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70237U - 一种冷凝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冷凝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70237U
CN216770237U CN202220201064.8U CN202220201064U CN216770237U CN 216770237 U CN216770237 U CN 216770237U CN 202220201064 U CN202220201064 U CN 202220201064U CN 216770237 U CN216770237 U CN 2167702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condenser
inlet pipe
pipe
vacu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0106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凌云
范逸明
彭心江
范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Yimin Dry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Yimin Dry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Yimin Dry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Yimin Dry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20106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702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702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702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冷凝系统,包括壳体和冷凝机构,所述冷凝机构设置在壳体上,所述冷凝机构包括冷媒进管、盘管冷凝器、真空进入管、绕片冷凝器、固定壳、冷媒出管和真空口管,所述盘管冷凝器设置在壳体的内部,所述冷媒进管设置在盘管冷凝器上,所述冷媒进管的右端贯穿壳体且延伸至其外部,所述真空进入管安装在壳体左侧的底部,所述真空进入管靠近壳体的一端贯穿壳体且延伸至其内部,所述固定壳安装在壳体的顶部。本实用新型通过壳体、冷媒进管、盘管冷凝器、真空进入管、绕片冷凝器、固定壳、冷媒出管、真空口管和连接管的相互配合,大大提高了冷凝效果,从而提高了制冷性能,提高了实用性,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便利。

Description

一种冷凝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凝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冷凝系统。
背景技术
冷凝器,为制冷系统的机件,属于换热器的一种,能把气体或蒸气转变成液体,将管子中的热量,以很快的方式,传到管子附近的空气中。冷凝器工作过程是个放热的过程,所以冷凝器温度都是较高的,发电厂要用许多冷凝器使涡轮机排出的蒸气得到冷凝。在冷冻厂中用冷凝器来冷凝氨和氟利昂之类的制冷蒸气。石油化学工业中用冷凝器使烃类及其他化学蒸气冷凝。在蒸馏过程中,把蒸气转变成液态的装置也称为冷凝器。所有的冷凝器都是把气体或蒸气的热量带走而运转的。
冷凝系统,特别是压缩制冷系统,压缩机的作用是把压力较低的蒸汽压缩成压力较高的蒸汽,使蒸汽的体积减小,压力升高。压缩机吸入从蒸发器出来的较低压力的工质蒸汽,使之压力升高后送入冷凝器,在冷凝器中冷凝成压力较高的液体,经节流阀节流后,成为压力较低的液体后,送入蒸发器,在蒸发器中吸热蒸发而成为压力较低的蒸汽,再送入压缩机的入口,从而完成制冷循环,对于整个冷凝系统来说,冷凝效果不理想,而且降低了实用性,为此,我们提供出一种冷凝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凝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冷凝系统,包括壳体和冷凝机构,所述冷凝机构设置在壳体上;
所述冷凝机构包括冷媒进管、盘管冷凝器、真空进入管、绕片冷凝器、固定壳、冷媒出管和真空口管,所述盘管冷凝器设置在壳体的内部,所述冷媒进管设置在盘管冷凝器上,所述冷媒进管的右端贯穿壳体且延伸至其外部,所述真空进入管安装在壳体左侧的底部,所述真空进入管靠近壳体的一端贯穿壳体且延伸至其内部,所述固定壳安装在壳体的顶部,所述绕片冷凝器设置在固定壳的表面,所述绕片冷凝器和盘管冷凝器之间通过连接管连接,所述冷媒出管设置在绕片冷凝器的右侧。
优选的,所述真空口管设置在固定壳左侧顶部,所述真空口管的右端贯穿固定壳且延伸至其内部。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两个支撑板。
优选的,所述冷媒进管靠近盘管冷凝器的一端与盘管冷凝器相互连通。
优选的,所述冷媒出管靠近绕片冷凝器的一端与绕片冷凝器相互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壳体、冷媒进管、盘管冷凝器、真空进入管、绕片冷凝器、固定壳、冷媒出管、真空口管和连接管的相互配合,大大提高了冷凝效果,从而提高了制冷性能,提高了实用性,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便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的结构剖面图。
图中:1壳体、2冷凝机构、21冷媒进管、22盘管冷凝器、23真空进入管、24绕片冷凝器、25固定壳、26冷媒出管、27真空口管、28连接管、3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一种冷凝系统,包括壳体1和冷凝机构2,冷凝机构2设置在壳体1上,壳体1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两个支撑板3,通过设置支撑板3,从而起到了支撑壳体1的效果。
冷凝机构2包括冷媒进管21、盘管冷凝器22、真空进入管23、绕片冷凝器24、固定壳25、冷媒出管26和真空口管27,盘管冷凝器22设置在壳体1的内部,冷媒进管21设置在盘管冷凝器22上,冷媒进管21靠近盘管冷凝器22的一端与盘管冷凝器22相互连通,冷媒进管21的右端贯穿壳体1且延伸至其外部,真空进入管23安装在壳体1左侧的底部,真空进入管23靠近壳体1的一端贯穿壳体1且延伸至其内部,固定壳25安装在壳体1的顶部,绕片冷凝器24设置在固定壳25的表面,绕片冷凝器24和盘管冷凝器22之间通过连接管28连接,冷媒出管26设置在绕片冷凝器24的右侧,冷媒出管26靠近绕片冷凝器24的一端与绕片冷凝器24相互连通,真空口管27设置在固定壳25左侧顶部,真空口管27的右端贯穿固定壳25且延伸至其内部,通过壳体1、冷媒进管21、盘管冷凝器22、真空进入管23、绕片冷凝器24、固定壳25、冷媒出管26、真空口管27和连接管28的相互配合,大大提高了冷凝效果,从而提高了制冷性能,提高了实用性,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便利。
综上所述:该冷凝系统,通过壳体1、冷媒进管21、盘管冷凝器22、真空进入管23、绕片冷凝器24、固定壳25、冷媒出管26、真空口管27和连接管28的相互配合,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5)

1.一种冷凝系统,包括壳体(1)和冷凝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机构(2)设置在壳体(1)上;
所述冷凝机构(2)包括冷媒进管(21)、盘管冷凝器(22)、真空进入管(23)、绕片冷凝器(24)、固定壳(25)、冷媒出管(26)和真空口管(27),所述盘管冷凝器(22)设置在壳体(1)的内部,所述冷媒进管(21)设置在盘管冷凝器(22)上,所述冷媒进管(21)的右端贯穿壳体(1)且延伸至其外部,所述真空进入管(23)安装在壳体(1)左侧的底部,所述真空进入管(23)靠近壳体(1)的一端贯穿壳体(1)且延伸至其内部,所述固定壳(25)安装在壳体(1)的顶部,所述绕片冷凝器(24)设置在固定壳(25)的表面,所述绕片冷凝器(24)和盘管冷凝器(22)之间通过连接管(28)连接,所述冷媒出管(26)设置在绕片冷凝器(24)的右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口管(27)设置在固定壳(25)左侧顶部,所述真空口管(27)的右端贯穿固定壳(25)且延伸至其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冷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两个支撑板(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冷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进管(21)靠近盘管冷凝器(22)的一端与盘管冷凝器(22)相互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冷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出管(26)靠近绕片冷凝器(24)的一端与绕片冷凝器(24)相互连通。
CN202220201064.8U 2022-01-25 2022-01-25 一种冷凝系统 Active CN2167702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01064.8U CN216770237U (zh) 2022-01-25 2022-01-25 一种冷凝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01064.8U CN216770237U (zh) 2022-01-25 2022-01-25 一种冷凝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70237U true CN216770237U (zh) 2022-06-17

Family

ID=819786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01064.8U Active CN216770237U (zh) 2022-01-25 2022-01-25 一种冷凝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702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41274A (zh) 分体式空调器
CN216770237U (zh) 一种冷凝系统
CN204703227U (zh) 集水装置
CN213657178U (zh) 一种小型可移动式低温蒸发装置
CN211514026U (zh) 一种二级冷却器与二级加热器组合的空气加热干燥装置
CN111747465B (zh) 一种自然力驱动的高效余热海水淡化装置及方法
CN103123179B (zh) 一种多热源吸收式制冷装置
CN210495249U (zh) 负压低温热泵型浓缩装置
CN201787769U (zh) 二次蒸汽废热压缩利用设备
CN202002228U (zh) 分体式空调器
CN216934722U (zh) 用于减压蒸发器用的制热系统
CN206131229U (zh) 高效除湿系统
CN216668031U (zh) 一种蒸发式冷凝器
CN215002353U (zh) 超低温制冷系统
CN105129886B (zh) 废水处理系统
CN210459382U (zh) 一种高效制水机
CN218511309U (zh) 一种基于太阳能热泵的烘干系统
CN208366104U (zh) 缠绕冷凝器
CN216644986U (zh) 一种酒蒸汽冷凝装置
CN219222906U (zh) 一种卧式冷凝器
CN201772770U (zh) 混联式高效复合凝汽器
CN213931537U (zh) 一种蒸汽型溴化锂循环制冷系统
CN219913527U (zh) 一种用于丁二烯聚合的节能型吸收式制冷系统
CN214735567U (zh) 减压塔抽真空装置
CN216245639U (zh) 一种多级间接冷凝式复合真空装置的烟草真空回潮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