导流件、孔、槽等流体通道、也可以是允许流体流过的腔室或以上组合。

Claims (28)

1.一种带稳流功能的清洗机,包括箱体(6),该箱体(6)底部设置有下凹的回水区域(61),该回水区域(61)的顶部覆盖有过滤板(62),所述回水区域(61)中设置有用于将水自回水区域(61)泵至过滤板(62)上方的泵水机构(b),其特征在于:所述泵水机构(b)支撑在回水区域(61)的底部,所述回水区域(61)的底部设置有位于泵水机构(b)旁侧的凹腔(611),该凹腔(611)的底部开设有排水口(610),该凹腔(611)中设置有集渣篮(9),所述泵水机构(b)的侧部开有对应凹腔(611)及集渣篮(9)布置的第一进水口(411),该第一进水口(411)处设置有能对水进行消泡和/或过滤处理的稳流组件(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稳流功能的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口(411)处连接有至少局部斜向下延伸的吸嘴(40),该吸嘴(40)下端延伸至所述凹腔(611)处且对应集渣篮(9)的侧壁布置,所述稳流组件(50)设于吸嘴(40)的吸入端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稳流功能的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嘴(40)包括沿水流方向相互衔接的第一部分(401)、第二部分(402),且该第一部分(401)与第二部分(402)共同形成︿形结构,所述第一部分(401)与泵水机构的第一进水口(411)相插配连接,所述第二部分(402)倾斜向下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稳流功能的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401)的外周壁上沿周向设置有用于安装密封圈的槽(4011),装配完毕状态下,所述密封圈弹性抵压在第一部分(401)外周壁与第一进水口(411)内周壁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稳流功能的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嘴(40)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位于︿形结构折弯处的安装轴(403),相应的,所述泵水机构第一进水口(411)的边缘开有与该安装轴(403)可拆卸连接的安装口(404)。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稳流功能的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402)下部的靠近泵水机构的侧壁自上而下倾斜向外延伸形成横截面积逐渐增大的吸水区(405),所述稳流组件(50)设于该吸水区(405)的入口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稳流功能的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稳流组件(50)包括稳流板(501)及密封垫(502),所述稳流板(501)上开有多个供水穿过的过水孔(5011),所述稳流板(501)上还开设有补水口(5012),所述密封垫(502)设于稳流板(501)前侧且覆盖在补水口(5012)上、用于在水流冲击下自动调整密封垫(502)相对于补水口(5012)的弹性压缩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稳流功能的清洗机,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过水孔(5011)的过水总面积与第一进水口(411)的流通截面积相当。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稳流功能的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水口(5012)的面积大于过水孔的面积,所述补水口(5012)中设置有沿水流方向延伸的定位柱(5013),所述密封垫(502)套置在该定位柱(5013)的外周,所述定位柱(5013)的端部设置有能与密封垫(502)的外侧壁相抵从而将其约束在定位柱(5013)上的限位部(5014)。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稳流功能的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稳流板(501)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围绕补水口(5012)的外围布置的托圈(5015),所述补水口(5012)中设置有多条呈放射状布置且凸出于托圈(5015)外的筋条(5016),所述密封垫(502)抵靠在该筋条(5016)上,所述筋条(5016)凸出于托圈(5015)的高度限定出所述密封垫(502)的弹性压缩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带稳流功能的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筋条(5016)外侧壁上开有朝向来水方向布置的缺口(5017),该缺口深度大于托圈(5015)沿水流方向的高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带稳流功能的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5017)深度为1~2mm,所述密封垫(502)的弹性压缩量为0.5~1mm。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带稳流功能的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筋条(5016)的外端连接于托圈(5015)上,所述托圈(5015)内侧设置沿水流方向位于筋条(5016)后侧的底圈(5018),该底圈(5018)上开有多个沿周向布置的补水孔(5019)。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稳流功能的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稳流板(501)的边缘处设置有尖端朝向稳流板(501)中部布置、用于将气泡刺破的尖锐件(500)。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6)中设置有底部喷淋臂、中部喷淋臂(a1)及顶部喷淋臂(a2),所述底部喷淋臂用于向上喷射水流,所述中部喷淋臂(a1)设于底部喷淋臂的侧上方,用于向底部喷淋臂的上方区域喷射水流,所述顶部喷淋臂(a2)设于中部喷淋臂(a1)的上方,用于向顶部喷淋臂(a2)的上方或侧方区域喷射水流,所述泵水机构的输出端分别与底部喷淋臂、中部喷淋臂(a1)和/或顶部喷淋臂(a2)相连接从而为其提供输水动力。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泵水机构(b)包括:
上叶轮(1),具有位于中心的第一轴(11)及在第一轴(11)的周面上沿周向间隔分布且沿轴向延伸的第一叶片(12);
下叶轮(2),具有位于中心的第二轴(21)及在第二轴(21)的周面上沿周向间隔分布的第二叶片(22);
上壳体(3),具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一叶片(12)上部的第一容置腔(31),所述上壳体(3)的顶壁和/或侧壁上开有与第一容置腔(31)流体连通的喷孔(32),该上壳体(3)构成所述的底部喷淋臂;以及
下壳体(4),连接于所述上壳体(3)的下方,所述下壳体(4)的上部具有用于安装第一叶片(12)下部的第二容置腔(41),该第二容置腔(41)与第一容置腔相连通,所述下壳体(4)的侧壁上开有供水进入第二容置腔(41)中的第一进水口(411),所述下壳体(4)的下部具有用于安装下叶轮(2)的第三容置腔(42),所述下壳体(4)的侧壁和/或底壁上开有供水进入第三容置腔(42)中的第二进水口(421)及自第三容置腔(42)输出的出水口(422)。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4)的中部设置有用于将第二容置腔(41)与第三容置腔(42)分隔为相对独立的腔体的隔板(43)。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容置腔(42)位于隔板(43)下方且大致呈圆盘状,所述第二进水口(421)开设于下壳体(4)的底壁上,所述出水口(422)开设于下壳体(4)的侧壁上且通过导向管道(423)与第三容置腔(42)切向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置腔(41)位于隔板(43)上方且竖向延伸,所述第二容置腔(41)的内径小于第三容置腔(42)的内径且与第一叶片(12)的下部相适配。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4)上部的外周壁上设置有沿径向延伸的支撑板(44),所述上壳体(3)约束在该支撑板(44)上。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44)的上壁面上设置有卡圈(441),所述上壳体(3)的底壁上设置有能转动地穿过卡圈(441)布置且与卡圈(441)底壁相卡接限位的卡脚(33)。
22.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3)的底壁上开有对应第一容置腔(31)布置的第三进水口(34),该第三进水口(34)与所述第二容置腔(41)的上端口相对接。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进水口(34)的直径大于第二容置腔(41)的内径,所述下壳体(4)上部在靠近第二容置腔(41)的上端处内径逐渐扩大形成能与第一容置腔(31)的内底壁平滑过渡衔接的导向部(412),所述导向部(412)的外边缘靠近第三进水口(34)的内缘布置。
24.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泵水机构还包括用于驱动上叶轮(1)、下叶轮(2)旋转的驱动件(5),该驱动件(5)设于箱体的外底壁上且输出轴(51)朝上布置,所述输出轴(51)自下而上穿过箱体底壁、下壳体(4)伸入上壳体(3)的第一容置腔(31)中且分别与下叶轮(2)、上叶轮(1)相连接。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51)分别与上叶轮(1)、下叶轮(2)径向限位,所述输出轴(51)的上端处设置有能防止上叶轮(1)沿输出轴(51)轴向移动的螺母。
26.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6)中设置有为中部喷淋臂(a1)及顶部喷淋臂(a2)输送的供水管道(7),该供水管道的输入端与下壳体(4)的出水口(422)相连接,该供水管道(7)的输出端分别与中部喷淋臂(a1)及顶部喷淋臂(a2)相连接。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6)中部设置有能将其内腔分隔为上下相对独立的上腔体与下腔体的隔板,所述底部喷淋臂位于下腔体的底部,所述中部喷淋臂(a1)位于下腔体的中部或上部,所述顶部喷淋臂(a2)位于上腔体中。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喷淋臂(a2)包括自供水管道(7)向箱体(6)中部延伸的第一喷淋臂(a21)及位于该第一喷淋臂(a21)上方且靠近箱体(6)内侧壁布置的第二喷淋臂(a22),所述第一喷淋臂(a21)位于上腔体的底部且用于向上喷射水流,所述第二喷淋臂(a22)位于上腔体的中部或上部且用于向第一喷淋臂(a21)上方的区域喷射水流。
CN202122778065.7U 2021-11-10 2021-11-10 一种带稳流功能的清洗机 Active CN2167769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78065.7U CN216776999U (zh) 2021-11-10 2021-11-10 一种带稳流功能的清洗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78065.7U CN216776999U (zh) 2021-11-10 2021-11-10 一种带稳流功能的清洗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76999U true CN216776999U (zh) 2022-06-21

Family

ID=82003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778065.7U Active CN216776999U (zh) 2021-11-10 2021-11-10 一种带稳流功能的清洗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769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776999U (zh) 一种带稳流功能的清洗机
CN214945256U (zh) 一种水泵的蜗壳结构及双泵系统、清洗机
CN214945227U (zh) 一种叶轮结构及双泵系统、清洗机
CN215383801U (zh) 一种清洗机
CN215838891U (zh) 一种清洗机
CN215383800U (zh) 一种清洗机
CN115444343A (zh) 一种开放式水泵的装配结构及清洗机
CN214998275U (zh) 一种双泵系统及应用有该双泵系统的清洗机
CN214945060U (zh) 一种水流系统及应用有该水流系统的清洗机
CN115628233A (zh) 一种导叶结构及开放式水泵、清洗机
CN114680769A (zh) 一种清洗机
CN216776955U (zh) 一种用于清洗机的稳流组件及泵水机构、清洗机
CN116098552A (zh) 一种带稳流功能的清洗机
CN215521375U (zh) 一种水泵的蜗壳结构及双泵系统、清洗机
CN114688041A (zh) 一种水流系统及应用有该水流系统的清洗机
CN113279969A (zh) 一种双水路开放式洗碗机水泵总成
CN216077721U (zh) 一种水泵的蜗壳结构及双泵系统、清洗机
CN216060423U (zh) 一种水流系统及清洗机
CN215521376U (zh) 一种水泵的蜗壳结构及双泵系统、清洗机
CN216554573U (zh) 一种叶轮结构及双泵系统、清洗机
CN214998417U (zh) 一种叶轮结构及双泵系统、清洗机
CN214945226U (zh) 一种叶轮结构及双泵系统、清洗机
CN114688088A (zh) 一种水泵的蜗壳结构及双泵系统、清洗机
CN216554471U (zh) 一种双泵系统及应用有双泵系统的清洗机
CN114688092A (zh) 一种水泵的蜗壳结构及双泵系统、清洗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