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74132U - 一种用于j型线夹的自补偿式线夹安装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j型线夹的自补偿式线夹安装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74132U
CN216774132U CN202122479960.9U CN202122479960U CN216774132U CN 216774132 U CN216774132 U CN 216774132U CN 202122479960 U CN202122479960 U CN 202122479960U CN 216774132 U CN216774132 U CN 2167741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block
clamping
guide
limiting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7996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丙宇
孙璞
郭兴源
姚德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Zhongke Lanru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Zhongke Lanru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Zhongke Lanru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Zhongke Lanru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7996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741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741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741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J型线夹的自补偿式线夹安装系统。本实用新型的定位安装部处布置打击部和定位组件,定位组件包括上行限位块及下行限位块,上行限位块和下行限位块均水平铰接在夹杆上;上行限位块由上而下的产生铰接动作并压紧在上导块的上表面;下行限位块由下而上的产生铰接动作并顶紧上导块的中段槽口。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固定架、上夹持块和下夹持块,上夹持块及下夹持块处铰接轴线彼此平行或重合;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用于驱动两组夹持块产生沿尾端铰接座的铰接开合动作的动力端。本实用新型可确保线夹在整个并沟过程中的位置稳定性和线缆的剥皮可靠性,最终为提升线夹并沟的精确性、稳定性和效率性提供了有效保证。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J型线夹的自补偿式线夹安装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J型线夹的自补偿式线夹安装系统。
背景技术
J型线夹是一种非承力链接的线夹,用于10kV电力线路的分支线路的副线与主干线的主线连接。J型线夹的外形参照图1所示,包括两个相互咬合的J型的导块以及引导两个导块产生相近动作的拉紧螺栓c及拉紧螺母d。安装时,上导块a的首端槽口e内嵌有分支线路的副线B,下导块B的首端槽口e内嵌有主干线的主线A;通过拉紧螺栓c与拉紧螺母d的配合来紧固两个导块,使副线B和主线A卡紧在两导块上,也即通过两导块处首端槽口e与尾端斜面f的咬合来实现电流衔接和引导功能。目前的J型线夹的安装已经逐渐实现半自动化,其安装流程包括:操作人员站在主线下,并将J型线夹和副线均手动固定在线夹安装器上,再将J型线夹通过线夹安装器钩挂在主干线上;之后,通过打击部自动来旋紧J型线夹处拉紧螺栓或拉紧螺母,使J型线夹的两个导块产生彼此相向动作,以便实现J型线夹相对分支线路及主干线的同时紧固功能;最后,分离线夹安装器与J型线夹,即完成整套安装流程。然而,在上述安装过程中,人们发现:由于传统线夹安装器的打击部处螺套是直接通过打击电机驱动并产生回转动作的,也即仅具备绕自身轴线的回转动作。当螺套与拉紧螺母咬合并旋转拉紧螺母时,两个导块在夹紧的过程中做相对平移甚至晃动,同时拉紧螺母沿拉紧螺栓旋转上行,显然的,在此过程中,全程保持线夹的位置恒定性,尤其是确保上导块的位置恒定性极为重要。一旦在打击部工作过程中,线夹产生晃动,轻则导致装配效率变低,重则因螺套无法继续带动拉紧螺母旋转,或因线夹受力歪斜而产生拉紧螺母与拉紧螺栓之间的螺纹抱死问题等,从而造成线夹并沟失败等状况。与此同时,当拉紧螺母沿拉紧螺栓旋转上行时,拉紧螺母会逐渐的脱离位置相对固定的螺套,进而使得螺套与拉紧螺母之间产生接触不完全现象。上述接触不完全现象,不仅会使得J型线夹的装配过程效率低下,需多次频繁的启停打击电机,以便保证拉紧螺母产生回转动作;也容易因螺套无法继续带动拉紧螺母,从而造成线夹夹紧力低甚至并沟失败等状况。无论发生上述何种状况,操作人员都不得不人工高空作业进行排障,极其费时费力。此外的,在线夹安装之前,需要对主线进行剥皮处理,从而得到裸露的线芯,建立通路。目前市场上的剥皮装置存在着一个共性缺陷,即构成夹持部的两组夹持块是作相向或相离的直线往复动作的,这导致以下问题:一方面,直行程的夹持块需要较大的活动空间来完成动作,这就使得在设计时,就需额外预留较大的可供夹持部动作的空间,使得设计难度提升,结构更为复杂,同时整机的体积普遍偏大,不利于半自动甚至全自动操作。另一方面,由于剥皮器是依靠两组夹持块处相邻面的凹槽的对合来咬合线缆的,直行程的两组夹持块的动作无自纠偏性,因此当两组夹持块夹持线缆时,容易因线缆放置不到位而出现夹歪甚至夹持部处动力系统出现错位抱死状况,从而给现场施工带来诸多困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J型线夹的自补偿式线夹安装系统,以便为高空机械作业下的在线线夹安装操作提供基础的作业平台;本实用新型可确保线夹在整个并沟过程中的位置稳定性和线缆的剥皮可靠性,最终为提升线夹并沟的精确性、稳定性和效率性提供了有效保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J型线夹的自补偿式线夹安装系统,包括用于供线夹安放的定位安装部,定位安装部处布置有用于旋紧线夹处拉紧螺栓或拉紧螺母的打击部,所述定位安装部包括底座以及由底座处铅垂向上延伸的夹杆,夹杆为彼此平行的两根从而使得两者之间缝隙构成可供线夹沿夹杆长度方向插拔的安放通道,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用于固定线夹处上导块的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用于限位上导块上行的上行限位块以及用于限位上导块下行的下行限位块,上行限位块和下行限位块均水平铰接在夹杆上;上行限位块由上而下的产生铰接动作并压紧在上导块的上表面,并通过上行驱动部动作而产生相对上导块的上表面的解锁和锁定动作;下行限位块由下而上的产生铰接动作并顶紧上导块的中段槽口,并通过下行驱动部动作而产生相对上导块的中段槽口的解锁和锁定动作;上行限位块和下行限位块的铰接轴线彼此平行,且两者的铰接点均与线夹的插拔路径彼此空间避让;
所述打击部包括用于旋紧线夹处拉紧螺母的螺套,螺套通过打击电机驱动从而产生同轴回转动作;打击部还包括在螺套产生回转动作的同时,用于驱动螺套产生相对拉紧螺母的轴向相近动作的补偿组件;补偿组件包括同轴固接在打击电机的输出轴上的传动轴,传动轴外同轴的套设有外导套,且所述外导套与传动轴间形成止转配合,外导套的顶端同轴装配所述螺套;所述补偿组件还包括驱动外导套产生相对传动轴的轴向上行动作的弹簧件;所述弹簧件为顶升压簧,弹簧件套设在传动轴上,且弹簧件的顶端向上延伸并抵紧在外导套的底端面处,弹簧件的底端向下延伸并抵紧在打击电机的驱动端处;
该系统还包括用于夹持线缆并执行线缆剥皮操作的夹持部,夹持部通过回转部驱动从而相对线缆、定位安装部及打击部产生绕线缆轴线的自回转动作;所述夹持部包括固定架以及通过尾端铰接座铰接于固定架上的上夹持块和下夹持块,所述上夹持块及下夹持块处铰接轴线彼此平行或重合;该该系统还包括用于驱动两组夹持块产生沿尾端铰接座的铰接开合动作的动力端,所述动力端包括双向丝杆以及螺纹配合于双向丝杆处两组螺纹段上的铰接块,两组铰接块一一对应的铰接配合在上夹持块及下夹持块上,且两组铰接块处铰接轴线平行尾端铰接座的铰接轴线;双向丝杆通过位于杆端的铰接电机提供驱动力。
优选的,外导套的顶端同轴设置环形凸起,在外导套的一侧布置有用于限制外导套产生轴向上行动作的锁舌,锁舌通过动力件控制从而产生相对外导套的径向往复直线动作;当外导套处于低位的初始位置时,锁舌伸出并位于环形凸起上方,从而与环形凸起之间形成单向止口配合;当外导套处于高位的工作位置时,锁舌在动力件控制下回缩,外导套在弹簧件作用下产生轴向升程动作;所述动力件为电磁铁,锁舌与动力件之间通过复位压簧衔接彼此,以使得动力件启动时,复位压簧受力压缩从而驱使锁舌产生回缩动作;锁舌顶部的上角端布置倒角,以便于在环形凸起产生下行动作时,压迫复位压簧产生受力压缩动作。
优选的,所述上夹持块与下夹持块外形均弧槽型曲面板状,在动力端的驱动下,两组夹持块的槽口彼此对合从而构成用于夹持线缆的夹持区;剥皮刀铅垂向的贯穿上夹持块后伸入所述夹持区内,且剥皮刀的刃口指向与夹持部的开口指向反向。
优选的,所述剥皮刀外形呈圆柱状,剥皮刀的后端构成柄端,剥皮刀的前端同轴凹设有沉孔;以与剥皮刀轴线重合的剖切面而剖切剥皮刀,此时剥皮刀的前端呈现半圆柱状构造,同时在沉孔的孔口处布置内倒角,从而使得沉孔处被剖切后的内倒角构成半圆弧状的刃口;上夹持块上布置调节丝杆且调节丝杆的轴线垂直线缆轴线;调节丝杆通过调节手柄驱动,且调节丝杆上螺纹配合有调节块,调节块上安装调节座;所述调节座外形呈“L”字状,且调节座的长板段长度方向垂直调节丝杆轴线并固定所述调节块,调节座的短板段向下延伸并固定在剥皮刀的柄端,且短板段长度方向与长板段长度方向间形成钝角,从而使得剥皮刀轴线与线缆绝缘皮彼此相切。
优选的,下行限位块外形呈L字杆状;右夹杆上贯穿布置有连通其内侧面和外侧面的贯通孔,下行限位块的角端通过位于贯通孔内的水平铰接座铰接在右夹杆上;水平铰接座为扭簧座,或下行限位块通过下行拉簧弹性配合在右夹杆上,且该弹性配合的弹性复位方向与下行限位块相对中部槽口的解锁方向同向;下行限位块的短边构成用于由下而上的钩合和锁定上导块的中段槽口的锁定段,当锁定段配合于该中段槽口后,下行限位块的长边铅垂向下延伸并和下行锁止块间形成限制长边返程的锁止配合;所述下行锁止块可通过下行直行程动力源驱动而产生锁定和解锁动作。
优选的,左夹杆内侧面布置第二铰接座从而用于铰接上行限位块,上行限位块再依靠保持其处于锁定位置的弹性件固接彼此;上行限位块的位于左夹杆外侧面的外壁处凸设有锚点,轴线铅垂布置的上行直行程动力源的动力端布置用于带动所述锚点的配合钩;上行直行程动力源产生下行动作时,带动所述锚点产生下行动作,从而驱使上行限位块克服弹性件的弹性力而产生解锁动作;该弹性件和上行直行程动力源构成所述上行驱动部。
优选的,所述上行直行程动力源为轴线铅垂布置的电推杆,且所述弹性件为弹簧片,弹性件的底端固定在左夹杆外侧面处且弹性件与上行限位块的外壁彼此面贴合布置。
优选的,上行直行程动力源的动力端固接有可沿铅垂向产生往复直线动作的铅垂导向板,铅垂导向板的顶端翘曲从而形成所述配合钩;该系统还包括用于锁定副线的副线锁定夹,所述副线锁定夹包括副锁杆以及定位杆,所述定位杆杆体倾斜的固定在夹杆上,从而形成开口朝上的夹口结构并配合副锁杆的动作来咬合副线;左夹杆内侧面处凹设有L型槽,L型槽的长槽段轴线铅垂布置,且该长槽段水平贯穿左夹杆从而形成孔型长度铅垂布置的腰形孔状的铅垂导向孔,铅垂导向板处水平向铅垂导向孔内延伸有水平拨杆,L型槽的短槽段向副锁杆所在方向延伸并贯穿夹杆侧壁;所述副锁杆外形呈“L”字板状,副锁杆通过支耳水平铰接在左夹杆上,副锁杆的长杆段铅垂向上延伸并构成用于配合定位杆的锁止段,副锁杆的短杆段沿L型槽的短槽段向内水平延伸,并与水平拨杆间形成配合关系,从而可在水平拨杆产生上行动作时拨动所述短杆段上行,进而驱动副锁杆产生相对副线的锁定动作。
优选的,该系统还包括用于定位下导块的下行高度的下定位块,所述下定位块可产生水平向动作,从而依靠与下导块的尾端外形适配的兜槽,实现对下导块的尾端的由下而上的托撑和锁定功能;左夹杆处贯穿布置孔型长度方向水平布置的腰形孔状的水平导向孔;铅垂导向板上布置下导向孔,所述下导向孔外形呈由上而下逐渐向远离下定位块方向偏斜的斜孔式腰形孔状,从而与水平导向孔间形成交叉孔构造;下定位块处水平延伸有配合杆,该配合杆分别贯穿水平导向孔和下导向孔,从而同时与两者间形成导向配合关系。
优选的,该系统还包括用于钩挂主线的主线导引夹,所述主线导引夹包括水平铰接在右夹杆上的右主线导引杆和水平铰接在左夹杆上的左主线导引杆;右主线导引杆处于打开状态时,下行限位块的长边贴合在夹杆外壁且同时依靠长边的顶端侧部与左主线导引杆的底面间形成抵靠配合;右主线导引杆处于收拢状态时,下行限位块的长边因下行限位块的的解锁和扭簧座的弹性复位而产生复位动作时,右主线导引杆失去所述长边的顶端侧部的约束而可产生相对主线脱离方向的向上的铰接避让动作;左主线导引杆处于打开状态时,铅垂导向板的外侧面与左主线导引杆的底面间形成抵靠配合;左主线导引杆处于收拢状态时,铅垂导向板在上行直行程动力源的驱动下产生下行动作,并依靠位于铅垂导向板上的缺口来解除对左主线导引杆的约束,使得左主线导引杆可产生相对主线脱离方向的向上的铰接避让动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并沟操作的一体化,使得从主线剥皮到最终并沟完成均可依靠本实用新型的一套装置独立完成,实现了高度的集成化和便携化,使用极为可靠稳定。
在实际操作时,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线夹的上导块的双向定位结构,从而实现对上导块的双向限定功能。一旦上导块的上行及下行动作被固定,同时上导块因安放通道存在而被禁锢了左右侧移功能,因螺套与拉紧螺栓或拉紧螺母的套接而限定了线夹的前后侧移,最终也就确保了上导块相对本实用新型的位置恒定性。而一旦上导块的位置被恒定了,那么与上导块通过拉紧螺栓同轴相连的下导块的左右前后位移动作也就被限制了;之后,在打击部的螺套的回转动作下,下导块有且仅能产生相对上导块的上行动作,最终实现了对主线及副线的可靠夹持目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抛弃了传统的直行程式的对合夹持结构,本实用新型另辟蹊径的采用了独特的铰接式夹持构造;其一,铰接式的夹持结构具备了自定心性,使得线缆被夹持并夹紧后,线缆轴线始终位于既定的轴线高度处,从而方便进行后续工序。其二,铰接式的夹持结构具备了自纠偏性,即使线缆在初始钩挂时没有完全对中,也即线缆未完全对中就被放入夹持部内,也能够通过本实用新型的铰接构造来引导线缆进入,并随后在本实用新型的闭合过程中完成线缆对中,这也就避免了因剥皮器相对线缆放置不到位而出现夹歪甚至夹持部处动力系统出现错位抱死状况。此外的,由于采用的是铰接电机、双向丝杆及铰接块的动力构造,搭配尾端铰接座,从而形成了小体积的主动式铰接驱动结构。一旦铰接电机动作,即可带动双向丝杆动作,随后带动两组夹持块产生闭合及张开动作,双向丝杆本身的自锁性也保证了夹持线缆的高可靠性;同时,该主动式铰接驱动结构仅靠尾端的一点点空间就能实现夹持部的可靠夹持和打开,具备了占用空间小和动作幅度小的优点,一举多得。
此外的,在传统的固定式的回转拧合拉紧螺母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提供了一种轴向补偿组件,从而实现了螺套的“旋转+轴向行进”的复合动作目的。由于每当螺套拧转拉紧螺母甚至是拉紧螺杆处螺套时,拉紧螺母与拉紧螺套的螺纹动作会驱使两者产生相近动作,此时位于螺套内的拉紧螺母也会随之产生轴向动作。本实用新型通过螺套的上述复合动作,每当拉紧螺母行进一段距离,螺套随之产生补偿性动作,也即同步行进一段距离,以便始终确保拉紧螺母可靠的位于螺套内并与螺套处螺牙间形成稳固配合,最终确保螺套相对J型线夹的可靠装配效果。
2)、对于下行限位块而言,本实用新型通过扭簧座来提供其复位力,也即正常状态下,下行限位块在扭簧座作用下复位,并使得短边也即锁定段与线夹的安装路径互不干涉,此时线夹可随意插拔。一旦克服扭簧座作用下而下压下行限位块的长边,直至该长边被下行直行程动力源所定位,此时短边伸出至上导块的中部槽口,可实现对该中部槽口的由下而上的托撑和单向限位效果,操作极为简单方便。
3)、实际操作时,下行限位块的锁定动作需要依靠手动进行,此操作可在地面操作,目的是在地面安装线夹时,能直接固定线夹的上导块。当本实用新型与主线进行钩挂,且主线进入线夹内并到位后,打击部启动并拧紧线夹和主线及副线,此时可通过下行直行程动力源来解锁下行限位块,下行限位块在扭簧座或下行拉簧作用下弹出,从而便于本实用新型脱出线夹。由于锁定方式为手动,那么越少降低劳动量越好,因此可在下行直行程动力源与下行锁止块之间布置下行压簧,以实现不启动下行直行程动力源前提下的下行锁止块的受压回缩功能,最终提升下行限位块的锁定效率。
4)、主线导引夹,一方面需要确保对主线的钩挂稳定性,另一方面又需要在线夹装配完毕后,能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撤出路径与主线之间不干涉。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主线导引夹包括了左主线导引杆和右主线导引杆,共同的目的都在于当上导块不再被锁定时,主线导引夹也处于解锁状态,从而可以通过自身的铰接动作来被动避开主线的位置;同理,当上导块被锁定时,主线导引夹也处于锁定状态,以确保相对主线的钩挂可靠性。
5)、上行限位块可实现对上导块顶端的下压式限位效果。一方面,上行限位块依靠弹性件来保证自身始终处于锁定状态,从而阻挡在线夹的插拔路径上;另一方面,当需要插拔线夹时,又可以通过上行直行程动力源的驱动,来强制使得上行限位块克服弹性件的弹性回复力,从而使得上行限位块远离线夹的插拔路径,其结构紧凑合理,工作可靠而稳定。
6)、实际上,对于本实用新型而言,如何在如此小体积的装置内集成大量动件成为难题。尤其是对左夹杆而言,其集成了副锁杆、左主线导引杆和下定位块和上行限位块,且每一个均为动件;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铅垂导向板,从而实现对全部动件的连动调节效果,这能极大的提升本实用新型的操作便捷度和可靠性,并有利于在最大化保证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性能的同时,又能尽可能的缩减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体积,提升其便携性,一举多得。
附图说明
图1为J型线夹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种具体实施结构图;
图3为定位安装部的工作状态图;
图4为图3的侧视图;
图5为线夹相对定位安装部的脱离状态图;
图6为定位安装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主线导引夹处于解锁状态时,图6所示结构的侧视图;
图8和图9为定位安装部的装配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结构爆炸图;
图11为下导块与下定位块的配合状态图;
图12和图13为夹持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剥皮刀的装配状态示意图;
图15为图14的结构爆炸图;
图16为补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补偿组件的工作状态图。
本实用新型各标号与部件名称的实际对应关系如下:
a-上导块 b-下导块 c-拉紧螺栓 d-拉紧螺母
e-首端槽口 f-尾端斜面 g-中段槽口
A-主线 B-副线
10-定位安装部 11-底座
12-左夹杆 12a-L型槽 12b-水平导向孔 13-右夹杆
14a-上行限位块 14b-弹簧片 14c-锚点
14d-上行直行程动力源 14e-配合钩 14f-铅垂导向板
14g-水平拨杆 14h-支耳 14i-下导向孔 14j-缺口
15a-下行限位块 15b-水平铰接座 15c-短边 15d-长边
15e-下行锁止块 15f-下行直行程动力源
16-容纳槽 17-斜向槽 18-下定位块 18a-兜槽 18b-配合杆
20-打击部 21-螺套 22-打击电机 23-补偿组件
23a-传动轴 23b-外导套 23c-弹簧件 23d-环形凸起
23e-锁舌 23f-动力件 23g-复位压簧
30-主线导引夹 31-左主线导引杆 32-右主线导引杆
40-副线锁定夹 41-副锁杆 41a-限位杆 42-定位杆
43-横向杆 50-夹持部 51-固定架
52-尾端铰接座 53-上夹持块 54-下夹持块
55a-双向丝杆 55b-铰接块 55c-铰接电机
56-剥皮刀 56a-刃口
57a-调节块 57b-调节丝杆 57c-调节手柄 57d-调节座
58-导向滚轮 60-回转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此处结合图1-17,以传统J型线夹(以下统称线夹)的安装施工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及工作方式作以下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可用于机器人等远程控制设备中;实际装配时,可将本实用新型固定于机械臂上,此时由于主线作为参照对象而固定不动,因此完全可由机械臂托举本实用新型,完成相对主线的钩挂式并沟作业。
本实用新型实际工作时,其具体结构如图2-17所示,分为剥皮器以及位于剥皮器后方的线夹安装器;当需要操作图2所示结构时,先通过剥皮器对线缆进行夹持并剥皮,之后将线夹安装器沿线缆轴线移动至剥皮后的导线处,通过操作线夹安装器即可完成主线和副线的并沟流程。其中:
剥皮器的具体结构如图12-15所示,包括用于驱动剥皮器产生绕线缆的回转动作的回转部60以及位于回转部60前端的夹持部50,夹持部50内布置剥皮刀56,从而实现相对线缆处绝缘皮的进刀及环绕式切削目的。回转部60为常规驱动构造,此处就不再赘述。
对于夹持部50而言,其外形参照图12-15所示,包括上夹持块53和下夹持块54。上夹持块53的尾端和下夹持块54的尾端分别通过一组尾端铰接座52铰接在固定架51上,且两组尾端铰接座52轴线彼此平行;当然,实际工作时,两组夹持块共用同一铰接座亦可。与此同时,在两组夹持块上分别铰接有铰接块55b,两组铰接块55b同时螺纹配合在一根通过铰接电机55c驱动的双向丝杆55a上。工作时,通过双向丝杆55a的回转动作,接口带动两组夹持块产生相对线缆的夹持和张开动作。实际操作时,两组夹持块也可以一动一静,只需能实现其咬合式动作目的即可。
剥皮刀56为带有半圆状的刃口56a的圆柱状刀具。装配时,如图14-15所示的,剥皮刀56通过调节手柄57c驱动调节丝杆57b回转,调节丝杆57b带动调节块57a产生升降动作,调节块57a驱动调节座57d并随后带动位于调节座57d上的剥皮刀56产生调节动作,以控制剥皮刀56相对线缆的切入深度。为保证剥皮效率,可考虑在两组夹持块的相邻面或侧面处布置导向滚轮58,从而方便自旋。
安装剥皮刀56时,需注意,一方面需保证剥皮刀56处于相对被夹持线缆处绝缘皮的相切状态,以便于环绕式切削绝缘皮。另一方面,传统剥皮器刃口56a朝向与夹持部50开口朝向一致,且需要给剥皮刀56配置额外电机,从而在夹持线缆后,再人为的驱动额外电机动作,使得剥皮刀56产生进给动作。与上述传统剥皮器不同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剥皮器由于调节手柄57c的设计使得剥皮刀56一经升空即位置无法调节,工作时依靠夹持部50的铰接动作和铰接电机55c和双向丝杆55a所带来的巨大的驱动力来强行压入绝缘皮内,这虽然进一步的减少了零件数目,缩减了整体体积,但对剥皮刀56的使用寿命和剥皮稳定性带来巨大影响。有鉴于此,该剥皮器巧妙的通过将剥皮刀56的刃口56a和夹持部50的开口反向,也即仿生蛇类的毒牙构造,使得剥皮刀56压入绝缘皮时,先由刃口56a直接沿夹持部50的铰接动作路径,借由夹持部50的巨大驱动力轻易的剖开绝缘皮外表,最终在夹持部50完成夹持流程时,剥皮刀56的刃口56a能刚好切入绝缘皮内,剥皮刀56的使用寿命、剥皮稳定性乃至剥皮效率均可得到有效提升,成效极为显著。
而对于线夹安装器,其主要结构包括用于固定线夹的定位安装部10、用于固定副线B的副线锁定夹40以及用于装入主线A的主线导引夹30。当主线A、副线B均相对线夹安装到位后,再依靠带有补偿组件的打击部20来实现对拉紧螺母d的顶升旋转功能,最终实现线夹、主线A、副线B的彼此紧密固定效果。其中:
一、定位安装部10
定位安装部10的具体构造参照图2-11所示,其主要结构包括底座11以及布置在底座11上的左夹杆12和右夹杆13;左夹杆12和右夹杆13为铅垂杆且彼此之间存有可供线夹如图5所示的由上而下插接的安放通道。
实际操作时,当需安放线夹时,如何保持线夹在安放时和工作时的位置稳定性至关重要。而进一步细化后,线夹在安放时,线夹的下导块b是需要在拉紧螺母d的驱动下产生上行动作的,因此其位置恒定性无需专门设定;但是,上导块a由于在拉紧螺母d动作时无需产生随动动作,因此其前后左右上下共六个方向的位移动作需要被限制,以确保下导块b相对上导块a的行进精度,最终确保线夹对主线和副线的可靠固定效果。
在上述固定流程中,可以明确的是:上导块a的左移和右移动作可以依靠左夹杆12和右夹杆13的夹持动作来限制,上导块a的前移和后移动作可以通过打击部处螺套相对拉紧螺母的套接来实现,当然拉紧螺母也能限制上导块a的左移和右移动作。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定位安装部10还布置了用于定位上导块a的升降动作的定位组件。
如图8-10所示,定位组件包括用于限制上导块a产生上行动作的上行限位块14a,上行限位块14a通过铰接结构铰接在左夹杆12上,并通过弹簧片14b来确保其始终处于相对线夹的贴靠和锁定状态。换言之,当上行限位块14a处于常规状态时,其即处于锁定状态,此时上行限位块14a顶端处的压盖会压在位于安放通道内的上导块a的顶端,从而限制上导块a上行。而若需要上导块a上行,或者需要插入线夹,可通过上行直行程动力源14d来带动铅垂导向板14f,再依靠铅垂导向板14f来拨动上行限位块14a的外壁处的锚点14c,从而使得上行限位块14a克服弹簧片14b的弹性回复力,进而使得上行限位块14a的顶端远离安放通道,此时安放通道的顶端畅通,可随意插拔线夹。
同理的,在图8-10中,还提供了一种用于限制上导块a产生下行动作的下行限位块15a。下行限位块15a整体呈现“L”型杆状,且其角端通过水平铰接座15b铰接在右夹杆13处贯穿孔内,再依靠水平铰接座15b也即扭簧座或下行拉簧来始终保持自身的解锁状态。换言之,当下行限位块15a处于常规状态时,其即处于解锁状态,此时下行限位块15a的短边15c会避开线夹的插拔路径。当需要下行限位块15a处于锁定状态时,需如图2及图8所示的下压下行限位块15a的长边15d,使得下行限位块15a的长边15d被下行锁止块15e所锁定,此时下行限位块15a的短边15c如图10所示的刚好位于线夹的插拔路径上,且该短边15c由下而上的顶在上导块a的中段槽口g处,实现对上导块的下行限制功能。由于下行限位块15a的锁定方式为手动,那么越少降低劳动量越好,因此可在下行直行程动力源15f与下行锁止块15e之间布置下行压簧,以实现不启动下行直行程动力源15f前提下的下行锁止块15e的受力回缩功能,最终提升下行限位块的锁定效率。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该线夹安装器还同时对下导块b的下行动作进行了限制;也即下导块b的前后左右和向下动作均被相应限制,仅保留上行动作路径,从而确保下导块b仅能产生上行的相对主线和副线的咬合动作。
对于下导块b而言,如图3-4及如图8所示,是通过下定位块18来进行动作限制的。下定位块18整体呈现兜槽18a槽口向上的悬臂框架状。工作时,上行直行程动力源14d产生进程动作,带动铅垂导向板14f上行,铅垂导向板14f随之通过下行限位块15a及水平导向孔12b与下定位块18处配合杆18b形成导向配合,从而通过倾斜状的下导向孔14i推动配合杆18b,最终实现下定位块18的水平位移功能。当插入线夹时,下定位块18可适当前移,以避让下导向孔14i;当线夹插入到位后,下定位块18在铅垂导向板14f的作用下回缩,从而利用兜槽18a卡住下导向孔14i。
二、主线导引夹30
主线导引夹30的设计目的,在于当线夹安装在该线夹安装器上时,能够实现对主线的主动的由上而下的勾拉定位目的;而当并沟作业完成后,此时线夹牢牢的固定住主线和副线,主线导引夹30能自然的松脱,从而使得在该线夹安装器由上而下的拽离主线时能主动避让主线及线夹。
因此,主线导引夹30在该线夹安装器中被细分为了左主线导引杆31和右主线导引杆32,两者起到的目的均为通过铰接结构和抵死结构,来保证两者相对主线的钩挂和脱离功能。具体而言,左主线导引杆31铰接在左夹杆12上;当左主线导引杆31处于钩挂状态时,其状态如图6所示,此时左主线导引杆31的底面或者说是尾端抵紧在铅垂导向板14f上。当并沟作业完成后,左主线导引杆31处于脱离主线状态时,参照图7所示的,此时铅垂导向板14f在上行直行程动力源14d的作用下下行,露出缺口14j,左主线导引杆31可在缺口14j处产生向上的铰接动作,从而使得主线和线夹可直接通过向上的左主线导引杆31所形成的避让空间上行,并最终脱离该线夹安装器。右主线导引杆32同理,其铰接安装在右夹杆13上,并通过处于锁定状态的下行限位块的长边15d来实现对右主线导引杆32的底面的抵紧功能,此时右主线导引杆32的状态参照图8所示;同样,当下行直行程动力源15f动作并解锁下行限位块15a时,下行限位块如图3-5所示解锁,同时,右主线导引杆32的底面失去约束,因此可产生向上的铰接动作,从而避让主线及线夹。
三、副线锁定夹40
副线锁定夹40如图4及图7-10所示,其是由副锁杆41和定位杆42配合形成的咬合构造。定位杆42常规的固定在定位安装部10上,且倾斜向上与各夹杆形成开口朝上的夹口状,以便于定位副线;工作时,定位杆42作为静件,依靠副锁杆41的由上向下的咬合动作来咬紧副线。
副锁杆41的外形呈“L”字板状,副锁杆41通过支耳14h水平铰接在左夹杆12上。实际安装时,副锁杆41的长杆段铅垂向上延伸并构成用于配合定位杆42的锁止段,副锁杆41的短杆段沿L型槽12a的短槽段向内水平延伸,并与水平拨杆14g间形成配合关系,从而可在水平拨杆14g产生上行动作时拨动所述短杆段上行,进而驱动副锁杆41产生相对副线的锁定动作。此外的,夹杆处布置用于容纳解锁状态下的副锁杆41的长杆段的容纳槽16,容纳槽16的正下方布置斜向槽17,副锁杆41的铰接处斜向下的延伸有用于限定副锁杆41相对副线的最大夹紧幅度的限位杆41a。当限位杆41a下行至抵紧斜向槽17时,此时副锁杆41相对副线的咬合已达最大允许值,以此限定副锁杆41的咬合状态。实际装配时,副锁杆41为两组从而分别装配在左夹杆12和右夹杆13上,两组副锁杆41之间通过连接限位杆41a的横向杆43固接彼此,以形成整体的框架构造。
四、打击部20
实际上,打击部20是传统线夹夹持器内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传统打击部在于通过螺套21的自旋来拧紧拉紧螺栓c的螺帽或拉紧螺母d,从而完成拧紧功能。而本实用新型的打击部20,则兼具了“拧紧+自补偿”的功能,尤其能在上导块a固定不动的前提下,完美匹配下导块b的大行程下的上行动作,最终通过两导块来实现对主线和副线的同时夹紧功能。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打击部20的具体构造参照图4及图8-11和图16-17所示,其主要部分包括螺套21、驱动螺套21旋转的打击电机22以及用于提供螺套21补偿功能的补偿组件23。其中:
打击电机22的驱动端处同轴固接传动轴23a,以便实现动力传递,而传动轴23a外止转式的套接外导套23b,如键连接等;外导套23b的顶端固定有螺套21。当打击电机22工作时,传动轴23a随之回转,并通过与外导套23b的键连接方式来带动外导套23b转动,最终带动螺套21产生回转动作。
与此同时,外导套23b处还布置环形凸起23d,参照图16-17所示,从而与电磁锁间形成止口配合。电磁锁包括构成动力件23f的电磁铁、位于电磁铁的工作端处的锁舌23e以及连接锁舌23e与电磁铁的复位压簧23g。工作时,在复位压簧作用下,锁舌23e始终伸出至外导套23b处。当螺套21处于初始状态也即低位状态时,如图10所示的,此时锁舌23e刚好位于环形凸起23d的上方,从而压住环形凸起23d,使得外导套23b乃至螺套21不再上行。当需要使用螺套21时,此时电磁铁得电,吸取锁舌23e,锁舌23e克服复位压簧23g的力而回缩,从而解锁环形凸起23d;随后,外导套23b在构成弹簧件23c的顶升压簧的作用下产生上行动作,从而带动螺套21上行,实现自补偿式的动作目的。当螺套21上行时,外导套23b相对传动轴23a上行,而同时传动轴23a又通过外导套23b施加给螺套21以旋转力,即保证了螺套21的“旋转+轴向上行”的复合式自补偿动作功能。
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线夹安装器,此处结合图1-11及图16-17,对上述线夹安装器的具体工作流程作以下描述:
1)、如图1所示的线夹在安装前,上行直行程动力源14d和下行直行程动力源15f均产生回程复位动作;同时,按下螺套21,使得螺套21下行复位至如图16所示状态。同时,由于各动力源的上述回程复位动作,使得下定位块18在铅垂导向板14f的作用下产生前推动作;同时,铅垂导向板14f顶端的配合钩14e下拉上行限位块14a外壁处的锚点14c,使得上行限位块14a产生如图5所示的向外的打开或者说是解锁动作,从而为安装线夹留出安装路径。
2)、放入线夹,此时上行直行程动力源14d和下行直行程动力源15f处活塞杆端向上运动,也即进程动作;上行直行程动力源14d的进程动作可同时起到以下三点作用:
(1)上行限位块14a在弹簧片14b的弹性回复力作用下,卡入安放通道内,并如图3所示的限制上导块a上行;
(2)下定位块18回缩,使得兜槽18a刚好如图11所示的兜住下定位块18的尾端;
(3)此时可在定位杆42处放上副线;在上行直行程动力源14d处活塞杆端向上运动的同时,带动副锁杆41产生相对定位杆42的咬合动作,此时副线被锁紧。
3)、掰动下行限位块15a,使得下行限位块的长边15d卡入下行直行程动力源15f的活塞杆端处的下行锁止块15e上,此时下行限位块的短边15c如图9的伸入安放通道内并由下而上的顶起下导块b的中段槽口g,下导块b的下行动作被限制。
4)、线夹安装完毕后,将主线导引夹30钩挂在主线上;之后,打击开始,螺套21回转并旋动拉紧螺母d;在旋紧线夹的拉紧螺母d的过程中,下导块b和拉紧螺母d不断向上运动;由于外导套23b下面的顶升压簧的弹性力,外导套23b也随之进行补偿式的上升运动,具体动作状态参照图17所示,直至打击完成。
5)、当打击完成,也即线夹夹紧主线与副线后,上行直行程动力源14d开始产生回程动作,此时上行限位块14a解锁,下定位块18解锁,副锁杆41已经在铅垂导向板14f的作用下产生上翻解锁动作;同时,下行直行程动力源15f产生回程动作,拉动下行锁止块15e下行,下行限位块恢复图3-5所示的解锁状态,此时构成主线导引夹30的两处主线导引杆均处于解锁状态。
6)、下拉线夹安装器,主线导引夹30产生如图7所示的上翻式铰接动作,同时由于副锁杆41早已产生上翻动作,此时线夹和副线自然脱离线夹安装器从而留在主线上,并沟完成。
实际工作时,本实用新型可由机械臂托举完成作业,故主线固定不动,整个装置带副线移动。并沟完成后,剥皮器复位,之后将本实用新型整体的自上而下撤回,此时线夹安装器处主线导引夹30及副锁杆41均会自行转动,以免对待脱离的主线的脱离路径造成干涉。

Claims (10)

1.一种用于J型线夹的自补偿式线夹安装系统,包括用于供线夹安放的定位安装部(10),定位安装部(10)处布置有用于旋紧线夹处拉紧螺栓或拉紧螺母的打击部(20),所述定位安装部(10)包括底座(11)以及由底座(11)处铅垂向上延伸的夹杆,夹杆为彼此平行的两根从而使得两者之间缝隙构成可供线夹沿夹杆长度方向插拔的安放通道,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用于固定线夹处上导块的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用于限位上导块上行的上行限位块(14a)以及用于限位上导块下行的下行限位块(15a),上行限位块(14a)和下行限位块(15a)均水平铰接在夹杆上;上行限位块(14a)由上而下的产生铰接动作并压紧在上导块的上表面,并通过上行驱动部动作而产生相对上导块的上表面的解锁和锁定动作;下行限位块(15a)由下而上的产生铰接动作并顶紧上导块的中段槽口,并通过下行驱动部动作而产生相对上导块的中段槽口的解锁和锁定动作;上行限位块(14a)和下行限位块(15a)的铰接轴线彼此平行,且两者的铰接点均与线夹的插拔路径彼此空间避让;
所述打击部(20)包括用于旋紧线夹处拉紧螺母的螺套(21),螺套(21)通过打击电机(22)驱动从而产生同轴回转动作;打击部还包括在螺套(21)产生回转动作的同时,用于驱动螺套(21)产生相对拉紧螺母的轴向相近动作的补偿组件(23);补偿组件(23)包括同轴固接在打击电机(22)的输出轴上的传动轴(23a),传动轴(23a)外同轴的套设有外导套(23b),且所述外导套(23b)与传动轴(23a)间形成止转配合,外导套(23b)的顶端同轴装配所述螺套(21);所述补偿组件(23)还包括驱动外导套(23b)产生相对传动轴(23a)的轴向上行动作的弹簧件(23c);所述弹簧件(23c)为顶升压簧,弹簧件(23c)套设在传动轴(23a)上,且弹簧件(23c)的顶端向上延伸并抵紧在外导套(23b)的底端面处,弹簧件(23c)的底端向下延伸并抵紧在打击电机(22)的驱动端处;
该系统还包括用于夹持线缆并执行线缆剥皮操作的夹持部(50),夹持部(50)通过回转部(60)驱动从而相对线缆、定位安装部(10)及打击部(20)产生绕线缆轴线的自回转动作;所述夹持部(50)包括固定架(51)以及通过尾端铰接座(52)铰接于固定架(51)上的上夹持块(53)和下夹持块(54),所述上夹持块(53)及下夹持块(54)处铰接轴线彼此平行或重合;该该系统还包括用于驱动两组夹持块产生沿尾端铰接座(52)的铰接开合动作的动力端,所述动力端包括双向丝杆(55a)以及螺纹配合于双向丝杆(55a)处两组螺纹段上的铰接块(55b),两组铰接块(55b)一一对应的铰接配合在上夹持块(53)及下夹持块(54)上,且两组铰接块(55b)处铰接轴线平行尾端铰接座(52)的铰接轴线;双向丝杆(55a)通过位于杆端的铰接电机(55c)提供驱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J型线夹的自补偿式线夹安装系统,其特征在于:外导套(23b)的顶端同轴设置环形凸起(23d),在外导套(23b)的一侧布置有用于限制外导套(23b)产生轴向上行动作的锁舌(23e),锁舌(23e)通过动力件(23f)控制从而产生相对外导套(23b)的径向往复直线动作;当外导套(23b)处于低位的初始位置时,锁舌(23e)伸出并位于环形凸起(23d)上方,从而与环形凸起(23d)之间形成单向止口配合;当外导套(23b)处于高位的工作位置时,锁舌(23e)在动力件(23f)控制下回缩,外导套(23b)在弹簧件(23c)作用下产生轴向升程动作;所述动力件(23f)为电磁铁,锁舌(23e)与动力件(23f)之间通过复位压簧(23g)衔接彼此,以使得动力件(23f)启动时,复位压簧(23g)受力压缩从而驱使锁舌(23e)产生回缩动作;锁舌(23e)顶部的上角端布置倒角,以便于在环形凸起(23d)产生下行动作时,压迫复位压簧(23g)产生受力压缩动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J型线夹的自补偿式线夹安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持块(53)与下夹持块(54)外形均弧槽型曲面板状,在动力端的驱动下,两组夹持块的槽口彼此对合从而构成用于夹持线缆的夹持区;剥皮刀(56)铅垂向的贯穿上夹持块(53)后伸入所述夹持区内,且剥皮刀(56)的刃口(56a)指向与夹持部(50)的开口指向反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J型线夹的自补偿式线夹安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剥皮刀(56)外形呈圆柱状,剥皮刀(56)的后端构成柄端,剥皮刀(56)的前端同轴凹设有沉孔;以与剥皮刀(56)轴线重合的剖切面而剖切剥皮刀(56),此时剥皮刀(56)的前端呈现半圆柱状构造,同时在沉孔的孔口处布置内倒角,从而使得沉孔处被剖切后的内倒角构成半圆弧状的刃口(56a);上夹持块(53)上布置调节丝杆(57b)且调节丝杆(57b)的轴线垂直线缆轴线;调节丝杆(57b)通过调节手柄(57c)驱动,且调节丝杆(57b)上螺纹配合有调节块(57a),调节块(57a)上安装调节座(57d);所述调节座(57d)外形呈“L”字状,且调节座(57d)的长板段长度方向垂直调节丝杆(57b)轴线并固定所述调节块(57a),调节座(57d)的短板段向下延伸并固定在剥皮刀(56)的柄端,且短板段长度方向与长板段长度方向间形成钝角,从而使得剥皮刀(56)轴线与线缆绝缘皮彼此相切。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用于J型线夹的自补偿式线夹安装系统,其特征在于:下行限位块(15a)外形呈L字杆状;右夹杆(13)上贯穿布置有连通其内侧面和外侧面的贯通孔,下行限位块(15a)的角端通过位于贯通孔内的水平铰接座(15b)铰接在右夹杆(13)上;水平铰接座(15b)为扭簧座,或下行限位块(15a)通过下行拉簧弹性配合在右夹杆(13)上,且该弹性配合的弹性复位方向与下行限位块(15a)相对中部槽口的解锁方向同向;下行限位块(15a)的短边(15c)构成用于由下而上的钩合和锁定上导块的中段槽口的锁定段,当锁定段配合于该中段槽口后,下行限位块(15a)的长边(15d)铅垂向下延伸并和下行锁止块(15e)间形成限制长边(15d)返程的锁止配合;所述下行锁止块(15e)可通过下行直行程动力源(15f)驱动而产生锁定和解锁动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J型线夹的自补偿式线夹安装系统,其特征在于:左夹杆(12)内侧面布置第二铰接座从而用于铰接上行限位块(14a),上行限位块(14a)再依靠保持其处于锁定位置的弹性件固接彼此;上行限位块(14a)的位于左夹杆(12)外侧面的外壁处凸设有锚点(14c),轴线铅垂布置的上行直行程动力源(14d)的动力端布置用于带动所述锚点(14c)的配合钩(14e);上行直行程动力源(14d)产生下行动作时,带动所述锚点(14c)产生下行动作,从而驱使上行限位块(14a)克服弹性件的弹性力而产生解锁动作;该弹性件和上行直行程动力源(14d)构成所述上行驱动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J型线夹的自补偿式线夹安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直行程动力源(14d)为轴线铅垂布置的电推杆,且所述弹性件为弹簧片(14b),弹性件的底端固定在左夹杆(12)外侧面处且弹性件与上行限位块(14a)的外壁彼此面贴合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J型线夹的自补偿式线夹安装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行直行程动力源(14d)的动力端固接有可沿铅垂向产生往复直线动作的铅垂导向板(14f),铅垂导向板(14f)的顶端翘曲从而形成所述配合钩(14e);该系统还包括用于锁定副线的副线锁定夹(40),所述副线锁定夹(40)包括副锁杆(41)以及定位杆(42),所述定位杆(42)杆体倾斜的固定在夹杆上,从而形成开口朝上的夹口结构并配合副锁杆(41)的动作来咬合副线;左夹杆(12)内侧面处凹设有L型槽(12a),L型槽(12a)的长槽段轴线铅垂布置,且该长槽段水平贯穿左夹杆(12)从而形成孔型长度铅垂布置的腰形孔状的铅垂导向孔,铅垂导向板(14f)处水平向铅垂导向孔内延伸有水平拨杆(14g),L型槽(12a)的短槽段向副锁杆(41)所在方向延伸并贯穿夹杆侧壁;所述副锁杆(41)外形呈“L”字板状,副锁杆(41)通过支耳(14h) 水平铰接在左夹杆(12)上,副锁杆(41)的长杆段铅垂向上延伸并构成用于配合定位杆(42)的锁止段,副锁杆(41)的短杆段沿L型槽(12a)的短槽段向内水平延伸,并与水平拨杆(14g)间形成配合关系,从而可在水平拨杆(14g)产生上行动作时拨动所述短杆段上行,进而驱动副锁杆(41)产生相对副线的锁定动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J型线夹的自补偿式线夹安装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用于定位下导块的下行高度的下定位块(18),所述下定位块(18)可产生水平向动作,从而依靠与下导块的尾端外形适配的兜槽(18a),实现对下导块的尾端的由下而上的托撑和锁定功能;左夹杆(12)处贯穿布置孔型长度方向水平布置的腰形孔状的水平导向孔(12b);铅垂导向板(14f)上布置下导向孔(14i),所述下导向孔(14i)外形呈由上而下逐渐向远离下定位块(18)方向偏斜的斜孔式腰形孔状,从而与水平导向孔(12b)间形成交叉孔构造;下定位块(18)处水平延伸有配合杆(18b),该配合杆(18b)分别贯穿水平导向孔(12b)和下导向孔(14i),从而同时与两者间形成导向配合关系。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J型线夹的自补偿式线夹安装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用于钩挂主线的主线导引夹(30),所述主线导引夹(30)包括水平铰接在右夹杆(13)上的右主线导引杆(32)和水平铰接在左夹杆(12)上的左主线导引杆(31);右主线导引杆(32)处于打开状态时,下行限位块(15a)的长边(15d)贴合在夹杆外壁且同时依靠长边(15d)的顶端侧部与左主线导引杆(31)的底面间形成抵靠配合;右主线导引杆(32)处于收拢状态时,下行限位块(15a)的长边(15d)因下行限位块(15a)的解锁和扭簧座的弹性复位而产生复位动作时,右主线导引杆(32)失去所述长边(15d)的顶端侧部的约束而可产生相对主线脱离方向的向上的铰接避让动作;左主线导引杆(31)处于打开状态时,铅垂导向板(14f)的外侧面与左主线导引杆(31)的底面间形成抵靠配合;左主线导引杆(31)处于收拢状态时,铅垂导向板(14f)在上行直行程动力源(14d)的驱动下产生下行动作,并依靠位于铅垂导向板(14f)上的缺口(14j)来解除对左主线导引杆(31)的约束,使得左主线导引杆(31)可产生相对主线脱离方向的向上的铰接避让动作。
CN202122479960.9U 2021-10-14 2021-10-14 一种用于j型线夹的自补偿式线夹安装系统 Active CN2167741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79960.9U CN216774132U (zh) 2021-10-14 2021-10-14 一种用于j型线夹的自补偿式线夹安装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79960.9U CN216774132U (zh) 2021-10-14 2021-10-14 一种用于j型线夹的自补偿式线夹安装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74132U true CN216774132U (zh) 2022-06-17

Family

ID=819551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79960.9U Active CN216774132U (zh) 2021-10-14 2021-10-14 一种用于j型线夹的自补偿式线夹安装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741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47011B (zh) 一种引线夹持装置、导线挂架装置和快速安装工具
CN108155602B (zh) 一种绝缘穿刺线夹夹持装置和快速安装工具
CN208209017U (zh) 一种穿刺线夹带电接火装置及其支线夹持装置
CN216774132U (zh) 一种用于j型线夹的自补偿式线夹安装系统
CN108134340B (zh) 一种主导线锁定装置、导线挂架装置和快速安装工具
CN216774097U (zh) 一种自补偿式带电接火一体化安装装置
CN114024267A (zh) 一种用于j型线夹的自补偿式线夹安装系统
CN216774133U (zh) 一种用于j型线夹的一体式安装工具
CN114006301A (zh) 一种自补偿式带电接火一体化安装装置
CN114142261A (zh) 一种带电接火一体化安装工具
CN114024266A (zh) 一种用于j型线夹的一体式安装工具
CN207651936U (zh) 一种绝缘穿刺线夹夹持装置和快速安装工具
CN113067170A (zh) 适用于配网全自动作业的线夹
CN216773551U (zh) 一种带电接火一体化安装工具
KR20140094756A (ko) 퀵 커플러용 안전 잠금장치
CN211639722U (zh) 一种进水管道接头装置
CN217769290U (zh) 一种电线电缆铺设用换向装置
CN213624689U (zh) 一种缝纫机机针接头
CN114024265A (zh) 一种上顶式j型线夹安装器
CN213546584U (zh) 计量接引装置
CN212136782U (zh) 一种伺服驱动器接口保护装置
CN110143528B (zh) 起重机副臂挂接回收限位装置
CN113054598A (zh) 适用于配网全自动作业的导线定位夹紧装置
CN114447860A (zh) 一种母线插接箱的联锁机构
CN210398169U (zh) 一种方便安装的变电站运行状态监测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